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夫圣罗兰传

Yves Saint Laurent,圣罗兰(港),时尚大师圣罗兰(台)

主演:皮埃尔·尼内,圭洛姆·加里尼,夏洛特·勒邦,劳拉·斯梅特,Marie de Villepin,尼科莱·金斯基,鲁本·阿尔维斯,Astrid Whettnall,玛丽安娜·巴斯莱,Jean-Édouard Bodziak,阿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4

《伊夫圣罗兰传》剧照

伊夫圣罗兰传 剧照 NO.1伊夫圣罗兰传 剧照 NO.2伊夫圣罗兰传 剧照 NO.3伊夫圣罗兰传 剧照 NO.4伊夫圣罗兰传 剧照 NO.5伊夫圣罗兰传 剧照 NO.6伊夫圣罗兰传 剧照 NO.13伊夫圣罗兰传 剧照 NO.14伊夫圣罗兰传 剧照 NO.15伊夫圣罗兰传 剧照 NO.16伊夫圣罗兰传 剧照 NO.17伊夫圣罗兰传 剧照 NO.18伊夫圣罗兰传 剧照 NO.19伊夫圣罗兰传 剧照 NO.20

《伊夫圣罗兰传》剧情介绍

伊夫圣罗兰传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57年巴黎,著名服装设计师克里斯汀·迪奥因心脏病发突然去世,留下摇摇欲坠的Dior品牌。迪奥的学徒、21岁的伊夫·圣罗兰(皮埃 尔·尼内饰)临危受命,成为Dior最年轻的首席服装设计师。他的个人处女秀“Trapeze”一鸣惊人,让世界都注意到了他的存在,也促成了他和皮埃 尔·贝尔杰(圭洛姆·加里尼)的遇见。他们既是恋人也是事业拍档,在1962年创建了后来叱咤时尚界的奢侈品牌YSL。尽管内心的魔鬼时时困扰他,圣罗兰开始用他的服装改变整个世界…… ◎QAF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厉害了我的叔代课教师失落之歌大水井风云打工小哥肮脏性感的人女人置上艾玛奶奶跟外婆十月的强风奇门暗刃蜘蛛侠3圣女因太过完美不够可爱而被废除婚约并卖到邻国BlueDrop~天使们的戏曲~我爱灰太狼2他们住在灰色地带意识强殖绝望主妇第四季小说之神我爱上的人是奇葩第四季我们可以结婚吗海猿4乔纳斯兄弟:家庭吐槽大会酷儿杨光的快乐生活5红色宝藏汉纳·盖茨比告别秀:娜娜无常日常愤怒的蝴蝶法庭游戏

《伊夫圣罗兰传》长篇影评

 1 ) 《圣罗兰》:天才易逝,艺术永存,唯爱照亮人生的黑暗

圣罗兰,YSL时尚品牌的创立者,一个年轻的只有21岁就当上Dior首席设计师的男孩,早就光芒耀眼,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圣罗兰,却是一个生活不能自理,会患上躁郁症,且是同性恋的怪咖一枚。

不敢相信这样的圣罗兰就是创造出吸烟裤的那个改变历史的男人,从此女性摆脱了裙装的繁冗,解放了双腿,可以更自由地行动。

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这么一个既有传奇色彩,又有着脆弱神经和天才般的才华的年轻男人。

影片着墨最多的是圣罗兰的设计服装的过程和他的朋友圈。

圣罗兰是一个害羞,谈吐幽默,不谙世事的艺术家,17岁被挖掘,21岁当上Dior的首席设计师,后由于入伍被迫放弃设计师的工作,并因此患上躁郁症,事业一度陷入低谷。

幸亏有同性恋人皮埃尔•贝尔热的帮助,Pierre 是圣罗兰在Dior工作时遇到的第一个恋人,是一个艺术品商人,两人很快相互吸引并坠入爱河,并且后来成为了终生的恋人,不离不弃,相伴一生。

Pierre是圣罗兰的情人、工作伙伴、管家,并一同创办了YSL。

他们相伴走过50年,是终生的情人,虽然中间有过分分合合,但不失为一对模范的同性恋人,相伴到老,是许多人的梦想。

圣罗兰除了Pierre还有过其他情人,圣罗兰是一个不羁的艺术家,才华横溢,但是也不受任何人的控制,他酗酒吸毒,如果没有 Pierre,他的才华也许会过早地凋谢,是 Pierre一直在他身边照料他的生活,帮他处理生意上的繁杂事务,帮他一点一点建立起一个时尚帝国。

圣罗兰有无尽的才华,如果没有一个懂他珍惜他协助他的男人,他不会有如此的成就,所以是爱照亮了他人生的黑暗。

影片的色彩、配乐和表演方式极尽时尚之能事,整部影片可说是YSL的一场时装秀,虽有些美化的嫌疑,但不失为一场还原和真实的展露。

喜欢时尚的朋友也许会觉得影片中的时装展很对胃,一场接一场,仿佛永不停歇的盛宴。

而背后的设计师圣罗兰,也逐渐颓靡和骄纵。

他和女模特厮混,爱上男伶,这些都令Pierre心碎,但他还是一再地接受他包容他,除了让天才艺术家发挥他的才能,还能做什么呢?

艺术已经回答了一切。

我们唯有期待圣罗兰展示世间的才华,唯有他的服装,唯有他不与世同的设计眼光,才能折服一切,折服这个不再与我们苟同的世界。

 2 ) 挑错电影……

不知道为什么天才总是被描述成玩世不恭,而其间的努力像是一场狂欢一样一定要用尽最后一分力量。

我是说,那些有计划的积累时间和通宵熬夜赶稿的对比,不清楚是不是天才都要这样,是不是按着节奏慢慢来注定错过许多的灵感。

但是比之这种除了天分,在其他任何方面都很难让人放心的人。

更喜欢那种规律的、有节奏的、有温暖人生的“天才”,比如春上村树。

 3 ) 但凡是点情爱,就总要有些排他性

去看这部片,完全是走去电影院挑了一部最近放映的就是它,没有做任何前期的工作。

就这么顺着电影往下走。

要说这电影让我深刻的地方,看过两三天还会想到的就是但凡是涉及情啊,爱啊,这类感情,无论是男女,亦或是男男,女女,都一样的会有那么些排他性。

若在其中,随意、放纵,到头来不过是一场伤人伤己的战争而已。

Yves对pierre说:“我喜欢他,但我知道,是你将伴随我走下去。

”时的悲怆,和谢幕那场秀中靠在pierre肩头哭泣时的复杂,他们之间谁成就了谁,谁爱着谁,谁又依靠着谁,谁又受不了谁,好像都变得不再是重点,一切的痛苦仿佛烟消云散。

但看客的我却轻松不起来,因为那些伤害已经深深留在他们的身体里和精神上。

那些仿佛不见的踪影,就如同我们所有人一样,随着时间的巨轮而无力挽回,只能带着一种类似“命运”的东西走下去。

法国这类小电影,总是将人物情感拍摄的波动起伏较大,仿佛这个民族天性热爱矫情一样。

就像美国大片中总要有些暴力一样,法国传统片中总要有些”肉欲“。

无所谓好坏,只有看客自己接受与否了。

就像我点的”较差“一样,不是演员的错,相反演员选得很好,好几个都是我喜欢的颜。

也不是故事不好,名人的八卦总是带点刺激的。

只是这个故事说的方式和类型,不是我的菜而已。

 4 ) Fashion

看影评以弥补影片内容上的不足 一代大师圣罗兰 平时并没有对这个牌子有很深的了解或者是迷恋 store sale离高定的精神内核还是远了点儿但是讲真画面很美好 法国 巴黎 时尚 大家都很美 看了想减肥也美美的 穿着法式小套装小裙子 腰那么细细一根烟so classy...天才活得确实过瘾又痛苦 羡慕他和皮诶的感情 I love him, but you are the love of my life. 好像看了也能理解一点儿,人真的是复杂。。

 5 ) anyway

我觉得最近的挑片眼光真的有点问题,看完以后不光很e后劲还很大,导致这几天略有好感的男生有了对象我都没顾上难过。

我对设计圈不是很了解,对于Yves的了解基本基于这部片子以及对时尚浅薄的一些探索,对于真人的一生不予置评。

但这部片子给我的启发很多,会慢慢写出来。

这一段我主要是想写关于豆瓣的问题,我不明白我这种没带政治立场没带颜色很意识流的文章怎么都发不出来?

到底要捂嘴到什么程度才算满意?

 6 ) 如果有人妨碍我做衣服我会死的

注:以下文字均基于电影剧情,与史实没有任何关系。

本人对电影之外的圣罗兰生平和时尚几乎一无所知。

“历史是由神经质的人书写的。

”——《追忆似水年华》时尚也许本就是很虚无庸俗的事情。

他很幸运又很不幸的致力于此。

他盖世的天才迫使他把时尚纯化到艺术的高度。

这并不能让他的生活更加规律健康。

但是他不得不如此,这是他的事业,这让他幸福。

除此之外他几乎是个可怜人。

天才盖世又如何,仍需付出极大的辛苦去对抗生活本身的平庸。

他几乎从未对生活感到满意。

他毫无责任感,他醉酒抽烟嗑药嫖娼。

他伤害每一个值得他珍视的人。

他自我放逐又找回自己。

他在秀场后台轻轻地张望,小心翼翼又无比快乐,失魂落魄如丧家之犬。

他深呼吸,向前走去。

“他忽然患病如找到信仰。

”他信仰美丽。

他在电光火石的瞬间似从此不再活着一般活着。

这应该是痛到极致的幸福。

感谢他。

他的衣服是后人的福气。

 7 ) 小短评

先看了纪录片《疯狂的爱》有了了解之下看的圣罗兰传。

伊夫的一生太过传奇,这部电影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这部圣罗兰传是围绕皮埃尔和伊夫的的故事作为时间发展轴,有些类似福尔摩斯和华生之间的日常作为展开,然而和后者比就是这部电影并不高明的地方。

福尔摩斯是围绕探案展开故事的,有着重点,而圣罗兰传与之相比就有点不伦不类了,即想表明圣罗兰的感情生活又想表述他的传奇经历,难免顾此失彼,失衡权重。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伊夫的扮演者皮埃尔.尼内,他把伊夫这个天才的那种羞涩,神经质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也是他参演完这部电影就被选中Dior代言人的原因吧。

 8 ) “时代的色标”Yves Saint-Laurent

“潮流易逝,唯风格永存。

——Yves Saint Laurent”<图片1>女人喜欢他,因为他改变了女人的衣橱男人喜欢他,因为他让女人穿上透视装如果Coco Chanel和Christian Dior是巨人那么Yves Saint Laurent就是一个天才<图片2>● 1936年出生于阿尔及利亚的奥尔兰,他的家境富裕,父亲从事电影制作事业,因此从小就可从晚宴中接触到许多时装服饰。

● 12岁,在观赏歌剧后,即对舞台布置和服装设计发生兴趣。

● 17岁,参加国际羊毛事务局的设计比赛,获得第三名。

● 18岁,又以一套不对称设计的黑色鸡尾酒宴服夺下第一名,而让世界知名的Vogue杂志采用其设计。

● 19岁,进入克里斯汀·迪奥(Christian Dior)的公司工作。

<图片3>1957年10月24日52岁的Christian Dior由于心肌梗塞突然离世Yves悲痛之余也接下了Christian Dior在该年时装发表会的设计重责在他的首场发布会中展示了梯形裙装以典型的迪奥风格赢得了众人的瞩目<图片4>1958年Yves遇到了皮耶·贝乐(Pierre Bergé)当他们第一次相遇时Pierre Bergé还是巴黎画家伯纳德的情人兼经纪人Pierre的坚毅和温柔强烈地吸引着Yves很快,他们就走到了一起1960年,Yves应征入伍服役由于无法忍受军队的恶劣状况参军没几周他在身体上和精神上都濒临崩溃状态军队医生用电击和大量的镇定剂来治疗使情况更加恶化Pierre Bergé终于设法让他退伍使他恢复健康但从此Yves一生都得与药品为伴<图片5>1962年Yves与Pierre开设了自己的时装公司品牌成立之后的处女秀,引起极大旋风如当时所发表的水手衣、郁金香线条等皆成为时装界中的一种新面貌<图片6>1960年代Yves Saint Laurent推出了一系列新的设计其中包括长裤装具有非洲探险时期英国风格的上衣(Safari)透视装以及著名的吸烟装

透视装<图片8>1973年的一天Karl Lagerfeld邀请了Yves和Pierre Bergé参加他的生日晚宴那天Karl的男友Jacques de Bascher穿着Yves穿过的衣服前来赴宴23岁的Jacques和37岁的Yves恋爱了而他和Karl这对好友因为这个男人从此决裂

Jacques de BascherJacques de Bascher的出现让Yves生活变得更加迷乱Jacques放任他自流将他引入酒精和麻醉剂的深渊从此再也不能自拔没过多久Jacques又再次回到Karl身边那一刻Yves的心碎了1989年9月3日清晨Jacques因艾滋病死在Garches的医院里Yves和Karl的生活开始走向黑暗在整个1990年代,他们都很低迷<图片10>Yves知道自己深深地伤害了Pierre而后者始终没有离开他即使他们在1976年宣布分手但Pierre还是和Yves生活在一起而Yves也依然依赖着他一如过去很多年一样● 1971年,已经拥有46家连锁店。

● 1976年,进入前所未有的高峰时期,推出一系列具有国际特色的Cossack服装系列。

● 1982年,获得美国时尚设计师协会颁赠年度设计师殊荣。

● 1983年,莫斯科博物馆为他举办了25年回顾展。

● 1985年,获得奥斯卡颁发的特别奖项,来表彰他对于服装领域中的终生成就。

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弗兰索瓦·密特朗在爱丽舍宫亲自授予伊夫·圣洛朗荣誉勋位团骑士级勋章。

● 1989年,YSL上市,市值5亿美元。

● 1999年,GUCCI集团以10亿美元收购YSL,保留其“高级时装屋”。

● 2002年,Yves Saint Laurent宣布退休。

<图片11>2008年6月1日一代时装大师Yves SaintLaurent罹患脑癌晚期在巴黎去世享年71岁“我今天宣布离开我深爱的时装界。

对今天的女性还穿着西裤套装、“小晚礼服”(tuxedos)、“水手外套”(Peacoat)和“风衣”(trench coat),我倍觉自豪。

我觉得自己从各个方面创造了现代女性的衣柜。

——Yves Saint Laurent”图片来源:The Cut、FEATURED STORY、SOHU资料来源:The Cut、SOHU、COOLBUY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已同步到微信号二两电影“Y100gram”

 9 ) 短评&lt;Yves Saint Laurent&gt; (2014)

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一部叙述断裂的传纪,一个不可靠的叙述者,除此之外,《Yves Saint Laurent》这部电影,还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场一个半小时的电影,似是Yves Saint Laurent 的传记:以正叙作为电影片头,引出酒吧里一个年轻稚嫩的面孔——精致的五官,腼腆的笑容,略微神经质的举止,深情的告白,暧昧而略带情欲的肉体触碰——然后镜头戛然而止。

接下来,则开始一场Pierre Berge的倒叙,引出Yves Siant Laurent的人生。

这不是一段完整的人生叙述,在短短100分钟内想要完整叙述一个人如此跌宕起伏的人生也过于牵强。

故事从Yves受雇于Dior开始叙述,几个Yves与模特互动的镜头表现出他令人惊叹的设计才华——可仅此而已。

而现实中Yves从学徒打杂工作开始做起的艰辛和汗水连一笔带过的镜头也没有。

叙述让他成了一个不费吹灰之力走上时尚神坛的青年俊才,他的少年人生因此变得单薄甚至空白。

当然,叙述的断裂也不止表现在此。

Yves进入医院就诊之前的叙述像是一个个单一片段和场景的叠加,其间缺少了过渡的柔软性,成了图片的拼凑。

Pierre作为电影从始至终的叙述者塑造出一个幼稚、腼腆、神经质、柔软、依赖性强、不专一,甚至有些女性气质的Yves。

无论是他因为经受士兵欺虐而患上精神抑郁,还是之后酗酒嗑药纵情性爱,Pierre口中的Yves成了一个除了才华洋溢以外似乎毫无所长的任性孩子。

而神经质、烟、酒、药和出轨成了Yves人生的关键词。

可令人怀疑的是,这是否是真相?

那么,相比如此性情多变的Yves,作为叙述者的Pierre在电影中又是如何被呈现出来?

他和Yves似乎解构了一对对反义词:情感对比理智、柔弱对比坚强、沉溺对比旁观、出轨对比专一。

让人不禁要感叹:Pierre是多么一个正面的形象!

如他自己所说:他永远站在Yves身边,坚定无比地支持着Yves,保护并且过分纵容着Yves。

这部影片因为Pierre的叙述成了Yves纵情于时尚圈的传记,同时也成了Pierre的励志人生传记。

可是,对比已经逝世六年的Yves,还在世的成功商人Pierre是否真的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叙述者?

电影通过对Yves沉溺于光怪陆离的酒吧、酗酒过度神志不清等无数次镜头的停留和叙述表现出Yves内心强烈的矛盾冲撞:对每一场秀后评论的焦虑,对快乐的渴望,对未来的不确定,对爱与激情的欲望……这些复杂的令人不安的人性在一个个将波西米亚风发挥到极致的堕落场景中慢慢渗透出来。

可同时,Pierre却在一次次镜头中像是一个悲天悯人的上帝。

他把自己从Yves的生活叙述中剥离出来,站在一个制高点,一次次扮演理智冷静的角色,甚至在他对Yves露出那种怜悯而无奈的眼光时,他隐隐透露出一种同上帝一样救赎者的意味。

这是一个巧妙的叙述者:电影中的他作为Yves的爱人真实参与到了Yves从辉煌到颓败的人生,却保持了足够遥远的距离,让自己既停留在两人关系中却又从Yves的世界里脱离出来,扮演了看似旁人才能够清醒至此的角色。

这种充满矛盾的张力表现让人忍不住想问:是否在现实生活中,Pierre也是这样一个角色?

或者如Pierre在Yves去世后写给他的回忆录中所说:“性一直是我们(感情)的动力,而不是艺术。

”(’It is sexuality and not art that has been our driving force’),也或者如Pierre所说:“当你的感情对象是一个酒鬼、吸毒者时,你不得不维持这种艰难的感情关系。

我们又能做什么?

没办法。

只能接受事实。

尝试帮助对方,是的,这也是我所做的,虽然我并没有彻底成功,但至少我做了。

”(‘When you have a relationship with an alcoholic, a drug user, you are forced to have very difficult relations. What can we do? Nothing. Just to accept the fact. To try to help, yes, which I did, with not many successes. But I did it’)真相到底如何?

又或者说,爱情关系是否真的有“真相”, 谁又能说的清楚。

当然,法国电影的浪漫情怀是英国或者美国电影无法模仿的——这也是这部电影出众的地方。

无论是电影开始时Pierre缓缓的回忆还是Yves 1976年秀场的歌剧,从视觉到听觉,从镜头到音乐,从人物到风景,这部电影无一处不透露出属于法国的浪漫情怀、时尚乃至妖娆的风情。

这种特属法国的浪漫与时尚,若是换做美国人来演绎则多了一份商业的粗糙和俗气,若是换做英国,或许又多了一些呆板,也只有法国导演才能将他们特有的文化情感诠释到极致。

电影无论如何表现,Yves和他的作品,就像这张照片一样,永远是人类历史的经典。

 10 ) 陪伴天才圣罗兰54载的法国时尚大亨去世:完全掌控命运的凤凰男,还是文艺青年?

9月8日,法国圣罗兰(Yves Saint Laurent)帝国的幕后开发团队成员、时尚大亨贝尔杰(Pierre Bergé)在法国南部圣雷米普罗旺斯(Saint-Remy-de-Provence)的家中长眠不起。

1930年出生的贝尔杰是已故设计师圣罗兰生前的长期伴侣,并于1961年和圣罗兰共同创办知名品牌圣罗兰。

圣罗兰与贝尔杰贝尔杰生前热衷收藏艺术品与书籍、坚持不懈地为同性恋权利奔走呼号,并捐出大笔资产供艾滋病(AIDS)研究。

圣罗兰于2008年去世后,贝尔杰决定将两人名下的基金所有艺术品全部拍卖。

2008年,在法国巴黎大王宫举办的“伊夫·圣罗兰与皮埃尔·贝杰珍藏”专场拍卖会中,来自圆明园的兔首和鼠首铜像分别以1800万欧元出售,买家为中国商人蔡铭超。

不过,蔡铭超在竞投后,以“拍卖品为非法流失”的理由拒绝付款,拍卖被取消。

在摩洛哥的圣罗兰与贝尔杰(1977年)。

从普通的外省青年到业界大亨,贝尔杰可谓是当之无愧的“凤凰男”。

《世界报》撰文写道:“很少有人能完全掌控自己的命运。

但是,贝尔杰从十几岁时就开始这样做了。

他离开他的环境、遇见知名的作家和画家、变得富有,并用赚来的钱开始自己的冒险”。

今年5月31日,86岁的贝尔杰选择与相伴数年的58岁美国景观设计师Madison Cox结婚。

这一做法事实上恰恰延续了贝尔杰试图从头到尾完全掌控自己命运的理念。

18岁那年,贝尔杰第一次来到巴黎。

当他在香榭丽舍大街上漫步时,法国知名诗人雅克·普雷维特(Jacques Prévert)“从天而降”、倏地出现在这个青年面前——普雷维特从窗台上意外跌落,并因此昏迷了数天。

渐渐地,因扇了高中老师一耳光而辍学的外省青年贝尔杰成为巴黎知名文化圈中的一员,并与科克托(Cocteau)、阿拉贡(Louis Aragon)、加缪(Camus)等知名作家过从甚密。

事实上,贝尔杰随后交往的对象皆为艺术家、作家,他还常常自诩为“差点要成为艺术家的人”。

贝尔杰与才华横溢的画家布菲交往八年(Bernard Buffet,71岁时他因患帕金森症无法作画,选择用黑色塑料袋窒息的方式自杀):这对情侣在阳光充足的外省安家,布菲每天忙于作画,而贝尔杰扮演的是导师兼伴侣的身份——他负责做家务和与画商打交道。

贝尔杰回忆道:“这八年间,我俩形影不离。

连吃饭的时候都不会分开”。

天气好时,两人骑着摩托在山间穿行。

他们甚至大胆地拜访了仰慕已久的作家季奥诺。

每当画家作品参展时,贝尔杰负责与艺评家、画家的崇拜者、画作购买者打交道,将情人的画作销售到世界各地。

画家的成功带来了显赫的朋友与财富。

他们被邀请到克里斯汀·迪奥(Christian Dior)的城堡中做客、在巴黎富裕的16区租公寓,并在巴黎郊区买了小别墅。

回到巴黎,他们融入了那里的俱乐部,参与夜晚举行的雅致聚会。

贝尔杰幻想中的贵族奢华生活提前成真了:在他们的别墅里,管家、佣人、厨师、司机、园丁等服务人员一应俱全。

不过,养尊处优的生活也惹来了质疑和嫉恨:一些爱好者和评论家认为布菲太高产了,而热爱奢华生活的贝尔杰正在将“天才画家”转变成“生意人”。

关于这对伴侣性向和关系的恶言恶语也开始流传。

风头正盛的两个年轻人只得暂到外省避开事端。

在那里,贝尔杰购买了一座俯瞰圣维托耶山(la montagne Sainte-Victoire)的十七世纪乡村别墅。

在庆祝乔迁之喜的那一天,三百名客人来到他们身边,其中包括科克托、吉奥诺和罗杰·马丁·杜-加德(Roger Martin du Gard,193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贝尔杰从未如此富有、如此被仰慕、拥护。

1949年,布菲(左)、《屋顶上的轻骑兵》作者季奥诺(Jean Giono)、贝尔杰。

在与知名作家季奥诺、诗人兼剧作家莫里斯•罗斯坦(Maurice Rostand)等才子交往后,贝尔杰在1957年迪奥(Christian Dior)的葬礼上遇见了迪奥20岁的继任者、内向羞涩的圣罗兰(Yves Saint Laurent)。

此前,贝尔杰对时尚毫无了解。

对他来说,这只不过是不足挂齿的一个行业。

就在此时,贝尔杰和布菲不约而同地移情别恋:他迷上了圣罗兰,而实为双性恋的布菲爱上了一个名叫Annabel May Schwob de Lure的女人。

在圣罗兰身边,贝尔杰再次扮演了艺术家经纪人的角色。

眼看着要被征召入伍参加阿尔及利亚战争,本就紧张、消沉的圣罗兰更眼看着有一蹶不振的势头。

迪奥公司此时打算找人替换圣罗兰。

不过,正当不服气的贝尔杰已准备好请律师起诉迪奥公司,未想一向文弱的圣罗兰突然提议自立门户。

贝尔杰动用所有关系,终于找到一个美国投资人。

而他们认识的一个模特的丈夫,正是知名《巴黎竞赛画报》的老板。

资金和宣传一旦到位,1961年10月7号,圣罗兰品牌正式诞生于世间。

法国设计师圣罗兰(1936-2008)圣罗兰第一次成衣发布会就大获成功,年少的圣罗兰也俨然成为与迪奥平起平坐的时尚大师:欧莱雅集团继承人贝当古(Liliane Bettencourt)、罗斯柴尔德男爵夫人(Marie-Hélène de Rothschild)等身份显赫的女性皆成为圣罗兰品牌的拥趸,不住为其成衣天才的配色和剪裁赞叹。

圣罗兰一手打造了更现代、优雅和自由的新时代女性服饰。

从一开始,定价的工作就交给“经纪人”贝尔杰:价格与迪奥成衣价格持平,以显示曾经的学徒已获得和导师相同的地位。

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正处在消费量暴增的“黄金三十年”。

贝尔杰所想要做的,是使品牌产品更加现代化、国际化和多样化。

他主力推出了名为Y的香水,而这一成功立即为企业带来了现金流。

与此同时,当工程师和飞行员出身的库雷热(AndréCourrèges)与皮尔·卡丹设计科幻小说女主角风格的服饰时,阴柔的圣罗兰以抽象画家蒙德里安和波利亚科夫画作为灵感的成衣大受女性欢迎:他常从艺术中汲取敏锐而丰富的设计灵感,力求将高级女装制作得如艺术品般地完美。

总体说来,圣罗兰成衣的风格是优雅、时髦,凯瑟琳·德纳芙(Catherine Deneuve)在导演路易斯·布尼埃尔(Luis Buñuel)作品《白日美人》(Belle de jour)中,就完美地展示了这一风格。

那时候的不少知名女性都纷纷选择了圣罗兰,如纪荷(Françoise Giroud)、让娜·莫罗(Jeanne Moreau)。

1987年, 圣罗兰集团已发展成25亿法郎市值、雇佣2600名员工的时尚巨头。

正如和前伴侣布菲一样,贝尔杰与圣罗兰是很好的互补:圣罗兰拥有容易不安、脆弱、焦虑的性格,而贝尔杰性格强势、坚定、易怒。

但二人都热爱绘画、文学与戏剧。

他们在摩洛哥买下一栋别墅,并在其中自由地放松休憩。

当圣罗兰2008年因脑癌去世后,其骨灰就安置在此别墅的花园中。

就这样,贝尔杰一直保持了奢华而优雅的生活方式。

圣罗兰如此总结他们俩的关系:“没有你,我可能不会成为现在的我。

而没有我,虽然我并不期望如此,但我想你也不会成为现在的你。

这只伟大的双头鹰张开它无与伦比的双翼飞过大海、越过边界。

而这只鹰,就是我们”。

在商业上成就斐然的贝尔杰至始至终是个艺术爱好者。

从1977年到1981年,他负责管理雅典剧院(théâtre de l’Athénée);1988年至1993年,他则在密特朗总统的友好关照下,管理巴黎歌剧院(l’Opéra de Paris)。

此外,他还分别担任过作家欧兰(Mac Orlan)、以及导演科克托委员会的主席,负责管理二位知名人士作品的使用权。

在2001年,贝尔杰被任命为“艺术和文化的杰出资助者”,并赞助了卢浮宫的画作采购计划、以及伦敦国家美术馆与巴黎蓬皮杜中心的展馆翻新项目。

然而,贝尔杰也经历过公共危机:在担任巴黎歌剧院负责人期间,他辞退了久负盛名的指挥家Daniel Barenboïm。

后者始终将贝尔杰视作沽名钓誉的艺术门外汉,而不是真正的艺术家。

而贝尔杰也低估了指挥家的声望,使自己在公众面前烙下了专横、傲慢的印象。

法国前总统密特朗(左)与贝尔杰此外,贝尔杰还在新闻媒体业积极投资:他不仅是《国际邮报》(Courrier international)、同性刊物《倔强》(Têtu)的创始人,还分别于2010年、2014年成为法国最知名的媒体《世界报》和《观察家报》的股东。

最近热映的罗宾·坎皮洛(Robin Campillo)作品《每分钟心跳120下》展现了同性恋群体为防治艾滋病做出的抗争,而贝尔杰正是该片的制片人。

《每分钟心跳120下》

《伊夫圣罗兰传》短评

除了几场YSL的秀 没有任何亮点

2分钟前
  • 黄灿灿
  • 较差

除了guillaume演出在水準之上

4分钟前
  • maud
  • 较差

Pierre Niney好可愛!可惜編劇不怎麼樣,時尚詮釋太少

6分钟前
  • 郭坏
  • 还行

【2.5】

8分钟前
  • DeckardYang
  • 较差

剪辑起来乱七八糟,节奏乱七八糟,很多场景只讲了一半,倒还不如像那几个香奈儿的电影一样只讲她生命中的一段呢。男主点赞,不过我觉得YSL本人没那么娘。老佛爷那一段拍的一点都不深刻。

9分钟前
  • Shin
  • 较差

像一个小学生作文,满篇口水话,没有重点,充满狗血的感概和无意义总结,莫名其妙的结尾。就连几场最好拍的时装秀都不是很好看。

13分钟前
  • 薾苨
  • 较差

圣罗兰的生平简史和情史,得此一生的伴侣和助手,足矣。可爱精致的Pierre Niney小哥简直像极了圣罗兰大师!谈吐阴郁短促,外表优雅腼腆,一直都想说他超像同国的法国F1车手格罗斯让哈哈哈!把时尚大师圣罗兰的生平拍得这么无趣真是罕见,几乎无高光时刻,压轴走秀上顶着聚光灯谢幕离场,令人动容。原来圣罗兰竟占有了“时尚大帝”卡尔·拉格斐的伴侣当情人!这群不爱女人的时尚圈男人真是乱。PS:十年前第一次去香港电影节得知这部当天在香港首映的片,可惜我愣是没兴趣看。说来也巧,15年凯撒奖Pierre Niney正是击败了在另一部圣罗兰传记片演圣罗兰的Gaspard Ulliel拿了影帝。

17分钟前
  • 独行侠杀手阿何
  • 还行

绿茶神经大碧池设计师的一生看似好丰富,实则好单调啊。

22分钟前
  • 沉山泥🐇
  • 较差

简直就是我的墓志铭·!!!顶礼膜拜···

27分钟前
  • L.L
  • 力荐

作为YSL脑残粉 这部干瘪的流水账只是拍给现任设计师Hedi告诉他什么才是YSL而已 还不如纪录片好看

29分钟前
  • 胡克
  • 还行

这才叫流水账。看不出一丁点故事之外导演的野心。

34分钟前
  • 出走的绒布熊
  • 较差

讲述他的挣扎

37分钟前
  • 仰头看白云
  • 还行

喜欢疯魔前的设计/ 伊芙: 我想求生,想与你白头偕老/皮尔: 你拥有一切却还抱怨,你到底想怎样?伊芙: 我想告诉你我想你,仅此而已/ 皮尔: 我就在这儿尝试帮助和保护你,时时刻刻保护你,也许过分保护/ 伊芙: 我爱他,但你是我的一生挚爱/ 皮尔: 我在这儿, 伊芙

41分钟前
  • 薇覼ee
  • 推荐

天才值得珍惜 蠢材请你滚蛋

45分钟前
  • ChocolatePuma
  • 力荐

不是很懂

46分钟前
  • lee
  • 较差

靠,上当了!!!

50分钟前
  • Foggy园长
  • 很差

作为传记内容上不够丰富,但是衣服、摄影、美工、光线太好了,Pierre Niney也太帅了,才华无限,男二爱的深沉又细腻了,精致 M

54分钟前
  • Soo Yung
  • 推荐

皮埃尔传

56分钟前
  • SingLesinger
  • 还行

如果你能接受法国那种有点神经质的感觉,那会觉得这部电影还不错。就是圣罗兰设计师与经济人互相成就的故事。看完一热血可能又买几根它家的唇膏。

60分钟前
  • 姝聿
  • 推荐

Yves Saint Laurent,经典永恒

1小时前
  • @花皮球@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