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看的电影了,对细节的印象开始模糊,但记得这么些感觉爱屋及乌:看她喜欢的书,听她的CD,画她送来的葡萄。
可是这些都像是吸二手烟。
我最喜欢你:压抑的女孩子啊!
她们记得是那幅风景,和淡淡的曾经喜欢过的感觉。
看这部片子需要不少耐心,非常安静,情节迟缓,定格的镜头占多数。
品位苦茶就是这么回事吧。
我喜欢市川市日子,她在籍着雨点说爱你里面是个配角,也很动人!
在lovers里面她也饰演一个爱上女生的沉默的女生,非常动人
今天第二次看《蓝色大海》仿佛从市川实日子饰演的雾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敏感 内向 沉默她对远腾的那份情感在我看来有些沉重如同那深蓝的海水一般印象最深的是雾岛为了能够更靠近远腾和一个不认识的男人开房间事后远腾问雾岛是否喜欢那个男人远腾回答“不”既然不喜欢为什么会和他一起去宾馆她想更了解远腾如果跟远腾有过一样的经历也许能够透过她冷漠的外壳走进她的内心世界与她靠的更近些“我喜欢远腾”雾岛在海边对远腾说说完就哭了起来我很能理解她为什么会哭一方面她害怕自己怎么会喜欢上一个女生另一方面她害怕自己因为说了远腾会离开自己矛盾之中敏感的她在犹豫说出来后哭了起来片子中雾岛的几次哭都令我印象深刻这个敏感的女孩从没有经历过任何感情经历却在与远藤的相处中一点一点地体会到爱情较之与雾岛诚恳的坦白远藤的态度略显暧昧一向被迫长大的她在遇到雾岛之前在人群中掩藏真实的自己然而却被真诚的雾岛敲开心扉她是爱她的这一点我毫不怀疑但是她更知道她们不可能一起走到最后
★★★★★★★☆☆☆http://www.imdb.com/title/tt0326773/原片名:blue中文片名:藍色大海 / 志情摯愛導演:安藤尋(1965-, 妹妹,戀人)主演:市川実日子(1978-, 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 小西真奈美(1978-, 天使之卵、死神的精準度)看的是台版出租DVD,片名是《志情摯愛》,本片曾於2003年的金馬影展「性別越界」單元上映,當時片名是《藍色大海》,後於2005年12月以《志情摯愛》之名院線上映,發行DVD時,便沿用這譯名。
看完電影,我比較喜歡《藍色大海》這名字,或許太通俗,所以後來上院線時被換掉了。
雖然並非特別喜歡這片,但總覺得要寫下二三言語,來記錄本片所帶給我的美好的感動。
片長約116分鐘,但步調實在慢得可以,全部劇情大概用一半時間就能交代,但導演硬是拍成了將近兩小時,不過這部慢步調的電影我還滿享受的,因為一直抱著看レズ片的心態來觀賞,所以期待著桐島和遠藤能迸出愛的火花。
原片名是《blue》,指的是她們一起去的藍色大海,但我想也代表著兩人的憂鬱。
桐島從中村口中得知遠藤與已婚之夫的事情,後來遠藤從東京回來,對她說了謊,於是她覺得被欺騙,之後遠藤到畫廊要對她坦白一切,桐島就用力甩開遠藤的親吻,這一幕讓我看得有些傷心。
遠藤對她說謊才是她疏遠對方的原因,她怎麼不跟遠藤說呢?在外遊蕩一夜後,兩人走在公路上,此時桐島提起一塊到東京讀大學的事,遠藤附和地說,兩人要住在一起、一起吃飯、一起睡覺,為觀眾如我編織了美好的幻想,但遠藤隨即戳破了這顆泡沫,說那是不可能的,令觀眾空歡喜一場。
第一班上學公車來了,桐島牽起遠藤的手,往前邁進,我覺得這裡才是差強人意(雖不滿意但可接受)的好結局。
無奈,導演不喜歡傳統的Happy Ending,桐島終究獨自去東京讀大學,收到遠藤寄來的錄影帶,內容是那片她們一起去的藍色大海,似乎包含著兩人所有回憶的藍色大海。
唉...後來我思考著兩人在一起的可能性,難道兩個高中女同學不能在一起嗎?究竟是現實還是她們自己拆散了彼此,我不忍再想,徒增傷感罷了。
我觉得这部电影充满情欲。
但凡让我觉得湿漉漉的电影,我都这么认为。
十分压抑而缓慢的电影,非常日本。
公路,天空,大海,全是开阔的画面,却让人心里堵着一块鸡蛋般看完全片。
给出少女颈部肌肤的近镜头,潮湿的唇,房间里漫长又断断续续的谈话……我在心里默念着,扑倒吧,扑倒吧,结果什么也没有——即使镜头里开着电风扇,这边观众却暗自揣了一把汗。
因此怀疑这部片子一定有做爱的镜头,只是我看的版本被删减了。
我不能用唯美、忧郁、干净一类的字眼来形容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感受。
对我来说,它在更大程度上是怀疑、压抑、封闭……叫雾岛的女孩儿是日本电影中常出现的一种性格的人:沉默寡言到近乎痴呆,然而内心的暗涌又处处寻找出口,因此不断在释放和扼杀之间彷徨。
从主观来说我是十分不喜欢这种人的,要做就做,不做便不要左思右想。
但是这样的人才最有故事性,可以让导演尽情BT的去刻画各种BT的心态。
爱或者不爱,无论男女,大概是最无能为力的事情。
但是我太喜欢关于海的电影,海简直是写不完的故事。
关于海,关于白衬衫,关于姑娘,可以写出一万个故事,但它们都会发生在夏天——关于青春的故事都是发生在夏天。
夏天有太多欲望滋生,然后周围一片湿热,欲望无处流窜,因此有了如此这般的情欲。
我发现越来越喜欢日本电影,缓慢忧伤细腻,永远没有传统意义的完美结局,但那些过程静静流淌,而回忆慢慢蔓延成永远。
今天花了一晚时间看了一部电影,然后背对着研究室的人静静流泪。
两个人,一个单纯倔强,一个沧桑成熟。
短暂的相爱以后,单纯的那个发现了对方的过往,放不下的过往。
即使在交往期间,对方也可以消失一段日子去追随一段绝望的过往,一个绝情的旧爱。
得知真相以后,单纯的孩子受伤了。
在对方若无其事的回来找她的时候,她问:你玩得好吗?
对方淡淡的笑:不太好,因为老想着你。
孩子愤怒的喊:为什么要骗我!
于是开始折磨对方,最后发现真正折磨的还是自己。
绕来绕去,当然就心软了。
单纯的孩子开始诉说:一个人觉得很空虚。
尤其你离开以后,那种空虚的感觉更加强烈。
以后,要多久,才能再遇到一个人啊。
而即使那样,你永远是我的最爱。
又开始幻想:我们一起去东京吧。
一起生活,不用说很多话,每天道个早安晚安就好。
而对方温柔的笑着,说:不可能。
-为什么不可能?
-这就是现实。
原来经历了太多的人,已经失去了改变自己重新开始的勇气。
麻木也好软弱也好,这就是现实。
即使这样,面对单纯的爱着自己的人,再麻木的心灵也会由衷地说一句:我对你的爱是神圣的。
而单纯有时候是一种力量,让人可以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于是单纯的孩子踏上了新的生活,那里有梦想有希望,独独没有了自己最初的也是最爱的那个人。
绝对想不出这么干净的作品竟出自一个A片导演之手——当然也不是说A片导演的思想不干净,由此也看得出一些日本人的性格特征:比较极端。
我绝不愿意把它归为女同片,跟《蓝色大门》一样。
我更倾向把它叫做两个女生的故事——日本导演仿佛很喜欢这类题材,岩井的《花与爱丽丝》就是非常典型的一部。
说回这个片,估计没耐心的人很难坚持看完,因为节奏超乎想象的慢。
之前听过大友良英做的原声,音乐曾给过我很多幻想,宁静又孤寂的蓝色海边,两个女生。
只是导演太节省了,音乐只在特别必要的时候才缓缓流淌出来,轻轻搔动心底。
其余大多数时间好像都是被慢放了的生活片断,对白更是少得可怜,雾岛是个不喜欢说话的女孩,不算漂亮,但还比较耐看,像桂纶镁。
我不懂日文。
可能是字幕組不同的緣故吧,在我看到的版本裡面,最後的那卷錄影帶是遠藤寄給霧島的。
「我到了東京以後,遠藤寫了一封信給我。
信裡寫著『這是我唯一能做的』。
她寄給我一卷錄影帶。
我播放著那卷錄影帶,一遍,又一遍。
」接在這段獨白之後,是遠藤留給霧島的,陪伴兩人走過青春壓抑孤獨的那片家鄉的海;當我們偶而對世界感到迷惘時,閉上眼睛就可以再次感覺到當年餘溫的那片大海。
對我來說,或許這已經算是給在遠方追尋夢想的朋友,一份不必言說的祝福了吧?
有些路啊,一輩子只能走過一遭。
將整個夏天的委屈傾瀉出來後、肩並肩在外晃蕩到天明的那一夜;晨曦中自動販賣機前面交換的飲料與笑容;最後一次親吻、最後一次手牽手追著公車上學。
青春的小白馬就這樣遠去了,在我們還不知道什麼叫做失去與回憶的時候。
她因为她,开始喜欢画画,学画画。
电影很多画面是拍摄角度静止的,人物动作也很少。
有几个镜头,画面追着主角跑,然后停了下来,主角跑出了屏幕,屏幕上只留下一幅画面。
都是很传统的构图视角,很像一副油画。
她说,你想要的,就努力去追。
第一个画面是她在追公交,追上了。
末了,她牵着她的手,追公交……她说,我想变成你。
你懂很多。
她说,我想变成你,你很勇敢。
尽管她拉着她的手,努力追那公交……不知道有没有追上。
看着画面,像是没追上。
她写信说,这是我唯一能做的。
她寄过来一段视频,拍摄的是她们常去的海滩。
她看了一遍又一遍。
她们幻想一起生活的画面,脸上满是幸福。
她们从白天走路到晚上,到第二天天明。
这段时间说了很多话。
前面好像对白不是很多。
人物性格?
日本含蓄的文化?
导演刻意减少对白?
看着她们吵架,我会心里有刺痛的感觉。
看片子,很少会有这种感觉。
尚塞的画,很美。
电影就像是一幅幅油画,很美。
OK,写完了。
没有剧透吧,如此凌乱的文字,也只有在现在,连续加班到神志不清的情况下,才能写出了。
这是散文吗?
很久以前看的片子《蓝色大海》,今天忽然想起来。
那个短发的女孩睁着大大的眼睛,倔强,秘密的少女心事,不能说的惆怅。
没有配乐。
只有一条很长很长的通向大海的路。
天空蓝蓝地蓝着。
那个姐姐一般的长发飘飘的女孩子,那个听过很多很多音乐的女孩子,是不是真的离开了。
我已经记不得她们谁叫远藤,谁叫雾岛,只记得那淡淡的吻,淡淡的叹息,光影下浅浅的素描。
节奏慢的令人昏昏欲睡。
可是很久后依然记得那样浅蓝色的少女的痛苦。
短发的女孩子,少言少语,只知道用自己的善良去保护长发姐姐。
是不是只有这样对全世界的人的冷漠和对一个人的热情的鲜明对比才能证明爱。
是不是。
是不是。
喜欢上长发姐姐是多么罪恶的事情。
天空下大海蓝色的,很美。
痛苦的挣扎,最后终于开口。
在一起没有什么。
给你的只是安慰。
因为最后该走的总要走,想要的永远得不到。
这是没有办法的。
那是不被祝福的爱。
那是青春的迷惘。
她可以给你的只能是短短的几个夜晚,或许只是几个轻轻的吻,或许只有几句温柔的话语,她有她的男友,她有背叛了她的男生。
最后,阳光温暖破碎,没有结局的故事,我们都猜得到,这只能是回忆。
谁主宰谁的人生。
天台上的阴天,一起吃便当,跪在地板上,一起听CD。
这些只能是回忆。
我们都会成长。
在漫长的人生路上,一段蓝色大海的回忆。
只能点缀,却无法成为主旋律。
若能断了过往,若能忘记看过的书和电影,该多好。
就可以像小哀对柯南说,就可以和你,一直这样下去。
但是小哀和柯南一定会有变回去的一天,过去,是不能被忘记的。
而我,也只有面对着这个我有时不喜欢有时又很心疼的自己,活下去。
偶尔,她们,还是带着笑,出现在我的面前。
她说: “已经离不开你了。
是因为不说出来的话,不说出来就会彻底失去。
”
节奏慢的都快坚持不下去了 真的很考验人的耐心 中间还有一点点不是太明白 两个演员表现的不错 尤其是那个不太好看的呵呵 整个电影淡淡的、有心痛的、幸福的感觉 最后的音乐不错
掺bg令人十分不适。一个知三当三(这个词太重太脏,但是是事实),一个跟男的那个竟是为了变得像男的吗?这两处真的让我无法再平静地看待两人之间的感情。
很缓慢的镜头,大段的留白,深蓝的海,像少女真挚的告白,藏在心底的爱。两人感情线实在有些琢磨不透,但配乐和画面非常值得回味。
中学的时候看的话会是很喜欢的电影吧
实日子好美啊。迷恋影片里的夏日感,柔柔的喜欢,轻轻的亲吻,飘散的忧郁。也想起了暑假去学画画的日子,翘课去kfc吃鸡翅。
5.6分,(日本性别研究lgbt影视-女性),景色还不错,海风吹的声音很大。不好意思,某种意义上的催眠片,很平淡的青春,一个孤独空虚的少女和一个成熟有魅力的女孩相爱的故事。节奏太慢,真的昏昏欲睡啊,两倍速都不行。原野里的贩卖机在黑暗中飘着美妙的光,在你离去的前一夜我们漫游在那安静的地点,真的很有氛围的一张。不过女主两个都是很好看的妹子。市川很眼熟,原来是unnatural里面的东海林夕子。
喜欢她们逃学站在四下无人的平原上分享饮料那一幕,感觉在东亚女生的生活中逃学好像就是最大的叛逆了。一个从仰慕到被仰慕,从不勇敢到勇敢的故事。很日系,但也很普通。
一开始的莫名其妙,我想如果是我也会喜欢远藤的吧。
不用说话,我都懂。
好喜欢,那片水稻田的风景很像我乡下老家,在夏天一推开后门就有一大片的绿。大家说慢的定格和无声画面我其实很喜欢,好多我喜欢的元素,大海、少女、公车、CD、画册、高低杠……虽然闷闷的,但依旧在这些里感受到有过的心跳,桐岛的脸让我想起曾经因为好奇喜欢的女生,我是因为她喜欢上雀斑的脸,而远藤这样的女生,她点烟带着落寞的神情,脑中就立马闪过好几张相似的脸,以前说我就是会爱上“人脸上闪过寂寞的一瞬间”,也像桐岛这么好奇地张望喜欢过一个人就喜欢上她有关的一切,那些怯怯的沉默都是有声音的,所以我体会着她的怯懦,懂深深喜欢一个人而对那人完全没有把握的心情,永远不会成为喜欢的人的第一顺位,真是很伤心,但只能接受。在所有人事已非的景色里,还是觉得失去是舍不得。
蕾丝边……
7/10 2003金馬影展「性別越界」單元: 藍色大海 / 慢步調‧レズ‧第二順位
耐着性子看完的。。
原谅我的肤浅吧... 不喜欢这种少台词慢节奏灰色调的电影... 而且演员也不够养眼.. = = ...好不容易看完一点感觉都木有....
真的很纯看的我都想去试试百合
川内伦子的剧照拍得比电影好。电影温吞,沉闷,如果没有两位主角。
…
看的是亿万同人翻译的字幕,后面太拖,留白多,时长2小时。有些疑虑还是要看豆瓣评论才懂
这部电影的节奏也太慢了,很多无意义的慢镜头。而且在电影本身节奏就这么慢的前提下,女主还如此墨迹,真的像生怕急不死观众一样。有些镜头慢到让我怀疑是用来凑时间的。女主死活不开口说话,就像个木头一样站在那里的场面,真的会让我觉得是不是导演想让电影更长一点所以故意凑时长。总的来说,可能是我不太能get到的一部电影吧。
氛围渲染得不错,就是比较难捉到主题的走向。还是川内伦子的影集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