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采不好也不能影响我表白了不起的儿科医生邓子昂!
真的真的,即便摘掉对陈晓老师的粉丝滤镜,我也敢说,「了不起的儿科医生」称得上百年难遇的国内医疗剧的典范!
一部好的剧就是你没办法高度概括剧情,因为他不仅政治正确有深度有拔高,他也有完美的值得推敲的细节。
比如最后两集邓子昂在日本做活体无缺血性肝移植的表现,绝对称得上了不起!
肝移植小患者粘连严重,光剥离就需要起码3小时,而活体肝最多有4小时等待时间。
这么紧急的情况下,又出现一台胰脏肿瘤浸润胰管的急诊手术!
而任何一台不做或终止,小患者都得死。
邓子昂的了不起就在于他的贪心,他两个都要救。
他的大脑在飞速运转,他在想如何节省时间又破解难题。
胰脏肿瘤浸润胰管手术的难点在于,完全切除肿瘤,胰管就会破,而胰管缝合后遗症胰瘘风险极大(手术失败),而部分切除肿瘤保证胰管完整又等于留下病灶,手术还是失败。
我们邓子昂竟然创新性地想到了十二指肠包住破裂胰管的方法,从而完全切除了肿瘤还避免了胰瘘发生。
在快速搞定胰脏肿瘤浸润胰管手术后,邓子昂折返回无缺血性肝移植术中,此时左叶肝已剥离完毕,如果按常规继续右叶肝脏剥离,手术时间根本来不及。
此时的邓子昂又想到先切除左叶肝,然后通过阻塞胆管的方式,让小患者自己用移植进来的好肝来竞争右叶坏肝,从而达到全肝移植的效果。
两台手术前后宣布成功,我热泪盈眶!
真的了不起!
真的了不起!
好的儿科医生真的了不起!!
特别感谢陈晓饰演了儿科医生邓子昂,解决了之前我对于医生的一些偏见。
我以前一直以为医生这个职业,需要的是胆大和心细,记忆力和模仿力强,通过这部剧,我才知道医生也同样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
而儿科医生更了不起,因为孩子随着年龄变化,身体器官都在变化,所有这些变化儿科医生都要考虑进去。
了不起的儿科医生这真的是一部百年难遇的医疗好剧,看了这部剧,很难不想成为一名光荣又优秀的儿科医生。
看预告真的好感慨啊 希望儿科医生真的可以聚焦几乎国产医疗剧都没怎么注重的这一个板块 故事情节好好来 不要披着儿科医疗的名又走其他的故事情节 我好期待啊 !
我已经看完一集了,感觉还可以继续观望下去。
也希望可以对儿科医生这个职业多一些包容与理解,希望家长把小孩子往正确的方向引导,告诉小孩子们医生不是给你打针吃药的恶魔,他们是救死扶伤的医生!
他们是拯救生命的天使!
加一句陈晓真的好帅呀。
“那邓子哥哥,你什么时候把我治好啊?
“你是最厉害的儿科医生,小杰还是有希望的对不对?
”
孩子稚嫩的声音在耳畔响起,母亲绝望而又饱含希冀的眼神闪过.....这一切,让邓医生陷入深思。
“我给了他们假的希望,却又把他们推入深渊。
”邓医生的痛心,也是广大医生的痛心。
邓医生的无奈,又岂是他一个医生的无奈!
作为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治病救人是他们的天职,可是医生只是healer,不是神,更多的情况下他们是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是,面对病患,医生绝对是全力以赴的,“只要在眼前的,能救一个是一个。
”邓医生说出了广大儿科医生的心声。
就像他手里的五颜六色的太阳花,它象征着蓬勃的生命力,希望就在眼前!
新预告拉开了儿科日常的序幕,儿科医生是一个真正需要勇气、毅力和责任心的了不起的职业,致敬了不起的儿科医生。
这种披着医疗剧的言情剧真的是一个拉圾,我想问一下编剧去过儿科医院吗?
了解医院医生吗?
我本人是在医院工作了二十年,毎天医生忙的象打仗哪里有那么多的时间陪病人聊天甚至解决心理问题,中国医院的实际情况是患者太多医生太忙更本没有时间装逼耍酷拜托编剧能不能认真一点,如果想写医院可以去医院看看体验一下医生护士的生活
最近刚好剧荒,顺手点开陈晓和王子文的这部医疗剧,整体观感还不错,虽然有些剧情比较俗套,个别片段也稍微有点无聊,但不得不说其中涉及的一些病例还是非常典型的,并且给予能我们警醒,有一定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接下来,我就对这部剧中出现的重点病例做一些简单梳理病例一:儿童高空坠楼伤说实话,这个病例应该是前几集最紧张最让人揪心的一个了。
第一集烁烁从楼上坠下去的时候我都吓死了,当妈的真的看不得这个,可这往往却是生活中最常见的。
曾经看过《中国青少年儿童伤害现状回顾报告》:“溺水、道路交通伤害和跌倒/坠落是前三位伤害死因。
”如果我们以“儿童坠楼”等关键词在百度上搜,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真实案例,一个个看得人触目惊心。
比如,2020年3月9日,深圳南山桃源村二期某住宅楼两名女童从19楼坠落,经抢救无效身亡;3月7日,湖南宁乡市一名4岁男孩玩耍时不小心从16楼坠下,当场死亡…这一个个血淋淋的事件,无不在提醒所有家长一定要加强对孩子安全的监管啊,家里的窗户没装防护栏就赶紧装上吧!
平时也少把一些高的凳子桌子之类的往窗户边放!
还有多多对孩子上点心,耐心得给他们普及安全知识,告诉他们哪些行为可能有危险…千万不要等出了事故才像剧中烁烁妈妈一样悔恨不及!!
病例二:小女孩错把敌敌畏当饮料这个病例在电视剧中虽然所占篇幅不大(只在第一集稍微提了一点),但因为同样的事件现实生活中也出现了不少,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写一写。
剧中的小女孩因为误把敌敌畏当成饮料喝了导致需要紧急洗胃,类似的事我身边也曾发生过,虽然听起来可能有点狗血,但我确实有个小学同学,因为误食毒蘑菇一家四口有三人都因此去世,那位同学的生命则永远停留在了10岁。
当时,他们的家的惨事真的震惊了我们那边一大片地区,也给我留下了心理阴影。
虽然误食毒蘑菇和误饮敌敌畏看似不一样,但是本质都是误食误饮,之前看新闻也有不少小孩子把药当糖吃的,最后出了大问题。
所以真的,请各位家长不要随随便便用饮料瓶装一些有危险性的液体,也不要为了让孩子乖乖吃药就骗他们说药是“糖”,更不要在自己都不确定食物是否可食用的时候还把它拿给孩子吃,生命是脆弱的,小孩子的生命更是如此,只有大人们多用心一些,这些小生命才有机会健康长大。
病例三:阑尾炎引发的腹膜炎其实阑尾炎这个按理说应该不算特别严重的病例,那我为啥选择把它放在这里呢?
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病例的家长实在太奇葩了,小宇的病之所以变得更严重完全是因为他妈妈怕耽误孩子学习,一直没对孩子的病引起足够重视,最后引发了腹膜炎,说实话看着孩子在床上疼的哇哇大叫的时候,我都心疼了,剧里当妈的却还一门心思想着儿子的学习!
学习!
学习!
真是气死我了,不说家长这种PUA式的教育有多压抑,就说小宇的妈在儿子伤口还没愈合的时候就天天让他做习题,未免也太过分了些吧!
我相信实际生活中,一定也有这样的父母,我只想对这样的父母说一句,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但孩子不是机器,他们也会痛也需要休息需要放松,逼得紧了未必是好事。
病例四:筷子意外穿喉不得不说这部剧里呈现的这几个病例都蛮叫人揪心的,一个孩子拿着筷子玩耍,不小心摔了一跤,就酿成了悲剧,虽然孩子最后被平安救下,但我们仔细想想这事其实还挺后怕的。
然而这样的事情也并不是电视剧凭空想象出来的,现实中也能找到实实在在的案例,例如2017年一男童咬着筷子嬉戏,意外跌倒 ,20厘米筷子插入喉咙;2018年贵阳一名10岁男童将筷子含在嘴里趴趴走,不慎滑倒,筷子插入喉咙,且只差一点就会贯穿后颈…想想就可怕,所以真的还是那句话,各位孩子的爸爸妈妈们,请一定要多留心啊,多给小孩子科普安全知识,尽量让他们手中不要拿尖锐锋利的物什,否则伤人也伤己。
梳理到这,我觉得哈,其实对于我们宝妈来说,这部剧算是实打实给我们上了一课,也许在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中,我们不可能事事都考虑那么周全,但也许有很多血一样的教训可以吸取,有些小经验可以采取(比如每集结尾的医疗科普小知识就挺好,能学到不少),尽最大努力做一个好家长,让孩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就是最大的好事了。
——分割线——今天看到了第十集特意来更新一下病例五:急性出血性肠炎这个其实在剧中并没有以一个大的病例来讲,之所以想要列出来是因为这个病发病快、急,一旦延误诊断或治疗不当,孩子随时都有可能在几天内死亡。
因此我还特意去搜了一下,给自己涨知识的同时也给大家分享。
急性出血性肠炎又名急性坏死性肠炎,是发生在局部性小肠内出血的坏死性炎症,以突然起病、腹痛、腹泻、便血为主要特征,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多数患儿症状严重还会常伴发休克的症状,而且病死率极高。
而剧中的小朋友也因为焦佳人的及时发现得到救治,实属万幸啊。
接下来就要给各位宝妈划重点了!
如果遇见自己的孩子腹痛、腹泻、便血的话,一定要先禁食并且第一时间送进医院,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病例六:脂肪液化的并发症这是小宇做完阑尾炎的并发症,说到这里真的想要斥责一下小宇妈妈这种PUA式的教育和打压式的家长!
孩子生病身体本就虚弱,一味地强加压力不但不利于身体的恢复还会加重病情。
很明显,焦佳人一直在安抚小宇的情绪希望他能开心,但妈妈咆哮式、威逼式的“河东狮吼”看的我简直要窒息!
小宇的病例其实之前也有分析,第一次是腹膜炎这次是脂肪液化的并发症,在这里真的想要告诉各位家长,原本就是一个小小的阑尾炎手术,结果引起两次并发症,这样严重的后果真的需要重视了!
不管什么时候,再大的事都没有孩子的健康重要,再着急的事也要等孩子完全恢复后才做!
不要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他们的身上,也不要等病情恶化或者失去孩子后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小宇妈妈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啊病例七:白血病写这个病例的时候其实我都已经在强忍着眼泪了,婷婷真可怜,得了白血病后就被爸妈抛弃在医院。
自己穿衣服、贴创可贴、乖乖的跟护士姐姐说着想出去玩的时候完全绷不住了,边哭边看。
都知道白血病是一种恶性疾病,虽然可治愈但是费用不低,需要长期的化疗和骨髓配对,治疗周期以及花费的精力是极高的。
据今年“中国儿童白血病诊疗登记管理系统”显示,“每年新发白血病病例数在8000例左右。
抽样调查显示,中国0-14岁儿童白血病年平均新发病登记率为42.9/百万,1-6岁为发病高峰,占58.2%。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在各种类型的白血病中占比位列前三。
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比例最高,达72.4%。
费用方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平均全程治疗费用在10万-30万元,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平均全程治疗费用为20万元,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平均全程治疗费用为10万元。
“从这段信息我们可以看到儿童现在是白血病的高发人群,所以家长们一定要及时带孩子体检!
最关键的是,一定不要像剧中婷婷爸妈一样因害怕拖累自己而抛弃自己的孩子!
感觉这次更新有些感性了,但还是想说出来,这部剧虽然有些地方剧情确实有些慢,但专业知识真的还算挺用心的,病例足够真实、社会痛点也抓的很准很棒,反正是引起我这个初级宝妈的强烈重视了,之后仍然会继续追剧再更新哒 ————分割线————因为前两周比较忙,最近得空一口气刷了不少集。
看到的大大小小的病例不少,印象最深、感触最深的是下面三个,接着给大家说道说道。
病例八:幼儿园集体踩踏事件听着救护车的警鸣声和看着不停从救护车上推下来的受了伤的小孩子,在那种情况下,虽然能猜到一定会有小孩死去,但看到曾经那么可爱那么活泼的飞飞真的带着黑色手环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大哭,其实特别能理解当时女主的失控状态,如果换做是我估计也会崩溃,本来我的同理心就比较强,再加上有了自己的孩子就更不忍心看到这些小生命逝去了。
其实踩踏事件在现实生活中也并不少见,例子在此我就不写了,如果想进一步了解的可以自行搜索。
之所以写下这个病例,是因为我将心比心地想提醒家长和学校老师一句,安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并且平时一定要做好各种安全预案,才能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和死神抢到时间,切莫因为自己的一时偷懒一时侥幸,让孩子承担痛苦。
病例九:肺动脉阻塞这个病例其实还蛮特别的。
一个小孩子摔了一跤,父母以为只是崴了脚,送去医院一查才发现腿部血栓转移到肺部,造成肺动脉阻塞的严重后果,并且一旦孩子陷入昏迷抢救的时间大约只有十分钟,情况不可谓不惊险。
但其实孩子早在送医之前已经在咳嗽了,家长却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完全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崴脚也可能造成生命危险。
看到这里其实我是后怕的,毕竟平时我们很容易忽略孩子的一些小症状,比如咳嗽了第一反应就是感冒,摔倒了看到孩子表面没有外伤,不哭不闹就以为什么事都没发生,但实际上,一些我们以为的细微状况其实可能隐藏着极大的隐患。
Anyway,为了孩子的健康着想,多带孩子定时体检吧。
病例十:伪膜性结肠炎划重点!!
正如邓子昂所说,现在很多家长可能分不清什么病是病毒感染,什么是细菌感染,就乱给孩子用抗生素,把身体里的正常细菌都杀死了不说,还容易引发其他疾病。
剧里的肖顺风就是因为家长长期给他服用抗生素,减少了身体中的正常细菌,导致菌群紊乱,最后产生了伪膜性结肠炎。
现在有的家长可能真的会凭自己以为好的一些经验,随便给小孩子用药,而不去医院看专业医生,其实这样真的很危险,不仅会拖延孩子的病情,而且还容易造成其他更严重的后果,所以在此提醒大家一句哈,孩子生病,不管是大病还是小病,一定要坚持带孩子去医院接受正规治疗,不要因为图省事随随便便给孩子乱吃药。
其实看到现在,真是越来越觉得养孩子不容易,治孩子更不容易,唉。
这次先更到这里,等新剧情出了再更最后一波————分割线————《了不起的儿科医生》已经结局啦,我也最后一次写写后面出现的重点病例。
病例十一:急性吉兰-巴雷综合症小童星丹丹因为胃痛去医院检查,结果辗转了多家医院也查不出问题所在,最终确诊为吉兰-巴雷综合症。
说实话我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人都傻了,因为不太懂这些专业术语,于是简单了解了一下,这个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一旦患上,可能从下肢开始会逐渐瘫痪,并慢慢波及双上肢,到了一定程度还可能影响心脏等。
当然更专业的治疗方法、临床症状等的问题毕竟我不是医生也不好乱说。
在这之所以把这个病例当做重点分析对象,是因为丹丹的病在很久之前就初现端倪了,但她妈妈却一直没有重视这个问题,从而让丹丹耽误了一定的治疗时机。
看这段的时候,我一度在埋怨丹丹妈妈,觉得她为了名气和赚钱,让这么小的孩子长期疲劳工作,并且在得知女儿的病已经较为严重的情况下还在考虑在不在孩子身上留疤的问题,着实叫人寒心,但最后丹丹对焦佳人说的一番“不怪妈妈”之类的话让丹丹妈妈幡然醒悟,决定尊重女儿自己的选择。
把孩子逼得很紧,我相信这大概是很多父母的常态,包括前面的写过的小宇的病例也是如此,但这样就真的是为孩子好吗?
我觉得并不是,一个孩子的承受能力有限,他们也会疲惫会累会压抑,真心希望家长们在紧张孩子学习、工作的同时能更重视他们的健康一些,不要像丹丹妈妈一样,等到来不及才开始着急。
病例十二:高位肛门闭锁小旭这个病例看得人确实又气愤又难过又感动。
和丹丹差不多,因为小旭患有肛门闭锁,他的父母已经去了很多医院都说没希望了,于是小旭的爸妈和爷爷决定到童馨最后试一次。
然而话是这么说,小旭的爸爸和爷爷其实已经想放弃这个孩子了,因为家里负担不起,一听谷佳人说治愈可能会花费几年的时间,小旭爸爸和爷爷直接背着孩子妈妈把婴儿小旭给丢了,对于这个行为,别说小旭妈妈和碰巧捡到孩子的谷佳人了,我都想冲进屏幕去揍这爷俩一顿。
其实这个病的治愈几率还是很高的,但这个爸爸和爷爷却因为嫌麻烦选择抛弃孩子着实太过分了一些,叫人火冒三丈,那么冷的天啊,一个小宝宝在路边,最后万一不是病死而是冻死,这俩怕不是会吃不了兜着走。
病例十三:手指断离伤这个病例是雷皓和谷佳人在外吃饭时偶然遇到的意外,一个小孩子手指被切断,急切之下,谷佳人一边迅速给孩子止血,雷浩则第一时间捡起断指跑到便利店用冰块将其保存好送往医院,最终孩子的手指成功实现再植。
手指断离伤在这部剧所呈现的疑难杂症中仿佛是最为轻松的了,但实际却是我们生活中最容易遇到的意外之一。
很多小孩子因为比较小掌握不好玩耍的度,一不小心拿起锋利的物体就很容易产生受伤。
在工厂玩耍被机器切断脚趾的,夏天狂风吹门把手指夹断的…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不是少事,所以还是那句话,跟上孩子的安全教育,并且让锋利尖锐物品远离孩子视线。
看完了全剧,还是蛮感慨的,尤其是后面真是泪点满满啊,小宇、婷婷的猝然离世让我再一次感到了世事无常。
婷婷小天使最后去海边撕掉自己亲身父母的照片那个画面给我哭抽了。
对了,还有天天,那么危急的状况真是让人心疼,还好后来找到了治疗方法…当然,剧中的病例不止这些,还有很多贴近真实的高发病例,由于精力有限没能一一列举,有兴趣的或者初为人父母的朋友都可以看一下,对自身帮助挺大的。
最后的最后,再次真心祝愿所有宝贝都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地长大!
鄙视👎 鄙视一切拿白大褂当风衣穿的言情医疗剧。
鄙视一切拿白大褂当风衣穿的言情医疗剧。
鄙视一切拿白大褂当风衣穿的言情医疗剧。
鄙视一切拿白大褂当风衣穿的言情医疗剧。
鄙视一切拿白大褂当风衣穿的言情医疗剧。
鄙视一切拿白大褂当风衣穿的言情医疗剧。
鄙视一切拿白大褂当风衣穿的言情医疗剧。
鄙视一切拿白大褂当风衣穿的言情医疗剧。
焦三千是专门来搞笑的吗?
这么情绪化的人当医生,难道不是害人?
加油站突发事故,大家忙得不可开交,她一个人触景伤情坐在外面伤感?
要知道每拖延一分钟伤者的危险就多一分钟,同事们都在争分夺秒,她在玩感性?
这到底算不算渎职啊?
能有点职业道德吗?
这种医生对得起自己的职业吗?
如果这样都可以,医院也太恐怖了,医生心情不好就让病人先自生自灭,搞笑!
【帮朋友代发 原作者 by 阿拉丁神桶】第一次为《了不起的儿科医生》这部剧真正动容,是邓子昂把为肝移植不眠不休准备多日的焦佳人吼出手术室的那一幕。
这个职业何其残酷,和死神抢人的斗争里,容不得半点差池。
焦佳人将来还会有机会再站上手术台,但那孩子却可能再没有机会走下来了。
她可以沮丧,可以崩溃,但邓子昂没有错,他们必须对生命怀有最崇高的敬畏。
“今天我对她不近人情,是为了明天她能对病人负起更多的责任。
”黄泉路是一条单行道。
生命当前,总有人必须要顶着这份残酷,负重前行。
感知到这一点时,肃然起敬。
《了不起的儿科医生》里,很多小病人最终都走向了死亡。
诚然,人们总是希望看到好结局。
了不起,似乎理当是一次次神乎其技的手术技惊四座、妙手回春。
但在这部剧中,了不起三个字所承载的是一种面对他人生命的态度。
焦佳人的了不起,是她那一颗时刻与人共情包容他人的心。
是她没有因为小宇的冷漠放弃对他的关怀,成为了孩子短暂而黑暗的一生中唯一的一点光明。
是哪怕小童星丹丹对她施以恶毒的网络暴力,也依旧恪尽职守,最终抚平了孩子内心的创痛。
邓子昂的了不起,是他尽管经历感情世界的巨变,在手术台前也毫不分心的责任感。
是他对肝移植全无准备,听说许医生倒下立即接手的果决。
是他完成一场艰难的手术时看向孩子睡脸那句“加油”中的温柔。
是他哪怕知道小杰的手术成功率几乎为零,也选择用双肩扛起这生命重量的坚持。
绝大多数时候,这部剧作都为我们展现着这群儿科医生平凡人的七情六欲,但在小生命面前又毫无保留地呈现出近乎神性的光芒。
这份光芒来自于他们对生命的敬畏。
医生不是神,他们可能救不了所有人,但他们愿意为了你的生命,放下所有凡人会有的自私、欲望和胆怯,努力用双手去托举你未来的天空,那么对你来说,他们就是最了不起的神。
这部剧所呈现出的不仅仅是单向的帮助、单一的歌功颂德,更是医患之间相互传递的一种能量。
谷院长从灾难中救下焦佳人,在她已被摧残成一片废墟的内心里埋下了成为医生的种子。
谷佳人向来骄傲为自己而活,但当小旭的身体在她怀里一点点回暖,“…我感谢他活了下来。
”焦佳人用画笔把小宇眼中的世界变成了彩色的森林。
为朵朵许下的承诺令邓子昂胸前的襟章绽放出七彩的花瓣。
生命的共鸣、生命的相互渗透、相互鼓舞。
从感受到救赎的那一瞬间起,就获得了把温暖更多地传递出去的渴望。
着重讲讲本剧最后一个单元,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段。
邓子昂时隔多年又一次败给神经母细胞瘤,遭受医闹划伤右手后,一度消沉。
他怀疑自己,放弃自己,甚至想要逃避再次站上手术台。
颤抖的手是他内心世界胆怯的写照,他麻痹自己,不是我不想再去做手术,只是我的手已经不允许我再拿起手术刀了。
这么多年来,他在朵朵死亡的那一天里无限轮回,随身带着朵朵给他的纸条,痛斥自己的无能,一次次从梦里惊醒,痛苦不堪。
他知道只有变得更强大到能够战胜这个疾病,自己才能逃出朵朵带来的阴霾。
小杰的到来,让他看到了希望。
小杰的母亲是他的初恋,朵朵是他第一个病人。
他不想继续困在这最初的轮回里周而复始,他想拯救小杰的母亲,也想给自己一个新的起点再出发。
失败后,他骗别人也骗自己,说只是想尽力不留遗憾,从没有奢望过成功,可他怎么可能真的没有期待…“我不该做这台手术,我错就错在,我给了别人一个假的希望,又亲手把别人推到了深渊里。
”邓子昂这么说的时候,看似平静,内心却早已破败不堪。
他又何尝不是给了自己一个假的希望,亲手把自己推回了绝望的地狱。
所有的努力似乎都不过一场空。
即使自己不断精进成为最好的医生,也依旧修正不了那个孩子的结局。
画面里黑白的镜头,苍白无力的约定,朵朵天真渴望的眼神,天台上倒下的身影,拉直的心电图,小杰的遗体…“我给了别人一个假的希望…”一切都没有意义。
“谁规定我必须要做一个儿科医生…我到底是谁,这十多年来我是怎么活下来的…”很多时候成年人的崩溃就在一念之间。
真正能帮助邓子昂重建精神家园的,不是一台成功的手术,不是安慰不是鼓励也不是陪伴,而是来到小太阳福利院,满屋锦旗让他再一次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这个职业,有着怎样神圣的意义的瞬间。
送给自己的那面锦旗被孩子兴高采烈地挂到墙上,与福利院的锦旗交相辉映,就像又一个鲜活的小生命被高高托起。
焦妈妈朴实而坚持的善举让他重新记起这些年来自己所做过的,自己说过的,不去想过去、不去想远方,摆在眼前的生命,能救一个是一个…怎么会没有意义?
我是谁?
我不只是朵朵的凳子哥哥,我是一个儿科医生。
他把朵朵给的纸条连同那份回忆一起留在云南,约定等自己成为一个真正了不起的儿科医生时,再来接她回家。
她再也不是他避之不及的心魔,而成为驱策他前行的最美好又温暖的力量。
那个强大却疏离,总是把自己套在保护壳中,回避与小患者建立过多感情联系的邓医生,别上彩色的太阳花襟章,终于敞开心扉地微笑了。
关于爱 成长 无奈 懂事。
焦焦从菜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外科医生,从一开始就是普外第一刀的邓大神在焦焦的帮助下也客服了心底关于朵朵的心理障碍,变得更加优秀。
很好地结合了偶像剧与医疗剧。
它真正在讲述儿科医生的工作与生活,一幕幕急救场面都源于生活。
很多人认为结局没有发糖便是烂尾,我却极喜欢这种结局,世界公开手术是男主客服心理障碍后的神仙再现、是事业的提升,也是整部剧内容的升华。
手术并无想象顺利,却都被两位主刀邓大神和井上的从容不迫和精湛技术化解,很有医疗剧的水平!
同时使人看的津津有味,崇拜大神,是偶像剧,但并不狗血。
最喜欢的电视剧是,全剧没有一个坏人,每个角色都有血有肉,配角有自己突出的性格和记忆点,主角有完整的人格。
此剧完美符合!
谷公主敢爱敢恨,聪明上进,有爱心,女二的人设太棒了!
认真地说,如果我是一名医生,我更愿意成为一名儿科医生,喜欢孩子单纯的眼神,所付出的情感会有最单纯回应。
还有点题外话,就是,陈晓太帅了啊啊啊啊啊!
做手术时认真的眼神太有魅力了!!!
神经兮兮错乱的医疗剧,老套烂俗狗血的偶像剧。
整个一个四不象,台词更是拙劣,突凸。
不要再打着行业剧的外衣胡编乱造了,对得起辛苦工作的医生们吗?
逻辑混乱的情节,浮夸的台词和演技。
医疗剧的严肃认真没看到,幽默成了无病呻吟的矫情。
塑造人物太失败了,剧情安排也非常不合理,重要的地方一笔带过,狗血感情戏倒是写了不少。
既然这样,就直接写狗血偶像剧,不要写医疗剧。
国内医疗剧本来就少,把视角放到儿科的那更是稀缺了。目前看来拍得还可以,不管是小年轻还是为人父母的都可以看看啊,一定会收获满满
男女主角感情线太少太少了~案列也太少太少了~都在搞男二女儿男三女三
陈晓演技还是很稳的
剧情还行,细节不太行。第一集那个小朋友坠楼那里,家长居然没有第一时间打120,而是抱着孩子喊,直到女主到了才打120,这不太符合常理。还有掰药瓶那里,所有护士都戴手套了,就女主没戴……还有就是我国公立医院医生的收入有那么低吗?
一群饱含职业热情的新一代年轻人,为了守护儿童的生命防线竭尽所能,在儿科医生这个特殊岗位上成长与奋斗。
麻烦编剧入职场干几年再来写职场剧吧,狗血,茶业,职斗,幼稚的剧情从第一集就表露无遗
披着医疗剧的皮
对不起,看到1满屏的滤镜,2整容脸,3 48集,一星伺候,后继观望
全是质量过关的医疗剧。国内的职场剧有进步,专业度,剧情都有所提升
就现在真的会有这么不懂职场规则的人吗?
有那墨迹的时间多讲几个病例不好吗?(家庭背景设定笑尿了,要不要那么言情)
陈晓真的很帅 演技也很好!梁博的ost真的把我感动的一塌糊涂!就是这个女主怎么这样的人设呢!女二也很好!
看了几集觉得医生真的难特别是儿科医生。有时候看到剧里的父母就是各种不体谅或者误解即使作为观众我也有点生气,特别我记得那个被母亲逼si的小男孩那一段太让我难受了
还行,陈晓不错
弃了//还好家里有两个医生,立即知道了心肺复苏、阿托品用量有多不专业。先3星观察
还不错 这剧没啥营销的样子 这年头啊 不营销一下是真不行的
还可以,就反映的医生的情况
在小孩子们成长的路上,守护他们健康平安的除了父母老师就是儿科医生们了,而这个群体却往往会被有意或者无意忽略掉,这剧今年这个特殊的年份出现可以说正当其时,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儿科医生。
看到有人批评说事件太少了,我觉得还挺能理解的,本身是儿科,要是每集都有一些孩子受罪受苦,看着其实也挺难受,这样刚刚好。
想模仿良医又学的不到家 披着大褂一个个精神抖擞的 哪像经常加班熬夜的样子 还有基本的急救措施都吃不透 就敢拍专业性强的题材 导演是个二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