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香港经济持续不景气,感觉最近看的港片都是苦哈哈的即使是搞笑片也不那么轻松,更别说是警匪片,诸如《无间道》系列,看起来都很累巷战永远在霓虹闪烁的街区,大雨滂沱的夜里,每个人面露疲惫,心里也是悲戚得不行了超级喜欢精致的小吴,亦正亦邪,超级无敌演技派小白脸...但是就是无法抗拒啊《旺角黑夜》有缘能相会,有孽亦可去年,尔冬升拍出一杯黑咖啡似的“旺角黑夜”压抑、无奈在浓得化不开的苦涩中沉淀,没有要流泪的感觉,只有迷茫和绝望生命的结束真的是很简单的事情,鲜血也可以像水龙头里的水一样涌出像彬仔被打中喉咙时鲜血涌动出来的镜头,和来福被暴打得满脸鲜血的镜头,看了让人透不过气来他们是两个刚踏上社会的孩子,冲动,勇猛,不顾一切,坚持着自己的认为正确的观点,直到牺牲了自己在社会的某些角落,生存是如此的艰难,在学会保存自己的同时,先要习惯其他生命的结束,就像不经意间踩死了一只蚂蚁《三岔口》你走哪一条?
3个男人在黑暗中的交战,3个男人各有各的心结在危机之中互不知道对方底细,周旋于一次次的心灵角力和拳脚争斗中延续陈木胜风格,本片也不是一部纯粹的动作片,同样加入了悬疑、情爱元素,并尝试着讨论人性可是就是这种尝试使得这部电影有些杂乱,像是一盘沙拉,你已经无法品尝出单个水果的味道了不可理解郭天王为什么十年来找女友找到神志不清?
不明白郑律师到底为什么用这样的手法除暴安良?
李心洁到底是不是过的前女友,小吴当时没有杀死她吧?
也看不懂小吴和宁静最后是怎么死的?
三岔口,我想我是真的不知道往哪里走了,到处都是一片黑,像是掉进了没有井盖的下地道繁华的大城市往往隐藏着最多黑暗的地方,最黑暗的其实还在人们的心里充满了危机感,充满了不满和憎恶,往往就会使人迷失像是刚才在MSN上和长平说的那样:青年的时候,我们来到大城市,和它做了一个交易,就像是浮士德那样我把青春甚至灵魂交给你,你帮我实现所有的梦想开始时我们并没有感觉到什么,一切都是那么令人鼓舞哈等到真的得到了,才发现握在手里的又算什么呢,那些美好的日子已经不复返了
假如!!!
假如来福(吴彦祖)没有遇到丹丹(张柏芝),就不会有流氓与来福的冲突,也就不会有流氓对来福的疯狂报复,也不会有警察与“坏人”的遇见,电影中鬼哥的一句话“最好不要遇见,各走各路,相安无事”…可对底层小人物来说,没有假如,现实就是那么残酷,社会就是那么样地欺负他们,他们之间的遇见是孽又是缘,而他们来到香港,命运却由不得他们了,香港除掉肮脏的空气像是一个天堂,可是在这天堂里,小人物(来自五月沟的…老奶奶的反复说的那句:“五月沟穷啊”真是刺痛人心……)却只能任人摆布,他们是富人的玩偶,他们是小人的工具,他们是坏人的发泄对象,总之在这里他们找不到白天,旺角对他们来说尽是黑夜。
影片中新旧警察之间的对比也让人感受到社会就是这样,警察的命运就是这样,年纪轻的想的都一样,年纪大的想的都一样…影片关于警察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互相扯皮,真是讽刺,是谁搅了同志们的平安夜…感觉这块尔冬升拍得真是逼真。
还有影片开始不久,对苗警官妻子描写的那个画面,真的让人心痛,一个警察杀了一个犯人(鬼哥看来也是一条命,大彬看来就是坏人)…然后心理失常,性格大变,老婆出轨,对于一个警察来说,还有比这更残酷的事吗?
然而这就是一个警察的命,就是一个警察的黑夜…这部电影给了我一个真实的视角,尔冬升在向我们弹奏命运的哀歌,不管你是谁,不管你遇见了谁,是孽还是缘,都不是由你决定的。
《旺角黑夜》这部尔冬升的名作,很早就知道,在大学时期只看过后半部分,对吴彦祖血流满面的脸印象深刻。
今天重新看完全片,才发现里面的角色,来福和丹丹都是湖南人,老六也是湖南人,都是我的同乡。
突然一下子变得好难过。
之前看榴莲飘飘的时候,和秦海璐在一个店里做小姐的几位都是湖南人,之前就听说过广东这边很多湖南的小姐,那些来香港赚生活的小姐想必有不少我的同乡。
这部电影里的角色设定,无论有意无意,恰好描述了底层湖南人的一种生活情形,“男的混黑道,女的做小姐”。
可是他们哪一个是因为自己的罪孽而堕落的?
没有!
丹丹是被骗婚来香港当小姐的,来福是为了找自己的女友素儿来香港的。
丹丹在逼仄的小店接客,不仅要被老板压榨,还要不时面临小混混的欺负,好运遇到来福救助,在来福的劝说下打算回家,正要逃出生天之际却被前来寻仇的小混混强奸。
来福在教训了老六后在丹丹的劝说下丢掉手枪,警官也说希望不要遇见这个污鼠,大家相安无事就这么过去了,可就在这时却被小混混给打成血人,不甘心就这样受欺辱,要寻回正义却误杀警察,最后被警察打死。
他们生的平凡,像蝼蚁一样屈辱的生活着,饱受命运的摧残,还依然维持着一颗良善的心,最后仍然作为罪犯被击毙。
他们是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一代,是时代的牺牲品,大部分人终其一生也不会为人所关注。
这部2004年拍摄的片子,筹备了3年,十几年后的今天,故事依然还在上演着。
关于这部电影,我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是张柏芝拿着吴彦祖放在她包里的钱,哽咽着说,“香港,为什么要叫香港呢?
”是啊,上海又为什么要叫上海,北京为什么叫北京,哈尔滨为什么叫哈尔滨,纽约为什么叫纽约,洛杉矶为什么叫天使之城......其实一切都很简单,所有我们生活的所谓城市,不过都是因我们的存在而得名,我们叫它们家园叫它们世界叫它们天堂,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叫它们地狱。
我是高三时第一次看的这部电影,虽然当时它已经上映有一年多了,但众所周知,高三是一个让人时空错乱的年份,那晚,躲开所有作业试题的我对着电视呆呆看完了这部现在看来有些沉闷的电影,我原以为我会再看一遍甚至几遍,但时至今日,它也只是躺在我的硬盘里,我没有再一次点开。
当每一天所看到的已经让我几乎无法忍受,我何必再去电影里寻求压抑?
当我的城市早已满是荆棘,我何必去尔冬升的旺角体验杀戮?
当你早已厌倦了悲剧,你又何必对宿命恋恋不舍?
劳伦斯布洛克说,既然我们最终都要死,为何不选择自相残杀?
一则新闻,外出的父母晚上回到家里,那晚天气不错,虽然是北方的严冬,但那晚竟出奇的有些微的温暖。
母亲掏出钥匙打开门,一边喊着女儿的名字一边脱鞋进屋。
然后下一刻,她的世界永远冻住了。
她未满十六岁的女儿就那么倒在自家的地板上,倒在她的面前,倒在一片血泊之中。
她看不清女儿的表情,她看不清女儿的双眼是否安然合上,她也看不清女儿被褪下的衣裤看不清女儿下体的血污。
事实上,她什么也看不清了,她失去了她的骄傲她的自豪她的荣耀,她丢了她的世界。
父亲说,我的女儿要比我聪明多了,她喜欢念书,她朋友很少,她仅有的娱乐是看电视与读书,她几乎不出去玩。
有时候,她比我还要明白事理。
我可以试着接受她死去,但无法接受这种死法。
这时候,母亲正呆呆地坐着,眼里止不住地流泪。
凶手说,他家的房子就在道边还亮着灯,我看那小姑娘一个人在家,还那么漂亮,所以.....谁让她当时咬我舌头,我就想教训教训她,就顺手拿起她家的斧头,我用的是斧背。
一则新闻,说,母女二人还有女儿的辅导老师被发现死在母亲开的房屋中介中,衣衫不整,血迹斑斑。
凶手说,谁让第一个死者要骂我呢,也怪我当时酒喝得太多了,不过我敢作敢当,只是不好意思去自首罢了。
我就是不能容忍别人骂我父母,我就用刀砍她了,我想逃时,正好第二个死者进来了,我当然要杀她了......都怪我酒喝得太多了。
都怪那女人太漂亮了,都怪酒能乱性,都怪她要骂我,都怪我邻居家的狗,都怪那把刀偏偏要放在我手边,都怪这他妈的世界,其实我本性善良。
去你妈的,能褪下不满十六岁的女孩的裤子,能向还未成人的少女举起斧子,能连杀三个女人而面不改色,在这个世界上,也只有我们了。
在我们的旺角,在我们的家园,在我们的世界,在我们的天堂在我们的地狱,我们忘却时间我们自相残杀我们凝视黑夜。
黑夜是一面镜子,镜中的你我如此哀伤,那么丑陋。
就像那首歌里唱的:I am god's child この腐败した世界に堕とされたHow do I live on such a field?こんなもののために生まれたんじゃない I am god's child 哀しい音は背中に爪迹を付けて I can't hang out this world こんな思いじゃ どこにも居场所なんて无い How do I live on such a field?(歌词引自《月光》,鬼束千寻)
封面上很洋气的吴彦祖握着洋气的张柏芝的胳膊。
但是在剧终他们是一身衣服都没换的来自于上不起学之前没修公路的湖南的男女青年。
在香港这个花花世界赚着并不正当的钱。
被欺辱被骗然后因为自己的冲动将自己逼入绝境。
另一条主线(其实默默的觉得这才是主线,方中信出现的真的早很多)警察。
港剧里,对于我这种不怎么看的路人来说,最常见的元素就是警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热血正义与黑灰虚伪的冲突,如何能够保证自己去实现理想的机会,还有那么多的人,那么多因为一个失误会因此失去机会(工作、生活、生存的机会)。
杀了毒贩阿彬不难过吗?
难过。
但是他的冲动对于案件以及警队都是没有帮助的。
要理智稳妥的处理好一切。
我还以为那个阿鬼会死呢,他混日子,好心肠。
阿彬说他们是坏人。
阿鬼说坏人也是人。
是的 没有人能自诩为上帝决定绝对的正义。
幼稚警察还不如坏警察呢。
剧中让有混血基因的人演土老冒,不停的说自己没文化没钱,来做妓女做杀手回家要过日子。
就用这种矛盾吸引着观众,崩溃,但是在结尾依然能够感受到小人物的那种悲凉。
这个片子中的有很多组对比,内地香港,警察坏人,警察和“坏”警察,有钱的小人物和穷的小人物,黑社会和黑社会,扮演着和角色。
谁都说不上谁好,谁也都别说谁坏,只是生活,过日子而已,每个人的杯具都是咎由自取,是有自身经历性格决定的,怪不得社会和别人,当然冲突交融的社会环境加速了这些命运的产生。
这就是一部片子要将矛盾聚集在一起才能集中的表现出现实生活的各种。
细节很到位,才更能从别扭的扮演者和角色的矛盾中感受到导演想表达的冲突和矛盾。
这些矛盾在生活中可能没有这么尖锐,可它无处不在。
尔冬升啊尔冬升,如果要讲一个如此黑暗的故事,为什么要让他这么接近平和结尾?
为什么要描绘那条马上通到村子的公路?
为什么要给一个养活十五口人的妓女一颗心、一点星?
可为什么又要让心动的妓女眼看着爱人(希望)枉死、尊严破碎?
为什么要让我们相信泥泞里的人可以去期待和相信?
为什么告诉我们原因,又让真相继续遮蔽在肮脏空气的夜里?
为什么要开东南亚药材商赌博堕落的前警官苦头陀的残酷玩笑?
——没有人相信活着的人能有好结局。
为什么正确的,偏偏是那个油腻到让人怀疑他是二五仔的人,却又在最后让他内心负罪。
从头到尾,我们所目击的死亡,几乎都一枪毙命,而死的,亦都是最接近“无害”的人。
直到剧终,那些奋力做“正确事情”的正义的人,依然未成一事,所获的只有内心孤独惶恐。
而天堂一般的香港,随手一枪打死的都是该死的人。
最后那拼命一点一点伸出的手,明明差一点就要握住了,却硬是连丁点希望也不给。
只剩下孤独黑暗,给活着的人。
“香港为什么叫香港啊?
”这非提问,是反问。
而我答不出,受不起,只能气鼓鼓,不给你五颗星。
我到旺角的那一天,其实也只是一天,24个小时。
只是,那夜,为什么如此漫长。
我只是想找六叔,问清楚我大哥的事情,只想找到我的素儿,带她回家过平淡的日子。
我只是来赚点钱,带回家去。
我不懂黑帮与警察,也不想知道为什么要杀人。
那是你们的事情。
可是我却不知道江湖就是江湖,来了,就回不去了。
死的那一刹那,我一直很不甘心。
我只想简单的回家,可你们为什么要追我。
为什么……其实没有人想追你,每个人都是自己在逼自己。
黑色,白色还是灰色,江湖里没有童话,没有人在做自己,没有对与错,我们在这里,我们就要守规矩。
可规矩是什么呢?
老大也的儿子也会死于车祸,神枪手差点错杀了无辜,警察要求助于线人,污鼠也有侠义之心。
大部分的人生,都是悲哀。
05年,尔冬升凭磨剑三年的《旺角黑夜》拿下香港金像奖导演编剧双奖,实至名归。
如果不是当年周星驰的《功夫》(也是三年心血)横空出世,最佳影片估计也逃不出《旺角黑夜》的掌心。
尔冬升轻易不拍黑社会,如今一出手,几乎好过了杜琪峰。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旺角,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自然藏污纳垢,黑白颠倒。
一直以来,香港犯罪片给人的印象就是:血拼、争斗、混乱、道义……但在尔冬升手下,香港这片是非之地多了更深的一层深情和浪漫。
《旺角黑夜》
故事里,旺角这片土地上分别有“前天”“昨天”和“今天”三个时空。
时空之间的界点是模糊的,只有故事一脉相连。
前天,两个小混混在街头争抢生意,大打出手。
事后,小范围的争斗引发了大规模的斗殴,事态持续扩大。
肢体斗殴→器械对决→飙车火拼……最终,一方的小头目死在了车祸中,其女朋友重伤昏迷如同植物人。
偏偏,死去的混混小头目有个牛X的老爸,黑帮老大阿添。
开车杀人的小混混,则是他同门师兄阿九的手下。
阿九的手下撞死了阿添的儿子,混混争斗直接上升成了帮派恩怨。
丧子之痛,怎可罢休?
阿添不仅要处决害死儿子的小混混,还下定决心杀了同门师兄阿九。
昨天,阿九听到风声,躲到了人群中,销声匿迹。
阿添找来掮客老六(林雪 饰),从内地雇来杀手来暗杀阿九。
老六找来的,正是自己的同乡后生来福(吴彦祖 饰)。
两帮人马都隐匿于人群,蓄势待发。
来福,便是冲在两方之间的那个棋子,也是弃子。
能一举杀了阿九最好,万一事发,也跟自己无关。
今天,警察也听到了帮派大战的风声,加入战场。
平时小打小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罢了,但闹到台面上来,谁都不好看。
警察苗SIR(方中信 饰)在上级的施压下,忧心忡忡。
阿九隐在暗处,以防杀身之祸。
阿添幕后指挥,期望来福一击必中。
警察如无头苍蝇一般在旺角搜寻,誓要平复两派之争。
出动全部警力发起的“旺角黑夜”行动,在圣诞节这天拉起了帷幕。
警察为白,帮派为黑,可是两方势力纠缠,早就不是什么黑白分明。
而卷在两方之中的小人物,不论是黑是白,早就命不由己。
来福,憨厚乡土的名字,淳朴本分的性格,却偏偏长了张俊美面庞。
这是他第一次当杀手,既是被老六的钱所蛊惑,也是想借此机会来香港寻找未婚妻素儿。
普通小青年卷入是非之中,总是让人生怜。
丹丹(张柏芝 饰),和来福一样从乡下来,为了谋生,做了妓女。
来福心善,看她被客人欺负,就出手救了她。
为避免客人再来纠缠, 丹丹带着来福一起出逃,在旺角的街头相处了一天一夜。
帮派和警察的争斗,离他们近在咫尺,但他们却并不自知。
他们聊起家乡的名字,“五月沟”、“红溪镇“,桃花源一般的名字。
他们聊起家乡的发展,曾经很穷,但是听说修路了,日子一定会好起来的。
那个被他们抛在脑后的乡村,在他们口中一直美丽。
但二人却决口不提,背井离乡之后的现状。
来福不提自己的杀手身份,只说是来找未婚妻素儿。
但却毫不介意显露自己有钱,出手阔绰的带丹丹买东买西。
丹丹愿意跟着他在街头闲逛,除了感恩他帮助自己,自然也因为他的钱。
她曾翻看他的包,被里边大把现金惊到,意欲卷走偷跑。
但又被包里的枪吓到,继续充当导游带着来福在香港转。
俩人的心思不算单纯,但却清白无辜,不存坏心。
而外面世界的风暴,超出了他们认知的血腥。
老六,黑白两道混走,帮黑帮找杀手,又被警察要挟说出杀手位置。
他呢,既想在黑帮那里赚那份钱,又想在警察手中寻个活路。
舍弃的,便只有和他同乡出来的来福。
警察,正义的化身,但片中却会因为加班出警而叫苦连连。
一位新警察,热情冲头,案发现场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先开枪杀了嫌疑人。
一众老警察此刻的反应是,掩埋此次事故,而不是接受此次失误。
讽刺的是,伪造案发现场时,又赫然发现嫌疑人藏有大量毒品。
瞬间,嫌烦成了罪犯,失误成了立功。
所有人皆大欢喜,庆功祝贺。
警察的搜寻和来福的逃匿,影片两条线索,交叉推进。
看到警察的搜寻时,你知道这是正义,但也会忍不住在心里打个问号。
看到来福逃匿,你既不想他真的去杀人,但也会忍不住祈祷他千万别被抓住。
很幸运,即便有老六的背叛,来福还是一次次逃过了警察的搜捕。
被背叛后,他没有真的去杀阿九,只是和丹丹浪荡在香港街头,找素儿。
那个和他少时一起长大,到了香港就没了音信的女孩,占了他全部的心。
丹丹断定素儿跟自己一样做了鸡,但在真挚的来福面前,还是立马改口否定了这一事实。
偌大的香港,来福和丹丹惺惺相惜。
彼此约定,事了之后就回家乡,再不踏入这是非之地。
雪花纷飞的圣诞夜,丹丹心生感慨:香港,为什么叫香港?
这里除了空气脏,真的是天堂。
如果能在这天堂做点什么就好了。
可能这个时候的伤感气氛,就暗含了故事的结局。
在香港,兵有兵的正义,贼有贼的道义,听起来都道貌岸然,上的了台面。
只有小人物,活不出什么名堂,死了也没有姓名。
来福死了,不是因为黑帮的争斗,也不是因为警察的搜捕。
而是因为当初那个欺负丹丹的客人。
在他扔下手枪,决心走入正途的时候,客人来犯,他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
而那个时候,一群警察正在楼下吃饭庆功。
这个故事,明明是黑帮和警察的对决,但到头来根本不见两方的硝烟。
反而是死了三个小喽啰。
一个是从乡下来香港不到两天,一个人也没杀的来福。
一个是莫名其妙被警察失误杀死的毒贩。
一个是一腔热血往前冲的新警察。
不管有罪没罪,无不无辜,他们的死,全是因为意外。
在香港,这些人的命,都是暂借在自己身上,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被什么人取去。
小人物的命运,没有人在乎。
丹丹被骗来香港结婚,最后做了妓女。
来福被骗来香港杀人,最后被人所杀。
而他一直在寻找的素儿,其实早已经在小混混的争斗中,作为混混的女朋友陷入了昏迷中。
素儿的灾难是因,牵扯出了的是来福的死。
“想找的找不着,不想见的送你眼前来。
”“缘分……有缘,一定能见得到。
”“有孽也行”。
来福和素儿,来福和丹丹,都是一段孽缘。
或者说,是非之地,又有哪段良缘呢?
不同于杜琪峰的经典港片,在这里,黑帮的打杀是引子,警察的灰色是点缀。
两个乱世小喽啰的惺惺相惜,无可奈何才是重点。
金钱驱使下的恩情,枪战下的心心相映,来福和丹丹没有发展出《甜蜜蜜》的缠绵悱恻。
但这种惺惺相惜的浪漫和深情,亦是尔东升的一点仁慈。
在那一年的金马奖和金像奖,影片收获提名无数。
尔冬升更是喜获金像奖最佳编剧和导演。
那是港片的辉煌年代,亦是张柏芝的黄金岁月。
影片留下了,那时候志得意满的张柏芝和容颜不败的吴彦祖。
片中,张柏芝发出质问,香港为什么叫香港?
结尾,字幕给出回答,“昔日,香港制香,故名香港”。
但那也是很久之前的事儿了。
时移势迁,故事早就变了,故事中的人也不如最初了。
想看?
关注微信公众号:深夜影荐,回复片名即可观影。
《旺角黑夜》是杨眉同学推荐的,的确好看。
做为报社的文娱版编辑和著名的明星八卦精通者,对于杨眉的推荐水平我是深信不疑的。
不知道怎么回事,看尔东升的《旺角黑夜》总让我想起杜其峰的电影:一切都那么偶然,都那么无常,你的立功和你的倒霉纯粹是运气好。
不过,尔东升拍出来更加文艺化,没有杜片中彪悍和突然,而是给你一种天意冥冥注定的感觉。
看这个片子的时候,我不止一次想起自己走在旺角,灯火通明,人潮汹涌,到处人声鼎沸而自己无所适从身处孤寂,满目的繁华铺天盖地,却穿越你,连一点热气都抓不住。
香港不是我所熟悉的地方,每次都是来去匆匆,我知道它好,它热闹,可是,按照朱大爷的说法:热闹的是它们,俺啥也木有。
下次能给吴彦祖来个配音么。。。
这就是披着黑帮片的文艺片,太无聊了。
演湖南人的这两位也实在是太不靠谱了吧。什么我们这村儿啊我叫来福啊我没念过书啊你们这群王八蛋啊这些台词从一位ABC口中说出来实在是太喜感了…剧本超烂啊…一星给画面色彩的 还有一颗给吴彦祖张柏芝钱嘉乐的演技吧。哦,还有一个开头就毙命的李灿森。最后一星给方中信大叔。。好有爱哦>__<
剧情实在有点糟糕,张柏芝的国语配音更是糟糕,两星给帅哥美女。
好睇到唔覺張柏芝係張柏芝
想一想 有时 3秒钟就能决定一个人的命 光凭这句话也够了
吴彦祖太适合这个角色了。
哎。。。
女主角就跟傻逼一样
虽然有点刻意,但总体值得一看,非常写实的警匪片
最后张柏芝的问句和两句字幕真心让人出戏
很久之前看的,剧情都不记得了,就记得吴彦祖最后一脸血
白瞎了张柏芝和吴彦祖,一部烂片。
不一定有缘才相聚有孽也可以,通过预序关键段落暗示全片黑色暴力的宿命基调,几乎所有角色越退避大事化小反而越面对不想见到的下场,其实还是很喜欢尔冬升编导获奖的这个故事,不是说演的不好但吴的身份和张的配音太出戏,对比林雪两口子如果是内地演员可能再也不来香港的台词会更有力量。百老汇粤语。
有些银河但又不够银河,吴彦祖的角色又是个受虐狂,少部分大陆元素显得格格不入
对尔冬升的看法,随着阅片数增加而改观。一个拍出《枪王之王》这样无聊烂片的北上港蝗,也有着《旺角黑夜》与《门徒》《新宿事件》这些瑕不掩瑜的良心作品。胜在对阴暗现实的感性刻画,挽救了感性过分至做作的气质,也令片子有值得回味的片段。就是结尾两帧字幕太莫名其妙,难道是看了“广电指导版”?
特别喜欢香港的街景。前面围绕丹丹和来福的温馨场景还行,后面杀死那个东南亚毒贩之后就变调了。
野心很大,执行太糟。吴彦祖和张柏芝太出戏。让这俩人演内地人,而且是农村来的,还一个配音一个不配音,结果就是一开口便笑死人。
我***,什么摄影师羊癫疯还是什么癫痫?可惜了张柏芝,吴彦祖
相同题材,如果杜琪峰来拍,那就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