靠一遍观影回忆的,感觉阿祖其实挺无辜。
假设韩江是一个长得很像阿婆儿子而真实存在的人,那么阿祖应该只杀/伤了:1,阿婆儿子。
因为爸爸也是被烧死的,不过后来也一直尽心照顾阿婆2,走廊里那两个泼红漆的人,不确定是否死了,不过这时确实血色魔性,也惩罚了自己3,七人帮那个提议实施强奸盲女的流氓。
那个人也算天谴吧,被捕兽夹伤了,然后阿祖为民除害了其他人死亡顺序鬼王七人帮1:第一场抢劫枪战中死亡2:第二场抢劫后内讧被自己人射死3:韩江,自己摔死的= =4:流氓,被阿祖(韩江分裂人格)杀死5:欧锦棠,被廖启智分赃不匀勒死6:扎纸恩李国麟,被廖启智杀死7:廖启智,被内奸安志杰射死安志杰:和阿祖一起烧死Madam:她死了吗?
要杀也是安志杰杀的所以阿祖只是默默被触动回忆而协助破案最终一同自焚(也算为之前的纵火赎罪),为什么要被称为魔鬼警察。。。
虽然内讧算是间接挑拨的,但这不就是此剧想要表达的人性贪婪么。。。
嘛,虽然是心里出现了道德圣母,但demon within就可以点题了,最后又来个魔鬼警察搞浑水。
香港原型的魔鬼警察可是真的杀了自己同袍哦。
好吧,如果要是说警察就是该安分守己帮阿婆捡橘/橙子,那阿祖确实不是个普通的警察。
Ps,喂,还有两个不捡强迫症看了很难受的好吗!
蹭票在中影影城看的首映。
导演和吴彦祖本人也来到现场,主持人问了几个日常问题,嘉宾也是教科书式大方得体的回答。
倒是那个女演员几句简简单单完全说了等于没说的话还说得有气无力磕磕巴巴的。。。
--以下剧透---按时间正序版的剧情应该是这样:王伟业成长在一个单亲家庭,父亲没什么文化,素质不高脾气不好,动不动就打骂年幼的伟业。
而且就像所有loser父亲一样,说起做人啊大道理来一套一套的,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儿子身上。
充斥着批评式教育的童年深刻的影响到了伟业,即使日后长大,伟业也会用自残的方式惩罚自己,极度阴郁压抑,时常自责,没有自信(这不是碇真嗣么-.-)。
回到童年来。。。
一场事故永远的改变了伟业的一生。
在一次因为旧房拆迁引发的警民冲突中(看样子拆迁是个国际化难题),伟业的父亲因为一场意外的火灾丧生(这一段我觉得太牵强,求理科生分析)。
伟业记住了那个闯祸的警察。
有一天,在警察回家和婆婆吃饭的时候,伟业把他家门锁上点起了汽油。。。
最终警察死在大火里而婆婆得救。
心中的魔鬼从此种下。
父亲死后伟业从捣蛋王突然一夜之间变成了“好学生”,并考上警校当起了警察。
一干就是18年,直到有一天,碰到了一个长得和被他烧死的警察很像的劫匪韩江。
伟业心中尘封已久的魔鬼再次被激活,韩江就像鬼魅一样缠着他,覆身在他身上。
伟业一心要抓韩江归案,却根本没意识到,韩江已经死了,他才是他要抓的“韩江”。。。
故事有点老套,这种心魔类、扮演别人角色的梗都快被玩坏了,不知道林超贤这次为什么选这个题材。
剧情也有几处让人非常不满的瑕疵,一是上面说到的伟业父亲丧生的那场火,挺莫名其妙的。
还有一处就是催眠。
通过催眠得到真相是一种很偷懒的处理方式,这种级别的电影,编剧应该想想更好的处理方式。
关于伟业赡养警察的婆婆一事,伟业自称是因为觉得亏欠(愧疚),我认为不是,他是出于自责,就像他从小一直的那样,这是他惩罚自己的方式。
做错了就必须受罚。
他责备自己杀了人,但他并不后悔。
吴彦祖演的很卖力,为了角色还暴减15磅。
但是对比类似题材的《神探》,离刘青云还有较大距离。
张家辉打了个酱油,并献出了低于近年来平均水平的一次演出,也与角色本身有关。
那个“很高兴来内地宣传”的内地女演员,她的角色仅仅是因为这部电影里不能只有男人。
林超贤似乎特别不会拍女人,证人、线人里还好,从逆战开始他每部电影里的女人(仅指女一号)都显得很多余,仅仅是为了阴阳平衡。
最后,安志杰你别再演反派了。。。
你一出场我就知道你是最终Boss了。
出道起点不低啊,加油吧,现在都混成反派专用了。
不是每个人都有甄子丹的好运,演了大太监还能演叶问的。
总体来说没啥亮点,但也槽点不多。
中规中矩,在林超贤近年的作品里,高于逆战不如激战,离颠峰的证人线人还有距离。
不过剪辑拉低了整个片子水平。
三星半。
最后最后,中国巨幕效果真比IMAX叼。。。
影片中张家辉真正饰演的角色只有韩江。
而饰演被烧死的防暴警察的某种意义上并非张家辉。
从开头王伟业看韩江的眼神就可以看出韩江和警察并非一个人(此时王伟业还没有入魔,而他并没有感觉韩江相熟)同样还有女督察看警察的旧照片时没有惊讶的神情也可以看出。
张家辉的作用是引发吴彦祖的心魔,发挥了角色作用后自然要死去。
所以影帝的戏份少也是没办法的,这是由导演的目的和主题决定的。
但张家辉落崖的悬疑和最后证明确已死的情节确实让人意想不到,也算是实现了悬疑的反转。
导演并没有用惯用的手法处理。
王伟业精神世界里,寒江已经成了他的一部分,同时存在善恶两个极端的意识,电影后半段所出现的寒江和寒江所做的事,都是王伟业精神中邪恶的一面,他早就有幻想症之类的病了,比如爸爸的存在,看到其实不存在的火。
不是出现时间长,镜头多,就是好绝色重头戏。
看过之后越发觉得他演得好好,很好的诠释了“魔”字。
越是幻象中的存在,越应该有更强的视觉冲击。
我找不出谁会比张家辉更能将这一角色诠释好。
早就听说过这部片子上映了,本来要第一时间去看,但是因为民工兄弟急着搬砖,所以给耽误了,所以一直拖到现在才去看。
电影只看了一遍,内容就不多说,相信大家各有体会,小可也觉得这片子除了节奏把握的有点不够完美外,依然是一部差强人意的香港警匪片,但是没想到,正在准备退场的时候看到了这个片子最大的亮点!!
好吧,就是最后,我们的主人公走在1996年的香港街头,跟着路人(应该是跟街上的路人一起吧)一起帮以为老人捡起地上散落的黄色水果,拉长的镜头里面洒满着祥和的阳光(如果没有看错的话,应该是夕阳)。
OK,这一段有人评论说是为了大和谐的环境,对于此我只能说,也许是我想得太多了。
重点1.1996年 2:跟路人一起帮老人捡起散落的水果。
1996年的夕阳下,祥和的气氛里,主人公脸上挂着柔和的线条帮人捡起水果(帮白配音:香港皇家警察!
)。
2013年的主人公冷漠的走在街上,冰冷的让汽车修理的车主把车拉开。
懒散的警察巡视时凑在一起闲聊抽烟。
如果说《无间道二》里面体现的是香港人对于回归的担忧与不安的话,那么这部电影应该就是体现港人现在的压力以及各种纠结的状况了吧,, 1996年的街头警察与路人一起帮掉落水果的老人捡起水果,2013年的傍晚,当一位盲女掉落黄色水果时,没有一个人来帮她。
所以她被xxoo....而且从他随身携带的工具及后来劫匪的聊天得知,这个情况肯定不是第一次。。。。。。。。。。
导演为新片《魔警》进行宣传,片中对于人的精神分裂与童年阴影有深度挖掘,他自认,自己执导的《证人》、《线人》、《火龙对决》、《神枪手》都在讲人性的一种“罪疚”,而本片也是,片尾说到每个人都有罪,都有阴暗面,是的1996年的主人公一样是有罪的,但是他可以好好当一个警察。
然后他遇到了一个爆发点(片中美女心理医生语)即张家辉,所以他失控了。
如果要扩展一下的话,是否可以联想一下回归以来香港市民们各种失控的举动???
他们本来就是有罪的,但是他们可以在1996年最后的夕阳里面祥和的生活,但是后来遇到了爆发点。。。。
当然 电影里面还有很多细节可以体现这种思想,但是也就是个人愚见,写出来博看官一笑。
第一次写影评,哈哈 略紧张!!!
剧情应该是这样的:吴彦祖的父亲在25年前一次抗强拆的冲突中意外被张家辉这个邻居警察烧死了,于是吴彦祖为了报仇放火烧死了邻居警察。
由于吴彦祖老爸从小教育他要正直,而他又为了报仇烧死了仇人,报仇和正直的内心纠结使他患了精神分裂。
后来他救了韩江,安志杰的高级督察老爸骂他救谁不好非要救个贼,这就又引发了吴彦祖救还是不救的纠结,精神分裂因此加重,韩江也就成了他的心魔化身(当年的邻居警察,我想其实不是他们像,而是邻居警察是藏在心里的心魔,而救不救韩江引发了心魔,于是两个人在吴彦祖心里就重合了)。
所以韩江其实掉下山崖的时候就已经死了,后来还经常出现的是吴彦祖的心魔,也就是精神分裂症恶的那个人格。
作为一个警察不能杀强奸犯,所以恶人格(韩江)主导了吴彦祖的行为。
用钻石挑动几个贼内斗,都是恶人格主导的。
最后救安志杰导致自己被烧死,就是善良人格回归了。
这个结局悲壮却也是必然,毕竟犯了罪,又一直受内心谴责这么多年,自我毁灭也是个很好的结局。
讽刺的是:报纸和警方发言,把安志杰这个内贼杀的警察也算到了吴彦祖的头上。
(劇透) 跟林超賢導演的前作《證人》和《線人》相比,《魔警》延續其悲情主調,但整體上並不算一齣成功的作品。
《魔警》也可和杜琪峰及韋家輝合導的《神探》比較──兩者同樣受徐步高隧道殺警案啟發而創作,也同樣以精神失常的警員為主角,但《魔警》也相對失色。
這齣電影的致命傷是劇本:有關角色和情節的失實犯駁之處還是次要,最大的問題是敘事的結構散亂,既無法好好講一個故事,也干擾了其有關道德兩難的主題探討,以致輕重失宜。
主角王偉業(吳彥祖飾)是個悲劇人物,他愈執著要當一個好警察,便愈難如願以償。
他的精神分裂更似是一種主題性的隱喻多於寫實的設計(難怪戲中有關心理治療的描寫那麼粗疏失實),不單是一個人兼有良善和邪惡的兩面,更意味著一種愈想抵抗罪惡,便在罪裡陷得愈深的內在矛盾。
《魔警》有兩條主線,其一有關盜賊「鬼王黨」及其於警隊內的內應,其二則是王偉業的人生困局。
表面上,「鬼王黨」的出現是勾起王偉業童年創傷以致其精神崩潰的觸發點,但實際上只有其首領韓江(張家輝飾)才是箇中關鍵。
所以中段王偉業在「韓江」(其實只是其幻想)的提點下,暗中挑撥其餘的「鬼王黨」匪徒從而使其瓦解的一段戲是一大問題。
這段情節跟「魔警」的主題無關,無謂地佔了太多篇幅,也不免犯駁──王偉業看到「韓江」的幻覺意味著他已精神病發,卻又能冷靜機智地佈局對付賊黨,並不合理。
故事初段,王偉業不知眼前人的身份,輸血救了韓江一命,後來才知到後者是個殺人不眨眼的惡賊,因而被長官責備,感到內疚和壓力。
表面上,這情節關乎一個警察的專業倫理,牽涉到當一個警察面對一個犯了極嚴重罪行的人時,應「想佢去死」,還是歇力使其受法律之制裁。
這樣「魔警」之出現,似乎是一個本來敬業的警員,因為制度不足以彰顯公義,掙扎過後選擇了私下制裁,以暴易暴(這正是《風暴》中劉德華飾演的警官之境況)。
然而觀眾後來才知道,王偉業的境況是前者的相反:他本來是以暴易暴的復仇者,因悔咎才矢志成為一個好警察,但最終還是失敗。
韓江給主角的衝擊並非源自他的大賊身份,而是他的容貌俏似一個被王偉業殺害的警員,重新燃點了王偉業壓抑多年的黑暗之火。
王偉業為人固執耿直,旁人大都感到他難以相處。
他這種性格來自小時候父親的高壓式管教,常常被父親體罰,不斷被灌輸「要做對的事,不能做錯的事」這種二元對立的信息,在罪咎和羞恥中長大。
他本來住在村屋,但整條村要被政府收回再發展,村民抗爭,警隊則派員鎮壓。
童年的王偉業目睹父親在抵抗中被意外燒死,諉過於其中一名防暴警察。
王偉業跟蹤那警察回家,並縱火報復。
該名警察被燒死的慘狀烙印於其心中,使他感到後悔,後來便成為執法者,並照顧那警察的年邁母親,作為贖罪。
因此,王偉業的悲劇並不同於那種警匪類型片裡常見的「警察為了制裁壞人而越軌」的橋段。
他的內在分裂源於其童年兩種矛盾的父親形象:親父教他要作正確的事,但成為了「暴民」;「殺父仇人」是個盡忠的執法者,下班後也是個孝子。
王偉業把遵行父命和補償過犯的意圖結合為「當一個好警察」的意念,並嘗試替補其「殺父仇人」的位置,是為一種錯位的「繼承父業」。
兩位前人皆葬身於火海,似乎預定了王偉業最終也必死於烈火之中的宿命。
電影後半段,真正的韓江已死,出現在王偉業眼前的「韓江」是其內心投射,其實也可以是當年被燒死的警察的幻象。
「韓江」純粹是個壞人,象徵王偉業的陰暗面;但當我們把這個「張家輝」視為那警察的話,他本身便帶有一種正邪一身的曖昧性──他既是執法者又是「殺父仇人」,而王偉業長大後「繼承」了他的位置,也延續了那內在矛盾。
導演選擇了韓江作為王偉業的內心鏡象,似乎是為了淺白易明,以及製造觀感上的衝擊(韓江的詭異笑容令人感到驚慄),卻削弱了藝術表達的層次感。
電影的結局是油站大爆炸,王偉業跟警員陳志斌在火場裡面,而後者就是跟「鬼王黨」合謀的腐敗警察,在最後一幕被困於車廂裡。
表面上主角最後的心理掙扎仍是「應讓這壞人去死,還是盡責拯救他」的老調,但真正的抉擇是「我應怎樣死去」:究竟應開槍自殺來跟「心魔」了斷,還是以「好警察」的身份犧牲。
其實陳志斌肯定會被燒死,王偉業則還有一線生機,但他選擇救人,結果雙雙被燒死,並無實際效用,只有精神性的分別。
烈火在這裡兼具判罪和潔淨的意義,而最後陳志斌的罪過被其他人歸在王偉業的身上,加重了後者「代罪羔羊」的性質,使其靈魂在「犧牲」中被救贖。
最終電影以一行文字「人心總納一點黑」來點題,實屬敗筆。
說到底,王偉業的核心矛盾並非源於「人是否能合宜地處理內心陰暗面」的問題──他確曾犯下大錯,卻其實是個「被罪者」(馮煒文語)。
他幼小時的心靈不單受親父和「殺父仇人」影響,也指向兩者背後更大的勢力。
是甚麼導致悲劇?
若父親和那警察都不是壞人,是甚麼使他們成為你死我亡的仇敵,並使罪在下一代延續?
導演稍為觸碰卻無意深挖的正是如此:政權和資本家以「發展」之名欺壓百姓,執法者作為「國家機器」被推上前線,普通人為了「職責」而成了壓迫者的同謀;陳志斌為了樓債而作惡,與巨大的惡勢力沆瀣一氣,其實都是「被罪者」。
若烈火只能淨煉王偉業個人層面的罪,絕不足夠;需要烈火的,還有那已然體制化、成為宰制的貪慾。
(原載於《時代論壇》1359期,2014年5月25日)
4月13日,在获得金像奖影帝之后,张家辉说了一段诡异的话:“我刚看到一些香港从业人员离世的照片,我也想到我自己,我在想,到时候我能不能要一张彩色的照片?
”五天之后,张家辉的影帝身份成了电影《魔警》的宣传噱头,但实际上看了电影才发现,影帝早早地便在电影中死去,他的阴魂成了吴彦祖的心魔。
真正的主演是吴,张是吴内心深处的自己,是导演林超贤用来叙述人心失守之后自我救赎的一个影子人物。
警匪片是香港电影的一个招牌,暴力美学中蕴含着人性得失、社会考量、道德困境等复杂叙事,所以近些年的警匪片总要在大场面的暴力动作之下,努力地讲出一个好故事,然后再播洒些人心向善、善恶有报的布道福音,用复杂的人性来表现超现实的精神逼压。
《魔警》取材于2006年港岛轰动一时的警察徐步高杀警案,事后调查徐患有精神分裂症。
轰动归于平静,人们最想探究的是“杀心四起”背后的动机。
电影似乎在呼应人们的这种主观期待,调动所有元素,去探讨人心如何失守,又去讲述人心如何自我救赎。
电影的叙事由匪而起,也以匪而终。
贪心与欲望,打劫与枪战,这样的桥段在港片里不新鲜,之前的《线人》、《证人》里早有精彩的表现,所以导演林超贤直接略过了这些密谋与枪战,直接切入匪徒得手后的人性对决。
无论是吴彦祖面对一身血腥的张家辉而本能地施救,还是张家辉在枪林火海中放吴彦祖一马,抑或是张家辉附体吴彦祖,暗中操控匪徒之间因钻石而疯狂内讧。
善恶一念间,冲动如同瓶子里的魔鬼,已无法压抑。
人生紧要关头只有几步,一旦走错便永远无法回头。
吴彦祖的父亲在抗拒暴力拆迁时被警察失误烧死,幼小的吴便纵火烧死了张家辉饰演的影子警察,从此种下难以磨灭的心灵罪疚,最后,吴在继续萌发救人本能的同时,也葬身于火海。
烈火焚心,注定要自我毁灭,方可实现自我救赎。
电影的片头是一团墨投入洁静的水中,立刻营造了一片压抑的黑色沉静。
片中吴彦祖把墨笔掷入水杯,片尾也是墨色升腾。
这黑暗的一滴,立即铺陈开来,渲染了整个黑暗。
就像人的一生,污点无法抹去。
人心不是黑白那样简单,是多彩的,有红有黑,还有灰色。
47岁的张家辉问顶影帝的感言,要一张彩色的照片,恐怕也是想让自己像饰演过的角色一样,复杂多彩罢了。
这部电影其实讲的是一个警察如何精神分裂的。
吴彦祖的父亲在抗拒暴力拆迁时被警察失误烧死,儿童的吴便纵火烧死了张家辉饰演的警察,同时留下了心理阴影,偏偏张家辉演的贼同那个警察长得象,在追捕的过程中,导致了精神分裂。
最大的悬念,是张家辉的死,张家辉绝对演绎出了一个贼的狠辣,结果30分钟后自己摔死了:),编剧编到这里确实给了个意外!
这个故事中段就能猜到结尾了,当然捡橙子那段没猜到。
魔警与心魔斗争,这个心魔到底是韩江还是警察亦或是糅杂二人的混合体,到底是谁的投射,导演自己就没想明白,主线逻辑混乱到让人看不懂。
姐姐在魔警家给他催眠啊,督查发现下属疯了不按程序处理而是和姐姐一起查魔警身世啊,督查发现魔警精神不正常后第一时间给姐姐打电话而不是通知手足们支援啊,这些硬伤跟主线的逻辑混乱相比都不值一提了。
好多人看了电影都纠结“韩江”死的太早,说实话,那个杀人如砍瓜切菜的“悍匪”韩江很早死是很正常的,剧情上不需要他。
真正重要的角色是“心魔”韩江,可惜导演给“心魔”韩江的戏份太少了,少到这个角色的让人看不下去的程度了。
魔警到底是怎么把心魔放出来的,偶然救人一命,还是儿时纵火所带来的噩梦?
最基本的都没说清楚,在好警察跟心魔之间转换就更乱了,一会儿是好警察去解救盲女,可惜好警察下不了手杀人只能让心魔出面,一会儿又是看着俩贼互掐,生死关头送了个螺丝刀改变战局,送螺丝刀的到底是谁,是好警察还是心魔,如果是心魔好警察为何又要发短信找“悍匪”韩江?
难道魔警知道自己有病?
魔警的心魔不牢固,一口气就吹散了。
其实比预想的好一些,大约是预告片太预告的原因。
倒是有点新意,当然这新意仅对于林超贤老师自己而言,于林一贯的歇斯底里外杂糅了些元素,又鬼片又精分悬疑的,树林里的戏又有些像神探,当然归根结底内里还是林超贤的东西,即人人比惨,每个人都走投无路,咬牙切齿,穷凶极恶。
作为一个喜欢人人入绝境、个个冚家铲的导演,林超贤老师总是活在失控的边缘,这一部大抵还算是控制的好的,虽然还是穷凶极恶,但好歹故事总在推进,好歹演员可靠,好歹活儿算细,可惜,结尾还是着了相。
一副毁天灭地的模样,从何而来呢?
林的另一个爱好就是喜欢堆砌动机,故事太满,《激战》里两位上拳场要无数理由,《魔警》里的王伟业更是忽而精神病,忽而老父童年阴影,忽而强拆,忽而犯罪赎罪,最离谱的则是两人同相,满满当当的都是不可信的理由,糊墙纸一般层层堆叠悲惨,而这么多悲惨集于一身,也只有林超贤会把它拍成警匪片,换做别人来拍,大抵会是一部梵高传记吧。
难怪王伟业会画画呢。
配乐和摄影很赞
魔警神探,火攻寒战,专业户安志杰来回串连。林超贤好像进步了点,但这个类型我快看不动了。
对节奏的掌控太糟了,很多时候对主角的表现总有点游离,不过摄影取景真棒,配乐配成恐怖片了有点小惊喜。不过国语配音实在太糟糕了
睡着了~
挺悲的一个故事,其实这是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无论如何,当故事变成神经病以后,剧情的硬伤也少了。 气氛真的不够魔阿
一个超级失败的伪cult片,无比幼稚和低能的故弄玄虚,史上最失败的情绪渲染,最糟糕的“精神病患的一生”,以及逆天的那一坨屎一样的旁白和配乐。我真是服了,只心疼吴彦祖和张家辉接了这么个烂片。
想得不深入,做得不到位,还是力有不逮的原因
渣渣辉主演,四年后偶然在家里电视上看,感觉还挺好看的。黑色气氛一以贯之,张家辉吴彦祖眼神交汇邪恶和魔怔。导演居然是林超贤,果然在进步。
吴彦祖演的出彩
非常惊喜地看到林超贤导演的野心跟多变,不得不说这次大胆的尝试非常成功。但不免俗套的是故事的单薄导致人物塑造力度的乏力。中国终于也出现了像迈克贝这样的类型导演,兴奋!
吴彦祖演技适合精神病
魔你妈了个警。
极端的家庭教育与痛苦的经历ptsd 感觉可以归为恐怖片一列了
我比编剧想的还邪恶……
最开始很好,中间那个红色很LOW,最后结局让我加了一星
噱头,没玩好
妈呀,吓死我了……看完做噩梦
卧槽,这到底是什么玩意儿?
少了我们家辉戏份 代价就是这么残酷!难看吧!难看吧!真难看!
结尾最后 水墨 红笔写着 人性 总纳一点黑 我相信任何人心中都有那么一块地方是黑暗的,总有你不愿去回忆想起的过往。如何调整好正视自己的问题,才造就了现今的你自己的样子。相由心生,多照照镜子,给自己一个阳光的微笑,让美好照进你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