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有很强的宿命论意味,整个故事都在验证巫女的预言。
开头男主也就是那位父亲为给得了肺结核的儿子看病带着儿子去首尔,孰不知他手中外国人给的医院地址就是一句脏话kiss my ass,所以一切也注定了是一场悲剧,只不过在悲剧来临之前无人知晓。
故事整体还可以,表达了导演想表达的,揭露了人性的卑劣与丑陋,只不过最后男主将全村孩子引进石屋封死的桥段显的多余刻意,因为既然老鼠全部回来,不可能只吃大人不吃小孩,所以最后的这个桥段就显的多余,但是导演大概是想充分表现男主的报复心,或者导演本身太激愤不这样不足以表现自己对人性的失望,所以来了这么一段。
整个电影许多地方安排的很严谨,故事很完整,没什么漏洞,只不过看了一遍,关于村长为什么不让其他人出去这点没看懂,我看评论有人说村长是韩奸,可是看那套军装也不知道是不是韩奸服,况且即使是韩奸出去就一定会清算他吗,也不一定吧,所以也不追究了,整体不错就行吧。
这部电影的人性让人窒息因为麻风病被村邻被亲人放弃甚至要杀死,却在村人遇难苦苦哀求的时候心软,毫无防备之心的救治收留了他们,究竟是自己太圣母太善心?
还是一直希望回到“正常人”的世界中去生活?
蛇与农夫的故事重新上演。
这些善良的麻风病人被村人一个个残忍的杀害,是否后悔自己的亲信和仁善。
你诅咒村人会被外来者杀害,却也被无辜外来者的悲剧埋下了大坑。
在村人为鼠患焦头烂额的时候果然来了外来者,外来者善良的解救了村人的鼠患,却为自己和他的孩子带来了致命的危机。
外来人把自己献祭为儿子为自己报仇,仇报了 自己也被献祭了。
看完浑身都不舒服,是村长太贪婪狠毒,是村民太愚昧无情,还是善良的人太无力。
蛇与农夫,不去做蛇但也永远不要去做农服务。
事情应该是这样的:日据时期村长当了韩奸为日本人做事,在任期间对麻风病人惨无人道,把他们赶到了山里,让他们自生自灭,负责医治的巫婆和麻风病人们一起在山里建立了村庄(跟中国的麻风病村是一种形式的)。
日本人走了,韩国内战,村长为了躲避战乱和清算带着村民到山上避难,刚开始病人村民们都不接受,后来因为孩子心软了,到这里村长和村民是客人。
因为怕被传染或者是想要独占村庄,客人们反客为主将麻风病人们关到了山洞里,病人们都死了,巫婆靠吃老鼠或者人活了下来后被烧死。
之后,真正的客人吹笛子大叔来了,电影开始。
村子不断的被客人终结着,简直可以称为终结者。
全程都在鸡皮疙瘩当中度过,此片我觉得更像是韩版《小丑》,怀着充满希望的心,拿着一张令人绝望的纸条,进入一个令人绝望的地狱,与恶魔共舞,到被恶魔蚕食,最终自己变成恶魔。
老鼠象征着罪恶,当环境充斥着罪恶的时候,人们都会认为自己是被害者,当罪恶环境消失的时候,人们内心的罪恶就会在白日之下暴露无遗,片尾证明:神不会原谅为了活下来而犯罪的人。
影片一开始从男主和儿子英男的相处不难看出这是个老实憨厚疼爱孩子的普通父亲。
无意中闯入林中的一个村子,村民们面对外来人一脸惊恐,仿佛是看见了吃人的怪物一般,这样夸张反应让人莫名奇妙。
只有村长没有露出恐惧和错愕,却是一脸诡异笑容,仿佛是等来一只自投罗网的猎物。
村子没有想象中的热情招待,一切显得那么的不自然。
村长从男主口中得知战争停止了的消息没有露出喜悦反而是要求男主保守秘密,或许是怕村民知道这个消息后会离开村子而自己的权力和威信将受到挑战。
明明不会英文却将英文纸条倒着看,装模作样的告诉男主这上面是写的日期。
村长不懂却仍要装懂的虚伪性格因为他是村里智者和权力者,他不允许有人对他的能力产生质疑。
村里饱受老鼠的侵害,男主主动提出帮忙治理这一难题。
村民们很高兴,村长却脸色沉沉心事重重。
最终男主将老鼠们赶出村子,加上平时对村民们的热情帮助渐渐得到村民的赞许。
这一切都被村长看在眼里,他并不在乎男主是否真的治理了老鼠,他只觉得男主的存在大大威胁了村长的地位。
于是开始挑拨离间,诬陷男主是间谍,长期封闭生活着的村民们一直以村长的话为尊愚昧而自私,最终将男主和儿子赶出村子。
本以为电影名字的客人就是指的男主和英男,却发现现在在村子生活的人才是入侵别人领地的可怕“客人”,所以女巫才会说这个村子都是犯下了罪的人。
男主的善良没有抵过村民的愚昧,这群恶人在村长的带领下又一次恩将仇报。
英男因为吃下村长送的饭团而死去,这是压垮父亲的最后一击。
一个曾经幽默开朗善良的男主变成表情麻木的复仇者,他将老鼠引回村子,村子里的大人都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天亮了,孩子们找不到大人,只听见扮成小丑模样的男主吹着笛子悠扬轻快,最后被领进了老鼠洞里。
最后这里男主的小丑装扮很诡异,小丑形象通常是孩子们喜欢的伙伴却变成引诱他们走向了死亡。
大人们犯下的错孩子们也逃不过这一劫。
有些人说洞里没有老鼠了男主可能是在救孩子们不要再回村里但是我不太认同。
因为男主不仅用石头堵住了洞口还用小石头来固定,大概就是要把孩子们困在洞中自生自灭。
电影中村长是个贪恋权力,不容许有人挑战自己权威且虚伪的形象,村民们愚昧且懦弱,所以整个村子都在村长的牢牢掌握之中。
男主的出现则打破了这样的格局,微微削弱了村长的绝对话语权,甚至村民们可以抽和他一样的美国佬的香烟。
男主的热情好客,平等看待每个人的做法在这个村子里这就显得格格不入,最终被迫害也无法理解自己做了什么才招致如此横祸。
电影改编自德国传说《花衣魔笛手》,讲述在朝鲜战争结束不久,一位名叫武龙[音译](柳承龙饰)的魔笛手和他的儿子一起来到一个遭受到严重鼠患的偏远山区村庄。
村长(李圣旻饰)允许武龙留下来,让他做些零工并且达成了驱除鼠患的交易。
到了武龙要村长兑换诺言并离开的时候,却发现被欺骗了。
武龙发誓要报仇,他把老鼠引回村庄,让村庄笼罩在恐怖之中,为实现一个古老的预言。
客人是外来者,客人的到来意味着改变,就像早期欧洲殖民者做客美洲,客人不仅是一个新的身份,更是代表着一种全新的价值观。
第一个客人吹笛人带着儿子去首尔治疗肺结核,因为一个美国人曾经对他许诺会治好他儿子的病,还给了他一个英文地址。
对于吹笛人来说,美国人是客人,而且这个客人是带着善意而来,美国人帮助韩国扭转战争局面,帮助韩国结束战争,所以吹笛人是相信美国人的。
对于那个能够治疗好儿子病的美国人留下的地址,吹笛人不惜跋山涉水穿越丛林。
然而,这个客人实际上只对他开了一个玩笑,所谓的英文地址并不存在,那句话只是一句英语中的脏话——kiss my ass,monkey。
正如朝鲜战争,外来国家如美国的干预,才是造成朝鲜分裂的重要原因,然而韩国人却将美国客人视为救星。
美国人在此代表恶的起源。
然而,就是这一句话,却让吹笛人带着儿子闯入丛林,成为了另一个客人。
第二个客人吹笛人就是第二个客人。
他的闯入,为这个地图上找不到的村子带来了希望,他懂一些医术,还能用笛子吹出神奇的音乐,正是凭借这一点,他帮助全村清除了鼠害。
然而,对于村长来说,他的医术,他的笛声,他从外面世界带来的战争结束的消息,都使他成为了一个不受欢迎的客人。
独裁者往往用恐惧统治人们,老鼠和战争是村长的两大统治法宝,一旦失去,村长的地位也就不复存在,这个村子也将消失。
所以,这个客人尽管带来的都是宝贝,对于村长来说却是十足的祸害。
所以他注定被排挤清除。
最终吹笛人奋起报复,毁掉全村。
吹笛人代表的是由善变恶。
第三个客人村长和为虎作伥的愚昧村民。
这群人当初离开村子,抛弃了一群患有“麻风病(好像是,不确定)”的村民和巫女,后来外面战乱,这群人又重新回到村子,成为村子的客人。
村长为了使曾经被遗弃的村民接受他们,不惜以孩子为切入口,村民们动了恻隐之心,收留这群客人。
然而,这群客人,转眼变卦,反客为主,将患病村民和巫女关进洞内隔离,使他们葬身疾病,身体都为老鼠所啃食,并最终将尚存气息的巫女关进洞中烧死。
这群客人本身代表了纯粹的恶。
第四个客人第四个客人是天亮后回家的孩子(之前去哪儿了我也忘记了)。
吹笛人释放老鼠,干掉了全村的成人,成为了这个村子暂时的主人,等孩子回家,他们变成了一夜之间变成了新的客人。
这群客人本身并无善恶之分,然而,吹笛人已经不在乎善恶,对这个世界已经绝望,将孩子们诱骗至当年的山洞,然后用巨石封住了山洞的门。
这群孩子,可以理解为恶人的后代,或是未来之恶,也可以理解为吹笛人为了免去他们长大沾染恶的世界从而下手。
总之这部电影极度暗黑、悲观,集恐怖和悬疑为一体,揭示人性丑恶,反应了新旧观念间的巨大隔阂及其所带来的强烈刺痛。
表现手法不足,不够极致,整体观感一般。
标记:演村长的演员浑身弥漫着一股阴暗气息让人不寒而栗。
村长不让人出去,想到那部极有名的电影《地下》……为了自己之利,捆绑了村民,也不能离开……村长原来可能是投靠日本人的韩国人,所以,不能出去,出去就死……将麻风病人赶出去,然后老鼠回过头来都带了病菌,反噬全村……原来的巫婆救了他们一群人,但最后好像也是他们烧死的……为了生存的犯罪,不是犯罪。
还有这样的一套逻辑。
不过全片不太科学的,原来也有那么多的老鼠,为何不咬人。
也没人感染呢,后来魔笛吹响,带着老鼠进攻村落,开始咬人了……既然魔笛这么好使,又干嘛用烟攻呢……女主的变化也非常奇怪。
起初不承认,后来又突然附身救男主……不如,索性让女主反水,剧情冲突更激烈呢……结局太黑了。
连孩子都不留呀。
都不留呀。
全篇都是人恶之恶也……
一个“失误”,满村皆亡。
电影的内容是沉重的,色调也是阴暗的,就像电影人物的内心,两个对立面都是阴暗的,只不过两个都没善果。
本片优美的田园诗原来是建立在如此血腥的基础上,通篇不是传统恐怖片的撒血浆博眼球,而是将人性的阴暗仔细描画。
老鼠不过是人心黑暗的载体,所以从来只能被驱逐,不能被消灭!
改编虽然免去了创造的过程,却需要在不偏离原作的轴心之上做到创新并非易事,见识过无数经典被翻拍成渣,我想对于这一点大家都是有共识的。
本片很好的将传说与现实融合,设定了一个恰当的年代背景,将父子俩与村民一片祥和的相处作为铺垫,跟之后村民的忘恩负义形成反差,由此引发愤慨情绪,是恰到好处;从截指之痛再到丧子之仇,将乐师的悲痛层层递进,最终酿成诅咒如期而至的悲剧,一切更是顺理成章。
关于结局,可能有人要说孩子是无辜的,乐师是否太过残忍?
然而此处正是点题的关键。
顺应传说中魔笛手用笛声拐走了孩子的报复方式,以乐师将孩子们引入山洞作为结尾,即便不直接呈现如同大人们所遭遇的那般血腥场面,观众也能猜想到他们将面临怎样恐怖的经历。
可是村民们对乐师背信之时,又可曾对乐师儿子有过怜悯之心?
知恩不报是不一定要付出如此惨痛的代价,但对于忘恩负义,就该知道会有罪有因得的一天。
所以是村民们将自己和孩子推向了悲剧,而乐师只是恰好成为了诅咒中那位外来的“客人”。
本片还有不得不提到的那就是那动听的笛声配乐,以欢快的节奏衬托融洽氛围的乐,以清脆的声调烘托复仇时的痛,以悠长的旋律表达结局的悲,贯穿始终。
我唯一觉得缺憾的即是对村庄之前所隐藏的秘密感到有些困惑,解释似乎并不是特别清晰。
中途快进了很多,感觉短片就能讲完。这个故事本身就挺无聊🥱
最近看的韩国片很少有如此不带劲的,可能导演为了满村的老鼠付出了太多。
kiss MY ass monkey 不太明白那么多粉面子是咋来的,最后孩子咋都没被老鼠吃了。
我不信战争期间苟且偷生的人能这么很傻很天真。。。
人物单薄了一定,但是这种深山孤村的背景设定大爱~
很久以前就看过了去年吧,难道我没有在豆瓣上面做登记?怪不得去年观影数量少原来我没有登记。
意外吗?,不意外吧。
和大部分的韩国惊悚片一样,不明就里又爱critic 别人的吃瓜群众最可怕
结尾很黑暗,但是我很喜欢。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屠丫全村。
人心恶
哈梅隆吹笛人本土化版。
最后的复仇戏很痛快,起码不圣母。
好故事拍烂了
观感很差
普通⋯
我最讨厌老鼠了。
《客人杀了客人》
农夫与蛇……
诡异的镜头语言和混乱的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