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命理,先不说家国仇恨,也不知道这编剧咋想得,前面抽签说穗穗命不好,然后就开始了命运的安排了,穗穗的命实在是克人克的厉害,但凡喜欢她对她好的异性,先是阿爹田大有,没办法,亲人嘛,自杀。
再是龙大少,好在距离比较远,没一下子克死,但是克残了。
接着是胡子军官,好家伙,还想和女主亲密接触,直接领盒饭。
后面是锁师长,话说师长你多大年纪了,结果也是阵亡。
最后一集喜欢她的龙二少,下线。
最惨的就是三怒,中途还吃了这么多苦头,最后也下线。
这真是一部克男人的剧啊。
以上纯属封建迷信,只当唠嗑了。
话说穗穗有什么错?
都是你们自己要来喜欢,关我啥事啊!
我一直都清清白白做人。
再接着说下各位主角。
阿爹田大有,隐忍,奉献,对女儿的关爱,对国家的情怀,堪称一条好汉。
龙大少,刻画的也挺好,从小就养尊处优,好东西从没人跟他抢,也抢不过他,导致为了抢穗穗,做出打三怒黑枪这种小人行为,结果自己反被打残,也算报应。
其后对月月的各种变态行为,只能说是一个非常自私自利的人,也真是可怜了月月这个糊涂蛋了,长这么好看,白瞎了。
再说 接着说六牙子,这真是一个奇葩,干啥啥不行,吃饭第一名。
主角团安排给他的事,没有一件不给办砸的,最后连一个小孩也看不住,我也真是无语了。
话说演员演的倒还挺好。
再说锁师长,这感情线突兀的很,莫名其妙就喜欢上了穗穗,你也不看看自己的年纪,可以当他爹了。
当然这段其实挺写实,男人嘛,喜欢一个美丽的女人,再正常不过,要啥理由,但安排在电视剧上,特别是抗日剧上,这就显得怪怪的。
还有锁大妈,这是带资进组的吧?
演技不行,一副坏人样,情节也是各种突兀。
接着说穗穗和三怒,其实看这片是因为刷到一个抖音,抖音里那段两人之间的相遇真是美好之极,穗穗穿着苗族衣服,长的又充满灵气,有种沈从文边城里的感觉,虽然不喜欢三怒这种霸道的求爱方式,但这种浓浓的少数民族风情,却非常吸引人。
而且三怒这人设很好,出时感觉不行,还不如龙大少,但后面人设一路往上走,只可惜后面穗穗成了进步青年,竟然跟了锁师长,也挺无语了。
差点忘了说童阿姨了,我只想说要是童阿姨不进麻溪铺,田大有不救他们商队,麻溪铺全镇人应该都能苟活于乱世之中吧?
整个片子前半部分其实还是挺可以的,除了田大有把牛举起来太过夸张,三怒赤脚走煤炭然后没啥事,这几个槽点,都挺不错的。
后半段一上升到国仇家恨,民族大义就开始逻辑各种混乱了,比如弓箭大刀和日本人打,龙二少几年就从新兵当了师参谋,虽说战时升官快,但没展现出他该有的能耐啊。
最后衢先生那段话倒是慷慨激昂,听的人热血沸腾,但是反观日本军官就是个大傻逼了,你是套话去的,不是骂人去的啊。
第一次看这部剧是在小学, 首播那年我8岁。
虽说但现在整整十年,但好不夸张的说,有几个桥段却一直深深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感慨于三怒穗穗的爱情,羡慕整个湘西的风土人情。
导演对于全部人物的塑造丰满,对风土人情诠释的很到位,这并不是一部简单的抗日片,爱情片,在笔者看来他是一部名族史诗级的巨作。
由李桓所诠释的石三怒,是个帅气,痴情,质朴,有担当的男子汉,虽说有时会孩子气的耍脾气,可他确实是当今中国最需要的一类人。
这是代表了中国最有朝气的一群人,我相信他也是万千少女最理想的择偶对象。
关于主演,李桓,白静,都是十分优秀的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这样一个有些深厚底蕴的学术殿堂。
他们或许不曾如现在的鲜肉们大红大紫过,但他们却一直为自己的演艺生涯发光发热。
对于逝去的白静,只能用作品缅怀她,真的为演艺圈陨落的一颗明星惋惜。
而我佩服李桓,虽说他影视作品不多,但却一直低调的在话剧坛奉献自己。
笔者心生敬意。
对比湖南卫视如今小鲜肉云集,超长注水剧情,那时的湖南卫视是个有情怀的卫视,作为卫视的老大哥,他也可以将主旋律剧情描绘的如此振奋人心,很燃!
希望今后的演艺圈,不再是资本热钱井喷的宫殿,希望更多优秀的演员以及更多经典的作品可以走进观众的视线。
笔者也希望在这里以微弱的呼吁大家抵制被资本浸透的作品,毕竟,在资本家的眼中,观众才是他们金钱的主人。
说完题外话,最后用几张剧照好好"祭奠"这部现在已经无人问津的作品,也希望更多人能够欣赏到这样的经典。
看了《血色湘西》。
这个电视剧最撼人的是后来所有的人都放下儿女情长,个人恩怨,投入到抗战中。
我这样给D说的时候他说所有类似题材的影视剧都是这样的。
但是看到他们我还是很感动。
他说这个电视剧好的一点是所有人都抗日了,没有汉奸。
是的,汉奸是极端可耻可恨的。
我恨日本人。
看到那些畜生肆意践踏中华大地简直恨极了。
眼泪忍不住滚落,是愤怒和仇恨的泪水。
那一刻,简直恨不得去书房找出书柜中所有日本人写的书毁掉。
就连新买的《窗边的小豆豆》也不想看了。
甚至希望,世界上那朵最美丽的蘑菇云能够在那个岛上空再度升起。
川端康成,黑柳彻子,清少纳言,江国香织,渡边淳一,妹尾河童,村上春树,紫式部。
我有这些日本人的书。
大概就是这些吧。
读过的也不止这些。
早晨醒来,觉得也犯不着和文字赌气。
他们写的确实很好。
不要狭隘民族主义了。
有个朋友对日本人简直是切齿痛恨。
我有点不解为什么她会愤恨到那种程度。
她说因为看了太多有关资料,看到他们丑陋的一面,无法释怀。
就是那样,知道真相之后才能有恨。
毛泽东很多话实在是很正确的——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
可是现在太多的人不知道,知道的人也在忘记。
总觉得日本那片地方那么美,里面却住着那么多变态的人群。
简直太不相衬了。
辜负了那片美丽的土地。
当然,战争已经结束了。
那也是一部分战争贩子的错误。
但是那个民族对于任何事物,包括文化,思想的掠夺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正面的说法就是锐意进取。
但是总的来说那是一个最容易变态的民族。
李碧华在列举最有魅力的男人的时候,其中有一条就是——像一个日本男人。
原话忘记了是怎么说的,反正就是这个意思。
真讨厌。
我喜欢穗穗和石三怒。
三怒的英气和穗穗的纯真都很吸引人。
穗穗身穿军装敬礼的样子简直太可爱了。
有人说看片花就觉得这个电视剧很假。
可是我不觉得虚假。
我认为拍得很好。
当身处战争年代,看到自己的家园在被侵略者践踏的时候,只要是个人都会变得勇敢。
《血色湘西》前几年我路过哪家门前的时候瞟过一眼,心里暗度那是我的菜。
后来找了好几天,硬是没找着。
隔了五年意外发现,自然欣喜。
又担心因为时间关系会造成审美硬伤,好在没有,剧情的递进带给我的是屡屡的惊喜,甚至是幸福。
这种幸福是指人心甘情愿地走近剧中,让现实中死水一般的心脏再起伏波动,还可以偶尔探出神经,回忆下个中美好。
(指广义上的美好,包括剧中的仇恨和邪恶,他们共同构成的艺术的完整性而导致的美好。
)现在整理先这些美好的路径。
矛盾剧情需要在矛盾中成长。
当战争意识还没有传递到湘西这个小区时,这里的矛盾,是个人偏安一隅互不侵犯和为爱情而衍生出的新仇旧恨。
龙耀文和石三怒喜欢穗穗,一个是镇上有名望的维系一方太平世家少爷;一个是吃江湖饭的豪气果敢的少扛把子,本身抵触的身份,外加共同的猎物诱因,矛盾之花火不引自燃。
然而,当耀文得知弟弟耀武也喜欢穗穗时,一向强势的哥哥嘴上“镇压”弟弟的爱意,心里却决定让弟弟追求真爱。
自己选择娶一个不喜欢的女孩月月。
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无疑亲情是主因。
剧中的种种人物,共性就是淳朴善良,谁都不会坏到哪里去,哪怕是偷鸡摸狗不务正业的混混——胡四混子,在最后关头都会把刺刀刺向日本人的心脏。
只说“这一次要让你们(乡亲们)把我当人看!
”排帮和龙家的矛盾,秀秀和三怒的矛盾,田大有和秀秀养父生父的矛盾….都随着日本军的侵寨消散,名族矛盾变上升为主要矛盾,在党员童连的引导、教育和感召下,竿子营的百姓从不愿参战到老少皆兵,誓死捍卫家园,演绎着一场可歌可泣的正义故事。
人物竿子营的百姓,是一群可爱的人。
从主角到配角,极简的笔墨也能勾勒出生动的角色。
穗穗的表姐月月,出嫁前晚有难掩喜悦的少女情怀。
在丈夫多次侮辱下也有本能的报复情怀,东窗事发即使死也不拖累无辜。
她有真爱,对他的丈夫,这是女子的情。
但死也不供出那个倒霉的二少爷,这是义。
她是个有情有爱的女子。
用她的话说,只是嫁错了人,走错了路。
六伢子,田大有的徒弟。
一个老实执着的人。
他对月月的爱,是卑微而隐忍的。
为月月放弃做镇上的掌锤师傅,甘愿在龙家做一个下人。
他知道月月受的委屈,但只是心知。
绝不会越雷池一步。
龙家责打逼问他,他不在众人面前指出二少爷,在那个把礼数看得比什么都重的地方,他坚守了对龙家的忠诚。
月月生小孩命悬一线,是他在门外大喊那了个大谎言,给了月月最后的斗志——“大少爷说了,只要生下小孩,他就原谅你”。
他喊了很久,六伢子在剧中的台词很少,这是话最多的一次。
龙家的管家龙贵。
日军快要进寨,镇上慌忙逃遁。
他愿意陪着不逃离的老爷子。
只一句简单的话: “这么多年,我习惯陪在老爷身边。
”大少爷瘫痪,老实文弱的二少爷镇不住场合,是他狠抽了张狂的胡四混子——“龙家少爷,还轮不到你来吓唬!
”三怒的养父麻大拐子,养大了三怒,对这个伢崽呵斥与关爱并重。
一心教化三怒为自己的大哥(三怒的生父)报仇。
在三怒以死相挟下,这个自信和内心充满仇恨的大扛把子选择了妥协,放下身价去田家提亲,在儿子面前,他总归是个父亲,父爱大如山。
穗穗从排帮接走了三怒,他在大哥的灵位前低诉:“姓田的,他在挖我的心,挖我的心啊。
”那时的麻大拐子,浑然成了个失去儿子的老者。
童老师,田大有,傩公,三怒,耀文,穗穗,耀武 还有好多,想写在写吧…..http://hi.baidu.com/corisa825/item/2966483f7c31b4179cc65e59
所谓的乡贤只不过是披着人皮的狼,甚至比排帮的麻匪还要恶。
因为排帮是明处作恶,而乡贤是暗里下脚,道德双标:为了家门名誉可以杀人,为了图财和商人暗地里勾结。
自己的孙子因为得不到的女人就对情敌放冷枪,结果被对方的父亲打成残废,他直接挑起两家再起血仇,结果大喜之日双双成忌日。
龙家绝后是有原因的。
乡贤的历史要辩证看。
真切,细腻,开放,信息量强大,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都让我好喜欢。
有的人让我钦佩,好似这样一个人物只可能在剧中在小说中出现,但细细琢磨又真切可爱,只能说因为我没有剧中人的经历,没有在那样一个环境中成长,所以再努力也做不了那样一个完美、经典的人;--田穗穗有的人让人同情,在社会家庭中过活,只为了某一点的希望和欣慰,珍惜那一点的美好,成为剧中的悲剧人物又岂是他们的选择,又岂是导演的刻意安排,在那样的环境背景下,想必很多人都会是那样的结局,说悲也悲说喜也说喜,所以让人同情却没法帮助那样一个人,只能对TA抱以同情理解罢了,我不是领导,没法为TA安排一个幸福的生活,在剧中也有人试图去扮演一个天使的角色去帮助TA,但一个人的力量怎能扳动社会车轮;--瞿月月有的人是剧中的活宝,也是我们生活中的活宝,这样的人就像一盘菜里的盐,一顿饭没有它就没味道,生活就失去了生气,失去了希望,这样的人你猜不到顺着剧情的发展他接下来会干什么,他会有什么表情,他会用什么语气说话,但做出来说出来之后又会让你捧腹大笑,这样的活宝能不珍惜麽,这样的人就是世间的一个奇迹;--龙耀文有的人或许你从一开始就不喜欢TA,或许在这一集你喜欢TA,那一集又不喜欢TA甚至惹人讨厌,也或许TA的某一点让你不是那么接受,不喜欢自己的身边会有这样的一个人出现,但这样的人存在于这样的环境这样的背景之中,细细品味,情有可原;--石三怒更有让我佩服的还有瞿先生,我想在如今这个世道大概再也找不着这样一个大山里的教书先生了吧,特别是最后一席话,让人记忆深刻: 什么叫先进,什么叫优秀,什么叫平蛮攘夷!什么叫推行王化!我来告诉你吧!我怏怏中华,自古以礼仪立邦,以德化服人.何曾暴戾欺人,何曾以强凌弱!你刚才讲过,你们日本曾在千年以前就向我中华来学习,因为我们比你们先进,比你们优秀,可那时候,我们先进优秀之中华,来扫除你们这些垃圾,来消灭你们这些废物了吗?!没有.我们以教化服之,以文明导之,不以你日本粗鄙落后,愚昧无知而将其视为可欺可压任我宰割的犬羊,而是敞开国门,大张教化,我之先进,我之优秀,任尔学之!你日本蕞尔之邦,蛮夷之地,才得以有了文字,有了衣冠,才有了礼数,才学得了三分人样!这才是我中华推行的王化.再说说平蛮攘夷,是,我中华兴兵动武也在所难免,可那也是蛮夷跳梁,先扰我疆土,一如今日,你们日本侵我家园,杀我同胞,我中华奋起抗争,这才是真正的平蛮攘夷,这才是为真正的佳兵者不详之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的道理,你现在应该明白了吧,王化是什么,德化也,何谓德,道义二字,可惜啊,可惜你们学不会,三分人样还没学出来,七分兽性却根深蒂固!圣人之言怎么到了你们日本人的口里,就变成了烧杀抢掠,野蛮凶残的遮羞布.铁蹄之下,我中华大地已是尸横遍野,血流漂杵啊!以你们这般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禽兽,也配谈先进,也配谈优秀,也配谈平满攘夷,也配谈推行王化吗?不!你们根本就不配做人!你们什么也不是! --瞿先生还有让人不得不反思的是童老师和龙耀文说服麻溪铺的那些老者们参与革命队伍抗日的段子,外面已经战斗的热火朝天,而在这大山里头生活着的是一群不解凡事的快乐的人,那些老者都是在山沟沟里守起自家门过惯了安生日子的老人,外面的世界对他们来说太纷繁太新鲜,能够保得自家安生已经不容易,为何还要去牺牲自己保卫别人呢,大家都是人嘛,凭啥一个泱泱大国非要我们杆子营献身呢,不可否认,以他们的逻辑、思想,他们的头脑里还没有国际关系的概念,自然也没有保卫国家的大思想,他们这样想似乎显得自私,可是他们是一群生活在大山里的人呐,能怨得了什么呢,他们思想简单、淳朴,他们这样想是自私,可是情有可原吧,他们善良,正是因为善良,当他们看到战争中的老人小孩如此可怜,才义无反顾的决定参加革命。
作为一个从小生活在大山里的人,我也深深被这一场景给教育了,我想如果我是这个剧中的人物,恐怕也会选择安生过我的日子,凭什么要我去献身呢,但看过之后,我觉得外面的世界或许纷繁,外面的人呢,或许没那么简单,但总不能永远顽固守旧,而要自己慢慢加以甄别,选择接受还是拒绝。
这部剧没有主角,副角,龙套,每一个人都生灵活现是剧中的主角,真切真实惹人爱,只不过导演刻意给某一个角色偏多的镜头,再加上TA曲折不安生的人生,成为了我们心中不可磨灭的主人公,慢慢成为了大众心中的经典,成为很多人的偶像、追求,这个人太耐人寻味,惹人琢磨,那样的人,TA的人生不折腾不可能。
真心佩服剧中所有扮演人的选择,太完美,没有瑕疵,每个人都是那样的真切,真不知是演员演技太好,还是演员本来就有那样的性子,真心无可挑剔。
我觉得这是一部经典的中国剧,也是一部唯一经典的湘西剧山水剧,真心经典!
翻出几年前写的帖子。。。
偶然看到这部片子,短短几个片段就深深吸引了我。
场景一:龙耀文授环礼成后龙十四爷在教训两个孙子,龙耀武顶撞时那富有地方特色的语言唤起了我的兴趣。
场景二:龙耀武巡视时初次见到穗穗,一身民族服饰的穗穗脸上的淳朴与清丽打动了我。
场景三:石三怒在栖凤桥下看见桥上的穗穗,一见钟情,以歌传情,动听的山歌随同他的粗犷、直白与执着彻底俘获了我的心。
从此不可救药地迷上了《血色湘西》,上网一口气把它看完依然意犹未尽,接着看电视上的。
究其原因,是剧中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完美的人格魅力触动了我的某根神经。
从喜欢旅游开始,我就慢慢地对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产生了愈发浓厚的兴趣,以致调电视台时都特地把西藏台调出来,为的是能看到当地拍的富有藏族特色的片子。
出行时也只对两种地方感兴趣,其一是自然风光优美的地方,其二就是民族风情浓郁的地方。
泸沽湖的摩梭族、丽江的纳西人、德钦/九寨的藏族、桃坪的羌族、龙胜的瑶族、凤凰的苗族、室韦的俄罗斯族,这些曾经是我旅途中美丽风景的少数民族时常萦绕在我的脑际,牵引着我在某年某月某日故地重游。
而像三怒这样完美的人物却是现实中未曾遇到过的,我也相信并不存在这样的人,却愿意把它当作童话故事来看,一部成年人的童话。
在这段特定的时间里,忘了自己的真实身份,跟随故事情节体验着主人公的心情,期待着自己成为故事中的人物并重演这样美好的故事。
明知是虚幻,却丝毫不影响它带给你震撼与满足,这就是它的魅力之所在。
这是一个唯美的爱情故事和一段悲壮的战争写实的结合,只不过导演似乎更擅长于或更钟情于描述爱情,所以它的前半部分拍得更吸引人。
这样忘我执着、至死不渝的情感在这个越发物化的时代注定使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盘点剧中人物,无论正面或是反面的,都有令人折服的代表:石三怒:深情、执着、刚毅、豪放、善良,充满着血性,典型的铁汉柔情,乱棍火海刀山面前眉头都不皱一下,却因为穗穗一句失望的话语放下“大扛把子”的尊严与立场,决心“你说哪样就哪样,我都照办”;为了穗穗可以毫不犹豫地丢弃双重的杀父之仇;赛龙舟时彪悍凌厉,却在枪顶着无辜的童老师时久久不忍动手;面对强敌寸步不让,却对无助的小孩细心呵护,这是一个集所有人性优点于一身的完美男人,临死也不忘将那把辗转往返于这对恋人间的定情牛角刀交给穗穗,以壮烈牺牲成就了恋人的救国抱负。
田穗穗:淳朴、善良、外柔内刚、敢作敢为,清新脱俗的外表下是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总是展示着也相信着人性纯真的一面,对陌生人热情帮助;代父过天坑以行孝;敢于挑战权威说服龙十四爷原谅耀文、释放月月;心系国家大事投身抗日;对恋人三怒也是非常执着,终于感动父亲接受仇人,接三怒出帮时更是以身涉险,可惜却在最后动摇了,希望从无尽的傍徨与无奈中解脱出来,决定嫁给锁师长,美中不足,令人遗憾。
麻大拐子:不拘一格、彪悍勇猛,兼具守信、重义、重情之美德。
对结拜兄弟的遗孤——三怒悉心培育,视同己出,兼严父与慈母两个角色于一身;对田大有恨之入骨,却终究拗不过爱子之切,不顾自取其辱向这位不共戴天的仇人提亲;三怒出帮他是铁面无情,却难掩心如刀绞、意冷心灰的落寞之情,被最爱的人伤透了,却在听到他结婚的喜讯后毫不犹豫地放下一切的尊严与脸面,到仇家喝儿子的喜酒;恨不能杀田大有而后快,却在他即将掉下天坑时伸出了援助之手,为的是让儿子能亲手为生父报仇,或许如果没有与石三怒的父亲结拜,他与田大有将是惺惺相惜之英雄;因儿子的出走心已死去的他,在手下为雷公寨的枪火所慑不敢追赶时却一马当先,誓必拦下运“脏货”的田大有,为的是维护诺言、根除“不清白”的东西,最终却命丧黄泉。
若以世俗的标准来判断,他是个土匪,不折不扣的反面人物,但这个“反面人物”却让我甚是“钦佩”,他在某种程度上与黄药师有异曲同工之妙。
田大有:粗中有细、重情重义、处变不惊、刚强、内敛,典型的硬汉子。
武艺超群却深藏不露,但为了帮助商队不惜冒得罪排帮之险;温和内向的个性下却藏着为了保护家人冒死歼灭强敌的血性;对女儿细心呵护;为民族大事挺身而出;对童老师心有所动又羞于出口,却用最有力的行动默默地支持她;为了保护寨子,本来凭借高超的武艺或许尚能逃过一劫的他却独自走向不归路,或许也有部分归因于对误杀麻大拐子的歉疚。
就如童老师所说,他是一条“真汉子”。
如此人性光辉的弥漫是对心灵最好的洗涤,所以,爱上《血色湘西》有它的必然性。
第一次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还是我读初中的时候,那时候天天晚上守在电视机前,想要看穗穗和三怒。
现在我带着怀恋经典的好电视剧的心情,又把它看了一遍。
现在我耳边响起的是《血色湘西》的主题曲,《高山有好水》,带着霸气,又带着幽美,婉转的让人不自觉的沉浸在其中。
这部电视剧刚开始的时候,讲的都是麻溪铺里面的事情,有穗穗和三怒的爱情,有排帮和田大友,龙十四太爷的矛盾,有湘西人民质朴的性格和风俗......一切的一切都让人觉得详细是多么的美好。
到了后半截,电视剧的主题就不再仅仅是儿女情长了,而是上升到爱国主义的伟大情怀。
1945年,也就是抗日战争的最后一年,日本军队因为想要摧毁中国设在麻溪铺的的雷达站,就把战火瞄准了湘西的土地。
我几乎是哭着看完这部电视剧的,因为它给我们展示了湘西人们的坚强,与鬼子战斗到底的决心,真心催人泪下。。。。。。
我觉得这部电视剧成功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这里面每一个演员的演技都是一流的,演的让人找不到一丝瑕疵,他们的笑,哭,以及心思都表演的淋漓尽致。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部湖南台自制大剧吧,可以说是惟一的。
也让我们永远记住美丽纯洁的白静。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ralftt(来自豆瓣)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06858951/《一个传奇的本事》是沈从文别集之《凤凰集》的一篇散文,重点是回忆他与表兄——黄永玉的父亲在常德的一段经历,以及表兄一家在战乱中的精力,但沈从文在文中最后用深厚的感情简短回忆了凤凰在几十年战乱中的历史和青年人近于宿命般的悲剧,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血色湘西》在情节上的一些与历史不合之处。
在《血色湘西》中,竿子营的乡亲们一直生活在一种较为封闭的桃源般的环境中,因为日寇打到了湘西,才卷入战争,之后跟随锁云超上前线的青壮年全部战死,剩余的妇孺老幼,还有排帮,也参加了保卫雷达站的血战。
在这之前,只有龙耀文和穗穗因为感情关系,才离开家乡,在长沙参与了与日寇的战争。
但在沈从文的笔下,我们看到的历史是不一样的。
原由“镇打营”和“竿子坪”合成的“镇竿城”,后改“凤凰县”,历来就有世代从军的习惯,田应诏、陈渠珍历任湘西镇守使。
从淞沪会战起,即1937年起,凤凰人就参与了抗日战争。
沈从文的弟弟就参与了淞沪会战之嘉善保卫战,时任团长,其所属新编128师坚守阵地五日,大部官兵战死,那些死去的基层军官,全是那小小县城中和沈从文一起长大的年青人;随后又陆续参与了南昌保卫战、反攻宜昌、荆沙争夺,以及长沙会战、常德会战等等,“......每次硬仗必参与,每役参加又照例是下级军官全部成仁,中级半死半伤,而上级受伤旅团长,一出医院就再回来补充调度,从预备师接收新兵。
就这样,一直到一九四五年底,余下一城孤儿寡母,每一家都分摊了战争带来的不幸,因为每一家都有子弟作下级军官,牺牲数目吓人。
我们实在不能想象一个城市把成年丁壮全部抽去,每家陆续带来一分死亡给五千少妇万人父母时,形成的是一种什么空气!
但这是战争!
......”两相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湘西人民在抗战中做出的牺牲,所流过的鲜血,远比电视剧中描绘的要多的多,战争的惨烈,给湘西人带来的毁灭性打击,远比电视剧中描绘的要深远的多,但湘西人民的勇敢、坚韧,默默承受了这一切,这是从沈从文的字里行间,读到的最让我感动的情愫。
我建议大家在观看《血色湘西》之余,读读沈从文的作品,特别是《凤凰集》、《自传集》、《湘行散记》、《边城》、《长河》,你会读到浪漫与严肃,美丽与残忍,爱与怨交缚不可分,你会更了解凤凰,了解沅水,了解湘西。
几年前第一遍看时,只觉得穗穗和三怒这两个相爱的人因为种种原因最后依然没能在一起挺可惜的。
第二遍看,才知道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龙德霖搞的名堂!
龙耀武是喜欢穗穗,龙耀文也喜欢。
但是总不能你们喜欢,穗穗就非得嫁给你们吧。
龙耀武没得到穗穗,就想让他弟弟龙耀文娶穗穗,但是穗穗不喜欢他俩的任何一个啊。
哪有强娶的道理?
于是龙耀武就去杀石三怒。
但是未遂,却挨了排帮人一枪,从此瘫痪在床。
龙家把他家大少爷废了的原因全部赖在了穗穗头上!
真是荒唐。
耀武娶了月月,月月一心喜欢耀武,但是耀武因为没娶到穗穗一直耿耿于怀。
耀武废了之后,他更是讨厌月月。
每天纠结于月月是不是女人,他龙耀武是不是男人的问题,并拿鞭子抽打月月。
月月气愤交加,为了证明给耀武看她是个女人,就与喝过酒的耀文发生了关系。
并有孕。
月月想让穗穗的阿爹也就是她的姑父帮她配打胎药,结果被发现。
龙德霖认为这是辱没了先人,决定要将月月投天坑。
最后的最后龙耀文承认了孩子是他的。
他被逐出家门。
龙德霖一想,那也是他龙家的子孙,于是放了月月,相当于把她囚禁在家,只等着瓜熟蒂落他的孙儿出世。
龙德霖去天坑岭祖坟山祭拜,把一切的一切都怪罪于田家和田家妹伢。
这时穗穗与三怒突破重重阻隔终于要喜结连理。
于是龙德霖设计阻止他们的婚事,并最终让三怒和穗穗家破人亡,又结下了杀父之仇!
他俩最终没能在一起。
真是让人不能平静,龙家不好过归结为别人的原因,还让别人家也不好过,这是什么心理啊!
真可怕!
也不问个清楚直接开枪,这根本不是成熟人的做事风格,看到大扛把子毫无逻辑的死了就不想看了。
本来两星到三星 但我真的被瞿先生那些话震到了 再加上澄澄的评价也很高哦~
20集结束的话就完美了
重温这部剧,看见白静,一言难尽!
虎头蛇尾,狗血!
后半段的剧情也太无语了吧,好喜欢月月这个演员,演技好棒,刘敏涛演的啥呀,一点情绪都没有
小时候看就觉得很血性,但狗血
p.s. 白静不错,男的也不错
小学看的了 今天偶然看到 突然就泪目了咳咳 话说第一集真的好脸红( ˃᷄˶˶̫˶˂᷅ )
好看的
7.5
重温,少女时候打动过我,重看依旧被最初的那些时光打动,那时候耀武还没瘫痪,穗穗和三怒还没决裂。大家都那么少年意气,还有月月和耀武打桂花那段,真好。就像做了一场梦,醒来依旧很感动。
如果不主旋律,更好
OST不错,演技好,有少数民族特色,又所有男人都喜欢女主,又爱上仇家的儿子,由仇家儿子和兄弟二人争老婆引发的血案,女主没嫁给男主,最后男主还死了
田穗穗超级玛丽苏人设,排帮少扛把子深爱她,龙家两个少爷深爱她,后来的锁师长也深爱她。一个长得很挫的炮灰营长也喜欢她,得到她的吻死了也没有遗憾。我喜欢六伢子,他不喜欢田穗穗,对书香门第的小姐一见钟情并默默得守护奉献了一生,可敬可叹的六伢子,可悲可怜的瞿月月。
噢~穗穗让三男争哇,湖南人热血哇,不动嘴皮子,直接天井赌命。国难当前拿起手枪大刀手术刀,儿女只是私情
幻视边城,先读的边城,后看的血色湘西,一度以为就是剧版的边城。浓浓的湘西风土人情,美好的湘西,纯朴的湘西人,真诚的情感,热血的人儿。穗穗与石三怒的感情很美好,很感人。血色湘西真的开头很美好,结局却很悲壮,看着一个又一个湘西人儿的黯然离场,作为观众身份的我不禁唏嘘不已,感叹世间的无常。
感动了我好久
当年就觉得是芒果台拍的最好的连续剧,可惜的是悄无声息了!
国产剧,看完惊觉原来芒果台以前也是有好剧的,现在的电视剧质量啧啧啧……可惜了。湘西风采,沈从文的边城,小格局向大格局转变,选角合适,主角配角都演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