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雾
The Green Fog,拼贴迷魂记(港/台)
导演:盖伊·马丁,埃文·约翰逊,加伦·约翰逊
主演:加伦·约翰逊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加拿大语言:英语年份:2017
简介:以三藩市为背景的《迷魂记》(1958)被誉为希治阁巅峰作。佳麦甸(《非请勿进》,39 届)应邀为三藩市国际电影节创作电影,自然想起《迷魂记》。念念不忘金露华身上那团绿雾,他甚至认为《迷魂记》就是电影和三藩市的同义词,于是以别开生面方式来个致敬,从《上海小姐》(1947)到《加州大地震》(2015)等超过二百部有关..详细 >
Filmmakers看了会觉得更有乐趣的电影
经典电影片段的剪辑拼贴自然老玩法,但厉害的是影片时时刻刻在穿透着媒介的内与外,穿透着看与被看,听与被听的关系,呈现的是电影(且是数码时代的)延展的潜能。而幽默节律感,永远是不可或缺的。
[绿雾] (The Green Fog) 绝对是一部独一无二的实验派情节剧电影,导演将“男”和“女”符号化,并以绿雾的量来模拟男女主角之间感情的化学反应。影片共剪辑了200多部拍摄于三藩市的影片,并以希区柯克的[晕眩]为基础作为全片的剧情走向。
迷影型导演很好的手法借鉴模式,而观众则需要一定的观影基础去和创作者共同完成这个有趣的互动。感觉片子里出现的鬼畜点要比媒介思考部分有意思的多。
本片最重要的贡献是通过删除所有传统意义上的有效台词,来探讨影像中动作链接的本质。
迷影向,门槛高万丈,丈二和尚。
「3.0」同一素材的影像断层类似不合时宜跳切的滑稽感,而用不同素材还原一个场景又重建了时空,也许《迷魂记》的迷影出发点与剪辑执行力都不错,但很快失去了新鲜感,压成十分钟的短片会更喜欢。
超级男孩笑死我了
对大部分形式主义都喜欢不起来,迷影情怀都救不了的那种
对白没了
想要里面一切配乐
是对库里肖夫效应的进一步延展吧。/从《迷魂记》的角度看,这不是一次复述,而是重述。除去结尾坠楼的改编,影片将Gavin戏份加重,一开始就把诡计坦白,增添监视器使操纵意味更强烈,而原本的自知视角也因此变为全知视角。在所有人都以为故事了然于胸的时候,结尾又出其不意地反转,这一层设计和《迷魂记》如出一辙。
剪辑的魅力,要去重看一遍迷魂记了!上学那会先看了这个要省去多少烦恼
虽新鲜但影像独立性还是不够,不能自成一体。
阅片无数,脑洞够大,剪辑丝滑
混剪蒙太奇的全新高度,开始还以为会是默片,然而还是说话了。中间卡了很多段,居然不影响整体观看,大概多剪一点少剪一点都可以?
除了情怀还有什么。好玩,但并不先锋,也没什么内容。至今快进效果不足为奇。我觉得踏实点谷阿莫那种都比这个有意思。
碰到盖马钉就打零分永远不会错。
开头有个前段很美。算是部半默片,全片剪辑蛮有意思的,配乐恰到好处,配乐取代台词。这个片子的结构我蛮喜欢。*
电影,关于欺骗的艺术。谁会关心结局如何,书写的方式早已将最后的命运嵌在随处可见的空格里,故事都发生在画面外,每一帧都是被选择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