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就听过这部剧了,可是一开始看了第一集就被孙妈的闽南普通话给吓跑了,呵呵后来,是在陈怡蓉被提名金钟最佳女主角后就回来看,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四天里面翻来覆去整整看了三遍!
以前一直搞不清民国和公年的换算,看了这部剧发现就两者差11年,所以才发现里面的一美正是妈妈的年龄。
家里有很多妈妈读书和刚工作时拍的老照片,一样的清汤挂面,一样朴素的衣服,只是没有一美的那份傻傻的可爱了。
所以在看的过程中总会想,妈妈那个时候是不是也会这样呢?
爸爸年轻的时候其实比几抠还要帅哦!
只是岁月催人老啊美元恋闪得让人一边看一边无奈地傻笑,最让我无语的地方是一美误会几抠和茜茜,然后一个人在村口嘀咕着所谓的鱼虾理论然后大哭,可我看到这时确在拼命忍笑!!!
从第一集到最后一集,不管看多少遍,总会不自觉地笑出来,有时候是大笑,有时候是会在里面找到自己小时候经历的故事然后微微地会心一笑。
把这部剧推荐给爸妈看,相信他们应该会更很有感触吧!
一直很喜欢孙妈,还有孙家一家六口。
孙妈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但是确很懂得做人的道理,俺老爸总是说先要学会做人,然后再做学问。
妈妈跟她一样是严母,从小实在气不过的时候也是会打一两下,可是就像孙妈那样,她们都是为我们着想的,她们都是打心里爱着我们的。
一家有严母,就必有慈父,孙爸在很大一程度上也影响了一美还有几抠,感觉他和外公很像哦!
总之这一家人都是很可爱的,尤其是在一美和几抠分手后,孙妈、孙爸还有阿公三个人想出来的两个爱情大作战,如伟忠哥所说几抠是被孙家六口给骗进爱情的坟墓的!
与其他抛头颅洒狗血的八点档不一样,这部剧真的很适合一家老小坐在一起看,然后一同笑,一同分享上一辈的故事。
我觉得这是光阴的故事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吧。
在这个物质丰富但感情却十分匮乏的年代,我们真的很需要那样的亲情、友情和爱情来唤醒我们似乎日渐麻木的情感,温暖我们渐渐疏远的心。
在这个冬天,捧一杯热茶,好好地听一下光阴的故事……
(9)陶伯對毅源說:“有「因」於是有「果」,這麽想想,事情總有答案的不是嗎?
只是有人找到了,有人糊塗了一輩子沒得到……你想把自己受過的那些哭苦,當成「埋怨」?
還是當成「因」茜茜回到小學教室對復邦說:“從來沒有覺得自己長大了多少,現在看著這些小桌子、小椅子才突然發覺自己真的長的好大。
那心裏呢,沒有更勇敢,也沒有更聰明”(26)茜茜問馮媽:“難道我們再怎麽努力,都拼不過命運嗎?
” 馮媽“傻瓜,命運要怎麼拼呢,你沒看到那些逆流的魚,都傷成什麼樣子。
命運要順著它流。
” 茜茜“一定得順著流走嗎。
這樣不就一路游向大海,直到被淹没了。
” 馮媽“不,只有順著它流,才能找到上岸的力量。
別做聰明的傻子,那是最苦的人”(27)茜茜與母親吵架時,張太對茜茜說:“你以為你夠勇敢,夠堅強。
其實那只是天真,你天真的看不到人生的无奈,感受不到命運的心狠手辣。
你的天真,你所謂的尊嚴,將來會害你受苦。
”(31)毅源説:“吃虧吃久了就會變成埋怨,埋怨累積到最後爆發出來,反而會變成不可收拾的局面”毅源源對一美説:“人不就是這樣嗎,在面對沒有勇氣承認的事情,就會給自己找個理由。
”(32)毅源問復邦:“你覺得喜歡一個人或是愛一個人是為了什麼?
是因為我們怕寂寞,還是我們想要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東西?
”“一美最吊的地方是她的喜歡就只是單純的喜歡,全心全意的希望對方好,希望對方快樂,就算最寂寞的是自己,就算最後根本得不到自己喜歡的她還是會不顧一切的去喜歡。
”(33)毅源對一美說:“命運就像撞球一樣,沒有經過一番的碰撞就進袋的球是不算分的,是犯規的”(34)茜茜對復邦說:“長大就是長大,鏡子會告訴你,命運也會。
不夠勇敢也要長大,不夠聰明也得長大。
”“我們都很渺小,只能扛得起自己的命運,我們曾經在一起,然後分開,我們交會在一个小點上,然後各自走向各自的路,這不只是我們的故事,太多太多這樣的故事在這個世界上。
”陶伯對陶媽說:“天亮了,咱們好好過日子吧”(37)復邦對一美說“原來人生并不像點穴解穴那樣容易”(42)孫媽對毅源說:“幸福不是圓的,也不是扁的,你手上如果拿的是扁的,心裏想的是圓的,那是不幸福的。
所以不管你拿到圓的或是扁的,只要你手上拿到的那個東西,你越看越喜歡,那才是真正的幸福”(44)毅源问馮媽“愛一個人為什麼會有痛苦?
”馮媽拍拍他然後回答說:“因為你認真, 認真才會痛苦啊,不認真就不痛不痒了啊。
”(45)張叔對茜茜說:“自己走過的路,無論是對的,是錯的你都要認。
就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早知道,所以誰都會犯錯。
但你要記住,做過的事,走過的路,絕對不要後悔。
要是知道錯了,就把錯誤的腳步給停下來,把心給定下來,耐心的等。
總有一天,你可以等到有緣的好心人,領你到正確的道路上。
不想後悔就要勇敢求救。
”茜茜對一美說:“人生好像是一個不會說話的啞巴,用它的方式比手劃腳的帶著我們去懂得我們故事的真相。
”茜茜對張奶說:“真正勇敢的人是隨波逐流當中而而不迷失自己的人。
”(47)復華對復邦說:“如果我們都把自己做好了,那就是最好的好,對誰都好。
”復邦對一美說:“不要自以為瞭解,真正瞭解一個人,不要用眼睛,必須用從心去瞭解。
”“毅源和茜茜一樣,他太在乎了,因為在乎,所以擔心身邊的一切,隨時會曇花一現,只好假裝不在乎。
”(48)敷邦對毅源說:“毅源,你一直再演一個爛人,可是其實你根本不是你想象裏的那個爛人” 毅源:“就算不是爛人,也好不到哪裏去吧” 敷邦:“不用太好吧,剛剛好就好”(52)永安和阿公看著正在玩點穴解穴遊戲的小朋友們。
永安說:“好傻的遊戲哦” 阿公:“是啊,是很傻啦,不過在裏面玩的人都不知道自己很傻,人生也一樣。
”毅源對一美說:“人都有一種作賤自己的基因,因為你不相信老天為什麼會對你那麽好,所以當你越是接近圓滿的時候,你就會越害怕,越不相信,越覺得自己不配。
然後你就會想去測試它的極限到哪兒,再來你就會不知不覺的作賤那個屬於自己的圓滿。
”一美對妮妮說:“現在我的幸福很完整,也很心安理得,因為我用祝福代替了不甘心”(53)馮媽對妮妮說:“哭吧,沒哭過,又怎麼懂得怎麽去笑呢”
幸福始终像午后闲闲的时光,不淡不缓的流动。
岁月始终像地上斑驳的阳光,总有一些闪亮。
静数时光,默怀年少。
谁,听我说这关于光阴的故事。
谁,陪我看细碎年华悄然离去。
多年后,再过许多年后,会不会像一美一样有个幸福的家庭,有个可爱的多美,有一个有点酷却懂得疼爱人的许毅源。
看《光阴的故事》,我被感动得满满。
追逐的身影,棒棍下复邦的哭声,一美爸爸的铁砂掌,陶妈妈说复邦是母猪的孩子,一美的3*3,拍熊的名字,郝伯伯的手枪,以及一美单纯的愿望。
这些充满欢笑的镜头让我总有身历其境的感觉。
毕竟这些事情,在我们小时候也一样在经历。
小时候,孩子,原来这些词语在长大的我们看来是那样美好,那些逝去的岁月里面刻画下我们怎样的欢声笑语。
我们一点一点长大,身体的成长固然是岁月的痕迹,可是心灵的成长却让我们开始苦恼。
于是,复邦抱怨,连没脑子的一美也抱怨。
一美帮拍雄写情书,茜茜和复邦的交往宣告一美从10岁到18岁的愿望破灭,朱磊写信让茜茜让叫一美被误会,复华变成学习的机器,陶妈妈阻止复邦和茜茜的交往,一美的日记,许毅源的出现。
他们长大,他们每个人都是主角。
青春变得繁芜而昌盛。
我希望故事到这里就好,到这里就好。
村子的风水不好,家家都开始经历苦难。
张叔叔失踪,茜茜与复邦分开,陶妈妈生病,复华住进疗养院,一美跑出来一个妈妈。
这些悲伤的情节可不可以不要?
生活,原来这就是生活。
生活也就是这样。
我们像他们一样过童年,像他们一样抱怨成长。
可是他们依然将生活活得像样,而我们,当一张一张纯净的脸庞变得沧桑起来,我不得不在心里面反省,为何我们不能像一美那样单纯而善良的成长。
那些单纯的小愿望被我们丢到那个角落。
我们为什么不能像一美那样傻傻的长大。
难道只是因为我们看了很多电视,电视教坏了我们。
难道只是因为我们周围没有那样相亲相爱的一村子的人。
我们怎么可以一直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好好过现在。
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满足不了自己。
当身边一些人走失,当经历的一些往事开始淡忘,我们怎么可以当作什么都不知道。
那些我们看不到的地方究竟在发生怎样的事情。
我们是不是要一直只看到自己前方的世界而忘记身后还有一个我们看不到世界。
要如何保持一颗善良乐观的心生活。
我想我们要学习,向一美学习,向茜茜学习,向《光阴的故事》里面每一个人学习。
学习生活。
记得从前即使芝麻绿豆大的事也要张显得似所有人都知,现在几乎在怎样的天翻地覆都说不出几句话来。
内心的汹涌澎湃不知道如何表达。
《光阴的故事》一个献给“珍惜我们一起走过,物资贫乏,互相扶持的时代”,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一个给我满满感动的故事。
11949年国民党政府输掉内战,那些跟着蒋介石打天下的士兵一批批地转移到台湾,从此在那座美丽岛上讨生活,或娶妻生子,或孤身漂泊,往日的荣光渐渐成为他们度过艰难岁月的支撑。
这些外省来的败兵与他们家人住的地方被称为「眷村」。
民国47年,一个叫王伟忠的男孩在这里诞生;五十年之后,他打算把眷村的故事拍成电视剧,并请来了徐誉庭(《我可能不会爱你》、《荼靡》编剧)打磨剧本,最后使得这部《光阴的故事》成为当年收视冠军。
后来的韩剧《请回答》系列夯爆亚洲,我们都很羡慕人家能够把青春家庭剧拍到那种水准,直击你心。
但其实我们这样的剧我们也拍过啊!
你甚至可以在《请回答》里看到《光阴的故事》的影子。
只是2007年的社交网络还如襁褓中的婴儿,羽翼尚未丰满,还好这样的错过最后没有变成遗憾。
《光阴的故事》带来的情感共振之强大,不仅让人在剧终的刹那仿佛失恋般难受,还会直接将剧情当做VR(虚拟现实)。
男主黄腾浩就讲过这样一件很趣味的事:有次去7-11买东西,排队的阿姨很热情地叫我「几抠」(注:黄腾浩在剧里叫许毅源,毅源的谐音是「一元」,台语发音为「几抠」),还问我后面追到一美(女主)了没。
人戏合一的境界就是这样吧。
2这部剧的人物众多,主调是许毅源、孙一美(陈怡蓉饰)与陶复邦(杨一展饰)、汪茜茜(赖雅妍饰)这两对人物百转千回的感情线,以及眷村里几个家庭在三十多年岁月流转中的变迁和成长。
一)流氓和婢女孙一美说自己是婢女命,做婢女的只有牺牲奉献的份,别看她人小,委屈常常自己扛,朋友也都靠她在罩。
暗恋陶复邦不敢说出口,因为知道陶复邦喜欢茜茜,她不仅自动退出,还鸡婆地帮两个人谈恋爱,因为「祝福也是一种爱」。
孙一美和好兄弟陶复邦、冯拍雄(马念先饰)在游泳馆见到那天在撞球间抢地盘的许毅源,打算在更衣室堵他,结果计划变动,留孙一美一个人在男更衣室,两人的初次邂逅充满了不可描述的...颜色。
许毅源一副混街头的模样,大家都觉得他是流氓,时常被朱磊这样的资优生看扁,但其实心地十分善良。
他的软肋是自己麻烦不断的父亲,他害怕变成父亲那样的人,恨不得摆脱这层梦魇,无奈身上流着父亲的血,这让他的恐惧根深蒂固。
一开始,许毅源也被漂亮的茜茜所吸引,她身上自带的坚强属性像一种命中的默契,与许毅源相重叠。
不同的是,茜茜有家人做后盾,许毅源面对的则是一个破碎的家庭,生活的艰辛让他的内心不得不构筑起坚实的城堡,抵御一切危险和随时向内崩塌的自卑心理。
许毅源没有追到茜茜,孙一美也爱不到陶复邦;许毅源不愿放手。
真正喜欢一个人的时候,是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挡的,不管他身边有没有人,不管谁在他身边,你都会想尽办法跟他在一起。
他说:爱情就像打麻将,想要胡牌,就要等那张关键牌,你可以自己摸来,也可以等人家放枪。
孙一美选择放手,爱情讲timing也讲感觉,终究勉强不来。
结束固然心痛,但尽早止损总好过一场空。
她就是这样的女孩:宁愿自己憋出内伤,也不愿好朋友受伤。
无奈孙一美婢女命格实在强大,鸡婆到了一个境界。
她知道茜茜患有小儿麻痹的妹妹娟娟中意许毅源,觉得她很可怜,于是又跑去暗示许毅源「将心比心地爱爱看」,结果被情伤未愈的许毅源直接呛回来:你根本就是在侮辱她(娟娟)啊!
你打从心底就认为娟娟的腿会让她没有人爱,这就是一种侮辱。
如果才刚放弃一个努力追求的女孩,就马上展开下一段恋情,那这个男的,就是把感情当游戏。
许毅源的心也是会痛的好不好,流氓也是会流眼泪的好不好,狠心也是一种善良好不好,我对茜茜,是真的,好不好!
或许就是这种善良单纯外加爱管闲事的性格,成功为「美元恋」播下春天的种子,意外成为爱情的吸铁石。
许毅源开始对孙一美倾诉心事,展现自己脆弱的一面。
还有绕不开的日常斗嘴系列。
许毅源和孙一美为了掩护茜茜和复邦,假扮情侣,结果许毅源假戏真做,啵了孙一美。
不按常理出牌的孙一美当场崩溃,局外人都很通透啊,就孙一美状况外;于是所谓的「美元恋」呈现的是这样的状态:许毅源的爱全部变透明,不是孙一美选择性忽视,是她根本近视看不见啊!
直到被许毅源点醒,孙一美大概才看见了几抠的爱。
傻人有傻福啊!
他们一起经历了陶复邦参军,茜茜北上酒吧唱歌,经历了邦茜两人感情的分合,经历了阿公生病,经历了联考...参与了别人的故事,也创造了自己的回忆。
二)公主和士兵陶妈妈认定孙一美以后是自己的女婿,问题是母有意子无意,陶复邦对汪茜茜死心塌地。
所谓好事多磨,这两人一路坎坷的情感历程就是最好的注解。
茜茜的懂事和坚韧让人好心疼,她总是用笑脸面对这个操蛋的世界以及它可笑的规则,默默承担敌意和不理解;她像雨果笔下的笑面人,对亲人朋友封存悲伤,只留下一张看起来很OK的脸。
陶妈阻拦,陶复邦考军校,这段感情暂时搁浅。
超会念书的茜茜后来考上了政大新闻系,但一系列原因让她不得不跑到酒吧赚钱,为了不让朋友担心,她说了很多谎来隐瞒。
谁想要输掉人生啊!
打牌的人不想输,踢球的人不想输,开便利店的人不想输,茜茜也不想输。
尼采说:我自诩主宰一切风景。
话是漂亮话,听起来悲壮,但大多数时候,大多数人,都是被命运的巨轮推着走,任凭你如何挣扎如何趔趄,也改变不了潮水的方向。
在颠沛流离的命运面前,我们太渺小,也承担着太深的无力感。
之后茜茜和外国人保罗(夏克立饰)结婚,陶复邦也和军校处长的女儿妮妮(许玮宁饰)结婚。
两个人的婚姻都不幸福,因为心里如何也放不低心爱的那个人。
好在结尾,公主和士兵在无数场战役、无数次枪林弹雨之后,终于迎来圆满的结局。
编剧的良心原来还在,感恩。
3《光阴的故事》里最搞笑的当属朱虹(小甜甜饰)和冯拍雄(马念先饰)了。
小甜甜简直就是行走的表情包好吗!
综艺感超强的她totally fit in朱虹这样又贱又可爱的角色。
马念先在台湾喜剧中也算是老面孔了,他的脸总是莫名戳中笑点。
前不久播出的优质台剧《花甲男孩转大人》里,他就饰演了一个高学历的直男癌,情商感人就是了。
既然是一部年代剧,肯定会涉及49年两岸人被迫分离的苦痛。
剧中冯拍雄的母亲冯妈每天都坐在村头,望着基隆港,回想着当年在对岸发生的一切。
突然的变故导致她精神失常,还好她的记忆里残存着的,都是些美好的片段。
04这部「过期」的剧,即使十年后的今天重温,都可以找到很多的共鸣。
在剧里,几抠曾经说过:是孙一美让我这个流氓过上了无风无浪的生活。
孙一美治愈了许毅源的自卑、忐忑、对未来的恐慌,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安全感。
而这,也是《光阴的故事》带给我们的,不是吗?
它就像一个避风港,是我们对抗无常生活的武器。
是,我晓得这么形容一部电视剧很愚蠢,但这部剧陪伴了我整个大一,在无数个漆黑的夜晚和需要早起的清晨,因为有了这份挂念,会突然拥有很庞大的力量,那些悲伤和难过,突然就变得无所谓了。
杨德昌、柯一正等台湾新浪潮导演曾经联合拍摄了一部同名电影《光阴的故事》,它由几个小故事组成,描绘了童年的消逝和成人世界的幻灭。
转瞬即逝的光阴里,我们学会穿起铠甲,戴上面具,假装懂很多道理,过不想要的一生。
王伟忠的《光阴的故事》温暖多了,少了凌厉,多了几分温柔。
所以你会想一遍遍地重看,不是为了逃避和麻醉,反而是希望在挫折缠身的时刻,储备足够多的勇气,当巨浪再次汹涌时能够迎面而上。
剧里的人物有好的,有坏的,有强硬的,有懦弱的,有圆滑世故的,也有我行我素的。
即使骄傲蛮横无理取闹如朱妈,几十年过后病弱坐在轮椅上,也全然不复当年的神采奕奕。
看到这一幕,好像有点明白人生是什么了。
既然到头来都要经历死亡这条路,就活得自我点吧!
这段时间陪妈妈在家,看了一部讲述台湾眷村的《光阴的故事》。
很早的时候看过一部电影,里面有一幕是个台湾老兵带着孙女在街上的背影,我还记得他是儿子儿媳早逝,也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因而印象中的那个背影尤其显得寂寞和酸楚。
后来慢慢知道了“眷村”,也读到看到一些有关的事情。
光阴的故事,是一段美丽的故事,是物资贫乏、相互扶持的故事。
“时间它像是河流,慢慢的轻轻推送”眷村里面,每个人每个家的悲欢喜乐都是那么真实,似乎就在我们身边上演一样,最简单的生活带来了最单纯的感动。
每天早晨,陶妈吊嗓子孙妈大嗓门叫小孩起床;孙一美、陶复邦、冯拍雄没心没肺地在学校、村里每个角落嬉闹;冯妈在等待回大陆的船,张妈的船却永远等不到了;汪茜茜放弃大学和爱情担起家里的重担;许毅源从漂浮不定开始学习祝福和安定。
谁家出了什么事情都是全村出动着帮忙,该捐血捐血,该出钱出钱,该出力出力。
我很是羡慕的陶复邦说的那句,“她(孙一美)是我们全村的妹妹。
”当大家在烧烤时候依旧打闹,却也清清澈澈地明白这一代已经要接过生活的担子了,不管愿不愿意长大,必须去接受流逝的光阴下每个人不同的道路。
虽然有那么多不得不选择的选择题,有无奈有放弃,但是,那份纯真的情感不会改变,依然那么温暖那么安稳。
小的时候,大家都是把竹床搬到湖边,大人们一边聊天一边轻摇扇子哄小孩子快点睡觉。
可惜,在我的记忆里面,那幅画面只存在了短暂的时光。
什么时候开始,社会的进步让人们在得到许多的时候也失去了许多,所以我们才会这么向往和喜欢《光阴》里面的平凡和纯真的美好。
孙一美是这段时光的记述者,也是那个傻乎乎的全村妹妹。
不管哪家哪个朋友出了事情,她都会或自己或跟着孙妈忙的团团转,别人是公主是小姐,那就做个婢女也甘心,她的可爱就是又笨又呆又傻傻,还有满脑子的奇怪逻辑。
她是一片草原,让人微笑着在上面打滚;她是卡通的世界,让人彻底地被改变。
所以,当邦茜还在遗憾和错过时,她已经收获了满满的爱,不是亲生父母孙爸孙妈的爱,再美家柱声声“大姐”的爱,朋友们边斗嘴边鼓励的爱,毅源越认识越喜欢的爱。
(PS我爱美元恋啊)“幸福有多远?
就像一美问毅源说:‘那片闪闪发亮的沙滩究竟在哪里?
’请和我一起相信,只要怀著希望,我们就在抵达的路上。
感谢所有走过光阴的人们,感谢正在为光阴写故事的你我。
在故事之外的故事裏,咱们也要一步一脚印地为光阴留下那美丽的痕迹……珍惜我们一起走过物资贫乏、互相扶持的时代。
”王伟忠的旁白,也很有质感。
http://xuelijiu.blogbus.com/logs/70207185.html
看完《光阴的故事》有两个感想,第一,王伟忠真是帅哥+才子,又有黑道大哥范儿,真是偶像。
第二,自残系最好的对象永远是治愈系,而治愈系永远向自残系敞开怀抱。
《光阴的故事》四大主角,双旦双生,孙一美、汪茜茜、陶复邦、许毅源,两自残两治愈,两两配对,真是再合理不过了。
乙一有一篇小说,也改编成电影了,说一个男孩可以随时治愈别人的伤口,故事很精彩的是后半部分,不,他不能治愈,他只能将伤口转移到自己身上。
陶复邦是那样一个功力不够的治愈系,汪茜茜是那样一个段数极高的自残系。
两人水准不一样,因此,复邦只能不断不断把伤口嫁接到自己身上,却不能痊愈这些伤口。
汪茜茜的伤口越生约多,陶复邦也越转越多,最后自己也是体无完肤。
有些观众感慨说不是陶妈作祟,不是命运捉弄,或许他们会比较顺利。
不会的,段数不够的治愈系,虽然也是治愈系,可以遭遇段数高的自残系,简直像遭遇吸星大法的普通武者,顷刻间,一身武艺被吸得精光光。
这一点,陶妈早就看出来了,汪茜茜并不是理想的儿媳妇,“现在我儿子都对她言听计从了,这往后还怎么办啊?
”。
“我可是见过她对张叔的态度,我不想我后半辈子还受媳妇儿的气”。
在自残系还是凶狠的自残系,没有被岁月磨砺地圆滑,在治愈系还是蠢笨的治愈系,还没被岁月磨砺地宽厚,两强相遇,只能是勇者胜出。
而自残系的胜出,结果就是两个人都伤痕累累。
治愈系只有遭遇过挫折痛苦(陶妈的病,复华的病),自残系唯有经过更恶的人的打磨(茜茜嫁的那个保罗哥啊),再加上一点点运气(那个莫名其妙的儿子),才有可能最后走到一起。
孙一美是一个超级治愈系,她最治愈的地方就在于,她都不知道自己可以治愈。
她可以治愈别人的伤口,却永远不会在自己身上留下太多疤痕,你说她笨也好,迟钝也好,总之,自残系所有的伤痛,打在她老人家身上,永远是石沉大海。
所以许毅源那种超级大自残派,会在她这里慢慢疗好伤。
会深陷不可拔,没办法,人家段数高,又或者是,段数实在太低。
就算自残系有再大功率的吸星大法,可人家莫有武功,你奈她何?!
大部分情节离奇的连续剧,都是一帮自残系在那边闹腾,你死了妈,我就没了娘,你有第三者插足,我就正室闹翻天。
总之,你拿一个伤口出来,我就弄一个更大的出来比。
而治愈系总是被糟践得多,要不然,哪有那么多惊心动魄,一波三折。
但是生活中,治愈系永远追着自残系跑,自恋自嗟自叹的豆瓣女,非得要遇见一个文字只看说明书的理科男才会幸福。
而单纯无知的多情少女,也总是喜欢追着血海深仇的孤身男子。
最幸福的当然是治愈系找到了治愈系,就像孙妈孙爸的那种幸福。
可是哪那么容易,大部分的人都不安分,不能享受到手的普通生活。
治愈系之所以成为治愈系,也就是因为他的治愈功能,一身治愈武艺,无从施展,简直是明珠暗投啊-- - - - 所以治愈系追逐自残系,又通过自残系把自己也变得伤痕累累,等到自己转变成自残系了,再去毒害下一个治愈系。
正如你前男友被他前女友伤害再来伤害你,而你从他那里学到的招数又去伤害另一个。
冤冤相报,直到遇见势均力敌的一个,又或者,有一日,恍然大悟,再不跟天斗了。
一辈子糊涂涂的孙妈有一段话让我动容,幸福是什么?
幸福既不是扁的,也不是圆的。
如果你手里是圆的,心里想着扁的,那就是不幸福。
但如果你手里拿到是扁的,就越看越欢喜,那就是真正的幸福。
嫁人要嫁治愈系,这句是经典名言。
治愈系怎么看,看对方家庭就知道了。
他(她)爹妈是治愈系,生出来的只能是治愈系。
而我写这篇东西的原因只是在于,我曾经是个差劲的治愈系,看到别人伤口就扑上去,然后自己伤痕累累。
就在我即将蜕变为自残系的那些个关键阶段,我就遇见了我自己的治愈系,超级无敌治愈系暖手同学,会装笨,会装蠢,会把你的伤口转移到五万八千万里外的爪哇国去。
陶妈妈说,第一次看到刨冰的时候哭了,因为想起了故乡的雪;孙爸爸在深夜看妈妈去世的来信;一直在等一艘回上海的船的冯妈妈……他们深藏在心,或者是曝露于阳光下的隐痛,他们的第二代,尚且能用台腔的国语唱:草鞋是船爸爸是帆……这船还可以行到黄河岸,可以夜泊青纱帐,随着他们的老去,他们的下一代的老去,再下下一代们现在还能明白乡愁的这枚邮票吗。
台湾绿营日益强壮,蓝营心怀鬼胎,真正想要统一,想要能重回母国的,只有那些眷村的孙爸爸们,陶妈妈们,冯妈妈们,他们不关心什么主义,甚至很多跟孙爸爸一样,只是出门买个酱油就被果党抓了壮丁,从此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妈妈,他们在岛上认真生活,创造了眷村,创造了眷村的牛肉面,和当地人生下会讲客家话的下一代,但是他们没有话语权,甚至在慢慢老去、离去,他们已经等得太久,这样的伤痛,已经太久太久!
所以,所以!
解禁军歌!
《一定要把胜利的旗帜插到台湾》_哔哩哔哩_bilibili坐上那动车去台湾,2035去台湾(童声版)_哔哩哔哩_bilibili坐上高铁去台北?
国台办:一定会实现!
_哔哩哔哩_bilibili
一周二刷完80小时的剧。
剧虽长,主角们都在成长。
即使是棚内拍摄,却以真情打动观众。
没看过1988,同是炎黄子孙,看这部剧更有共鸣。
透过本剧了解了眷村文化,离家40年的思乡之情,给孙爸母亲烧纸钱和带酱油回家,陶爸带陶妈骨灰回家,冯妈等船,少小离家老大回,在时代中每个人都很渺小,只能随波逐流。
亲情-张家情况复杂,担子重,张叔张奶对孩子们视如己出,茜茜最终不再和自己打仗,理解张妈的苦衷。
一美并非亲生但和孙妈最像,二刷发现血型等伏笔。
孙家是理想家庭,家庭氛围好,脑洞大。
大家说一元是流氓也会去了解他,全家人助攻美元恋。
陶家最真实,不相信孩子精神出问题,对邦茜阻挠,不能接受陶妈利用茜让复邦考军校。
朱夫人不是纯坏人,和孙家关系还好,一美生母要相认那一段朱夫人太有义气了!
朱磊两个哥哥去世对她的打击很大,最后那句回家了让我破防了。
剧中邻里情-谁家有风吹草动隔壁马上就知道了。
日常太太们互相送菜,一边一起干活一边聊天。
有困难一起面对,众人给陶太捐血,张奶借孙太钱,给冯爸凑钱赔偿等。
友情方面,复邦一元不打不相识,朱虹和娟娟谈心,一美的祝福也是一种爱。
爱情-一开始看也站错cp,转变并不突兀,每个人物有血有肉。
朱磊小天使,朱妈刻薄,但朱磊光明磊落有正义感,暗恋孙一美多年,好在和再美在一起了!
拍熊搞笑担当,朱虹当笔友时鼓励他,帮冯妈画她母亲,也是个好女孩,可惜没成。
和娟在一起多花点篇幅就好了,多年小弟成为姐夫也不错!
邦茜太虐,分开后放不下彼此,每一次都错过,现实中多半be,有孩子蛮狗血的,保罗妮妮工具人。
美元cp流氓配傻妹太好磕了。
一美教会一元祝福,许爸去世时安慰他,让一元感受到幸福的家庭氛围,治愈一元的自卑。
一元遇到不按常理出牌的一美用真心打动她。
认同撞球理论,他终于找到了闪闪发亮的沙滩。
一美的求婚是我心中的天花板!
当大姐决定要写下我们的故事的时候,她一定没有想过,最终,它被拍成一部被那么多人赞誉的电视剧,属于我们的那段故事,终于如她当初的设想——让许多美,许多美的孩子,许多美的孩子的孩子,记住父辈曾有过的这一段时光——大姐,你做到了,做得那么好,让我们,都觉得骄傲和兴奋。
大姐,你有没有看到阿公给他的朋友打电话里那喜悦的神情,有没有听到他的声音里无与伦比的快乐?
爸爸妈妈也在不停的拨着电话,告诉那帮我们的亲爱的乡邻们,这部关于我们的光阴的故事要开播了。
每个人,似乎都满怀期待,可似乎,更多的时候,我们代入了彼此,眼泪盈眶的接受着你所描述的那个乡村,又回到了那些我们相依为命互帮互助的岁月里。
已不仅仅是“一场感动”所能概括和形容的了。
我所能记得的那一段光阴又是怎么样的呢?
我问我自己。
大姐,用她的视角写出了她的“孙家”、“张家”、“陶家”、“冯家”和“朱家”的故事。
那么我的呢?
我所能记得的他们又是怎样的呢?
我记得的是冯妈。
记得她在大姐离家出走时我们大伙聚在一起想办法该怎么才能找到她时的那个早上,她跑来跟我们讲,大姐在防空洞。
她讲得那么认真,讲得那么肯定,可是竟然除了拍雄哥(冯妈的儿子)没有一个人相信她。
拍雄哥说,妈,我相信你。
真的,我妈今天不一样。
真的找到大姐了。
那时天真的大姐怎么也没有想到是冯妈找到她的吧?
每个人,都以为冯妈是因思乡而犯了精神病的女人。
但却忘了冯妈,其实一直很理智。
只是除了当她想念家里的时候脑袋是一片空白之外。
换句话说,冯妈,只有在想念家人的时候,才会犯病。
所以,当冯妈跟茜茜姐说“我跟你说个小秘密,他心里一直有你”时,我真的相信,只有冯妈才知道茜茜姐心里最想知道的那个答案。
冯妈觉得对不起的,该是拍雄哥吧。
因为她的病,拍雄哥没能好好的谈一场恋爱。
可是,这也促成了他和娟娟姐的爱情。
冯妈也觉得对不起冯爸吧。
可是,你看,当冯爸准备寻短见时,又是谁在他的身边对他说着那些贴心的话儿呢?
究竟是谁放不下谁呢?
当要回乡探亲时,走得最快的是冯妈。
拍雄哥在后面喊“妈,等等我”,冯爸拖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在更后面的路上赶着,只有冯妈,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遇到乡亲时,她甜甜的不断的重复着说“我要回家看娘了”。
朝思暮想的回乡梦终于实现,幸福快乐的又何尝只是冯妈一人?
我记得的是张妈。
记得她在张叔出事去世后变得嗜赌成疾。
在祸不单行的又经受了张家姑姑盗取了张叔的保险金之后,茜茜姐艰难的撑着这个濒临破败的家。
而张妈却难受的只想被麻碎到不理世事。
她抽烟、嗜赌,却仍旧是我们认识的那个张妈。
她不过,只是想找个地儿来发泄一下思念张叔的痛苦。
她一而再再而三的提起她在张叔最后一次离她而去时她来不及说的“我爱你”和“对不起”。
她或许有点自私,可是她何尝不只是被痛苦冲晕了头?
她根本来不及去思索她之后的人生。
根本来不及去接受在这之后她和她的孩子们,她和她的张奶、汪奶将要过的生活。
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我们,也遇到了她的情况,我们,会怎样?
或许正如拍雄哥得出的结论:有谁能比我更理解茜茜的痛苦呢?
他发出的这一声叹息的前提,是冯爸出了车祸,而受伤的对方却要求要赔偿15万(台币吧?
)。
我们那个年代的15万台币,可是天文数字啊!
我体谅张妈。
我理解张妈。
但我知道,我不能像张妈一样,只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顾全大局的考虑一家子的生计。
我喜欢后来的张妈,回复最初的幸福模样的张妈。
茜茜姐准备去加拿大的时候我们所看到的那个样子的张妈。
原来的温顺柔和善良的张妈。
我记得的是张奶。
记得她的坚强、明事理。
记得她对茜茜姐他们这帮没有血缘关系却能照顾备至的爱。
有谁能像她一样呢?
允许自己的惟一的儿子,娶了一个带了4个孩子和一个岳母的妻子。
劳苦的是自己的儿子,出事了,回不来了,却仍旧想着让茜茜姐去上大学。
只是茜茜姐像是张奶的翻版,两个人,都是外表刚强,内里柔软。
汪奶的软弱、自卑,或许正应了张奶的坚定和高傲吧?
幸好张家还有坚强的张奶和茜茜姐,幸好那个时候的娟娟姐早已不再是原来那个心胸狭隘、自怜自艾的她,幸好那个时候是PAUL来到茜茜姐的身边,而不是别的人。
失去了家庭支柱的张叔,以及因他的事故而获取的继而被盗失的保险金,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直面悲惨现实的勇气啊。
我记得的是陶妈。
印象里的复华,总是与世隔绝,是因为陶妈吗?
印象里的复邦哥,总是个孩子王到处捣蛋,是因为陶爸吗?
我不知道。
可而今我长大,明白陶妈不该隐瞒复华的病情,因为即便被隐藏终有一日也水落石出一目了然。
明白陶妈一开始不该棒打鸳鸯阻挠复邦哥和茜茜姐的爱情,因为两个真正相爱的人在分开之后并没有过上幸福的日子,最后还不是各自离了婚又走到了一起?
明白陶妈不该总是偏爱复华,偏疼复华,灌输给他和复邦哥强制性造成沉重压力的信息,以至于最后弄巧成拙,闹出了精神病。
——这些都只不过是把直走的路都给扭拐了一个弯,于是,所以原本以为该有的甜美的果子,最后都只是酿出了无法下咽的苦果。
而另一方面,陶妈却是真诚的,实在的,可亲的一个人。
她的离去,突然也让我醒觉,有些时光,早已不再。
多年之后,看到陶爸孤身一人,才发现,他的迅即的苍老、憔悴,并非只与岁月的流失有关。
我记得的当然还有妈妈(孙妈)、爸爸(孙爸)和阿公。
据说阿公对爸爸一开始是不太认可的。
可是自从阿公患病后,爸爸的贴身照料,让我们这个家,更加的温馨可人了。
谁说不是呢?
虽然我们总是吵吵闹闹的顶嘴、打架、互相推诿不愿多干家务活,可是这些事儿,不正是而今想起时最甜蜜的事儿吗?
我最记得的,是那次大姐要打包行李,准备离开我们的家,大家都哭到不行。
她分明不舍得,却还硬撑着。
大姐,这个家,怎么可以少了你?
家柱(孙一美、孙再美的弟弟)说得对,少了你,我们这个家怎么还会好玩呢?
妈妈也哭得很凶。
其实大姐是真不知道。
在她回来之前,她哭得更凶,老怕找不着的话,怎么办?
还记得有一回一大清早,我跑去敲妈妈房间的门,蹦出一句“妈,姐又通宵没回来”,话刚说完,却看见她正挤在爸和妈之间,睡得那么甜。
妈妈、爸爸、阿公那么那么的疼爱我们。
我怎么可能忘记家柱向我描述的大姐和毅源哥结婚的那个时候,妈妈、爸爸、阿公的不舍与幸福感——可惜我不在场,跑去买了扇子。
我怎么可能忘记去茜茜姐家去拍雄哥家去复邦哥家找大姐回家的那些夜晚——结果有一回她却是因为不放心醉酒的毅源哥,而跟着他去了海边。
我怎么可能忘记妈妈担心我们学坏而偷偷的看大姐的日记结果闹翻被阿爸骂了一通但仍心动的想看我的日记。
我怎么可能忘记那次可爱的阿公的公文包往餐桌上一摆就弄没了留给大姐的惟一的那块生日蛋糕。
我怎么可能忘记我们一同经历过的那些生活中的小细节?
而我更记得你们,陪我一同长大的大姐、家柱、毅源哥、复邦哥、茜茜姐、复华、拍雄哥、娟娟姐,还有如今是我BF的朱磊。
我记得大姐经常给别人说少根筋。
考试经常不及格,还老是容易被骗。
经常跟着孩子王复邦哥的后面跑,却每每都拖了他的后腿,两个人都被挨打。
终于考上了私立大学的戏剧系,最后却被编入道具组,每每有任务,总是全村的伙伴一起协力完成。
而毅源哥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我们家蹭饭吃,却也不过是因为大姐,却被她的后知后觉闹到最后不得不冒出一句“我在等你对我有感觉,你难道不知道吗”。
幸好有情人终成眷属。
我记得复邦哥的一夜长大。
因为陶妈,因为复华,也因为陶爸。
他说过的感谢茜茜姐的那句话,我也印象深刻。
他说:感谢你,成全了一个儿子。
那个时候的复邦哥,担子很重吧。
幸好那个时候有拍雄哥,在他们家的面摊上帮忙做事,还能帮忙照顾家里,也少了一些牵挂。
总是经常看到他放假归来。
却也能从他的脸上看出对茜茜姐的不舍和想念。
一段爱情,如果不经历麿难,是否不能成其完美定义?
而我,却只看见,伤痛和伤痕。
我记得的,当然还有毅源哥。
那次他在我们面前对妈妈说的“我可以做一美的男朋友吗”。
其实,在那之前,我们早就认定了他是我们的姐夫。
家柱说不明白毅源哥为什么会比大姐爱他还要更爱大姐呢?
家柱没有想明白的这个问题,我想,只是因为他还不懂什么是真正的爱。
他们相爱,他们互相吸引,更多的时候是因为他们知道对方,是自己希望陪在身边的那一位。
他为了不让大姐知道自己还有另外一个妈妈的真相,跑去阻拦她们的见面,被大姐误会至吵架也不道明真相。
他为了找到大姐,高雄、台北两头来回的跑,却看见大姐和朱磊在一起而没有告诉大姐其实他也很焦急。
他陪着大姐撮合复邦哥和茜茜姐,帮他们安排见面,难道只是因为他也是他们的朋友?
即便只是在我们家里,他对大姐的爱,只有大姐,才被蒙在鼓里那么那么久。
我当然也会记得和朱磊的故事。
如果他没有喜欢过大姐,如果不是我多此一举的来告诉他“第三者之行为很不齿”,如果我不是写了长篇大论强硬让大姐硬生生背下并让生性文雅的朱磊打了退堂鼓,我想,我和他,大抵也不会有除了乡民之外的其他交情。
而他从美国回来,对我说“因为等不到你,所以回来了”时,他们——大姐、姐夫(毅源)、家柱、复邦哥等等人坐了一长排,突然,我感觉到我想要的原来是,与他的幸福。
我怎么可能只会记得上述所提及的他们?
我怎么可能终其一生只会记得那些小片段?
那么多美好的名字我无法一一详述,那么多欢快的故事我来不及一一述说,而我也知道,我们,将面对更久远更源长的光阴,在这之后的故事,与它们一样,都值得我们慢慢品尝,逐一回味。
感谢,与我们携手走过这段资源紧缺相互扶持的属于眷村的光阴的你们,以及在这段幸福的光阴里你们和我们所共同拥有的小小故事。
——以“孙再美”的名义,写就的《光阴的故事》篇 《你是故事,亦是光阴》。
PS:我无意再次提及许毅源、孙一美、陶复邦和汪茜茜。
因为太多的影评里,有他们的名字和故事。
我更多的读到了他们父辈的讯息,更多的只是懂得如何去读懂自己的父母,以及他们的所行所为,其实都出自有因,只是,因为不理解,因为不讨喜,或者,其他的原因,慢慢的形成了所谓“代沟”吧。
所幸,在孙家的幸福里,我一直没怎么感受到“代沟”两字。
谢谢编剧赋予了“孙家”这么好的家庭底基,这么开明的父母,这么顽劣的三姐弟,以及值得不断回味的小故事。
—— Lucchi Young 2010.06.09
我是在一个偶然的地方看到有人谈论这部电视剧,虽然我年纪不大,但是对这类怀旧剧目一支很有感觉,所以找来看。
在前20来集的时候,我对这部片子的感觉非常好,尤其是第一集,那个小一美给人的印象太深了。
在这20多集里,虽然一帮年轻人的生活给人一种青春爱情剧的感觉,但是总体来说,非常的切合电视剧的主题,几家住在一个村子里的普通人的普通生活,虽然简单而又清苦,但是大人乐观积极,孩子单纯善良,邻里河蟹互助,如果就这样下去,这帮孩子终将长大,走上社会去面对他们的生活,这中间会有波折,也有痛苦,但是应该大体上是平凡的。
但是到了张叔失踪以后,这个调子就变了,灾难开始大规模的降临到这个小小的村子,先是张家,然后是陶家,连剧中人都发出感叹,这个村子的风水是不是出问题了。
最后,当孙一美莫名其妙的冒出一个亲妈的时候,我觉得搞出这种狗血剧情的编剧一定是疯了。
就标题来讲,这部剧应该是一部生活纪录片,好比大陆的金婚。
事实上op的最后有个副标题,叫做--献给在物质贫乏岁月里互相扶持的人们,证明的上述的观点。
我很喜欢这个副标题,因为切入点很好(比金婚强),显然从50年代到80,90年代是台湾从重建到发展到腾飞的时期,片中的人物经历了物质的贫乏到丰富,他们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他们相互扶持一路走来,这其中有苦有乐有波折,但是让人怀念,这就是为什么第一集开始老陶住在高层公寓里为找不到一个挂门牌的地方而闷闷不乐的原因,过去邻里相扶的日子回不来了。
但是到了片子的中期,在张叔失踪以后,情节变得异常沉重,苦难接踵而至,这让观众有一种怪异的感觉,这个村子到底怎么了。
苦难是一定的,但是家家哀恸就有点过分,毕竟这是光阴的故事,不是人间悲剧大合集。
到一美那个妈跑出来的时候,编剧就彻底疯了。
显然,虽然张陶两家的悲剧虽然突兀,但是是有隐患的,张叔是跑船的,想叫他出事,随时都行,更不要说复华了,花了将近5,6集来埋伏笔(都不叫伏笔了,整一明示),发疯只是众多可能之一而以。
但是,一美这个妈第一没有征兆,第二还推翻了过去的剧情,完全就是一个硬生生插进来的东西。
孙家一直是我认为的一个幸福家庭的典范,没有客观的隐患(比如张家),夫妻二人在生活上的态度好得没话说(相比而言陶家两夫妻是失败的,复华事件说明了家庭教育的失败,而陶妈和茜茜的约定更是看出了陶家人的自私和自以为是),所以孙家搞出这种事情来让人觉得非常的奇怪和没有必要,当看到孙妈跟孙爸两个人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时候,我算是明白了,这编剧把挺好的一出生活纪录片搞成了催泪弹,而且是故意的。
当然,我无从得知台湾的电视观众是不是比较喜欢催泪弹,但是我觉得故意搞催泪弹,还搞得在这么生硬,实在是没什么意思。
从这个角度来说,大陆的电视剧比台湾的水品高不少。
把一个生活剧变成了催泪弹,编剧不是疯了就是换了
对不起我来晚了,原创国产好剧被埋没,偷国人的烂剧被吹捧,真的好讽刺。大家请支持宣传,抵制抄袭!
虽然有点长,但真的温暖。20200818重看,琐碎但不乏味,就像和故事主角们一起重新长大一次的感觉,这次好像更能理解长辈们唠叨里的智慧了。
一个“村”,一群老百姓,在琐碎中笑对生活的重复和拮据,傻点,幸福点。并不觉得《请回答1988》抄袭或融梗《光阴的故事》。《光阴的故事》编剧徐誉庭老师,2016年在社交账号,曾提到过《请回答1988》,说“想和1988的编剧做朋友”。还安利过韩剧《仁显皇后的男人》、《请回答》系列,还有《信号》,表示“惊人优良”、“完全让我想投笔从戎”。此外,徐誉庭老师还推荐过介绍韩国编剧的书《韩国影视讲义》。徐誉庭老师社交媒体上,粉丝很多人在评论区提到《请回答1988》,表示的大多是“和《光阴》一样好看”“看《1988》的时候会想起《光阴》”。徐老师助理谈《请回答1988》的回复:“就是‘成长记忆’的题材相同”。
的确是台湾能拍出来的片子。怀旧的味道,很好。
106集,绝了,最喜欢孙玉章这个角色。
真的是太狗血,啥都说抄袭,没看出来
要了解上世纪岛史就这个了,岛剧就是这样原汁原味巨细无遗又长又臭又充满可以画画的素材的
八十年代的台湾眷村爱情故事。
陈怡蓉这个时候居然快30 她演的一美很可爱哇 说实话和请回答系列的编剧风格还是完全不像的 气死我了 为什么这么对茜茜 好恶心
弃
请回答系列是不是有在模仿这部剧……
那簡直就是超級豪華眷村...
受不了,什么价值观啊
前面不错,后面封建啰嗦又狗血
心目中比1988还好看的剧,初中天天中午回家都会牺牲午睡时间看🤕孙一美,你是最可爱的台北高中生!
我一集都没看完,剧情完全就是在扯淡,台湾的电视剧真的是不能看,全部都是坑。
喜欢黄滕浩 但是太长了 看不下去
被1988抄袭,实在是因为你太优秀
时间倒退几十年,大家都是屌丝,生活无忧无虑,各种欢声笑语。
韩国人抄,可以中国人抄,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