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三天看了這套從 2016年 開始的系列電影,一天比起一天更愛這個大家庭,打從心底的希望 山田洋次導演 能就這麼繼續拍下去,我已經準備好要和平田一家一起變老了。
家族之苦2 (2017)8.42017 / 日本 / 喜剧 家庭 / 山田洋次 / 桥爪功 吉行和子
家族之苦3 (2018)8.02018 / 日本 / 喜剧 家庭 / 山田洋次 / 桥爪功 吉行和子還記得幾個月前才剛看完非常嫌棄的《東京家族》,從那時候開始就很少再看關於家庭的電影了,這次再看可以說是因緣際會,而在事前完全沒有做功課的情況之下,這三部系列電影給我的驚喜可以說是一波強過一波。
第一集的第一個鏡頭就讓我想起 小津安二郎導演 的《東京物語》,慢慢看下去,才發現家裡的陳設與 山田洋次導演 的《東京家族》簡直是如出一徹,隨著鏡頭帶向人物,把家庭成員一個又一個介紹出場後才發現,這就是《東京家族》的原班人馬啊,而導演也正是 山田洋次先生。
然而,因為上次的觀影經驗,讓我竟不自覺得嫌惡起眼前正播放的電影,直到幾句有趣的台詞以及老梗的綜藝摔才讓我開始正眼看待這部在影後讓我狠狠愛上的系列電影。
东京物语 (1953)9.11953 / 日本 / 剧情 家庭 / 小津安二郎 / 笠智众 原节子
东京家族 (2013)8.82013 / 日本 / 剧情 家庭 / 山田洋次 / 桥爪功 吉行和子本片由橋爪功、吉行和子、西村雅彥、夏川結衣、中島朋子、林家正藏、妻夫木聰及蒼井優主演,每一集談論的重點不同,不變的是這些日常瑣事都發生在這一戶吵吵鬧鬧的平凡大家庭裡,看似戲劇效果十足卻也極為貼近在各地生活的我們,而我對於這種看似極為平凡的日常生活記事總是有難以言說的喜歡甚至是著迷。
《家族之苦》討論的議題是關於「離婚」這件事,也許是想用比較吸人眼球的方式開啟這套系列電影,本集探討的主題我認爲是比較“不平凡”的日常;《家族之苦2》討論的主題是「老年駕駛」,相較之下就非常實際了;而《家族之苦3》則是三部中我最喜歡的,探討關於「母親/家庭主婦 對一個家庭的重要性」。
其實這並不是 山田洋次導演 第一次拍攝像這樣的續集故事電影,早在 1969年 他就曾拍攝過經世界紀錄認證的世界上最長的系列電影《寅次郎的故事》,該系列電影始於 1969年 終於 1995年,全長共48部,因此我相信我熱愛的《家族之苦》系列大概也會是像這樣的長壽電影吧。
回到電影本身,首先想來談談這部電影之所以讓我愛不釋手的原因。
前面也提到,我對關於家庭的電影是有種難以解釋的執著的,我尤其喜歡日本電影述說關於家庭的敘事手法,也許沒有高潮迭起但總有某一個片段能打在心上,溫柔地在心裏留下一些什麼。
而本套系列電影可以說是恰如其分地把所有我對於一個日本家族的認識展現出來,說穿了他可能就是這個家庭某一天如流水帳的生活,平凡的如你我的每一天一樣,可是正是這樣的平凡讓人更容易把自己投射在角色身上,有時我甚至真的希望自己也能是這個家族的某一員,過著平凡卻又有些小驚喜的一天。
另外,我也非常喜歡在電影裡罕見的「綜藝摔」,也許在你的眼裡這是演技過分用力的表現,可我卻覺得這個表演方式緩和了當下緊繃的氣氛,這或許必須歸因於本套系列電影定位為喜劇電影吧,所以即使在談論一些嚴肅的話題時,總會有個演員莫名其妙的摔跤,而即使發出了巨大的聲響,其他家族成員仍會視他為無物繼續原本的談話,這樣的反差總是能讓我大笑,可能是很久沒看到這麼笨拙的搞笑手法了吧,竟然也真的被他狠狠地收買了。
最後,我很喜歡每一集總會出現的家庭聚會,浩浩大大的家庭成員聚集在一起,齊心談論/議論某件事,其實讓我很羨慕。
也許是因為自己生長在小家庭中,與親戚也都是並不太熟悉的情況,在我的生活裡從來沒有像這樣的家庭聚會,所以看著平田一家和睦中夾雜著不同的意見時或是在衝突裡總能找到共識時,我是越看越喜歡,這種聚在一起的溫度其實是難以複製的,不溫不火、有不同的意見卻依然溫柔。
而關於每一集談論的議題,其實我覺得不僅主題不錯,連討論的手法也很有趣,最重要的是,這八個主要的家庭成員,每一個都富有個人特色,而且都有著屬於自己的魅力並能深深地吸引著我。
我最喜歡的是《家族之苦3》,關於母親在家庭中的重要性,這確實是一個很普通很日常的題材,可是放在這家子裡談論卻總能激發出一些有趣的又誇張的戲劇效果,而且他甚至也幫助我糾正了我對家庭主婦過於單純的想法。
事實上,我一直覺得家庭主婦是一個全世界最輕鬆的工作,她只要每天把家裡打掃乾淨、把家庭成員的一日三餐打理好,剩下的時間她愛做什麼就做什麼,面對這樣的認知,我是非常嚮往這樣單純又輕鬆的生活的,如果有機會還真希望就這樣活著。
而我就以這樣的想法過了二十多年,雖然心裡當然會感謝媽媽為家庭的付出,但仍然會覺得這樣的生活其實真的是太舒服了,如果可以還真想和媽媽交換工作。
而平田一家的所有人也都和我有一樣的想法,他們心裡感謝 媽媽史枝(夏川結衣 飾),但卻不曾尊重過家庭主婦這份工作,直到小偷光顧平田一家的那一天,這樣的「不尊重」引爆了史枝的情緒,她憤而離家獨自回到老家生活。
於是,平田一家又再次聚集了所有人討論 史枝 離家出走的大事情,這件事情終將必須解決,因為沒有 史枝 的平田一家生活作息全亂了套,一家老小把香蕉當三餐吃、衣服早已堆成了髒衣服山、孩子回家沒飯吃甚至因為擔心爸媽離婚而沒能專注在學業上、奶奶也因為想幫忙暫時充當 史枝 的角色而閃到了腰臥床不起…,事態的發展說明了:平田一家很需要 史枝。
原本 史枝 是願意承擔那些不尊重的,事實上也許每個家庭主婦都正擔負著那些不尊重,可因為對家庭的愛,她們願意忍,直到 史枝的丈夫 幸之助(西村雅彥 飾)說出:「我在辛苦上班賺錢的時候,妳竟然在房間裡舒舒服服地睡覺。
」史枝再也忍不了了,唯有離開這個家、讓這個家真的失去了她,那麼平田一家的所有人才能明白她對於這個家的重要性,她的工作其實一點也不簡單。
而故事當然如常理一般的發展,所有人都是直到失去了才開始懂得珍惜,平田一家當然也是。
「 史枝 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幫你好好地把你工作之外的事情都打理好,讓你可以心無旁騖地全心投入工作。
」庄太(妻夫木聰 飾)對著仍舊不願低頭的 幸之助 說。
故事的結局待你自己去發掘,因為我相信如此有趣的平田一家絕對值得你和我一起好好地一探究竟。
因為實在太喜歡了,所以每看完一集就打從心底的想對 山田洋次導演 說:「拜託您老人家繼續拍下去啊!
我已經準備好要和平田一家一起變老了!
」
其实昨晚开始看这部电影,看了十分钟才发现自己以前应该是看过一遍的。
但是因为演员精湛的演技以及引人入胜的剧情于是让我毫不犹豫地继续观看了下去。
1.就演员来说,老爷子无疑是片中的灵魂人物。
他在影片开始时对老奶奶的冷嘲热讽,听到“离婚”的不可思议,对居酒屋老板娘加代的挤眉弄眼,对老友遭遇的幸灾乐祸,对儿子女儿的横眉冷对……这些都充分展现了一个生动、倔强的老头儿形象。
刚开始看的时候肯定会对他有一肚子意见,但是渐渐地会发现其实他很贴近生活中类似的角色形象,甚至有些可爱。
一个大家庭中的男性长辈角色往往是这样固执、古怪、一意孤行的老头儿形象,比如《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2.就剧情来说,本片的类型介绍中是喜剧片。
那么就会有疑问了,如此喜剧为什么会取名叫《家族之苦》,突出一个“苦”字而不是“乐”呢?
其实细细看来,会发现本片用一个喜剧的内核其实展现了一个大家庭中的琐碎矛盾,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种吵闹会化为一地鸡毛还是加深凝聚力其实是要靠所有家庭成员共同努力的。
3.就启示来说,我觉得本片的核心理念就是:爱是要用语言表达出来的!
就老两口而言,其实老太太是真的想离婚吗?
确实是,但是她这种想法其实来源于为这个家庭操劳了一辈子却没有得到一句认可或感谢的话语。
所以,在最后,老爷子经过准儿媳妇苍井优的提示,终于结结巴巴地对老奶奶说出了内心真实的想法:“能跟你在一起太好了,谢谢!
”。
如此简单的话语便让老奶奶喜极而泣,说道:“到死为止我都陪着你”这样的誓言。
所以你看,无论是到了什么年纪,都不要羞于表达爱意。
虽然是一些很明显的道理,但是从你的口中说出就会让我感到满满的暖意和安全感。
其实有时候我们想要的多么?
并不,只是一句真心的话语便能让我们死心塌地。
所以真的像加代老板娘所说的:“要将这份爱意切实地传达给她啊~”
主要为了吐槽,稍稍带点科普和分析,仅此而已
4桌子上的是白果,就是银杏的果实,常见于夏天,虽然见过但没吃过的。。。
第二部里也会出现。
京都六角堂(《有顶天家族》开会的地方)有卖白果的铃铛,要是经过请别错过。
小舅子的身份算是伏笔。
8第一次看见女方全填好只剩下签名盖章的,常见的是男女各自分开填写的,比如《最完美的离婚》和《其实并不在乎你》。
虽然这张东西可以直接下载打印,但是前提是你要已婚。。。
好难啊
19这老婆你不要给我吧!!!
二姐小时候老婆可是《北国之恋》里的萤啊,这衣服梗《legal high》出现过,最著名的梗应该是召唤狐狸用的“lulululu”了,暴露年龄了。。。
额,暴露loli控属性了。。。
25请注意后面的海报,是不是有种错乱感?
没错,这是同班人马前一部电影的海报,超推荐。
原版的《东京物语》也强烈推荐。
26后面的黑板上是夏目漱石的《从此以后(それから)》、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武者小路实笃的《友情》。
平田富子是奶奶的角色,她这篇文字的名字叫《通宵的客人》,主要内容:卧病多年的丈夫去世了,守夜那晚妻子遇到了年少的旧识雅彦。
个人理解为开始重新写小说这件事,弟弟写小说说不定是姐姐影响。
大儿子的演员叫西村雅彦,强烈推荐推理剧《古畑任三郎》
28八卦的门卫大叔再次探头这个动作真是赞,个人很喜欢笹野高史,还有日综《人类观察》
32为什么是他女儿做呢?
后有伏笔。。。
再次吐槽结婚好难
36说老板娘不性感的,来大战300回合!!
年轻时的老板娘浓浓的昭和味道,我喜欢!!
37《男人之苦》的海报,大陆的翻译是《寅次郎的故事》,本片的导演名字再次出现,私货满满
51弟弟从扶手上滑下来真是太溜了,仿佛看见了从前的自己…
56妹夫对盘子是真爱啊。
大哥,这球真是你用的吗,为什么是粉粉的。。。
80我一直期待7份饭8个人怎么处理,在骚乱终结后7份鳗鱼饭来了。
因为怕邻里八卦,儿媳没敢承认是自己家。。。
83 如果这里你就能和我一样猜到医生的演员是谁,恭喜你解锁了 熟知日本小成 成就。
关于落语推荐日剧《龙与虎》和动画《元禄落语心中》
87鳗屋小哥的演员德永优树是一位演歌歌手,上过日综《中居之窗》,这次也唱得很好听。
感谢字幕组!!!
99原版的《东京物语》,桌子上的是《寅次郎的故事》dvd盒子,前面出现时在茶几上。
外人真是外人吗,父母对于外人定义透露出的观念是否对子女有影响?
喜欢小津安二郎的《晚春》,讲的是未婚女青年与作家父亲,最后一次吐槽结婚好难。。。
以上是这次的吐槽,欢迎讨论
一枚硬币,《东京家族》是正面,《家族之苦》是背面。
2013年,山田洋次导演重拍小津安二郎名作《东京物语》。
与其说是重拍,不如说是致敬。
在镜头语言和演员表演方面,《东京家族》与《东京物语》有着明显区分。
故事发生在当代都市,通讯与医学更为现代化,小儿子健康地生活着,而母亲则未及赶回老家,在东京就离开人世。
对“家族”观念的反思,是《东京家族》时隔六十年,试图从《东京物语》中汲取的灵感。
是否存在其他可能的时代背景、人物、事件、元素组合,将它们重新排列,人之于生老病死的情思是否依然?
而2016年山田洋次的新作《家族之苦》,则是这种想象和尝试的再次拓展。
如果父母和孩子没有分居?
如果母亲没有去世?
如果他们的婚姻关系出了问题?
如果儿媳妇还没有嫁入,就目睹了其中苦涩,她会如何选择,怎样面对这样的家族?
在《家族之苦》中,处处可以看到与《东京家族》和《东京物语》的互文。
比较明显的,在母亲的文学创作会间,墙上就贴着《东京家族》的海报;而尾声中,父亲看着电视,电视里播放的就是《东京物语》。
“说来也是奇怪,比起自己养大的孩子,反倒是你这个外人更关心我们,谢谢你。
”笠智众说,原节子掩面哭泣。
电视外面,桥爪功对老伴说,他想通了,同意签署离婚协议书。
故事因这份离婚协议书而起,爱好文学的母亲,在艺术熏陶下萌发了对优质晚年生活的向往;而浸淫居酒屋和高尔夫球场的父亲,是日本传统男性的代表,习惯家族之长的身份,虽然很关怀子女,处事却肆意粗俗,活像个任性的大男孩。
《家族之苦》采用《东京家族》同样的演员班底,老夫妇的三位子女都已成家或即将成家,职业和性格也多有继承前文本。
中庸的大哥,强势的二姐,善良的小弟,这次的任务不再是接待远道而来的父母,而是要面对他们提出离婚的决议。
如果说《东京物语》和《东京家族》是在死亡的仪式中,完成了对家族解构的叹惋,《家族之苦》则是在生命的进行时,剖析家族存在的意义。
前者到底是悲剧,后者则接近喜剧。
《家族之苦》虽苦,英文片名却叫“What a Wonderful Family!
”。
然而,悲剧中有四季更替的生生不息,喜剧里却也有一把无可奈何的辛酸泪。
反复咀嚼,山田导演变换角度再一次接近小津导演,品尝世俗生活的本来味道。
《家族之苦》中两位老年人之间的嫌弃和偏执,更似小津另一部作品《茶泡饭之味》所描述过的主题。
由于父母有了各自更鲜明的性格特征,他们之间的情感关系则浮出水面。
《东京物语》或《东京家族》中沉静的和谐,或许可以点缀为它的后文。
但无论离婚风波发生与否,相处,与成长同样,都是家族之中时刻必须面对的命题。
对于父母的婚姻关系,与是否收留他们、住在哪里、由谁陪伴的故事相似,子一辈的每对男女也有着不同的看法。
养育着两个孩子的大哥与父母没有分居,大嫂操持着一家人的家务起居,维持稳定是他们的责任。
二姐与不争气的丈夫,一言不合就闹离婚,快人快语又见风使舵,主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小弟自称家族的“粘着剂”,性格温和的他明白,自己如果不在这个家,家就散了,面对父母突如其来的离婚消息,刚刚准备结婚的他显得不知所措。
这既是《东京物语》本身的人物设置,也是四组截然不同的爱情关系象征。
原本被婚姻默认的爱情关系,在《家族之苦》中被亮相到台前,成为集中讨论的对象。
分离或不分离的理由,有人因为责任,有人因为利益,有人因为习惯,有人因为心有灵犀。
影片对几种婚姻相处模式做出生动而合理的呈现,说明维系家族纽带这件事,不仅是亲子间的难题,亦是夫妇间的必修。
在不同的年纪,亲密关系中不同的困惑和妥协,或许本质相通。
正如在《东京物语》里纪子所说的,“等我们到那个年龄,也会那样的。
”但这一次,《家族之苦》没有说“人生岂不是很悲哀”。
又一度,苍井优所扮演的小儿媳妇,以一种最为优雅的方式,轻柔弥合此间缝隙。
同样是分离的结局,小儿子夫妇搬离家族,开始他们崭新的生活,眼前迎接他们的,是闪亮的希望。
完整如初之余,我们不提它曾经的裂痕。
影片中有不少喜剧元素,比如二姐一家雇佣侦探,偷拍居酒屋简直不要太好笑。
二姐夫和父亲在高潮戏的争吵中,采用了滑稽的鼓点音效,富有节奏感。
全程呲牙咧嘴的桥爪功,再不是《东京家族》的端正,眉目神情丰富,心理活动尽显。
而最为出色的几场戏,则是在“家庭聚会”后,哥哥把信息填错了,鳗鱼饭外卖终于到了,本垒打,棒球赛赢了。
阴错阳差,它们很尴尬,不合时宜,也不能与外人言说。
这种悲喜交杂、单场延续、跳跃空间的桥段,罕见于小津,却是山田洋次所长。
其中况味,却不逊于孤坐窗前,摇着蒲扇,等待另一个冬天。
婚姻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文化,人们心目中婚姻中的男男女女应该是有个什么什么样子的。
对于一个有思想的男人或女人,当他们面对的另一半是守旧的,传统的、遵照传统婚姻价值观的时候,会很痛苦。
有思想的那位是向往自由的,是向往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婚姻是保障、也是枷锁,谈论到这里,想起欧洲中世纪的婚姻观就没那么纠结,他们认为婚姻根本和爱情无关,不要和爱的人结婚。
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特属的风格烙印,大洋彼岸80多岁的伍迪艾伦一直在坚持每年奉献一部讽刺(多是中产阶级和文艺青年)黑色幽默风格的电影作品,虽然质量不一,但这种老而弥坚的创作精神的确让人感动。
这边厢同样80多岁高龄的山田洋次也在坚持用自己细腻温情的风格每隔几年传达出捕捉到的东方家庭之间关于亲情的佳作。
相比前作《东京家族》在故事和内容上对已故大师小津安二郎《东京物语》致敬,《家族之苦》却用另一种喜剧以及侧面的表达方式对自己的前作以及《东京物语》再次致敬。
同样的演员班底以及家族成员配置却套用了另一个故事讲述,也多亏了演员们强大的演技力能让我们立刻从旧的故事抽离投入到另一个全新的场景中。
年迈的母亲参加了老年写作班,从和同样年龄阶段的老年人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研读和交流中感受到了爱的力量,也厌倦于这么多年奉献于家庭和伺候身边大男子主义枕边人的生活,于是向自己的老公提出了希望收到离婚协议书的生日礼物。
说到底看似荒诞,毕竟四五十年的风风雨雨都已经忍耐携手走过来了,为什么不能在所剩无几的岁月里再忍耐呢,其实这恐怕与日本家庭主妇的生活现状息息相关,在东亚社会里,日韩的女性往往在婚后就会退居家庭,或者说家族,在丈夫抱怨承担了一切生计在外对着上司点头哈腰的同时,女性也要全心全意照顾一家老小的生活以及忍受疲惫不堪回家抱怨的丈夫的唠叨。
就算在近两年随着各种保障女性就业的条例出台,你争取到了出去工作的权利,可是家庭琐事仍然像你份内的责任一样不能懈怠。
最近由松岛菜菜子主演的《营业部长吉良奈津子》讲述的就是这样的故事,虽然收视率一般,奈津子能力超群,明明比丈夫的职位还高,却还是要在忙碌了一天的工作回家后承担起所有的家务,甚至还要面临丈夫被温柔贤惠的保姆诱惑的狗血剧情,惹得屏幕外面的我们愤愤不已!
这就是东亚社会关于女性地位的写照。
其实人和人之间最重要的就是相互理解和关心,礼物贵重是一种表达爱的方式,但同时适当言语的更是生活的润滑剂,尤其在东方社会,隐忍一直是文化的主流,却忽略了对方在某种程度上是否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心意。
<图片1><图片2>母亲在抱怨这些细节时,其实这些点滴的细节并不是重点,还是丈夫是否对自己有关怀之心,所以当最后丈夫在预备小儿媳的劝说下终于说出了一直以来有你在身边真是太好了,thank you这些简单的话语却终于让母亲感受到了自己被需要的心,撕下来了这份离婚协议书,并终于解开了疙瘩留下了到死陪在你身边最真诚的告白。
正如由妻夫木聪扮演的小儿子所说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好像一张乐谱,有时候就是需要些小风浪。
但跨越这些不和谐声音的方法就是沟通,去用自己的心体谅别人。
听说这部作品的续作目前正在开拍,会涉及死亡概念,看来下部会赚人很多眼泪。
<图片3><图片4><图片5><图片6>
这个春节看了家族之苦系列电影1-3,贾老师说得一点没错,这是非常适合春节期间观看的电影。
影片本身的喜剧元素,主角家族人数众多、个性多元而又真实,家人之间的情感连接更是尤其让人感动。
印象最深的是影片高潮部分,家里已是“人仰马翻”“鸡飞狗跳”,奶奶正充满自责无所适从时,接到毫不知情的孙子们打来的电话,得知他们第一时间就会把自己的喜悦分享给家人时,我同片中的奶奶一起无声地哭泣。
是呀,家人都不是完美的,却是唯一的、不能割舍的情感寄托。
我喜欢这个系列电影,因为它不同于很多描写亲情的作品,需要家人付出巨大牺牲或发生离奇变故才能彰显亲情的伟大。
而本片中的家庭就如同我们每一个普通又平凡的家庭一样,平淡、琐碎、充满市井气息,在影片中人物的相处日常和情感交互中,我们仿佛也看到了自己及家庭。
这样平凡又伟大的亲情,他们拥有,我们也同样置身其中。
家族之苦被豆瓣评为日本2016最佳喜剧,早在看SmapXSmap的时候看到剧组来上节目,就觉得该片值得期待,今日刷完发现片子相当精雕细琢,配乐是久石让,片中许多镜头的喜剧化效果全在远处背景的演员肢体动作上,虽然让你笑的意图明显,但我觉得有点刻意了。
片中的老人演得相当棒,他每次一笑我也跟着笑,不过片子里几乎每个演员都演技感人,应该颁发演技大奖…
“感谢你四十五年来对我的付出,如果你想要这份礼物,我想满足你这个愿望也不错。
”当然这个愿望是离婚协议书。
如果不是某X 老师推荐,我是不会主动看这种类型的家庭电影的。
故事的主线是一个老太太想和她丈夫离婚。
小老头咋咋呼呼,傲慢,爱喝酒,自以为是。
看起来和我外公一模一样。
老太太每天去文字创作中心写小说,逐渐想脱离这种生活。
当然对小老头的讨厌不是突然而然,是一朝一夕累积的。
爱你的时候,你的生活习惯充满了男子气概,不爱的时候,你就是邋里邋遢。
当小老头气的晕过去时,我想老太太意识到了,自己会舍不得他。
我也想,她恐怕动摇了自己的决心。
小儿子的女朋友劝小老头,要不要给妈妈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告诉她如果离婚了自己会感到孤单。
小老头理所当然的拒绝了。
用的是普天之下的夫妻都知道的理由:不用说,她知道的,会心意相通的。
可是爱,是需要说出来的。
就算我懂,我也想听。
就像最后,老太太听到了小老头的不是告白的告白,撕毁了离婚协议书:很感谢你能说出这番话。
我会到死一直陪着你的。
也不知道谁会先死。
而且,小老头改变了六十年的生活习惯,袜子不再里朝外随手一扔,且叠的整整齐齐。
因为想挽留你,所以我会改变。
小老头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他们仨的感情状况也像是老夫妻俩的分镜。
小儿子刚把女朋友带回家,将会开启一段婚姻生活。
二女儿和丈夫吵吵闹闹,嚷着要离婚,但谁都不是真心要离婚。
大儿子像是小老头年轻时,为了家庭努力工作,妻子温柔,是他的贤内助。
但总会有抱怨,就是大儿子最后问她:不会最后你也想给我一张离婚协议书叭?
“有可能呢”。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movie432,文末有二维码噢放眼东瀛,擅长拍摄家庭题材的导演,老年代表是山田洋次,中生代表是是枝裕和。
秉持“艺术使人愉悦”理念的山田洋次,基本上保持了一年一部的创作速度,在历史剧和轻喜剧之间游刃有余。
明白人一看,《家族之苦》正是寅次郎系列故事的调子,搭上了现代版协奏曲的《东京物语》。
很多年来,山田洋次给人一种印象,他好像天生只会拍摄这类平凡无奇的故事。
有点轻松幽默,不乏现实意义,撩拨一番,来年继续。
纵观他与松竹公司的风风雨雨,与其说,他把这些通俗庶民剧献给广大观众,不如说他不遗余力,苦苦支撑着老迈的松竹。
人们没有预料到渥美清的突然逝世,正如今天的人们也无法想象没有山田洋次的松竹——即便松竹这个名字,更多是会跟一代巨匠小津安二郎联系在一起。
今年冲田修一拍的《莫西干回到故乡》,病榻上的老父亲和沙发上的老母亲,不约而同地用上真切口吻,请求儿子赶快回去东京。
六十年前,被城市现代化冲垮的家庭关系,如今变成了彼此都明白的人生残局。
一批批高举叛旗的日本导演在青春热血过后,发现想要彻底“反小津”,实在太难。
或许,这也解释了《家族之苦》在最后更像一味家族琐碎的调和剂,依然勾连着《东京物语》时代的血亲羁绊,感动并教化人们,并没有呈上真正的黑暗与残酷。
这家族之苦,不如是说是小小的抱怨,还有亲人间的淘气撒娇。
撕掉离婚协议书也并不难,难的是让那纸协议书真正派上用场。
与好莱坞常见的七年之痒故事相比,山田洋次的七十岁之痒,必然要带入到东方人的家庭观念和社会情境。
与《少年时代》那种松散到败给汤汤时间的离散家庭结构还有西方人的理性独立,《家族之苦》三代人十张嘴的成员构成,已经宣告想要打破这等牢固的建筑基础,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一件事。
这个家族依然有强大的向心力,朝夕相处,延续多年已有惯性。
再不然,想离个婚,成本太高了,绝不是450日元可以解决的。
透过那幢山田特色的东京小屋。
不妨对比下《海街日记》里四姐妹与老房子的情感,更何况是亲人与亲人本身呢。
那仿佛在说,无论日本还是中国,人并不是最基本的个体,家庭才是啊。
与《宛如阿修罗》的老夫妻秘密相比,《家族之苦》试图折腾的动机也实在太轻了。
打呼,扔臭袜子……近乎老俩口,或者说两个小孩之间的撒娇斗气。
我素来更喜欢向田邦子们抖露的赤裸秘密,而不是生造出来的,一场连3500日元鳗鱼饭都吃不上的危机。
当然,也不见得那些旗鼓相当、你死我活的阴谋冲突,会比没有冲突、虚惊一场的家庭闹剧更吸引人。
用山田洋次的话说:只要世上有人生活,素材就无穷无尽。
《家族之苦》的坐标,显然还是落在了山田洋次的电影天地当中。
人与人之间有真情意,不至于有难以宽恕的贪恶。
正如武士三部曲,主人公不得以杀死的,其实是黑暗面、无从选择和彻底落难版的自己。
孩子们都好。
大人有小毛病,可是没有大错。
《家族之苦》的大家庭,其实不像存在于2016年的现代社会关系,而更接近于二三十年前,乃至更远。
观摩《东京物语》又沉沉睡去的结局,无疑是在告慰影迷观众,这部电影是《东京家族》的特别篇。
反观这几年在国内大行其道的日剧,肢解婚姻的《昼颜》和《我的恐怖妻子》,不难想象,山田洋次的电影世界,依然带有安居乐业引人羡慕的理想化,推崇家庭价值的美德,希望治愈辛劳碌碌的世人。
如果老夫妻的婚姻生活是失败的,那无疑宣告片中所有人物的生活也是失败的。
高明的剧作家都会用上障眼法。
《家族之苦》实际上讲的是老夫妻相濡以沫的感情之深,电影却故意用五十周年闹离婚的反常规手法去写。
山田洋次最擅长的人物性格刻画,通过物件和对白带出微微一笑的生活细节——譬如鳗鱼饭外卖,令片中人物有如观众熟悉的亲人,演员又都在像在演自己,聚聚一堂又手忙脚乱的群戏效果,异常的鲜活和真实。
我最感兴趣的电影段落,则是老太太报名去上文学班,围绕写小说的交流讨论,有如李沧东的《诗》附体。
它的作用是告诉主人公和观众,无论小说创作还是电影创作,有些东西可以去尝试靠近,但未必要亲自体验。
烦恼是烦恼,生活是生活。
正如这小小的家族之苦,看完后,反倒使人心情愉悦了起来。
【刊载于 《中国新闻周刊》】
截图扫码,关注:MOViE木卫(movie432)
唉,就是难看,一个家庭的嘻嘻哈哈
这家人都特么有病吧 人还在医院躺着 就开始策划葬礼 特别是大女儿 长一副尖酸刻薄的样 看着就气
「肖邦的钢琴乐谱 无处不在用不和谐的重音,不和谐音对美妙音乐是必要的。家族的人际关系跟乐谱一样,时常的不和谐音也是必要的。」本来是为了看第二部而看第一部,没想到看完之后已经不太想看第二部了。所谓的家族之苦 真是好浅薄,爷爷随地丢的臭袜子、孙子辈兄弟俩的日常拌嘴、涨价了的鳗鱼饭便当。
各种摔倒,太欢乐了……
我怎么觉得这是《东京家族》套拍的喜剧呢?就像《东邪西毒》套拍《东成西就》一样……
欣赏不了
奇怪的家人啊,奇怪的行事风格啊,奇迹般的结局啊。我发现苍井优演这种弱弱的温婉姑娘简直就是本色啊,看着太舒服 了。不过影片中家庭聚会的场景,我其实跟她一样都是很羡慕的,不过应该也很多人羡慕后来的她了。
shit 明明是不尊重她的PUA男一枚,为啥73了还甩不掉啊!!!
整部片要討論的東西,是枝在《比海還深》里用幾場關鍵的戲就說完了,細膩度不是一般的差距.....拍得平庸還要在戲里夾帶私貨
做作。又见日本式做作,半小时便无法下咽。
果然还是特别吃山田家庭喜剧这一套,愿这琐碎温柔天荒地老。
仍然讲的是家庭的崩溃。和《东京家族》构成悲喜两面。妻夫木聪作为钢琴调音师的人物设置,是对家庭不和谐声音的调解。而苍井优作为护士,意外的进入平田家庭会议,是对破裂关系的缝合。即便短暂。缝合的方法是语言,因为老头是不善表达的失语者,而母亲是陶醉在文学世界里的表达者。3.5
随和的老人山田洋次。居酒屋遇见同学那段哈哈哈。
山田洋次直指家庭矛盾和夫妻问题并淋漓尽致展现,但又逐一把它们完美巧妙地解决过去。片中恰好出现了这次日本影展的另一参映片《东京物语》,好可惜买不到票,唯有通过电影的戏中戏感受一下它的真面目,借此片的落幕作为本片的收尾也传递出别样意思。苍井优打扮甜美,桥爪功老头子总让我感觉像黄俊英。
93岁…山田洋次是真能活呀 ,他的电影配乐美景是灵魂,奶奶实惨,大人物主义下的人类实惨
完全不能理解日本人的幽默
山田洋次大师这几年最次的电影
「咱家真难」之「离婚记」。百姓题材里充满了活着的气息,各种分寸拿捏、欲言又止,在剧中纷纷化为潜台词。喜剧主要手段是丑言丑行,不合时宜的言谈举止或失神恍惚下跌跤,本来觉得风格有点像三谷幸喜,但喜剧实现的手法不太一样。用「笑中带泪」已不准确,泪流满面时真的是不断在摩擦灵魂……
大儿子的白头发咋比老爸还多……
看到日本小品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