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奇异的想到白发魔女里范冰冰的那句话:情,是世界上最毒的东西。
一、陈末对何木子:只是因为多看了你一秒。
在酒吧,陈末对何木子一见钟情,为了约她烫火锅,连续三次喝下她调的酒,三次都输了滚下楼梯,从皮肉伤变成铁拐李再变成轮椅男,烈女怕缠郎,何木子答应了陈末,陈末在酒吧门口等何木子下班,背着她走着,是本片最甜也是最幸福的一幕,可惜他们并没有在一起,因为何木子死了,十年了,陈末一直是单身狗。
二、管春对毛毛:我愿意为你付出一辈子。
他两是从前的恋人,因为一次事故,毛毛失去了记忆,忘记了管春,再重逢时,毛毛开了个巨难吃的烧饼店,为了帮助毛毛,管春从扎着小辫子的文艺俊男变成了为爱痴狂的神经病。
三、小玉对马力:我爱你,但与你无关。
小玉一直是歌手马力的忠实粉丝,哪怕他从俊俏小生(鹿晗)变成了发福落魄大叔(陈奕迅),小玉对他的爱一直没有变过。
明知道付出没有回报,也愿意拿出全部积蓄给他办演唱会,跟江洁斗了一条街的酒。
江洁说的没错,小玉只是个备胎,甚至连备胎都不如,马力把她当普通朋友,甚至无法亲近哪怕只能让两人影子靠在一起,小玉心里也是甜蜜的。
四、马力对江洁:情人最后难免沦为朋友。
插曲是《十年》,这次主角是马力,与江洁恋爱6年多,江抵挡不了诱惑,要和马力分手,马力并没有责怪江反而把全部积蓄给了江,同时祝福她。
两人平淡的对白,马力说你穿着蓝色连衣裙,08年7月29日,扎着马尾辫,这是我第一次看见你的样子马力忽然笑道。
忍不住泪崩,现实这个小妖精,让多少相爱的人无奈分手。
前段时间,小爷刚刚骂过张一白导演,张嘉佳编剧的都市智障爱情故事《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没想到,没两个月,张嘉佳导演的又一部智障爱情故事就这么横空出世了。
如果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是一个用矫情泪熬制的无病呻吟的隔夜鸡汤,那么《摆渡人》简直是智障星球的大牌自残大狂欢。
《摆渡人》展现的是一个恋爱的地狱,张嘉佳编制的恋爱地狱,他带给了观众长达128分钟的身心折磨,并且乐在其中。
1992年,王家卫成立了泽东电影有限公司,25年的时间制作了王家卫的所有导演作品以及《逆光飞翔》、《天下无双》这些同样质量上乘的电影作品,然后,这个公司在《一代宗师》的大获成功之后选择了和阿里巴巴和张嘉佳合作,用自己旗下最好的导演,最好的演员拍摄了这部泽东电影25周年的纪念巨作——《摆渡人》。
准备用一部电影毁灭掉公司这25年来的所有成就!
《摆渡人》是一部相当可怕的电影,因为它囊括了全中国最好的演员——梁朝伟、金城武、张榕容,同时它有全世界最好的导演之一王家卫做监制(也有人说大部分都是他拍的),它还有全中国最好的摄影师曹郁和鲍德熹做摄影指导,这么王牌的阵容,这么逆天的品相,最后都毁在了一个人的手里,这个人就是张嘉佳。
张嘉佳的可怕在于他多年写了这么多所谓的爱情故事,却没有一个是真正的爱情故事,他的可怕还在于,明明不会写剧本,却还得硬上,号称修了好几百搞的剧本,最后呈现的玩意儿不是一部电影,而是几百部电影的拼贴。
总的说来,《摆渡人》你看不到什么“摆渡”,看不到什么“爱情”,你能看到的只是一群自虐的神经病。
在《摆渡人》中你可以看到《重庆森林》、《蓝莓之夜》等等王家卫的电影以及同类型电影的影子,梁朝伟从头到尾的旁白不停地给观众喂鸡汤,包括抽帧的画面以及各种为爱痛苦和痴狂的角色,但是你以为本片可以给你带来什么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摆渡人》骨子里面就是一出《分手大师》式的全明星闹剧。
不好笑,不感人,不走心,不聪明,不要脸,这五个词就是对《摆渡人》最好的概括。
小爷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中国电影史上最盛大的智障群魔乱舞,幼稚鬼自残伪爱情故事。
而影片中主要讲述了这么几段神经病自残的故事:首先就是梁朝伟饰演的酒吧老板和杜鹃饰演的酒保的故事,杜鹃饰演的酒保号称调的所有酒,所有人都是一杯就倒,于是,梁朝伟出于好奇就找他喝酒,结果,第一天喝完酒之后装逼,结果出门就倒,摔下楼梯。
第二天,喝完酒之后装逼,结果出门继续倒,摔下楼梯。
第三天,喝完酒之后装逼,出门倒,摔下楼梯。
就这么到第N天,他坐着轮椅继续来求酒喝,最后酒保一看,卧槽,这个智障再他么喝酒就要摔死了,于是决定,算了,先和这个智商在一起吧。
结果,杜鹃嗝屁了。
好吧,其实小爷忽略了很多内容,但是加进去了,也还是会很让人费解的,所以,还是算了。
这就是本片主角梁朝伟的超脑残自残故事。
也就是因为这段前史,梁朝伟的角色在之后的时间变成了旁白,虽然一直出现,但是作用和旁白没有区别。
第二段,金城武饰演的智障和美到爆的张榕容的自残故事。
张榕容是正翻的烧饼小妹,金城武是爱装逼的电动达人,一不小心,两人在拍拖的时候,张榕容被一棍子打成了智障,哦,不对,失忆,于是就被带回台湾了,十年之后继续回来做烧饼结果引发了金城武的又一次追求。
然后金城武也不知道从哪里知道了一个什么能量守恒的爱情定律,什么自己越惨张榕容就越好,于是开始了自己的自残之后。
被酒瓶砸,打架,跳楼,反正金城武的角色把自己折磨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但是凭着血厚一直扛到了电影结尾。
最后,两人估计是在一起了吧,再不在一起,金城武也真的就要嗝屁了。
第三段,就是瞪眼技能满点的杨颖和陈奕迅的一段迷妹和爱豆的矫情缘分,这段故事涉及了杨颖,不怎么可爱的小演员饰演的年轻杨颖,陈奕迅,鹿晗饰演的年轻时候的陈奕迅,陈奕迅的前女友熊黛林以及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又欠揍又娘娘腔的熊黛林现任,然后这几个人就发生了一段莫名其妙的孽缘。
然后,这个故事的主体就是杨颖的自残,比如,为了学习“摆渡”技能抱冰块,饿肚子,比如,疯狂地和熊黛林喝酒。
然后通过自残把陈奕迅捧成了巨星,顺便让熊黛林和他复合了。。。。
我就他么操了。。。。。
杨颖真是活雷锋。
除了以上三队,影片还有很多莫名其妙的小角色,就不一 一说了,反正,傻逼指数一个赛一个高,基本上,都是在自残。
不过仔细想想,影片这么浮夸的美术,这么浮夸的视觉设定还有各种不接地气的情节,这些蛇精病的出现也就不难被人理解了。
毕竟,这个不是发生在地球上的故事嘛。
故事发生的星球叫做S第二星云B区智障星。
当然,除了这些,影片的雷点还有很多,比如说:打了鸡血的摄影混乱的剪辑毫无逻辑的叙事从头到尾大便色的滤镜当然啦,还有金城武的台语歌小剧场。
整部电影,要多癫狂有多癫狂,有多浮夸有多浮夸,要多混乱有多混乱。
所以,张嘉佳,你其实不是想拍电影吧,你想牺牲自己拉高今年国产电影的整体水平吧!
不过,说了这么多缺点,客观的小爷也想说说本片的优点,比如:。。。。。。。。。。。。。。。。。。。
我一个也找不出来
这电影我看之前记得豆瓣是3.7分,因为很喜欢原著里的那个摆渡人——小玉和马力的故事,以及有4s电影版贴片预告,我才去看的。
很多人喷张嘉佳,看不上他写的鸡汤文,可是仍然有很多人喜欢,我就算其中的一个吧,虽然他的故事很多都很夸张,做作,但是仍然有很多故事感动我,小玉的故事就是其中一个。
“世事如书,我偏爱你这一句,愿做个逗号,呆在你脚边。
但你有自己的朗读者,而我只是个摆渡人。
”如果电影不是以杂糅的形式加入多个故事,而只是扩展细化这一个小故事,或者以这个故事为主,电影可能会好看一些。
这类请很太多明星做配角客串的电影,真的很难保证质量,会削弱电影的主次感,我会觉得那些配角不是一个个普通的人,那不是你身边的生活,而且投资人和主创这样堆砌大牌,集结明星,有严重的圈钱嫌疑。
这部电影的绝对主角是梁朝伟和金城武,但是我看完记得的还是小玉的故事,虽然baby演绎的非常一般,真的非常遗憾为什么导演不好好拍这一个故事,要加入那么多别的故事,就是想多几个明星出演吗?
这个片子说是拍两年,真正拍摄时间肯定更短。
王家卫拍片时间短就肯定出不来好片, 绝对比王晶还烂。
因为王家卫根本就不会按剧本拍电影,他根本就是很外行。
他都是边拍边改,拿镜头当稿纸。
以前香港的电影整天拍拍拍,反正都是在拍,王家卫就还能那么干,演员也都是整天接活。
那时候香港电影工业就像一个蚂蚁窝,谁都是工蚁。
现在根本不可能有那种环境了,资本也要求得严,演员也都知道保护自己的权益,最重要是不拍电影也到处能赚钱。
这么多卡司一起来的电影,有可能磨戏吗?
我估计每个人实际拍摄时间可能都只有几天,“只要有他们就够了”,幕后的其它人肯定都这么想。
不然怎么只有导演和剧本有消息出来,没有演员用功的消息出来?
《一代宗师》什么的,动不动就是宣传梁朝伟、张震被关在什么地方,或学了什么武功。
王家卫只是靠灵感,他是没有技能的。
一个月拍摄期出来好作品的只有李安,具备才华和技能。
包括统筹安排、训导演员、拍摄剪辑这些。
灵感这东西就很悬,一两句台词,一些幻影,可能会造成极大的认同感和喜爱。
但是你看那个过程就很辛苦了,不顺利,没有安排,不可以计划。
还有就是,这部片对我们的意义有很多,比如金城武、梁朝伟、陈奕迅很久没出来啦!
很久没一起出来啦!
就因为这样,天然的这部片就不怎么需要努力了,人在,人齐了,就成功一半,他们谁不知道呢?
但是对演员来说,这种意义有什么意思呢?
——我们很久没一起出来了,你们就是想看我们一起出现。
那我们就出现呗,拍又这么容易(天数少、演技要求不高,梁朝伟金城武有可能听张嘉佳教他们怎么演戏吗?
),最后大不了烂片呗,我们哪个不是拍了一百部烂片才遇见一部好片出来的,我还能怕烂片吗?
而且什么结果对他们来说都是好事。
好了,大家皆大欢喜;不好,也让资本看看:你们这么搞不行了,我上也不行,烂就是不行。
大家还是要看演技的,下次还是买我的演技吧,演技我也有的。
所以这个级别的演员只可能是不想接烂片,但他们肯定不怕接烂片。
我其实不讨厌王家卫,他就是靠带上墨镜,才敢在那个时代靠仅有的学识,装成一个国际大导演的。
我明白这点后,觉得他还挺可爱的。
但是明明导演写的是张嘉佳,为什么要来说王家卫呢?
大家就想想,一个有着这么多超级卡司的剧组,除了张嘉佳每个人都是电影行业几十年经验的人,有可能听张嘉佳说怎么拍电影吗?
他最多就是听着王家卫说该怎么拍就怎么去改剧本。
可是为什么剧本要改一百多稿呢?
因为我之前就说过了,而且王导是以此出名是,就是王家卫拍电影根本就没有剧本,不需要剧本。
话说你们见过张 po 导演工作照么?
王家卫也不一定想拍,也不一定是王家卫直接拍的,只是有人攒局,大家各自挂名罢了,到底是谁掌镜根本就不重要。
这其实和王晶是一个干法。
不过,换了人,大家有新的注意力,才有这么多争议。
但是在他们看来,都只是一部片而已。
张嘉佳什么的,不过是新角色,有新受众、新钱、新玩法,大家试一试。
整个事情也就是算电影业关注到了豆瓣和文艺青年人群吧,还能有什么。
以前《失恋33天》就是豆瓣作者写的,小成本大盈利。
估计就是这类例子给了他们信心。
哟,那个小成本电影赚了啊?
赚的是谁的钱啊?
什么来头啊?
看来那儿还有钱呢,那我们也走一趟啊——就和 BAT 一样,都是看见哪个新产品有受众,就立刻拿下。
不是买掉,就是自己也做一个。
其实哪个行业的大佬都是这样的,而且他们一旦进来,就是超级资源。
比如电影行业,进来的就是超级卡司和导演。
文艺青年们就别让他们用烂片挣自己的钱,再想看男神也忍着,再好奇有多烂也忍着。
其它该买单的用户我们管不着,新受众不出钱,下次他们就不会这么干了。
我们得等个好故事。
从影院出来,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个声音在一直在我耳边回响,它问我:“天呐,你看了什么?!
”表演极尽浮夸之做作,配乐极尽煽情之恶俗,情节极尽之混乱之瞎扯。
这就是《摆渡人》,它当仁不让地透支了今年观众对国产片的最后一丝信任。
其实我可以不去看《摆渡人》的。
第一次不去的机会,是当这个红红火火的电影海报发布,一群搞笑艺人和人气偶像夹在其中美并被宣传方美其名曰主演的时候,但凡对中国影坛有一点了解的人,就应该无限地下调了对这部片的期待。
毕竟,一群烂片常备熟脸大集结,能指望他们彼此以毒攻毒吗?
的确不能。
感谢他们精彩的表演,成为了华语电影史上的一大噩梦。
第二次不去的机会,是看到今早豆瓣评分的时候。
4.6,这个数字,确定不是小时代系列、还有恶棍天使之流的初评?
翻看了几篇评论,大概都是讲无聊,看不下去。
电影票是早就买好的,可以退掉。
但此时,我的心中还有一点侥幸,万一没那么难看呢?
万一是观众们太苛刻了呢?
万一是口碑被水军黑了呢?
事实证明,《摆渡人》争气地突破了你所能想象到的下线,身体力行地诠释了没有最烂,只有更烂,知道会烂,没想到会这么烂。
一部《摆渡人》,毁了多少人先吸一口雾霾冷静一下。
然而,这部电影造成的精神雾霾的阴影依然在我脑海里萦绕,挥之不去。
首先,它毁了梁朝伟。
挤眉弄眼,见到美女双眼放光,动不动就烫火锅,有过一段狗血无比的女友死掉的恋爱经历,以成为情感救世主为己任,这个世故中透出几分猥琐,却又故作深情和成熟的男人,确定不是张嘉佳意淫中的自己?
说着一些莫名其妙的话,比如“能坐在一起吃火锅的人,都是同一个世界的人”,卧槽,这难道不是一句废话?
干着一些乱七八糟的活。
比如帮助女汉子李宇春手握冰块走出失恋痛苦,用烧烤诱惑贾玲忘了逃跑的新郎。
确定不是借鉴了《分手大师》等国产闹剧?
以上成为本片最大悬念,梁朝伟为什么答应出演。
其次,它毁了金城武。
这是一段无比中二的恋爱。
从口叼棒棒糖,手捧烧大饼就可见一斑。
同时,张嘉佳还能让它更俗套更恶心,于是就让女方失忆。
这绝对是金城武被整得最惨的一次,他穿着艳丽的花衬衫,梳着杀马特黄毛与长黑发,龇牙咧嘴,呼天抢地,谈了一场根本不是正常人能谈的恋爱。
所谓的浪漫,原来是靠叫外卖多放个蛋;所谓的情投意合,竟是通过打游戏机。
这不就是两个脑残么?
当游戏画面被直接投放到屏幕上来,它没有唤起我任何关于童年的美好回忆,它让我扪心自问,我为什么买票来看人打游戏?
这个深爱烧饼女子毛毛的白痴,最后跑去了南极找情人,这足够让人无语。
智商掉线到这种程度,还是进精神病院比较好吧,别出来危害社会和他人了。
两位男神的双双陨落还不是最可怕的,因为还有刚刚获得百花奖的天使宝贝大秀演技。
《摆渡人》从头到尾充斥的大量面部特写足以说明,在做导演上张嘉佳绝对是个门外汉,因为他竟然给天使宝贝这么多特写!
除了瞪眼,噘嘴,傻笑,难道她还有别的演技吗?
片中这句台词说得太好了,好好的一部爱情片,成了灾难片。
前半句我不敢苟同,这怎么会是一部爱情片,这是一部疯人发疯片。
因为电影里,所有人都是神经病。
一个个人物说着驴唇不对马嘴的台词,比如时间尽头,都是路口,仿佛随身都带着一锅浓浓的馊鸡汤;并做着愚蠢至极的事,比如玩酒吧高尔夫,喝到吐再喝,绝对是年度劝告戒酒的公益剧情,这一切当然离不开老到令人发指的桥段的烘托。
打架,喝酒,淋雨,痛哭流涕。
看到这里真相问一问张嘉佳从谁那得到的勇气和自信做导演,是郭敬明吗?
事实证明,有一点所谓惊艳的才华和小想法,而缺乏基本掌控力,再加一堆来路不明的群星,是通往史诗级烂片的不二途径。
王家卫为什么要和张嘉佳搞到一起去?
为了见狗血,见矫情,见装逼?
这大概是《摆渡人》的第二大悬念。
用一部烂片,毁三个男神,不容易,恭喜张嘉佳,做到了,牛逼。
直到全片结束,这堆人还没结束发病。
帅气的梁朝伟搭乘摆渡人号前往南极找金城武,天使宝贝激动地对陈奕迅说“就算我没去看你的演唱会,可台下的每一个观众都是我”。
很好,这很张嘉佳,据说他写出这个剧本喝了几百瓶酒,这就不难理解,为何所有人物都神志不清。
早死早超生,别找摆渡人
很少评分,头一遭。
今天真的是生气了,国内的电影从业者们,各位,怎么能够继续让这种水平的片子,制作成型并且投入到市场中呢。
作家张嘉佳同志,您个人认为这是一份满意的答卷吗?
泽东电影的各位同仁,过度消费王家卫导演,这样好么?
此片的宣发公司,你们在为违心之道,不怕遭报应吗?
(就好比中介租房,夸的天花乱坠,结果破宅一枚)。
我感觉被凌辱了,被霸凌了,关键是您还使出了洪荒之力,我是该哭还是该笑,惋惜。
开场10分钟,没有交代清楚到底什么是“摆渡”,含糊其辞。
贯穿全片最重要的“名词”,我到看完全片都不能很准确的讲出这个职业的特性,使命。
难道就是浅显的帮别人摆脱失恋苦海吗?
要是的话,我只能卧槽了,小学生水平,我不是原著党,没有义务拜读您的原著。
进入正戏30分钟,竟然主要出场人物都没介绍完全,人物立不住,怎么往下看,混乱不堪。
出场人物众多,每个人物都没有独特的个性,立不住,请参照同样出场人物众多的《东成西就》,每个人物出场一分钟之内,观影者就能理解到这个人物的特性、属性,在影片中的位置、功能。
电影叙事,您只有一次机会让观影者看完并且理解您的意图,如不能完成,您输了,观影者也是云山雾罩,痛苦不堪。
也别说为了一个镜头拍过多少遍,王家卫导演几十遍的镜头、机位尝试,为得是在剪接的时候找到最合适的画面,最对的情绪。
不知道您老为了什么,汉堡包吃几十个,递酒瓶无数次,并不能说明什么,这么简单的场次,多次重复拍摄,只能说明您脑子里没有想法。
王家卫导演为您站台,主要是为了对得起他刷脸带来的一票演员及主创吧,鲍德熹的摄影,张叔平的美术,你丫全然浪费了(请原谅我的粗口,情绪到了),你在用你最后剪接的成片画面,侮辱各位老师啊。
俗话说得好,没有金刚钻,咱就别揽瓷器活儿。
您的《刀见笑》未曾看过,但恍惚间记得,貌似只有乌尔善导演拿了新人导演奖吧,查了下资料,您也就是联名编剧之一,还提名了,尚且算是起点颇高。
《全世界》,不多言语,不差我这一两句的(偷笑)。
羡慕您命好,能遇到诸多贵人提携,我等学院派已全然被尔等野路子情怀派打得遍体鳞伤,是我等嘴太笨还是尔等会忽悠,并不得知,并不得志。
最后的最后,多看看书,多学习学习,祝好运。
p.s.我完全能看到演员在表演中的尴尬及空洞及全然不知自己在干嘛。。。
这点。。。
呵呵。。。
看完零点场的《摆渡人》,我问同一时间在广州看同一部电影的好友,你觉得如何?
她说,比预期的好。
当年她特别喜欢张嘉佳,借一次工作的机会,我请张嘉佳为她签了“幸福”两个字,书还没有寄到,看到照片仿佛就有种真正幸福的满足,毕竟从文字得来的慰藉要容易得多。
就像小说里写,“世事如书,我偏爱你这一句,愿做个逗号,待在你脚边。
但你有自己的朗读者,而我只是个摆渡人。
”对于在情感天平上更多处于被动一方的人来说,“我只是个摆渡人”,短短7个字,却已经道出所有的付出,等待,以及在知道没有结果后从失望归于的平静。
它像一声警钟,提醒着自己,有些分明的界限,不是不可跨过,而是不能。
所以我格外喜欢小玉的形象,在张嘉佳的小说中,她只出现在这一篇,但却让人印象极为深刻。
“酒吧高尔夫”的传说当然为这个角色加了分,但我更喜欢的是她说自己不是备胎,是个摆渡人。
从《摆渡人》的电影一开始,当得知是梁朝伟将扮演真实的“摆渡人”角色时,我就知道那会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但凌晨时分从电影院走出来,我在入睡之前还是找出小说重新看了一遍,想要确认当初那个看过一遍就再也忘不掉的鲜明形象,是如何在影像中彻底失去了光辉。
直到目光停在那段电影中也出现过的对白。
小玉突然开口,说,“张嘉佳,你这一辈子有没有为别人拼命过?
”“我说的拼命,不是拼命工作,不是拼命吃饭,不是拼命解释的拼命,那只是个形容词。
我说的拼命,是真的今天就算死了,我也愿意。
”但那之后还有一段话,小玉说知道自己不会死,不算拼命,说知道马力不喜欢自己,说只想做个摆渡人。
然后你便知道了原因。
在小说里,不管是张嘉佳还是管春,都成了小玉的陪衬,她一切行为全来自内心最直接的感受,不管是照顾喝醉的马力,还是跟江洁拼酒,最后甩甩手过自己的生活,都是自己为自己做的决定。
决定喜欢一个人,决定放手一个人。
她没有得到他,不意味就不能得到幸福。
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自己要些什么,才能做好那个摆渡人,摆渡为情而伤的他或她,也摆渡自己。
而电影却把这一切符号化地变成了疗愈,又将疗愈简单化地变成了拼酒。
飞车开去一家家酒吧以一种种烈酒麻痹自己,激烈是激烈,但那不是小玉。
我仿佛看到她擦掉口红,用撇着的嘴角发出一个没有声音的哼字,踩着高跟鞋径自离去。
小说中三言两语写下的场景或对白,固然支撑不起完整的生活,甚至也撑不起一部两小时的电影。
但要用来填充的,显然不是那些为爱情迷失掉的,失去了自我,柔弱而不堪的生活。
小玉把摆渡人的身份交给了陈末,也失去了自身的内核。
无关演技,柔弱的女性形象在银幕上或许更能博得同情,但那仍然像是90年代大男子主义作风的典型表现,跟电影里不时出现的时代金曲,从若干其他影片借来拼凑的零碎段落别无二致。
我原本以为作家改编自己的作品,无论情节变得怎样的光怪陆离,但那核心人物的人性还应当如是,不然他就不是他,她也不是她,冠上这些同样的名字,又有什么意义?
所以张嘉佳依然是这个时代最会写金句的人,它们比王家卫的台词更浅显更容易让人迷惑,但凑到一起,却反而让原本要说出这些话语的人失去了个性。
这会是谁的错?
是怪导演不够坚持,还是编剧监制的直男癌在剥离了艺术的外衣下,浅薄得不堪一击?
如果我们不能为自己摆渡,换作20年前,最风华正茂年代的梁朝伟与金城武,也一样不能。
还好的是,我和我的朋友,看电影也不过是为了得到某种印证。
爱国就是要多看国产电影?
爱国就是要为你国产导演的不进步,落后甚至堕落买单?
长城给你几分?
你想要几分?
美国队长才几分?
说你张艺谋死了怎么了?
怪不得鲁迅当年 说有的人或者,但是已经死了呢?
你是要搞文革么?
爸爸管央视很了不起么?
凭什么要为电影行业的落后买单?
绝不, 垃圾电影不仅仅会拉低整个社会的素质水平, 更会影响大众的社会观,价值观,世界观。
张艺谋是死了啊, 跟李安能比么?
一个现在完全是为了拿奖而拍片,一个是热爱电影而拍电影。
看完《摆渡人》后,我最大的感觉是一种隔绝感。
当时坐在我旁边的一对陌生情侣看得痛哭流涕,但我实在难以进入到这个故事中,也难以真正理解其中的人物。
但我同时也认为,这种隔绝感其实与影片本身有些狂放的风格关系不大,其原因主要还是内容上的。
比如,为什么告别一段感情要用饿整整48个小时的非人道折磨;比如无非是失恋了,却要让自己的亲人跟着受苦;还比如,当参加酒吧高尔夫的两个女人正在台上拼死拼活时,下面的人却好像正在经历一场狂欢……在我看来,上述隔绝感无非都指向了两个词——“虚无”和“极端”,《摆渡人》就是将虚无进行了极端化的处理。
所以,有不少观众看完,会抱怨这部电影的人物行为太过乖张,剧情有些莫名其妙。
但实际上,在看完《摆渡人》后差不多一天的时间里,我无论如何回想,都难以真正认同这部电影差劲到应该被如此口诛笔伐。
《摆渡人》自然是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但它的爱情又与许多此类型的电影不太一样——它不讲述爱情如何形成或发酵或逝去,它讲述的是爱情消失后,人如何度过阵痛期。
这样的设置其实与王家卫的一部名作最为接近,就是《东邪西毒》。
在我看来,《摆渡人》几乎就是一个现代版本的《东邪西毒》,除了一些显而易见的设置而外,这两部电影最大的相似之处就是“架空”。
《东邪西毒》虽然号称是改编自金庸的小说,但除了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人名,这部电影显然和金庸没有一丝半点的联系,王家卫搭建的这个武侠空间是完全架空出来的,换句话说,也是将虚无进行了极端化的处理。
而与《东邪西毒》将故事主体架空在大漠相异,《摆渡人》的故事背景,其实是真实可考的。
那些表现城市建筑的空镜头无不在暗示观众,这座城市就是上海。
明明是发生在现实空间中的故事,但与此同时,它的大部分情节又在搭建出的酒吧街内景完成,里面有酒吧,有游乐场,有饼屋,有电影院,但没有城市,这些场景都在无时无刻提醒着观众它的“虚”。
《摆渡人》要致力于强调的,正是这种“虚”。
从某种程度来看,它必须呈现出这种“虚”的质感,而且还要把这种质感推到一个极致。
因为它讲述的主体人物有些特别,是一帮酒徒。
换一个角度来看,《摆渡人》可能是华语电影中少有的,将酒徒们放在核心位置来表现的电影。
它无时无刻不跟酒有关,小玉和陈末、管春的相识是因为酒,马力和江洁的矛盾初现是因为酒,陈末与何木子的相遇是因为酒,最后的大高潮几乎就是一场饮酒的狂欢。
管春和毛毛的纠葛倒是与酒无关,但却间接地依靠酒勾连在了一起(买饼换酒)。
总之,酒作为一个最重要的元素,贯穿于电影的前后始末,仿佛这些人从白天到黑夜,永远是活在一间间酒吧里。
一般来说,酒在电影中无非是两种象征,英雄气概和萎靡堕落,亦即酒这个东西总要分个正反两种说法。
《摆渡人》中的酒似乎都不是这两种,但又似乎是这两者的结合。
其实这种结合是王家卫一以贯之的特色,其中最明显的体现还是《东邪西毒》。
片中由梁家辉扮演的黄药师饮下那瓶名叫“醉生梦死”的酒,并不是是真的相信这种酒能让他遗忘,而是借由此物来麻痹自己。
陈末,作为众酒徒的中心人物,无疑就是这样一个堕落的偶像。
你会发现,实际上影片这种虚无的极端化,就是从陈末这个人物身上散发出来的。
这个人物就像一个空壳,大部分时候你看不清他的内在,当所有人都在直接或间接地酒醉时向他吐露自己的痛苦心声时,他反而是最清新最冷静的那个人,这与《东邪西毒》中张国荣扮演的欧阳锋如出一辙。
而《摆渡人》中揭示他发明酒吧高尔夫的目的,其实也和黄药师类似,是一种自我麻痹式的“醉生梦死”。
所以,《摆渡人》这部电影,其实说的是一个酒徒在自我麻痹的“醉生梦死”状态下,对这个世界的读解。
在这种解读之下,所有的人与事都被高度夸张、高度扭曲了,这部电影就像一场毫无意义的狂欢嘉年华。
所谓的意义,都在一次又一次的麻痹中被消解了。
而这,正印证了《摆渡人》里陈末的那句话:“人生,就是不断送死,不断重生的游戏。
”换句话说,就是在醉生梦死中去渡人渡己。
我服张嘉佳了。
这是第一部卡司里包含了梁朝伟和金城武,泽东电影出品但整场捱下来靠的是鹿晗的脸的电影。
剧情不提了,剧情就是凌乱的不知所起莫名其妙,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要死要活反正你们观众只需要知道我们不是一群没有故事的角色就好。
天使拉宝贝那酒量喝酒吧高尔夫第一轮后经过梁朝伟飙车没吐他一脸还能站起来再来八次???
金城武的角色是不是智障在街边找揍全体那一架打得莫名其妙,安静地做个跑步挥发汗水有时候想念阿may的男孩子不好吗???
街边打架就是青春的重回我看你们这种男孩子和青春就是打胎早恋的隔壁剧组很配厚!
音乐除了李宇春和梁朝伟唱的十年不错其他也不提了,摆渡人的营销买过大号一条是我要留在你身边剪的王家卫电影,说句实话真的不适合,花样年华也好春光乍泄也好重庆森林也好都是不用力的难受,戏外的人比戏里难受。
张嘉佳在电影里玩弄了一次一代宗师叶问梗,一次芝华士25年心灵之境梗,我笑不出来。
电影放到一半隔壁座位的情侣和后座的小哥走了就再也没回来。
我真的想知道王家卫跟张嘉佳喝了两年酒醉后打牌输了多少钱要挂名这种片子,给个数,我们粉丝众筹替他还了吧,阿?
「求大师指点剧本」「啊喏,到我旧作里捡点旧梗情怀就够啦」「那卡司呢,听说大师您调教演员好厉害哒」「那几位股票跌惨了,去找他们肯定没错啦」看了一部电影,兼看了一场演唱会,我是不是赚到了啊?!每个人物出场都自带mv光环,心疼我歌神火锅变干锅(心塞
本想三星,四星拉高一下吧。
张榕容帅的 金城武也帅的 恩恩
看的时候全场笑的挺欢,之后却没有那种深刻,才明白,王家卫的精髓没了。管春毛毛不是所想的样子。真正放不下的情不是大哭大闹大喊大叫,反而会刻意扭过那不自觉的回眸,握紧拳头却扬起嘴角放你走吧。管春说:那时我教你打KOF,我是八神庵你是草姬京,他们是死对头,一辈子纠缠,但从来没有分开过。
尴尬是有点尴尬 但为了加起来100多的男子们 不能让他们更尴尬
这个电影我感觉还行,冲着梁朝伟看的,他在里面说的那些话真的很有意义!说实话有几个演技真的尴尬😓
墨镜绝逼把杜鹃当林青霞拍了,有心人
可能期待低 我没觉得特别差 这片分不应该比《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低 段子比那个多 形式比那个出彩 演员阵容比那个整体好 内容就那样 张写的小说都是鸡汤 但拍的时候有用形式去弥补内容的空和浮于表面 起码动了脑子的 你敢说《长城》动脑子拍了??
不太看得懂豆瓣评分了,大多短评也无非是耗尽心思说些没价值的贬损话。真不至于那么差,但前提是一定要看粤语版!!!
杜鹃极美丽;梁朝伟、金城武都老了,如果是90年代的他们就不会有违和感了。
超长版MV+配乐散文诗,刚看时决定给2星,坚持看完后果断给3星,虽然这种高逼格不接地气的作品不是我的菜,但许多小细节还是不错的。电影就是应该有多种尝试。
不懂为毛评分这么低 身边的朋友都觉得很好看啊 金城武好搞笑啊 梁朝伟好帅好帅!
很喜欢,帧帧入画,有质感有细节有欢笑,我是笑了几十次,戏谑日常,浮夸玩笑,快意拼酒的灯光世界,温柔迷离,唯一不喜欢的是梁朝伟的中文配音,不知粤语版是否原声
这部电影我给满分!!因为它可以让王家卫 梁朝伟 金城武这样的名导 影帝 被骂的一塌糊涂…演技和ab一个档,王家卫和郭四一个档。以至于豆瓣影评吐槽金句连连,让我捧腹大笑,真的有了贺岁档看喜剧的感觉!!!(虽然不是在电影院)我不禁折服于此片的伟大,导演功力之深厚。
优缺点都很明显,并没有一星那么差。优点:摄影可以看到王家卫风格,把杜鹃拍的太美;除了AB其他明星演技在线,特别陈奕迅;缺点:张嘉佳的鸡汤太刻意,无法做到平淡中现真情;梁朝伟金城武这个年纪演喜剧略出戏;港式无厘头混搭内地喜剧人水土不服;歌选的都太俗;旁白比对话多,更像MV的拼接。两星半
垃圾。傻逼。
王家卫借着张嘉佳这把刀,杀了梁朝伟!
时间一直走,没有尽头,只有路口
别不相信这不是王家卫拍的,就是他拍的!给他一本《知音》,他也就拍成这样了。
这烂片不是妥妥的一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