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是由姜秀琼执导,潘丽丽,莫子仪,唐振刚主演的是一部家庭伦理电影类电影,影片由真人真事改编,融入了“同性”、“未婚生育”等冲突元素,2009年于台湾上映,获得2009年旧金山影展最佳电视电影奖等多项国际奖项。
《艾草》讲述了一个名为艾草的单身母亲,她远离故土,只身来到台北发展的故事。
故事以“家”为核心,记录了一个平凡而深刻的家庭伦理故事。
艾草上有一位视钱如命的老母亲,膝下有一儿一女,一个留在台北从事教育相关工作,一个远赴法国求学,她梦想有着一个圆满的家庭,憧憬着儿孙满堂的美好场景,而上天却给她以最大的讽刺,儿子举止异常,被证实是一个同性恋,女儿则与黑人在法国未婚生育,漂洋过海带回来一个私生女。
作为一名母亲,长年建立起来的伦理观瞬间崩塌,面对社会舆论的压力,艾草的内心陷入苦苦的挣扎中。
纵观整部作品,影片的拍摄成本相对较低,没有酷炫的特技、没有高难度的镜头、也没有明星大腕的加盟,而是平淡记录了是一段真实生活的点滴,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电影。
某种程度上看,影片甚至存在一定拍摄角度和画面的缺失,就比如在八分钟左右,老母亲批评女佣的话音落下以后,没有适当给一个女佣的尴尬表情,还有就是宋海接到姐姐以后,他们在进入电梯的一刻,我认为在电梯门关闭的一刻可以适当给一个在场所有人的表情,突出不同人物角色的复杂心情。
此外,剧情设计还可以更为巧妙,比如艾草出现的次数可以更频繁,起到点题的作用;小女孩与宋伶一起吃早餐的时候,可以拍摄一个小女孩喂妈妈吃东西的照片;艾草带着小女孩去公园玩耍时,发现孩子不见的音乐旋律可以加重,艾草的情绪也可以更焦急;最后,艾草带着小女孩练太极的时候,天空中可以拍摄一个飞过的飞机,表示宋海和小凡已经远赴印度••••••当然,我们不能总拿大片与这样大众的文艺片相提并论,换句话说,《艾草》之所以获得肯定,很大程度原因是故事本身,导演提升了“家”作为整体的重要性,而不是单讲几段死去活来的爱情。
潘丽丽,莫子仪,唐振刚,李高阿女,周姮吟五位主演用其细腻的演技刻画了几段完全不同的人生,母亲先是透过“合影”、“换洗床单”、“花式内裤”、“喝剩的啤酒”、“儿子衣着的变化”以及“小凡对宋海家的熟悉”发现了儿子的同志情,之后又更直接的接到一份大洋彼岸的惊喜——“女儿的女儿”,真实风趣的电影对白、讲究的电影道具、充满寓意的剧情设计让作品立体且带有时代特色,就连两位男主人公的手机铃声的设计都极为用心,作品体现了当时的台湾有一定的理想主义,却又没有做到像国外一样的真正的开放。
“接受并承认每个决定都是值得,尊重才开始存在。
”《艾草》是我所见到的一部最文艺也最真实的同志电影,导演姜秀琼非常在意写实度,而不是靠特技、激情戏来博眼球,表达的所有的镜头都是自然而不造作的,整部电视电影看起来非常的贴近生活,演员也表演的很到位,作品获得了当时相当范围内电视电影观众的充分肯定。
by danialu@kkcity隨著年紀增長 人會變的越來越寬容如果是以前 我看到唐振綱跟莫子儀在一起一定會恨的牙癢癢現在卻只覺得畫面好美 好可愛看著艾草 想起很多往日的事情情人也是在單親家庭中生長 一個在國外的姊姊我們也常在他媽媽出國的時候 在家裡嬉戲雖然他說他答應媽媽不帶男生回家過夜然而我還是耍詐在天明被他媽媽撞見後才離去雖然現在的年紀沒有比艾草裡面的腳色大上多少然而卻覺得像電視劇中演出的那種感情模式應該是在年紀很小很小的時候才會有的吧?一二十歲時候的我們 很容易滿足只要可以一起吃個簡單的東西就好 很會找樂子 在各種小細節中得到滿足那時的我們 生命中只有快樂的事情 無憂無慮 不知道爭吵為何物既然生活中已經有那麼多的壓抑跟不快樂為何還要把痛苦帶到兩個人中間呢?如果會不快樂 那麼為何還要在一起?然而隨著年光流轉 漸漸地瑣事滲透到生活中來我們也變的越來越平凡 愛計較起來當初那種簡單的感覺 似乎也越來越難以找回來了這大概是懷舊的原因吧所以我們回到過往的關係中去尋找那永遠回不去的年光中的感覺
冬夏恒久,一世温良。
在一个同志网站偶然看到这部电影的介绍,终究没有错过。
这是个淡淡的剧名。
又是一部恰如其分的电影,剧名,演员的搭配,故事的情节,顺畅而自然。
剧中的他们,生活很美好吗?
没有一个人是安然的,各有各的无奈:母亲能够逃脱自己年少的冲动,但是逃不过儿女们长大后温顺的反抗。
儿女们爱着并呵护着母亲,但是却做了母亲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我们一直在顺着自己的轨迹前行,一旦偏途,引力除了来自于内心的执着,还来自于对这个规矩世界的反抗。
宋海本想逃避自己的性向,但是他没有办法逃避小凡。
他们俩孰攻孰受呢?
你会说,小凡很俊秀,他脸庞的棱角,他的眉眼,他的笑涡,都表明他是一个美少年,他的笑是那么明澈,藏不住他的乐观与他的体贴。
他的顺从与他的俏皮,似乎在说他是一个受的地位;宋海呢,他是一个安静的男生,他也许也是一个软弱的人,他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要听话,要做一个符合大众评断的人。
他们的爱情不轰烈,但是他们的生活却是我一直渴望的,我也渴望有这么一个知心的爱人。
可以一起打闹与支持。
可以一起面对最烦恼的问题一起承担。
他是体贴而又敏感的,他是温柔而忧郁的,他们没有互补,他们只是相似的两片叶子,风吹起时一片覆在另外一片之上。
同志间的感情似乎总是历久弥坚,本就不溶于社会,于是更懂得珍惜。
家人间的情感更为复杂。
宋海也深知母亲的辛劳与不易,他无法直接的去反对这一切,抗拒这一切,他知道母亲想要的是什么,子孙满堂,颐养天年。
他无法想象与母亲坦白后的情况——更何况他也不忍。
宋海的姐姐已经是一个活的很洒脱的女人:她去法国留学;在未透露一点消息的情况下与黑人生下了女儿;孩子出生前即已和男友分手;一个人艰辛打拼拉扯孩子长大;她够独立,做的事情也够洒脱了——可是她终究要回来,她不是呆不下去,她只是想获得母亲的承认。
“任何人我都可以不在乎,除了你。
”我们终究无法避开家庭的牵挂。
每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学会去承担责任。
爱是去学会承担,爱是去承受痛苦,爱也是在达到别人心扉之前先坦呈自己。
艾草拍的调子很轻松,但是剧中的痛楚也是被我们所发现,所透析在自己身上。
剧完,穿越了痛苦的生活,依旧淡淡而过。
我们未知能否如此。
相似的都是困苦,不同的都是生活。
只愿一切如好。
Ps:我总是被台湾电影中的老人逗笑。
饮食男女中的梁伯母,海角七号中的茂伯,还有这次艾草中的老外婆,他们有着老人共同的那些毛病,他们有自己的执拗,爱猜疑,像个小孩一样要人哄骗。
作为观者,看他们,感觉是如此的可爱,甚至于搞笑,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是烦腻这样的亲戚的。
也许人生很壮丽,但是生活却总是淡如白水。
无论是怎样的意外,也许会有内心的纠结,但却没有仇恨,没有无谓的冲突。
这就是生活,你会慢慢被它所融化。
有网友说,看那些XX之恋,不是嘴巴里出一口凉气就是屁股后出一股热气。
而看了这片后,大大方方从从容容从肺里呼出一股清气。
艾草是母亲的名字——这是围绕一个母亲去叙事的故事:是以一个早年也曾经是叛逆少女的中年母亲的视角去看待未婚产女的女儿和同性恋儿子而展开的、讨论当代家庭关系以及矛盾的社会背景的故事。
首先先说剪辑,本来因为拙劣的剪辑我是想给三星的,但是瑕不掩瑜,整体来说还是不错的。
所以私心多给一颗心。
剪辑放在现在来说确实十分一般,生硬的转场和基本没什么特色的调色看起来显得粗糙和低成本。
然后是摄影,摄影整体来说还是挺稳的,不过也就是这一个优点而已。
由于看的是资源,所以画质挺渣的,让我看不到任何摄影技术和摄影美感,当然,我也是个三流的编导生,最没资格说摄影了。
说完前期和后期。
接着就要说剧本、演员演技、整体完成度了。
《艾草》的剧本给我的感觉就是很接地气。
感觉台湾导演拍文艺片都很有感觉,很有家庭气息。
故事整体给我的感觉就是平淡到极致 就连争吵都是轻声细语,台湾人说话真的很温柔!
故事以母亲(艾草)为主线,以儿子、女儿、阿嬷为副线。
艾草和艾草的母亲、艾草和儿子、艾草和女儿。
艾草其实是个思想开明的女人,从她和自己母亲的几段对话都可以得知。
不然她当年也不会和男人私奔;而她之所以会介意女儿没结婚生孩子则是因为她被世俗的眼光所牵绊,所以虽然她虽然生气最后还是接纳并疼爱着有黑人血统的孙女。
同样,儿子的性取向也曾经困扰她,但是她并没有任何怨言,只是默默接受。
不得不佩服这位母亲的开明,试问多少母亲能做到完全体谅自己的孩子;试问多少母亲能够做到该放手就放手,让孩子自由的高飞而不是让孩子变成自己要控制的机器,遵循自己规划的路线去走;试问多少母亲能够做到不在乎世俗的眼光而接纳自己孩子的不同——记住,和别人不同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每个人都是不同基因组成的,这就是物种的多样性,正因如此生命才丰富多彩。
演员演技部分:影片里每个人物塑造得都很立体、包括友情出演的演员——儿子的隐忍孝顺温柔体贴、女儿的倔强和坚强、阿嬷的刻薄封建爱面子典型的“刀子嘴刀子心”、艾草的大度 低调 善解人意以及地铁客串路人甲的阿姨刻画出的也栩栩如生,这个路人甲看似微不足道,其实导演想刻画主题——【关于这个社会的偏见对家庭的影响】其实这个电影已经有些年代感了,可是电影里体现的主题却一直没有过时。
生而为人,即使是普通人,存在于在这个社会里,永远无法避免来自社会的偏见自己家庭的压力。
更何况是特殊群体,比如性少数 比如未婚妈妈……他们面对的偏见和歧视,只会更多。
《艾草》,一部刻画母亲的电影。
一位完成养育儿女使命的母亲,面对一双儿女对生命不同的价值取向,选择了释然与包容。
她也生气,她也狭隘,但在宽阔的大海边,这个老人心若止水的用太极诠释了所谓海纳百川。
这个世界,存在既是合理。
我们不必在乎别人的眼光,只要能够取得那个致爱的人的认可,便可以光明的站在每一个角落。
所以,艾草可以牵着混血孙女,告诉邻里:这是我女儿的孩子,我的女儿没有结婚。
所以,姐姐可以对弟弟说:放开去做你想做的事情,不要让家庭给你带来的束缚捆绑住你。
任何时候,道德和世俗不应该成为快乐的阻挡。
道德是社会的产物,而快乐是灵魂的向往。
我们这一代人正在经历着传统社会秩序的瓦解,新的个体正从中分化出来并觉醒一种叫做个人主义的东西。
对大多数的家庭来说,都在承受着这个世代的价值冲突,上一代传统的价值观与下一代个人主义的对立。
艾草这一代的母亲正面临着这样的转折点,选择接受或者拒绝的当下,开放一半的思想是充满矛盾的。
是否每个母亲甚且每个人都会面临到自己人生的限制?
要如何勇敢的迎战呢?
吴艾草今年58岁,生长于保守排外的闽南村落,年轻时为了跟大她二十岁的外省籍老师谈恋爱,不顾她母亲的反对,嫁去台北。
38岁时丈夫过世,独自抚养一双儿女宋海和宋伶。
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大,艰苦的日子总算过去了。
已经做好了自己一双儿女结婚生子的准备,抽空会去看看适合三代同堂居住的房子。
艾草每隔些日子会去看望乡下唯利是图的母亲杨乖。
杨乖78岁,35岁时丈夫癌症死亡。
在北海岸的村落开杂货店,人生以赚钱和存钱为目的。
三个儿子都在大陆经商,雇用一外籍劳工照顾她。
杨乖觉得人生最可悲的是穷,远离贫穷是第一要件,名誉是其次,名誉不好可以靠钱补充。
整天都想着怎么能多贪点小便宜,数钱数好多遍,还每天都怀疑她的佣人偷她的钱。
艾草受不了母亲的价值观,常常意图教育杨乖,她认为自己独立坚强,让儿女受良好教育,对自己身为母亲的角色满意又骄傲。
直到发现一向乖巧孝顺的小儿子宋海是同性恋,在法国留学才艺纵横的女儿宋伶带回和黑人生的私生女,艾草长年建立的价值观,被迫瓦解。
她发现儿女跟她并不处于同一个世界,感到愤怒、孤独和无助。
剧中有这样一个对话让磊磊印象深刻,宋伶:“我知道你一定没办法接受,可是我生孩子并没有错吧?
婚姻是另外一件事情,人不一定需要结婚的。
”艾草:“给你读那么多书,是让你回来对付我,瞧不起我的是不是?
你做什么事都有道理,我就一定要接受吗?
”
两代之间永远必须透过艰难的沟通来取得谅解,正如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艾草看到母亲的保守封闭是与现实相抗衡的,自己与女儿的价值观冲突又何尝不是一种封闭呢?
最后她决定做个母亲战士带着孙女,一同面对人类生存永不停止的挑战。
此片非常地生活化,不做作,让人们从普通的生活场景中,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本片不仅适合同志人群观看,也适合普通人观看,磊磊想:每个人都能从中得到生活的智慧,在人生旅途中变得更坚强。
“妈,你知道了?
”“你们都是我生的,有什么事我会不知道,我能怎么办,塞回去再生一次吗?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每一位母亲都带着一身的铠甲,而孩子就是她的软肋。
今天刚好就是母亲节,也祝天下所有的妈妈母亲节快乐!
今天,你给妈妈打电话了吗?
《艾草》这部短剧夹杂在一堆小电影中,因此差点被我错过。
你想,谁愿意在看过热血沸腾的肉搏战后,再看一个老阿妈打太极呢?
老阿妈就是阿艾,老公死了20多年了,生活中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一双儿女身上。
女儿从外国留学回来,结果带回一个混血女孩,她未婚生女。
故事主要就是讲她从不接受这个孩子,到抱着她示威一般让小姑娘对娘家人一一叫过去。
短片最后,阿艾领着外孙女路遇朋友,终于能坦然介绍“这是我女儿的孩子”“她还没有结婚。
”想必你也猜到了,阿艾的儿子才是最大的问题。
他是一个GAY。
男友让他出柜,他说:“我是不会和我妈说的。
”当然,其实他妈妈已经知道了“我只希望将来出现一个女孩子能让他改邪归正。
”可是他却在“邪路”上越走越远,交了男友,开始穿豹纹内裤,打算和他去印度玩十天……不过短片中他的出柜并非重点。
男友故意在吃饭时来到他家,说手机没电了,不能提前通知,说完手机就响了起来。
阿艾晒衣服时研究了豹纹内裤半天,最终决定将它反着夹。
而姐姐回来照顾母亲,他也得以脱身与男友去印度过十天的二人世界了。
或者他男友的说法代表着出柜的绝大多数结果。
那就是“时间长了,不知道他是接受了他的GAY儿子,还是发现他的GAY儿子与别的儿子也没什么不一样。
”既然奇迹不会出现,那只能任时间和习惯摆平现实。
很期待他们从印度回来的表现哦!
当然短片中是看不到了。
男主角莫子仪有一张很熟悉的脸,后来才知道是与桂纶镁主演《最遥远的距离》的,那个到处捕捉声音的录音师。
他还演过林奕华的话剧《包法利夫人们》中的罗德尔夫,当然我要很负责任的说一句,南京场他没有来……不过我想问的是,项老师上次在看舞剧时提及的名字是不是他?
难道他上海那场去了?
以及,里面演姐姐的好像也在《包》里面出现了,就是那个胸部是盘形的女生。
还有,回家赶紧将它从“VV淡定”的文件夹中移出来。
话说虽然有gay的成分在里面……但是应该不算是同志片吧……我觉得主题很好……而且其实女儿的私生子,儿子的性取向以及妈妈的性格冲突都融合在了一起,反而主角应该是妈妈……就像《海南鸡饭》一样……只不过不同点在于,海南鸡饭里的3个儿子都是gay而已……然后艾草……主题应该不是为了宣扬“伟大而崇高的兄弟情义吧”(摘自CCTV10对BBM的评价……=_=),而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妈妈的存在着的价值与意义吧?
可是海报也好,介绍也好,即使对于电影中的切入点,都是以男主角为主的……虽然不得不说这孩子也是在矛盾中存在着的,要考虑到妈,要考虑到男朋友,可是这些也并不能代表他的最突出的那个点。
这个也就有点怀疑,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也许只是为了新闻点吧?
所以看完这部片子,在感慨男主角的幸福之外,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当妈的那一份欣慰……所以名叫《艾草》,才是关键的精髓,也觉得大家不要把这个重点都放在俩男主角的身上吧……(虽然我承认我也是因为这个才去Youku找来看的。。。。。
)所以,其实还是一部好片子……突然想到了CCTV-6的那些自拍数码电影……剧本什么的其实也都使这种,既生活,又充满了矛盾……还很特别……挺好的虽然也会联想到自己的生活……这么着,也突然觉得,自己的生活拍一部电影……是不是也挺好的呢?
哈写个剧本吧……
这部电视片 演得十分的真实 感觉真的有所发生艾草的形象感觉有点像现在八零九零人母,开放但又有所顾忌宋伶宋海这就更代表了现在小孩在中国传统观念下的极端"错误",记得以前看过一个纪录片那上面说在美华人最怕的事就是怕自己的第二代感情方面的闪失,即女儿嫁给黑人和儿子是同性恋,艾草能在这种压力下安然,这种放得开的精神应该是现在家长应该学习的吧...虽说这部片子是在讲述 宋伶宋海的所谓"畸形"的感情,但更一步阐述了现在两代之间的关系,两代之间的矛盾....感觉和白先勇的<孽子>有共通之处....如果我们更看一点又何乐不为啊?孩子的责任还是由他们自己承担的好.....
影片拍得非常真实细腻,生活中的小日常弥漫着温馨:儿子吐槽母亲给自己买的内裤难看以后要自己买,母亲瘪嘴说了句“从小到大不都是我给你买的“;母亲正在学英文,一听到儿子年一个生词立即放下碗筷去拿本子记;男同情侣一起在路边吃饭,男主从小罐里掏出男友给自己买的内裤满足地吻男友脸颊;儿子对母亲出柜却不想母亲说”我知道“;多年未回家的女儿却突然带着一个黑皮肤的小女孩对母亲说这是你外孙女,母亲气不打一处,却招呼小女孩坐到桌前吃饭给她夹菜。。。真应了中国那句古话:人心都是肉长的,再大的矛盾,化不开的是亲情。PS:两帅哥颜值不错, 床上打闹那段很温馨。
男主会不会太妈宝了一点啊?
超台式
哪有那么容易改变的妈妈啊太天真了,没啥值得看的非常普通。
说实话 看不懂
超乎意料地喜欢。没想到竟然还是真人真事改编的,难怪整个故事那么的写实化。 无论是戏剧张力,还是人物描写,都很到位,不过那个“视财和名如命”的阿嬷有些让我讨厌。这个故事要是拍成院线电影,只需要更加电影化的镜头语言就足够了,因为剧本本身真的挺出彩的!至于结局,感觉太过于点到为止了!
社会的变化,人与人之间的代沟,以及永远也无法磨灭的亲情……(题外话,人家怎么就能拍这么让人亲近的故事呢?)
大学时教现汉的老教授热衷于吐槽事业,有天提到“活了大半辈子结果发现儿子是gay女儿和黑人有了私生子”,原来出处是这里,老头儿课余爱好颇广嘛。主角们长相都好舒服、肉松罐里的豹纹内裤、圆滑的日式房推销员、打太极是个好习惯。
五星是给母亲的。。。
看到艾草终于坦然接受NINA的那瞬间,甚是感动。每个母亲面对儿女的错误,最终都是能够原谅和接受的。
还蛮喜欢,“你做什么事情都有道理,我就一定要接受吗?”
虽然谁都没做错,但现实是妈妈必须要更坚强内心更强大才能应付外在的流言蜚语。妈妈很不容易,正如她说的:“你做什么事情都有道理,我就一定要接受吗?”万恶之源难道不是艾草的妈妈吗?是我最讨厌的一类父母了…张口闭口谈钱,贪小便宜,道德绑架,对孩子的生活指手画脚,虽然做了一点喜剧处理,但真的很窒息。还有,亲爱的房客是你吗?
艾草,風中勁草,在路邊生長,生命力特強;温馨的电影,伟大的母亲,温暖的家庭。。。
宽容坚强的母亲。★★★☆
儿孙自由儿孙福,一代人一个观念。
整个片子的感觉,就像是侯孝贤的故乡+蔡明亮的人物+李安的情感,浓浓台味,细细基情……
结婚生子是人生枷锁
无法割断的亲情。不听母亲话的女儿成为了一名母亲,当她面临儿子同性恋,女儿未婚产女,退休后的她该如何去应对这一切。戏核好但导演能力欠火候,放在李安手里,分分钟家庭曲第四部。
人生犹如艾草般苦涩
画面特别差,如果能各方面增加电影感,应该是一个挺好的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