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地存在很多没有文化交流却相近似型的妖怪、由此可知这是一种普遍性诞生的文化。
人类具有好几个根源性可称作妖怪原型的要素、这些要素在各个地区受到各种文化洗礼成形。
因此就算在不同地区的文化里存在同样的妖怪、也不能断定发源早的就是源流。
因为也可能是相似类型的东西在各地同时发源、于是考察妖怪的学者开始考察起妖怪的原型真相。
民俗学者、哲学家甚至连心理学家都曾提过、妖怪起源于人类对黑暗或自然现象的恐惧心;或说妖怪起源于畏惧死亡。
这些说法或许没错、但也称不上正确。
因为可笑、实在太理所当然了、就像喝汤前想知道里面加了什么而翻找时发现萝卜、便高举找到的萝卜喊“是萝卜!
”一样可笑。
不管汤里放多少萝卜、总是碗肉汤而非萝卜、再怎么主张汤放了萝卜也无法说明肉汤的总体内容。
妖怪也同此理、过去人再笨也能区别自然现象与妖怪现象的差异、学者的主张仿佛在说古人都笨、分不清楚蔬菜中的萝卜与放了萝卜的肉汤之间有差别。
例如说有种叫作“给水”的妖怪、这是一种对人呼唤给你、给你、如果响应就会突然暴发洪水的妖怪。
若依照学者专家们的观点看来、这种现象就成了普通的洪水而已。
如果说妖怪诞生于对自然现象的恐惧心、那么这种妖怪就只是普通洪水而已吧。
但若真是如此、洪水的现象与给水怪的现象之间便失去差异性、也可以说所有的洪水均成了妖怪。
古代人们对那些无法以人为方式防卫的自然现象抱持着恐惧心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害怕自然灾害也是正常。
但是洪水暴发就只是洪水暴发、再怎么可怕也不会变成妖怪。
只有在经过一问一答的咒术性仪式作为媒介后、方始成为妖怪。
自然现象的发生原本是理所当然、而将之置换成非理所当然的形式、这种动态性的变换过程才是妖怪的真相。
妖怪原型并非恐怖或恐惧这类原始感情、倒不如说、妖怪正是产生于背离这些情感的过程之中。
妖怪在获得形与名之后方始成立。
我推测人不轻易信服偶然、人想要制造出明确的图像、就像蜘蛛结网、在朦胧与偶然的点之间牵上丝线、如果形成美丽的图像、就称之为必然、若是呈现扭曲的图像、就称之为偶然。
拿掉蜘蛛丝后、世界只是混沌的偶然所累积。
蜘蛛丝平常一片模糊、可以清楚看见的线、称为合理科学、完全看不见的线、成为妖怪传、并不是不合理、也不是和科学相反对立、只是程度有所不同。
看得见的科学好?
还是看不见的妖怪好?
如果不协调运用、就会错估了世界
我是95后,小时候看《山海经》和《故事会》以及志怪小说,就对书里边那些妖怪和异兽很感兴趣,一直心心念念想着什么时候可以看到:系统介绍这些妖怪和它们背后故事的影视剧或者纪录片。
闲来无事在抖音刷到这个,本来想着打发时间随便看看,没想到一口气就看完了。
这不就是我小时候想看的那种纪录片吗?
如果没看这部片子,我现在都不知道九尾狐在魏晋以前是吉祥的象征;也才知道原来山魈是年兽的前身,爆竹的由来是人们在大年初一烧竹子为了驱赶山魈;古代龙的原型有鳄鱼、蛇和雷电,这种神兽也是从汉高祖开始,才跟帝王有了某种象征关系;也知道了郭璞这个文字大家,注解过《尔雅》和《山海经》,姑获鸟在他笔下有女人和恶鸟两种形象;也知道了神鸟的形象最开始是金乌,后来又是鲲鹏。
这种非常有趣的科普类型纪录片,很适合全家老小在闲余时间一起观看,既能增长传统文化知识,又能增进感情,很好很出彩的一个作品。
非常不错的一部纪录片,乍看名字《妖怪传》以为会是鬼怪和恐怖类型的,看完发现这是一种新方式讲述中国的妖怪故事,导演使用古典典籍记载和专家讲解历史人物这种形式,再通过第三人称的方式讲述每一个妖怪的专属故事,这种形式非常新颖,画面不粗糙,非常细腻,而且内容丰富,能够把观众带入到整个故事中,不枯燥,非常好,值得推荐的一部纪录片👍🏼👍🏼👍🏼👍🏼👍🏼
讲妖怪不能只讲妖怪,👍🏼👍🏼👍🏼
没想到妖怪可以以这样一种可爱的方式出场,联想到小时候奶奶经常给我讲的各种妖怪的故事,终于大致了解了妖怪们的前世今生,我才明白小时候背诵古诗词中出现的各种妖怪,原来他的真身长这个样子,剧中的服化道也特别考究,剧里面专门请来了北大的教授给我们细致的讲述了妖怪的起源以及发生在他身上的种种故事,在新奇有趣的同时,也增加了严谨的学术考究,非常值得一看。
从第一集出现的狐妖就改变了我对九尾狐的刻板印象,在我从小了解到的九尾狐的故事中,一直以来,九尾狐是以一种蛊惑人心,致使人误入歧途的恶劣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但事实上,在古代,九尾狐的形象并不是这样的,甚至在古人看来,九尾狐是一种神兽,它的九个尾巴意味着子孙繁荣和昌盛,这让我对于九尾狐的刻板印象有了非常大的改观。
另外,不得不提到的是整个短小的纪录片画质竟然出奇地精良,台词和道具也非常地考究,整体观看体验非常流畅且舒服,非常适合给大家科普传统中国妖怪的起源和在历史长河中妖怪们留下的足迹。
剧中没有恐怖画面,反倒是非常可爱,快带上你的小朋友和大朋友一起观看吧!
北大中文系教授 陈连山
我来参加首映礼啦
古文今绎
被海报吸引了来看,剧情也很吸引人啊,一口气炫了好几集,很期待后面的剧情!
加更加更!!!
好美的国风动画,色彩很漂亮,让人神往的妖怪故事,还有专业的科普,每只妖怪都好喜欢!
看得出来制作团队很用心很考究,这样的文化纪录片很有意义,这种对民族想象力的传承很打动人,支持支持!!
希望有更多这样优秀的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的动画出现~
《妖怪传》这部纪录片深入挖掘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神秘而令人胆寒的“鬼”类题材,并以此为主题向观众展示了多条惊险刺激的故事线路。
影片不仅拥有出色的制作班底和优秀的演员阵容,更是以独特的方式将这一古老文化传承至今。
首先,影片通过生动的画面和详实的资料呈现,让我们领略到了不同地区流传的神秘“鬼怪”故事。
例如在北京,我们见到了穿着华丽的老太太在胡同口等待她的鬼魂;在云南,我们遇到了一伙寻宝探险家的冒险之旅;而在湖南,我们见证了一群孩子们寻找家族祖先灵魂的艰苦历程。
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都充满了生命力和感人之处,令人不禁陷入沉思。
其次,影片还深刻地探讨了这些“鬼怪”题材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鬼怪代表着死亡、黑暗和妖术,但同时也蕴含着智慧、幽默和哲学意味。
在这些故事中,人们通过对鬼怪的崇拜和膜拜,表达了对生命、自然和信仰的敬畏和追求。
同时,影片也反映了当今社会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逐渐遗忘和失落,呼吁人们重新审视和珍视文化遗产。
最后,影片的拍摄手法独特新颖,通过CGI技术和音效的运用,打造了一个极具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的效果。
观众可以从中感受到强烈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
第一集《狐妖》拍的挺不错的,里面除了引入专家和文献资料,还采用了漫画和真人演绎相结合的方式,通俗易懂,小孩子也可以看!
短小简洁,上头过瘾。
动画生动,制作精良。
打破固有思维,感受浓厚的中华文化中国神话与历代民间文学的融合视角独特,真人、动画、学者穿插讲述畅游历史,历经志怪的演变期待更新!
强推!
(内含剧透)当看到《妖怪传》宣传图的时候,我就觉得这部片子是必须要看一下的,它刚刚好戳中了我的心坎。
小时候我就对这些认知之外的神秘之物兴致极高,当我听说很多妖怪传说都出自《山海经》,就兴冲冲向大人要来这本书来读,结果大失所望;虽然如此,我仍觉得是我的打开方式不对,文化水平不够,所以不能从那些简单的描述中读出来瑰丽奇幻的妖怪异兽,《山海经》太难我只得暂避锋芒,谁知道这一避就避到了现在。
最终我对于妖怪的认知还是通过通俗易懂的网文提升的,但网文在借用、阐释传统文化中的妖魔鬼怪的同时更勾起了我追根溯源的念头。
而这部纪录片正合我意。
目前看到了前两集,讲的是九尾狐和山魈的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这几个字绝非是某个时间点之前形成的确定的东西,比如清朝之前的叫传统,之后的叫现代,这是很荒谬的说法;传统文化也是不断发展的,也许百年之后我们现在的网文作者们达成的共识、塑造的各种鬼神妖魔角色,经过广泛传播和群众的认可,也能成为那时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妖怪传》就体现了这一点。
对于九尾狐的介绍,纪录片从妲己着手,提出了妲己一开始并非九尾狐形象、为何如今和九尾狐深度绑定的问题,徐徐展开了中华历史上九尾狐形象由神圣到邪恶再到亦正亦邪的小妖怪的转变过程。
山魈也是如此。
人类最初生产力落后,对于猿猴类的警惕程度高,山魈被塑造的形象就比较恐怖。
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已经不再将猿猴类的侵略性放在眼里,山魈的攻击性也大幅下降,以至于变成了如今这种能力不行还喜欢偷吃螃蟹的屑山神。
也就是说,传统文化中的妖怪的形象是随着人类的需求和能力改变而逐渐改变的,如今我们人类社会高度发达,对于各种事物和现象基本可以通过社会学和自然科学进行解释,也就不需要创造出来新的虚无缥缈的存在来寄托自己的未知。
即便仍有需求,创造出来的也是都市传说之类的城市化特色恐怖,而随着城市安全的进一步提高,都市传说也越来越没有诞生的土壤。
这样理解的话,世上本没有妖,各种充满奇幻色彩的妖魔鬼怪都是古人基于“无知”臆想出来的。
争论九尾狐、山魈是好还是坏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但这并不是否认妖怪的价值,并不是拒绝志怪的传统文化。
《妖怪传》通过科普将我们从对妖怪的认知迷雾中解救出来,转而将关注点转移到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瑰丽的想象力上。
任何文化都是时代的产物,妖文化亦然。
通过这部纪录片,我们的目光最初看到了妖,然后超越了妖,最终重新又看到了人。
诚然,这部片子并非完美,也有许多瑕疵。
比如演员的妆容有较为明显的痕迹(卡粉),表演也有些让人出戏,并且内容的充实度有待提高。
但是这种类型的纪录片是我第一次看到,我也希望出品方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可由此而再接再厉提高质量继续完成接下来的内容,以及后面的第二部第三部。
总的来说,这部影片不仅仅是一部讲述古代神话故事的纪录片,更是对于中国文化和传统价值的一次探究和传承。
它以丰富的想象力和趣味性,带领观众穿越时空,进入古代中国文化的神秘世界,探索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核和魅力。
对于喜欢神话和古代文化的观众来说,这部影片绝对是不容错过的。
之前一直在看山海经的书籍,书籍里对妖怪的描述可谓千变万化,有些我贫乏的想象力有点难以完全的想象,借助这个纪录片,在某些外形方面,能够很好的呈现出书本中的样子,让人看起来不免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长这样啊。
有了一些影像基础,或许让我们的想象也能够更加有根据一些。
一直都喜欢一种山海志怪类的影视剧或者小说,也看过不少国外的这类型的影视剧,不同的诠释方式传递着不同的想法,也塑造着不一样的妖怪。
但从我一个东方人的视角看来,总觉得有些不适,或许是和我本身价值观中的妖怪脾性不同吧。
其实我们完全有着一整套完善的妖怪系统,要是能挖掘出来,可能也是一个超级IP。
这个纪录片给了我这样的希冀,希望有一天能够实现。
《妖怪传》没看之前还以为是一部打着妖怪仙侠为主题的大型青春古偶剧,结果一看误会了。
它有点类似90后儿时观看的单元剧,每个单元独立存在,每一个妖怪特点鲜明,又更加容易表现出不同的主题,忘记说了这个《妖怪传》是一部动画片,中国的神话故事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采用动态漫画加真人讲述的方式来表达。
整体风格风趣幽默,氛围轻松,干饭看片的时候可以首先找它,第一篇狐妖,讲妖怪,可不能只讲妖怪,也要讲写妖怪的人,就像看评论,可不能只看评论,也要去看看这个片某音某瓜都可以看哦
追本溯源寻找中国的妖怪以及其演变和流传过程,比较增长知识
很有趣的小妖怪科普。
(1)狐妖。瑞兽-《封神演义》-《聊斋》。妲是名己是姓苏是氏。(2)山魈。东北大马猴。初一烧竹子,南方传北方,北方叫年兽,变放炮竹。(3)龙。原型:扬子鳄、蛇、部落图腾、雷电。龙最早是天界拉车的苦力。后应龙掌管雨水,参与黄帝蚩尤之战,成为偶像。(4)姑获鸟。郭璞《玄中记》有黑白版姑获鸟。黑版恶鸟是难产女所化,日本从大唐借鉴,成为产女。仙女版是织女,被牛郎夺羽衣留人间生娃。(5)神鸟。金乌是背太阳的神鸟,10个金乌负日,后来后羿射日。中国主流文化中,最早没有人格化的太阳神,源于对日月星城的自然崇拜。《汉书.五行志》公元前28年太阳异象,是世界公认第一次记录太阳黑子。(6)天狗。唐传说枨枨(cheng)挖心给天狗。流星是天狗降世,预示坏事。(7)无支祁。孙悟空原型。(8)蛇妖。女娲伏羲兄妹,蛇身,生人。
中国的妖怪众多,感觉哪个拿出来都能说说。妖怪的故事转变,原来背后都有时代背景的影响在。
我们不缺乏想象力,我们只是有太多的敬畏
有点意思
小成本伪文化纪录片,精简短篇讲得不深
学到啦学到啦!
好玩好玩!妖怪爱好者必看
真好看啊。
不是很推荐
挺好,雖然製作不太精良,但簡單易懂,內容不守舊,科普形式豐富。大晚上睡不著點開的,第一集就是意外之喜,看到導演是女性,意滿離。
还算有点意思啊,就是有点短,如果能再多普及一些妖怪就更好了,然后令人觉得震惊的就是原来很多后世著名的作品都是二创同人文。
信息量不大
浅淡妖怪,可爱有趣。一方水土,养一方妖怪。
#🍋观影# 题材挺好,盘子拼的有点厉害,专家,演员,动画,一集拍十多分钟,就拼成这样。纪录片吗?微博短视频博主做的吧~片尾看到抖音是出品人之一,理解了。
研究妖怪能知道古代人是怎么认识这个世界的。
1、狐妖;2、山魈;3、龙;4、姑获鸟;5、神鸟(金乌);6、天狗;7、无支祁;8、蛇妖。讲述角度选得好,妖怪形象和传说随历史进程不断演化,与民族特质、时代大环境密不可分,所谓一方水土造一方妖。
介绍八种传统妖怪 穿插一些古籍记录和专家讲解。肉眼可见的低成本 所以真人化还原部分做的还没动画讲解好。
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导演以现代视角做切入,让各显神通的”妖怪“以一种通俗化的形态呈现在观众眼前,漫画+人物访谈+角色演绎,仿佛三种不同的空间被打破,让时空维度更加复杂,恰好符合本片的主题:在解密古代人非同寻常的想象力的同时,进一步探索宇宙奥秘。这部纪录片真的很有教育意义,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非遗部分的输出值得国人学习,每集13分钟的片长也很友好,观看毫无压力,看完还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瑕疵之处可能出现在了真人演绎的部分略显生硬,如果提升一下表演质量会更完美,不过用心程度是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