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确实是一部内容丰富情节精彩的战争剧,紧紧抓住了在战争和政治中各种关系的激烈碰撞和微妙变化.。
张丰毅、殷桃、李雪健等演员演技也很好,从姜大牙、陈墨涵、张普景到赵无妨、石云彪,甚至是江古碑,都演绎地十分到位,但我看到的最精彩的部分还是陈墨涵带领他的七十九团投共后,国民党两位师长开的那个所谓的检讨会议,那简直就是一个推卸责任的推诿术范本啊。
会议由师座主持,一落座他就对七十九团投共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做了一个阐述,说“这是自勘乱以来最大的挫折,此举使得共匪如虎添翼还在其次,关键是对于我们军心撼动的损失是难以计算的.是破坏勘乱,是杀无赦的死罪.”这是要脑袋的死罪啊,够严重的吧?!
这么严重的罪责该由谁来承担责任呢,这时高师长直指文副师长,说:“文副师长就在79团反水前夕,你去汤山集视察过.却没有发现任何蛛丝马迹,不能说没有失察之责吧?”意思是要不是你文副师长失察这个问题也就不会发生,把自己的责任推的一干二净。
这时候文副师长的回答就挺让人玩味的,他说:“事前我没有看出来自然是有失察之责,但是陈墨涵的真实思想隐藏的如此之深,如果今天他仍然和我们坐在一起开会,又有谁敢说他不是党国的栋梁之材呢?况且在高师长的麾下,我是一个外来户,陈墨涵的提拔和任用和我毫无瓜葛.我想,要不是师座对他如此器重,以至于把79团交到他的手里,也就不会有现在这样的结局了吧?”看看,他首先承认自己是有责任的,但是,就是这个但是,说的他这个失察好像是情有可原的了。
接着又来了一个况且,这一况且让人觉得他这个失察不仅根本算不得什么还直接把责任推回给了高副师长。
高明吧?!
师座一听,这个确实跟自己脱不了干系,但不能自己把责任担了呀,于是他说:“就算我们同有失察之责,可是当陈墨涵突围之际,你却越葅代疱,直接命令一旅长放慢速度,致使79团从二垄岗脱逃,恐怕也有作战不力的责任吧?”瞧瞧,他这话的意思是就算我和你同样有失察之责,但是你还有作战不力的责任呀,自然你的责任多一些。
文副师长一听,不乐意了,说:“这样看来是真要追究我文某人的责任了?至于为何放慢速度就地展开,一旅长,你说说看.” 一旅长证明那确实是不得已所为。
有人证明是不得已所为,文副师长底气大涨,又把责任推了回去说:“当事后诸葛亮都是最聪明的,可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啊,比如张家毓团长吧,如果还健在,也应该和我们坐在这里一起开会,可是他却被人暗杀了,被谁暗杀的呢?疑点最大的就是那个高秋江,对于这件事儿,师座是不是也要负一点责任啊?!”师座自然是打死也不承认这事跟自己有关,不仅不承认还说责任是文副师长的,说是张家毓是他最忠诚的下属,而高秋江与他水火不容,上峰要求彻查此事,去抓捕高秋江的行动是你文副师长,现在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这不是你文副师长的责任吗? 这段话不仅把自己撇的干干净净,还用力又把责任往文副师长身上推了回去。
文副师长一听,不仅不觉得没有完成任务有责任还觉得自己失职失的理直气壮,他说:“我已经尽最大的努力了,这个活不见人死不见尸那也是最好的结果了.诸位想想,咱且不说高秋江身手不凡,就是把她抓回来了,这不是逼着我们师座大义灭亲吗?要是我的人当场把她击毙了,谁知道师座会怎么想呢?那毕竟是你的同胞妹妹呀.所以有些事情最好是听其自然.,不要把事情做绝啊.”师座说现在是在讨论79团的事情,不要扯的太远.文副师长说:“任何事情都有关联的,高秋江暗杀张家毓,就是因为痛恨张家毓临战脱逃,才导致石云彪阵忙,如果石云彪没有战死,也就没有79团的离心离德,恐怕也就不会投向共军了.”看看,文副师长的意思是说说到底七十九军会投共原因还是出在你高师长的身上,你高师长才是主要事故责任人。。。。。。。
一旁坐着的一旅长见两位老大就这么把责任推过来推过去,眼看都要翻脸了,责任人还是没个结果,赶紧出来打圆场说:“关于战场上失利的问题,也不是我们一个部队的事儿,要论责任,我们谁也不能论清楚,我想,当务之急还是研讨一下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两个责任人就这么就坡下驴,会议转移话题去研究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去了,检讨会议检讨出来的最后结果就是谁都没有责任。
这两位师长是真正把推诿术用到了极致啊。
只是我想:如果老蒋在现场看到这样的会议会不会当场气绝?
一个要掉脑袋的重大事件讨论到最后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看到这里真心觉得可笑。
但细想又笑不出来了,这样的场景这样的会议又何尝不是在职场的我们身边发生着?
每当发生事故开跨部门会议,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就是这样的态度。
每个人都承认自己是有责任,让人不好再指责,但是,每个人又都把自己的责任说的不值一提,主要责任都是别人的。
而且似乎每个人说的都还挺有道理,每次会议还都少不了像一旅长这样没有原则的老好人,每次会议开到后来也都草草了事了。
而下一次的下一次这样那样类似的事情又重复发生了。
这样的会议是不是你也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着?
这样的推诿术你会用吗?
或者用过吗?
我真心希望所有人都不会用。
呵呵,我这影评写着写着好像也跑题了。
历史看了再看,也看了一些人对里面人物的评价,绝大部分对万古碑这个角色极度的鄙视,我觉得如果仅当故事看也就罢了,但有些人偏激的从性格上将万和其他角色去比,在这要冒天下大不韪说几句公道话. 一、万古碑首先绝对是坚持革命道路的,这一点是肯定的,从他在根据地的资历来看也是个"老革命"了,按我党的标准在当时的中国他也算是个进步青年,至少他没有像李文彬那样,对他的立场无庸质疑. 二、万对姜的矛盾是无可避免的,因为万是负责政治思想工作的,试想如果是你对一个仗着自己能打,靠自己匹夫之勇(杨庭辉语)打几个小胜仗,整天老子,狗日的满天飞(东方语)的这么一个糙汉你会怎么想,尤其是那家伙还公然不把你放在眼里,想想看你的心情会如何,何况当时姜是准备投国军的,加入共产党的动机也有问题的,综合起来两人势必会不对板. 三、东方闻撄的问题我想是两人水火不容的根本,这也难怪,人之常情,"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这历来是国人最不能容忍的两样,而且东方当时还不是谁的妻,自然是看谁有本事谁追到手.但人与人是不一样的,万是文人,姜是武夫,追求的方式自然不同,至于东方后来选择谁那是她的问题,所以不能因为最后是姜和东方走到一起就显得万太小人,是破坏别人幸福的人,说不通啊. 四、至于说后来万在文革中要整倒姜必达,要泄私愤.从人心来说也难怪.大家不妨还是换位思考,你首先摆明看不起我,又抢了我的GF,后来你还越做越大,有了自己的势力,挤走了我,还要让我主动服软,不然就背上一个心胸狭窄的骂名,试想要是个男人谁咽的下这口气?!所以到了文革就是一个报仇的时候.因为那个时代本身就是一个错误,人人都在犯错误,我又熬出了头,处在一个对你有生杀大权的位置上,面对你我会怎么做,肯定弄死你不用想.你们不要告诉我如果你是万古碑你会心胸开阔的原谅姜,理解他,和他和解. 综上几点就是我对万古碑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仅此而已.
1. 全剧讲述了姜大牙这么一个对共产党毫无概念的草根最终成为将军的人物,他最初的想法是参加国军,因为国军是正规军,这应该是当时民众的普通想法。
他到了新四军的地头都还想着吃完了继续去投国军,后来因为美女才留下来参加新四军,这很符合现实,不是高大上的主旋律。
2. 前面很大一部分讲述他犯的错误,以及在战争中的成长,思想上的成长。
这个讲述的让观众明白当年G军为什么能壮大能发展,特别具有说服力。
3. 全剧不仅仅只塑造姜大牙这么一个角色,里面的人物形形色色,基本上囊括了土工的各种经典人物:光明磊落一根筋坚持原则的张普景;以前犯过错误有点胆小保守还有私心的窦玉泉;毫无气节心胸狭窄但是深爱东方文英的万古碑;善做思想工作团结同志以及负责地下工作的政委王兰田;老革命、具有崇高威望,有点独断专行,爱护同志,坚持自己理想和理念,知道要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力量来抗日,给予具有成长空间的同志的包容和帮助的司令杨庭辉,以及朱一刀,李文斌,东方闻樱等,个个都不是完人,都有自己缺点和优点。
各种剧情太丰富了,包括了内部互相批评资料被人偷偷往上级递送,纯洁运动整风斗争,朱一刀搞和妇女主任搞上,李文斌和情人搞上,给情人哭诉自己一心做一个真正的布尔什维克,但是在现实中处处碰头,被抓后收不了酷刑叛变。
这些让人看了之后觉得这才是真实的社会和革命,不是一块板,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斗争,然后也解释清楚了这些斗争是怎么在抗日救国这个前提下得到解决的。
里面有一场戏,是杨庭辉和张普景的对手戏,杨给张说:“昨天他们还对革命一无所知,今天就已经在和我们一起战斗了,你不能指望所有的人都和你一样进步,一个水平,要允许他们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台词大意), 这场戏我觉得非常好。
还有陈墨涵参加国军后第一次见到王兰田,他因为加入了国军有点愧对老师,王兰田安慰他:在国军那边也一样的是抗日。
后来陈墨涵起义后,他对陈墨涵:我们最终殊途同归。
这样的政委,让人信服啊。
4. 里面对国民党的描写也比较中肯,国民党里有坚持抗战的血性汉子,有一心搞内斗的陷害自己人的高汗英等等。
5. 里面没有很多夸张的战争大场面,初期时实力不够各种小游击战,零敲碎打,抗日结束后,麒麟山军分区才成为纵队下面一个旅。
后来抗美援朝,姜大牙的那个师都快打光了,这些都符合现实。
6. 后期对文革的描写,也挺写实,包括张普京的死,万古碑造反得势,姜大牙和陈墨涵被下放,朱一刀的反叛等。
7. 里面的感情戏,从姜大牙和姜春云,东方闻樱的纠葛,朱一刀和妇女主任到进城后和女学生勾搭,陈墨涵和高秋江,以及石云彪他们之间的感情等等,还是那句话:写实。
《历史的天空》是个被低估的文本。
2004年上映的这部作品常常被拿来与晚一年的《亮剑》作比较,后者与《士兵突击》一道成为此后十年的经典,而前者像它的名字一样被遗忘在历史的烟云里。
每个时期都有主流的故事类型,这并不算跟风,《历史》承接此前几年的世纪故事(个人成长与国家历史的同构),又开启了个性化的主要人物(姜大牙、李云龙式的“兵痞”),背后还有深刻的历史内涵,然而整体影响却很小。
这和本剧更注重历史真相的揭示而忽略了文学性有关。
抛开原著小说不谈,如此大篇幅地展现党内斗争画面的电视剧并不多见。
麒麟山根据地,按照级别来说,是一个师旅级的军事和政治区域,上面是江淮军区。
它的斗争浓缩了中国革命大多数地方都会出现的情况:司令、政委、特委书记本土务实派杨庭辉、副政委原蓝桥埠国共精英的老师王蓝田;副司令经历过肃反后凡事不出头的窦永泉;副政委满口马列的万古碑、特委副书记满口布尔什维克的李文彬;政治部主任阶级成分纯洁的张景普;为了混个一官半职投军的朱一刀和为了美女宣传部长东方闻樱留下的姜大牙。
围绕着能打仗但不讲组织纪律姜大牙的重用,杨、王、窦、张、万、李六位展开了复杂的较量。
在电视剧中从未见过我D ang领导开会时使用的配乐如此严峻凝重,作为一部包裹着战争外衣的历史剧,政治斗争的篇幅占了七成,想要表达的历史昭然若揭。
本剧的出色之处在于塑造了党内人物表面身份和内心欲望的反差:郑玉演的李文彬开头也是以无产阶级布尔什维的坚决捍卫者出现的,在姜大牙这个小农阶级的代表崛起后,感到不满,联合窦、张、万想要以林为突破口打倒姜,最后斗倒杨、王,最后堕落为汉奸被处决。
相比李文彬,于和伟饰演的万古碑从始至终都是一个小人,他和姜大牙的矛盾在于对宣传部女干事东方闻樱的垂涎欲滴,每次的斗争,煽风点火的是他,却能见风使舵隐忍不发,直到文革来了兴风作浪。
王新军扮演的窦永泉经历过可怕的肃反,这让他在任何争论中都属于骑墙派,早期也为了自我的政治前途和李、万合作,甚至出了不少阴招,后期则默默保护了不少老同志。
张景普是无产阶级的后代,血液纯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让他在早期看不起姜大牙,文革时却能因为坚持说真话而死。
李雪健演的杨庭辉传神地演绎了一个掌舵者的形象:老成持重不乏原则,文革中被打成XX俱乐部被下放。
被删减的情节中,姜大牙竟然大胆地说“彭XX俱乐部是因为XXX报复”。
不能说得再多。
为了对照,国军内部同样斗争惨烈。
一起从蓝桥埠逃出来的陈默涵和韩春云奔向投奔八路,却误打误撞入了国军,被79团团长石云彪看重。
非嫡系的石云彪和国军军长高汉江有着不共戴天之仇,最后被坑死,这样的历史在中国无数次重演。
本剧的开头,姜大牙想娶韩春云、韩春云喜欢陈默涵、陈默涵暗恋高汉江的妹妹高秋江、高秋江苦恋石云彪、石云彪家仇国恨在身不问儿女私情。
革命+爱情都有,本剧就是不火。
究其原因,剧作类型不易定位和人物性格缺乏发展是关键。
战争类型题材,观众更爱看的是大场面,而本剧更多放在政治斗争的表达;男主角姜大牙等人的表演陷入模式化,女主角表演平淡扁平。
相比《亮剑》,后者就把主要精力放在李云龙这个主要人物的塑造和逼真战斗场景的模拟上,对于庞大复杂的政治斗争,只藏在冰山之下。
历史的魅力在于理性地揭示真相,然而广大观众所接受的,还是文学化了的感动他们的故事。
01-10: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160144/discussion/58312383/11-20: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160144/discussion/614792836/21-30: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160144/discussion/614792837/31-36: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160144/discussion/614792838/
首先说明一点的是我也很喜欢《亮剑》,但有点不平衡为什么《历史的天空》几乎没有名声。。。
我觉得论剧情论演员阵容,《历》都要强于《亮》啊。。。
最近在播一个电视剧叫《狼毒花》。
传说可以和《历史的天空》、《亮剑》叫板。
昨天一看,暴寒,男主角刀枪不入,说不定还会隐形,因为日本佬都打不到他。
剧情幼稚,不现实。
一直都相当相当的搞不懂,《亮剑》的声名凭什么高于《历史的天空》。
难道是后者剧名取得不够吸引眼球?
偶小妹从不看战争片,可她也暴喜欢《历史的天空》。
就算是那个李云龙够个性吧,我们姜大牙难道会比不上?
姜大牙本来是个要去投靠国民党的小土霸,最后成为解放军高级将领,只会比李云龙有过之而无不及。
况且,《历史的天空》在前、《亮剑》在后,谁知道是不是模仿的呀。
就算《亮剑》还有个楚云飞、赵刚,我们《历史的天空》里面陈默涵、张普景多有个性呀。
我们还有朱预道呢,还有石云彪呢!
《亮剑》的女性角色嘛,也就李云龙的第一个老婆够个性啦,那个田雨,怎么比得上我们东方闻音。
我们还有韩春云、高秋江,总之《亮剑》没法比啦。
狂顶我们《历史的天空》!
死顶《历史的天空》!
之前没看过《历史的天空》,《亮剑》到看过好多遍。
可是《亮剑》里面没有李云龙的成长,也没有政治斗争,仅就电视剧来说,亮剑是被阉割的,而历史的天空至少是相对完整的。
为什么会看历史的天空呢,是因为一堂管理学的课上提到过,管理者不是冲锋陷阵,而是培养冲锋陷阵的人。
这里面的姜大牙就是这个成长过程,刚开始姜大牙只知道自己一个往前冲,后来杨司令批评到“我是让你带兵打仗,不是让你自己每次冲锋陷阵。
”这部电视剧之所以让我感动,是因为我看到了一个男人的成长过程,真的一个人能够把自己改变成这样,真的不容易,每一个习惯的养成或者改掉毛病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的。
所以我很佩服姜大牙,更佩服他的正直,他的责任,他的坚强,他的执着,他的胆气。
人生像这样走一遭也值了。
第二不得不说政治斗争,中国人是绕不开这个话题的。
仅就这部电视剧来说吧,我感觉最厉害的是老窦。
大牙只是运气好一点,不然也会死的很惨,老朱是软骨头,终究不会有好下场的,张政委是原则性极强的人,所以最后变疯了很正常。
回到现实生活中,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一直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
但我坚信,做一个正直,做一个有责任感,做一个忠于朋友,敢爱敢恨的人,这一辈不管怎么样都值得了。
看完了,荡气回肠到没有,但感觉自己这一辈子一定要有所经历,有所作为,不然老了连写个回忆录都没有内容。
勇敢的去闯荡,去拼搏,去实现自己的人生辉煌。
历史看了再看,也看了一些人对里面人物的评价,绝大部分对万古碑这个角色极度的鄙视,我觉得如果仅当故事看也就罢了,但有些人偏激的从性格上将万和其他角色去比,在这要冒天下大不韪说几句公道话. 一、万古碑首先绝对是坚持革命道路的,这一点是肯定的,从他在根据地的资历来看也是个"老革命"了,按我党的标准在当时的中国他也算是个进步青年,至少他没有像李文彬那样,对他的立场无庸质疑. 二、万对姜的矛盾是无可避免的,因为万是负责政治思想工作的,试想如果是你对一个仗着自己能打,靠自己匹夫之勇(杨庭辉语)打几个小胜仗,整天老子,狗日的满天飞(东方语)的这么一个糙汉你会怎么想,尤其是那家伙还公然不把你放在眼里,想想看你的心情会如何,何况当时姜是准备投国军的,加入共产党的动机也有问题的,综合起来两人势必会不对板. 三、东方闻撄的问题我想是两人水火不容的根本,这也难怪,人之常情,"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这历来是国人最不能容忍的两样,而且东方当时还不是谁的妻,自然是看谁有本事谁追到手.但人与人是不一样的,万是文人,姜是武夫,追求的方式自然不同,至于东方后来选择谁那是她的问题,所以不能因为最后是姜和东方走到一起就显得万太小人,是破坏别人幸福的人,说不通啊. 四、至于说后来万在文革中要整倒姜必达,要泄私愤.从人心来说也难怪.大家不妨还是换位思考,你首先摆明看不起我,又抢了我的GF,后来你还越做越大,有了自己的势力,挤走了我,还要让我主动服软,不然就背上一个心胸狭窄的骂名,试想要是个男人谁咽的下这口气?!所以到了文革就是一个报仇的时候.因为那个时代本身就是一个错误,人人都在犯错误,我又熬出了头,处在一个对你有生杀大权的位置上,面对你我会怎么做,肯定弄死你不用想.你们不要告诉我如果你是万古碑你会心胸开阔的原谅姜,理解他,和他和解. 综上几点就是我对万古碑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仅此而已.
不得不说,《历史的天空》是一部被我们低估了的好剧,也许是因为我们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亮剑》中的李云龙身上,而忽略了同样是有血有肉有情义的姜必达(姜大牙)同志。
这部剧从抗日到内战,从内战到文革都拍了出来,是很难得的,在这一点上,我个人认为,它超越了《亮剑》,除此之外,人物刻画鲜明,故事情节生动感人,尤其是东方文英牺牲后,姜必达与陈墨涵的状态戏。
个人认为,评分应在9.0分以上,豆瓣评低了
神性、党性、匪性、人性、兽性。每个人物最多占两个,立不起来。历史关键时刻的叙事非常主流且省略,一如《父母爱情》。
很棒~
我真的看不了这种史实的剧。革命队伍里的政治斗争太让人心寒。张普景,万古碑,窦玉泉,李文彬,各个都是打着组织的名义,行使自己好恶的事。嘴里都是公正公开,眼里心里全是虚伪狗屁倒灶的烂思想。作战人员脑袋别再裤腰带上抗日,这帮杂碎竟在后方琢磨黑材料。不听他的,就憋着坏,想方设法告状。这种剧拍出来,虽然可以表现一定的真实,但是太容易造成坏印象了,我实在是爱不起来,只有咬牙切齿。
每天一问姚守岗今天死了么
姜大牙抗战剧最有喜剧色彩的人物。
故事太磨叽了,第一集看了三十分钟讲了个啥嘛?还有,那个不想结婚的女的看上去都快四十岁了, 尽然演19岁的姑娘,这是睡出来的角色么? 最主要是节奏太慢了, 也许这不是电影的问题,是时代的问题,现在都市年轻人已经很难忍受这种慢节奏的电视剧了,再说编剧也不是金庸,写的故事都是老生常谈的套路局而已
战争讲的很少,思想讲的很多。不够精彩。李雪健老师挺狠。
我本看不上这一打仗就没完没了谈恋爱的抗战戏,但就冲它敢正面拍文革,就值五分。
还可以吧
铭记历史。
三星完全是打给演员表现的
看不动了
纯替我爸给分数~
演技真的太好了
小时候看过,樱桃真好看
炸点跟不要钱似的,乱炸一气,场面很假。姜大牙一人大刀砍那么多鬼子,结果训练中被窦副司令刺杀了多次,鬼子是真囊啊,这情节编剧是怎么想出来的,胡编乱造。高占英等配角表演过于脸谱化了。
前面还行,后面几集觉得不怎么样。片中有几个经典片断如,师党委开会讨论姜大牙犯错误问题,79团投诚后高汉升开会追究责任但不了了之,此片少战争场面,多从人性角度描述党内斗争及运动情况。消极偏多。姜大牙这个曾经的市井无赖阴错阳差的改造成了党内优秀干部,这是看点。我行我素的风格和后面拍的李云龙相像,但亮剑确比本剧有名的多。
剧情真雷人,哎
坚持看到第九集,实在是看不下去。演员挺好,编剧太差,都是胡编。
姜大牙不比李云龙差,《历史》也不逊于《亮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