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我没有看懂啊,主角有预见的能力,警察找到赌场保安之后,保安被两个人给杀了,那两个人也在打听约翰逊,他们送核弹过来的时候说似乎是有人给他们说要他们找到一个叫约翰逊杀掉,要不然计划不能实施,可是,这个给他们消息的人是怎么知道约翰逊有预见的超能力而且会干扰他们的计划的?
他们一帮老外,提心吊胆弄了枚核弹到美国,然后就要在美国再找一个人,好歹那也是一个几亿人的国家啊,还不如直接把核弹引爆了利索,还要费工夫去杀一个陌生人。
初次见女主角,女主角直接拒绝她倒是可以理解,必竟看得出来一个陌生的男子要跟自己搭讪,直接拒绝应该是可以想明白的。
谁来救救我,是谁指使恐怖分子的?
1、结尾,凯奇第二次从床上醒来。
剧情之前大踏步的突进,忽而“大踏步的后退”。
那种爽感自带无法比拟的爽感。
其它类型电影较少能够带观众类似感觉。
2、作为小成本影片,编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资本投入不是最大的问题,过硬的剧本、精细的电影工业、放宽题材限制才是更大的障碍。
3、可能是由于片长限制,全长97min,导致FBI与核弹劫匪的关系刻画得不够精细;同时,凯奇与FBI女警探从逃避、提防到合作的关系转变不够细致,略显粗糙。
4、观测者的存在,于是透视薛定谔的盒子,to be or not to be, 已经板上钉钉。
从此种意义来上看,从影片开演的20min后,男主在车库里“预见未来”就已经注定了我们所在时空所可视的唯一结局。
只是我们没有如此神通,只能配导演僵持到最后一幕,还在等可能的彩蛋。
douban上有个程序员写的影评,满眼“递归”“函数”“并行”“迭代”之类的词儿。
可能由于职业习惯吧,我看电影时满脑子都是非线软件的剪辑段落- -我从小就常常思考这个问题:如果时间是非线性的,我们该如何展开下一秒的生活?
是像哈利波特那样躲在南瓜后偷窥“当时”的自己,还是像克里斯一样主动改变它?
Here's the thing about the future.关于未来有一个重要的特征 Every time you look at it,每一次你看着未来 it changes because you looked at it.它会发生改变 因为你看着它 And that changes everything else.然后其它事也跟着一起改变了凯奇老了。
当他蓄起长发垂下眼睑,当年那个英姿勃发的帅小伙更添一份成熟与稳重。
我想我还是喜欢这样的凯奇的。
就像天使之城里那个痴情的天使,看着他的眼神你会不由自主地心疼。
NEXT,迭代中止。
跳转。
我想起《机械公敌》,同样先入为主地架构了电影所阐述的世界的游戏规则。
《预见未来》在这一点上还是比较圆满的。
菲利普·迪克贡献了一个声画演绎空间很大的出色文学剧本。
影片自开头就很流畅,赌场追逐一段堪称运动摄影典范——演员走位、摄影机运动都如行云流水般令人称快。
克里斯好潇洒!
表现手法上,影片利用视觉特技与声音特效,如程序运行般展开时间线交错前进的描述,而手法并不单一——除了受阻返回重新开始之外,后面分身搜索的并行表现亦很新奇。
本以为核武器威胁消除,英雄抱得美人归这故事也就完了,然而导演却再一次把我们遣返到过去的某个时间点,一路上时间线层层叠叠、纵横交错,我们被一次次愚弄,而后脸上露出会心的微笑。
片尾字幕居然是倒放的,这不禁又令观众产生了“追溯时间”般眩晕而兴奋的感觉。
可谓用心良苦。
没记错的话,《罗拉快跑》也是这样吧?
过硬的剧本+票房灵药主演+商业元素集成,不错的片子:)
本人从未写过影评。
看过此片感想很多,就上来胡乱写写。
非褒非贬,纯属中立。
本片的演员不用太多评论,老尼的演技没什么话说。
那就说说剧情,本片一开始就用人能预见未来这新鲜的能力吊起观众的兴趣。
但是不久观众又丧失了开始的新鲜感,因为该片除掉开始和结局,在情节铺展和框架上都和多数的欧美该题材电影没什么区别,并且直到结尾前5分钟剧情都在多数观众的预想范围之内发展。
毕竟现在的观众,已经被太多的类似的欧美大片把思维发散到极限了。
但是!
偏偏就是这最后的神来之笔,一个看似残缺的结局,不仅出人意料,而且引人入胜,更而发人深省。
在本人看来,这几分钟浓缩了整部电影所有的精华。
在高潮部分主人公救下女友的时候,我们都在为主人公的超能力而唏嘘赞叹、并准备跳过自以为已经猜到的结局的时候,影片峰回路转,核弹引爆,并且镜头从老尼的脑海抽丝剥离出来。
原来一切都是预测。
这出乎所有人预料的结局,偏偏是最完美的结局。
看似充满紧张和压抑的影片到最后却给了观众一个如此精彩的结局,堪称妙笔生花。
首先,很明显,主人公的超能力在遇到女主人公之后确实得到了强化--能够预测2分钟以上的未来。
但是仔细回想会发现,从两人缠绵之后躺在床上的时候起,不管在大预测里面有多少个分支预测,他的一切选择都是为了女主人公而决定的。
原因一个字,爱。
他爱她,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一夜,但是他付出的是真爱。
这发自很长时间的朝思暮想和等待,也发自对自己超能力的无奈和厌烦,以及由此而来的对毫无新鲜感的生活的逃避。
他爱她,所以他的预测里面不允许她有任何闪失。
可是结果呢?
换来的是八百万人的死亡(当然也包括他俩)。
辛辛苦苦“想”出来的结局却以这种全军覆没的方式收场,换谁也无法接受。
于是回过神来后的他开始沉思。
终于他想通了一些东西,这也是这部影片要告诉我们的东西。
第一,就是他自己的旁白:不管你怎么预测未来,都没有用。
因为你看到了,它就会改变。
这一点最应该给那些算命仙看看,也更应该给想知道自己未来的人看。
第二,世事没有两全其美。
即便你可以预测未来,即便你在脑海里将未来像单机ARPG游戏一样一遍遍的SAVE、LOAD,还是无法保证既保住自己和自己心爱的人,又保住国家安危大局。
第三,就是不要逃避。
主人公在预测的未来中一直以为自己在勇敢的面对,但醒来的一刹那他明白了,那不叫面对,只是稍主动一些的身不由己。
他只是一心渴望自己摆脱因超能力而带来的烦恼,渴望和心爱的人在一起不分开,所以才导致了预测中他一心只想着救下心爱的人,导致了他对国家安危选择性逃避,更导致了预测中的悲惨的大爆炸结局。
于是,“醒”来后他摸着她的头发说着预测中曾说过的那句叫她等他的话,不同的是,他加了这样的一句话:“有些事要解决,我不能再逃避了”。
影片最后,主人公果断的选择了勇敢的面对,选择了不顾自己的安危,选择告别心爱的人、勇敢的面对邪恶势力。
影片的潜在结局不言而喻,主人公拯救了这座城市,他势在必得,因为比起超能力,他有了更珍贵的东西---懂得了面对,懂得了取舍,懂得了担当。
至于他心爱的人,自然安然无恙,而至此他也别无他求,只要她活着就谢天谢地。
至于自己的生死,真的已经无所谓了。
因为即便他死了,他也会觉得为国家,为自己心爱的人死而无憾。
不过在我看来,至少有一点他还是很幸福的,那就是之前那只是一场可怕的预测,还没有发生,还有机会改变。
可。。。
我们现实中的事呢?
一旦发生,无法改变。
老尼跳上女神枪手的车,满载着人们的希望,一路绝尘而去。
留给人们的,是对结局无休止的预见,和对影片深深的思考。。。。
这个片子一点都不文艺。
因此我很喜欢。
因此本评论写给程序员看。
这是我见过的关于“未来”“时 间旅行“一类电影中剧情最严密,逻辑最自圆其说的一部片子。
我怀疑编剧是个程序员。
首先简单回顾下剧情:主角起初可以预见到两分钟内的未来情况,因此可以提前趋利避祸。
后来他为了遇到了一个命中注定的女人,去尾行(tail)跟随她来到了大峡谷。
他发现和这个女人在一起时,他可以预见到更远的未来。
后面的剧情,就是被一些没看懂的人大骂被耍了的情节:主角预见到比较远的未来,在未来,他又不断产生各个分支去搜索各种结局,最后这条路径还是无法找到最优解(其实是获得了一个最差的结果,全都死掉了),因此在电影的最后,整条搜索分支都回溯回远点。
显然,他运用了递归的能力。
这一点在电影的高潮,码头仓库一段体现的最淋漓尽致:他在每条岔路口都递归的去搜索。
这个情节简直可以拿来放到计算机算法课上当课件用了。
其实在电影的最后,主角选择了和政府合作共同打击黑恶势力,还很狗血的说了几句挺哲理的话。
但这就是结局么?
醒醒吧,这是编剧照顾文艺小资们的情绪故意卖的破绽。
谁家用递归写个深度优先的搜索会只搜索一条分支呢?!
而那句很狗血的话:关于未来的一个特性就是每次你看着他时他会改变,因为你看着他了。
这分明是对side effect 的批判嘛,在另一部伟大的电影butterfly effect 中也有对 side effect 的深刻批判。
因为有了副作用,程序的行为将变得不可预知,程序的正确性验证也就无从谈起。
这是主角对纯粹函数式开发的深切呼唤。
通过FP还有另一个好处:并行关于这段搜索的情节,有几点值得主义的:他同时并行执行了多个搜索任务。
但是在电影里,又似乎不是纯粹的并行,因为其他的搜索分支会知道之前的搜索结果,进行剪枝。
这算是搜索优化。
关于递归,大家基本上都认同吧。
那么为什么起初主角只能预见两分钟,而后来尾随了一个mm后就人品大爆发了呢?
真相就是他开始”尾递归”了。
关于电影名 “next” 。
这是表示迭代中止,跳转的语句。
另外,关于未来的计算,未来的过程,大家想起点什么来没??
continuation。
think about it. 为了宣传FP的思想,老美居然拍了部电影,真是寓教于乐阿。
男主由尼古拉斯凯奇扮演,拥有预见未来的能力,但是仅限两分钟及自己的未来。
由于看见未来,阻止了一场赌场谋杀,男主被当成嫌疑人被FBI盯上,FBI急需阻止一场洛杉矶核弹爆炸,需要他的帮助。
但同时,他厌恶了从小大人们知道他拥有超能力后总以游戏的名义让他做一些无意义的预测,只想做一个普通人。
同时,男主在自己的未来里看到了女主,八点零九分出现在一家餐厅。
于是他每天都去那家餐厅,大约三四天后他真的碰到了女主。
一见钟情,一夜情,顺其自然。
男主发现遇见女主后自己预见未来的时长就大大增强。
女主被反派抓走,男主为救女主,和FBI合作,FBI探员去救她。
一路上靠男主的预见能力解决了不少狙击手。
最终将女主救了下来,但同时核弹也在洛杉矶爆炸,所有人灰飞烟灭。
男主醒来,还在和女主一夜情结束的那个早上。
为了避免看到的未来发生,男主决定主动与FBI合作。
男主到床边叫醒女主说:“我有一些事必须去做,可能一周,可能一个月,如果你愿意等,我一定会去找你。
”男主上了FBI的车,电影结束。
男主名言:当你看着未来的时候,未来已经在改变。
也就是说,有改变未来的可能。
影片就是传统的动作片,刺激、科幻,男主帅气,主角无人伤亡。
但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这一类的电影都会整一个女主出来,这是为了英雄救美情结服务吗。
电影标榜就是“命运”,但这对女主好不公平。
女主是看不到他所看到的未来的,对女主来说,他的一夜情对象在一夜情第二天的早上和她说,我要走了,你等我。
WTF!
脱去电影包裹的外壳,这可不就是渣男、海王么。
女主的存在是为了体现男主的英雄气概,可能也是这一类电影的套路?
毕竟,在动作片里出现爱情,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英雄救美情结谁不爱呢?
但是,我内心的女性主义蠢蠢欲动。
虽说影片中FBI探员是女性,就是她能最先做出正确判断,但是对于出现在男主未来的女主,这一切算什么呢?
她不过就是送给反派的一个威胁男主的工具罢了,我厌倦了这类角色的存在。
总的来说,电影挺爽的,预见两分钟的未来这一设定很神奇,可以为观众和其他导演提供很多脑洞。
先说个题外话,在这个月里我无意中看了尼古拉斯凯奇的N部片,涉及FBI的也有N-n部。。。。
估计在美国片里FBI出现的次数就像港剧里的皇家警察一样多吧?!
好了进入正题:这个片子如果是单纯讲预言两秒钟后的事情的话,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
但是编剧把整个讲述的方法变了。。。
这就有了看点。。
这也是能吸引我从头看到尾的地方。。。
问题是,如果女人遇到这种能预知结尾来设计与自己相遇的男人会怎样呢?
我想应该不会想片里表现的那么甜蜜吧。。。。
从头到尾道德绑架。
不会求人?
不会好好说?
三顾茅庐没听过?
你利用人家的善心怎么说?
你破坏人家的生活怎么说?
也就是尼古拉斯脾气好,搁我我早投奔恐怖分子炸死你们了。
现实中这种人也是极度的可恶,自我陶醉自我感动。
你拯救800万人跟我什么关系?
ZF发给你钱这是你的责任凭什么要转嫁到我身上?
我强我活该?
你弱你有理?
你可以来求我,可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但是你不能对我用强。
凭什么?
我有超能力我就是神,我不杀你就已经说明我是好人了,你还来挑衅我?
你觉得自己是个什么东西?
最近借着牙床手术的机会,难得在家清闲两天。
虽说在家休息,可是这牙疼的可不是什么好受的活,不说每天让人心烦意乱的阵痛,光是不能吃东西就让狐狸相当窝火。
看着老妈做的丰盛可口的饭菜而自己只能在一旁咽口水,让我对当年江姐等英雄佩服的五体投地。
外面天气好的不得了,真是万里无晴、阴雨绵绵。
只好打消了外出散心的念头。
没有办法,只好躲在家里看电影了。
本来不想为这部影片写东西,不过目前有的是空闲时间,个人也比较喜欢尼古拉斯凯奇,于是便假装舞文弄墨以便打发时间。
说实话,最近几年凯奇兄有点像《火柴男人》中的那个骗子,不仅场外霉事不断,接片的水平也每况愈下。
如果说《鬼面骑士》是他圆童梦而自愿跳入火坑的话,那么《柳条人》和本片的如此境况恐怕就怨不得别人了。
本片是改编自科幻牛人小说家菲利普·迪克(《银翼杀手》《全面回忆》)的同名作品。
这老家伙的小说一部比一部棒,拍成电影却一部比一部差,自从《少数派报告》之后便一蟹不如一蟹。
本片负责改编剧本的小子号称是菲利普·迪克狂热fans,,但好的书迷不一定是一个好的编剧。
看他的履历,之前几乎没有任何作品拿出手,光杆司令一个。
本片虽打着科幻片的旗号,可充其量就是一部动作片,而且是一部烂俗的动作片。
其中最大的卖点便是凯奇兄饰演的主人公有着预见未来的能力而引出的事件种种。
然而,本片的败笔也在于此。
还记得法拉利兄弟的《浅薄的哈尔》是如何失败的吗?
本片就犯了和哈尔同样的错误,就是噱头过于单一。
就是这一点,主人公的超能力被影片从头到尾说了个遍,变魔术时用它,逃跑时用它,甚至泡妞时也离不开这玩意。
基本上本片电影一直在说着同一个事情,就是他的超能力如何如何牛X。
而且本片就是一个真真假假的过程,不停的重复着一遍又一遍的相同场景(可够省胶片的),有时候还让你分不清那个是真实场景,哪个是预想画面,颇有大卫林奇电影的风格。
而最大的败笔就在影片结尾,导演本想为观众制造一个《第六感》似的结尾,结果到最后大家都发现自己被涮了,本片基本上就是一个大玩笑。
据说在上映时,观众在结尾处叫骂不断,真是一点也不冤枉。
要知道,《第六感》在结尾处是让观众发现了事情的真相,而不是让观众发现自己被骗了。
以上的几点基本上定义了本片扶不起的阿斗的性质,更不要说剧情了。
这样的商业片故事,也不知是被嚼过多少遍的馒头了。
而本片为了表现出他过人的超能力,几乎是凯奇兄的独角戏,但他在大部分的出场时间里基本上维持一个不高兴表情,完全没有展示人物特性和凯奇神经质表演。
另外两个明星朱利安摩尔和杰西卡贝尔基本上是浪费,在有限的初上时间里不仅没有演技可言,甚至连花瓶都算不上。
而且本片也缺少一个反派,只有一堆小喽罗般的人物一哄而上,失败中的失败。
也许这帮明星们欠了导演不少钱。
本片的导演是Lee Tamahori(《007择日而亡》),,这个50多岁的老头在好莱坞混了这么久却没有什么像样的作品交差,倒是因召妓丑闻而登上了各大报纸的头条。
导演想把本片打造成一部动作惊悚片,无奈水平实在一般。
他的上部作品《极限特工2》虽然也烂的可以,但还有火爆的动作场面撑腰。
但本片的动作画面却如蜻蜓点水一般少之又少。
大部分时间都在描述凯奇兄如何搞定贝尔姐。
当我们发现整部影片到最后就是一场梦时,真不明白为什么还要坐在这里看电影?
凯奇在片中的角色可预见未来,但他可能没有预见本片在票房和口碑上的双重失败。
只希望凯奇兄在触底后可大幅反弹,期待他的最新作《国家宝藏2》。
IMDB评分:6.2分(并不是没人爱看,imdb上6.2的中等评分便是证明)狐狸评分:观赏性:★★☆☆☆娱乐性:★★★☆☆回味性:★★☆☆☆总 评:★★☆☆☆
同一个晚上,他先是一名预见者,后来成了一名酒徒。
拥有预见未来能力的男人,却只能在小舞台上表演被人称为下三烂的魔术,可是他满足于既有的生活,既不理会世人的嘲讽,也没有利用预见能力去谋取财富,虽然他也会去赌场玩几把,但他有自己的原则:永远不要引人注目。
我想这是为了平静。
一个人拥有超能力而能内心平静,为什么我们这些无能的凡人,内心却总是充满杂音?
但是这提问——这问题的本身恰恰回答了这提问,听起来是不是有些无奈?
更大的无奈是:预见未来,而不能阻止、改变未来的发生。
未来就像电影一样被放映出来,而预见者却不是它的导演。
最大的无奈是:明知道未来的结局是个悲剧,却仍然不得不继续满足生活对你的虐待。
无处可逃。
明知是粒毒药,偏偏要吃下去。
明知对方是个人渣,偏偏还要陪出笑脸。
明知中奖不可能,偏偏还要给自己希望。
明知工作让你人格分裂,偏偏还要干下去。
明知下个早晨一切依然,偏偏还要给自己装上期待。
明知生活其实是坨狗屎,偏偏还要把生活赞美成鲜花。
明知你是个酒徒,偏偏要爱上你;明知你是个妓女,偏偏要喜欢你。
明知不可能,但每一个清晨,我都渴望预见到未来。
那个酒徒,看着他自我颓废的样子,男人看了也会难受。
他大概深深懂得“举杯销愁愁更愁”,所以他从不停止用酒精浇灌自己,好让自己在忧愁中沉沦、甚至死去。
可怜的男人,什么样的生活让你如此不堪呢?
明知颓废不可取,偏偏要颓废,而且是颓废到底。
可是这颓废的男人,只教人心疼而不是讨厌。
生活却不是这样,它毫不心疼你,不管你向它表示了怎样虔诚的告白。
只能请求预见者告诉我们:总有一个清晨,未来将会出现在眼前。
尼古拉斯·凯奇:《预见未来》、《告别拉斯维加斯》 -by 冯麦狄 2009.3.11
真扯淡!。。所以我决定不算命了!
如果时间非线性
催眠工具,让我好好的睡了2小时
= = 没...太多意思 额...
条理不清
记得猪脚在赌场骗钱啊
跟波斯王子很像
看了20来分钟就困得要命了
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电影。拍DV影片的时候可以用用这创意
预知未来,回到过去,改变现实???
一直在“较差”和“还行”中游移
结尾反传统就好
虽然我对凯奇已经审美相当疲劳,但是这还是个好片子。
12DEC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能力
忍不住想要是自己有这种超能力会怎么样。
话说尼古拉斯凯奇的头发真的很倒胃口。
穿越场景还是挺酷的
遇见对的人,就可以看见更远的未来。
凯奇的烂片之旅从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