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山本耕史娶了堀北真希的行为还是让人无法原谅,但是他塑造的石田治部确实是这部剧里最让我触动的人物。
作为一名托孤重臣他有很多力有不逮之处,不懂聚拢人心、军事指挥水平不足,唯一值得称道的可能是他的公正。
在现代社会他会是一名优秀的司法人员吧,但是在政治语言里,公平往往是个贬义词。
略过功过是非不谈,最打动我的是他的忠诚。
考虑到他效忠的对象其实也只是个自私自利的独裁者,他们家不掌权别人家也能做得更好,这样的忠诚从客观角度来说并不值得称颂,“与丰臣家作对=十恶不赦”这种不自觉的意识想起来也很荒谬。
但就是这种感性的、冲动并坚定的信念才是文艺作品闪光的地方啊。
类似的忠诚我们能在剧中几乎所有的正面角色身上看到。
真田昌幸一生对于盟友和老大没有任何信誉可言,背叛的次数一双手也数不清,但是临终前眼前展现的最后画面却是他为之执鞭坠镫的主公武田信玄。
在战国人人思定的大环境里,真田家的老爹却是个唯恐天下不乱的异数,因为他心里最大的恐惧和不甘就是乱世终结在他恢复武田家甲斐、信浓两国的属地之前。
这是真田昌幸对主公的忠诚。
最后雅人叔切腹真的泪目了...这个剧还是追完了,虽然观看频率越追越慢吧。
可能是兴奋阙值降低了。
第一部看完的大河剧,感觉除了经费不足,没有太大硬伤?
毕竟和真实历史相差是否太多这种事也不太清楚...记得一周多前一天连看十一集,那个追剧的兴奋劲,也可能是因为日剧的剧本内容紧凑,然后剧集又轻松诙谐。
感觉最后高潮部分经费所限拍不出来真的是很大的遗憾,明明应该是全剧最高潮的部分。
总之来说还可以吧。
这是我看过最成功的低成本历史剧。
从真田昌幸的火山毒奶开始,就注定了这是部搞笑片。
以至于贯穿全剧,为了节省经费,彻头彻尾的大名村战、只在OP中能看到的小龙虾突击、甚至杀生旁白一句带过关原之战似乎都情有可原了。
因为这是部全场FLAG飞起的搞笑片啊。
要那么多大场面做甚。
剧情走向方面,几乎不存在剧透,无论是熟知战国历史,亦或者只玩过信长野望、太阁立志传,甚至战国无双的都知道最终会是怎样的剧情。
因此,这部剧几乎可以看作战国大背景版的《我爱我家》。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大哥真田信幸承包了全剧的大部分的笑点,而不是雅人叔。
在我给出5星的评价里,至少有3星是给大哥的。
从日常懵逼的人设上就注定了大哥可怜又喜感的人生。
夕阳柔和的余晖映在庭院的青竹上,洒下斑驳的光晕信幸和秀次并肩坐在青岩寺的屋檐下,互相舔舐着伤口比惨。
“家里有个过于厉害的父亲,唯独听不到我说话的祖母,不知是多病还是怎么 搞不清状况的结发妻子无论如何都不让我碰的二老婆还有个超可怕的岳父大人。
“配上悲凉的BGM,秀次的脑海里也许曾一瞬间闪过那样的念头“这货真他妈贼惨,听了开心多了,我还是不死了吧。
” 当然,不止信幸,太多戏份不多的角色也彻底被塑造成搞笑角色——身为忍者但只会全力冲杀过去的服部半藏——女儿控的本多高达——开启专属逗比时BGM的德川军——地主家的傻儿子星野源秀忠——用生命跳舞的大嫂——只会喊吆西的傻子你瞅啥——幸运A+的姐姐姐夫——日常白眼的直江小爱——贱岳七本枪的平野鱿鱼守长泰顺带一提,全剧所有特效无一例外都被万能马拉松选手猿飞佐助独家承包。
三谷幸喜把一部悲情的历史剧活生生改成卖萌有趣的喜剧,可这么好玩儿的剧依旧被一群史学研究党和动作场面党狂黑,在此,只能建议你们跳过前面的剧集,直接观看第49集20分25秒处。
那是全剧的精髓所在,送给你们,一定再适合不过了。
写这篇影评的目的是为了给莲々讲真田幸村与伊达政宗的故事,由于史料对他们的记载是一定有缺失的,所以就借用16年大河剧《真田丸》的创作,完善我眼中的浪漫。
史料——旁观者的故事真田氏起源于海野氏后代幸隆继承的真田乡松尾城的真田家,1543年爷爷真田幸隆出仕武田家,户石城攻防战一战成名,同时也让真田家获得了诹访方的领地。
片仓氏起源于诹访下社神官支流,1575年片仓景纲出仕伊达家,成为伊达政宗的侍近。
1567年 真田幸村、伊达政宗出生。
1615年 大坂夏之阵,道明寺之战,伊达政宗未攻击进攻的真田部队,反而灭了友军。
当晚,三女阿梅、六女阿菖蒲、次子真田大八被送往伊达军中,受片仓重长庇护。
次日真田幸村与长子真田幸昌战死。
(以上事件异说纷纭,真田家宣传网站 https://sanadada.com/ 上的材料似乎采用了《仙台士鉴》的观点,如“真田给片仓写信请求收留儿女”等,反正没有相对官方的史料,所以我只列结果)1620年 片仓重长纳阿梅为侧室,六年后,娶为正室。
阿菖蒲则嫁给片仓家臣田村定广(伊达政宗正室爱姬正是田村家独女),真田大八改名片仓守信1636年 伊达政宗病逝 1670年 片仓守信去世,与姐姐阿梅葬在一起,作为战犯的儿子,他在墓碑上刻了象征真田家徽的一文钱1712年 片仓守信死后43年,时任伊达家家主为其恢复了真田的本姓,至今,真田幸村的后代都生活在旧日伊达藩领仙台 以上便是史料中两人的全部交集: 真田幸村在世时,没有伊达政宗与真田幸村会面的任何记载,真田幸村战死后,真田伊达两家从此密不可分, 更准确的说,围绕诹访湖的这段故事,是真田片仓两家,他们发源于诹访,共同信奉白鸟大名神。
乱世分仕二主:真田协助武田攻略信浓;片仓辅佐伊达一统奥州。
他们都帮助各自的主家开创了历史最大版图。
战国最后一战,片仓重长与阿梅这对恋人,重新将两家血脉联系到了一起。
历史这只看不见的蛇,悄悄咬住了自己的尾巴。
一切梦的开始总之,历史残存的这一点结果就已经足够浪漫了,但史料的缺失导致有2个问题无法解释:为什么大阪夏之阵,真田军在道明寺之战中没有遇到抵抗。
为什么真田敢把儿女托付给敌军将领。
《真田丸》补充的猜想既然史料注定遗漏了他们生前的故事,不同历史小说、影视作品甚至游戏都给出了自己的猜想来完善这两人的故事逻辑。
《真田丸》第24回【灭亡】虚构了两人在小田原城初见的场景。
1569年这个时间点,两人确实都在小田原城,只是没有会面的记载。
这一年,伊达政宗刚刚从人生最风光的一年骤然跌入低谷;而真田幸村作为传奇真田家的次子,一直默默无闻,似乎永远与“传奇”二字沾不上边。
两个除了年纪相同没有任何共同点的年轻人,意外能在月色下坦诚地聊起来。
伊达:之前北条约我造反,我不敢,你是不是觉得我很怂真田:······(你知道我爹有多希望你带头搞事吗?
) 然后编剧给伊达安排了一段豪言壮语:もし、わしが、もう20年早く生まれておれば、もし、わしが、もう少し京に近く生まれておれば。
大広間の主座に座って人は、秀吉ではなく、わしであった!
翻译一下就是:我怂了,你加油
他两衣服颜色穿反了《真田丸》在这里补充的逻辑就是:伊达表明了自己的壮志未酬,同时半开玩笑地希望真田有勇气反对当前的天下人,两个人都明白了对方的心志。
所以到大阪夏之阵,伊达发现真田还真的一直没有向命运屈服,真田在做他自己不敢做的事,所以放了他一马,没有攻击。
伊达的放水也让真田明白,伊达对自己的行为是赞赏的,所以敢在决战前夜把妻儿送到伊达军中安置(历史上只送了孩子过去)。
我觉得这种猜想挺不错,既然史料中记载的交集只存在于真田幸村一生中最绚烂的一刻,那么另一个交集就补充在伊达政宗一生中最低谷的小田原城。
《真田丸》倒数第二回,伊达政宗在道明寺之战中放水后,望着真田幸村向家康本阵冲去的背影,飘浮出一点空洞的笑,有不甘,有羡慕,有成全,这样的羁绊,爱情两个字都显得浅薄了啊关于真田幸村我见过很多赞美他的文字,都是佩服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坚守几近渺茫的希望进入大阪城,同许多日本武士一样,徒桜般绚丽的谢幕。
所以说伊达遇到了在他生命中闪闪发光的人呀 o(*////▽////*)q
真田幸村头盔上的家徽——六文钱关于伊达政宗之前我喜欢片仓景纲,没怎么关注过伊达,但我23岁的时候读他的史料突然非常有感觉。
1584年,17岁,继承家督,伊达家40-60万石。
1589年,22岁,折上原之战,艰难消灭芦名,伊达家达到鼎盛120万石。
1590年,23岁,秀吉即将把天下收入囊中,而远在东北的伊达彻底明白自己的一手烂牌打不下去。
无奈臣服于秀吉,拿命拼来的领土只剩58万石。
1615年,48岁,大阪夏之阵,当他见到有一个人逆流而上,将要燃尽生命最灿烂的火光时,选择成全是应该的吧。
事后诸葛亮很多,现在我们总能翘着脚讨论伊达政宗如果早生20年是不是真的可以和家康一决胜负,分析结果往往是东北贫乏的物质条件与对中原太弱的控制权导致东北扛把子注定得不到天下,他放弃扩张选择臣服秀吉是无比正确的选择。
之后的伊达政宗至少表面上消停了,抽烟做饭,平平淡淡。
家康死了他还没死。
不知道他何时会想起儿时的梦,当他的名字还是梵天丸时,那个属于天下的梦。
他的不幸来源于他没有与梦相匹配的天时地利,他的幸运来源于人和。
即使拿着一手烂牌,也有那么多人陪着他默默打完,战国时代再难找到哪一方势力能拥有众多个性鲜明的NPC了:奥州第一酒窝美少女 奶奶久保姬战斗力爆表的母亲 最上义姬战国第一妹控的舅舅 最上义光一起搞事的表弟 伊达成实 “天下两陪臣”之一,绝世靠谱好男人 片仓小十郎景纲文武双全爱看兵书的乳母兼启蒙老师 片仓喜多战国第一萝莉控+第一美男子 片仓小小十郎重长(你们是承包了多少第一啊) 政宗其实把能做的事情都做了,兼顾搞事与时代潮流,他活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最优解。
有成实、小十郎这样优秀的左膀右臂陪他走过大半生,他还遇见了那个在他生命中闪闪发光的人!
每次想到这一点,我都会暗暗羡慕,命数不足算不了什么,政宗还是很幸福的。
伊达头盔上的三日月关于这个故事莲々有时给我发月亮的照片
那天傍晚我也曾抬头看过这弯三日月,脑子里想的是伊达,还有幸村。
我无数次地想过我为什么如此喜欢这两人的故事:除了他们自身的传奇,还有,他们是各自走完了自己完整的一生,无论他们生前生后,两家有着如何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他们这一辈,两条同样精彩的旅途,只在史册中留下了一处交点。
两个有趣的灵魂,其实不需要太多交集。
雅人大叔,是我很喜欢的艺人,虽然嘴巴的戏份尤其的多,但是我依然觉得帅,而且总觉得,有他,剧就多几分色彩,很喜欢他的《半泽直树》,好啦,说这剧。
片头的大制作,让我感觉到,这真的是一部严肃的历史剧,我觉得悲情难免,但是...我被片头的小提琴与大场面欺骗了。
片头
片头导演捂面:经费有限嘛!话说,这个电视剧,真的经费有限,所有的死亡,是旁白!
所有的战争,是旁白!
所有的结局,是旁白!
所有的预言,是旁白!
话说,这个旁白应该是重金聘用的吧!
分分钟给你剧透。
一开始...好像是在宣告男主,但是整个剧集看下来,只有十来集是他有作用的时候,这个男主应该是日剧里最没有光环的,做了保姆,成了叛逆,他选择老爸,是因为他骨子里,即便觉得输了,但还是会那么做,跟老爸一个样,老哥整个带偏了。
不过也好,真田家得以流传。
话说,这个角色还不是最悲伤的,他老爸才是。
明明才干很不错,偏偏是个小地方,然后上不了台面,耍着阴招有称霸天下的心,可偏偏每次站错队,站哪队,哪队挂,真的是没谁了,不过他唯一的最后坑儿子,造就了一代英豪,用死换一个千古流芳,倒是也划算。
至少历史记住了。
我觉得他爹,就是个战争瘾君子,不过他这个小县城,能混出个大名,也是因为战争。
这个电视剧挺好看,有点像是舞台剧一样,啥都是搭一个小棚子,然后几个演员,最大的战争现场,顶了天也就几十号人,一样在一个小场地。
导演捂面:经费有限嘛!最壮观的,最燃的,竟然仅仅只是片头!
最激动人心的,竟然是回忆杀。
这电视剧还好....看着蠢货拖真田家后腿,我真的气的不行,真不喜欢这种悲剧还奥火的剧,虽然尽量在喜剧化,但是.....太恼火好么!
明明真田家,可以更好。
不过他们家真的是历史中失败的那一方,胜利即是正义。
无语中.....最后吐槽一句,大哥后宫,真的很和谐,大嫂竟然离婚能治病,GOOD!
相比这么和谐的家庭,宫斗,宅斗,真糟心,家还是以和为贵。
想起大哥看着她们这么和睦的表情,真是惊呆了有木有。
大哥也是终于听自己了一回,没被爹坑,否则,真田家要全灭了。
话说,这个电视剧,可以改名为:有个战争瘾的爹。
推荐语:史上最坑儿子的爹,伟大的战争魂。
真田老爹,祝好!
演的太出色了。
二刷终于看完了。
第一次看没有get到好看的点。
第二次看看下去了,脸谱化的操作是有的 但是总体上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
前1/3基本讲的是幸村的父亲昌幸在强敌包围下用各种不光彩的手段玩弄权术保全自身的部分。
而幸村在此中获得了谋略教育并当作人质认识了上杉的大名,受到器重后又进入大阪被丰臣秀吉看中成为他的跟班和护卫,打下了人脉基础,也为他后日效忠丰臣家埋下伏笔。
中间三分之一主要讲的是丰臣秀吉作为太阁的晚年。
小日向文世演的太好了,竹内结子的茶茶美貌聪明又透彻。
幸村本人只是一个周旋在政治中心的小跟班而已,但是学到的是与人交往斡旋的方法和日常行政的技巧。
最后三分之一一半是凸显了德川家康忍耐得一辈子的忍者😛之法,大结局才描写了武略超群的幸村如何在内忧外患之中差点翻盘的悲剧故事。
这种故事是日本人最喜欢的,也是他一生被传颂的理由。
如果成为胜利者不会被深情咏叹,而能力超群的失败者才会成为人们念念不忘的英雄豪杰。
项羽同理,袁崇焕也同理。
这部剧很聪明,主角本人除了最后的大阪城守护并没有什么可写的,但是他一生都在大人物身边,用他的眼睛去观察大人物可以大大充实这部剧的内容。
配角的出彩也因此无可厚非且非常必要。
如果没有配角的光彩这部剧将会异常空洞无味。
其次想盘点一下剧中与幸村瓜葛颇深的女人群像。
阿梅 关键词:初恋男人的初恋 善良温柔体贴,有过年少时最美好的感情,却在之后逐渐淡出无疾而终。
是后来人嫉妒的对象,也是最初的白月光。
阿春 关键词:妒妻漂亮的年下妻,重臣之女因此有些骄矜。
对人物善于嫉妒有点扭曲的心态描写的很有意思并不惹人讨厌。
也是日本文学中比较常见的爱吃醋的妻子的类型延续。
松冈茉优太美了,造型战胜一切。
阿桐 关键词:知己这个人物早期不讨喜,后面好可爱。
发小一起长大,在一起不是打打闹闹就是互掐。
本来没有爱情,更像是友情亲情。
但是对幸村不离不弃亦步亦趋,到最后成为知己、盟友,最能够畅谈人生、说体己话的密友。
决战前一夜的一吻告慰三十年的守候。
我个人是替阿桐不值得,但是在剧中这是一个高能场面,也是让人百感交集的一幕。
茶茶 关键词:高岭之花茶茶是一位历史上毁誉参半的女人。
首先她是名门之后,信长的外甥女,战国第一美女阿市的女儿。
但同时她一次次家毁人亡,带着两个妹妹于乱世中求生。
信长被灭她被秀吉看上。
唯一的出路就是嫁给灭门仇人。
不可谓不苦矣。
她人物的复杂和矛盾就显得非常激烈。
在人物身上的表现就是“勾搭”男人。
这是她反抗秀吉的唯一手段,但是也未能长久。
为了保护自己和妹妹们只能投靠秀吉、却戏剧性地为他生下二子。
她代替秀吉成为了丰臣家的守护人。
总之是个人生极具戏剧性的女人。
这部剧中幸村可能是唯一一个了解她的男人。
他的那句,在大阪城的那么多年,她一定都很痛苦。
不辜负茶茶对他的青睐。
一个女人要想活出自己,就得爱自己相爱的人,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茶茶一个都没能得到。
所以在剧中谩骂茶茶的直男癌们我也没办法说什么。
说到底,茶茶没有义务去守护秀吉留下的一切。
幸村与茶茶之间可能才是惺惺相惜的更美好的关系吧。
幸村守护大阪到底有没有茶茶的关系呢?
剧中完全抛去了这一个可能性。
面对茶茶的告白幸村不为所动,这到底是后人的杜撰。
不知道历史上这两位之间到底有没有擦出爱的火花…茶茶是这部剧里最具戏剧性和张力的女人,个人觉得编剧没有想过完整地表现她的整体,因此剧中的形象显得破碎。
但是总之编剧表现的也很明显了:1.茶茶不爱秀吉,甚至有点想害死他,也不在乎他打下的江山在谁手上2.茶茶爱幸村,早期压抑住了,后期因为爱才一直支持幸村 两个人在同一天死去的预言验证了,也为两人的关系留下了唏嘘的结尾最后想说我自己对雅人叔演技的看法。
个人觉得雅人叔演出了幸村这个人身上人性的温度。
这个人物有很多人生的转折点。
最开始玩弄权术时对父亲做法的不赞成;玩弄战争策略的鬼精灵;做人质时的小心翼翼和圆滑;侍奉秀吉的隐忍和忠诚;兄弟歧路时的悲哀;流放时的假豁达;面对妻子嫉妒的无可奈何;面对茶茶的复杂心情…总之雅人叔的演技是完全在线的。
有人可能说他的表情都是抿嘴,但是眼神动作和说话的方式都是完全不同的。
对待上级或者需要去争取的人这个表情表现了真诚,对待身边人或者下人面部就很松弛。
面对妻子孩子的温柔、面对父亲的尊重…雅人叔的眼睛和面部表情里都能看得到变化。
结合秀赖、修理、出浦演员等人的表现,我觉得对比还是很明显的。
大藏卿、秀吉、康成、阿茶局等演员都是老戏骨了,看他们的表演是一秒入戏的等级,有些配角是千人一面,什么情景做什么表情都是程式化的所以对比非常之明显。
当然叔跟这些老戏骨之间似乎还有一定差距,可是担当主角感觉问题不大。
特别是关原之战前夕与兄长分别的场面,真情实感动人。
哥哥的演员都能看出尴尬哈哈,毕竟演技不如雅人叔也是摆在那的。
二刷对这部剧改观了,值得再刷的大河剧。
另,不觉得这部剧好看的可以去看看《平清盛》,收视很低的一部。
男主活生生被演成了一个铁憨憨…真的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ーー;)
刚刚看完了《真田丸》一剧。
这是本人自从接触日剧以来所完整观看的第一部大河剧。
说来年初时看这部剧的原因还是因为有雅人叔和麻酱,以及我组想要翻译本剧的缘故(到最后组内也没用的到我😂),才有了想看大河剧的念头。
实际上去年的花燃也看了看,但剧情太闷,故直接放弃了。
对日本历史的了解,仅仅来自于一本《世界历史很有趣》和道听途说的知识,对于本剧,我本是以拓展历史知识的目的来看的。
本以为会很闷,看了第一集便让我大开眼界:三谷还真是会玩啊,好好的大河剧拍的和喜剧一样。
迄今为止,印象最深的台词还是那一句“闭嘴,黄口小儿!
” 但这个现象到了大阪篇变有所变化。
喜剧成分减少,变得更加严肃,在前面埋下的大量伏笔一一被拿出来,着实催泪。
最后,大阪夏之阵后,真田一族一分为二,大哥跟随德川,信繁和老爹被德川要求搬进九度山。
最后,全剧最悲伤的时刻到了:老爹去世。
最后的几集里,信繁重新取了名,收下了被大哥抛弃的幸字,改名幸村,逃出九度山,和众浪人一起,为丰田浴血奋战。
最后,在安居神社,幸村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最难忘的还是真田家的日常生活。
真田祖传拍脸礼、日常懵逼的大哥、表里比兴的老爹、永远听不清大哥话的奶奶、总说自己是公家出身的母上、不幸战死的阿梅、永远排不上号的阿桐、不知戳烂多少窗户纸的春…… 三谷对于喜剧成分的拿捏掌握的极其准确。
适当的增添一些笑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是很怕以后的大河剧都走这个风(最担心的是2018年那部)。
大喜之后的大悲,也着实让人难过。
开篇不找儿童演员来演真是个正确的决定。
雅人叔的演技让我完全了解到了这个人物从信繁变成幸村中的心理变化,我认为找儿童演员反而会打破这种感觉。
但也正是因为剧本,使雅人叔演技收到一定的限制。
我认为老爹是最出彩的角色了。
句句立flag,最后被遣到九度山,临终时还不忘传授信繁如何攻打德川,不忘为武田夺回领地。
感谢三谷写了这么好的剧本,雅人叔优秀的演技,使得这部作品能以最优秀的形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感谢翻译本剧的三个字幕组(涅槃&FIX、琵琶行、日史译组)。
现在,我对明年的《女城主直虎》充满了期待。
要死牙裂口的喊出这句话真不容易
看这部剧的时候,最开始喜欢的是真田老爹,然后开始喜欢忍者出浦昌相 ,石田一出,最喜欢的立刻换成了山本耕史扮演的石田三成,月代头都那么好看。
(雅人叔和卷毛大泉洋实在是看得审美疲劳了)
背后的奇葩旗印
就这部剧里,石田是做事的人才,筹谋策划的一把好手,实战的渣渣(剧里跟真田安房守相比)。
黑白分明,憎恶都摆在脸上,处女座式的臭屁。
他选择了活得这么得罪人,也就只能在某个枭雄的手下做一个辅助的官僚,难以成就大事。
石田在剧中的智商有余,情商不足跟德川的老狐狸本多正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比如对加藤清正,属于丰臣家的亲戚。
在最开始的时候,对丰臣秀吉是非常忠心的,又确实是一个比较愚蠢和残忍的人。
石田非常看轻其人,导致都是对丰臣家忠诚的两个人之间却产生了极大的嫌隙。
石田送前田桃子,被前田嫌弃石田送茶茶桃树,被茶茶嫌弃石田在源次郎面前说源次郎老婆曾经暗恋他(还不是因为他莫名其妙的送人家毛笔)最开始看的时候,觉得似乎人物不够有说服力,比如石田,明明是一个识大局发展的人,在丰臣死后,为什么一定要忠于秀赖呢。
且本来就是精于筹划的人,为何要主动去冲突。
北政所完全无心于丰臣家的事业(反正没有自己血统的继承人),茶茶整体给人的感觉是不靠谱,两个人对权利都没有任何的渴望,只想混点日子。
可惜秀赖是个男孩,即使她们想混日子,德川家康也绝无可能放过秀赖。
有一种自己家人都不急,外人着急的感觉。
真田丸看到关原合战石田和真田输了,源次郎和老爹被流放,看剧速度就明显降低了。
因为知道了结局的不可以逆转,喜欢的主角终究会失败会死,就有点不愿意看到结局。
但磨磨蹭蹭看到40集左右,精气神又回来了。
因为整个剧里,两种精神阻止了所谓的悲剧的悲伤。
一种是宿命论:奶奶在去世前跟源次郎和源三郎说,人最主要的是要看清楚自己的宿命。
宿命中,决定了源次郎终究要与德川对决。
而源三郎,因为其一板一眼的为人,对于忠义的不同理解,得一从一而终。
一种是生命观:人活一世重要的不是活着,而是轰轰烈烈为了自己的意愿而活着。
两者相权,即使有一分的希望能实现自己的意愿,也不会去害怕失败。
从石田开始即是如此。
大谷、昌蒲和安房守至死都想着如何打败德川、内记、阿桐,作兵卫,佐助,均是如此。
一旦看清这两条脉络,就觉得死和失败确实不是终点,重要的不是这个结局,是过程中人的选择和所做所为。
反过来也就能有点理解石田的不合情理的发展线了。
我觉得导演也馋他的身子,特地安排的冲凉戏
今年的大河剧热度超乎寻常,很多不看大河剧的人都追到了最后。
本来看完第一集就准备写的剧评,拖到第48集才开始写。
《真田丸》是个人认为08年《笃姬》后最好看的大河剧(虽然个人并不喜欢这部过于偶像化的大河剧,但不得不承认其好看)。
但今年的大河剧可能并不是很受大河剧粉丝的待见,因为这是一部反传统的大河剧,三谷将其的个人风格融入进其中,虽然接连不断的梗不会让人产生追五十集剧的疲劳感,但为此牺牲的大河剧原有的历史感让人看的很矛盾。
关于OP:大河剧每年最主要的关注点除了题材外,毫无疑问是主演与OP。
每年的大河剧OP都可以称得上是精品,让人在五十集的观看过程中,不会去想跳过。
今年的配乐是三谷的老搭档服部隆之,此人为众多经典动漫做过配乐,也是为三谷上次担任编剧的大河剧《新选组》担任配乐。
本次OP第一次的观感并不是那么好,毕竟前一年的《花燃》的OP可能是五十多年大河剧中的最佳,而服部在main title中很大胆的在交响乐的伴奏中采用小提琴作为主音,虽然旋律很好听,但初听总感觉有些单薄。
不过看到现在,对于这一选择感到非常惊喜,因为这次难得的通过OP的旋律就表现了真田信繁在整个战国乱世大背景下的起起伏伏,而单薄的主音也是表现真田家作为战国中一个小大名生存的不易,以及最后悲壮的结局。
此次OP的画面由光荣公司提供技术协力,背景即是真田信繁作为一个从来没做过城主,心目中理想城池的样子。
关于主演:堺雅人应该是今年大河剧为何能如此之火的主要原因,因为人生第一次主役大河剧,推迟了《半泽直树2》、《Legal High》等的主演。
虽然其之前出演过的《笃姬》,个人对于其在里面的表现持非常赞赏的态度,但近几年的表现,已经让人感觉在谐星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了,而全片第一个镜头就是其诙谐表情的画面,让人瞬间对其主演能力持怀疑态度,而且前三十多集确实也是这样一个表演方式,不过好在最后大阪之阵的时候终于演出了信繁该有的霸气,算是没有太让人对他首次主演大河剧没有失望吧。
而本剧其他演员,尤其是年轻演员,也多与三谷有多次合作,其表演风格确实有些受到三谷的影响,这也是个人对本次大河剧略有不满的原因。
但是本次大河剧出演的老戏骨们真是太让人惊艳了,草刈正雄、小日向文世、内野圣阳、近藤正臣等的表演,可以说是近几年大河剧最优秀的群戏表演。
草刈正雄年轻时出演过86年大河剧《真田太平记》的真田幸村,本次出演幸村之父真田昌行也算是三谷的另一种致敬了,而且个人将昌幸这一表里比兴之人(丰臣秀吉对此人的评价)刻画的很入神,而又由于其作为小大名不得已的选择,令人并不会对其产生反感。
小日向文世的丰臣秀吉,可能说不上近几年最好的秀吉(14年的《军师官兵卫》里竹中直人的秀吉更为出色,但毕竟竹中直人就是96年大河剧《秀吉》的主演),但大河剧中的秀吉应该是最为考验演员演技的一个角色,年轻时的平易近人,掌权后的猜忌怀疑,尤其是今年的三谷还用了很多同一场景的复刻,这些对比小日向都做的不错。
至于内野圣阳的德川家康,可以说是本部剧的演技担当,虽然刚出场也以为是来演喜剧的,没想到之后的演技爆表,老年后的家康那个语气的拿捏,真的让人想不到此人是靠着青春片大红大紫的。
关于本次大河剧反传统的部分:1、取消了子役的片段,这点很大胆,毕竟每部剧都有,但都是让人想赶快跳过的部分。
2、每集开头用字幕交代背景,对于历史背景欠缺,尤其是非本国观众更加友好。
3、没有过多关注与主角无关的事件,比如往年都会大篇幅着重的本能寺之变,本次一比带过,用了更多时间着力于主角本人的经历,尤其是信繁这一其实缺少历史存在感的角色,如此之举风险很大,但三谷作为大河剧迷,在此串联了很多往年大河剧的致敬,以及结合历史新发现,居然硬撑下了五十集。
4、过多启用御用班底,喜剧及舞台剧感太强,并不符合大河剧一贯的风格,喜剧式的表演有时候略让人脱戏,尤其是信繁兄长大泉洋饰演的真田信幸。
5、过于刻意的致敬,虽然是对大河剧老梗的新用,以及通过喜剧式台词引发的事件,初看确实观感不错,但过于刻意的结果也是让人审美疲劳,而且这种致敬更多是其私人化的表现。
6、为了剧情冲突,强行设计一些情节,虽然可能并不违反历史,但也是利用一些大家并不常接受的方面,加上喜剧化的处理,让人并不会有一种看大河剧的感觉,而更像是看一种戏说历史的感觉。
要感谢三谷幸喜,感谢堺雅人,在大河剧荣光不再、江河日下的今天,他们还在绞尽脑汁地为这一悠久的电视传统续命。
大河剧的衰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便已开始。
本世纪初推出的几部剧集,更是不断刷新着大河剧收视下限。
除2008年《笃姬》回光返照一般地斩获24.5%收视以外,其余剧集收视均未破20,2012年《平清盛》11.9%的平均收视更是创下大河剧历史收视新低。
而近三年的三部大河剧,《八重樱》、《军师官兵卫》、《花燃》,虽有众多一线明星坐镇及宣传声势铺垫,也未能在收视上挽回局面,甚至将大河剧的口碑也逐渐推向深渊。
值此之际,《真田丸》的出现无疑为NHK打了一剂强心针,看来不是大河剧的题材已不能为大众接受,而是其拍摄理念亟需与时俱进。
《真田丸》自1月10日开播至今,收视率已突破20%,这是三年来大河剧最佳开局。
而在《真田丸》的故事背景所在地长野县,其收视率更是突破了30%。
口碑方面,截至第三集,日本Yahoo评分为4.71分(满分5分),国内豆瓣评分为9.0分。
两项评分均创近三年大河剧评分新高。
三谷幸喜,好久不见这是三谷幸喜第二次为大河剧创作剧本,上一次还是2004年的《真选组》。
彼时三谷便已将其轻巧灵动的个人风格融入到了对厚重史诗的表达上。
2013年由他自编自导的《清州会议》,为其回归历史题材打响了前哨。
《真田丸》继承了《清州会议》中戏话战国人物的风格,在史实基础上,对人物形象加以丰富而犀利的分解和阐释。
譬如由草刈正雄饰演的真田昌幸一角,在历史上素有“表里比兴”的戏说,而三谷在此基础上大加发挥,甚至会让人感到有些用力过猛。
在《真田丸》中,真田昌幸俨然成为一神棍,算计诡策花样迭出,骗术高超坑人成瘾,毫无大将风度。
当然,昌幸之外,其他配角也没少被拿来“解构”,如德川家康,未来将成为幕府将军的人物,在《真田丸》中却是猥琐怯懦、缩手缩脚,倒真有一股“老乌龟”的气场。
再如德川家重臣本多忠胜,赫赫有名的德川四天王之一,外界早已习惯于将其视作一个威猛强悍的大将,但在电视剧中却是以一副秃头乱发邋遢至极的形象登场,让人一时不能接受。
但从史实的角度来看,三谷幸喜似乎又并没有以一己之私胡乱评点历史人物:真田昌幸一生数次易主,德川家康靠熬死信长、秀吉上位,本多忠胜笃信佛教,且被誉为“日本之张飞”。
三谷仅仅是在人物生平的基础上,对人物个性加以戏剧化渲染。
这方法说来轻巧,但在大河剧的漫长谱系里,似乎还没有哪个作品能如三谷笔下那般驾轻就熟。
大河剧素以说理教化为其本分,却忽视了观众收视习惯的变化和受众群体的迁移。
其贯彻本分在2008年的《笃姬》中达至顶峰。
但《笃姬》之后,观众便再也无法接受这种强行说理、拖慢节奏的模式,从《平清盛》到《花燃》的失利,无疑不是受此拖累。
《真田丸》为大河剧开辟出一条新路,至于未来大河剧会否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则是另一回事了。
堺雅人的真田幸村雅人叔在表情包的路上越走越远。
他似乎铁了心要做一个喜剧演员了。
这一次,他将和日本著名喜剧演员大泉洋同台飙戏。
《真田丸》选择堺雅人来演“日本第一兵”真田幸村是再合适不过的,他与三谷幸喜的风格完全匹配。
堺雅人的表演,属于外表文弱,内心张狂的类型,当他以各种浮夸表情来诠释人物之时,观众并不会感到十分不适,反而会有一分亲切感。
而三谷幸喜的风格便是贴近观众,细节取胜。
当然,如果让真田幸村看到后世是以如此方式再现自己,他可能会气得跑去手撕堺雅人吧。
真田幸村是日本历史和传说中的著名人物。
他在关原之战中与其父真田昌幸同属石田三成领导的西军,而其兄长真田信幸则归属于德川家康的东军。
在关原之战中,真田幸村的勇猛已为人所知,但他真正的扬名天下,却是在大阪之阵的“真田丸”守备战中。
这也是真田幸村一生中最辉煌的一战。
尽管目前来看,《真田丸》的故事还远远没有展开,但从堺雅人的表演中,我们已经能够隐约感受到这部剧集的走向。
前期的平静与欢乐,必是为后期的悲情埋下伏笔,而剧中稚气未脱的真田幸村,也终将逐渐走向成熟。
世人揣度真田昌幸心意,猜测他当初让两个儿子分属东西军,目的就是要保留真田家血脉,无论哪一方胜出,真田家都不会消亡。
他深知真田家只能在历史的缝隙中求得生存。
在剧中,真田幸村的理想就是要辅佐兄长信幸,壮大真田家。
然而他的理想却从来未能实现。
所以,现在就来评价雅人叔的表演其实为时过早,我仿佛已经看到在剧集后期,雅人叔厚积薄发的演技了。
怕是又要收一波表情包。
中国的大河剧?
笔者最近同时在追一部国产历史剧《少帅》,时而会不由自主地拿它和《真田丸》做对比。
两部剧比较下来,明显可以看出《少帅》的制作精良和故事深度胜过《真田丸》,而国内演员的表演较之日本演员更为含蓄内敛,也更符合国内观众的审美习惯。
在网上看到评论说张黎导演的《走向共和》、《人间正道是沧桑》和《少帅》连起来看,就是一部完整的中国近代史。
这不禁让人想到大河剧的制作思路。
大河剧是由日本NHK电视台每年推出一部的大型历史剧集,其长度往往横跨一年,在长度上堪称史诗巨作。
大河剧也是由日本官方主导的国民历史教育,甚至于超出历史范畴,寄托了教化国民的重担。
同时,大河剧也会有意识的与剧集故事发生地进行联动宣传,推销其旅游资源,提升当地知名度。
在日本,大河剧已经成为电视市场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所以,尽管大河剧的制作质量逐年下滑,但其收视率总能维持在10%以上。
这是长期的收视传统的积累。
在中国,小荧幕上的历史书写不多,间或有那么一两部,质量也是参差不齐,且与史实有较大出入。
中国的历史剧缺少大河剧的严谨考证,那么更不要说在其中寄托别的想法了。
张黎导演算是国内少有的注重细节及史实考证的导演。
更加难得的是,张导的作品往往寄托着导演和编剧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独特看法与解读,他们不拘囿于一定的史实边界,束缚自己的手脚。
在张导的作品中,我们同样能够看到鲜明的人物刻画,以及与历史融为一体的叙事。
众所周知,日本历史中被谈及最多,同时也是大河剧涉猎最多的时期,便是战国和幕末。
反观中国历史,可以拿来改编发挥的时期要多得多,光是王朝易代,就够拍百十部。
据2014年广电总局公布的电视剧产量数据,历史题材剧目所占比例为41.49%,共计178部,现实题材剧目占56.64%,共计243部。
而历史题材剧目中以古装虚构剧居多,正剧少之又少。
在笔者看来,历史正剧的数目多寡还并非问题关节,更要紧的是如何在有限的播放资源里尽量将故事讲得充分,尊重史实而又富于深度。
张黎导演的作品之所以是国内历史剧翘楚,就是因为他的作品实现了以上标准。
向大河剧借鉴,或许是提高国内正剧质量的一种快捷方法。
尤其是《真田丸》这类即能获得高收视又不失正剧水准的剧集,值得国内历史剧创作者推敲。
当然,国内历史正剧创作总体的积贫积弱,或许也与复杂的政治环境有关。
在中国的电视剧市场,历史正剧只能是负重起舞,充分表达似乎只是一句空话。
好在,已有张黎导演这样的好手在前方开路。
也难为三谷了,把一个除了最后一战毫无亮点的武将撑到50集,虽然前40集都是昌幸传。。。总体还算及格吧,希望明年大河能有这个水准
前面到北条死都挺好看,中间一般,关原大战一带而过,后面还可以。可以说是不错的大河剧了,毕竟编剧是三谷幸喜,演员是我麻和雅人叔,满分给我麻。
打四分五分的都是去年上半年打的吧???这剧后面明显烂尾的厉害呃。。。话说三谷幸喜比较适合小场景,家庭朋友小人设,丢些小包袱的剧。因为是话剧编剧出身,所以台词特别重视,台词梗水平很高。but大河剧尤其战国背景,小而美风格明显不适合,后面十几集减分的厉害。当然,主角先天就不够精彩,很难
大半部分战争场面都是村与村之间的群架。雅人叔真是很让人跳戏,我感觉他下一秒就要开口喷人了
堺雅人为何这么多人喜欢?
不应该是大河剧的水准,NHK要把这一系列变成偶像剧?
太长了,而且完全为主角服务,但很多配角都非常有意思
作为雅人叔脑残粉乖乖看完,但还是要说,烂,简直就是个笑话,大河剧的历史观已经走上无底线洗白的不归路,说到底,大河剧只是打着历史旗号的偶像剧罢了,并不能代表每年日剧的最高水平。
片头场面很大,但其实战斗场面并不多。只有狡诈,没有睿智,人物行事动机怪异。片尾有名胜介绍。织田信长喜欢穿西洋服装。第6集男主姐姐跳江,第17集重逢。一集之内变节数次,完全没有忠诚可言。第13集男主妻子死去。第23集提到要去攻打明朝。第26集开始打朝鲜,不过并没有正面描写;茶茶居然又怀孕了,真怀疑是不是丰臣秀吉的孩子。女间用不得,太不稳定。男主最终毫无意义地死去。叙事太散,剧情本身没多少吸引力。神奇的娱乐节目。还专门做实验验证。
哈哈哈哈 不愧是三谷幸喜 大河剧拍出喜剧的效果 哈哈哈哈“只要浅间山不爆发,我们武田家就不会灭亡!”
真田幸村很悲情,但,这个剧很一般,尤其是结尾,大河剧竟然不符合历史!
终于看完了,大骂咧口怕233333
2023.2 龙虾还不错,但是更喜欢看老爹和猴子的戏。看过的历史剧都有这种 中期高走 结局平平 的感觉。
总算追上了……感谢这部剧(看过的第三部我叔主角的)让我萌发了对日本这个国家无限浓厚的兴趣。据说NHK每年都要在每周日黄金档放这么一部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感觉整体水平超越我们至少十年。
悲剧英雄不好当
看了一集,看不下去,就当我看过吧。
演员表现不错,配乐也给力,但是受经费限制战争场面都拍成了械斗,还有大河剧的无血腥传统,总体来说还是好看,剧情前期略搞笑。
近几年的还是更喜欢官兵卫,不过这部也会看吧,毕竟也是战国时期男人戏,悲剧人物,看三谷怎么展开剧情咯
人生第一部大河剧,算是对日本战国时代有了粗略的印象。对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这些日本历史名人有了个大概的了解。虽然是大河剧,但由于里面很多熟面孔,本剧风格又偏轻松,所以没什么尿点,但也没什么爽点就是了。
由于编剧是三谷幸喜,所以本剧充满了喜剧感;由于主演是堺雅人,所以有非常强的古美门即视感。终于看完了,花了近一年半时间,越到后面真田家越悲惨,最终一战场面太小,感觉像是村夫间的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