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蛋蛋建筑--电影《源代码》最重要的线索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997456/ /西班牙眼电影看完了,剧情有点像华盛顿的<时空线索>.在电影的最后,按道理任务已经执行完了,但上尉却再三要求执行军方看来已经毫无意义继续进入的任务,并且他祈求goodwen最后杀了他.这应该理解为是个小"预谋",goodwen不幸中计,本文试图分两种可能的解释解读本片:第一种解释方法:源代码系统是一种可以创造和穿越真实时空的复杂物理和程序系统因为每次穿越回来的时候都产生错乱的时空,看到姑娘对他笑后面背景是芝加哥蛋蛋等莫名其妙的情景,他很疑惑!,上尉强烈的估计到,很可能会产生平行时空,所以装可怜求goodwen把他送回去,去试试两人如果不死(也不爆炸)有什么情况发生,当然他也不是很有把握,最后果然看到蛋蛋他最后笑了知道自己是对的,他高度怀疑时空是可以延展的,这边如果不用设备进行强制召回穿越时空的话,那边再不死,真可能可以继续下去,执行任务中,他发现自己不但能看到肖恩的记忆,而且能改变周围,每次都不一样(第二次他发现姑娘为他擦皮鞋他很奇怪原来时空会变,而第一次没有擦).上尉做是否有新时空的实验的情节,最后在那个短信中也已经说明,就是他期盼平行空间的产生匆匆忙忙事先发个短信.他也知道产生平行宇宙后,他肯定不能再去联系goodwen,因为知道军方这么大的机密,并且暴露自己肖恩的身份,反而隐藏的日子没法过了.弄不好goodwen汇报上去,自己要有杀身之祸.现在可好,goodwen知道这个人(灵魂)已经逃跑了,但是不知道他冒充的是谁. 她只知道是旅客当中的一个. 电影还有点像<蝴蝶效应>,只是最后把结局扳成功了,成功的看到了自己曾见过的芝加哥蛋蛋建筑.而<蝴蝶效应>,是每次主人公回去都不能按原计划搞定,最后一塌糊涂,芝加哥蛋蛋建筑绝对是这部电影最重要的线索.我个人不太同意存在有多个不同运行状态的时空,应该是一同修改了,还是一套时空,或者是平行进行的但是历史和记忆完全相同的时空,并有着平行推进完全一模一样的现实,要改一起改,这是因为博士的源代码系统太牛逼,自己都不知道有统一修改时空的功能,也就是,过去都是爆炸发生了,而这次搞定以后,啥也不再发生. 所有时空里面,爆炸都不会在发生了.类似电影时空线索也是这样的,只要在某个时空里面搞定,其它时空也同时搞定,大家沿着一个历史和记忆继续同步推进,该干嘛干嘛,那个什么<触不到的恋人>好像也是这样的吧(有点忘了),电影镜头每时每刻都反映的是统一修改好的那套时空,后面改好了,电影前面的也不会再发生了,源代码系统实验从来也没有启动过.(原来的历史已经被废,所谓最早的那套现实烟消云散,注意博士最后的头发镜头). 比如其中的一次穿越,最后"现实"一定发现有个人撞死在铁轨上,他女友神奇逃脱死亡列车的情况.因为自己的逃脱方式,他短信告知goodwen未来要善待上尉并且满足他的要求,未来这个上尉的记忆将可能多次重生.按照电影的逻辑,他丧失了肖恩的记忆,显然他必须伪装成肖恩生活下去,并且一步步找回肖恩的资料慢慢的适应这种记忆(灵魂)嫁接在一个无记忆的躯体上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上尉是个异类,因为他带着记忆穿越过来的,对方只提供躯体,另外一个小异类,就是收到短信的goodwen,她知道了些时空的线索.短信里面没有说罪犯的名字,但是goodwen女士却知道,这怎么解释,难道来之前听了广播?我的解释是, 因为上尉是使用那个罪犯的手机发的邮件,当然也是那个罪犯的名字显示在goodwen的手机上,当警官向博士说出罪犯的第一个音节时,她看了下手机,也就跟着复述下去,最后,她看着上尉的半个躯体,若有所思的明白些东西.......第二种解释方法:源代码系统只是大型计算机软件程序类似网游,不可以创造真实的物理时空,只有虚拟现实还有一种和平行时空完全无关的解释,即matrix解释方法,压根就没有神马平行宇宙,源代码系统就是一套大型软件程序而已(带外设驱动等等,人可以用USB类似接口接入),它不可能创造时空,就像windows系统里面没有真时空,网游系统里面也没有真时空一样,世界上只有一个现实,我们生活的时空,和一套源代码系统(类似matrix)而已,上尉实际上是死了,但是他的代码却仍然在源代码系统里面没有召回留在那里了,这点博士自己知道否电影没有提示,如果这么理解,那么几乎大部分讨论时空的人都根本错误..这个片子和黑客帝国最大的区别就是:黑客帝国里面,如果坐在接口椅子上的人死了,系统里面的对应人也要死,而源代码系统最牛的就是,外面的肉身死了,接口也拔了,里面的代码却不是此人直接接驳运行的,而是复制运行的(两者互相有缓冲区交流数据),中间是隔断的,可以在信息截断后(比如肉身死亡,系统故障不能通讯等等)脱离出去继续运行,也许还能等待系统修复后恢复通讯,再行召回.这点作为一个可靠软件系统的设计,是可信的.这样保证无论系统发生什么情况,代码任务仍然可以继续进行等待修复,不至于造成里面的人物代码突然死亡.所以,上尉死了,但是博士还会找新人去执行任务,软件系统还在运行,上尉的代码仍然在原系统中未消亡,这就是为什么电影后面场景继续运行的道理,最后神马短信都是计算机软件系统里的虚拟情况.上尉曾给虚拟世界的博士打过电话,但现实中博士并没有收到,那同样情况下,发个短信为什么goodwen却能收到,这说明那个拿手机的女人根本只是一个"网游"系统里的假人而已. 话说这个电影给长生不老提供某种思考,就是人死了,但是把他的记忆代码提取出来.嫁接在计算机系统里面某个网游角色人身上,只要保证这套系统继续加电运行,事实上这人貌似还活着,虚拟的活着,这可能是未来解决长生不老问题的良方,而且不需要保存肉身也不需要另一个肉身,唯一需要的是世世代代保持维护这个庞大系统.快死的人都进这系统找一个载体继续"存活",之前,任何人可以像电影里面一样,做多次的进出实验和体验,最后等死后一次性代码进入运行.据报道,英国科学家曾经研究把记忆脑电波提取出来,嫁接到一个婴儿或者克隆人身上,这显然会造成伦理混乱和巨大的克隆人成本,使用纯软件系统倒是这个电影提出的新思路.如果这么理解,那些蛋蛋建筑物的图像,只是我们插USB口出入设备时候的系统扰动,类似matrix里面的猫多了一样,这些图像是不稳定的,可能来自原来肖恩记忆里面的图像(他们可能去过那里),也可能什么都不是,反正最后,男主角看到蛋蛋和自己出入系统的扰动一样,大喊这是命运啊!他此时知道,自己并没有活在实实在在的时空,而是或者一个虚拟电脑系统里面,只不过所有的感受都是像真实的,他已经进去,代码已经游离,谁也找不到他了,他自由"复活"了.按理说肖恩本人只有肖恩死前8分钟的数据量,至于博士是怎么构建这个系统并且把现实其它的所有信息复制过去的,比如虚拟系统里面也有CAOC-N的基地,还有准确的总机还有准确的士兵死亡报道,这就只有上帝(导演)知道了,存储这么大信息量的数据库,我的天?电影里面,上尉下车后,摸了车边的污垢,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也许可以理解为,通过十几次进出实验,他彻底认识到这个系统的本质,不是简简单单的仿真(仿真都是单调的设计,场景和情节固定),而是个多变有趣,规律和现实完全一样的软件"新世界".第一次女友不擦鞋,第二次他意外发现她擦鞋了,如果是肖恩单一的回忆数据,这种情节应该是固定的而不应该被他改变,这些领悟,使他下定决心求死的同时务必返回该系统.最后,他像黑客帝国里的那位一样,轻巧的做着改变:把路过女士的咖啡端好,没有撒出.当然下一次系统重启后,上尉的日子也许就到头了(其实每次进去后都到头过),这个系统类似操作系统,做新的事情的时候,系统要重启或者重新设置的,台词也表明,博士要求goodwin重起(reinit),原来的程序要退出的,现在上尉和姑娘还在运行,是因为目前没有新任务,过去的状态还在运行,等到博士要求重启后,当然啥也没了,连定格都没有,就像我们打游戏的时候突然按退出一样,里面的人物焉有命在?那时候没有肉身做承载恢复,怕是真的安息了.个人愚见,欢迎指正.修改了某影评中的小小说: Colter从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坐在一趟驶向芝加哥的火车上,他的对面是一个陌生的黑色长发女子,身着一席蓝色的连衣裙,‘感谢你给我的建议,我觉得你的建议非常好...’ Colter觉得仿佛又坠入了另外一个梦境中,因为周围的一切都是陌生的。
他只记得自己是美国空军的一名飞行员,在阿富汗执行任务,然后......飞机坠毁了。
从这名叫做Christina从女子的口中,他了解到自己在这个世界的身份,Sean,历史教师。
他惊恐的来到列车中的卫生间,小心翼翼的向镜子望去,那分明是另外一张脸!
就在他和Christina为自己身份争执的时候,列车与一列油罐车错过,随着“轰”的一声巨响,列车爆炸了,引燃了旁边的油罐车,整个列车陷入了一片火海。
Colter脑中闪现出支离破碎的片段,然后,他发现自己被绑在一个冷冰冰的舱室中,他的眼前是一个显示屏,屏中是一个身着军装的金发女子。
“我是Goodwin。
收到请回复。
” "我现在在是哪里?" “我们会稍后给你解释,你需要进入之前的片段,找到爆炸犯。
” 又是一段支离破碎的闪回,过后,Colter发现自己再一次进入那个梦境,‘感谢你给我的建议,我觉得你的建议非常好...’,Christina重复着同样的话,列车员,滑稽演员的乘客,背包的学生,一切情节都再次重演,不过,每次他可以主动修改和自己有关的情节,而且人们似乎也可以主动表现的不一样。
随着又一次爆炸,Colter脱离了这个片段,又一次回到了密闭的舱室里。
同样的情节,一次次的重演,每一次返回,他都能看到一段混乱的影像:他和女孩出现在一个奇怪的建筑前面。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需要解释,才能完成这个任务!
” 这时,从屏幕中插入了一个拄着拐杖的络腮胡男子,虽然他未着军装,但显然是军方的技术专家。
“人脑中有一段区间,可以保存大约8分钟的记忆和信息片段,而且时空的全部信息通过电磁波也能被此记载,我们还构造了一个叫源代码的系统去承载这个区间,这个区间的信息是全息的。
’ “今天早晨,在一列开往芝加哥的列车上,发生了一次爆炸,整个列车的人都遇难了。
” "于是我们提取了一个遇难者的脑碎片中的信息片段,并用此重建了爆炸发生之前的情况” “我们把你接到这个系统并且顶替那个人里面,想让你找出肇事者”。
“那我是不是已经死了?!
”Colter问到。
“你在执行一次在阿富汗的飞行任务中,飞机受袭坠毁了。
现在你只有部分大脑存活着,而且现在只有你和系统匹配,你是唯一的执行者,我们找的那个死者也是根据你的神经系统而找出的。
” “那这个舱室是?
” “那也是我们在你脑中构建的虚拟场景。
“ “那既然爆炸已经发生了,你们找到他有什么用呢?
” “因为他还对芝加哥市谋划着更大的爆炸,而我们必须在这之前找到他。
” “你的努力,将拯救成千上万人的性命!
” Colter彻底崩溃了。
在讨价还价中,军方答应他任务完成可以让他安息,在一次一次的场景往返中,Colter找到了那个爆炸犯,并告诉了军方所有的信息。
现实中,爆炸犯开着一辆载满炸弹的白色客车,在高速公路的关卡被拦截了下来。
“Colter,你拯救了千万人的性命!
”在屏幕的那头,Goodwin喜不自禁的说到。
与此同时,军方的人开始了庆功。
“Goodwin,我想以士兵的身份,向同为士兵的你请求一件事。
” Colter说。
Goodwin支开了自己的同事。
“我想请你拔掉我身上的生命维持系统,并且之前让我永远的活在源代码的世界中。
” 面对道德,承诺和军令,煎熬之中,Goodwin选择了承诺。
她把他再次送进系统,并偷偷的潜入了放置Colter躯体的储藏室,打开了冰冷的贮藏柜。
柜中,Colter赤裸着上身,紧密着双眼,安详的趟着。
电线像蠕动的虫子般插进Colter的脑子里,他的嘴在抽搐着,他的下半身...已经被截肢了!
8分钟到了,Goodwin摁下了关闭生命维持系统的按钮。
在另一个世界中。。。
Colter找到了爆炸犯,把他拷在了列车的扶手上,他用手机把消息发送给了那个世界的Goodwin,并通知了警方。
爆炸被制止了。
“你好像和以前不同了。
”Christina说。
“是吗。
我已经是一个全新的自我了!
” Colter说。
对,他不是Colter了,他在这个世界的身份是,历史教师,Sean。
“我更喜欢现在的你。
” “我有一个问题,如果世界只剩下最后几分钟,你会做什么。
” Colter问到。
Colter知道,他的时间不多了,因为如果这只是一个虚拟的程序世界,那么在8分钟之后,所有的情节将可能戛然而止。
Christina愕然了,不知道如何回答。
Colter,凑上去,轻轻的吻了她。
时间定格在了这八分钟的最后一秒。
。。。。。。。
列车开始晃动,Colter发现时间并没有停止,而他的手表开始继续走动。
每一段代码原来是可以脱离指令系统和肉身的,并将在系统中演化出自己新的世界。
在系统中的这个世界,Goodwin收到了Colter,噢不,Sean的短信。
她疑惑的看了看贮藏柜里的Colter。
然后,匆忙的去报告警方,原来警方已经先她一步,逮到了爆炸犯。
“看来已经没有使用源代码计划的必要了。
”这个世界的络腮胡技术总监说到。
这这个世界里,Sean延续着Colter的记忆,牵着女友Christina的手,冥冥之中,他果然很快和她看到了那个建筑,他们一起走进了芝加哥明媚的阳光里。
“你在等一列火车,火车会带你去很远的地方,你知道你要去的地方,但不能确定火车将带你去向何方,但是没关系——因为我们会永远在一起。
”如同《武侠》会让人想起《剑雨》,《源代码》一出现,许多人就惊呼它跟《盗梦空间》有相似之处。
除了点题的火车和苦命的爱情,两部电影都在跟时间赛跑。
《盗梦空间》拆成了几层梦境,而《源代码》则让杰克不停挂掉。
《盗梦空间》不允许失败,上一层失败了只能再往下一层,而《源代码》是屡败屡试,折磨人的神经跟意志。
先不说紧迫感,为了让观众喜欢上这个痛苦故事,邓肯·琼斯特地加上了一个温情结局,争议便随之而来。
作为一部硬科幻(Hard SF,相对于软科幻,强调作品中科学细节和科学细节的合理性),《源代码》却很容易让观众看出硬伤。
电影的源头是源代码技术的利用,也就是数据源模拟世界,不断重现那致命的八分钟。
先不说上尉如何调动其他人的记忆,甚至于脱离了火车这一载体。
越到后面,影片越来越偏向于制造一个完美的平行世界。
而在此之前,有多个平行世界被强行中止——即上尉死去或者八分钟结束。
当上尉成功解除爆炸危机,八分钟一过,古德温关闭了生命系统。
如果服从硬科幻的设定,此时,那个销魂的、被定格的吻一结束,火车里的上尉便会魂飞魄散。
结果,《源代码》给出了不可思议的结局,上尉的人格思想依然植入在历史老师身上。
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如果千禧蛋前的场景是真实的,古德温收到短信也是真实的,那么在火车爆炸案没有发生的情况下,上尉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呢,答案就是一个平行世界已经被打开。
显然在这里,《源代码》的设定发生了改变,它从一个严肃的、基于科学理论的科幻话题,突然跳跃到了一个what if的文艺片抉择。
如果时间可以倒转,如果有另一种结局可能……关于抢搭火车的编剧路数,基耶斯洛夫斯基早在《机遇之歌》里就给出了三种答案。
人们倾向于认为,这只是一部软得不能再软的科幻,近乎在探讨人的命运本身罢了。
由于电影本质上就是造假魔术,无论借助文本还是剪辑,电影导演都可以肆意地进行时间游戏。
后来,德国的汤姆·提克威致敬了基耶斯洛夫斯基,拍出了更加通俗流行的《罗拉快跑》。
被忽视的细节引发了蝴蝶效应,它们不断改变着人物的命运。
一直到2009年比利时的《无名先生》,从信鸽迷乱到蝴蝶效应,从耗散理论到平行世界,从单向时间到多维空间,从宇宙的膨胀、塌缩和混沌到一个人的命运、家庭和爱情,文艺片导演总是千方百计去折磨剧中人物,最后给出一个模棱两可的结局,很难完美,以说明人之一生,何等艰难。
与欧洲人不同,在好莱坞,经典的《回到未来》系列,引发热议、多结局的《蝴蝶效应》,它们都会阐述这样一个事实:当人物千方百计想去改变或者扭转某些已经发生的事情,所有这些想要改变那起事件的条件,恰恰又会制造出难以控制的一些后果。
最终结局便是,原先的东西无可避免会发生,再不然,不计后果的盲动会引发灾难性的报复。
《源代码》的起止设定很容易让人想到早些年的《时间机器》和《时空线索》,它们同样是回到过去某一段时间,试图挽回已然发生的事实,渲染个人英雄主义,宣扬美式的核心价值观。
然而,后两部电影会牺牲一些东西,避免出现两个主人公,以免太过跳跃,产生平行世界,毕竟影片故事还是架构在现实世界的基础上,而不是架空了事,听之任之。
但《源代码》给出了一个大团圆,所有人都很好。
严格说来,《源代码》和导演前作《月球》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都是硬科幻。
场景选择上多有一系列的封闭空间,节约制作成本。
尽管喜好研究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然而邓肯·琼斯并没有在科幻点上太过深入,他浅尝即止。
表现在《源代码》里,所谓的数据源模拟世界也是一笔带过,没人知道上尉和历史老师怎么完成对接,然后杰克开始了疯狂的穿越,像愤怒的小鸟一样,一次次被发射弹出。
作为创作者,邓肯·琼斯是聪明的,他用较少的钱完成了科幻题材,对科幻迷来说,邓肯·琼斯又是偷懒的,他拿了概念,却表现得缺乏技术含量,甚至还出现了剧情的大漏洞,世界观出了问题。
且不提《死亡幻觉》,《源代码》的结局问题在2009年的《有关时间旅行的热门问题》能找到答案,这部英国出产的小成本硬科幻拍得很精,而且剧中人物便是科幻迷,酷爱研究时间旅行,绝对的技术宅。
与之相比,《源代码》的优势也特别明显,它是设定硬,但故事软。
影片故事被浇注了男女的爱情、父子的亲情以及其他东西,包括闪现的幻觉记忆(Deja-vu),通俗易懂。
也难怪有人说,当许多小年轻为什么是真正的摇滚争得面红耳赤,他们却忽视了,由于时代的不同,摇滚永远不可能是同一样东西。
至于什么是科幻片,当阿罗诺夫斯基的《珍爱泉源》都带着科幻色彩出现,这年头,披科幻外衣的科幻片实在太多了点。
一部优秀的科幻作品,它会同时兼有软与硬的特征,虽说这么做好像是降了格调,但无形中又让普通观众多了探讨问题的可能,走近了科幻本身。
邓肯·琼斯没有创造一个新天地,他只是小修小补,无意中还被看出了身手破绽。
那么,热量过剩的情感和冰冷有余的科幻是否真有冲突?
有评论人士大度地说,一部科幻片能带给观众精微冷静的思考,让观众被故事所震撼,而不是诧然失笑,那么无论是软还是硬,它都应该就是成功的,自有其价值所在。
且先不说《源代码》将来能有何等位次,至少,它的制作模式让好莱坞看到了新的希望。
【外滩画报】(感谢马达、桃姐、罗棱……等朋友)
一般能真正征服影迷的科幻片大都是《星球大战》、《星际迷航》、《阿凡达》、《黑客帝国》这种视觉效果非常突出的巨制,你很难想象一部没有大牌明星压阵,没有天文数字的财力做后盾,没有光怪陆离的华丽视效支撑的中小投资科幻作品能让观众看得酣畅淋漓,甚至取得《盗梦空间》那般的过硬口碑。
但邓肯•琼斯很轻松就做到了,他那成本低廉但创意惊人的《月球》让观众看的啧啧称奇,如今他的又一部力作《源代码》再次证明了邓肯•琼斯那让人嫉妒的才华和想象力,同时这一次,在《源代码》中他那遗传自摇滚巨星老爸的摇滚精神也让整部作品充实而流露出一种别样的魅力。
从《月球》到《源代码》,邓肯•琼斯的作品都以实打实的创意和想象力来征服观众。
《月球》乍一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机器人瓦力》,一个思念家乡的宇航员独自生活在月球,只有一台机器人做伴,但随着故事慢慢发展,直到男主角发现自己是复制人真相的时候,这部制作有些寒酸的小科幻片竟然瞬间上升到了人性伦理的高度,这就如同一个骨瘦如柴的老头在众目睽睽之下几招间便撂倒了一个虎背熊腰的大汉一样让人意外又惊喜。
《源代码》也是如此,从一开始杰克•哈伦哈尔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地占用了一个陌生人的身体就开始设置悬念埋包袱,然后一步一步解包袱,到发现自己成了军方的工具之后,也揭秘出一个涉及到生命伦理的政府阴谋,但本片巧妙的地方也是超越《月球》之处就在于《源代码》设置了一个意外的开放式结局。
一般而言科幻片都是事先设置一个能让观众快速全面认知的世界观,《源代码》则是另辟蹊径,只是在片中隐约交代出一个关于量子力学的理论,源代码计划也只是一项刚处于实验阶段的新技术,就算是军方也没有研究明白,所以电影最后才能有一个那么意外又能被观众接受的绝妙结局。
这即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邓肯•琼斯凭借出色的想象力带给观众一种全新的惊喜感觉。
相信当观众看到电影真正结局的时候,都会不约而同地赞叹电影的巧妙。
邓肯•琼斯的电影虽是以创意取胜,但却不是空乏其神,相反,无论《月球》还是《源代码》,你都能从中明显感觉到邓肯•琼斯那强烈的表达欲望。
可以发现《月球》和《源代码》最终都上升到了生命伦理的高度,而且无一不是个体凭一己之力对抗官方,企图冲破生命的谎言和束缚,这大概是遗传自他的父亲。
邓肯•琼斯的父亲大卫•鲍伊是著名的摇滚巨星,而邓肯•琼斯这种追求生命真相和自由的强烈理念,也正是摇滚乐那自由的灵魂之所在吧。
总之看他的电影,观众总能明显感觉到那种锐利的才华和不安份的激情,就如摇滚歌手在舞台上用嘶吼来宣泄自己对生命的迷惘和拷问。
继电影《月球》之后邓肯•琼斯再次用《源代码》证明了自己的才华,同时他也成功开辟了一条崭新的科幻电影创作路线,不用大投资,不用灿烂的视效,纯粹凭借过硬的创意和想象来征服观众,这似乎也说明了:好科幻,不一定光怪陆离,如果科幻电影的创意经得住考验,同样会很吸引人。
(文/龙笑)
本来只是帮一位学编导的朋友做的作业,后来觉得写了一大堆,若是不发出来就有点浪费了……源代码因本身剧情设置,故事被分割在两个场景,一个是史蒂文斯上尉与女军官戈德温所处的警局的现实世界,一个是肖恩与克里斯蒂娜所处的列车上虚拟世界(平行世界),随着每一次时空循环的结束,故事在两个空间之间切换,这使得电影本身就具有着极强的结构性。
因此我也根据结构特分析这部电影的剧本。
不是专业的,为了写这个也只是跳着重看了下(上次看是三四年前了),有说错的请指出=============== 写在前面的=========================故事中,男主角史蒂文斯上尉共轮回了九次,其中最后一次停止了轮回,九次中有两次特殊的轮回,仅通过快速的蒙太奇段落略过。
按照时间顺序划分如下:一:00:00-06:53(列车场景)二:06:53-11:02(警局场景)(引发事件)三:11:02-17:19(列)四:17:19-21:04(警)(情节点1)(第一幕结束)五:21:04-28:36(列)六:28:36-36:19(警)七:36:19-39:55(列)八:39:55-41:34(警)九:41:34-47:21(列) 46:17-54:30(中间点)十:47:21-52:30(警)十一:【52:30-52:40】(列)【52:40-53:05】(警)【53:05-53:12】(列)【53:12-54:30】(警)十二:54:30-63:09(列)56:53-60:00(第二幕高潮)60:00-63:09(情节点2)(第二幕结束)十三:63:09-69:39(警)十四:69:39-86:38(列/警)71:00-74:36(第三幕高潮)74:36-86:38(第三幕结束)其中【】部分为特殊的两次轮回,列车空间仅通过蒙太奇带过,不具备故事推动作用。
一:序幕,带领观众进入电影,认识人物和场景,为故事开始前做出铺垫。
源代码利用设定,开场便给出了一个“我是谁?
我怎么变成了别人?
”的悬念氛围,大大加强了序幕的剧力。
试想一下,情节完全可以改写成在列车事件中幸存的不是肖恩而是史蒂文斯自己,但那样一来,不只是序幕,整个故事都要逊色不少。
二:电影在此处出现引发事件:【男主角在列车中死去会回到太空舱,并得知自己需要调查出爆炸案罪犯身份】引发事件指的是发生在电影开头,将主角真正引入故事的情节事件,它可以发生在第一幕任何位置,但宜早不宜迟,在好莱坞商业类型片中,引发事件越迟,观众的耐心被消磨的越厉害,就越难抓住他们的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导演没有在这一段交代故事危机,仅表明男主需在一个时空循环中进行调查,并未透露如果他完成不了任务,会造成什么后果。
所以这里仅是引发事件,而非情节点。
这种一点点挤牙膏般透露线索的方式,也是悬疑电影常用的技巧。
三:男主角意识到轮回存在后,再次进入虚拟空间,找到了爆炸物所在位置,该段落对主线剧情没有太大影响,仅是吸引观众的类型元素存在四:在第二次回到太空舱后,男主角得知:【列车爆炸真实发生过,找不到罪犯会造成更多爆炸事件】,这便是第一幕与第二幕间的情节点。
这个情节点有一个重要重用,那便是点明最重要的剧情危机——找不到罪犯,就会死人。
这也是推动主角接下来做出一系列行为的关键。
不过,故事后期剧情目标发生了改变,这点后文再谈。
五:男主角开始了解女主角,爱情线开始发展。
主角第一次锁定犯罪嫌疑人,主角第一次列车外死亡,主角开始萌发“救下乘客”的想法,这些都是后面情节的铺垫。
六:太空舱发生变化,我们进得知男主角处在一个不稳定的危险环境,但却不清楚具体是什么,再次强调悬念。
同时编剧进一步丢出故事设定,列车世界是虚拟的源代码构建,肖恩则是那次爆炸事件中的一位死者,主角在列车世界只能存活八分钟,那些人都是代码,无法拯救。
七:此段与第三段相似,同样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故事推进,仅仅只是展现“动作冒险”这一类型职能。
但若将重心从故事进展转移到人物心理变化上,这一段就显得颇为重要,主角在此时无论是心理状态,还是行为,都与此前有着较大差别,,一句it is the new me”暗示内心变化并与第三幕台词相呼应,他已经接受了自己在列车世界内扮演“肖恩”的事实,与女主的感情也进一步加深。
八主角再次提起联系父亲的要求,为之后中间点的剧情爆发做下铺垫九 十这一次进入列车世界,主角并没有继续追查爆炸事件,而是通过虚拟世界调查现实世界的自己,得知自己已经死去,太空舱只是另一个模拟空间,此处为主角心态改变的剧情中间点。
中间点相对于情节点不同,后者只是片刻的事件,而前者可以是多个场景的集合,例如源代码的中间点,横跨了列车与太空舱两个场景。
有意思的是,在此前的剧情中,源代码故事的推动都在警局场景内,列车场景主要职能则是承担作为类型片电影的类型元素部分:动作戏与解谜。
从此序列开始,推动从现实世界转至源代码世界,人物动机也从被女军官指挥,逐渐转为主角主动的欲求。
十一仍旧属于中间点部分,但与其他段落相比,较特殊的是,在这短短的两分钟内,主角就进行了两次时空轮回,皆以快速剪辑的蒙太奇段落略过,大大缩短故事在银幕上的时间。
原因是主角在此处有一次重大的心理状态变化和成长,而这个变化是需要较长时间的,若要表现主角的心理成长又要维持电影的节奏,便需要更大强度的银幕时间压缩。
剧情目标从“结束任务,离开逐渐”变成“结束任务,死亡”。
从中间点开始,故事的基调与前半段有了明显的不同。
主角从一开始的抗争,逐渐转为认命。
十二对于整个故事来说颇为重要的一段,一来是第二幕高潮,二来主角在此时,才彻底有了拯救克里斯蒂娜与整个列车乘客的想法。
人物目标在这一场景发生改变。
电影的第二幕高潮 :主角通过手机发现爆炸犯,并阻止其试图引爆火车的行为,戏剧张力在此被提升到最高点——然后,出现情节点2,一个突然改变剧情走向的反转,冲突力量骤降,第二幕结束。
源代码的情节点2为【爆炸犯杀死女主角与男主角,火车再次爆炸,男主角拯救列车世界失败】最早的人物目标【找到凶手】在第二幕尾便几乎解决,新目标【拯救乘客】同时出现,主角的求索之路发生改变,这在一部商业类型片中是非常少见的,它也让源代码比其它同类型电影有着更具创意和更丰满的情节。
除此之外,该段男主角再次车厢外死亡,这是段伏笔,其故事时间已超过八分钟,正符合结尾”源代码创造出八分钟外的平行世界“的设定。
但与此同时这也是个困难的写作,因为如果在男主角走出列车后却未死亡,循环就会停止,故事也无法继续下去,那么如就必须让史蒂文合理的死去,而剧本将两次死亡处理的合情合理,毫无牵强附会之感。
十三:第三幕从男主角最后一次回到虚拟太空舱开始,向警局汇报情况,与女军官的对话是电影最煽情动人的段落,男主角此刻提出要再进行一次轮回,由此构建起第三幕的剧情。
十四:至此,便是电影的“必须场景”,即电影最后的幕高潮。
源代码第三幕中,编剧添加了“拔掉维生系统”的危机事件。
将此前本身不具备故事危机,仅作为背景阐述与推动主角行为的现实部分参与到了主线当中,与列车世界的危机交叉叙事共通缔造最后高潮幕高潮1:男主角解决爆炸危机幕高潮2:女军官拖延男主角的维生系统被拔掉的时间如此一来,不但加强了戏剧性,也不至于让女军官的线在第三幕沦为参与度较低的背景。
在第三幕高潮结束后,电影便进入了结局的尾声部分,在这一部分,核心冲突已经解决(无论是找出罪犯,还是拯救列车乘客),要做的就是把剩下的情节疑问解开,以及为人物关系找到一个适合的归属。
剩下的情节疑问是:“男主角会活下来吗?
他会创造一个新的世界吗?
”人物关系则是:史蒂芬与克里斯蒂娜会何去何从?
在电影的81:49至82:19,邓肯琼斯设计了一段“时间静止”的摇移镜头,仿佛在暗示主角的生命已经被停止,几分钟后故事时间又重新动了起来,原来之前的段落不过只是一个戏耍观众的障眼法。
而在那段漂亮障眼法之前,男女主间发生了一个吻,克里斯蒂娜惊喜说道:“you are like a driffent person.”男主角轻松的回应了一句“it is the new me ”,与此前台词相呼应。
最后两人站在巨大的建筑物前,也暗示将展开新的生活。
至此无论是情节疑问和人物关系都已经解决,故事和本可就这样落下帷幕,但编剧增加了一个情节:已成为“肖恩”的男主角给平行世界的戈德温发出短信。
紧接着整部电影在此结束。
这又是一处妙笔,串联起头尾,响应“轮回”的主题,给予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思考(戈德温会怎么做?
他会告诉平行宇宙中的史蒂芬什么?
对一个半死之人做出这样的行为,道德上是否合适?
)。
电影一个小小的收尾,最容易被忽视的剧本部分,居然能再创造出一个出人意料故事转折,以及一个韵味十足的收尾序列,如此精心设计的剧本,自然能够成就一部好电影。
Duncan Jones一部“哥拍的不是科幻,是寂寞”的《月球》,身为独立小制作,科幻方面确实没什么大意思的情况下,情感营造的不错,一下化身为新大师。
新片《源代码》向商业片靠拢,反而更加好评如潮。
我看预告片时被告知了剧情设定,觉得这么老土还能这么受欢迎那可想而知片子的质量有多牛逼。
然后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搜搜看有没可看的资源。
昨天终于下到了,心潮澎湃啊,今天一早来看,看完觉得失望透顶。
当然期待越大失望越大,本来想打较差的,后来觉得自己期待过高可能等同于戴上了有色眼镜,就给了个还行。
首先本片当然不是一个硬科幻。
我喜欢的科幻片还是要偏硬一点的,当然太硬了也受不了。
不过《源代码》看名字要玩计算机概念,结果扯了两句量子力学,海马体整了个八分钟的概念。
虽然有点扯,但商业科幻片倒都这么个路数。
不过Duncan Jones风头这么劲也搞得这么没档次就有点小失望了。
关于剧情解读,原来写了一大堆,突然发觉没啥意思,大家都讨论的差不多了嘛。
我的观点就是每次进入一个平行世界,由于利用的是残存的八分钟,只能从爆炸前八分钟开始。
最后发现不限于八分钟,也不随着初始世界中主角的死亡而坍塌,主角就以Sean的身份在那个平行世界跟美女幸福地生活下去了。
至于每次转换闪动的俩人大蛋前的幸福场景和平行世界女军官收到邮件若有所思,就是我们平常用平行世界解释似曾相识的感觉。
平行世界的时间轴可能不同步吧。
总的来说,科幻方面过关。
中国影迷对于剧情稍有讨论空间的影片各种解读我觉得很好,很热闹也方便理解。
但是电影不是论文,每个人都可能有不同的角度,有的想法即使主创根本没那个意思但也有启发性。
所以一上来就说别人根本没看懂我只能说是傻逼。
过关是过关,但也真老套,本来觉得老套中能玩出点花活,但剧情推进上、悬疑营造上甚至算得上是水准之下。
本来派Colter从一车人里八分钟之内找到bomber的设置挺有搞头的,而且能一再重复。
打个比方就像有的侦探小说迷看侦探小说的乐趣:跟着侦探一块探案,努力分析,到解密的时候侦探找到了你没找到怎么办?
翻回去再看一遍,注意每个细节,试图找出真凶。
不行怎么办?
再来!
侦探小说迷的这种乐趣,本来没法通过电影重现,结果本片设置正好啊,就这么搞多好啊,比一般侦探片更有参与感。
结果根本不可能,因为Colter是个傻逼。
原谅我这么直白,人家军方费钱费力地,还把几百万人生命交到你手里来,你浪费时间不说了,每次火车上乱怀疑,然后抢包打人,然后发现错了,然后就傻逼了。
有点技术含量好么亲此等二货一出,想看缜密推理步步惊心的没着落了。
再说让好多人感动的情感部分。
父子情还好,程式化,略显突兀而已。
跟那个美女的爱情就完全胡扯蛋了,首先Colter咋就爱上她了,咋就为了救她还要再搞啊,当然考虑到他二逼本色,可能就是因为人长得漂亮。
但你站到Sean的角度想一想,等于让人杀了,然后上了他的身,搞他的女朋友。
然后你看见这俩人深情拥吻要还是感动而不是毛骨悚然,只能说你没人性了。
唯一的悬念部分,Colter的身份解密,做的还好,虽然不太用力悬疑感不强,但可以说是导演的风格。
不过撑不起整部片子。
有人拿源代码跟盗梦空间比,显然不是一个档次的。
盗梦空间也不是什么牛逼的科幻,但胜就胜在剧情精巧复杂,够有意思却不混沌,解读起来反而清清楚楚。
源代码比之就不够复杂且老土了。
而且盗梦空间的主创也知道,身为商业片,视觉效果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有诺兰精心设计的旋转走廊打斗,而源代码悬疑科幻都一般,也没什么好看的打斗撑撑场面,我真觉得看睡着了很正常。
那个播了好几遍的爆炸画面,特效水平放到2011年绝对算差的。
总的来说,科幻凑合,其余不合格。
亏得我日夜期盼,以为Duncan Jones能登堂入室,结果不但没比个二流科幻强,反而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不是一点,反而让人有点憎恶。
这是一部科幻悬疑动作片,讲述一位在阿富汗执行任务的美国空军飞行员史蒂文斯,醒来时发现自己正处在一辆前往芝加哥的火车上并就此经历的一系列惊心动魄的事件。
源代码的世界让未来充满可能。
珍惜生命,善待身边的每个人,就像电影中火车上最后一刻,旁边人们的笑脸才是最美的。
时间永远是最强大也是最神奇的一类,参透并掌握了时间的人会成为最强大的人。
很喜欢平行世界的理论。
就像蝴蝶效应一样,过去发生的事会带动着未来事情发展的走向,虽然各种科幻硬原理还是不能很明白,但很喜欢这种环环相扣的情节,过去发生的事总会透过一系列的事情,连接到未来,并改变着未来 。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好电影,但是一部电影要达到“神作”的水平,是非常非常难的。
我第一次看源代码,是看的非常非常差质量的枪版,看的时候还没有字幕,看完以后我的震撼已经无法用语言形容。
时隔一年,看到环形使者这个半杯具电影,决定来补写影评以表敬意。
我仅说科幻电影,在源代码之前,我眼中的科幻神作只有一部,就是黑客帝国。
黑客帝国的“神”,是从里昂在那个灰暗的火车站遇见“火车男”和“天气男”的那一刻开始的。
不知道真正明白黑客帝国故事结构的有几人,黑客帝国从来没有所谓的“觉醒”,只是有两个虚拟世界,一个是90年代,一个是虚拟未来的地下城。
这点睛之笔解释了黑客帝国之前一切看似不合理的地方,将整个故事架构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比源代码同时期的“盗梦空间”,盗梦空间的科幻只是简单的梦中梦而已,除了特效比较牛,完全是小儿科级别的科幻言归正传源代码在科幻领域可谓是野心勃勃。
它触及了两个哲学层面的“终极问题”,一个是“意识能否脱离肉体”另一个是“时光倒退的因果逻辑”这两个东西敢玩的人不多,因为玩砸了,片子就是“灾难片”首先是”意识”。
我们对于“自我意识”既熟悉也不熟悉。
熟悉的是我们每天都从我们这具身体当中醒来,看世界,与世界互动,意识的存在是这么理所当然。
不熟悉的是,有这么多能承载意识的身体,为什么我的意识只能在我自己的身体上存在?
是什么让这种“绑定”如此牢不可破?
而更让我们好奇和恐怖的是,如果我们死了,意识会去哪?
主角坐在一辆火车上,眼前是既熟悉又不熟悉的女友,主角是一个刚从战场回来的士兵,他没有女友,这个身体不是他自己的。
一个典型的小成本穿越科幻开场。
然后,火车爆炸,主角死了。
主角并没有真的死,主角在一个更奇怪的,类似外星飞行器的东西里醒来了。
一个军官形象的女性跟主角联络,并告诉他了“源代码计划”和他的使命,就是找到引爆火车的罪犯。
这就自然地引出了“时间倒流”原来,军方发明了一种设备,可以根据一定的初始条件,局部模拟并反退历史,实际上并不是真的时光倒流,只是一种所谓的虚拟现实,只不过虚拟的是历史真实发生的现实。
因为恐怖分子炸了一辆火车,并扬言要进而炸掉整个城市,而军方为了找到恐怖分子是谁,就利用这套系统,从火车爆炸开始,反推了8分钟历史,并送主角的意识到这个虚拟实景中,让主角去调查出凶手。
主角对这个解释嗤之以鼻,因为那个所谓的虚拟现实实在过于真实,他怀着一颗很朴素的心,就是想拯救火车上的人不死,他坚信,军方肯定对他隐瞒的情报,这根本不是什么虚拟现实,而是真真切切的时光倒流。
但作为一个科幻迷,时光倒流这种扯淡的事情,必然牵扯到祖父悖论,所有观众都在等着导演玩砸。
这个时候一个更惊人的事情发生了,主角的真实身份。
主角发现自己其实已经死了。
或者更准确地说,自己是一直在濒死状态。
这使得他的意识与其他人相比,更适合这种虚拟(穿越),主角现在更加不相信军方了,其实最理所当然的地方就是,每次模拟,主角都会在8分钟后被炸死,死后,就会回到模拟仓,并进行下一次模拟。
但如果不死呢?
如果在那个虚拟现实中,主角没有死,8分钟过后,这个世界会如何?
主角想知道,观众也想知道。
导演当然可以回避去说这个事情,他可以暧昧地说,主角成功地找到了那个恐怖分子,然后阻止了恐怖分子的进一步计划。
但已经爆了的火车还是爆了,主角又要作为这种”时空调查员“继续为军方破解更多这类事件。
如果这样安排,这个片子就永远不会成为神作,令人惊讶的是,这个片子直面挑战,硬生生扛下了解释这个问题的重担。
神作诞生了终于在一次虚拟中,主角虽然没能阻止爆炸,但是却探查到了那个更大炸弹的位置。
源代码计划成功了,整个研究机构都在庆祝胜利。
军方承诺主角,这次成功后,就让他平静地死去,不在是一个半死不活的”半身人“。
但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谎言,因为这么nb的资源怎么能轻易放弃?
主角最后恳求女军官,让他再进行一次源代码运行。
他想试试在那个世界里把所有的爆炸都阻止。
女军官也良心发现,同意在最后这次模拟后,帮他“拔管子”。
主角在最后一次模拟时,阻止了所有可能的爆炸,给老爸打了电话,并吻了已经认识了无数个”8分钟“的女友。
最后模拟时间到了,在培养皿外的女军官拔了插头,而虚拟世界,却继续运行了下去。
这剧情太狗血了吧。
”狗血么?
“其实一点也不狗血。
在黑客帝国中,里昂最后双目失明,但竟然还能看到世界。
这个狗血的情节,观众可以理解为原来只在虚拟世界中是超人的里昂太猛,以至于在现实世界中也成为超人了。
当然更可以根据”剃刀原理“认为,男主从来就没有在现实世界中呆过,他能盲目情况下看到世界,只是因为他在另一个虚拟世界中再度觉醒了而已。
回到源代码,单凭几台电脑,就能演算出那么真实的世界模型么?
另外,每次主角在进入虚拟世界,退出虚拟世界的时候,会经历一大堆”回闪“,许多次”回闪“都会出现一个巨大的金属球的画面。
而这个画面,恰好是剧终的时候,女主男主手牵手欣赏的那个大雕塑。
这就暗示了,这一切其实早就注定,而主角的意识,只是一个尚不知道该何去何从的游魂而已。
在给3维的宇宙加了一个时间维度的时候,我们只想过在这个时间轴上做轴向的运动(也就是所谓的回到过去或者去未来)。
但这是有bug的,也就是祖父悖论。
硬科幻不该有这样的悖论,宇宙学也从来没说时间必须只有一个维度,时间如果不止一个维度呢?
说明白点,在宇宙中,事物一次可以不止做出一个选择,实际上任何事件都可以产生多个选择,并发展出不同分支。
这些时间是平行的。
片子一直在暗示,其实主角所经历的那些,并非虚拟。
但同样也不是时光倒退。
只可能是平行跳跃。
濒死的主角的意识,加上巨型机对于状态的高度还原,打开了一个多重宇宙之间的通道,主角借由这个通道,进入了其他宇宙中,经历那个宇宙里不同的选择。
一部合情合理的科幻片,从头到尾都让人惊喜连连。
加上各种绝美的镜头。
就如同一个精湛的工艺品,任何更多的雕琢都是多余的。
1、为国家效力,死一次就够了;——影片中斯蒂文森上尉的原话;2、如果你为他人做出了牺牲和贡献,那么你理应得到回报。
——很多豆油都对本片貌似有点多余的结局感到遗憾,但是让主角们在源代码的世界里继续活下去,才是符合人性和符合编剧导演的本意的。
给他人带来生命的人,本身也绝对有权利继续活下去,这是社会契约的表现,也是天道循环的公正裁决,不是吗?
3、哪怕是为了一亿人人,在非自愿的情况下,也不能牺牲哪怕一个人的自由,不管是生的自由,还是死的自由。
——毋庸多言,“不自由、毋宁死”是西方价值观的核心,这是影片的真意,是本片真正的source code。
至于其他的,比如影片在理论上的硬伤,不必费神思考,平行世界的理论本身就是科学家的推测,一个人脑中最后8分钟的记忆如何能幻化成为整个世界,这种事情本来就不是重点。
去过去,来未来,这是神的领域,不是我等凡人可以触摸的。
很多人看完都会想一个问题1.最后结局的时候,主角在另一个世界给Goodwin发的短信,为什么现实中的Goodwin会收到?
2.如果Colter或者其他乘客在爆炸前下车了,会发生什么。
我先说一下别人对于这两个 问题的回答吧。
答:1,结局Colter给Goodwin的简讯解释了一切。
注意这个Goodwin不是现实中的Goodwin,而是没有列车爆炸那个平行世界里的Goodwin。
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里,“源代码”还处在实验阶段,现实世界发生的惨剧以及后来Colter的数次穿越都没有在这个世界里发生过。
这个Goodwin是有些摸不着头脑的,因为Colter明明躺在实验舱里,“源代码”计划也从来没有应用于实践中来,却怎么莫名其妙的收到Colter发给她的这条讯息呢。
2。
Colter还真有那么一次为了追嫌疑犯,在列车爆炸的前一站下车,还顺便把新交的“女朋友”Christina拉上。
列车照常爆炸了,但是注意,Colter并没有回到现实,而是继续存在于源代码中,后来不慎被另外一列火车撞死才回到现实。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他没有死掉,就可以永远的生活在这个宇宙里。
回到现实他声称自己救下了Christina,她应该没在爆炸中死掉才对,但是经过调查,她在现实中还是挂掉了。
好吧,我说说 我的问题和结合这些问题得到的结论!
这部影片 我是和另一名同学一起看的,看得过程,我们都觉得很有新鲜感,因为很少能看到这类型电影,感觉这2年 这种类型的电影挺多的,例如说说比较有代表性的。
节奏感方面 有 社交网络,悬疑方面有 盗梦空间 。
(不好意思 说多了,我两看得电影不多,哈哈)其实我和我同学主要讨论的问题有1.最后结局那里,主角给Goodwin发信息,那么Goodwin收到信息的世界究竟是现实还是平行(代码)世界呢?
我们的讨论结果是:goodwin收到信息的世界是平行(代码)世界,并不是现实世界,恩 ,这个答案与上面所说的一样,知道大家想想还是容易理解的。
2.(分歧来了,最大的热论点)㈠。
我同学A 认为 :无论主角死不死,只要平行(代码)世界里的时间够了8分钟,主角必须得回去现实世界。
而且,如果主角在不够8分钟前死了,那主角也马上回现实世界。
所以回现实世界只要两个条件:1平行世界里面死;2平行世界够了8分钟。
解释:那么如果主角不满足第一个条件,就是说主角没有爆炸死,也没有被另外一列火车撞死。
在火车爆炸前下车了,而且不追嫌疑犯,和女友逛一下别的地方。
那么够了8分钟之后!
主角和他女友不死,他们在平行(代码)世界里面活着,但是!!
但是!
我们都知道,在平行世界里,主角是用着另外一个身份(老师)。
没错。
所以只有够了8分钟,主角回去了现实世界,那么在平行(代码)世界里面活着的是老师!
而并不是主角,主角只是在那8分钟里面借另外一个身体活着,行动。
主要满足了时间,他必须被现实世界召回。
那么为什么结局里,主角并没有回到现实世界呢。
这里大家知道,因为现实世界里 任务已经结束,而且现实里面的主角在平行世界8分钟前,已经被拔掉维持生命的系统,在现实世界里他已经死了,他不能与电脑连接上,所以他不用回去现实,继续在平行世界里,用另外一个身体活着。
㈡。
本人我认为:只要主角不死,即使平行(代码)世界里够了8分钟,主角还是可以继续活下去的。
解释:大家可以在影片33:13开始看,这里是博士的解释。
他说每个人大脑中,还有短暂记忆,大约是8分钟之久......记录每天运转最后那部分.......8分钟之后会发生什么??
那之后,什么都没有。
你不再存在于这列车上,你不可能再存在于源代码中,在8分钟之后的未来,原始代码不是时空之旅。
接着大家可以看到主角说,但是我救了一个人,一个女孩..我把她拉出了列车.......什么名字....(省略)goodwin查完之后说:她死于今天早上的列车。
主角很纳闷说:不,我拉她下车了,她没事的。
博士:不,她死了。
主角:相信我,她没事,相信我?!
她看到我被特快车撞上了。
goodwin:这已经离开主题了........(就没了)大家知道这里的真正内涵吗?
这里真正内涵是男主角其实在反驳博士的解释:在平行世界里 8分钟之后什么都没有。
大家都应该知道8分钟就是列车爆炸那时候,但列车爆炸后,男主角躺在铁轨上,女友却看着他被车撞上,这就说明,平行世界里,8分钟之后还是能继续下去的!!!
大家继续跳到最后的1:25:45(1小时25分45秒)开始,这里平行世界里面的goodwin收到的短信给了明确答案:如果你在阅读这电子邮件,代表原始代码已超过你和XX博士的想象,你们以为只创造8分钟之后的过去,但不止如此,你们已经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
对应上面的对话,大家明白了吧。
哈哈,不同的人不同的理解。
这只是我的理解而已,欢迎大家提出质疑。
该电影简介由豆瓣网专职人员撰写或者由影片官方提供,版权属于豆瓣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使用整体或任何部分的内容。
在阿富汗执行任务的美国空军飞行员科特史蒂文斯上尉(杰克·吉伦哈尔 Jake Gyllenhaal 饰)突然惊醒,发现自己在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上,而他的身边坐着一个素不相识的女子克里斯蒂安(米歇尔·莫娜汉 Michelle Monaghan 饰)正在与自己讲话。
科尔不知自己为什么会在这辆车上,而且他发现自己居然是以另一个人的身份存在,正当他迷惑不解的时候,列车上忽然发生爆炸……借鉴,不妥私信删。
遇难者最后8分钟的记忆,并不能重构所有场景,更不用说整个世界,完完全全的不合逻辑,最多两星。
如果你相信,这就是真的。但是,你如何去相信?
好个球
感觉是个小成本电影
看前期望太高,结局既不意外又不合理,拆炸弹,平行世界,整部电影全是老梗,商业科幻又加动作又结尾搞的很莫名文艺,不伦不类
“胜败乃兵家常事,大侠请重新来过~”很RPG风格啊有木有?!如果人生可以如此一次次重启更改,不是比那8分钟结束后的异世界还要美好?精神体进入程序操纵未来其实在今天真的很不新鲜啊,从近的说就有《矩阵革命》和《盗梦空间》的痕迹。未完待续的结尾模式通常意味着更糟糕的续集,sigh~
略显老套...
不是我的菜,过一会就会对它失意。很讨厌无厘头类似《源代码》和《时间规划局》这样的电影
平行世界么,好像是好像不是
让我生/让我死/在这之间/让我用爱来繁殖
结局毁了,少一星
最后史蒂芬/肖恩吻那女的一刻,感觉是大话西游附体了
时间和火车的运动感同步的还可以,其他一般。有点像圣丹斯电影节提交方案的小聪明。不过导演后续发展值得期待。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好看
NDS上巧舟的《幽灵欺诈》哈哈~
完全不懂电影的逻辑。12MAY
感觉应该是两个平行的世界。。或者是几个平行的世界。。其实都是现实世界。。只是所处空间不同。。上演着不同的戏码。。就这样理解吧。。。再次感叹下。。好喜欢杰克吉伦哈尔的眉眼
开端,来交版权费
前有《异度凶杀》,更前有《五百年后》。没字幕我听了一个半小时,居然都听懂了,难道我的听力提高了?
不赖,但是看着没什么心潮澎湃的感觉,激动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