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格洛莉亚
Àma Gloria,小嫉妒(台)
导演:玛丽·阿玛苏克里
主演:露易斯·毛若伊-潘扎尼,伊尔卡·莫伦诺·泽戈,阿布纳拉·戈麦斯·瓦雷拉,弗雷迪·戈麦斯·塔瓦雷斯,阿诺·雷博蒂尼,多明戈斯·博格斯·艾尔梅达,马克·拉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佛得角克里奥尔语年份:2023
简介:克莱奥只有六岁,她疯狂地喜欢上了一直抚养自己的保姆格洛丽亚。但格洛丽亚必须紧急返回佛得角,到她的孩子们身边。在她离开之前,克莱奥要求她遵守一个承诺:尽快再见到她。于是格洛丽亚邀请她到去自己的岛上,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度过最后一个夏天。详细 >
影片展现了非常真挚的情感,路易斯的表演得太牛了,非常自然纯真。克莱奥的妈妈死于癌症,爸爸又忙于工作,保姆格洛莉亚的陪伴让她找到了妈妈的感觉,克莱奥对格洛有非常纯真的爱和很深的依恋,虽不是亲情胜似亲情,肤色不同也不是障碍。克莱奥的爸爸非常信任格洛啊,能把这么小的克莱奥送去远离法国的佛得角跟格洛过暑假,我觉得这份信任在雇主和保姆间是很少见的。最后的告别总是让人伤心,但这就是生活,我们都要向前走向前看,反着来才是真正的悲剧呢!影片质量还行,3星6.7分,删掉!
想到肉也经常说要去阿姨老家滁州玩,这种情感是共通的。区别在于克莱奥是单亲,所以放她一个人去佛得角也说得过去。自然主义的摄影辅以动画的情绪,表达的小细节也很有趣,游完泳发抖,戴口罩也和肉一样是耳朵绕几圈。
夏天的故事,底色是离别,答案是信仰却不再发问。缩在角落里瑟瑟吁吁变得越来越渺小的噩梦将我捆在岩石区的岸上,而成长是一瞬间的情绪上来,之后便是漫长的告别。送别那天,风很大,看不清你的泪痕,也看不清你的身影,但我发誓会永远记得你。“真奇怪,我只有和你在一起的回忆”,小孩儿灵气十足,脑海里奇奇怪怪的想象,在明眸里,时而闪烁,时而暗淡。
动画和实景结合,小女孩的演技太好了,喜欢片中探讨了年长和年幼女性的非血缘羁绊,她们之间的爱是自发的非剥削的非责任的,当在葬礼上相依着哭泣时,她们仿佛只是同样因癌症失去母亲的朋友。克莱奥跳水是她第一次自己剪断脐带,完成和她人的分割,她意识到自己永远不可能独占格洛丽亚,但她会拥有一个新的自我,尽管影片大多展示的是克莱奥对这个构成她此刻人生中全部记忆里引导者的依恋,而格洛丽亚的人生则充盈着旅店女儿等其她事件,但片尾留下的却是格洛丽亚的泪水,年龄不会构成弱者,她们的情感从来都是对等的。
导演自我陶醉类型的文艺片,叙事节奏慢得实在受不了。编剧需要“晚开始早结束”,此片是反着来。7分钟弃。
Kinship & maid & migration & water
在格洛丽亚说出跳崖的原因时,我忽然眼泪开始止不住地流。怎么会有导演还能清晰地用孩子的方式还原这种感受——初尝人生中“爱的第一课”时的那种茫然。没错,爱是依恋、爱是陪伴、爱是温柔,但爱更是嫉妒、是占有、是疼痛。在往后漫长的一生中,我们将不断重复体验这种感受,直至我们自己早已习以为常。
明亮纯粹的小朋友视角。小朋友与“大人”的区别就是有无经过社会化,很多东西他们都懂的。
#siff第十三部打卡 中途不小心睡着了,醒来剧情依旧能接上,这种人物关系设定会让我联想到一本我看过的书叫《女人的事》。法国人拍的片子给我一种哪怕我不知道他们说的是法语也能看出是法国片的神奇感觉。
处理得好淡,更像是私密的童年回忆录。儿童视角看一切都好轻柔!
好可爱,小女孩演技真的好棒,表情和情绪都是说变就变,是天才吧。虚实转换的画风也很棒,在转场的时候完全不觉得突兀,推荐一些转场苦手学习。
一大一小的戏真好,非常细腻、动人。小孩的爱非常直接,嫉妒也是,这个视角阐述成长非常喜欢,有种直面阴暗与阳光共舞交错而行的力量,破土而出的人类最原始的本能:向往爱,以及渴望爱与被爱,亘古不变。
成长和告别实在是忧伤的
动画的部分还不错,但镜头离得太近了,看久了不适~
故事写得很可以,尽量没去触碰更大的议题,从小的角度笑的事件去深入,是我喜欢的那种调调。故事完全倚靠小孩子的表演,幸好这个小孩子实在是太灵太灵,让情感非常容易带入,也让故事完全的成立。可惜的是镜头语言与审美真的再考究点就好了。
一个小孩如何需要自己的妈妈。这个不是爱哦,因为她始终很自私、很自我、很自主,但她的一切动机都可以被理解,因为她是一个孤独敏感的小孩,她只是想去见妈妈。
也许是在平遥影展最大的惊喜。文本简约有力,叙事娴熟流畅,情感充沛丰满,这才是真正的电影,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电影,才会爱电影。
当《亲爱的葛洛莉亚》收到《家乡的消息》那一刻,其实我们早就知道这位「母亲」将会面临什么。是啊,正如受到「圣灵」感召的宝妈所说,是福是祸(是损是益)要看你怎么说:乐观地说,是一次离别,悲观地说,是一次永别。而不论是她通过血缘关系生养的女儿,还是她通过经济关系教养的「女儿」克蕾欧同样面临这个由得命运不由得她们选择的抉择:往好处说,是一次成长,往坏处说,是一次创伤。显然,那层不依赖于血缘维系的亲密关系被特写镜头放大——并以动画形式将其梦想化,与此同时,依靠经济关系维系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则被《Kiddo》有限的眼界放小放低。父权对摆脱「父女」依附关系且正利用经济关系「自立门户」的女权代理的态度是:有,很好,没有,也不坏。但女儿却被宝妈之间这种可有可无可被《零度社团》替代和再定义的母婴关系欺骗和伤害。
没有想到《派对女孩》之后的九年,才重新回到导演的岗位。她娴熟地处理一个仍然趋近于掺杂着成长启示、定要以夏季作为背景展开的故事;但又在小女主的视角之外便以“Gloria”为名,临摹出亲爱的她在“母亲/保姆/祖母”身份不停切换的生活肖像;还有她自己的事业、爱欲与出外谋食必须吞下的心酸重回故乡的陌生与继续前行。两部分做得很出彩,但偶尔会有些戏显得多余;至于展现角色心绪的动画作为过场,虽然画风独特也直戳人心,但仍然觉得使用上不够妙。一部可以更精炼的电影,但爱她的镜头下的每个角色。
#Cannes2023-2 本片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小女孩的选角,可爱稚气我见犹怜,而不足之处正是剧本的匠气让儿童的某些行为逻辑充满设计感,反而削弱了角色和角色之间关系的真挚质感。选择移民保姆的题材,却把焦点完全放在亲情关系上,几乎毫不处理社会背景、政治因素、全球化阶级差异等等,让影片纯净且单薄。自《晒后假日》之后,导演双周找到了自己最爱的路子:亲子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