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调天后

Florence Foster Jenkins,走音歌后(港),走音天后(台),跑音天后,弗洛伦斯·福斯特·詹金斯,弗洛伦斯,Florence

主演:梅丽尔·斯特里普,休·格兰特,丽贝卡·弗格森,西蒙·赫尔伯格,内芙·加切夫,妮娜·阿里安达,大卫·海格,克里斯蒂安·麦凯,大卫·曼金,豪尔赫·莱昂·马丁内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6

《跑调天后》剧照

跑调天后 剧照 NO.1跑调天后 剧照 NO.2跑调天后 剧照 NO.3跑调天后 剧照 NO.4跑调天后 剧照 NO.5跑调天后 剧照 NO.6跑调天后 剧照 NO.13跑调天后 剧照 NO.14跑调天后 剧照 NO.15跑调天后 剧照 NO.16跑调天后 剧照 NO.17跑调天后 剧照 NO.18跑调天后 剧照 NO.19跑调天后 剧照 NO.20

《跑调天后》剧情介绍

跑调天后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佛罗伦斯·佛斯特·珍金丝是20世纪早期美国女高音歌唱家,以糟糕的唱功和绝佳的娱乐才能,得到了观众的欢迎。影片中作为威尔第俱乐部的赞助者,佛罗伦斯·佛斯特·珍金丝通常只为她的会员歌唱,并且她的表演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柯思梅·麦克穆恩应聘成为佛罗伦斯的钢琴伴奏师,却在陪同她进行声乐练习时发现她唱歌跑调,麦克穆恩认为这将辱没他的声誉,但在佛罗伦斯的丈夫圣克莱尔·贝菲尔德的劝说下,他继续留了下来。经过声乐练习,佛罗伦斯愈发有自信,她灌录了唱片,开了独唱会,随后她决定在卡耐基音乐厅举办独唱会。在后台看到众多名人到场的佛罗伦斯紧张不已,在贝菲尔德和麦克穆恩的鼓励下她登上了舞台,但她的演唱引得台下的观众唏嘘不已,这时曾经嘲笑过佛罗伦斯的史塔克夫人站出来让大家为全心全意歌唱的佛罗伦斯喝彩。第二天,纽约邮报登出了关于佛罗伦斯演唱的差评,并被佛罗伦...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仙魔大战为己而生G12特别行动组——未来战士躯壳猛犸复活西方世界奇妙物语25周年秋季特别篇杰作再现篇风中的女王第二季绑架那年我的初恋激情跳水梦鬼佬侏罗纪宠物历险记2:失落的秘密摇滚都市第三季血色旗袍巴哈姆特之怒VIRGINSOUL百兽战队牙吠连者五月八月亲爱的活祖宗粘在一起的隔离不思议游戏OVA3:永光传一眉归来东北恋哥伤物语3:冷血篇明天的少年小斌完美服从穷友记第三季谍影重重之上海尖峰对决之古墓神兵

《跑调天后》长篇影评

 1 ) 诚实无伪的心

这部电影是回中国的路上看的。

此程看了三部电影,都非常touched!

一个女人,自年轻时患有梅毒、对音乐饱有无人比拟的热爱、却五音不全还要在舞台上展现自我,梦想自己能成为世人瞩目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

她很有钱,大概这是世界上能圆自我梦想的前提,即使这个梦想这样超出人之常规。

有钱,让她成立私人俱乐部,请人来听她唱歌;有钱,可以让她成为音乐界知名人士,可以左右逢源,成为焦点;有钱,她可以包剧场,在卡耐基音乐厅开演唱会;有钱,她可以聘请最有才华的年轻钢琴家来为她伴奏,可以请最有名的音乐家来指导她唱歌……有钱,又有梦想,还有不畏世俗勇敢去实现梦想的勇气和热情,多么完美的童话世界!

但这是真实的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初。

故事能够打动人心的有两点,是她对音乐的“痴情”和她的丈夫对她的“爱与包容”。

这两点都基于了一个人的内在真实和爱的无伪。

她有钱,却一生为了音乐而挥金如土,最后为了生命最重要的一场演出,在事实的残酷下,梦想被戳穿后,她的生命也就失去了活的意义。

她是如此天真,到了七十几岁依然还有着童真的幻想,所以,她就显得如此可爱,让人在电影最后不得不潸然泪下。

梅姨的表演更是惟妙惟肖,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电影里最令我感动的,还是她的丈夫。

这个男人,为了心爱的女人能始终生活在梦想里,不惜二十年如一日在现实生活里为她编织如花的现实而不遗余力。

他事无巨细,用一切可能手段堵截现实的残酷,来保护她的梦想不会被戳穿。

他们始终没有实际的性生活,却在夫妻名分和责任上无愧于心。

他生为男人,也有生理需求和情人,但为了她,他会抛弃自己的一切。

在她需要的时刻,他总会出现在她的身边。

一个似乎无所惊奇的故事,却回旋着人性的温暖。

我喜欢这样的故事和收获。

在这部故事里,似乎给人一个全新的认识:不管是艺术还是爱情,无所谓形式和人所固定的定义,只要诚实和心灵在,一切就是美丽的!

 2 ) 谁会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记得曾经有句很流行的话:“愿你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女主毫无疑问就是这样一个被世界温柔以待的幸运儿。

尽管唱歌跑调,但在周围人善意的谎言中相信自己是优秀的歌者;尽管身患重症,但依然有个爱她并支持她的丈夫;尽管被真相击倒,但最终又领悟到了“歌唱”的真谛……我喜欢这个女主,她热心公益、纯真善良。

即便已经70岁了,依然像个不曾长大的小公主,被亲人朋友温柔的爱着,在大家合力营造的童话故事里随性徜徉,学习声乐、开俱乐部、公开表演,她可以做一切想做的事,总是有人在赞美她、鼓励她、支持她。

如果可以这样一直走到生命的尽头也不失为一个完美的结局。

然而,一个严肃的音乐评论家,打破了大家苦心经营的幻境。

面对残酷的真相,公主显得手足无措、急火攻心,一病不起,比起批评和质疑更大的伤害是发现身处的世界竟然和认知中的世界不一样,就像《楚门的世界》里描述的一样,一切都是“真人秀”。

还好女主天生乐观,虽然几近崩溃,但最终领悟“他们也许说我不会唱歌,但不能说我不曾歌唱”……相信有很多人都希望能像女主这样被“温柔以待”,但吃人嘴软拿人手短,纽约的音乐人们或多或少的都接受过她的帮助,自然会“技巧的”恭维她;有专业人士背书又名声在外,那些不太能欣赏她的音乐的人,也会附庸风雅的赞赏她;有钱、有音乐、有人爱,这样的人内心一定充满了阳光,这样的人格魅力自然会吸引更多人喜欢她,爱她。

所以,这一切都是环环相扣的。

如果有起点的话,我相信是“有钱”。

没有穷过的人,不知道人性的险恶。

想想为什么《窈窕淑女》里赫本扮演的卖花女,说话声音难听带有“下层”腔调,被中产阶级语言学教授刻薄对待;想想为什么超模吕燕成名前,不少人说她长相丑,后来脸还是这张脸,但评价却从丑变成了“高级脸”;想想你有没有朋友/领导家的孩子明明很熊,你却要违心的说:他很聪明、很有创造力。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最后熬一锅鸡汤,撒大把鸡精——虽然没有丰厚的遗产可以继承,但至少我们可以努力成为有钱人,因为“只有穷困潦倒的老姑娘,才会成为大家的笑柄”(《爱玛》台词),而富有的老姑娘会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所以,赚钱吧!

少女!

题外话:我以前真不能理解喜欢杨超越的人,看完这部电影以后就理解了,她也许唱跳都不行,但她有她的魅力,也许就某一个闪光点就让你无可救药的成为她的粉丝,哪怕她唱歌走调、跳舞划水,依然值得你兴高采烈的为她欢呼喝彩。

怎么办?

突然也有点点喜欢杨超越了呢。

 3 ) 比世俗之“爱”还要多一些

看片过程中,一直在纠结一个问题:电影里的休叔真的爱梅姨吗?

影片截取了梅姨饰演的女主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日子,这个女人,韶华已逝,容颜不再,身躯笨重、变形,梅毒病菌侵染了整个身体,须要依靠假发、假睫毛、浓丽的化妆、极华美夸张的服饰才能掩饰憔悴的病容。

她实在是不幸的,从前夫那里染了病,辛苦打熬了十多年,左手神经坏死,连按下心爱的钢琴键都觉吃力;但她也是幸运的,因为休叔饰演的男主的陪伴,本该是惨淡的人生竟然在最后演绎成了华彩的乐章。

他爱她吗?

或许是的。

一个没有天分却热爱歌唱的女人,毕生愿望是到卡内基音乐厅为数千人献唱,接受无数崇拜景仰的目光。

只是任何一个耳朵正常的人,无论是琴师、乐评人、调音师、听众,任谁都听得出从她喉中发出的那声音跑调跑到天荒地老,让人想笑,捧腹大笑。

但那又如何,他愿意倾尽全力搭建一个“皇帝新衣”般的童话世界,所有的听众、乐评人都是精心挑选,他在后台打起十二分小心观察他们的反应,确保他们只会发出让她开心的赞美之声。

至于那些评论人?

用钞票能够解决的问题从来就不是问题。

如果解决不了(邮报记者不接受贿赂,写下了唯一的针对梅姨的乐评),就把整条街上的《邮报》都买光好了。

这个男人对妻子的好到了极致,他亲手打理她的饮食起居,哄她入睡,和佣人一起取下她头上的假发,戴上睡帽,在她额上印上轻轻一吻。

可是他还是要离去的,他几乎从不和妻子一起过夜,这种柏拉图式的关系已经持续了很多年。

在这城里有他另一个家,一个年轻、优雅、颇有几分情趣的小女友,他可以在那里恣意放纵,放下绅士派头,和年轻人一起随着音乐摇摆身体,饮酒作乐。

在女友不高兴的时候,他会带她去郊外打高尔夫,那段画面唯美、温馨、浪漫,可在同样的时间里,他的妻子因为孤独郁闷,只能去琴师的小阁楼,一边洗碗一边闲聊,一边回忆与丈夫相遇的美好时光。

或许说爱并不全面,在休叔对梅姨的感情中,也许已经掺杂了太多其他的东西,同情、怜悯、敬重……特别是梅姨对音乐出于骨子里的挚爱,让休叔感同身受,从某种意义上说,她就是他,她的成功未尝不是他的骄傲。

在梅姨突然到访的时候,休叔会毫不犹豫地将小女友藏进卫生间,虽然梅姨或许早就对这些事情洞若观火,但她从不揭穿;当一群小年轻对着梅姨唱片里的声音放肆嘲笑时,休叔会疯子一样的冲上去理论,甚至为此让小女友深深地伤了心。

他们之间这二位一体的纠葛早就超出了世俗定义的“爱情”,也许并不尽如人意,但没有什么能够替代。

在最后的时刻,依然是他陪在她的床前,她的视线早已模糊,却在朦胧中得到老天眷顾,看到了此生最为企盼的画面:她唱出了让自己最为满意的声音,如圣歌般优美婉转。

一场精彩的演出之后,她得到了台下雷鸣般的喝彩,那是发自真心的仰慕和爱戴,而他也在她的极力邀请下从幕后不好意思地走出,和她一起谢幕……此刻她心满意足,“有人说我不会唱歌,但没人能说我没唱歌”,这是她留给尘世的最后一句话,伴随着一脸释然的笑容,她在他的泪眼中渐渐睡去,幻想中的舞台上,她也放开了他的手。

剧终,耳边余音袅袅,眼眶却不由自主地湿润了……

 4 ) 傻事做久了就成了经典——《跑调天后》

这是一个从笑话变成“经典”的故事。

梅姨饰演的Florence是一名音乐爱好者,但唱歌完全不在调上,还敢开音乐会,甚至“大言不惭”地将自己和当时著名花腔女高音莉丽·庞斯相比。

就像很多人以为只要买了专业的跑鞋和装备,就能成为健身达人一样,Florence经过繁杂的招聘过程为自己挑选了优秀的钢琴师伴奏,请来最顶级的声乐老师辅导,认为自己足够实力开一场音乐会。

她甫一开嗓就惊吓到了伴奏师,在听说要为她的音乐会伴奏时,害怕地想要辞掉工作。

影片中Florence多次亮嗓,次次都吓得人要溜下凳子。

每个音符都非常凑巧地不在调上,再配上母鸡下蛋一般咯咯咯咯的笑声,也难怪在舞台下听音乐会的男爵夫人笑的在地上打滚。

对一出歌剧的评价虽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人们对好听与不好听还是有辨别力的。

Florence的“母鸡下蛋曲”不论在哪个年代都不能称作好听,但她深厚的家底和360°全方位无死角宠爱她的第二任丈夫,让她拥有了自己的俱乐部,找到顶级的声乐家辅导,最终在卡耐基音乐厅开音乐会,并在历史上留下一笔。

若她只是玩闹几天,恐怕人们饭后谈论一番也就抛至脑后了,可她偏偏坚持了一辈子,即使罹患梅毒身体状况堪忧之际,仍不管不顾地热爱音乐。

也许正是这样的劲头感染了那个时代的听众,也吸引了导演来呈现这个故事。

Florence身体力行地展示了什么是,一个人做一件出格的事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做一辈子。

整部片子共计99分钟,其中Florence较长时间的演唱有5次,将近14分钟。

也就是说,观众在观赏这部片子时,超过1/5的时间都在Florence的歌声里。

(心疼梅姨,不知道拍完这部片子,以后还能不能好好唱歌。

)这个“世界上最差劲的歌剧家”,浑然不知外界对她的评价,完全看不到全世界投来的鄙视和嘲笑,她沉浸在自己营造的音乐世界中不可自拔。

这都要归功于她第二任丈夫——贝菲尔德。

即使钢琴伴奏师告诉他Florence的声带不能自由发声,换气没有规律,而且声门下压力不合乎医学,这对歌唱家来说几乎是灾难。

但贝菲尔德毫不在意地说,就像贝多芬说的那样,唱错几个音符是可以理解的,但唱歌没感情是不行的。

这句点出了Florence从笑话成为“经典”的原因——感情。

Florence像是一个用生命在搞笑和糟蹋音乐的人,但她却会因能与音乐为伴而流泪。

站在音乐厅的舞台上,她举止自如,动作夸张情感饱满。

她虽唱歌跑调,但对音乐本身没有半点亵渎,只有朝圣者对麦加的敬畏和奉献。

Florence是个幸运的人,她的财富和第二任丈夫为她铺就了一条独木桥,桥的那头是音乐。

这条路并不容易,但她只要迈开步子往前走就够了。

她的歌声和音乐会在歌剧史上或许是个灾难,可她对音乐的疯狂的迷恋,却让人看到了那么一点点可爱和敬佩。

 5 ) 《跑调天后》,她的糟糕,让人眼前一亮

故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梅姨饰演的Florence Foster Jenkins,是20世纪美国上流社会的女高音歌唱家,然而她却五音不全,中气不足。

已经70多岁高龄的她对于自己的缺陷毫无察觉,狂热地追求音乐。

休叔饰演的丈夫Clair Bayfield, 20多年来一直支持着Jenkins的音乐梦想,他屏蔽了外界对于妻子的嘲笑声和恶意评论,帮她创造出了“皇帝的新装” 般的梦幻童话。

76岁时,Jenkins决定在著名的卡内基音乐厅开一场有3千观众参加的个人音乐会。

并且别出心裁地邀请了3千名二战士兵。

音乐会第一支曲子没唱几句,就有士兵在观众席上大声地嘲笑,让五音不全的Jenkins下台。

这时,一位年轻的伯爵夫人站出来,她曾经在Jenkins的演唱会上笑得连滚带爬,然而此时,她却带头鼓励所有人都起立,为Jenkins的勇气和执着鼓掌。

演出第二天,报纸媒体纷纷发表评论,Clair买走了公寓附近的报摊上,所有带有负面评价的报纸。

机缘巧合,Jenkins还是看到了那些报纸上的抨击,梦幻的泡泡被戳灭的一瞬间,她病发倒地。

躺在病床上的Jenkins含泪对Clair说了最后一句话,“People may say I couldn't sing,but no one can say I didn't sing”。

影片的前半部分,每每听到Jenkins动情地歌唱,发出像是在地铁上被高跟鞋踩到后的尖叫声,我都要笑得人仰马翻。

Jenkins的钢琴师也是笑点集中,他一副呆萌的样子,瘦瘦弱弱。

镜头多次给到钢琴师脸部特写,那副一脸无辜“我不知道发什么了什么的” 强忍着笑意的面部表情,无法扼制地让人联想到一个人因为憋尿憋到脸部抽筋,表情不受控制。

当Jenkins在第一次演出结束后,体力不支请来医生,原来Jekins 18岁时嫁给了第一任丈夫,在新婚第一晚就染上了梅毒。

那个年代,梅毒还是不治之症,Jenkins活过了50岁,已经是个奇迹。

因为梅毒,Jenkins至今和Claire保持着无性婚姻。

Claire毫无保留支持着妻子,可是他每晚住在外面,自己的公寓里,年轻漂亮的女朋友和他保持着长期关系。

Claire爱Jenkins吗?

他对钢琴手说,“我和Jenkins是精神上的夫妻”,他为她竭尽所能,四处奔波,给她自信和支持。

Jenkins突然来访时,他本能地把刚刚睡醒的女朋友赤身裸体塞进衣柜;和女朋友约会时,听到公共场所有人播放着Jenkins的歌肆意嘲笑,便立即甩下女友和别人打架。

但是,他始终是有自己的需求。

Jenkins对钢琴师说,“每当Claire外出打高尔夫的那几天,时间就特别难熬。

”,“我太想念他了。

” 她还是个小女人,需要甜言蜜语,需要爱人时时刻刻在身边,她乐观强,执着,但是同时她也敏感脆弱。

她穿着睡衣,倚靠在房门边,对着要离去的Claire说,”今晚可以留下来陪我吗?

“她的内心底,或许是知道的,只是她可以包容Claire,如同Claire可以真的懂得她。

或许你无法理解这种柏拉图式的爱情。

又或许是我们对爱的理解和定义太过狭隘呢?

爱从来不是寻找一个完美的伴侣,而是你正好爱上了那个不完美的他,你恰恰选择包容,你恰恰那么懂她。

Jenkins临终前,看到自己穿着洁白华丽的礼服,天使般地站在舞台上歌唱,嗓音清澈美妙。

这就是她心目中的自己,她很幸福,一边笑一边流着眼泪,对Clair说,People may say I couldn't sing,but no one can say Ididn't sing.我的眼泪不停地留下来,即使是散场很久,一想起这句话,我也都会浑身颤抖。

我们的内心底总有一些想做,却没能立刻去做的事情。

这些梦想,不会随着时间慢慢消失,反而像结疤的伤口,剥掉那个疤,过段时间又会长出来。

而我的遗憾是,我活着,每天看似忙忙碌碌,自己最在意的那些事情,却总在找借口,总是没有时间去做。

如果我们能面对自己的才华平庸,反而可以放下那些无谓的野心和抱负。

如果我们能把追求梦想的过程作为最重要的事情,那些所谓的成功,外界的评论,就显得微不足道。

那些东西,始终不能让我们通往内心真正的幸福,不是吗?

 6 ) 世界最差女高音的逆袭

【媒体用稿,请勿转载】 刘松弢 / 文 “人们或许可以说我歌唱得不好,但无人可以说我没有歌唱过。

” 弗洛伦斯•福斯特•詹金斯(Florence Foster Jenkins,1868-1944),一位上世纪初活跃在纽约社交圈的社会贤达,一位热衷于扶持艺术事业的赞助人,一位曾在白宫演奏过钢琴的少女,一位情路坎坷的贵妇人,一位热衷于幻想自己是歌剧主演于是在家穿上浮夸服饰的cosplay爱好者,一位歌唱家——业余歌唱家。

弗洛伦斯女士恐怕是20世纪初爱乐圈最Cult的人物了,她的故事我们似曾相识,但又觉得无比传奇:她丧心病狂的歌唱功力、她乐善好施的爱乐生涯、她给后人留下的“选择生活在谎言中,还是将谎言当成真实人生”的困惑,似乎只有二十世纪初那个充斥着喧哗与躁动的纽约,才能诞生出这样奇妙(或曰奇葩)的人物。

2016年上映的电影《跑调天后》以弗洛伦斯生平最后几年的故事为主线,借由三位主演——奥斯卡影后梅里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英伦情人休•格兰特(Hugh Grant)和因《生活大爆炸》而走红的西蒙•赫尔伯格(Simon Helberg)——的明星脸,将这位业余女高音令人喷饭、同时也让人动容的爱乐生涯搬上了银幕。

爱乐人生 弗洛伦斯1868年出生在宾州一户富裕的人家,家里坐拥大片土地,父亲从小便是阔少,后来当了律师之后,更是跻身当地的上流社会。

弗洛伦斯从小热爱艺术,据传7岁时就在白宫为时任美国总统的卢瑟福•海耶斯表演钢琴。

高中毕业之后,弗洛伦斯便想去当时古典音乐大本营的欧洲继续学习音乐,但或是讲求实用主义,或是舍不得独女远游,父亲拒绝了弗洛伦斯的请求。

弗洛伦斯一气之下便与比自己大了16岁的詹金斯先生私奔外逃,并于1885年结婚。

婚后第二年,弗洛伦斯就被丈夫感染上了梅毒,她旋即断绝了与詹金斯的来往,但梅毒让她的手出现了问题,她不得不与梦想中的钢琴家事业说了再见。

1900年她与母亲移居到了纽约,并在1909年结识了她后来的终身伴侣圣克莱尔•贝菲德先生(St. Clair Bayfield)。

同年,弗洛伦斯的父亲去世,作为独女弗洛伦斯继承了父亲的遗产,于是她开始大手笔地资助音乐活动,聘请名师学习声乐技巧,举办私人的演唱会,甚至还在1917年创办了“威尔第歌剧俱乐部”的爱乐组织,并任命自己为俱乐部主席。

这个俱乐部成立后会员人数迅速达到了400人,连著名男高音卡鲁索都是俱乐部的名誉成员。

在音乐厅后台,常常能看见那种仗着有点钱就要宴请音乐家藉此跟旁人炫耀的粗俗商人,或是跟音乐家合个影就满世界炫耀“他/她是我最好的朋友”的暴发户,弗洛伦斯显然不属此列。

她对于艺术家的态度热情而又真诚,很多音乐界人士虽然不敢恭维她的嗓音,但却着实拿她当朋友相待。

在弗洛伦斯的通讯录上都是莉丽•庞斯(Lily Pons)、卡鲁索、比彻姆爵士、科尔•波特(Cole Porter)这样的乐界大腕。

她通过自己慷慨地资助,深度地参与,有号召力地组织,热情地鼓动,得到了整个纽约音乐界对她的喜爱。

——哪怕她的歌唱水准是如此低劣。

碍乐人声 弗洛伦斯的钢琴造诣并不算低,但是感染梅毒使得她的手失去了控制力,更严重的是,梅毒也给她的听觉带来了巨大的问题。

弗洛伦斯在告别钢琴之后,开始将注意力放在了唱歌上,但是她从音调到节奏,再到气息分句,全都惨不忍睹。

对于普通人而言,如果想要试唱某段音乐作品,相比职业歌唱家,虽然音色无疑相差甚远,高音部分和炫技段落肯定也是力有不逮,但大部分的段落,普通人还是能做到简单地歌唱,至少在曲调、音准等一些基本层面不会偏离原作过远。

但弗洛伦斯的演唱完全就是颠覆性的,就我们今天所能听到的录音来说,她的演唱准确地定义了“五音不全”的概念。

弗洛伦斯歌唱时一般比应有的音准都要低,几乎不掌握任何意义上的换气技巧(这也使得她的演唱充满了大量莫名其妙的停顿),节奏变化丰富,以至于她的钢琴伴奏必须使用大量的rubato技巧来配合(迁就)她的演唱,在传世的录音中,我们能听到弗洛伦斯的钢伴科斯梅•马克穆恩(Cosmé McMoon)不得不在钢琴上做出大量急就章地伴奏音型、移调、降调、切分和被迫“留白”来补救弗洛伦斯的歌唱缺陷——从录音中钢琴“即兴”的程度而言,弗洛伦斯每一次歌唱也应都具有极大的随机性,否则钢伴也不至于如此手忙脚乱。

有趣的是,拥有如此奇葩的演唱水准,弗洛伦斯本就连简单的歌曲都无法唱好,但她却热衷于选择演唱那些超高难度的歌曲,比如莫扎特《魔笛》中夜后经典的花腔唱段《怒火在胸中燃烧》,或是施特劳斯轻歌剧《蝙蝠》中的《阿黛尔的玩笑》。

一次弗洛伦斯乘坐的出租车与另一辆车相撞,受惊的弗洛伦斯尖叫了一声。

回到家后,她在钢琴上确认自己刚才叫到了之前从未能唱到的High F(至少她自己是如此认为的)。

弗洛伦斯欣喜若狂,不仅没有起诉任何人,还送给了出租车司机一包昂贵的香烟,以感谢他的神助攻。

或许是不忍拂了这位贵妇人的面子,或许是真心听不懂古典音乐,弗洛伦斯身边的朋友们很少指出她演唱中的问题。

他的朋友作曲家科尔•波特每次听她唱歌,都需要用手杖戳着自己的脚才能避免笑出声,值得注意的是,波特不肯错过每一场弗洛伦斯的音乐会。

而另一位歌剧大神卡鲁索虽然只听过一次弗洛伦斯的演出,但也在后台留下了他的评价:“我此生从未听过如此演唱”——当然弗洛伦斯把这当成了对她由衷的赞美。

弗洛伦斯生前就自费出版了自己的唱片。

1944年去世之后,她留给世界的这份珍贵录音又在1954年和1962年两度再版。

1990年代弗洛伦斯热再度复燃之后,索尼古典和Naxos都翻录了她的唱片——索尼古典1992年再版时,给唱片起了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名字:《声乐演唱的荣光(呵呵...)》(The Glory [????] of the Human Voice);而Naxos也不甘于后,他们2003年再版时将专辑起名为《弗洛伦斯和她的朋友们:一起针对高音C的谋杀案》(Florence Foster Jenkins & Friends: Murder on the High Cs)。

2004年,好事的唱片公司Homophone Records更是做了一个非常损的企划,他们将弗洛伦斯与其他11位有着车祸演唱的作品结集出版(此外还包括了对弗洛伦斯的钢琴伴奏马克穆恩的简短采访),取名为:《缪斯之上:弗洛伦斯与棋逢对手的11唱将》(The Muse Surmounted: Florence Foster Jenkins and Eleven of Her Rivals)。

唱片的出版引起了不小的争议,除了人们觉得这样消费弗洛伦斯有些太不厚道之外,唱片中还收录了黑人女高音歌唱家杰西•诺曼(Jessye Norman)的老师杜斯查克(Alice Gerstl Duschak)的一段车祸录音——杜斯查克是当之无愧的声乐教育名师,但名师也有发挥失常的时候,相当数量的乐迷非常不爽唱片公司出于噱头,将杜斯查克与弗洛伦斯等人混为一谈。

哀乐人生 弗洛伦斯知道自己唱得很糟糕么?

在电影《跑调天后》中,她在临死之前,都完全沉浸在对自己声乐演唱艺术的自我陶醉之中,她身边的人们也都善意或是宠溺地“骗”她,让她得以活在自己的爱乐世界之中。

梅姨版的弗洛伦斯天真烂漫,有着儿童般单纯的心智,虽然偶尔能透露出一丝忧郁和感伤,但在大部分时间她都是活在周围所有人呵护中的小公主,从不知道自己的演唱可以有多么的可怖。

而在2015年以弗洛伦斯为原型改编的法国电影《玛格丽特》中,欧洲人显示了他们对于心灵鸡汤地厌恶。

本片中,玛格丽特身边的人都出于利己的目的,将玛格丽特隔绝于真相之外,他们有人是贪图她的赞助,有人是贪图她的财产,有人是出于礼貌,有人是出于愚忠,曲终人散时她终于了解了真相,之前懵懵懂懂,之后恍然大悟。

真实世界远比电影要冷漠许多。

从逻辑上看,弗洛伦斯就算不知道自己唱得到底有多糟糕,她也至少知道自己唱得并不动听。

弗洛伦斯早年还有一个钢琴伴奏埃德温•麦克阿瑟(Edwin McArthur),但是因为在演出时,麦克阿瑟与台下强忍不乐的观众双目相对、会心一笑,弗洛伦斯一气之下解雇了这位捅破了“皇帝新衣”的钢琴师。

弗洛伦斯一生中大部分的音乐会,也都严格控制观众来源。

她的歌唱会一般在她的住所、私人俱乐部和利兹•卡尔顿酒店的舞厅举行,来宾都是精心挑选、私人邀请的听众,他们要么是弗洛伦斯经营的威尔第歌剧俱乐部的会员,要么是跟弗洛伦斯在上流社会交谊深厚的友人。

跟弗洛伦斯不认识的人一概没有,乐评人更是不在邀请之列。

而隔日报刊上的乐评,则多为她的朋友(或是她本人)撰写——很难想象一个真正以自己声乐水准为豪的人,会对观众的构成这样讳莫如深。

而她生前曾对朋友说:“人们或许可以说我歌唱得不好,但无人可以说我没有歌唱过。

”——我们几乎可以断定,这种防御性修辞的背后,是弗洛伦斯无可掩藏的自知之明。

1944年,弗洛伦斯终于租下了卡内基音乐厅,要完成她人生中第一次的公演。

演出票数周前就销售一空,人们抱着各种各样地心态前来观看这场“事先张扬”的世纪神演。

大概有2000余名观众因为没票只能在音乐厅门外守候,演出现场更是名流荟萃。

但《纽伦堡名歌手》中的奇迹并未出现,未经“精心挑选”的现场3000多名观众哄做了一团,一位著名的女演员因为笑岔了气被人架出了包厢。

而第二天的各大报纸上满是语带嘲讽的乐评。

这一切彻底击毁了弗洛伦斯,5天后她心脏病发作倒在了一家乐谱店,一个月后,与世长辞。

爱乐邪典 弗洛伦斯的故事沉寂了将近半个世纪,却突然在上世纪90年代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之中。

1994年,在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上演了以弗洛伦斯为主角的话剧《珍人稀品》(Precious Few),其后南非开普敦、英国爱丁堡艺穗节(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和美国百老汇在之后的10年,又上演了这位跑调天后的故事——剧名也都更为直率:开普敦版话剧名为《歌之女神》(Goddess of Song),爱丁堡版则叫《歌剧女神万岁》(Viva La Diva)。

2005年伦敦西区上演了名为《绝赞!

》(Glorious!

)的话剧,由著名话剧演员、大英帝国司令勋章获得者莫琳•利普曼(Maureen Lipman)饰演弗洛伦斯。

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甚至提名了英国戏剧界最高奖项奥利弗奖(Olivier Award)的最佳喜剧提名,之后更是在超过40个国家以27种语言上演。

2015年6月,一本名叫《弗洛伦斯•福斯特•詹金斯:噪音女神》(Florence Foster Jenkins: The Diva of Din)的52页小书出版,一年之后,此书的扩充版(208页)由Overlook Press出版,书的副标题改成了更为亲民的“世界最差歌剧女高音的一生”(The Life of the World's Worst Opera Singer)。

而再最近十年,更是有4部电影来演绎弗洛伦斯:1)纪录片《弗洛伦斯•福斯特•詹金斯:自成一世界》(Florence Foster Jenkins: A World of Her Own,2007)、2)法语拍摄的改编自弗洛伦斯生平的《玛格丽特》(Marguerite,2015)、3)《跑调天后》(2016),以及4)由美国著名次女高音乔伊斯•迪多纳托(Joyce DiDonato)讲解的纪录片《弗洛伦斯列传》(The Florence Foster Jenkins Story,2016)。

为何这个五音不全的业余“歌唱家”,会在近20年得到如此高的关注度?

她像病毒一样席卷了戏剧界、电影界和出版界。

弗洛伦斯的再度流行对于她本人来说,或许是一种偶然,但对于大众文化来讲,却是一种必然。

弗洛伦斯的粉丝团中,不仅有那些同时代与她交好的音乐家,同时她也得到了来自后世的高度评价。

今年刚刚去世的英国摇滚巨星大卫•鲍威(David Bowie)在其15岁时听到了弗洛伦斯的唱片,然后声称这张唱片“改变了他的人生”。

芭芭拉•史翠珊(Barbra Streisand)更是在1968年接受采访时称,弗洛伦斯和雷•查尔斯(Ray Charles,灵魂音乐、布鲁斯大师)是她最心仪的两位音乐家。

20世纪的大众文化经历了风起云涌的转变,古典乐无可辩驳的没落,取而代之的则是爵士乐、摇滚乐和其他流行音乐,音乐的主要消费群体也从教堂、王公贵族、资产阶级,逐渐演变成了以普罗大众为主体的“民主化”过程。

曲高和寡的歌剧艺术已然在音乐市场上被极度地边缘化了,但弗洛伦斯所代表的“参与”、“共谋”的音乐表达,却与1990年代以后兴起的KTV、卡拉OK、草根选秀等传媒属性不谋而合。

KTV隔音小包厢内那些陶醉在自己降Key歌声中的普通人们,既代表了突出自我(或曰自恋)的时代主旋律,也将“拿着话筒歌唱”的权力(某种程度上)下放给了任何愿意为之付款的客户,而KTV包房里,人人都是唱将,人人也都有听众。

弗洛伦斯无疑是将KTV和卡拉OK的时代提前到了20世纪初,她沉醉于自恋的声乐表达,也有一帮愿意听她唱歌的听众。

就经济条件而言,她是毋庸置疑的权贵;但就艺术水准而言,她却是毫无疑问的草根。

人们不经意间对她得以任性而为的万贯家财一笔带过,却不由得欣赏她的纯真,她的勇气,以及她将阳春白雪的庙堂艺术以下里巴人的歌唱技术演绎出来的属于草根的麦霸精神。

这个时代的娱乐,是属于普罗大众的。

人们乐于行使手中的权力选出“超级女声”,人们也乐于看到其貌不扬的邻家大妈一鸣惊人。

无论是受尽观众评委嘲笑的苏珊大妈用她的金嗓子换来了满堂的喝彩,还是饱受争议的曾轶可引发的全民吐槽,艺术娱乐的大众化是属于草根们的逆袭。

弗洛伦斯的逆袭流行,恰巧完全应和了这个时代的心理预期,这位史上最差的歌剧女高音如同先知般的,将即将要衰落的古典音乐演绎地支离破碎,但却用她的自我/自恋、自信/自负、自豪/自大向我们预示了那个“艺术民主化”时代的来临。

 7 ) 伟大的演员

圣克莱尔是个成功而伟大的演员。

是他细心的呵护成就了florence的梦想。

而无畏与有爱,终究盖住了一切走音。

生活,比音乐,更美。

影片的几个细节颇打动人。

休格兰特在片中朗诵的莎士比亚;生活大爆炸工程师竟然会弹肖邦;无论是否自知走音,她对音乐和诗歌的热爱是无比真切的,它们也给足了她慰藉。

她右手和钢琴师左手一起合奏的肖邦前奏曲,我差点哭出来。。。

(题外话,这两天刚巧听到两种不同方式演绎的肖邦,一次是在一个一般的国产电视剧中听见28之7,我以前每次弹都觉得好忧伤,最近一两年是彻底忘记怎么也弹不出来了。。。

电视剧却用了轻快的节奏变成了轻松调节气氛的串场曲。

对啊,为什么不可以呢?

另外就是今天听见前奏曲被以这样的方式弹奏,florence说她的左手神经坏了无法弹奏,但她的右手还依然记得旋律,当本来只是可能因为钱或其他原因而不得不接受荒唐工作的钢琴师一起弹奏时,我相信他开始把她当友人了。

是啊,前奏曲并不只有忧伤,它也可以微笑着哭)所以,看完此片,感谢伟大的演员,出演这部片子的人们,以及被演的曾经真实的人物们,他们也真正演好了自己的生命角色。

有莎士比亚的词,有肖邦的音乐,有天鹅,哦,还有布达佩斯大饭店的配乐大师的配乐,就是顺着找他的专辑才让我看到这么好的一部影片。

最后,作为英语老师,此片的含蓄礼貌的英语,以及很多言下之意,简直太可以作为教材了。

sing, for life, cheers

 8 ) 下次看片前,还是应该看看评分……

一个半小时被“跑调高音”时不时折磨下,还是挺恼人的……看电影的时候我就在想,到底对于有钱人来说什么才是真实的。

是他周边人给他营造的虚幻的假象?

还是他翻开报纸那一刻看到尖酸评论?

亦或是观众们哪怕不是用女主想象的方式表达出来对他的喜爱?

对于stClair来说,他到底爱的是女主的钱还是人呢?

前半段我甚至一度以为男主是女主花钱雇来的群演(半夜打车回家到真正喜欢的女人的住处),但是他表现得那么完美,小心翼翼的维护了一套完美的世界给了女主。

也许从世俗的角度上来讲,女主角的歌声实在是很刺耳,整个过程当中听了很多遍也确实是并不那么优美。

所以我很难想象最后字幕出来的时候提到的Florence居然是当时最受欢迎的女歌手——而且看起来这一切都是真的——有钱人的世界果然很厉害,想开独唱会就开独唱会,还可以雇群演;想灌唱片就灌唱片,还能让电台播一整个周末。

他自己的鉴赏能力?

也许这并不是导演要考虑的问题。

也许是她真的热爱音乐,我无从分辨。

只是这样虚假的世界维护起来成本太过高昂,无论女主对艺术是怎样的追求,在最后都败给了现实,可惜。

患病梅毒50年,也许就是音乐(和金钱)的力量,支撑她走到最后。

吐槽完,不得不说,英国大叔哪怕一脸褶子,也真的很绅士。

 9 ) 有些无法获得的天赋可以用爱情取代

几乎对于所有人,唱歌跑调的Florence Foster Jenkins都是一个上了年纪、傻乎乎的富婆,没有自知之明,倒有着一腔不知道从何而起的热情。

人们或奉承或讥讽,不是为了钱就是为了圆个场面。

只有她那个“夜夜偷欢”的丈夫,竟然就真的把她捧在手心里,永远把她看作一个少女心爆棚的亲密爱人。

于是,如果这不是一部打着喜剧标签的电影,观众大概都在等“情杀骗遗产”的桥段了。

可惜,这个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还真的就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丈夫是精神伴侣也是真爱,哪怕没有办法在生理上依偎,心理上他一直都和自己的“小白兔”爱人紧密相连。

对于一个没有天赋却依然充满梦想的人,走近这个梦想首先需要很多钱,但在此之余,必须得有一个无论何种情况都会尽心照顾他/她的伴侣。

钱可以收买观众、收买专家、收买评论,不过,如果有个人真的无论对方有没有天赋都愿意全心夸赞,用深爱的眼神凝视那个只在他/她心中完美的爱人;那么,梦想早就已经实现了。

正如Florence最终释怀的那句话——人们可以说她不懂唱歌,但是,他们不能说她没唱过。

 10 ) 可以看一看

虽然剧情都能猜到吧,但是还是很受感动,表演超级棒,跑调的那一段笑出猪叫😂😂😂但是也只能给3.5星,按说作为一个年少就有极高钢琴天赋的音乐家不可能听不出来音准问题和节奏问题,她却从始至终一副懵懂无知毫无察觉的表现,让我觉得逻辑有巨大的问题。

As soon as I found that she was bal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film, I can tell where the plot was going immediately. It still moved me so much by her enthusiasm on music and the support from her husband and other friend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ctress was excellent and incredible. But there is something illogical: It is hard to imagine a professional musician like her didnot even realize that she is out of tune.

《跑调天后》短评

东航上海-昆明机上看的。顺便温习了la la land

9分钟前
  • Raison d'Être
  • 还行

都是给梅姨的。“感人的烂片”。

10分钟前
  • wang_
  • 较差

有钱就是可以为所欲为

15分钟前
  • Y
  • 较差

长影评: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094868/

17分钟前
  • 恶隐息烙
  • 推荐

有一种善意令人折服,有一种执着令人感动,有一种少女心令人想要呵护…

20分钟前
  • 箬鱼
  • 推荐

很不可能吧,但却是真实的。

23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竟然还不错,梅姨和休叔很卖力。

25分钟前
  • 帕拉
  • 还行

纯精神式的爱情吗,这个女人不就是被老公宠坏了咩,但是我可能实在不懂,这个男人因为哪一点那么爱她

27分钟前
  • 妖精是天使
  • 较差

活在充满爱编织的谎言里 不知道是幸福还是唏嘘 外人看是讽刺 女主真是超幸福

30分钟前
  • Dita
  • 还行

6/10

33分钟前
  • avicii
  • 较差

People may say I couldn't sing, but no one can say I didn't sing.

37分钟前
  • AMPHORA
  • 较差

二星和三星之间。中规中矩的无聊中闪烁一点人性的温情。还是很难看!David haig和休格兰特搭过好几部戏,是细蓝线里的那个谁诶!

39分钟前
  • 沐河大桥
  • 较差

虽然除了梅姑的表演,其他都比较平庸,但这部电影里,传递出的艺术工作者均为五斗米折腰的现实主义气质真的有点可爱。

40分钟前
  • 婴儿葛葛
  • 还行

即使冲着梅姨去看,也觉得,难看到瞎眼。

42分钟前
  • 耳东
  • 很差

梅姨再次轻松证明自己是本世纪最好的女演员(当然本世纪还长,不妨碍还有大波妹子挑战她),导演节奏有点松散,导致不认真看,很难跟上整个电影的叙事。总体来说非常有趣,三个演员火花四溅,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纽约风貌和衣着配饰被很认真的展现出来,推荐。

46分钟前
  • 疯疯爱
  • 推荐

这该是一个荒谬有趣,又鼓舞人心的动人故事。只可惜电影只拍出了前半部分,这个人物的魅力不应该只停留在简单的执着,她为何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激起了如此令人意想不到的反响呢?

48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较差

当是喜剧看的,居然看得百感交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地狱 so true。健康>金钱>the rest

50分钟前
  • 又烧包小队长
  • 推荐

看了法国版的,这个版本就显得平庸了,梅姨没法唱出那种天生五音不全的调调。

51分钟前
  • majiamao
  • 较差

大量使用动机后置的写法模糊了名利和爱意,用喜剧群像控制观众与人物的距离和态度,是比《玛格丽特》更明智的改编思路。

53分钟前
  • 字母君
  • 还行

混乱,一直在梦想家的励志故事和皇帝的新衣故事中来回切换,整体叙事视角很矛盾,包括被她保养的绅士男主,一会是出轨渣男一会又是深情爱人的,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反倒是那个“庸俗”的妇人,第一场明明是她笑的最恨,最后一场却变成支持者了,难道也是被写到遗产里了?

54分钟前
  • 草间赤鼠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