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了,一半还没看到。
可能看完它,还要另一个五年。
时光是另一把飞刀,刺向年轮。
五年前,高一,期末考试。
被书本折腾地无聊透顶,打开电视,遇上了它。
墙上的时钟飞转,心里又紧张又兴奋,又充满矛盾。
咬牙关上电视,折返书本。
真是惊险,我花了不到一个小时就背完了整本地理书。
眼读式的速记,大脑如弦绷紧,赶去考场的时候甚至忘了带铅笔盒。
还好,座位靠窗,窗台上正好有只2B铅笔,后座的同学又借给我一只水笔。
成绩出来居然还蛮好。
可是随后的几年里一直没机会看完它。
上了大学,有机会了,却又懒得看。
前几天心情烦闷,就想到了它。
一口气看了十集。
有些冗长,我觉得,到后来忍不住快进,可还是没有看到精华部分——他和她组建温暖的家。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我很难静下心来完完整整地看一部电视,书也如此,有时连电影都不耐烦。
多,不意味着好。
拥有的越多,反而越觉得空虚。
生活就这样无情地悖论着,捉弄着人之本性。
很多东西都是今生今世遥不可及的远。
比如感情,比如妆容,比如生活本身。
永不餍足的我目光总是朝向山的外面。
我一定忽略了平凡中的点滴,就像我从来没有意识到拥有一个温暖的家也是人生幸事。
有人关心,有人牵挂,有人听你唠叨,有人陪你分享生活。
波澜不兴,不动声色。
年少轻狂的曾经,我错失了沉默不语的温情。
人越长大越孤单,虽是陈词,更是至理。
听着剧中的旋律我会落泪。
在看不见某人上线的夜晚,我会焦躁。
飞刀,又见飞刀。
芦花漫天,飘啊飘啊,冷如飞雪。
夕照如火🔥,红透半天。
秋水萧瑟,秋风几痕。
美景。
良辰。
一双人。
却非良人。
他是我丈夫。
她是我妻子。
本是挚爱,却拔刀相向。
采月矢志报仇雪恨。
李坏只想家庭美满。
采月将她的青春献祭给相依为命的父亲。
李坏用他的青春原谅那光明磊落的生父。
采月在冷小星编织的复仇梦中咬着牙苟且偷生。
李坏在日行一善见义勇为中找寻迷失的自我与美满的家庭。
采月从来没想到有一天会爱上一个男人,一个仇人之子。
李坏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像父母一样爱情多舛。
采月不肯背叛相依为命的父亲。
她以为可以欺骗自己。
她执拗地要分一个胜负。
要么为父亲赢回公道。
要么死。
李坏不肯放弃父亲,也不肯放弃爱情。
即使父亲不曾照顾过自己,即使爱人一再伤害自己。
他不曾怨恨,只恨自己配不上高贵的父亲,配不上美满的爱情。
他甚至愿意为他们放弃一切,包括生命和尊严。
小时候一直觉得李坏应该没死,可是又不免怀疑,如果没死,为什么最后好像梦一样?
因为如此,一直无法释怀。
十年后的现在重温,这种感觉更加强烈。
最后出现的李坏,像是回忆中的,还用了那么不祥的黑白色。
李坏的表现不像是久别重逢,更像是记忆中的模样,有些恍惚的模样,不真实的笑容。
弥漫着浓浓的悲剧色彩。
最后一秒,却又变成彩色。
可是到底是幻梦还是真实?
难道真的是采月投湖自杀前的幻像?
对应猛鬼山重逢,李坏以为她溺水?
这是我以前非常爱看武侠剧的时候看过的很多部之一,不出彩,不知名,虽然其中演员至今已经是赫赫有名,该红的红了,该嫁的嫁了,该走的走了。
可是我却不懂为什么在后面的很多时间里面我会多次想到这部片子,并带有一种伤感的情调。
到再后来看武侠小说的时候,才知道它是古龙的作品。
我曾经想以曾经看过的武侠剧为主题,沿着记忆的线条写一系列的东西,可是这个想法依旧没有被我执行过。
回首往事,我或悲或喜。
然而,在回忆的时候,我的一切叙述却可以显得游刃有余而充满自信,可是面对现下,我却总有些遮遮掩掩,不知所措。
这是一部2003年的片子,没记错的话,当时我应该读的是初一到初二,这是横扫武侠世界千军万马的时候。
看它们似乎也是成了我睡前的消遣。
那时候还不懂剧中的莫名悲伤,也不会多想这隔世隔代恩恩怨怨和仇杀。
只知道里面的林心如是所有她饰演的角色里面最美的样子,喜欢张智霖同样是因为里面这个叫做李坏的角色,董洁很刁蛮,韩雪很老。
后面我与朋友同学谈论电视剧角色的时候,才知道这是一部并不多人知道的片子。
但是我依旧会想起里面星星点点的场景,却总是各种伤感的画面。
我不太记得何以有这种固定印象。
我曾在我一本地理书的底部封面上写下一些奇奇怪怪的只言片语我坚强地不让泪水涌上双眼付出一切只为生命的宣言我微笑着伫立在生死之间爱的火焰燃烧心中知道永远事后不知道过了多久才发现原来是这部剧的片头。
现在我每每回头想的时候,才发现这里面的每一首歌都充满了伤感的乐调。
今晚我正好看完了小说版,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李坏没有被薛采月刺下那一剑,也没有让人唏嘘惆怅。
古龙只是说。
生老病死,本都是悲。
这个世界上的悲剧已经有这么多这么多这么多了,一个只喜欢笑,不喜欢哭的人,为什么还要写一些让人流泪的悲剧。
每一种悲剧都最少有一种方法可以去避免,我希望每一个不喜欢哭的人,都能够想出一种法子,来避免这种悲剧电视里面最终的结尾还是凄凉哀伤。
芦花深处的那场决斗画面很美,可是男主角还是被演死了,只剩下林心如在茫茫人人海里的寻寻觅觅。
曲终人散的茫茫惆怅随着纷飞的芦花一直悬浮。
像是那首花非花的歌词飘飘洒洒于半空零零落落我心中
这个五星其实全都是打给大仙的!
本来就只关心大仙,不在乎真么结局,然后看到贴吧里有好多人在讨论这个结局到底咋回事,就想写点儿了。
编剧和导演就是拧巴!
从最后决斗开始吧,李坏在知道孩子没死时,就知道彩月的心里有他了,于是坚决替父迎战,要用自己的死来结束两家的恩怨。
然后拧巴的编剧就来了:问题一,如果李坏认为彩月爱他,那肯定知道自己死了彩月会难过甚至会殉情,但如果让自己去杀彩月,更是万万做不到,那他的选择就是两难的。
问题二,或者如果说李坏选择自己出战,是怕彩月被老爹杀,那老爹已经那个样子了,彩月完全可以赢啊,但李坏又是个彻底的烂好人,不忍心老爹已残还要战斗,如此拧巴!
问题三,既然决战之前看见孩子李坏就已经知道彩月爱他了,那应该是被决战最后那一剑不止上了身,还寒了心。
但他最后出的飞刀有怎么解释呢?
他以为彩月可以挡下那一刀,因为飞刀的秘诀她都知道,但彩月没有挡住,为什么?
是因为生过娃体力和智力真的都退步了?
还是因为她根本就是来求死的。
后一种可能不成立吧,因为最后她还是对飞身而来的李坏刺出了那一剑。
问题四,接下来大家争论的问题是决战之后彩月表白那里李坏到底听到没有?
如果听到了,那以他的性格,醒来之后肯定回去找彩月啊!
如果没听到,那可能是真的被那一剑伤透了心。
其实顺着这个拧巴的剧情展开去,还有好多种可能,但结局真的那么重要吗?
故事就是故事嘛,关键是欣赏大仙的颜和演技!
古龙在《怒剑狂花》中曾写道:真正的寂寞是什么?
一个人独处,无人陪喝酒聊天,寂寞得要命;心事无人知,朋友虽一大堆,却没有一个可以倾吐心曲的,寂寞的要命。
可这不是寂寞,这只是你感觉寂寞而已。
真真正正的寂寞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空虚,一种令你发狂的空虚。
纵然在欢呼声中,也会感觉到内心的空虚、惆怅与沮丧。
真真正正的寂寞决不是娇情摆态地引人注目,决不是娇揉造做故作姿态。
寂寞让人变得冷酷。
冷小星是寂寞的,绝对的寂寞。
太过聪明的女人本身就是一种不幸,然而激烈且极端的个性造就了更多的不幸。
冷小星是电视剧《飞刀又见飞刀》里一个配角。
古龙原著小说里的冷小星只是月神采月身边一个陪衬式的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小丫环,电视剧里的冷小星是一个具有一定重量不可缺少重要角色。
至所以重要,一方面是因为韩雪精湛的演技使得这部拍摄平平的连续剧增色不少,另一方面由于这个角色独特的性格特点增加了一部电视剧的可看性。
然而导演选择那形貌,声音,气质,以及全身上下每一个部位都像日本女尤的林心如做女主角来演那冷酷孤傲的杀手月神,却是最大的失败。
这是题外话。
不管《飞刀又见飞刀》拍的如何,也不管选谁来演女主角,这些都不重要,重点是这里有一个叫冷小星的只能像星星一样寂寞地存活于黑暗中的特别的女人。
首先,她是一个做药的女人,也就是大夫。
但她是不同于他人的,聪颖的资质与天赋让她成为了一个精于医术的“神医”,会自制毒药与其他特殊作用的神秘药物,不过很可惜,就算她再精通医术,在武侠的世界里武技永远是最上等的生存技能,所以她开始精心栽培、训练薛采月,一方面为了复仇,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这个心比天高的女子。
她在水中施放药物冷化潭水后把采月毫不留情的掷入冰寒刺骨的潭水中,可见她对采月的栽陪与训练严格到近乎惨酷的。
导致她铁石心肠般冷酷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那等待了三十年的渴望复仇的极端的心,另一方面,仇恨与寂寞是如何悄悄的磨硬一个女人的心肠的。
无论一个人如何冷酷,人终究是一种有感情的动物。
从最开始的利用到后来的依附,冷小星已经彻底离不开薛采月了。
于是便有了冷小星对采月那“爱的捆绑”的举动,而这爱却又是双刃剑,伤了他人同时刺伤自己。
在第一次面对薛采月的离去,她不再收敛,释放也好发泄也罢,疯狂的意识让她开始自残,她真正的恐惧了。
她被关进了地牢。
她对采月的感情,是母女之情,朋友之情,姐妹之情,甚至是情人之情,她已经无法分晓,但是不可怀疑,她深爱采月,她需要她,从心底深处的需要,绝对的需要。
因为她寂寞,真正的寂寞。
或许就是因为她那心比天高的志气,或许是因为太过寂寞的心,她需要给自己寻找一种慰藉,一个存在的意义,一个活着的目标,爱也罢,恨也罢,这都不重要。
一个人他活着,必须要有一种灵魂的依寄,否则,他会很快完蛋。
更何况,像冷小星这样聪明而寂寞的女人。
她说,一个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知道自己的极限。
她的悲剧印证了某句哲言——驱使一个人疯狂的不是疑惑,而是确定。
她有着一双深遂且狡猾的眼睛,那是做为一个女人独自走过惊淘骇浪的岁月,留下的痕迹后练就的自我保护的本能。
年少时的冷小星是聪明伶俐、娇俏可人、山花烂漫的姑娘,然而她同时也是志比天高、敏感慧诘、憧憬美好的姑娘,她心中有一个偶像,那便是李曼青。
做为飞刀的唯一传人,他在她的心里是风姿卓越,才德兼备,大仁大义,人人钦佩像圣人更像传说般完美无缺的男人。
她对李曼青的仰慕是一个少女纯粹、绝对的崇敬与爱慕之心。
与其说冷小星是因为至始至终都不能接受李曼青不爱自己的事实而产生感情扭曲而走极端的后果,还不如说,这是做为一个纯粹的少女的偶像崩塌带来的毁灭性后果。
一个人是不能既把另一个人当作神,同时又抱着少女般的爱恋的心的,神化总是不长久,偶像只有死后才能树立,更何况像冷小星这种性格过于敏感,对感情有着苛求的太过聪明的女子,那独占的欲望与极端的态度,这注定神话要走向破灭,美好的一切要走向地狱。
认定心中的偶像实质只是一个道貌岸然的彻头彻尾的伪君子时。
她崩溃了。
这才是冷小星悲剧命运的源泉。
有人说过悲剧有三个深渊:幻想,意志和苦恼。
很不幸,冷小星全部具备了条件。
有好几次她企图杀死那个从自己身边抢走采月的李坏,她甚至为了栓住采月叫来韦建业等人来捉拿李坏与采月,她这种偏激而极端的爱伤害了采月,让李坏对她恨之入骨甚至对着她的脸吐了一口痰。
冷小星在李坏心中是卑鄙而阴险的,但是她的可怕中透着的却是苍凉。
冷小星一直是一个处女,这也缘于她对爱情的绝对洁僻,最后她为了采月才把自己的身体“卖”给了韦建业,这个时候她早已经是40多岁的女人,虽然外表因自制秘药一直保持青春相貌。
在冷小星冒着生命危险用计谋放走李坏与薛采月让他们双双逃去之后,她慎定自若地、不动声色回到韦建业身边时,眼神中眨着阴冷光芒,冷酷到邪恶的几呼咬牙切齿地对他说,他抢走了我的采月,我恨他们,所以我废了他们的武功并挑断了他们的手经脚经,把他们卖到南非去做妓女与奴隶了。
韦建业看着深含怨恨一脸冷酷无情的冷小星,他也是一个聪明狡猾且深具魅力的男人(虽为反面人物),他同样狡猾地回答她,如果你说的话是真的,那么你就是这个世界上我见过的最狠毒的女人,如果你说话的是假的,那么你就是这个世界上我见过的最重情义的女人。
无论你是前者还是后者,你都是我见过的最特别的女人。
然后汤建业走到她身旁抱住她企图占有。
在面对被沾污的糟遇,冷小星在面对这个巴不得被千刀万刮的男人表现出的冷静与隐忍,她又一次不动声色的把仇恨藏进心底。
或许冷小星有些心狠手辣不够善良,但她却是最重情重义的女子。
她总是像一个看客,对世事冷眼旁观,对一切牵带不屑,而对于自己心中那些不知何时滋长的激烈且凶猛的爱与恨,确最早被迷蒙了双眼,身处爱与恨的迷雾无法抽身而耗其一生,把一切都看得太透彻,唯独看不明白自己。
以至如此优秀的生命白白磋跎了岁月,埋葬了整个青春。
(优秀的生命就应该在这种消耔中死亡)她有着鲜活的生命力,所以她对精神还是物质上有着强烈的欲望和渴求。
她志比男儿高,所以她安静中目光里总有着咄咄逼人的气势。
她对情与爱,激烈到极端,却是最重情重义的女子。
她在赞美声中长大,她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人中娇龙。
她聪明,才华横溢。
她理智,处事冷静近乎冷酷。
在这种不动声色的冷酷与绝对的寂寞中,掩藏着怎样的苍凉的心。
一个女人要是她太聪明,这是一种不幸。
采月要去寻找李坏了,她该何去何从……
喜欢张智霖入木三分的演绎,喜欢李坏这个复杂的角色,喜欢他们命运纠缠的爱情故事。
但是评价之前,容我说一句:43集的片子其实完全可浓缩成20集的!
边边角角、次要人物上浪费不少笔墨,希望导演以后可以惜墨如金,这样才能让情节更加紧凑、引人入胜!
但是值得肯定的是,这个片子成功地勾勒出了两个个性鲜明的、让人难以忘怀的经典荧幕形象,一个是让人爱又让人心疼的李坏,一个是让人叹又让人恨的薛采月。
李坏对采月的爱是无条件的,是凌驾于一切之上的,是可以抛弃一切义无反顾的。
当李坏答应替他爹迎战,还说,薛采月不再是他的妻子了,我开始怀疑他是不是已经对采月放弃了。
但是当他用性命收回放出的飞刀的那一刻, 我哭到稀里哗啦。
发出飞刀是一个武林人士在进入战斗状态后自然而然而发的本能行为。
而当他反应过来的时候, 采月已有性命危险,他深知采月躲不过他的飞刀,还说过他的幸运就是采月的不幸,所以他宁可自己不幸,也不让深爱的不幸。
那时的他,早已忘记了家族荣辱、忘记了所有人忠告, 忘记了自己的任务。
只为挽回妻子的性命。
在最后只是问了采月是否爱过他。
我想,他不是不知道,只是想听到采月亲口说爱他。
他不是不明白,只是想在临死前再印证他们的爱情。
好让他不枉此生。
他为了她,不惜赔上了性命,不惜打破了小李飞刀例无虚发的威名。
月神无疑爱李坏,但是她的爱是有条件的,她不能忘记父仇 不能抛开一切地爱他,我也能够理解。
这和她的成长经历有关,和无父无母孤苦无依的李坏不同,毕竟,薛青碧是如何对待女儿的在前6集做了漫长的铺垫,她从小和父亲相依为命,没有妈妈的她,父亲是她的神,她的师傅,她的天地,她的信仰。
她在乎名誉,她是那么高傲。
我也埋怨过她那么狠心,那么残忍。
但是这是合乎情理的。
也正是她的魅力所在。
她爱他,所以为他生下小弟,爱他所以在李坏死后也想随他而去,爱他所以现在殉情前最后去扶桑看一眼。
结局那段其实很精彩,让人有想象的空间。
原著是没有结局的。
虽然我更希望是明明白白大团圆的结局。
但这种朦胧、似是而非的结局更是让人多年以来无法释怀,让人心中藏满忧伤,却又留有希望,简直是神来之笔!
听见这首歌应该属于机缘巧合,但是,听到它的刹那,就喜欢,直到今天。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那种阴晴不定的性格,凡事三分钟热度,而且,人的情感,有很多的维度,有些个感觉,过了那时那刻,就再也回不到那个玄之又玄的微妙难以言说的空间,可是,有些东西,从第一眼开始,那感情却就不曾变过,无论你何时再见,那情感只如初见,比如,俗尘里滚滚多少年,独钟这片片枫叶情。
歌词其实很简单,只有两段,由男女声不断吟唱。
甫一开始,应该是一段琴音,极短,只把人接引进歌中来便抽身退至幕后,并不做逗留,然已极动人,如珠骤落玉盘,又如风乍起,吹皱一池秋水,随即,音乐迂回婉转,婉见一片红叶从空中飘飘曳曳。
女声只平平,男声却如许沉沉地深情,似浓得化不开。
男声是张智霖,忘了我知道他是因为他是歌手还是演员,无论是哪个角色,他都不是大红大紫的那种,可是,无论是哪个角色,他在我心中却都自有无可替代之处,前者是因为这段枫叶情,后者是因为那部《飞刀,又见飞刀》。
一首歌就是一个故事,一首歌不只是一个故事,这首歌,却的的确确让我想到张智霖的李坏与林心如的薛采月的故事。
如果说金庸是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宜其室家,古龙则更像快意恩仇的边城浪人,四海漂泊。
不是很喜欢古龙的小说,他的江湖中,人不再是活生生的人,而只是成全他那些匪夷所思的情节的工具,包括人的感情。
又或许,当人不相信感情又在感情中身不由己,这自有令人动容之处。
而张智霖能够把这样的感情演绎得丝丝入扣,尤显难能可贵。
忘了是何时看的这部电视剧,李坏自他生命的开始就有着身不由己难以言说的苦楚,他是私生子,大人物的私生子,两种极端因素造就了他水与火冲突缠绵的性格,一如他脸上的表情:微笑,却是苦的,笑之越深,苦就越甚。
直到他遇到了薛采月,那个他生命中注定的女子。
人是很奇怪的,宜其室家的往往想笑傲江湖,四海漂泊的又常想归隐田园。
我记性不好,故事的情节已忘却大半,然而犹记得,当一人背负半个江湖的他们抛却世间纷争,撇下一切恩怨,两人在扶桑相依为命时,被爱情映照的生命,像秋阳下缓缓流动波光粼粼的河。
命运的门在身后缓缓关上,生命的醇美因为曾经的苦涩而愈发香醇地展开。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谁要剑倚天下叱咤风云?
我只是你的你。
我们,只是一双小儿女。
我们住的木屋旁边有大片的枫树林,扶桑是个宁静清雅的地方,清静到不会惊落那满树的红叶,只偶有一片调皮的生灵,缓缓的,缓缓的,在空中飘飘曳曳。
我总是用我的温度拥了你,在树下,听天籁,看斜阳。
生命美得似不真实,情景交融,我知道,无论身在何处,有你的地方,就是最美的扶桑,我生命中的桃源。
为什么我隐隐感到不安?
我不去想,我抱紧你,抱紧你,把你融进我的血液,放进我的心……秋风骤起,飒飒的落叶惊醒了我的梦,睁开眼睛,眼前空空,你已不在。
你走了;你走了;你走了……我感受不到温度,感受不到痛楚,我回身,推开那扇尘封已久厚重依然的门,穿过腥风血雨刀林箭阵,我不是要去找你,我要去找回我的心我的血,那样我就能有感觉,感觉到温度……因果相生,李坏苦苦的找寻有了答案,故事的最后,却是薛采月去找李坏……故事中表情淡淡的李坏总是让人心疼,林心如在故事中亦表现不俗,曾经哀哀怨怨的紫薇把长发盘起,鬓角坠下一串流苏,大眼睛冷若冰霜,秋水为神玉为骨,美艳不可方物……故事总有结束,生活却要继续,又或许,生命总有结束,故事还将继续,人与人总是在命运的捉弄中来了又走,得了又失,失了又找……是人在命运与痴情的夹缝中生存,还是这痴情本来就是命中注定。
我曾经不信命,直到某天,忽然发现:什么是命?
“命”就是心底发出来的声音,就是你自以为明智地做出了选择,心里却难以割舍的东西。
如果知其不可奈何,那就安之若命吧。
爱似秋枫叶,无力再灿烂再燃;爱似秋枫叶,凝聚了美丽却苦短。
片片叶儿随梦却倾刻飘远,相看对泣竟默然;片片叶儿携着我此生所爱,一飘再飘梦更远。
远远夕阳陪着你此刻归去,心中爱火怎复燃?
远远夕阳携着我此生所爱,秋风带走梦片片……
《飞刀又见飞刀》是很早时期上映的电视剧,最近心血来潮,找来重新回味。
今天我想谈论的并不是这部剧的主角们,而是一个仅出场几集的配角,天下第一剑薛青碧的妻子——芸娘。
很柔弱,但是却不怯弱;有美貌,更有胆识与智慧。
在还是少女时期,她嫁给了薛青碧,甘愿为他做一辈子的馒头,只因为他爱吃。
但是她却忽视了一点,执剑走天涯,依旧是薛青碧心中时刻迸发的梦。
薛碧青终不是安心过小日子得人,而芸娘想要的是一个平淡的家。
在劝说无果后,芸娘选择了离开,嫁给了一个官家子弟,一个文质彬彬,甘心跟她过小日子的人。
这或许就是我最敬佩芸娘的地方,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她并没有被爱情冲昏头脑,而是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抛夫妻女是否有违道德,我不去评判,但是她冲破束缚的勇气着实令人敬佩。
终归母女连心,芸娘放不下女儿,在一个夜晚又偷偷回家看望,想把女儿接来与她一起生活。
薛青碧的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生活不应该强加在女儿身上。
不曾想到,薛青碧此时已经是朝廷重金追捕的重犯。
芸娘在给薛青碧送金钱的时候,被官府的人发现。
若是普通女子,一定会惊慌失措,而芸娘却格外冷静,她利用现在丈夫对她的爱,马上想好了一套说辞。
她撒了一个谎,哭着对现在的丈夫说,是薛青碧威胁她,如果不给钱,就会杀了她丈夫,她不想他死。
芸娘临危不惧,成功地骗取了丈夫对她的信任。
尔后为救薛青碧,她再次设计让薛青碧假装绑架她,利用现在丈夫对她的爱放过薛青碧。
芸娘是一个很有智慧,很有胆识,有魄力的女人。
在几个关键时刻,她可以迅速地做出抉择,没有丝毫的优柔。
或者,薛碧青应该早点向她吐露心迹,我并不爱吃馒头,而是因为爱你,所以爱吃你做的馒头;我甚至可以为了你,放下我手中的剑,与你归隐田园,只要你活着,在我身边。
但是如果没有如果,芸娘最终还是因为救他和女儿离开了。
在她最后告诫女儿的话中,有一句我印象很深刻。
她对女儿说,“记住娘的话,你一定要去找一个爱你,而不是你爱的人”。
这是她一辈子的痛苦与失望,她爱薛碧青,甘愿为他做一辈子的馒头,但是却没有换回薛碧青同等的爱。
等到薛碧青明白自己内心的时候,芸娘却再也等不到了。
她的一生是一场悲剧,有了幸福的开始,却没有完美的结局,以为嫁给了爱情,最终依旧为了爱而灭亡。
假如再给她一次机会,希望她不要再给他做馒头,微微一笑,相忘于江湖。
看过太多男女主轰轰烈烈生死缠绵的故事以后,这部剧最吸引我的却是里面衬托鲜花的绿叶。
赵傻和张霉这两个人物塑造的都非常传神,他们几乎代表着人性当中善与恶对立的极致。
一个老实本分,处处为他人着想,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成全朋友;一个精明奸猾,四处钻营,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出卖任何人。
这样典型的艺术形象虽然饱满鲜活,却终究少了几分真实感,毕竟现实生活中的人性大多不是这样单一片面的。
剧中最血肉丰满,贴近现实的我认为是方可可。
乍一看,这个角色吵吵闹闹,脾气暴躁,甚至还有一些疯癫,但这样蛮横无理的方大小姐,也会给“明为奸党暗为忠良”的张总管赔礼道歉,也会给被自己咬过的赵大傻包扎疗伤,看到被自己陷害的李坏被抓走而诚心悔过……每一次犯错以后,她都会内疚自责。
她虽然情绪喜怒无常,却很有原则,亲娘被欺负了,面对自己爱人的退让敷衍绝不让步,面对税官、韦将军这些强权的压迫欺凌也勇于反抗斗争。
看似刁蛮任性,“胡作非为”的外表下,是一颗善良、正直的心。
印象深刻的还有老一辈的李曼青和薛青碧。
这两个人地位、性格虽然迥异,但都有正义无私的大侠风范和各自的骄傲。
虽然多情重义,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却宁可冷酷无情,也要守护内心的坦荡与底线。
没有看过古龙的原著,重看之前看过原著的室友提醒我是很悲的一部小说。
我说没关系。
我爱的是演员啊。
最近一直挂在口边评论明星的一句话: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
这部剧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性格上是李坏的吊儿郎当和薛采月的冷酷。
从相貌上是张智霖的酒窝和林心如的眼睛。
薛采月为什么在第一次刺杀李坏失败后就表现出来爱上了他是我在看这部电视剧中最疑惑的。
重点是她从六扇门捕头韩峻口中得知了他是李曼青的私生子。
看完剧的人最后都明白了薛采月是为了小李飞刀的秘密。
可是如果不是李坏习得小李飞刀,李坏会爱上薛采月吗?
从小缺爱的李坏会爱上对自己冷冰冰的采月吗?
其实可以分析到,李坏对方可可的爱是出于方可可的主动,那么多年念念不忘,所以在想有一个自己的家之后,他去找了那个曾经说长大要嫁他的女子。
虽然薛采月接近李坏动机不纯,但是不可否认没有薛采月的主动,没有她对他保护给他温暖打动他,李坏是很难和薛采月发生点什么的。
薛采月是什么心理?
给自己一个不背叛死去的父亲,又可以和自己爱的男人在一起的正当的理由。
个人感觉薛采月气场太强,她能看上的是比她更强的男人。
她和李坏交过手,知道这个面上痞痞的人到底有什么本事。
换言之,李坏和他哥一样会耍小李飞刀的花把式,却没什么真能耐。
薛采月会把自己的爱情和身体心甘情愿给这个男人来换取小李飞刀的秘诀吗?
我不知道。
虽然两个人不是坦诚地开始,结果也只是看似是好的。
但是命运就是这样,但凡其中一个条件不成立,不会那么虐,也不会那么甜了。
薛采月那清冷的气质真的很赞
冗长
总感觉是张智霖追着他老婆也跑到台湾拍戏去,演了这么个角色,不晓得是什么大侠
突然就想起这个剧来了 小时候看的 剧情没大印象了 只记得里面的林心如一直在努力把眼睛睁的好大……
蓦然忆起该剧,当年的我们还不知道百合这个东西,就已经感到冷小星对薛采月的感情不单纯了。多年后方后知后觉,这是百合鼻祖啊。
金海心片尾曲不错的
重温。在线看了十集,是后期大陆配音,找不到儿时味道;重新找台湾原版,熟悉的感觉回来了。杨佩佩的戏一大特色,就是现场收音,人物对话洇泡在拍摄现场的空间和回声里,听起来有种贴肤的世俗气息。PS,林心如、董洁、韩雪都美。
感觉小时候的武打片都好好看~但这部剧除外
~喜欢冷小星~
张智霖的个人气质很适合这个角色
非要虐,烦死了
曾经一集不落的看了下来了,喜欢啊。
第一部我为了看它熬到早上六点还没睡的电视剧。我说那人是韩雪演的,姐非说不是。看来我对人脸的辨别能力还是很高的
呵呵呵
纵使剧情再弱。对于一个颜控赏心悦目的电视剧总是好的
爱死那时候林心如的颜了 爱死了
感觉那时好多古装剧都差在冬天上
别的记不清了,记得韩雪在里面冷得很酷很女同。
冷小星.
真不知道以前是怎么忍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