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含冤被杀,与妹妹沦为逃犯,每一天都不知道明天是否还能活着。
刚开始练习弓箭,可能只是在打发时间,缓解自己,内心深处苦苦与自己较劲,只有这样才能暂时忘记父亲被杀的画面。
妹妹在身边时,心就有停驻的地方,哪怕是妹妹嫁人。
战乱妹妹被俘,弓箭就是武器,无往不利的信念,是对父亲的承诺,“前推泰山,发如虎尾”一定要遵守。
恐惧一直都在,战胜他和守护所爱从不曾相悖。
这八个字刻在了岚彝的弓上,准确刻画了岚彝的箭术的如神境界,也道出我观影的感受。
全片情节紧凑,环环相扣,中间垫场戏也毫不拖沓,大小高潮不断,动作戏部分更是深得简洁凌厉的精髓,没有特别夸张的以一敌百,余千军万马中取敌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场景,突出了弓远距离作战,利于隐蔽,长于狙击的特性,尤其岚彝被满清弓骑兵小分队追杀的那段戏,紧张刺激感丝毫不弱于波恩的身份里那些动作场景。
回顾一下2011的动作片,出彩的真是不多,《速度与激情5》算是一部吧,亚洲的,《武侠》、《硬汉2》、《杀戮都市2》都可以归为失败之作,直到看了《最终兵器:弓》才算让我的动作片情节得到了满足。
首先,作为一个十八般兵器里最爱的就是“弓”,在所有游戏里都要优先选弓手的“弓控”,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差点一时冲动真的去买一把“反曲弓”回来(捂脸)。
不过今天还是决定先按耐住对“弓”的爱不释手,来浅浅地梳理下我印象中的“动作电影”。
跨度太大?
是的咱就是这么任性。
其实在电影诞生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真正意义上的“动作电影”都是不存在的。
那时影片对于动作的描写,主要是基于对剧情服务的目的。
硬要说的话,早期的警匪片、悬疑片、探险片中到是能够看出许多现在“动作电影”的雏形。
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时电影的技术水平无法支撑起一部以描写人物动作为主的电影。
回头看看那些没有声音的,画面只有18帧以至于电影中的人物似乎都在跳动着前进的默片,如何能用“动作”来吸引人呢?
因此在电影发展的初期,“动作”就和“剧情”、“布景”一样,是一部电影中必要而普通的环节之一,值得下功夫去琢磨,但又不像“镜头”那样能玩出无数的花样来。
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地存在了很久,甚至到了有声24帧电影的时代也长期存在着。
直到60年代,一位天才出现在好莱坞。
他第一次让那些看惯了传统电影的人们意识到,原来不止是007那些高科技而花哨的枪战和笑话,或者丛林里的巨大怪兽和美女才能够让人感到热血沸腾,许多人类自身的动作反而更能够做到美观与暴力兼顾,让人产生更高一级的体验与快感,这位天才就是李小龙。
在他的影响下,好莱坞第一次出现了剧情反过来为“动作”服务的电影。
比如他的《死亡的游戏》,剧情简单到了闯关式的上五层塔夺取宝藏,却依然火遍全世界。
加上不久后美国越战失利,“垮掉的一代”对于宣泄性和暴力的需求超过了深度理解世界的需求,这种电影便和同时期崛起的拳击、摇滚等娱乐项目一样,都因完美迎合了时代的需求而飞速发展起来,并最终开创并发展成为了“动作片”这个现代电影分类中不可或缺的类型之一。
这也是好莱坞为何将Bruce Lee奉上神坛的真正原因,不只是因为他带西方人领略了东方奇妙的“功夫”,更是因为他彻底改变了电影的模样。
不过由于电影技术上的不成熟,如24帧普及不久,频闪和帧数不足的现象时有发生;胶片昂贵,很难支持连续拍摄大段打戏等原因,初期的动作电影依然无法避免地表现出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凹造型的时间比打架时间长、招式一板一眼,非常呆板、很少有特写和分镜导致打戏略显绵软等。
现在回头再看看,这些小小的不足反而如同当时的“时代特色”一般,在向我们诉说着这个电影类型起步的艰辛及开创者们的无尽智慧。
而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迫不及待地将一项项崭新的技术投入到这个产业中来,“动作电影”也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吸引人。
随之而来的也有电影人们对这块越来越大的蛋糕的进一步细分。
这种深化、扩张的趋势在八九十年代达到了一个巅峰,放眼望去,有将电脑特效与赛博朋克美学发挥到极致的《黑客帝国》,也有将血腥与暴力美学推到艺术高度的《杀死比尔》;有将中国功夫和好莱坞喜剧元素完美融合的《神奇燕尾服》,也有用威亚将东方飘逸灵动发扬光大的《卧虎藏龙》;有将美式硬汉和战争场面描写得淋漓尽致的《第一滴血》,也有讲述纯正中国江湖恩怨情仇的《黄飞鸿》;有描绘间谍生活的烧脑《谍影重重》,也有单纯展现运动之美的《洛奇》等。
它们无一不是在“动作片”的土壤之中生长到登峰造极地步的影史最经典作品,也共同构造了现代动作电影的整体框架。
而在这个巅峰之后,动作电影和其他经历了爆炸式发展的事物一样,都进入了一个相对疲软的时期。
一方面由于动作电影的套路和冷战带来的科技爆炸的成果已经差不多用尽,无法再对观众产生新的刺激,另一方面也因为动作电影本身缺少内涵等原因,成为了爆米花电影的代名词。
因此在21世纪,好莱坞的大部分动作电影反而开始回归到之前“为剧情服务”的附属品状态中去了,比方《金刚狼》和《变形金刚》,都是动作电影融入其他电影类型的典型。
而剩下的动作电影也开始和世界上其他陷入停滞的行业一样,开始在自身内部展开精耕细作。
具体趋势体现为:打斗的场面越来越去除夸张因素,力求真实。
如近年来国内扛大旗的甄子丹、吴京(《杀破狼》、《导火线》等)、张震(《绣春刀》)、彭于晏(《激战》),以及异军突起的韩国动作电影,如这部《最终兵器:弓》、以及《大叔》等,无一不是追求专业,“稳、准、狠”,拳拳到肉,丝毫不拖泥带水的动作风格,甚至为了足够真实,还会训练演员去学习正统的武术流派。
可以说,虽然动作电影已经走下了巅峰,不再像上世纪末那么耀眼,但它依然在努力前进着,也许在将来的一天,借助新技术的配合,又将焕发第二春。
个人感觉,现在游戏产业和VR技术的发展,就很有可能为动作电影带来新一轮的革命,到那时,我们也许不用再像以前一样一直做观众,而是亲自上阵,体验一把变成功夫高手的快感。
看到满洲兵屠杀棒子们就乐的花枝乱颤的,心里那叫一个痛快,一边看一边心里骂:该,让你们牛逼,还不是被我大清铁骑狂虐。
不过,你想没想过,三百年前你的祖先是和你所痛恨的棒子在一个战壕里的,是亲如父子的盟友。
在你的“大清”狂虐棒子的时候,你的祖先也正被几百几千倍的“狂虐”。
可悲的是棒子们在明亡之后一直念年不忘大明的好以至崇祯年号用了三百年,可大明的子孙已经拿大明当笑话了。
丙子虏乱,这也是17世纪,作为大明朝藩属国的朝鲜较为重大的历史事件,同时也是皇太极为伐明解除后顾之忧的一场战役。
在军事上,当时的满洲军队远强于涣散的朝鲜军队,完全不在一个层次。
朝鲜的仁祖皇帝寄希望于其宗主国大明发兵解除危机,可惜当时的崇祯皇帝已经内忧外患,无力支援。
最终,仁祖请降,签订城下之盟,至此朝鲜国为清之属国,纳贡称臣。
电影以此历史事件为背景,反映了这段历史的部分情节。
可以理解站在民族立场上虚构,不过确实有点匪夷所思,四个人成功突入戒备森严的大营,成功击杀满洲太子(推测只能是豪格),最终主角成功与皇叔(推测只能是多尔衮)同归于尽。
这个朝鲜弓箭手要篡改历史啊!
当然,不符合历史真实并不影响电影的艺术性,作为一部动作电影,《弓》还是可圈可点的。
韩国电影这几年进步非常大,可是说多点开花,黑帮电影、喜剧电影,灾难电影,特别是历史题材的动作电影有长足进步。
《弓》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动作场景真实犀利,把弓箭的属性用到了极致,很有观赏性。
值得一看!
镜头晃动太厉害,实在看的头晕,不到二十分钟关掉了。。。
感觉导演水平有问题,镜头视角很小,离人也近,看不到全景,基本上一碰到激烈场景就开始疯狂晃镜头,完全看不清。
本来不想喷太多,但豆瓣限制字数,我就多喷几句。
究竟是钱少没办法做全景,还是除了晃镜头,没有其他办法来表示运动?
有很多其他的动作片,不晃镜头一样可以表现出激烈的打斗,本片导演真该回学校重新学习下
每一段尘封的历史,背后是多少人的哀歌。
初见你登场,你提亲时扭扭捏捏像个小媳妇;大喜之日,你痴痴看着新娘,忘了行礼被笑作呆子;灾难袭来,你父母亡故,妻子离散,所有幸福化作云烟;被迫迁徙的路上,你挡着追杀老弱妇孺的入侵者,喊着“谁想往前走,先过我这关”,破碎的新郎衣衫在风中飘零…… 如此期盼你活下去,如此想在这个弥漫着寒冷与绝望的故事中,抓住最后一丝暖意……
1、当危险逼近的时候,要发出自己的反抗之声2、和平时代可以混混日子,战争时代还是要有些功夫的,所以,和平时期灯红酒绿之外练练功很必要3、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我觉得棒子比咱们要重视多了4、满族弟兄很勇猛很爷们,没有刻意丑化,不像《举起手来》这种YY脑残片
片中朝鲜老百姓被掳掠后的惨状,真是任人宰割啊,人沦落到了这种地步就跟畜牲一样了,还能叫做人吗?
这么活着不比死了还难受吗?
要是每个人都拼死去跟侵略者斗,至于搞成这副惨象吗?
关键是让我想到,在三百多年前,朝鲜人不是最惨的,汉人要远远惨得多。
而且汉人在明清之时不是最惨的,在宋元之际更惨,金人蒙古人把原有5千万以上人口的华北变成人口不足1千万的地狱,四川人在元初清初两次被屠尽。
那是何等的惨象?
为什么把上厕所叫做“解手”,你想到了吗?
显然汉人的老祖宗就像片中的朝鲜人一样被捆着押解过,而且是普遍性的。
至于中国人为蒙元满清歌功颂德,好似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大杀戮。
我看这不是汉人的遭遇不惨,而恰恰是太惨,就像某些遇到极大打击的人会患失忆症一样,我们的文化有选择地失忆了,把黑暗血腥的东西忘掉了,只留下大团圆的喜剧。
所以我喜欢《弓》这部电影,真实地刻画历史,面对恐惧与耻辱,而中国人现在还在自欺欺人。
尊严和生存权是要靠自己争取的,你想活得像个人样吗?那你就得把自己武装起来!
首先精神上要强大,而儒家思想恰恰是解除人们思想上的武装的,是制造完美奴隶的哲学。
做任何事都是有窍门的,什么事做得登峰造极都是一门艺术。
战争也是一门艺术,箭术只是其中一个小科目,影片很好地表现出了这一方面的艺术性。
我不赞同影片中的那个理念:“弓不是用来杀人的”,似是而非,还在错误的思维里打转。
弓显然就是用来杀人的!
是用来杀那些该死的人的!
一个人或一群人如果无法用武力捍卫自己,那就是该死,谁也救不了。
就像屠宰场的鸡兔羊猪,它们干了什么坏事犯了什么罪孽了?
就是笨了弱了。
当然奴役压迫虐杀别人的人更该死了,但是就看你有没有本事杀死他!
显然,面对片中满洲八旗这样的对手,这电影的故事还是YY了,暗杀偷袭杀一些满兵可以,在直接对抗中一对多杀掉那么多满洲精锐,绝对不可能。
你和平状态下长大只练练箭的人能杀得了几个天天打仗的老兵?
人家也练箭,而且是实战中练,满人也擅长打猎,这是一个主要娱乐活动。
所以很遗憾,导演还是不得不YY了。
不仅杀人可以成为一门艺术,而且欺负人也可以成为一门艺术。
游牧民族对于掳掠人口做奴隶有丰富的经验,要比汉人朝鲜人要精通的多。
被掳去的姑娘想留个清白?
只有及时自杀,否则有得是法子折磨你,所以这里影片也把侵略者描写得文雅了点,当然电影的表现尺度毕竟是有限的。
最后说一句,盯着侵略者的眼睛杀死他,真是痛快淋漓!
棒子片里面的满族比我们自己拍的帅多了,男猪就以屌丝,看我大清勇士徒手攀岩,百步穿杨,国内拍的那些微服私访弱爆了,最后那一箭。。。
好吧,我知道你们棒子想说你们足球踢得好,这叫弧线任意球。。。。
奔逃,奇袭,砍杀,野战争锋,箭术对决,极富时代特色的战争形态与武功本领在本片中被发挥到极致,且在写实的前提下演绎的令人信服。丙子胡乱的历史在国内鲜为人知,但却是满清军事史上的诸多奇迹之一。不过本片并没有完全按照史实,YY是为了增强戏剧化以及满足民族虚荣心,但在满语台词方面令人钦佩
武侠片,就当了解一段朝鲜和清的历史过节。有点奇怪的是,这个英雄并无常见的英雄气概,他似乎比他的敌手要胆怯,是想表现胆怯中产生的勇气吗?
剧情连贯性比较差,人物也没有任何的铺垫和交代,就是互射互射再互射。
对于其中满族的造型吐槽无力
韩国人再现古中国对其的侵略。我只赶脚《大兵小将》又被引渡去了他乡。
1.东北虎是男主角家养的。2.无论敌我,男人之间总有表达不完的暧昧感情。3.韩国导演的宗旨:男主角不死,我死。
1/ 男主角从头到尾都不够勇敢 2/ 女主角经历那样的事儿, 照理应该学功夫, 但是没有 3/ 妹妹要结婚, 哥哥居然跑到山上去了 4/ 男2开始弱爆了 5/ 满族那货不死不回头 6/ 总体来说故事不合逻辑
弓箭手作战,节奏很快。广电总局不让汉人反击满人,那只能请宇宙民族代劳了。
雷得外焦里嫩的抗清神片
有点受不了韩国古装片的“穷、酸”
没觉的那好,在棒子那儿票房却挺高
冷兵器时代,无论是小李广花荣或者那个精灵奥兰多·布鲁姆,神射手总是招人喜欢的,尤其东方民族崇尚取巧的性格更是如此;顺便两挑个刺:1、悬崖之战清军的战术太弱智了,放弃了地形压制和人多的优势,被男猪脚捡了漏,简直不可思议;2、被射穿了喉咙的大将应该是有余力杀掉女猪脚的,又不是被爆头
剪辑凌厉,剧情薄弱。
以为是朝鲜罗宾汉,没想到完全抄袭《启示》,杀俘取乐、跳崖、猛兽相助、丛林追击情节完全一样。当然这片本着意淫本质有比如单刀屠戮满清太子全身而退等原创情节……也就是服装都不错
仇恨营造够深,对战场面够多,合格的动作片。
手提大量的运用以及快速的剪接让很多国产片黯然失色了。历史背景之类可以无视。
之前还犹豫要不要练箭,现在决定了。慢镜头里箭飞行的状态太美了,拍得相当专业!
画面一如既往的精致,但就是有些意淫的味道,还有男主角不是太能撑得住场面,女主角整容是不是照着金喜善的模子弄得!
korean sucks
2011年韩国古装动作片年度最佳...剪接和运镜都恰时地让人血脉喷张...弓箭手的对决...不可能的角度...复仇亲情..."前推泰山,发如虎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