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呢?
前一阵刚刚有什么干爹女儿的新闻,赶上了看这个电影。
日本人啊,变态的合情合理。
也就日本人能想出这样的故事。
两个人都疯狂而畸形的索取对方的一切。
尤其是那个女孩,她有灾难创伤所以导致一系列过激的行为。
变态归变态,虽然价值观我们不能认同,但是拍摄手法还是可圈可点的。
两人缠绵的血雨,冰冷危险的海上孤岛,狭窄肮脏的小屋,这些场景与画面都能非常好的诠释剧情以及人物的心境。
这种精细可谓是高手。
就是把内容与场景及影像完美结合,做到无缝连接,还是很见功夫的。
在他带着十岁的她在夜里两旁树木成排的窄道上开车时,她想起曾经家人全部的离去而哭泣,他眼神反复在前路和哭泣的她身上,最后想出唯一安慰的话“从今天开始 我就是你的了”这或许也算是一种不一样道路的明显开端了吧。
他们意识中的联系方法是如此单一而孤独。
最终却有了共鸣然后一步步无可奈何成了共犯。
可是不管怎样,还是无可避免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充满无力感。
那场血雨最开始不怎么明白后来觉得像是意识流也像是世界崩坏和溃烂的感觉。
倒是最初以看高良的目的发现其他演员也很有意思。
足足一小时四十分钟高良小哥才出现。
对于小花,总是觉得戴眼镜有点怪怪的喜欢不起来。
但是她的美感于我而言又是是有是无。
真是奇怪。
腐野这个角色倒是挺有味道。
不过倒蛮喜欢这部片子拍摄风格的。
浮冰的声音。
冬日的雾气。
被切的鱼头。
夏日的光线。
有些时间段镜头切换也蛮惊艳。
比如高良第一次出现的镜头
还有后来的她舌头上他送的耳钉和她与高良第一次见面的穿插。
或许真是太像小孩子而对生活充满无力感。
还未看过原著只是看了第一遍电影,所以比较粗浅,可还是想写下这些。
看了《庸才》喜欢二阶堂富美,看了《杀手阿一》喜欢浅野忠信。
那个穿着红色连衣裙奔跑着的少女和那个有着一头黄发的裂口青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富美仿佛天生有种演神经质少女的天赋,浅爷不用说,其气质太独特,也是出演精神偏执角色的老手了。
所以看这两位演戏就像看两位“变态”如何相处。
影片从一开始的冷冬之白,到后面的盛夏之灿,从养父和养女乘上一趟汽车出走,或者说逃难,想要远离命案,远离人言可畏。
生硬地分开,岁月流逝,前者或许还能看出些许温暖,后者慢慢显出颓唐,腐败与糜烂。
但是,他们的故事,可能从一开始就预示着结局不太美好。
不仅是冰河里的尸体与遗落的眼镜,被开喉的警察和堆满垃圾的房间。
更是背负的罪恶。
也许所有的美好,都在那雪地里,纯粹的一吻。
"你在等我?
"“嗯。
”相视而笑。
觉得这就是他们的日常吧,就这样早晨吃着面包和荷包蛋,一起生活在宁静的小镇里,小别与相聚,家里有木质的家具和温暖的火炉。
仿佛那个冬天就是全部了。
所以后面的夏天才令我觉得如此残酷。
浴血交融那段全片最美。
我们仿佛开了上帝视角般,耳畔好似有人在说,呐,你看,这是禁忌的烙印,却又散发着夺人心魄的美感。
如果这只是个鬼父与少女的故事或许会落入三级片的俗套,但是这是成熟的少女灵魂与孤独的男人灵魂的故事,这样看来,就显得令人唏嘘。
两人一起踏上旅途,乘车出走 便是我想象的最好的结局,如果电影在这里画上句号,或许他们会就这样相守一生,过着普通的生活,有着平凡的日常也说不定。
无奈现实有它的安排。
想起《小王子》里狐狸对小王子说的话:“ 对我而言,你只不过是个小男孩,就像其他千万个小男孩一样.我不需要你,你也同样用不着我.对你来说,我也不过是只狐狸,就跟其他千万只狐狸一样.然而,如果你驯养我,我们将会彼此需要,对我而言,你将是宇宙间惟一的了;我对你来说,也是世界上惟一的了 ”大概少女与男人就是这样的关系吧。
他们明白,彼此于对方生命的存在,任何人也替代不了。
电影最后一个场景,少女成长为女人,男人也老去了,一个化着精致的妆,一个衣衫褶皱已现颓唐。
两人于豪华精美的餐厅里隔着餐桌相视,我仿佛看到当年地震的废墟中,年轻男人也是这么与女孩相视。
是岁月,也是你。
PS:不说了,我要去补富美和浅爷的电影了
十分纯爱,不变态的爱情也配算爱情,不互相伤害,彼此折磨的爱情也配算爱情,扭曲的只是表象,救命稻草般情感寄托,一无所有就想紧紧抓住,即使是坠入深渊,粉身碎骨都是不会放开的,渴望爱与被爱的孤独灵魂,彼此燃烧自己,互相温暖,这是纯粹的情感,有的不只是希望被阳光般照耀而重拾温暖和希望,而是被置于无尽的冰冷深渊中,还可以互相拥抱取暖,不能彼此救赎,那就一起沉沦
2017-6-24 22:00《我的男人》(2014)。
一场地震,26岁的淳悟收养了10岁的花。
随着女儿日渐长大,纯粹的父女关系开始脱轨。
“她可以褪色,可以枯萎,怎样都可以,但我只要再看她一眼,万般柔情就涌上心头。
”极符合内心阴暗口味的一部情感电影。
很满意导演对二人情感关系的处理。
自打被《新宿天鹅2》的浅野忠信帅到,这部已无法移开视线了。
35岁的爹和17岁的闺女,年龄差合适的不要不要的。
北海道小镇的雪海潮湿冰冷,爱欲的火焰,令二人陷入泥淖无法自拔又难舍难离。
影片对共同生活了7年的“父女”之间的关系描写,克制又摄魂,帅大叔的表演收放自如,看的人心乱如麻[阴险]。
这是白富美告别20岁的最后一部作品,惊天地泣鬼神,简直就是为自己的成人礼准备的一份最好的礼物。
很美的电影,落寞又哀伤,真喜欢这二人的表演,导演对主题、冲突、情爱、人伦的完美细腻的展现和处理,也十分具有说服力。
道貌岸然的豆瓣假圣母们给的分极低。
三观拿去喂狗,这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部佳片。
几乎完全抛弃海外市场的题材。
突然好奇投资拍这个电影的目的,日本国内票房怎么样呢?
感想:1,和《洛丽塔》《城堡》很像,套路虽然比较老,但是拍得比较抓人;2,没有钱生活好难,但没有钱也可以过得很开心;3,结尾没怎么看懂;4,不被社会接受的恋爱一般最后是没有好结果的;5,这些文艺工作者一点社会责任感都没有。
欢迎讨论!
看过一些日本电影,觉得日本人拍摄的题材不是很清新,就是很在道德伦理上很有突破精神,例如阿部定的故事,《爱的曝光》里少女突然的奇异血腥举动,以及本片的父女禁断之爱。
这种父女突破道德准则的爱恋在旁人看来十分扭曲变态,因为我们都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不能脱离伦理规范。
有时候会觉得电影或者小说中的人物爱得都突破界限,或许只是他们的关系为这段美好的感情负上了世俗不耻的眼光,只能感叹,感情总还是不能够脱离社会而存在啊!
如果他们改变自己的身份再恋爱,那该多么美满,可惜在痛苦与违背世俗眼光的感情里最能看到人与人爱恋的真实感,也就是“纯爱”。
每每有矢志不渝的情感发生,却又有违常理时,总是让我感到惋惜悲叹,美好的情感似乎极易崩塌,如短暂的烟火,只存在于当下,未来还在茫茫黑夜之中摸索而难现。
在本片,更多的思考我认为是在两位恋爱的主体与世俗眼光之间的矛盾,越是逾越边界,越是凸显感情坚韧,但却也显得更深,往毁灭的方向走去。
不知伦理如何产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潜移默化的扮演着重大作用,若是能够抛开基因繁殖方面对亲人伦理的约束,个人认为本片中二人的感情是十分忠贞的,是一种单纯的爱,对彼此的依赖。
如果像本片中加上了道德因素,则更为影片中的男女主人公添上了悲剧色彩,越是禁忌的越是深爱,也越悲剧,更能激发观者对“爱”这种感情的思考。
某些爱情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伦理规范下充满着矛盾,也就充满了揪心的故事和主人公。
现实社会,伦理总还是要先于感情存在,而感情只能遵守道德伦理的底线,在禁忌之爱的边缘,想象起飞的是岛国作家们。
似乎没看到过国内有大胆违背伦理挑战世俗眼光的作品,当然这或许和大环境有关,本人猜想这与民族性格也脱离不了干系吧!
使禁忌之爱在小说或电影中实现了的,还是日本作家们,种种充满非议的情感置身于伦理道德下就会显得话题感十足,而同时也会带来更多思考。
除本小说作家樱庭一树让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外,看过不伦欲望描写同样大胆的作家是渡边淳一。
父女禁忌之爱简直难以想象,作家将这一关系在小说中现实化,大量细节使小说中的人物极具真实感,这段父女恋情虽然为人不齿,但也充满了不渝的爱恋的故事。
敢于想象,日本作家们为电影产业贡献了不少好故事。
不在于故事题材够吸引眼球,不过这些故事确实很吸引人,但是带来更多思考的应该是在伦理方面。
除了刺激的画面,故事更引人入胜。
开头淳悟拉着小花的手说“从现在起,我就是你的了”开始,故事便围绕二人相互依存,互不相离展开。
看过电影之后又找来小说阅读,相比给出了丰富背景细节的小说,电影改编的毫不逊色,极具艺术效果,小说的主要内容也得到保留。
在二人早餐缠绵一段戏中,最为出彩的便是血雨的使用,暗示着这一段不伦的感情会沾上鲜血作为代价,看起来十分惊悚恐怖,但在伦理之中,确实非常令人不悦。
此外,在社长儿子送小花回家后,淳悟让其脱下上衣,这一段小说并没有出现,但在电影中增加这一段更能展现出淳悟内心扭曲,或许也作为一种检验小花与这男子是否有染的方式,表现出淳悟不能接受小花被其他男人占有,是一种极强的占有欲。
删去了小花在十一二三岁时候的成长,或许导演都不能接受这个年纪淳悟做出的事情吧,当然,这样也不影响二人深厚感情的表现。
但是,暗以为,故事较大的败笔是在杀人这件事上,当然本片也不是悬疑推理类型,但杀人留下的Bug却还是让人心中稍有迟疑。
本片中,演员的表演也值得称赞。
二阶堂富美演的角色似乎一直都处于精神偏离正常轨道的状态,当然,凭借演技,94年的妹子在影坛还是口碑不错,本片中一位十五六岁直至二十多岁的心理状态都演绎的十分到位。
影片中浅野忠信在雪地里亲吻小花前对四周围请况先是扫视了一番,才亲吻下去,这时的他对旁人的眼光一直有所顾忌,而到公司领工资的时候别人问起他女儿多大,虽然感到难为情他也并没有解释什么,亦或许此时的他已经跟不不需要顾及旁人的眼光了。
浅野叔在片中简直帅呆了,虽然结尾时实在显得邋遢,岁月催人老,但是现实中那个中二地浅野叔依旧是那么魅力四射!!!
一些交代背景的细节虽然不是那么明显,在第一次观影时极容易忽略,但是如果电影把什么信息都交代得明明白白不需要自己留意,那么这电影就没有很能留住观众的吸引力了。
看完电影后,有些疑问不能消除,因此找来小说将这些疑惑统统扫除。
按照小说倒叙的顺序进行如下梳理。
PS:如果你不想读小说,那么可以直接往下看了!
如果不想被剧透,那么就此打住吧!
先插上表现二人关系的支撑。
影片开头需要留心台词,淳悟说自己高中时来过奥尻岛,当时还很喜欢小女孩的妈妈,有了这一背景的交代,当小花在对大盐先生说“那个人就是我的亲生父亲吧!
”的时候便不会显得十分意外。
小说中,还有其他细节支持了二人是亲生父女关系,淳悟刚刚下班,甚至还没来得及换工作服,就搭船来到地震地区找小花;小花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旁人总评价她和哥哥妹妹长得不一样,而在淳悟家,小花发现他只保存了自己的照片;最后淳悟的同事问,她知道你是她父亲吗?
这些细节都为这个不伦的故事起到了细节支撑。
小说一开始是小花结婚前一天晚上,与电影中一样,在饭桌上与小花和她的未婚夫讨论着,小花婚礼后再去找父亲,从小町阿姨那里得到的只有爸爸死了的消息,但小花抱着执念,相信他不会死的。
之后一章来到东京的生活,这里小说解决的最大疑惑就是杀死田岗先生后尸体如何处理,原来二人将尸体藏于意见房间的柜子中,似乎之后二人就基本没有再进入过那间房间了。
是否还记得公司的女职员拿着淳悟的手说女孩子喜欢干净,就顺手擦了淳悟的手,其实这手确实与小花做过不伦之事,都是小花的味道。
在纹别,大盐先生喜欢摄影,留下罪证的是大盐先生在原理陆地的浮冰上拍摄的照片。
这时候,淳悟是一名海上保安员,工作稳定。
对淳悟家庭的介绍也有了一些,淳悟的父亲在他上小学时死于海难,母亲在这之后变得严厉起来,到中学时期,母亲病重时,淳悟便被寄托到了奥尻岛小花家照顾,在这时与小花妈妈有过恋情。
似乎是小时候丧父的打击,再加上之后变了个人一样的母亲,淳悟似乎没有了心中理想的爱,以至于在小花成长过程中有时会叫小花妈妈,而小花在回答小町阿姨为什么淳悟会这样叫时,小花回答“女儿就是妈妈”,但这一回答有何深意,或许可以解读为年幼的淳悟缺乏父爱,而严厉的母亲也让自己十分缺爱,作为自己血亲的小花,身为女性可以带来自己理想的母爱。
同样的,第一次小花见到淳悟时边产生了一种亲近感,也不能离开他的气味了,虽然这样的设定我觉得有些离奇,但也只能接受。
到小说开始第一部分,淳悟在25岁时领养了上四年级9岁的小花,才一回家洗澡便是淳悟亲自动手的,而后来有一次因为自己太晚太累,就两人一起洗了。
相信是在小花来到淳悟家没有几年的时间,淳悟便开始对小花有了进一步接触,虽然那时小花还没有发育完全,可以说,小花也是在淳悟的调教下,以及自己对淳悟的爱才让他们一步步走向禁忌之爱。
我原本的观影计划中其实并没有这一部,只是由于某种机遇之类的才让我决定看这部《我的男人》,结果却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直说,电影真的很出色。
我实在是搞不清楚豆瓣上这部电影为什么分这么低,虽然主题比较边缘,但无疑是年度佳作。
在我看来,电影至少有三幕足以打动我。
第一幕就是小花因为在人群中看到淳悟而追上去和男主交谈,而就在几秒之后,当同事问还有哪个亲戚在时,淳悟几乎是决然地抱起了小花,说道:“这是我的孩子。
”那场灾难之后,丧失了所有亲人的小花在刚刚出场时就像孤魂一般从冷海中爬上岸,穿过满是死人和废墟的海滩才上的岸。
然后抱着那个硕大的矿泉水瓶,面无表情地游荡在那个陌生的地方。
无助、无望,就形如行尸走肉。
而就是这样状态的小花,第一次碰见淳悟的时候却是第一眼就认出了他,然后毫不犹豫地追了上去。
电影后面也提到过,淳悟只是在小花刚出生时才见过小花一面,那么小花究竟是如何认出他的呢。
这恐怕没人知道,但结果是小花追了上去,而淳悟听说小花的亲人全都死于灾难之后,则是在同事面前决然地抱起小花,并决心领养了她。
这恐怕不得不说是一段孽缘吧。
第二幕则是小花和淳悟在血雨中交合的那一段。
随着两人情欲的浓烈、交合的深入,血滴刚开始是几滴,而后慢慢变大最后竟成了弥漫整个屋子的鲜红的血。
如此魔幻的场景,真的即使在梦中也难以想象,也实在是美极。
两人的这种关系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但到此为止,一切才是真正地朝无法挽回的方向发展了。
有人说是小花的占有欲最终吞没了淳悟,小花在灾难之后丧失了全部亲人,而正是这种经历给小花的心灵造成了永久性的创伤,小花其实是迷失在了对周围一切的疯狂占有欲之中。
但是我并不这么认为,我以为这段禁断之恋是相互的。
不仅仅是小花的经历导致了她疯狂地想要拥有这个男人,而且淳悟本身也是在渴求这样的一种关系。
也就是说,并不是小花将淳悟绑在了她的身边,而是命运将他们两人无奈地绑在了一起。
应该注意到淳悟他本身也缺少家人,在小花到来之前他一直是独住。
而且电影中也不止一次提到他说想要家人,当然同样电影中也提到过他不知道怎么做家人。
而小花则更不用说了,经历过如此重大的心理创伤,想想她是怎么从这样的海中游上来的罢,极度的不安全感,想要抓住身边的一切。
淳悟想要家人一般不会被背叛的爱和情欲,小花满足了他;小花想要的是一整个淳悟,于是淳悟最后像一只虫子一般寄生在小花那。
所以与其说是小花控制住了淳悟,倒不如说是他们两人被双方俘获并紧紧地缠在了一起。
证据就是小花以后所做的都只是为了留住淳悟,设计杀死大盐先生是为了继续给淳悟她所谓的“心”,而那个高良健吾饰演的高富帅的角色她也并没有“表现”地“尽力争取”(跟《白夜行》完全不同),她的世界里从来只有淳悟……第三幕则是边踢开载着大盐先生的浮冰,一边喊着:“我和他身上流着相同的血。
”当然,后面有一句更加直白的话(“不管怎么样 那个是我的全部”),但我觉得这一句话最有冲击力。
小花到底是不是淳悟亲生的呢?
这个好像无法证明,不过是亲生的概率极小。
小花这样说的原因与其说是“她觉得”不如说是“她相信”。
她想把自己的一切都给淳悟,给这个看见她的第一面就称她“我的孩子”的男人,为了这个男人她可以做出任何难以想象的事。
小花自己究竟是不是淳悟亲生的这完全不重要,重要的是淳悟想要这样的关系,淳悟想要小花成为他的孩子,这就够了。
这种愿望在小花的心中早已超越血缘,足以让小花相信“我们的血缘相互牵绊着,以绝非虚假的感情联结在一起。
”于是小花头也不回地跳进了海水里,不惜重演十几年前的那场悲剧……小花设计杀死大盐先生是小花第一次为了他们而杀人,而相同性质的淳悟杀死那个警官则带来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后果,甚至可以说是两人第一次分裂。
小花可以为了他毫无怨言地去杀人,而淳悟杀死警官后的反应却是抱着头,极度的混乱和“快要后悔死了”。
这叫小花又如何能忍受,自己托付的又怎么会是这样的男人。
因此小花跑到房子外面,只是不停地告诉自己“一切都没有错,我什么都没有做错。
”到这里,观众们能做的怕是只有叹息、再叹息了……而最后一幕表达的则更为明显(虽然我觉得最后一幕略显诡异):全世界都暗了下来,只剩小花和淳悟两人。
而两人用着只有对方能懂得表达,仿佛世界上已无其他人。
他们的世界中从来就没有其他人,从来没有过!
这部电影对于二阶堂富美无异于《百元之恋》之于安藤樱,白富美恐怕也不再需要被“小宫崎葵”的名号所困扰了,白富美也可以独当一面了啊。
每次看二阶堂妹子的电影总是那么地压抑,对于这一点其实我还是蛮佩服二阶堂的,她接拍的每个角色都很有挑战,因为每个角色都富有个性,并且有着自己特立独行的人生观。
其实导演在片中想要试探的是女儿和父亲之间的那种伦理关系的底线,父亲和女儿之间会不会存在着超越亲情的更进一步的亲密关系。
而对于父女之间更进一步的亲密关系,片中的女主也给出了自己的解答“当时真的只是太幼稚,现在我完全已经把他当亲人看了”。
这也是一种比较靠谱的解释,因为年轻的小女生总是会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她们的心智在叛逆期的过程中会对一些社会中的伦理纲常产生批判性的思维,从而诱导她们去尝试突破那些道德底线,并从这种刺激当中得到属于他们的成就感。
可在最后女主要谈婚论嫁的时候,女主还轻佻地勾引自己的父亲,这样的安排作为结局只能说是导演把所有的观众都戏耍了一遍。
作为观众,我们应该怎么理解女主的这种做法哪,是她对父亲之间的感情还年年不忘哪,还是由爱生恨,用这种方式来挑衅自己的父亲。。。
这也是导演留给我们所有人来思考的问题。
其实这个片中的女主和渴望里的加奈子有着共同的特性,他们都用自己的方法,亲手毁掉了自己的父亲,一个是把自己的父亲变成了一个疯子,还有一个则是把父亲变成了一个消极度日的废物。
这是她们想要的结果吗?
还是导演在片中充当了上帝的角色,因为这些父亲的所作所为而制裁他们,让他们堕入地狱?
整部片子就是这样,矛盾自始至终贯穿在全片当中,仿佛一切都是在道德的底线边缘徘徊,而这些都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因为没有人能够给得出真正的标准答案。
前几天看了电影,于是接着去把原著小说读完了,还是觉得香港对电影的译名比较贴切又绝妙——养欲之恩。
我总是会被这种禁断畸形的关系吸引,鄂霍次克海上的流冰,不寻求交缠融合就会渐行渐离,所以执拗疯狂地渴求着对方,汲取榨干彼此的养分滋养出血欲的毒素。
比起电影的正叙我更偏好小说原本的叙事手法,全文在多个视角中转换,整体完全采用倒叙,故事从最后女儿出嫁讲到十几年前两人刚建立起收养关系。
同样的较大年龄差又让我想到心理罪,虽说心理罪正常的一至五本阅读顺序是按照常规线性叙事,但如果把第一本留到最后再读就会有很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方木和廖亚凡的复杂关系以刺痛完结,满地的破碎和悔恨隐约折射出多年前初遇的场景,他们相见的第一眼,是宿舍走廊上正在玩跳房子的十岁小女孩和偶然遇见她的男大学生。
而这本小说,经历了父女两人孤绝阴暗的爱欲与杀戮,读到终章所看见的是他们正式初见时的那天,从地震海啸中生还的孤女和蹲在面前注视着她的海上保安官,周身被昏暗吞没却又燃起星点烛光,从此之后共堕深渊。
电影里那场血雨之中的性爱令人印象深刻。
血脉相连、化为白骨都不要分离的两个人。
她是血做的人偶,是女儿也是母亲。
他的一切都流进她的身体,雨水般潮湿的气味紧紧包裹住那个女孩,抵死缠绵,渗入四肢百骸,遍地开花。
很喜欢女主角的名字,腐野花,好像能闻到花朵或果实熟透至腐烂后咄咄刺人的甜美气息,枯朽腐烂令人绝望窒息的美丽。
本以为于她而言这是崭新的姓氏,没想到这才是她生来就本该拥有的名字。
孤独的心饮鸩止渴来逃离寂寞,杀掉所有前来阻挠的人,用鲜血和体液隔绝起只属于他们的孤岛,舔舐吞食,永远相爱。
说好的渡部叔呢!看小说时满脑子带入的都是他啊!!!不过看着电影觉得幸好不是他……又以及再吐槽再做一次选择这部我也还是会开的吧……
直木赏不是突然变重口,本来赏的就是流行、畅销、通俗。上野千鹤子好像蛮欣赏樱庭一树,传统看来女性处于弱势的情境和关系,到她笔下都会有个翻转视角,让女性成为主体和主导。洛丽塔式的禁忌恋里,拥有黑洞般质量与引力的,是拼命索取和占有的小女孩。而激情与欲求的漩涡,让两人依存共生,难解难离。
这故事一旦掌握不好就沦为恶俗剧,可贵的是熊切和嘉用自己的影像风格和饱满的情绪将电影变得有一股邪气美感。感觉他又是一位善于调动演员的导演,电影里浅野忠信与二阶堂富美的表演很精彩。日系电影的这种挑战伦常的作品都拍得有一种腐败美感,近几年的旬报十佳出现过挺多此类作品,我个人很喜欢。
看完小说来看的电影,小说是倒序,片子是正序,衔接的太突兀了,如果没看过原著许多地方根本理解不了,而且个人感觉和小说的表达有偏差。
太陶醉了
时间线讲的一塌糊涂,你不能来个取巧的猎奇故事然后就瞎演。
浅野叔够废柴,富美够萌,片子够黑。
我应该是看了有4次左右吧。因为原著小说那一句,“化成白骨也不会离开你的……淳悟”。我不认为这是日版洛丽塔,甚至我觉得这两个人的感情早就已经超越了情欲本身,不,应该说情欲是他们之间命定要走向的道路吧,即使道路尽头的风景早已狼狈不堪。而电影的遗憾和超越皆有之,比如恰到好处响起的德沃夏克第二乐章,那一刻的高光,两个人之间爱意炽热得可以融化冰雪。
そして父になる。从“我是你的”这句话开始,奠定了一生无法分割的扭曲恋情。十七岁抹口红索吻的少女,即使在抛弃与逃离之后,仍有魅惑双眼在暗处挑逗。最后的祝福,是恭喜终于成为了父亲,还是嘲笑永远成不了父亲呢?血雨中的交合可与「摇曳的心」苍耳丛以及「愚行录」伸出的手并列三大同类不适经典镜头。父亲与老警察的对手戏中,飞驰而过两列电车,是胜过配乐的氛围铺设。绽放的烟花透过百叶窗洒入房间,也是印象深刻的镜头。演技很棒,戴耳罩围围巾架眼镜的JK富美很美。
我真的喜欢浅野忠信吧!
越是变态的关系越需要细腻的描绘,这样观众才能不情不愿的中套。导演有时间拍那些空镜日常不如好好搞清楚两个人的情绪发展好吗?可惜了两个好演员,大家当黄片看的禁室培欲都比这个有诚意得多
太压抑,太昏暗,太颓废,还很乱。
残忍的少女
好变态的一段父女禁忌乱伦之恋
对一段虐恋长跨度、细腻的描绘,超乎预计,对这类由阴冷画面及配乐造就的气氛毫无抵御能力,这是浅野那种也许是与生俱来的(也备受各大导演青睐的)独特的气质被发挥得淋漓尽致的一次,值得二刷。
一般按照小说改编的电影,其故事情节都比较好的,这个也不例外。可能是参考了小说的言语,片中很多一语相关的地方,比如老伯在雪地跟女主的对话,老伯问你的小男友是那个吧?这时候男主的车回来,女主就说出了男主的名字,这个呼应可以有。明显这个故事的重点是男女两人的相爱以及对这种不伦理事情的
四颗星给近藤龙人和固体的海,这小破书拍成这样也差不多了。
白衬衫是优雅的好伙伴,抽烟总是忧郁
刻意和討好,超級低配版老男孩。亂倫的問題不在於dna,而在於代際之間的親緣中的支配與被支配的關係,以及面對著人體變化,發育的恐懼感。如果沒有這點,兩人的關係分明就只是老少戀。老男孩尚且嘗試用情節糊弄回去,這個片子簡直是演都不演了,直接將一種偽造的矛盾呈現在你面前——少女的心理早熟和體貼,男性的性魅力和難以言喻的孤獨,都導致這兩者之間根本未出現過任何類似於父女的關係,而更像是同居多年的,早已經認清所謂戀愛關係虛偽性的砲友,而後期的那些設定,比如男人的後悔,則缺乏任何情緒基礎(難道就是因為殺了人害怕了嗎),充斥著為了產生悲劇感而(由於不倫之戀)出現的悲劇性,但這種悲劇性本來就基於一個pseudo-trouble ,導致它如同笑談般毫無效力。
占有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