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
Māsas,Sisters
导演:琳达·奥尔特
主演:艾玛·斯基曼特,格尔达·阿尔耶纳,卡特里娜·克雷斯琳娜,伊维塔·波尔,贝拉·亚历珊德拉,艾丽塔·克拉维娜,维多利亚·梅耶斯格雷,德韦恩·麦克贝恩,尼尔
类型:电影地区:拉脱维亚,意大利语言:英语,拉脱维亚语年份:2022
简介:阿纳斯塔西娅(艾玛·斯基曼特 Emma Skirmante 饰)和戴安娜(格尔达·阿尔耶纳 Gerda Aljena 饰)是两名居住在拉脱维亚孤儿院的姐妹。当她们得知一个美国家庭计划收养她们时,戴安娜急切地渴望前往美国,但阿纳斯塔西娅并不像她那样兴奋。离开家乡对她来说是一种挑战,而不是一个期待的机会。 随着收养计..详细 >
四星给女主,太酷了!
【BJIFF 23】本届北影节最喜欢的一部主竞赛。拉脱维亚作为全世界男女比例最失衡的国家之一,女性的生存状况确实令人担忧,观影全程心一直被女孩的命运揪着。不负责任的母亲大概率也是在与三姐妹相同的成长环境中长大的,生育竟然是为了在监狱里为自己争取更好的条件,完全没有做好母亲的觉悟。情人意外闯入后母亲粗暴地赶走女主,女主翻窗逃走后镜头对准她一点点远去的背影,让人心疼。尚不成熟的妹妹可以很容易接受美国宗教家庭,但对女主来说是一种束缚。发型上前后的变化也象征女孩内心对自己身份认知上的变化。最后扎起辫子滑起滑板牵着狗向前,女孩选择了不被定义、在这个国家用自己的方式生活。这样上扬、充满希望的结局饱含了导演对这个国家女性的祝福。风格上一部分很达内兄弟,深得我心。
勇敢的选择自己的人生,坚定的一路走下去。。。可惜八成她很快就会跟小混混们厮守到一起,最终难有好结局啊
离开家庭你就自由了
北影节看了三部关于12岁少女之痛的片子,这部是观感最好的。美国爸爸说:成年人都不适合做父母。拉脱维亚妈妈说:Take me to America. 结尾西娅重新扎起辫子,一人一狗一滑板的镜头直接泪奔。【BJIFF13th/Day/Scene26·寰映杜比合生汇】
#BJIFF2023# 7分,每个人的人生各有选择也各有归宿,对于姐姐而言,她曾一度活在对亲生母亲的承诺下,但最终还是认清现状放弃等待继续自己的生活;而对于妹妹而言,去到一个关心她照顾她的家庭,也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家是心之所在 所以阿娜斯塔西娅不属于孤儿院 也不属于凯文一家 她被母亲和姐姐伤透了心 在送走了相依为命的妹妹之后 她彻底解脱了 奔向自由奔向更广阔的世界 最后那段平移跟拍简直太美了
难以割离的原生父母羁绊,感同身受的寄养家庭氛围。女孩拥有超脱于年龄的成熟却品尝着无法决定命运的无力。有感于导演近乎冷漠的克制造就出的影片灰冷特质,却忿懑于亲生母亲的境遇导致生而不养却依旧苟于生活。养父的身世造成了收养之因,而女孩们的到来势必会从本质上影响到这个原本看似和谐的原生家庭。无论生育,亦或领养,新生命的诞生与加入都将极大的冲击甚至颠覆本来生活的平衡。而在你下定决心的那一刻起,这个决定将会影响一生且永不可逆。为人父母(生也好领养也罢),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4.23 北影节
补9.21当时没网在备忘录写的可能是记错名字了 依稀记得我标记过一个好像很好看的电影或者电视剧叫姐妹,才在飞机上点开看的无论是镜头还是剧情都很像在拍欧洲小众文艺片,完全唤醒了我在高中电影赏析选修课看那个瑞典还是哪里的文艺片的痛苦回忆
很不错的一部影片!女孩滑着滑板穿越大街小巷在导演的镜头下真的很美
2023.5.28 合生汇北影节 一部细腻的欧洲电影 和胡老师聊天发现自己在几年间从一个很理性的人变得愈发感性
窒息,靠不住的妈,照顾不了自己的姐姐,从游乐场跑出来投靠无门,孤儿院也没了自己的床位,在playground转到晚上,世界这么大没有一个属于我的地方🥲
BJIFF第二部惊喜之作!女性主义和自我认同主题。血脉里的联结是无法抗拒的,就像齐齐的刘海儿和一家三代都无法下咽的全脂牛奶,但自我的道路是可以选择的,就像扎起的麻花辫和拒绝优渥的美国中产家庭——那只是另一个禁锢自由的孤儿院而已!眼看姐姐就要步母亲后尘,妹妹懵懂无知要去另一个囚笼中生活,她选择踏着滑板,牵着偷放出来的黑狗,滑翔在自由的空中,那里可能有悲观的未来,却也有无限的可能。剧作很扎实完整,首尾呼应,所有人物的性格刻画立体而清晰,冲突的场景做的非常自然,湖中和母亲视频的无地自容和营地中“你给我女儿看的什么”两段戏精彩极了!手持拍摄与片子主题贴合,希望可以引进公映!!
生猛。
3.0。发达国家版的何以为家,本人是比较难代入到13岁少女的自我认同和青春疼痛故事啦,不过好在剧情没狗血结尾不硬团圆,整个故事配乐画面都很清爽、完成度不错了。
影片开场即展示了姐妹们「冲破关卡」的解放性力量。然而,问题在于,有可能为女权主义运动成果抹黑蒙羞带来灾难性污染、伤害和破坏的兽性、奴性和野性也被《姐妹》释放了出来。我们注意到,包括亲美魅美在美国服美役的《芭比》创作者「葛韦格」在内的新一代女性编导们都还被「资本主义父权制」困在「经典文学改编/热门IP重制」这种法国后结构主义思潮窠臼和「真人秀/真人版」这种电影类型架构里小心翼翼地试探边界:生下来就亲近(粉)红色的少女《瓦达尔》虽吃了美西方「性解放」运动的红利,但精神「灵性」层面却从未获得红色力量足够多的救助和保护。你瞧,攻占性被民粹主义激发出来,宠物性被消费主义开采出来,伙伴性被霸权主义降级,同志性被英雄主义消解的女权主义运动领袖依然在被已成为过去式的美西方「新神话主义/新自由主义」思潮牵制。
达内ish,完成的很棒 @合生汇寰映 #2023北影节
喜欢又不喜欢,女主对这样的母亲为什么有这么深的眷恋,养父母不好另说,一个惯偷能把孩子扔出车里坐牢的母亲为什么让女主这么眷恋,不应该害怕和失望吗?
没妈的孩子像颗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