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推荐的。
本来是来看看美女的,没有任何其他期待,但是看完还是有一些收获。
首先,演员颜值太高了好吗?
其次,造型什么的,咱们女主完美hold住所有衣服。
我还种草了不少。
最后,剧情也是女主开挂的爽剧。
我喜欢这剧的地方在于,没有大好人。
每个人都有闪光点,也有一些致命问题。
比如,女主。
乐观,积极,努力,业务能力极强,能屈能伸,百折不挠。
她身上的韧劲儿,和在职场里的生命力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
但是她对待感情,有原则,但是控制不住自己。
虽然有人说她茶,但是我感觉还挺真实的。
现实中,有多少人是圣人?
没必要站在道德制高点。
大厨。
性感,努力,朴实。
但是他真的优柔寡断。
挺不好的,所以越到后来,对他越无感。
反而是黑人小哥。
潇洒,专一,是真的对感情很认真。
希望女主和黑人小哥一起。
Mindy,真的很喜欢她。
很酷。
得体,但有恣意的生活态度。
卡蜜。
魅力,优雅,可爱,隐藏的富二代。
一开始对待大厨,和他跟女主的关系有点大条。
这是她的不足之处,但是也很真实,谁是完美的呢?
后来黑化,抢回了大厨,也是挺精彩的剧情。
女主上司,从第一季的排外,到第二季的赏识。
我越来越喜欢。
女上司真的太有魅力了。
同事们都很可爱。
卷毛就是个奔放的浪漫主义者,黑人小哥就是那种meanmean的gay蜜。
这部剧夸张了culture shock,但是戏剧化的处理我觉得还挺好看的。
毕竟咱们看的是电视剧,不是纪录片。
也许不这么夸大,怕大家感受不出来哈哈哈总之是非常值得一看的时尚消遣剧。
居家看剧中,一季还是挺短的,看起来也没啥负担,整部剧的画面处理得很好看,各个角色们的穿搭也很好看,虽然我看到有人吐槽说俗,但是我是觉得还好啦。
女主角和各个男性角色的颜值也很可以,剧情啥的就另说了,基本上女主也是像拥有金手指一样,见招拆招,感情上呢也是桃花不断,爱上闺蜜男友这种狗血套路,不过两人虽然暧昧不断,但是一直到两人分手,艾米丽才真的和加百列发生关系,但是这么看加百列好像也有点问题吧,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但是放在欧美国家仿佛并没有什么大问题,他们对于情感的态度实在是开放得有些夸张。
这加百列也是奇怪,女朋友家里资助就不行,别的商业大佬帮他就行,虽然说自尊心上可以理解,但是放在他女朋友身上不免有些让人心寒了。
卡蜜儿也有些奇怪,当时是站在中国人的视角有些奇怪,我觉得她不该没有察觉的加百列对艾米丽的意思,但是她还丝毫不介意地把这两人放在一起,甚至还给他们创造机会独处,难道是她对自己很有自信?
还是说对加百列很有自信?
总之这部剧总的可看可不看吧,更像是一部没有太多内容的偶像剧。
看剧的时候好多弹幕在吐槽这部剧太“玛丽苏”,但跟国产剧一比,《艾米丽在巴黎》实在不能算玛丽苏,而且还有好多国剧做不到的巨大优点:1、有机女性主义近几年国剧都有一些“硬蹭女性主义”的倾向,比如刻意去塑造一段女性友谊,完全阉割雌竞,强调女主搞事业(比如最近女主卖花卖珠卖布的各种古装剧),硬插女权金句等行为。
但我个人觉得,真正的女性主义是在人毫无察觉的时候默默渗透在剧里的,而不是一个硬插进去的装饰。
在《艾米丽在巴黎》,无论是Emily的美国上司还是法国上司都是女性。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想:“哇,好特别,很少见到上司都是女性的剧。
”但下一刻我又意识到,天哪,之所以我会这么想,是因为平时看的剧里上司这个角色都是男性居多,因此我无意识地把“男性是上司”当成一种默认设置了!
又比如艾米丽在学习法语时发现了“阴道”这个词竟然是阳性而不是阴性,又告诉投资人女模特裸体走过桥是一种“男性凝视”。
这些小细节是女性主义落到实处的表现,而非只是口号是地说什么“女性也可以拥有自己的事业”。
2、真正事业心女主虽然Emily每次遇到一个案子都能想出一个绝妙的解法这种行为看起来很像开金手指,但说到底,每次解决问题靠的都是她自己。
反观某些律政国剧,律师说服对方竟然是靠打感情牌,而Emily每次说服客户靠的都是拿出真正的好创意。
她拥有能够胜任职位的能力,还拥有主角的主动性,这完全算得上是一个半职场剧的优秀主角了。
3、对“绿茶”的指控女主每次对加百列若即若离,游移不定的时候,弹幕都会飘过“好绿茶”,“好婊”的指控。
但这不是人性的正常表现吗!
观众们看了太多的纯爱,双洁那一套,已经无法接受人性在爱中有灰色的一面。
男女主必须是圣人,必须三生三世都爱同一个人才叫好人吗!
Emily诚然不是一个爱中的“道德标兵”,但许多观众却已经不知不觉成了“道德警察”。
首先 这部剧真的是疫情生活中的一道光我太喜欢这种不太需脑子节奏轻快的小短剧看完甚至有一种想要跳上下一班欧洲之星 不顾一切 跑到巴黎的冲动Mindy和她的小姐妹的确太不中国 不像中国留学生 更不像土生土长的中国人 但对这部剧的影响并不大Emily的造型真的太美国了 不要说在巴黎 在欧洲很难见到这样的搭配 用力过猛 但神奇的是除了Emily和Mindy 其他人的搭配审美都非常在线很多人都说这部剧在黑法国人 但我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只看到了美国人的自嘲早上八点半上班难道不是刚好印证了美国人不会生活 和luc说的美国人live to work刚好呼应上 就好像国内工作的白领到欧洲出差 像欧洲同事说中国工作要996 难道是在讽刺欧洲人懒惰 至少我个人认为加班和高压工作并不是什么值得宣扬和骄傲的事情美国人教法国人女权 这不就好像朝鲜人教英国人民主自由 虽然有点夸张 但意思差不多Emily不会说法语就来到巴黎生活 难道没有说明美国人的自大吗 大家都说法国人英语不好 这个剧不切合实际 但无论怎么说 你只会说英语在巴黎可以生活无阻 如果在纽约只会说法语 有办法生活一天吗总的来说 就当是云旅游巴黎的一个宣传片看看也是好的 没负担 一下就看完了 更不用说这个chef的颜值 根本就是法版的armie hammer 更精致 更帅生活那么累 总要放松放松 希望大家都能有特别特别好的一天 :)
我总是从不同的剧里看自己,开头看职场,中间看时装,结尾看成年人的感情。
如何应付一个如此刻薄的上司,如何在工作里把打碎的牙咽肚子里,如何应付异乡里的委屈,傻白甜的好处是,深处逆境中,自带一种“钝感力”这也许是天赋,也许是,就像别人的影评里说的那样,是她从芝加哥带来的不可磨灭的自信。
时装也太好看了,当然,只是有一些。
有了不少灵感。
成年人的感情,或者说,人的感情就是这么复杂。
人有多复杂感情就有多复杂。
曾经我还是一张白纸时,我的世界里非黑即白,小毛孩的感情更像是过家家,我跟你好了我不跟你好了。
但真正让人产生感情的地方是无法言说的,生命中的至暗时刻的相逢相知相伴,奋斗路上的欣赏怜惜,日久生情不是家人也胜似家人…人与人之间的交集纠缠越多,越无法割舍。
而这种交集很多时候让人避之不及,唯有仰天长啸,造孽啊。
继续纠缠下去。
缘分是复杂的,就像月老的红线错综复杂,丘比特也乱箭齐发。
不是巴黎的男女太能睡,而是复杂的城市让人交织在一起,不信看那里蜘蛛网一样的街道,是不是一样compliqués.
熬夜看完了真好看真好看剧情特别俗套但就是好看(上到五十岁的大叔下到17岁的未成年都喜欢女主都想和她上床但是莉莉柯林斯的脸会让你觉得那不是当然的吗!
)主要是2020年真的太苦了大家需要这样的轻松无脑喜剧放松一下啊!
男主超级无敌帅,身上的每个毛孔都散发着“快点和我上床”的气息……长得很像艾米汉莫……莉莉怎么老是和这个款的演情侣(也确实般配)
幻想去一个浪漫的城市,闯荡出一番事业,可能有困难但总能化险为夷;想要有满分的恋人和朋友,在最难过的时候拉你一把;想要过不一样的人生,波澜起伏但终能向好;不必最优雅最美丽但一定要让自己喜欢自己。
这就是《艾米莉在巴黎》的故事,成年人的公主故事。
好多人诟病它像是巴黎小时代,确实很不真实。
试问哪个年轻人能过上像艾米莉一样的生活,所以说这是给成年人的公主故事。
你的生活糟糕,楼下不住着帅气的法国大厨,在花店被刁难时只能默默付钱,遇到喜欢的人却总不能得到关注,工作学习一团糟,生活好像处处给你使绊子。
像是小时候在学校上午和同学刚绝交,下午就当众摔倒,晚上回家看到一如往常的粗茶淡饭就觉得当小朋友好苦。
晚上临睡前看了公主故事,原来世界上会有这样的人,历经千辛万苦最后拯救了自己或者被最爱的人所拯救,然后就相信一切会变好,躺在自己的小床上,假装自己是暂时落难的公主,闭上眼睛美美睡去。
生活太辛苦了,有空的时候看看公主故事或许能让我们觉得一切还有希望。
极其典型的自我意淫和政治正确。
编剧试图在创造一个“好”而“优秀”的女性形象,但是完全罔顾了现实因素。
女主的能力和成就本质是作者的降神,非但没有任何现实参考的意义,还透露出一股玛丽苏的味道。
作品更接近于现实魔幻,旨在帮助女性构建一个幻美的世界。
在现实中完全照搬女主这种做法,只会加速自己与其他人的间隙,并招致排挤最终被边缘化。
至于和上级领导不对付,却能屡占便宜,更是荒诞无稽。
站在女主的视角看,仿佛全世界都在针对她,全都在找她麻烦,而自己则是无辜的白莲花,实则烂俗又虚伪。
风水轮流转,你不知道下一刻命运的罗盘会转到哪里,毕竟,柯南剧场版都能在有生之年口碑回升,有啥事不能发生的呢?
这部简短的由奈飞出品的剧,讲的是一个做新媒体传播的女孩,因为工作调度原因,跑到了法国巴黎,艰难的在异乡开启生活的故事。
艾米丽的遭遇在我们广大留学生的眼里真的是恰如其分的符合,尤其是来这边找工作,艰难的想要融入进当地的生活圈子,站稳自己的脚跟,交到朋友。
不一样的是艾米丽自带成熟的情商、合适的工资和住处,要克服的就是工作中的磕磕绊绊,以及文化上的差异。
或许比起一开始就要在国外求生的纯素人,难度还是小了很多。
电视剧内容主要展现了艾米丽作为一个典型的美国人,在自带贵族气质的法国人的工作圈里挣扎求生。
从刚进办公室,不受任何一个人的待见,到凭借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协调能力拿下了最不看好她的女上司。
作为一个新入职场的小白,从这个职场老油条上看到了她为人处世圆滑而又遵守原则的表现,世故但不讨厌,也是惊呼一声学到。
她的高情商操作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定餐厅那件事。
一个不能完成的任务,在巴黎那个提前几天才能订到酒店的地方,当天就要定好晚上的酒店,她巧妙运用自己的人脉,把自己的厨师朋友推上了大佬们的餐桌,大佬们也有了一个合适的餐桌谈成了生意,甚至还为未来的酒局也顺路定好了位置。
一举好几得,不愧是一个能力超群的公关。
除此之外,她的表现在各种地方可圈可点。
全篇可能最狗血的就是两个女的同时看上一个男的这种事情。
平生最怕看到这种戏码,虽说恋爱自由,可到底道德何在?
艾米丽拉拉扯扯,最后还是在厨师分手后立马和他上了床。
毕竟是欲拒还迎。
在精神的克制跟前选择了肉体的放纵。
或许我还是看的太少了?
这种共夫的戏码,啊或许是他们那边特色也不一定。
⚠️⚠️⚠️ 预警:1. 这篇文章至少有4000字,文末英文部分同样属于本文观点,全文阅读时间5-8分钟,如果你不想花时间阅读全文,请勿留言,看了头疼
2. 此文讨论的问题剑走偏锋,它能帮助你思考美国影视作品中对亚裔形象共有的刻板印象,但同时也会让你不得不承受思考的痛苦——“明明是玛丽苏小甜剧,为什么要纠结这么多!
人家只想逃离现实生活,享受帅哥美女和美食美景啊啊啊”——Sorry,我能做的只有提醒你不要点开,不要折磨自己 😢3. 如果你只想看个电视剧轻松一下,那这篇文章注定要让你的惬意泡汤!
4. 我都苦口婆心说了这么多,如果还有人留言一些人身攻击和断章取义的留言,那我们也只能小黑屋见了……💔
亲,现在关掉页面,还可以享受甜甜的小确幸哦!
现在主动权在你手中,立刻关掉页面,还能继续回味美好哦!
什么?
你真的要看么?
好吧……那就.......深呼吸……
花了一天时间看完了这部剧,感觉还是挺下饭的。
假如是十年前,少女心满满的我肯定会向迷恋《绯闻女孩》一样热爱这部剧,毕竟它绚烂、华丽、多姿多彩、节奏轻快,暖色调的巴黎如梦似幻,帅哥美女不限量供应,女主升级打怪如有神助,还顺便能普及一把“女人当自强”的观念,哪个1字头年纪的少女能拒绝这种玛丽苏爽剧?
就跟男人喜欢看种马文一样,女人也喜欢看男后宫。
但是,这部剧里的一些角色的设定实在是太怪了……比如,身为中国人,我对于电影里的中国角色Mindy毫无代入感,甚至觉得好笑。
长得像贾玲的Mindy,设定是阿拉上海银,“拉链大王之女”,千亿小公举。
因为不喜欢被家人安排做家族企业接班人,又在歌唱表演大赛上跑调,悲愤交加之下辍学跑到巴黎当保姆,“追逐自由的生活”。
Mindy
贾玲(去掉烟熏妆的Mindy本dy)从她跟女主的对话里,你会发现外国人对于中国的看法就是“忙、束缚、不自由”。
在中国你会活得很压抑,爹妈不通人情,没办法追求梦想,而巴黎才是伊甸园,是宇宙浪漫主义和懒惰精神的核心。
来巴黎吧,这里的人都笨笨的,就算你操着一口不知道哪个犄角旮旯的方言,也能给得了多动症的巴黎小孩当汉语老师;就算你被爹妈断了生活费,你也能活得有滋有味,在雇主家开party醉生梦死,嗨到沙发上都是大麻味;就算你n久不开口练嗓,但只要心怀歌手梦,巴黎哪里都是你的舞台,就连在酒吧献唱一曲都能换来个正式工作,相比起来中国的“Cpop秀”是多么埋没人才啊!
如果说这些只是因为导演想展示Mindy的洒脱、不羁、独立,那也能理解。
但是直到Mindy的上海姐妹团夜店一出场,我就彻底意识到了,这编剧和导演恐怕是根本不了解我们中国的本土富二代啊!
烟熏妆粗眼线,爆乳连衣裙金亮片,婊子碧池臭贱人,香槟怼脸冲满面。
To Be Honest,这不就是《摘金奇缘》里面的疯狂有钱亚洲人么?
把国籍一改,就成中国人了,换汤不换药啊!
姐,这个眼妆在中国已经不流行很久了,厚眼影假睫毛营造出深眼窝,00年代影楼风啊
但是在新加坡似乎很流行;也许,这就是亚洲文化是一家吧你要是说她们不在中国长大,而是从小就生在美融入当地文化,跟老美称姐道妹喊sister,那我还能理解。
但是编剧的设定是,Mindy直到初中都在国内,去美国读了个高中,大学又跑来法国读商学院,相当于只在美国生活和学习了三年多的时间。
可她跟她的小姐妹,怎么全都一副土生土长的ABC的样子?
是我们中国文化不够有魅力,还是你们美国精神太洗脑?
如果想营造“文化差异”,不应该把华人和其他亚洲人的文化特征区分一下么?
当然,我对演员本人没有意见。
Ashley Park从小在美国长大,在接这部戏之前没说过普通话,也没怎么去过中国,自然浑身上下都是美式细胞。
只是在她塑造的Mandy身上,我几乎看不到任何中国元素,除了一张亚裔的面孔(Ashley Park有韩国血统,Park应该是“朴”姓)。
其实,中国本土富二代跟ABC之间最大的区别,我觉得是【更加强烈的文化自信】。
中国现在经济已经不同往日,尤其是10年以后,一堆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二代们被父母送到欧美高中,有些还会随手附赠豪车洋房。
很少有人会像数十年前的ABC、BBC初代那样,竭尽所能的融入当地文化,甚至忘记怎么说普通话,把当地国家的语言当作母语来练习。
中国二代们在审美上也自成一派,唐人街走一圈,穿着和妆容上就能看出来区别。
讲真,中国的“xx大王之女”,很少会是Mindy姐妹那种风格的。
有钱人家教通常也很好,不说文质彬彬,但鲜少会浮夸造作,就算有特立独行的,也颇有时尚品味,总之是不太会穿得像农村艳舞团。
【此处本来有一张配图,但是我把图删掉了,怕误导大家理解错方向】当然,名媛里也有狂野派。
Club里嗨翻天,KTV里唱昏头,跑街上撒酒疯跳舞,讨厌被束缚,一心追求自由。
我认识一个xx大王之女,对方也是拒绝被爹妈安排婚事,靠着不到30k的工资独自生活在伦敦。
她初中就来英国了,读到研究生毕业,英语流利到宛如native speaker,ins好友外国人多过华人。
但总归来说,你看到她的时候,能一眼认出来,她是中国人。
不是韩国人,也不是日本人,而是中国人。
中国人的文化特征其实很鲜明,鲜明到几乎不能被三五年的留学经历彻底抹去痕迹。
我们特有的民族自豪感,对长辈的尊重,对家庭观念的重视,以及对分寸感的把握,在Mindy这个角色上彻底失踪。
毕竟,这是个能对给她买房买车的爸爸喊混蛋(assholes),能不请自来住姐妹家的洋气姑娘……
这算脏话吧?
(防ETC配图)你说她不好么?
不,她很好,只是她不够Chinese。
【说“Mindy好有趣好暖好棒棒我好喜欢她 你不要玻璃心啦”的人,熟读此句50遍后方可开启留言功能。
你喜不喜欢这个角色,跟我讨论的东西不相关好么?
《小时代》拍的那么烂我还喜欢顾里呢 🙄️ 】
我几乎辨认不出她身上的中国元素,自然也不能对她的故事感同身受。
你把她的故事安排在韩国人身上,或者日本人身上,也是没什么违和感,除了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似乎让“继承家业”这个选项更压抑了一些。
从导演对几个【非美国】角色的塑造上,完全能体会本片的明褒暗贬之意。
用法国人的懒散无章法衬托美国人的聪明伶俐,用法国人的male gazing体现美国人的“女权精神”,顺便再用中国的“不自由”反衬一下法国的人性化,有点像是黑了法国太多次,得再黑一下其他国家以捧法国人臭脚。
搞笑的是,机智的剧方还巧妙的借用Mindy之口,diss了一下中国的“思想不自由”:
Mindy:“你不能因为别人有不同的观点而惩罚他们。
我来自中国,我们尝试过了。
”(沉痛脸疫情期间,美国老百姓在Tik Tok上面了解到了美国政府对控制疫情的无能。
自由民主的美利坚政府是怎么做的呢?
咦,说好的You can't punish people for their thoughts呢?
五十步笑百步啊~这个时候还在一部无脑玛丽苏甜剧里搞propaganda,暗搓搓地暗示中国思想不自由,真忍不住笑了,以为用五光十色的玻璃糖纸包裹一坨翔,就没有人能发现这玩意是💩不是糖么?
言归正传。
导演的目的是体现文化碰撞,但可笑的是,他没有深入了解两国文化之间的本质差异,而是把十几年前网络上流行的段子抄抄拼拼,摆出一盘大杂烩。
这让我想到了十年前流行的那个段子:天堂:警察是英国的,厨子是意大利的,工程师是德国的,爱人是法国的,他们全都被瑞士人管理着。
地狱:警察是德国的,厨子是英国的,工程师是法国的,爱人是瑞士的,他们全都被意大利人管理着。
十年过去了,美剧还是继续在拍这个段子,换汤不换药,cliche到好笑。
难怪法国人看了都翻白眼。
我随便翻了翻法国网站对这部剧的看法,一半人说“巴黎如此美丽,你们没拍出来万分之一”,一半人骂负分滚粗,“你们美国好莱坞qj女明星,现在跑来我们这教女权,好大的脸”~
艾米丽在巴黎:评论家讨厌它,法国人在嘲笑它-但粉丝们为它疯狂
可笑!
法国人对于艾米丽在巴黎的观后感我个人觉得,这是即《花木兰》之后,美国搞异国元素跌的又一大坑。
傲慢的美国影视公司,想要一边吃法式料理,一边吃几口中国菜,但却不想去了解这两个国家的文化内涵,还暗戳戳地想向世界展示自己本国文化的优越性。
法国影评人说得很直白了,“如果不是因为世界局势这么紧张,大家压力这么大,谁想看你这部俗套的片子解闷?
”但中国观众似乎不为所动,甚至对Mindy“有梦就去追,天地之大任我行”的美国梦精神颇有同感。
Mindy这种左宗棠鸡式的亚裔角色,本质上还是在宣传西方普世价值观,脱中入欧才能得到自由。
你看,Emily来到巴黎,成天穿得像只花蝴蝶招摇过市,非常典型的美式时尚品味让法国人作呕,但她改了么?
- 没有。
Emily作为一个marketing部门的员工(应该是Junior level),来法国教当地人怎么做branding,结果连法语都不会,被法国人连番羞辱,她觉得自卑了么?
- 也没有。
她保持着自己身上的美国气质,就算被骂俗,也能把法国人带得更俗来证明“潮流变了”。
她跟每一个认识的人说英语,默认法国人全都是双语能手。
她带着超强的文化自信和优越的社交媒体运营经验,一路过关斩将、顺风顺水,要把先进的美利坚文明播种在故步自封的法兰西大地上。
看完全集,她除了学了几句蹩脚的法语,睡了几个法国帅哥外,丝毫没有被法式文化影响和改变,从里到外都还是原汁原味的美国人。
但Mindy呢,美黑,欧美妆,法语流利,英语流利,普通话诡异……嘿,你不说你是中国人,我还真不知道你是哪儿的人。
希望导演和编剧能认识到,我们Chinese,有自己的审美和文化。
就算是追求自由人生,也不一定要摒弃身上的中国元素,向美国人学习审美打扮性格和处事风格。
没想到有位姐们儿跟我在同一天写了同样主题的文章,分析为什么Mindy无法让中国人产生代入感 😂 太巧了!
贴出来大家一起读读看。
这个文章底下的留言有点意思。
就连一些美国人都觉得,Mindy的形象是一种美式文化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可一些中国人却一点儿不这么认为,反而觉得很开心,觉得华人在美剧中总算有“讨人喜欢的角色”了。
怎么会这样?
🤔Emily in Paris: Asian Women I Know Aren’t Like Mindy Chen原文地址:https://medium.com/@ellengau/emily-in-paris-asian-women-i-know-arent-like-mindy-chen-6228e63da333Bored on a Sunday afternoon, I decided to check out the currently trending Netflix show “Emily in Paris” after reading mixed reviews about it. I was warned about all the stereotypes and (French) cliches by a Guardian critic, but it didn’t hit me fully until I was introduced to the character Mindy Chen.If you haven’t seen “Emily in Paris,” it’s a story about Emily, an American woman who moves to Paris to take up a Marketing job. Not long after her arrival, she befriends Mindy, a Chinese-Korean woman who is a nanny and used to study in the States.There are many questionable things about Emily, but I’ll leave her for the American viewers.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Mindy Chen and other Asian characters on the show from my perspective as an Asian person who grew up in Vietnam and moved to London for study and know plenty of others who have similar backgrounds to Mindy’s.The Mindy character has a cliche rich kid backstory: She runs away from her loaded family in Shanghai to be a nanny in Paris as she doesn’t want to live the life her parents plan out for her.To mix things up a little bit, the show creators give Mindy a musical talent — which, I guess, is because Ashley Park playing Mindy has a background in Broadway. They also make her half-Korean instead of full-on Chinese — though I’m not sure what the intention of this is as Mindy comes across as much more American-born than Asian-born, let alone specifically Korean or Chinese or a mixture of both.She reminds me of Peik Lin from Crazy Rich Asians. Peik Lin was portrayed by Awkwafina, whose performance was criticised for being attached to Black culture and is not an accurate representation of Asian people, especially those born and grow up in Asia.Both Peik Lin (in the movie) and Mindy Chen are the Asian best friends who come from rich families and exist to encourage the main character to go out of her comfort zone. Mindy, in particular, gives morally questionable relationship advice to Emily throughout the show and, as a result, makes the American lead seem more coy and sensible in comparison.As a relationship writer, I wanted to stop these characters at many points during the show and give them some urgent coaching sessions because, welp, they make horrible relationship decisions and are such bad friends and colleagues — there’s no likable character.For this reason, I lost interest quickly halfway through, yet I continued to watch till the end of the season in case I might miss some crucial materials for this article. Lo and behold, later in the season, Mindy Chen meets up with her Shanghai friends at a club where these ladies act like they have absolutely no human control — I couldn’t relate to any of it.Why I Can’t Relate to Mindy Chen and Her Asian FriendsAs an Asian woman who experiences both the Western and Eastern worlds and has Chinese and Korean friends, I want to clear up a few things and give you a wilder perspective of the real-life Asian population.The point of this article is to say not all Asian people in real life, even those with similar backgrounds to Mindy Chen’s, act like them. It aims to avoid generalisation based on these characters by those who might have limited experiences with Asian people.It’s also my rant as literally an Asian person with a similar background to that of the Asian characters in this show.Most Asians are not rich.Mindy Chen might exist in real life, but she’s definitely not the majority. So is Peik Lin and the world of Crazy Rich Asians.Most Asian people I know are from the working class. We don’t have a wildly rich family planning a life for us back in Asia; we’re supposed to build a life for ourselves here and, in many cases, help out our family back home financially.Most of us moving overseas is neither loaded nor incurably nerdy as often portrayed in movies. We’re smart, progressive, socially quick, and hardworking — because we have to.The Asian women I know in real life don’t make thirsty sex jokes.In my social circle, Asian women don’t portray themselves as “DTF.” They’re usually relationship-oriented and vocally so. And they don’t tell their friends to have sex with a guy in a relationship (or marriage, for that matter) just because “it’s French.”“[He belongs to his wife] And whoever else he is banging, so why not you? Look, you haven’t done Paris right until you’ve had at least one wildly inappropriate affair.” — Mindy Chen’s advice to Emily when Emily says she receives lingeries from her married client who is also having an affair with her boss.In modern Asian culture, cheating is condemned across the board and, if we hear someone who gives horrible advice like Mindy Chen, we would not be friends with her. She would be shamed.The Asian women I know in real life don’t spill champagne at a club.I haven’t partied with the “crazy rich Asians” so I can’t speak for them, but I do know many Asian women like to look pretty and polished at a club, so it’s highly unlikely they would mess up their dresses and make-ups by aggressively spilling a waterfall of champagne on themselves.There are bottle services, for sure, but the Asian female party scene I’ve seen in mainstream clubs is much tamer and classier than the portrayal in this show.Asian people living overseas care about their visas.In one of the scenes, Mindy nonchalantly mentions over-staying her visa.Her attitude couldn’t be more fictional. The Asians I know in real life would do anything to make sure they do their visas correctly, including hiring expensive lawyers to help with a simple application form.If there’s some issue with their visa, they would be quietly anxious about it and do anything to fix it.Asian people I know don’t call their fathers “assholes”.I haven’t met any Asian kids that speak to their fathers like Mindy does, and if a kid speaks to their parents like that, it is not normal — it is frowned upon by the entire Asian cultures.The Bottom LineIf you see an Asian character on screen, take it with a grain of salt. Don’t assume that all Asians are like that or the same. Most likely, even Asian people can’t relate to those Asian characters at all. Mindy Chen might as well be played by a White actress — it would make no difference.In fact, having a two-dimensional Asian version of Samantha from “Sex and the City” like Mindy Chen can perpetuate the sexual objectification of Asian women who are seen as easy targets by White men on dating apps. Asian women are not exotic sexual escapes — we are people with feelings and thoughts and values. Well, the film industry needs more female and minority show creators to make it right.As for “Emily in Paris”, I would rate it 2 out of 5 for the visual designs and Lily Collins — Paris and Emily’s outfits are beautiful. If you don’t think too hard, the show can be quite entertaining. I did enjoy the scenes where Emily wins at her job. But, if you just think longer than a second, you would soon ask yourself, “What the hell am I doing with my life?”以及一些推上的观点:
深深地感谢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一流的豆友们,意见碰撞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就算有分歧,只要彼此尊重,交换意见,那也能有所收获。
但是一上来就劝我“出国门”、“多看看世界”的人,送你们一句话:人越是缺少什么,就越爱显摆什么。
缺乏阅历的人爱炫耀自己的年纪,缺乏思考的人爱说自己读书多,缺乏视野的人爱让别人开眼看世界。
老毛一辈子只去过2次苏联,所以他分析西方国家的文章,肯定没在外数十载的你写得好吧?
🐶 不知道这种人劝别人做事之前,有没有吾日三省吾身:“我今天又自卑了么?
我今天又自负了么?
我今天又脑袋空空却想装了么?
”以及,有强烈反对意见的话,请先留言【Mindy和她朋友们身上最具备Chinese元素的五个特质】什么?
你说没必要纠结Chinese元素?
那编剧给她安排一个【中国】的背景是为了啥,演员本人是韩裔,那演韩国人岂不是得心应手,难道韩国人不配有向往自由的富家女么?
再次申明,人物角色是否可爱迷人不是本文重点讨论的话题。
我在聊中国文化元素,你在想角色可不可爱,咱们讲得都不是一个主题啊 😂 美国影视作品可太会PUA了,导致很多人觉得,中国人的形象从奴隶到“令人喜欢”的角色是一种进步。
但在我看来,这是从💩,变成了巧克力味的💩。
自己心态这么好,姿态这么低,也不能怪人家觉得你好欺负啊......我要送给大家老毛的一段话,出自《中尼边界要永远和平友好》:“每个民族都有长处,都有缺点。
要学习每个民族的长处,不管这些民族的大小。
我们东方人有一种自卑感,总觉得自己不行,白种人比我们强。
这是一种迷信,要破除。
既要破除迷信,又要向西方学习。
破除迷信与向他们学习并不矛盾,如我们可以派留学生,进口他们的设备等。
我不是反对西方的一切,而只是反对那些压迫人、欺侮人的东西。
他们的文化科学我们要学习。
东方人要向西方学习,要在破除迷信的条件下学习西方。
”Over!
Gabriel可以把这部剧一切的问题重刷掉,救命啊谁能挡得住法国男人!第二季请续上,but不要再虐我们男主啦!
不能更肤浅的糖水剧,巴黎和演员们还是很好看的
额...除了巴黎美景,其他的一切真的都很俗套...难以置信这是网飞水平。可能是打造给高中生看的吧……
太cliche了吧真的是,但真的每个男性都好好看哦。就很符合疫情期间看看。
主角总是世界的中心而且衣服丑。
就是俗气 快餐式时装剧 但又一集一集看下去成瘾
对职场有误解还是有错觉?举起手机就随便拍人有点礼貌吗?
好恨奋斗逼
休闲娱乐美产玛丽苏,lily collins是不是有什么神经疾病,暴瘦且左眼一直不自然抽动
美国18线小红书编剧的想象中的巴黎生活
gossip girls水平的审美,奈飞大搞古典主义小鸡片文艺复兴。造型辣眼睛,刻板印象,美国白人中心视角,玛丽苏设定……我都一笑了之。可剧情越到后面越侮辱人,这辈子还没看过这么能穷尽心思冒犯marketer/PR工种的意淫故事会,简直想撕了手边的deck塞到Emily的嘴里
整季看完之后甚至没有意识到第一季已经结束,完全无缝连接第二集,这类型的剧完全可以套拍一次性拍完的,看前几集还觉得“虽然是Cliche大合集,但谁没有一个在大城市工作生活的梦想呢”,但看到后来艾米丽公私不分真的就很离谱,这么dramatic也不怪法国人看不惯;里面的文化吐槽真的是刻意的美式无知,而主创也完全不在意展现美国人ignorant的形象;但还是很喜欢Mindy。
This was my glam show. 我glamming的时候喜欢看一些feel good,no stress的show。通常这些美人美景high fashion的show会有mean girl spirit,但这个完全没有。Emily has such a good energy, 好舒服。Also I wanna ransack her wardrobe 😍
异国他乡遇到的所有帅哥都爱我想跟我大doi,哈?这剧的受众到底是谁啊??
就当是在线吃法国天菜了
法国评论说这剧太cliché。美国拍巴黎都不忘记要diss一下中国的一孩问题,还有,在中国“梦想会被抹杀”的话语是什么鬼,作为在巴黎的留学生,我有点被这些私货恶心到了,真实的恶心...还没看完,但我猜这剧最后会是美国女孩融入巴黎,带着香蕉姑娘奔向自由生活,顺便再diss下中国,强化中美战美国的霸权地位,再教法国新的做事方法。就像美法中关系一样,美国在对法国文化“表面上的妥协”背后占据话语权和权力高地,和法国小弟一起diss中国这个自古的敌人。当下饭剧看看吧,美式洗脑果然是无孔不入啊,比欧洲高明太多,我都习惯了欧洲直接骂,看到美国这么狡猾还真的不习惯。希望美国在拍其它大洲的时候放过中国,能不能别总在街上遇到中国人然后夹带私货,在巴黎我在街上走根本没人鸟,都当我是透明的...
小甜剧,轻松浪漫,闲的时候可以调剂下生活。外景拍的很美,可以当巴黎的旅游宣传片看了,是比较纯粹的游客视角。剧里那些社交网络的策略还算有意思,但不是侧重点,重点还是在帅哥美女们啊!ps女上司衣品真好啊,莉莉就走可爱路线不过发型有点老气
轻松小甜水剧
eye candy
类似小妞电影的剧,挺可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