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内人》这部影片讲的是一个演艺公司老板兼黑社会头目从被出卖,到与毫无背景和后台的检察官合谋,从局外人演到局内人,完成对政商媒团伙反击复仇的故事。
本片叙事比较巧妙的地方,是检察官从局外人到演成局内人,中间经过了安尚久的第一次复仇失败,从而构成了一个剧情反转。
但是这部揭露了政商文黑界勾结的影片就此完成了正义价值观的胜利吗?
不然!
我暂且放一边,评论最后再谈。
先谈谈叙事。
除了“反转剧情”,禹民镐导演还喜欢用呼应(在《南山的部长们》中也出现多次,可以看我写的影评)。
比如吴检察官在当警察的时候被称为局外人,最后他演成利益集团的局内人。
还有吴检察官对文财务说干鱿鱼很硬很难吃,与片尾李主编用干鱿鱼比喻丑闻内幕。
估计还不只这些。
谈完叙事,再谈谈视听语言。
本片在视听语言的运用上面也有一些明显的特点,比如对镜子、玻璃的运用。
法国心理学家拉康.雅克有一套精神分析理论,作为“镜像”理论被运用到电影批评中。
这套理论博大精深,但在实际运用中,镜常被表意为虚幻、沉迷非非我。
片中有几处强调了镜像。
比如安尚久照镜子自我欣赏并希望成为众人关注,然后焦点从镜中像回到真实,表明这只是幻想,很难实现(讽刺的是他确实被众人关注了,只是情形不是他想像那样)。
还有在检查厅刑审房间里的镜子,还有银行行长跳楼时车前挡风玻璃反射的影子,还有检察官的上司办公室里倒映出下跪的检察官的书柜玻璃门,还有安尚久掐李主编脖子时从窗外透过破裂的玻璃透视他的脸。
另一种虚实对比的运用是镜头变焦。
从画中画变焦到主编背景,检察官出场,安尚久拷打文财务了反复变焦,如果说这些变焦处理只是为了交代场景、人物出场,没有太多的表意,那么在片尾时,监狱铁栏构成的画框从虚变实再推到远处有犯人李主编的实侧影,这一连续变焦构成的虚实变化又代表什么?
估计一方面是为了酝酿一种神秘感,毕竟是从片尾字幕转接到这一片断的,这样酝酿效果很明显;而另一方面,我更希望导演想制造一个悬疑——究竟这个局是真的完蛋了吗(想想李主编和新政党的金议员约过饭,也曾提议过换掉张议员这只棋子)?
除了虚实变化,本片的色彩运用也有一些特点和表意作用。
比如安尚久在拷打文财务的环境是比较昏暗,但是色温偏暖温。
而安尚久成为被虐打对象时,却是在一个非常明亮的封闭空间内,这一明一暗,却又正好颠倒了黑白。
又比如主编的办公室。
正常来说,办公桌应该是面对窗户,利用自然光线办公的,但是片中却是背对着窗户,意为表达李主编心里有鬼,害怕直面阳光。
更巧妙的是他背面墙上还挂着的“无悔我心”的字帖,非常鲜明又意味深长的对比。
还有一些非常戏剧性的光影色彩的运用,比如片头安尚久跟记者的对话,那光影像是舞台聚光灯下一样。
还有片尾李主编的“牢房”环境。
而色彩方面,安尚久去找主编大哥寻仇的时候,外面的不断变化的霓虹照在他的脸上,产生多变复杂的脸“脸色”,表达对自己敬爱的大哥复杂的感情,和即将复仇的狰狞的表情。
对于摄照机机位与运动,片中也有一个表意的地方,就是在片尾。
摄影机先是一个俯拍,然后慢慢地,摄影机边降边摇,到了与李主编水平位置,再慢慢推成特写,摇到侧背面,最后降成一个仰视机位。
不过我觉得这整个运动一镜到底会更好,能够一气呵成地完成一个阴谋的埋伏和阴险气氛的制造。
这个过程还有两个很“奇怪”但非常妙的镜头:李主编有两次直视摄影机镜头。
之所以说奇怪,是因为一般在电影里面,是不能暴露摄影机的,所以演员一般是不会直视镜头的。
但妙就妙在,这两次直视,正好给观众传递了阴森恐怖的感觉。
为什么是阴森恐怖?
就要说回我前面所讲的,在本片叙事中埋下的悬疑!
究竟正义胜利了吗?
咱们再综合本片各种虚实镜头、复杂色彩对比为,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这个局表面被破,实质只是换了一批演员,另开了一局,继续敛财、贿选、蒙骗人民而已。
政商文黑一团伙,混淆视听、颠倒黑白、把控时局、把玩国家民族利益。
然而更可怕的是人们的麻木和弱势下的无奈。
即使知道真相,面对真相又能如何。
所谓真相,也只不过够作茶余饭后的谈资。
很现实的是,人们只够关心自己的利益,自己的生活利益,甚至只是生存权利。
比黑暗更可怕的是彻底瞎掉!
难怪黑媒毒媒李主编从为民请命变成变成将民众当猪狗愚弄。
此局普通人怕是永远都挤不进,打不破了!
《局内人: The Original》导演剪辑版从2014年7月开拍,到本应2015年6月上映,却遭遇演员风波档期推迟至年底,再到上映前一个月补拍结尾,其跌宕起伏不亚于影片本身所带给观众们的惊心动魄。
公映版票房的爆棚,令三小时导演剪辑版有幸浮出水面。
思路清晰的故事线带引出政客、媒体、检察、黑帮等一系列的暗中勾结,赤裸裸揭开令人咋舌的背后黑幕。
为了影片的顺利公映,导演进行补拍结尾可能有其妥协的一面(还是得有正义的存在),不过导演剪辑版中白允植的片尾彩蛋,又表明了导演坚定的看空态度。
令人过目不忘的还有众演员,每一个熟悉的面孔,把外表下隐藏的丑陋的人类本性,各个演绎得栩栩如生。
对于何时我国才能有这样的电影出现,恐怕只有停止倒退,以先学会独立思考为前提。
一部三小时的长片,几乎全程无尿点。
两大主演,李秉宪和曹承佑,稍微看过韩国影视作品的应该对这两位都很熟。
其实整个剧情的脉络倒不是很复杂,高层官商勾结,权钱交易,失势的黑帮混混想要报仇,检察官想要维护正义,最后正义战胜了邪恶。
但中间些许这般那般,我们慢慢说。
电影一开始,便是李秉宪饰演的是黑帮混混安尚久,在新闻发布会上揭露最上层官商勾结的的丑闻,引起了轩然大波。
然后时间跳回到两年前,慢慢讲故事的经过——这就跟《还珠格格》第二部的手法很像嘛,一开始也是小燕子和紫薇要被砍头,然后回溯整个经过。
安尚久,祖国日报总编辑李江熙的手下,换句话说,供其使唤的鹰犬。
在房地产、影视圈都混得风生水起,也多亏了这几年幸得李江熙的栽培。
所以安尚久是真的视李江熙为大哥,在拿到政界候选人张弼佑与未来汽车公司之间权钱交易的证据后,满心欢喜地交给大哥当做保险,谁知道操纵这一交易的正是自己的大哥。
接着就被自己所谓的大哥弃之如敝屣,或者说,比敝屣还不如。
他们要整垮他。
于是便有了用锯子割断手这种血腥的场面。
接着被送往了精神病院。
出院后合同以前的朋友,想干翻他们。
可是却只是螳臂当车,自己的小弟(姑且当做小弟吧,人物关系有点复杂)受不了酷刑供出他,唯一拿自己当恩人的女艺人被杀害,安尚久走投无路了。
于是联合检察官于章勋(曹承佑饰)揭发他们的丑行,便有了电影开头的一幕。
只是啊,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凭借媒体界和政界的影响,安尚久成为了没有丝毫公信力的丑角。
似乎,玩完了。
检察官于章勋,小地方出身,当过警察,后转做检察官。
没背景没后台,只有一腔热血和出众的能力。
看起来很熟悉是不是,这样的人我们身边还少吗,或者说我们自己有可能就是这样的人。
岂止是在政界啊,就是个路边摊里面打杂的,也讲究关系、站队和论资排辈不是。
很有现实意义的表现手法。
当然,这也为这个角色博得了不少同情分。
检察官好不容易抓到关键证人,哪知证人被李江熙要挟后自杀,后者随即写出了检察官逼迫证人使得其自杀的新闻。
检察官被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只得停职并结束调查。
于章勋当然心有不甘啊,面对检察总长时愤愤不平,甚至说出这是由于其听命张弼佑候选人的吩咐。
当然,没有好果子吃。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能坐到检察总长的位置,必定有过人的胆识和能力,当然也有着需要维护的关系和得罪不起的不得已。
于章勋没背景没阵营,所以可以被高层玩得团团转,但同样也是因为他没背景没阵营,所以能够扳倒那些黑暗的只有他。
后来查到了安尚久这条线,遂合作。
目前是,线人(姑且这么叫吧)安尚久没有公信力,自己辞职,且因父亲被下了局,检察官“接受”贿赂,看似是无路可走了。
难道真的就只能这样了吗,就真的只能看着他们逍遥法外,把正义和公理当做买卖,把权力和金钱视作他们应得的,一直站在各自行业的顶端,去接受外界的赞美和恭维,毫无廉耻地享受着性服务,继续去糟蹋这个世界吗。
只有一个办法,成为他们其中的一份子——这是什么意思,我这么努力,不就是为了不让这个世界变成我讨厌的样子吗。
竟然还要我成为他们,那我成什么了。
放心吧,检察官,我们要做的只是拿到证据,然后一举击破。
在经过了无尽的黑暗后,前面必定是黎明。
于是检察官跟安尚久也布了个局。
安尚久逼迫李江熙说出是谁杀了他的女性同伴,当然在生命受到威胁下说出的话是不能当做证据的,不过这个录音却可以当做检察官杀入内部的敲门砖,因为检察官一旦将这个录音交给了里面涉及的人,李江熙就要被踢出局。
李江熙本来牢牢掌握着一切,就连候选人张弼宇对自己来说也不过是可以替换的棋子而已,如今为了一个录音眼前这一切就要飞走了,那怎么能行。
况且,让一个已经没有爪牙的检察官入局也没什么影响。
殊不知,自作聪明的人总会被聪明所误。
检察官深入虎穴,当然了,自己批着老虎的外衣。
将这一干人等——商界的汽车产业大亨、政界的大候选人、新闻界的总编辑——的丑陋行径全部拍了下来,放到了互联网上。
总算是,云开月明了。
坏人得到了应有的制裁,好人获得了奖赏,邪恶被惩治,正义被弘扬,看似皆大欢喜了吧。
可是呢,最后入了狱的李江熙,坐在桌子前抽着烟打着电话,哪有在坐牢的样?
还大言不惭,人们不过是需要吃饭时候的下酒菜罢了,至于我到底犯了什么罪他们一点都不在乎,等风声过去了就行了。
真正的民族主义不应该这样,这都是歪理。
应该是把天下百姓的幸福生活扛在肩上,不渝奋斗。
当然,我们能力有限,做不到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但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恪守规则,彬彬有礼,这些不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可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事情吗。
我也承认,剧里这些个高官政要商业大亨,活得比我们绝大多数人要潇洒、气派,甚至于为所欲为,想要帮他们做事、为他们马首是瞻的大有人在。
但我始终坚信,就是因为还有些人,他们活着是因为一种使命感一种责任感,我们的世界才会如此美好。
最后想说一点,李江熙的办公室挂着一幅字,“无愧我心”。
可是他呢,平日里满嘴的仁义道德,背地里却是一肚子男盗女娼,何其讽刺。
这人呐,还是要有底线跟良心啊。
看了三个多小时的电影,惊艳于韩国人的对腐败权力的想像力,三个道貌岸然的政届、企业家、资深媒体人,聚众淫乱的事,也象是互交投名状,一起坐过牢、一起扛过枪、一起嫖过娼,是成为一根绳子上的蚂蚱的标配,用男性器官作为高尔夫球杆击打酒杯,很有创意。
我们每听到一个官员倒下,然后传出身后有多少个女人,作为男人不得不感叹这些人的精力之旺盛,既要工作、又有家庭、还要应付外面这么多女人,电影中那个政客道出:权力能让人年轻,权力也是最好的春药,对女性的为所欲为的占有,是对权力力量的检验,从封建社会的皇帝,三宫六院,里面其它男人都是太监,所以越有地位的人,越是需要女人来映衬。
有的还对主动送上门的不感兴趣,不惜用暴力强奸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从而求证权力的威力。
还是感叹韩国电影审查之宽松,这么又黄又暴力、又涉及官场腐败的话题,居然能公演,那还有什么题材不能拍呢?
先来谈谈各位主角的演技:影片里表演的最出彩的是白允植扮演的李江熙——一个利益集团的御用文胆,心狠手辣,厚颜无耻,而这种走狗的种种特质都在白允植的嬉笑怒骂里彰显无遗。
李秉宪扮演的黑社会混混和曹承佑扮演的基层检察官实际上代表了黑白两道最底层的小人物,都希望通过努力往上爬,虽然手段不同,实则殊途同归。
就表演的张力来说,李秉宪很好的诠释了黑帮混混那种起初为权贵鞍前马后,再到被无情丢弃,直至惨遭栽赃嫁祸,最后锒铛入狱的心路历程。
整个表演极富层次感。
就影片本身来说,个人以为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一个旨在揭露政治人物,大企业集团,黑帮,司法机构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和纠葛的故事,立足点显然是解剖韩国社会的腐败之风和阶级固化现象。
然而,类似的题材电影有很多,从批判的犀利程度来看,它远不如《杀人回忆》、《辩护人》、《熔炉》等来的彻底。
影片的结尾处理的过于商业化,让前戏彻底失去了意义。
反过来说,如果将它定义为一部商业片,显然它远远不如《老手》和《暗杀》来的坦荡。
或许,一个温吞水性格般的导演着实浪费了这样一个极易出彩的好故事。
首先李笔杆脚踏多只船,张和金在最后都被丑闻搞下去了,检察官手里拿到了金的丑闻资料,不可能不爆料,所以应该是三号竞选人成功成为总统,并且最后也是他在和李联系缺点是总统候选人的酒池肉林就这么不防备吗,被轻轻松松的就录像了,再者下属和女人的筛选是不是有点草率了,按理说这么高的地位这些都该做的滴水不漏不是吗
看完就觉得有那么一丢丢的纠结,觉得两次偷拍都有点太容易了。
这种大佬见不得光的淫乱聚会,第一次介绍带进去的人和物应该被搜个底朝天,怎么可能这么容易录下视频呢,这一点上还是有些太理想化了,没达到那么高的信任度,根本就不应该出现在这个聚会上,第一次应该是很官方的见面而已,这种小角色怎么可能一次就成为“局内人”呢?
在豆瓣,南山的部长们,铁雨,局内人这三部电影的词条底下会互相出现, 然后就印象里绑定在一起了,这三部正好从三个层面讲了韩国的政治,南山的部长们从历史和政府班子的角度,铁雨从朝韩和东亚国际关系乃至和世界大国关系的角度,局内人从韩国社会各阶层的角度。
不过铁雨和局内人商业性太强,有很多不合常理的地方,整体剧情还是浪漫主义而非现实主义。
特别是局内人后半部分,基本都是意淫,一个黑社会和一个没有背景的检察官怎么会扳倒统治者?
统治者怎么会反这么低级的错误?
黑社会和检察官哪来的动机和胆子动高位者 原先觉得韩国电影黑警察狠觉得真敢拍,有人说他们敢黑征服吗?
后来有了《恐怖直播》,又有人说他们敢说他们敢直接拍他们统治者和历史丑闻吗?
后来有了《南山的部长们》,又有人说他们敢讲他们的国际关系和鹰爹吗?
后来有了《铁雨》,又有人说他们国家是财阀治国,他们敢拍财阀吗?
就有了这部《局内人》。
后来我们知道了创作自由唯一的作用就是催生好的文艺作品,舆论自由唯一的好处就是增加民族自信,真的能起到任何监督作用吗?
并不能,他们有这么高的创作自由和舆论自由的原因是统治者们清楚:文艺作品反映的社会和政治黑暗再真实;舆论再负面;都不影响他们的根本利益,他们清楚这都是盛夏的鸣蝉:一群虫子的狂欢,没几天就归于寂静。
舆论并不会真的伤害他们,互联网的时代媒介传播的力度达到了空前的强大,以至于给人一种舆论就像解决一切核弹的错觉,事实上我们高估了舆论的力量。
革命要靠手不是靠嘴,大多数人都吃得饱,谁会为被逼急的那几个人动手?
顶多一顿口水海啸,没人会抛弃还一辈子贷款买的百十平房子,没人会放弃米饭,没人会放弃父母妻儿:每个人都惋惜失火的人可怜,没人冒着生命危险灭火,过几天,他们就回到了自己的一日三餐、回到了消费主义的陷阱里、回到了互联网的碎片化信息茧房和文化快餐、回到了这一代人被浪费的人生,以及目睹下一代人的人生被浪费。
在这个时代,聪明的舟已经摸清了水的习性,驯化了水,而水还在为自己“能覆舟“的力量沾沾自喜,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已经是个笑话。
在这个时代,帝星缥缈荧惑高已经是传说和谣言
这部由李秉宪 、 曹承佑、白允植等人主演的黑色犯罪电影,根据《未生》漫画原作者尹太浩的同名未完结漫画改编拍摄。
《局内人》讲述了政客、财阀、媒体人、黑帮、警察这些在各个领域操纵国家机器的有权人士共生、寄生和争斗的故事。
观众看到弱者最后逆袭时难免觉得大快人心,可是看完电影在想想我们的电影环境,又觉得异常绝望。
最惊心的锯手反派惩罚对手最常用的方式,血腥又极具震慑力。
看了局内人更加确定喜欢曹叔了,今年才认识曹叔《秘密森林》哇我黄石木检察官,《LIFE》物理具社长社会精英帅的不要不要的,这部局内人,啊啊啊啊啊被撩的的简直不要不要的
想你的笑念唉说多了都是泪总之就是喜欢曹叔
你有我啊曹叔像这种亦正亦邪的检察官我想应该是最不好演的了但是我曹叔不仅啃下来了而且在许多前辈面前并没有怯场。
评分还可以再高一些,请一定要看三个小时的导演剪辑版
并没有觉得多牛叉,就是一个商业犯罪片,内容填充了很多政商勾结的东西。
什么时候大陆也能出一部揭露政治黑幕的电影,那就牛逼了。永远期待着那一天。。。
铺得很大,但剧本不够巧妙,有种为反而反的感觉,如果是真实事件改编那可能就不一样了。日常仰望邻居家的书影音尺度。
政治的问题就是国家、组织和个人生存的问题,一切为了生存。。。不要锯手,太恶心了。
差
날도 좋은데 모히또가서 몰디브 한잔할까
闷
韩国暗黑政治爽片,把能黑的都黑了一个遍,政客、财团、媒体、检察院无一例外。在局内人的圈子里,权色交易、贪污行贿、威胁恐吓,无所不用其极,沦为弃子的打手和一腔热血的检察官合作,最终除奸惩恶。新政党影射新国家党,祖国日报影射朝鲜日报,未来汽车影射现代汽车,年轻检察官也很容易让人想到卢武铉、文在寅。
开局节奏可以,行长和后半段太儿戏了。
阳光先生
3小时导演剪辑版,有血有肉,完整度很高。
导演剪辑版比影院版长了50分钟,但是节奏很舒服,反过来可以想见影院版会有些局促。韩国电影人抹黑自己的祖国又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这次是官商媒体黑社会四大家勾结,民主和正义简直无法安放。最后李秉宪晒太阳那一幕和李曹重逢那一幕,让我想起《肖申克的救赎》。
没意思
前面节奏太慢,最后结尾也没掀出什么小水花来。李秉宪这角色拍好了应该特出彩,可惜还是差了一点,但又不是演技问题。
应该是有点混乱,好几次都看得迷迷糊糊,这个导演似乎总是摊子摆太大了自己又招呼不及
看的三小时加长版,但真的看不下去,越看越困,还是韩国类型片的风格,一路黑到底,各个权力阶层都参与其中,并没有任何新意,无论立意、情节、节奏。几个演员还不错,我还是蛮佩服白允植的眼神,看了就让人不寒而栗。
要死了,这么简单的故事拍这么长,讲的什么啊
大众都是猪狗,不必在意,过一阵就不会再闹了。
对比现实的政治,局内之局,水还是太浅了。种种斗法,只是编导的一厢情愿。看的三个小时导演剪辑版,感觉有点拖沓,但若剪掉一个小时,又觉得砍掉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