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风之中

Risttuules,侧风之忆,In the Crosswind

主演:Einar Hillep,Ingrid Isotamm,Laura Peterson,Mirt Preegel,Tarmo Song

类型:电影地区:爱沙尼亚语言:爱沙尼亚语年份:2014

《横风之中》剧照

横风之中 剧照 NO.1横风之中 剧照 NO.2横风之中 剧照 NO.3横风之中 剧照 NO.4横风之中 剧照 NO.5横风之中 剧照 NO.6横风之中 剧照 NO.13横风之中 剧照 NO.14横风之中 剧照 NO.15横风之中 剧照 NO.16横风之中 剧照 NO.17横风之中 剧照 NO.18横风之中 剧照 NO.19横风之中 剧照 NO.20

《横风之中》长篇影评

《横风之中》短评

西方吹来清新自由的西风,这儿吹去东风,然后我们会在横风之中相见,我们会在横风相遇的地方相见。在我们的苹果树下,在造物主的庇佑之下。

3分钟前
  • 彐子
  • 力荐

杜莎夫人大电影,一些场景中煽情配乐的效果甚至盖过了信件文字内容本身。我虽然并不认同阿多诺那句"To write a poem after Auschwitz is barbaric",但我同意,用如此矫揉造作、自认“唯美”的方法呈现屠杀和恐惧,这种行为一定是残忍的。

5分钟前
  • 字母君
  • 较差

像是看了摄影作品的展览,足够静止但也足够沉闷

9分钟前
  • 踢踢
  • 还行

惊人的历史群像,迷人的黑白影像,东欧地下文学的超炫摄影,形式感超强的长片先锋首作!本片完成了我之前“一部完全由矩阵摄影构成的电影”的臆想,空间凝固了,不过是通过造型艺术+摄影机调度来完成的,摄影机如同横风一样穿过每一刹那的时间,缓缓地吹拂着立体的3D活人雕塑。

14分钟前
  • 影评终结者
  • 力荐

像一首蕴含悲恸的诗歌,让我忍不住落泪。

18分钟前
  • AmiLees
  • 还行

这种形式完全适合这个题材好吗

23分钟前
  • 血源2出了吗?
  • 推荐

所有辛福的过往都鲜活而短暂,所有伤痛和苦难都死寂而漫长。

28分钟前
  • 咚咚tomato
  • 推荐

全片几乎只有女主一个人的念白 意境还行 结尾姗姗来迟的男主声音还挺好听的😅

32分钟前
  • 浮草微萤
  • 还行

钦佩作者!

33分钟前
  • 欧阳
  • 力荐

桑塔格说形式要大于内容,内容才得以表达,而不是被表达。反常的形式让故事得以自然地流淌,像一首忧伤的古典长诗。苏联大浩劫碾压过她和无数人的生活,从此与她一同躺在苹果熟透的秋天的那个男人,只能横风中再见。中国完全也可以拍一个,可惜拍了也不一定好,好了也放不了。结尾太煽情,我就喜欢煽情

36分钟前
  • retsubyllihc
  • 力荐

形式很新颖,用平移镜头缓缓扫过如同博物馆的雕塑那样静止地陈列开来的人物与事件,较少的动态画面也充满了诗意美,但这样的手法反而进一步淡化了本来就单薄的故事,使之更加飘渺,与去年的Ida一样难以引起共鸣

37分钟前
  • 赤石英雄
  • 还行

除了形式之外别无其他。

40分钟前
  • pinkcappu
  • 还行

在丛林里寻觅生存。试图捕捉影像,但影像的转瞬即逝让印象都显得模糊。

43分钟前
  • 热带素描
  • 还行

7.5/10 先锋影像风格,impressive,总结的话几乎是,幻想部分是普通的人物都在运动、同时镜头有设计的影像,而对于信件内容简的视觉化是运动长镜头with镜头内部人物静止,而周遭一切仍以运动状态继续,比如列车上通过车窗进入到车厢内的光影 - 就像多兰的《妈咪》配合Experience,画幅展开进入母亲的幻想,那样的震撼

48分钟前
  • Valuska
  • 推荐

单薄了点

51分钟前
  • Pechórin
  • 还行

形式很新颖,视觉的进行均从图像艺术雕塑艺术

55分钟前
  • Настя
  • 推荐

静与动,过于实验,也过于浪漫。东欧电影都很喜欢用那首著名探戈曲,来抨击“毒太阳”。好奇怎么拍的,查了一下,导演拍这片的时候好年轻,我酸了。

57分钟前
  • 不会飞的无脚鸟
  • 还行

导演可能是有了个自己觉得很酷的idea就急着拍了,也不管合不合适能不能拍好,这种本质上反电影的形式可以说是深具毁灭性(对电影)和灾难性(对观众)了。

59分钟前
  • zitsunari
  • 较差

这片太屌了,卧槽!

60分钟前
  • 支离疏
  • 力荐

凝固的静态场景配上女主角喃喃自语般的旁白,竟然意外地煽情。

1小时前
  • Komnenos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