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个人是没看小说的,仅从电影观后感角度说说。
因为电影分前篇后篇,而且剧情是相接的,所以大部分感想放到后篇才写吧。
前篇主要讲述两个主人公的来历和为什么要走上拳击这条路。
其中穿插了女主角的身世,女主角的身世是反映2011年日本大海啸这件事,连带出因这次灾难而被唾骂的电力公司职员,而这名职员又与另一群所谓“防自杀”的团体扯上关系。
看起来剧情比较乱,但内容其实很简单的,留着后篇再说。
但电影中毋庸置疑的一点是,很多地方都比较极端,因为本人比较少看日本电影,但印象中,日本演员表情表演也算比较正常,但这部电影,特别是男主角新次的面部表情真的有点夸张。
不过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主人公的来历并不简单。
后篇再说......
如果你知道原著小说作者是寺山修司就不会奇怪——每个人都是怪异的,无一正常。
最为怪异的是建二,韩国做陪酒女的母亲,日本父亲,母亲死后被父亲带回日本,常被父亲殴打,没有手软的打,血肉横飞的打。
一个出生于暴力家庭的孩子他还好是没有被打死,还好他不是以暴制暴,而是走向反面,胆小懦弱,甚至连话都不会说了。
他口吃,三十出头,还在看治口吃的书。
另一面,他会唱温柔的歌,一点都不结巴;他会素描,他画了很多新次,不同状态不同面貌的新次。
练拳击,他的长项不是出击而是挨打,无论拳头如风暴,他绝不还手。
那一个个拳头是家庭暴政的复制,父亲打他,他从不还手,也不躲避。
不要以为是胆小者学会拳击之后变得勇武有力,没有的事。
总之是有了寄托,最重要的是认识了新次。
他有了朋友。
其次怪异的是新次的妈妈。
丈夫自杀,她把孩子扔给孤儿院。
我不知道她是新次的妈妈时,只是觉得她怪异。
一个不算年轻的女秘书,似乎和那个养老院老板有那么点不清不楚,她会关心到老板吃不吃壮阳药。
那个老板是个阳痿,靠角落里偷窥别人撸自己。
女秘书冷冷的,话不多,不经意抽出一支长长的细烟架在指间。
和儿子新次重逢是在拳击赛场上。
首先是听到新次的名字,新次也扫眼到台下的女人。
赛后新次在后台换衣服,她不是自己找过来,是和她老板一起来的。
然后母子经人介绍认识,新次始终不说话。
新次换好衣服,因为赢了,被女友拥攮着离开,身后的母亲喊新次。
她给新次带来便当。
彩色的条状的吃食,应该是新次小时候爱吃的。
新次还是不理她,吃他自己的便当。
然后走了,留下母亲。
母亲坐下吃那些彩色的便当,泪已落下。
母子不会团聚。
从她决定抛下孩子,各自为生的那一刻开始。
如此看来,新次反而是最正常的。
被抛弃、被霸凌、被背叛,他一腔怒火,不原谅,要还击!
他要恨,要让恨不被影响,被打残的大哥都可以原谅,他不能!
他绝不能被打倒,他要干死那个叛徒,好像打败他就是打碎了这个世界。
反自杀节那段不提,那很寺山修司。
这部电影虽是寺山原作,却将时空转至当下,311地震、福岛核泄漏一连串大事件所引发的社会弊病。
联系这次疫情,应当会有很多以此为背景的故事被挖掘、创造出来。
那些残破的家庭,那些幸存的人们,创作者绝不能无视。
啃完了五个小时的《啊荒野》还是被两位主演的演技深深震撼了。
如果去除粉丝滤镜,梁益准的演技其实更为上乘,因为这个角色有更为复杂的内心表达。
但苏打作为新生代,演技在同一代演员中算相当出色了,新次也是个人演艺道路上一次相当大的突破。
我个人不是太喜欢很阴暗题材的电影,所以刚开始我以为这部电影我会啃不下去。
但没想到还是津津有味地看了下来。
怎么说呢,这个题材虽然挺绝望的,但导演的叙事能力很出色,几条线索互相交织也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完全没有那种为了装逼瞎拍的毛病。
最后的结尾拍的尤其好,故意留给观众猜测死者究竟是二木建二还是二木建夫,以及新次最后孤独地望向镜头仿佛失去了所有的希望。
建二为了与人相连拼死战斗,而他的对手新次也因为这次战斗失去了与人的相连。
在这片城市荒野,拼命抱着希望存活的人类,最后也许收获的是绝望吧。
憎恨与爱可以将人与人相连,但爱多么难求。
健二放下源于父亲的苦闷后心中是没有恨的,但为了在拳击场上站下去,他强迫自己选择朝夕共处的新次为憎恨的对象。
最后一场比赛无关两人之前建立的所有友谊与惺惺相惜,不论攻击的一方还是承受的一方都以自己的行为向着世界呐喊:“我在这里,好好地站着,我就在这里,还在战斗。
所以,请你爱我。
”台下的观众也不论两人身份为何,关系怎样,在他们心中,台上战斗着的身影何尝不是他们自己。
在屏幕外看着电影的我们,真正看的又何尝不是我们自己呢。
—— 孤独。
杀戮。
希望 。
救赎。
“希望这东西,真是人类最后的顽疾。
”
「あゝ、荒野」分为上下两篇。
前篇撰写生与死的交织,后篇描绘爱与恨的纠缠。
面对变故,一些人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而另一群人,新次,建二,芳子......他们选择活着,在荒野中对抗,在荒野中浑浑噩噩的度日如年。
「生 与 死」防自杀节的组织者妄图探究生死,最终在舞台上华丽的葬送了自己。
他否决无意义的死亡,他说人的生命应该有意义,却遭到麻木的观众反对。
他们高呼“生命是平等,自杀与牺牲不分高低”,当他们看见活生生的人在眼前血花四溅,又撒野似的逃开了。
看客们从来都只会巧言善辩,组织者的死像是烟雾一般,存在过又转瞬即逝。
反对为社会奉献者依旧游行,历经死亡又幸存的人苟且活下去了。
他的死拯救了一小部分人的身体,却没能救赎群众的灵魂。
「爱 或 恨」新次直到最后一秒都在恨,他恨所有人,母亲的遗弃,裕二的出卖,建二的背叛,训练场的倒闭,芳子的不辞而别...他不明白为什么丢弃自己的母亲再见面依然不会道歉,不明白刘辉为什么可以轻易原谅打断自己双腿的裕二,不懂为什么自己心目中的大哥、爱人最终都离开了自己。
建二说:“我就站在这里,等你来爱我。
”新次用自己的方法爱着,残暴的爱,自私的爱,爱到恨着,报复着。
这种爱是错付的,他只想着保护自己爱的人,却没有想过被爱的人是否快乐着。
建二说:“新次,我终于无法再恨了,但是,还在和你战斗。
”建二恨父亲的残暴,恨自己的懦弱,恨新次的荣耀,恨大家对输者的遗忘。
这一切的憎恨最终都融化在新次的一声“大哥”里。
他忍受了八十九拳,最终在憎恨种解脱。
“人类为什么要活着?
”“或许是为了与人相连”如果说前篇是相连的羁绊,那么后篇便是孤独的竞技场。
他们在此前经历与旧人离别而又再与他人相聚,于后篇再次各自分别,似乎每个人都有一条自己的路要走,在十字路口相遇,又各自奔赴远方了。
——芳子扔掉了母亲买的帆布鞋,鞋又被海水冲回沙滩,这就像是芳子童年的记忆,永远无法挣脱出来。
芳子遇见了新次,新次说我想认真的爱你,却从不会表达,默不作声的跑开,突如其来的做爱,新次的爱从来不给芳子喘息的时间。
最终,芳子逃跑了,扔掉了帆布鞋,辞掉了工作,离开新宿这片荒野。
离别前,她来看望擂台上的新次,那是她对新宿的最后一点眷恋。
——芳子的母亲拒绝了独眼,尽管独眼不在意她的过去。
但是她无法原谅自己,原谅不知道女儿的父亲是谁的自己。
她为自己画上一座牢笼,永远远离被爱。
——新次的母亲拒绝了竹轮社长,曾经抛弃儿子只为找回自己的她可以不爱任何人,她只爱自己。
她更像沙漠里的一株仙人掌,身边的人是无法预判的雨露,她需要他们,也可以离开他们,藕断丝连。
扔掉养老院去世老人的家庭照片时,她停顿了,又意念坚决,就手一挥全部倒掉。
竞技场上,竹轮社长无意间看到角落里的她。
她看向新次,为新次呐喊加油。
新次,要为自己而活下去。
「活着的意义?
」“我也想看一看,为何人类会相互斗争。
”“新次,我们场子快倒了,我会把你介绍到好训练场去的,你要一直打下去啊。
”“建二在战斗吗?
”“有很多人围着他,在正中央战斗。
”“上吧!
”“我们生活在最美丽,最肮脏的国度里。
为了自由,为了未来,奋战起来。
”为了信念,为了希望,为了相互救赎。
爱着,恨着,勇敢的,在荒野中,努力活下去吧。
为了自己而活。
【近未来?
】在寺山修司1966年出版的小说中,故事虚构了一个昭和新宿,讲述了日本团块世代的拳击故事。
『团块世代专指日本在1947年到1949年之间出生的一代人,是日本二战后出现的第一次婴儿潮人口。
在日本,团块世代被看作是上世纪60年代中期推动经济腾飞的主力,是日本经济的脊梁。
这一代约700万人将于2007年开始陆续退休。
这一代人大都拥有坚实的经济基础,一直是最引人关注的消费群体。
据估算,日本60岁左右人口所拥有的资产,是40至50岁人口的3倍以上。
这群数量庞大的银发族经济基础雄厚、购买力强,退休后还将有充足的闲暇时间。
』而到了电影发生的年代则设定在2021年,但在这个“近未来”时代,新宿依旧是一个孤寂的荒野,人们依旧未摆脱“孤独“的宿命。
影片在新次、推子和芳子的故事中切换,穿插回忆片段的频率也很高。
寺山修司曾这样介绍《啊,荒野》——书的价值,或许是为了从失去的过去中,找出活着的现在。
通过小说,人们看到了过去的新宿,而电影则试图表达现代以及近未来的新宿,打出”击碎孤独“的宣传,并非野心,而是对寺山所留下的命题的延展和思考。
遗憾《啊,荒原》没有中译版,在网上找到的读者翻译,有所缺失但可供参考 http://www.weixinnu.com/article/596ba6ca3fdd974c16bf9237在05年再版的小说中,森山大道为其配上自60年代起的新宿风景照 任知的相册-日本摄影https://www.douban.com/photos/photo/2203910795/【畸形人】看第一话觉得很压抑,流血、暴力、打斗、欺凌……神经质和控制欲极强的父亲直接导致推子患上口吃、畏惧人际交往。
当他第一次正面提出与父亲脱离关系时,面对的依然是暴力的施加。
而在少年感化院中长大的新次,自幼年在欺凌和漠视中成长,又在成长中经历着血腥和失去的疼痛。
急需摆脱命运枷锁和生活恐惧感凌驾的两个“边缘人”,在与父亲和强权的割裂、形成自我人格的过程,伴随着对暴力的感知和觉醒,极具冲击性的拳击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载体。
很庆幸的是,力量和压抑同样具有实感,演什么像什么是演员对原作的尊重,也是观众对演员最好的褒奖了。
印象是很深的是两人第一次来到拳击馆训练时的片段,阻止推子带着受伤的手苦练的独眼,第一次感受到温暖留着眼泪却说不出话来的推子,还有在旁边笑岔气很温柔地喊着大哥你怎么啦的新次。
直白、不安但并不残忍不失节制。
“正常人”话语体系中的“残缺者”,其实不正以自我的方式救赎着吗?
—————————————一定要补系列,还是森山大道桑,很有那个时代的荒凉感了。
(图cr:AyuSUDA 微博)
记得某天想看电影,便打开了这部《啊,荒野,前篇》。
只不过我之前以为这会是一部荒野题材的电影,没想到会是一部日本题材的社会电影。
本想在那个下午顺便看完下篇,无奈推迟了之后就一直没有再看。
所以对这个电影我还没办法谈及过多的感受,男主角貌似受很多女孩子喜欢,有些戏尺度挺大的,但暂时还没有打动我吧。
等我看完下篇,再谈这个电影吧。
新次是孤独的,从小被遗弃,被欺负,又被朋友背叛,他内心的愤怒,转化为打拳击的力量。
他一直坚信,“恨会让自己强大”,可是在路上看到欲二一家幸福的样子,他更加愤怒了。
那不是正是他一直以来不曾拥有的幸福。
于是他见到欲二的时候,说“这不是刘健的问题,是你和我的问题”。
他和芳子也说过,自己不会再干坏事,其实内心向往的都是美好的东西,可现实让他不得不选择残酷,发泄自己的情绪。
不是有那句话,只有足够强大,才会足够谦卑。
他所表现出来的,凶狠、野蛮的一面,只是保护色,和内心形成强烈对比真正的强大,自内向外。
希望自己不再迷茫,不再焦虑,有一颗强大的心去面对自己,面对世界
电影版将故事时空挪移到东京奥运会结束后的日本近未来,对老龄化、后311社会、安保修宪等问题有诸多指涉;此外,韩国导演/演员梁益准加盟,森山大道担当海报摄影,更有「电影旬报年度十佳」和各亚洲电影节光环加持……然而,这些噱头统统无益于观影者理解本片。
令人忧虑的社会现状,边缘化青年和世界的格格不入,在拳击场上挥洒的血和汗——影片中所描绘的种种如果不考虑进以下两个问题:寺山修司是谁?
令人感叹的荒野又是何处?
恐怕并不足以拨开现象窥其本质。
当世界繁花似锦,我的心却是一片荒原 你的两臂抱满,你的头发是湿的我说不出时长,两眼看不见我不生也不死,什么也不知道看进光的中心,那一片沉寂荒凉而空虚是那大海 ————《荒原》新次把头转向前方,眼神似乎在飘向我们,20秒之久的注视,让我们都有些不知所措。
于是,我们这才想起电影开头的他:麻木的迷茫,像个跌跌撞撞的幽魂。
那时他的眼里只有面,可现在呢?
我们能看到什么?
而他正在看到什么?
正在想些什么?
《啊,荒野》分为上下篇,其实完全可以看作一个整体电影,长达五个小时的它在时长上都可以和《欢乐时光》较量一下。
导演岸善幸作品不多,之前最为影迷所熟知的应该就是妻夫木聪主演的《我被爸爸绑架了》。
很显然,这种治愈亮丽小清新已经满足不了岸善幸的野心,他先是拍了《二重生活》,用论文的方式来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用缓慢而又渐入的手法来剖析人物内心,虽然不太成功,但也是为之后《啊,荒野》在人与人关系主题的深入上做了一个铺垫。
电影改编自寺山修司的同名原著,导演将故事时间挪到了2021年。
一个只比当下多了三四年的时间,这样的时间固然是有些尴尬而迷惑的。
但是仔细想来,却无意间发现了一个事实:2017年快要过去,你难道指望着2018年要打个翻身仗吗?
醒醒吧!
孩子,到了2021年,我们仍然迷茫。
这样的解释实在是有些绝望的,但是毫无疑问的是,从2017到2021,一切都没有变,主人公仍然很孤独,新次,建二,芳子,电影中出现的人,都很孤独。
爱和信仰毫无踪迹,精神上是一片荒原。
没有水,只有岩石;没有树木,只有沙漠。
导演将背景放到了日本最为繁华的商业区——新宿,这样的环境被新次形容为“最美丽,也是最肮脏的”。
歌舞伎町,非法交易,游行示威,打架斗殴,地震频发,不安和恐慌一直弥漫始终,甚至从一开始就来了一场爆炸,奠定了电影之后的基调:慌乱,躁动,暗黑,带着一丝绝望。
三个人,三段不同的人生。
不同的身份,职业,却有着相同的孤独感,有着自己内心的痛。
不停的闪回丰富着他们的人生,层层揭开他们内心的疤,也让他们的关联越来越密切。
电影以极为耐心,沉稳的叙事态度来展现三人的人生轨迹,不紧不慢,不急不躁,对于群像式描写,很容易产生华而不实以及冗长的毛病,《啊 荒野》很好的摆脱了这一通病,脚本扎实,情节点分布均匀,时不时也会用床戏调剂影片的观感。
作为一部拳击题材的电影,它所展现的不是如何打拳击,而是本身展现拳击这一事实,或者说,重要的根本不是拳击,拳击只是一个情感宣泄的出口。
重中之重在于——用拳击对抗迷茫。
导演借助拳击这个热血因素,来带动角色的情绪,也带动了整部电影的节奏。
今年大热电影《怒》其实和《啊 荒野》叙事手段上比较像,只不过《怒》是用悬疑来调动观众的神经,《啊 荒野》则是为我们呈现人物的精神状态,以此来牵动着我们的心。
当我们明明能看到希望,明明可以摸到励志的影子时,却被泼了一身凉水。
导演无意于像《恋人们》那样纪录式的情感救赎,他用了更为激进的态度,来叩问这个世界。
我们怎么了?
他们怎么了?
这个世界怎么了?
日本人最擅长拍废柴小人物困境下的故事,像同样是拳击题材的《百元之恋》,弑父主题的《庸才》,纷杂人物叙事的《再见歌舞伎町》,《恋人们》,女性题材的《被嫌弃的松子一生》,《不求上进的玉子》。
《啊 荒野》就是这一题材的佼佼者。
日本人本身处在危机感十足的岛屿环境,加之工作竞争压力非常大,内心薄弱的人很容易奔溃,甚至会自杀,这也导致日本的自杀率一直居高不下。
电影中有一条看似无关的叙事线,就是有关于反自杀,人们为什么自杀?
他们真的想自杀吗?
发起反自杀节的东京学生,用一场自杀直播,来向世人宣告:拒绝毫无意义的死亡,它应该是美丽的。
烟花绽开的他,让整个夜晚都血色迷蒙。
他的死亡让整部电影的基调又黑了一层,明明是反自杀的他,却又重回到自杀的路上。
矛盾的行为增添了一丝悲凉,如此绚丽的死亡,不也是自杀吗?
空虚寂寞的人呐,止不住的拿孤独当借口,拿性爱当发泄的工具,爱呢?
可否真正的爱过?
那位东京学生只想着如何有意义的死去,但何曾想有意义的活着?
这样的死去和新次父亲的自杀又有什么区别呢?
导演对于片中人物的动机原因,从来没有给予充分的解释说明,它们只是这样发生了。
为什么发生呢?
就像新次和建二为什么要走上拳击之路,芳子为什么要自甘堕落的去卖身?
没有明确的答案,就像是没有明确的方向一样。
在路上,迷茫,缺爱,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出卖肉体和无限制消费身体,《啊 荒野》里的人们,有着不堪回首的往事,这些往事构成了他们内心的伤痛。
有伤痛,就有救赎。
可我们看到的只是血肉横飞的拳击,野兽麻木的性爱,刺激十足的色情录像。
无聊的世界,金钱的社会,谎言,背叛,虚伪,中伤,交替进行着。
电影总是有意无意把镜头对准眼花缭乱,繁花似锦的大楼,商业街,如此真实,又如此虚幻。
就像《荒原》里所写的那样:不真实的城在冬天早晨棕黄色的雾下一群人流过伦敦桥呵,这么多我没有想到死亡毁灭了这么多那么真实的爱呢?
它被逐步蚕食,就像电影中拳击馆要改成殡仪馆一样,爱被消沉所取代,只剩下肉体的交欢。
电影中时而出现的大尺度床戏,简单粗暴狂野,看不出爱的痕迹,每个人都拿性爱发泄,却难得有心贴着心的交流。
就像建二一样,拒绝了曾经救助过女人的身体,嘴里喊着:我不能和你有联系。
那时的他是将爱埋藏在心的,因为他知道在拳击场上,只有不断地恨才能取得冠军。
直到结尾那场拳赛,他一次次挨着新次的重拳,然后轰然倒下。
导演对于此场景的编排和处理,使得整部电影的档次都提了一层,电影没有狭隘于励志的治愈,而是将每个人心中的“结”通过一场曾经是朋友,如今是对手的拳赛来表达出来,他们从拳赛中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自己的过去。
建二倒下,爱也倒下。
我们最后看到的是一具冰冷的尸体,但是因为结尾颇具意识流的处理方式,我们不禁质疑,倒下的真的是建二?
尽管最后有新次的影像和队医的鉴定书,但也许那是不真实的,就像这个不真实的世界。
电影虽长,但一口气看下去是不成问题的。
导演对于全局的掌控力令人咂舌,而菅田将晖的表演简直更令人咋舌,正是因为他的卖力演出,《啊 荒野》这部电影才会有一种激昂的“荒废美”。
看到电影里的一句话:并非“走向死亡得到自由” 而是“从生的痛苦中解脱而获得自由”。
生活中的糟心和不如意,已经让我们如在狱中,但即便这样,还是要一直活下去,爱下去,尽管在这个恶心的世上。
所以,再让我们回到文章开头,结尾的新次到底在注视谁,究竟在思考什么。
那句诗啊,忽然想起了艾略特《荒原》的那句诗:风儿吹得清爽,吹向我的家乡,我的爱尔兰孩子,如今你在何方?
拳击场面拍得不错
主演演技在线
把我们把绝望命名为希望,我们所得就是虚妄
菅田将晖眼神里的野都溢出屏幕啦
1不愧是寺山修司的原著。2苏打梁益准的演技撑起了三小时的前篇,苏打我不意外,梁益准真真太好了!3又丧又燃,真的没办法去讨厌!《百元之恋》+《火花》的调调。4苏打床戏没眼看(还要看)。
近未来,福岛核泄漏之后,迷茫一代的心之荒野,是人之恶还是社会之恶。我们饱含仇恨,想看清,想逃避,想爆发,真的有意义吗。新次的恨是逃不出去的漩涡,暴力与性爱,无非让人陷入更深的虚无
人世是晶莹剔透微风舒畅的炼狱。伤痕一旦形成,愈合也并不是破镜重圆,活着必须喊出痛。草根、戏剧化、激烈、挣扎、纠缠不清。苏打少年感很强,人物情感一再抵达极致,但是很单调。半路出现的自杀研究学会帮忙打扫了一些支线角色,对主线也有气氛和意义上的推波助澜。性爱场面很多,教科书级别。三星半
自杀 拳击 性
好几条线,混乱。接近三个小时,像看日剧
3.5/5 黄暴丧,真是挑战(我的)审美取向
没有一段喜欢的,但这么长时间连起来看倒也不枯燥。
6/10。价值的坍塌,生命意志遭到剥夺,一切动荡萧条,荒原的主题象征青春期情绪低落又自暴自弃,剧中年轻男女身处歌舞町的爆炸却心系吃面,为了一叠万元钞票上街勾搭大叔,口吃的混血儿去个韩餐馆都被同胞歧视,老流浪汉假装点烟自燃和眼镜男遥控无人机自杀,他们缺乏应付现实的经验的冲击下精神失落。 @2018-01-20 07:11:21
似乎电影中的每个人都在各自的生命中挣扎。菅田将晖演技很强。
拳击、性爱、自杀——各种不同的方式反而都成为「存在」的证据,在虚构未来「丧失」的环境下,奋斗本身成为一种目的,而非达到积极的手段。
看之前听说又丧又燃 结果却是略丧不燃 感觉倒像是温水煮青蛙式的剧情 前篇导演淡定地为后续铺路 期待后篇/前半部分老跳戏到错乱的一代 后半部分则像百元之恋/喜欢拳击线:虽然身处寒冷的社会 但人心还是暖的 带点日式的温暖…倒是自杀线略觉得格格不入 不赞同其价值观 以及床戏略猥琐…
如此简单,甚至弱智的情节,也能两半钟头,还只是上部,也太自大了吧?
啊 活着
年度十佳!(苏打演技进步惊人,而且床戏真好看啊…
烂且无聊.
原著里的未来明明就是当下,希望两个字有时候就是累赘品,活下去的意义只剩下仇恨,丧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