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外孙

หลานม่า,全职乖孙(港),金孙爆富攻略(台),粥味奇缘,中国家庭,The Chinese Family,How to Make Millions Before Grandma Dies‎

主演:普提蓬·阿萨拉塔纳功,乌萨·萨梅坎姆,莎琳拉·托马斯,三亚·库纳康,邦沙敦·宗威拉克,彤达婉·奔提维此弓,当蓬·欧阿披叻,西玛瓦理·塔利吉

类型:电影地区:泰国语言:泰语,潮州话年份:2024

《姥姥的外孙》剧照

姥姥的外孙 剧照 NO.1姥姥的外孙 剧照 NO.2姥姥的外孙 剧照 NO.3姥姥的外孙 剧照 NO.4姥姥的外孙 剧照 NO.5姥姥的外孙 剧照 NO.6姥姥的外孙 剧照 NO.13姥姥的外孙 剧照 NO.14姥姥的外孙 剧照 NO.15姥姥的外孙 剧照 NO.16姥姥的外孙 剧照 NO.17姥姥的外孙 剧照 NO.18姥姥的外孙 剧照 NO.19姥姥的外孙 剧照 NO.20

《姥姥的外孙》剧情介绍

姥姥的外孙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出身泰国华人家庭的无业年轻人阿安(马群耀 饰)看到堂妹因照顾病重的爷爷而继承房产后,也对身患绝症的姥姥(乌萨·萨梅坎姆 饰)动了心思,计划复刻堂妹的“致富之路”获取百万遗产。但面对同样“努力”的舅舅们和挑剔毒舌的姥姥,阿安这条争当全职孝孙的“啃姥致富”之路似乎没有他预想的那么顺利……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高中新丁决战豪门小颤抖下一个就是你今天的恋爱小娘惹YAKITORI:行星轨道敢死队午夜阳光伴娘幻土三年女神捕之孽缘向北的遗憾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灵异蓝光科米的规则红线清白的嫌疑人青春期曼殊沙华爱嫁不嫁情萦田纳西烽火丽人棒球男孩杀戮本性干掉圣诞老人单细胞少女与学校怪谈:建校纪念日闪亮的圣诞节北方一片苍茫正当防卫

《姥姥的外孙》长篇影评

 1 ) 朴实的温情里最刺心的家庭现状……

朴实的画面,朴实的叙事,朴实的情感。

这是一部足够真诚的电影,虽然算不上极佳,但是这样朴实且不刻意的电影,放在现在的国产院线可以说是难能一见。

虽然是一部泰国电影,但其实它讲的东西跟我们是几乎没啥距离的,里面的家庭是泰籍华人,移民到泰国定居的,电影里谈论的那些重儿亲女,那些年老的孤独,那些隔辈的祖孙情,那些遗产上的争执,可以说这也是大多数华人家庭的现状,只可惜在国内看不到这样的电影。

我一直觉得选了这样的一个题材,却没有去营造刻意的戏剧冲突和做作的煽情是很可贵的,它更多的是在共情的方面着手,只要你带入进去或者说你有过类似的经历,自然而然会被其感触到。

接下来还是想谈谈电影里面提到的重儿亲女、孤巢老人、遗产争夺这几个方面。

电影里对重儿亲女的呈现其实前边就有,但后边的遗产分配将这一观点推向了顶端。

“儿子继承遗产,女儿继承癌症。

”但我听到这句台词的时候,我仿佛听到了无数个生活在重男轻女家庭中的女性的心声。

其实姥姥也是生活在重儿亲女的家庭中的,她没得到一分遗产,还被父母指婚了一个糟糕的丈夫,但她在最后却还是选择了把房子给了游手好闲欠了一屁股债的小儿子,而最关心她的女儿却没分到遗产。

其实我看的时候就在想,为啥姥姥深受重男轻女观念的毒害,却还是选择更关照儿子呢?

一来可能是因为小儿子欠了债又没个正经的工作,自己死后也没人再关照他了,所以想最后再留点什么好让他不至于过不了日子。

但我觉得更多的还是传宗接代的固执思想的侵蚀,觉得儿子怎样都是自己家的,但女儿嫁出去了就是泼出去的水,所以她还是选择了儿子而不是女儿。

(影片中并没有谈及,单纯是个人看法,如不同意见,可以评论区留言)

至于遗产争执,大儿子从一开始的家庭聚餐吃完饭就走到后来提出要接姥姥去自己的豪宅居住,这天翻地覆的变化看上去是出于对母亲身患癌症的关心,其实是知道时日不多看上了死后的遗产。

果不其然后面就问出了“房产证在哪里”的可笑问题。

现在很多子女对于年迈的父母的关心总是缺失的,因为工作孩子等原因,他们整天从头忙到尾,也导致压榨了回家陪伴父母的时间。

可是没时间回家陪父母,为何不能接父母到自己家里住呢?

我觉得原因有俩:一是子女“嫌弃”父母,就像影片中提到的“老人味”,这种“老人味”我觉得不只指气味,更多的是代指被子女嫌弃的原因,是嫌弃他们舍不得丢吃不了的东西嫌弃他们爱操闲心和嘴碎等等很多因素。

二是老人自己不愿意,觉得会给儿女添麻烦。

可是一个人在家的孤独要怎样慰藉啊?

一周一次的家庭聚餐,换上了最体面最好看的衣裳,却也留不住儿女多待一会。

“每次过完年剩下了一冰箱的饭菜,要我一个人怎么吃得完?

都说要珍惜身边人,可大多时候到了要分离时才开始意识到这些。

你还记得和逝去的亲人在一起的时光吗?

 2 ) 这片儿,特费纸巾

看《姥姥的外孙》,一包纸巾是肯定不够的。

影片2024年4月在泰国上映后,连续4周蝉联泰国票房冠军,本土成绩超过《天才枪手》。

海外上映后,继续创造票房纪录,成为泰国影史上第五部全球票房超过10亿泰铢的电影。

国内上映前豆瓣评分已经飙到了8.7分;点映两天后,分数上涨到8.9,是在映评分最高的电影,也是今年评价最高的电影之一。

而首次担纲主演的马群耀,基本提前预定了泰国各大表演奖项。

故事姥姥祭拜祖先时摔倒,送去医院查出癌症晚期。

无业的外孙阿安之前见到过堂妹无微不至的照顾爷爷,最后爷爷将所有财产都留给了堂妹。

他对姥姥的房产动了心思,想复刻堂妹的啃老之路。

于是游戏主播也不做了,干脆搬进姥姥的房子里做全职外孙。

姥姥毒舌挑剔,两位舅舅也早早惦记着姥姥的财产,所以暴富计划不像想象中那么顺利。

但随着两人的相处,钱财比起亲情变得越来越不值一提。

影片的节奏很慢,喜欢快节奏的观众恐怕不太适应。

但只要进入情境,丰富到爆炸的细节就扑面而来。

导演帕特・波尼蒂帕特写剧本就花了三年多的时间,融入了大量的中式元素和华人文化。

加上用心的场景布置和耐心的故事铺陈,中国观众几乎能无缝代入。

比如老年人不舍得花钱,习惯在家中囤积各种过期食物,重男轻女,但最后却只有最心软的女儿出面照顾老人。

比如子女面对工作和生活压力,无暇分身照顾老人,以及亲情面对利益的考验。

如此种种的细节我们中国观众实在太熟悉了,或多或少都能窥探到自己的家庭的缩影。

东亚家族的独特图景从姥姥生病开始,电影一步步展现祖孙二人日常生活场景,一幅东亚家庭图景徐徐展开。

东亚家庭关系比起西方,更让人窒息,是没错的。

可是由此带来的羁绊也要更加强韧。

姥姥讨厌孤独,却每到子女拜访的日子,就偷偷打扮,坐在门前等待。

即便清楚子女各有所图,却仍然关心他们的生活。

阿安一开始的态度功利冷漠,听说姥姥只有一年的生命却无动于衷。

可朝夕相处让他与姥姥共情,替她打抱不平。

甚至为了不让姥姥烦心,他拿出钱物给舅舅,只为让他远离姥姥,不让她烦心。

这与他图谋钱财的初衷背道而驰,却是最朴素的亲情的体现。

外婆将房产给舅舅抵债,阿安万分不解。

表面看来是因为自己没分到东西而失控,其实是在痛心外婆宠溺舅舅,明知吃亏还要上这个当。

他反复追问姥姥心目中谁是第一,谁是最重要的,可姥姥无言以对,她说她根本不知道。

其实答案呼之欲出:他们是家人,每个人在她心中都是第一位的。

看似最懂事的母亲,最富有的大舅舅没有得到姥姥的财产。

可是姥姥帮小舅舅还钱,无非是因为她不帮就没人会帮衬了。

家庭里的任何一个人落难,她都会做同样的事情。

华人大家庭里常常发生的情形,就是每个子女都觉得父母做得不公平。

然而很多时候并不是老人糊涂,只不过角度不同,会形成不同的结论罢了。

满分表演主演马群耀祖籍汕头,与电影角色一样,也是泰籍华人。

他接触到剧本就感觉“非常亲切”,为他诠释阿安这个角色提供了情感基础。

但《姥姥的外孙》里他可不是什么本色演出,因为Billkin家庭极为富有。

2017年他出演的悬疑惊悚剧《Please灵魂之声》播出,他还同时演唱了剧中的主题曲。

2019年马群耀又与PP共同出演的奇幻爱情剧《爱的警报器》播出,马群耀再次演唱了该剧的插曲《You Are My Everything》。

这部剧拍得很差,他与PP作为剧中支线配角,却展现出剧烈的化学反应。

在观众的呼吁下,第二年《以爱》播出。

这部剧怎么说呢,就是我每年夏天都要看一遍的程度,喜爱之情就不赘述了。

马群耀在剧中的哭戏堪称一绝,既好笑又感人。

尽管PP更有魅力,但马群耀在表演和唱歌方面的天赋却无可否认,挑起本子也极有水平。

我预料到电影会很好哭,预想可能是《你好李焕英》那种级别的。

没想到姥姥掉头发开始,眼泪就像关不上的水龙头一样,哗啦啦啦流到最后。

反倒是擅长哭戏的比尔金,一直忍到最后才在片中哭了出来。

将角色细腻的转变演绎得十分到位。

无论是开篇的颓废,还是与姥姥对手戏的真挚情感,以及角色的成长和对亲情的领悟,都把握得极其精准。

更让人惊喜的是奉献了老戏骨般演技的姥姥的饰演者乌萨·萨梅坎姆。

这是她参演的第一部作品。

作为素人演员,第一部电影就戏份吃重,内心复杂。

这位老奶奶却举重若轻,毫不费力,不得不说表演上真的是很有天赋的。

生死之外无大事看到有人评论说,这部电影是利用人们眼泪圈钱的无耻电影。

我想说即便如此又如何呢?

所有的电影,不都是“利用”观众的某种情感需求,以赚钱为目的而拍出来的么。

现在的电影院,喜剧电影、爱情电影过多了,反而《姥姥的外孙》《摇太阳》这种探讨生死的电影,因为题材沉重,商业表现不佳。

而《姥姥的外孙》的优秀之处,在于影片感人,却不让人难受。

看过之后不是“不甘”或“难过”,而是释然。

 3 ) 复盘不自觉带入了大儿子视角

故事讲得很好。

即使意料中的情节,拍摄得不让人想快进,当然影院没法快进[笑哭R]。

画面温暖到不会让人感觉是在面对极其沉重的话题,姥姥和外孙走在两旁林荫的路上说着想买漂亮的墓地,对话就如同想买件好看的衣裳一样回过头看,实际结果是——大哥是三个孩子中过的最好,却唯一没得到姥姥留下任何遗产的人(给外孙留下的钱其实还是相当于给了女儿)。

不能说这不算另一种典型的“越有出息越不需操心”的父母心态。

还好结尾外孙用这笔钱给姥姥买了好看的墓地,否则站在大哥角度,心里一定会难受。

当然不是说他没问题——母亲还在医院就立刻迫不及待盘问房产证急着卖房,是很难看。

但站上帝视角,同样觊觎财产,小儿子不告而拿那么多钱,最终还是把房子给了他。

电影里也可见一斑,小儿子的确是三人中最会“哭”最会“示弱”的一个。

maybe站在姥姥的角度,对所有儿女在自己生前和身后都尽可能做出了平等的付出——为丧偶的女儿带孩子(电影里可以窥见)且为女儿的孩子攒了一笔钱、为欠债的小儿子不停填窟窿且房子留给他、为大儿子的健康信fo多年不吃牛肉……当然几十年养育儿女过程中,一定有更多我们看不到且电影未呈现的付出。

可单论肉眼可见的【物质➕行动】实际付出,人物没有上帝视角。

在大儿子的视野盲区里,母亲一味溺爱另一个儿子,且一直对自己的妻子不满(这个我觉得能单独写一篇分析为啥姥姥对这个儿媳妇不满的深层分析了)。

家中事务自己不仅出钱,也抽空出人。

可这一切,却仿佛因为自己更争气,就活该被认为自己的生活更轻松?

站在大哥角度多少有些“谁弱谁得父母偏爱”的不公。

我相信这也是最开始他为何在得知房子给了老三后,说出“就算是葬礼也不会来见她”这话的深层原因。

这也是为何后来外孙告诉这个舅舅姥姥不吃牛肉的原因其实是因为自己后,他才化解了心结…当然,这仅限于他的“比较对象”应该一直只专注于另一个同性兄弟上。

至于女儿,大部分东亚家庭的个中缘由,显而易见……太多这方面的分析,就暂且不说了最后,不妨碍好哭

 4 ) 这是什么样的亲情世界?儿子继承财产,女儿继承癌症

不知道你小时候对春节是怎么看的?

我小时候特向往春节,总觉得春节有好吃的,有新衣服穿,甚至有压岁钱。

我是什么时候开始讨厌春节的呢?

从我上大学之后开始。

可能是懂事了,也可能是长大了,看得见欢闹的背后是人情冷暖。

我总觉得20岁以后过的每个春节,都伴随着大家族里的鸡飞狗跳和分崩离析。

现在你让我回想有什么幸福的画面,我完全没感觉,但你要说有什么印象深刻的画面,我能回想起一堆。

当一大家子人祖孙三代齐聚一堂,开始还显得人丁兴旺,其乐融融,渐渐的,当男人开始喝起酒,女人开始洗碗收拾桌子,争吵就来了。

有喝酒后开始大喊大叫的,有的开始抱头痛哭。

仿佛一年里积压的所有委屈,都要在家族宴上来说。

见识最多的还有妯娌之间的互怼,最后夫妻双发争执,摔盘子摔碗,不欢而散。

每次发生这样的事,我都免不了看向风暴的中心位,我的姥姥姥爷,这对儿家族宴会的发起人和始作俑者。

那一瞬间我会觉得他们很可怜,又会觉得,每年都闹这么一出,这是当时他们最想看到的么?

我记得有一年也是在姥姥家吃完晚饭,看春晚到十点多,老爸开着小三轮带着我和我妈回自己的家,我就和妈妈说,明年我们能不能自己过?

每年春节聚会都见识吵架,真的觉得好累啊!

【一碗水端不平】是很多孩子多的父母做不到的,于是很多儿女在成年之后也会觉得有亏欠感,觉得被委屈。

平时看不出什么,一旦一大堆儿女都出现,大家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争宠、吸引注意力,甚至是不给玩具就大吵大闹的模式。

我的姥姥生了两个儿子,四个女儿,全家八口人,再加上彼此的伴侣和孩子,差不多就20人了,如果孙子们也都有了交往对象,那真的是奔着四十人去了。

我妈妈是长女,从小就被教育,爱护弟弟妹妹,让着弟弟妹妹。

长女如母,这个身份套在她身上久了,她就生出了很多责任感,甚至宁可亏了自己,也不能愧对别人。

我姥姥性格里的一种类似男人一般的坚强,完全的遗传给了妈妈,当然也包括疾病。

在农村,养儿防老,两个儿子,一家一个老人,为老人养老送终。

女儿是破出门的水,始终属于别人家,所以在农村,似乎约定俗成的是,女儿没有什么继承权。

但往往老人们在生命尽头的时候,都是女儿们在照顾,你说是她们自己在尽孝也好,是老人们在完成自己最后的传承也罢,总之,最后端茶倒水,换尿布擦身子的,大部分都是女儿。

而她们却从一开始,就被剥夺了任何继承的权利。

昨天去看了这部电影《姥姥的外孙》,讲的是这位身患癌症已经晚期的姥姥,养育了有钱炒股的大儿子,不学无术欠赌债的二儿子,以及离婚打工的三女儿。

姥姥自己还有一栋破房子,一直想着当游戏主播的外孙,见识到堂妹照顾爷爷,最后爷爷把遗产都留给了堂妹,于是也心生一计,想着如果姥姥还有一年的寿命,如果尽心去照顾,会不会姥姥因为感动,把房子留给自己?

这样自己卖掉房子,就有了就了第一笔创业的资金。

而姜老人辣,独居多年的姥姥,怎么可能不知道这几个孩子的鬼心思?

她甚至看到有人带着外孙发卖房询价的帖子,却依旧面不改色的没有拆穿外孙。

最后,姥姥的病连化疗都无法进行只能放弃,外孙才知道,姥姥把房子留给了最不争气的二儿子。

大儿子生气的离她而去,说就是葬礼也不参加。

外孙则是推着轮椅,眼含悲愤的质问姥姥,我在你心里到底排名第几?

为什么你不把钱留给为你付出最多,最爱你的人呢?

姥姥只是满脸泪水的说,我现在没有什么能回报你的,你可以不用照顾我了。

谁说亲情之间没有算计?

可能一直都有。

爱都怕比较,我们都怕在比较当中成为失败的那一方。

《姥姥的外孙》这是一部泰国片子,剧里的姥姥的设定是潮州人,会偶尔说潮州话,而孙子则是地道的泰国人,虽然是华裔的身份,却完全不懂国语的方言。

它第一次抛掉了中国电影里要么母爱如山为你奉献终身,要么父爱如苏大强气你半死的这种脸谱化的设定。

它第一次把很多中国人不愿意展现的【家丑】,搬到了桌面上。

对这种片子还有类似印象的是很多年前我看的一部赵丽蓉老师演的《过年》,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幕,父母最多端上来的团圆饭的盘子里,放着一沓一沓的钱,对着儿女说,吃吧,你们不就是为了这个来的么?

如果《姥姥的外孙》是这样一部最后拆穿亲情的作品,那我最后也不至于在电影后半段哭了很久。

是因为人性里的复杂,在短短的120分钟,展现的层层递进。

我无法分辨外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唤醒了对姥姥的真爱,而不是等着她百年后把房子留给自己。

当他把爷爷的银腰带送给二舅,让他去偿还赌债,我还能感受到,他觉得自己从第三位跃居到第二位。

但当他在许愿卡里写下,希望姥姥中彩票,我其实已经分不清,这是他的真心,还是他演给姥姥看的。

剧里的姥姥,到了疾病后期也在坚持卖粥,像极了到生命尽头也不放弃工作的社畜。

她是真的热爱自己的工作,觉得只要有事做,自己就有价值。

她也是真的爱钱,十块二十块的攒,把卖粥的钱放到饼干盒子里,当她发现盒子空了,第一眼看向外孙的时候,我真的觉得,她愤怒了!

谁动了我的钱?

不论他是谁,哪怕是外孙都不行。

最后外孙调出了监控,原来是二舅偷走了,姥姥就一下子泄了气。

她会在周末穿得美美的,坐在巷子口,因为周末是儿女来看她的时候。

她会把衣服的下摆最后一颗扣子不系上,因为觉得坐下来很憋。

她还会穿着当年大儿子给她买的彩虹鞋,哪怕不合脚。

你说,三个儿女她不爱谁,那是不可能的,但你说她有没有偏爱谁,那一定是有的。

当一无所有的姥姥被外孙从养老院接回去住,当外孙不知不觉学会了潮州话。

当他看到姥姥穿的衣服,不自觉帮姥姥解开下摆最后一颗纽扣的时候。

爱就突破了算计,变成了爱本身。

爱之所以复杂,是因为没人能说得清,没有一个标准能够度量。

我不知道当姥姥看到大儿子一家三口的许愿卡,没有一个和自己有关的时候,是不是感受到了已经被这个小家所抛弃。

当她说,我想换一双鞋的时候,是不是内心也放下了这份感情。

当姥姥像女儿当初收拾自己冰箱的时候一样,也开始在女儿的冰箱里翻翻找找碎碎念,告诉她不要吃过期食品,会得癌症。

女儿说出那句:我知道,儿子继承遗产,女儿继承癌症。

我相信那时候姥姥对女儿表达的爱,也是真的。

最有趣的是,姥姥自己做为女儿,当年她就眼睁睁的见识过,自己照顾父亲直到去世,而父亲最后还是把房子留给了哥哥。

当她自己患了癌症,想要买一块墓地,去找哥哥要钱的时候,哥哥则直接拒绝,觉得父亲留给自己的钱,是理所应当。

是的,即便自己也是这样的一个当事人,即便自己也遭遇过这样的迫害,但她到最后,依旧还是放不下自己对二儿子的心疼和担忧,选择把房子留给了【最需要】,而不是【最爱】的人。

哪怕这个做法可能让她万劫不复,她依旧也这么做了……这是才是这个电影展示的【亲情里最大的癌症】。

我的姥姥是胰腺癌晚期走的。

据说临去世前的大半年,都是她的四个女儿在照顾。

我妈说,那段时间每次照顾完姥姥,她回家都要大哭一阵。

姥姥临终的时候,把自己戴的金首饰留给了自己的几个女儿。

她其实不知道,她手上的那枚金戒指其实是铜的,是那年她遇到了拍花的骗子,被人骗走了,大家买了一个假的,骗她说戒指找回来了。

我妈就主动说,这个金戒指留给我吧!

姥姥出殡那天,我妈哭到晕倒,嗓子都哭哑,我陪了她三天,听到她用沙哑的声音讲了这个故事。

我做为姥姥的外孙,在后来两个亲孙子出生后,我也被教导着要让着弟弟妹妹。

从小就见识到,他们有鹅蛋吃,我只能吃鸭蛋。

那时候我就知道,亲情里也有不平等。

成年后我一度要做一个不婚主义者,因为我对所有的亲密关系都心如死灰。

每年上演的一场和和睦睦的家庭大戏,我坐在后台,看到打得沸反盈天。

我的姥姥反而是忽然过了某个年纪之后,开始变得轻盈了。

也许是因为她终于知道自己其实管不了谁了,那就任他们去吧!

所以我对她最后的印象,她不再刚强,不再愤怒,甚至不再有力量感。

她进化成了一个笑意盈盈的老太太,不管别人的事儿,包括子女。

甚至她都不管多余的事儿,结婚离婚,生不生孩子,都不再过问。

姥姥晚年热衷养猪,甚至我一度觉得她在把猪当做孩子养。

她养的小动物都出奇的茁壮,不知道是不是也吃下了许多的爱心的缘故。

如今,我的妈妈也在这条进化的路上,但她依旧还有那么多的愤怒、操心、不如意,总希望自己主导。

电影里有一个特别不起眼的情节,是姥姥把房子留给了二舅,房产证是妈妈交出去的,她甚至还为此骗了大舅。

回到家,妈妈躺在沙发上,儿子很自然的坐下替妈妈按腿,问妈妈,你就真的没想过要姥姥的房子么?

不然为什么你最近去的很频繁?

妈妈回答说,那是因为,我真的很想她,想看看她。

亲情,永远是复杂的,爱恨交织。

就像生活永远不可能只有一面,天气不可能只有晴朗一样。

所有的复杂,最后才能变成羁绊。

故事的结尾,外孙用潮州话敲着棺材给姥姥指路,走的那一路,我跟着哭了一路。

也许人生所有的爱,也就像这条路,有高有低,有宽有窄,它可能复杂到最后你无法用一个简单的词概括出它的名字。

最近暑期档,高分电影几乎没有,《姥姥的外孙》算是一部值得推荐的作品。

 5 ) 无标题

营销用的“票房冠军”,还以为会被泰国商业片诈骗,但却出乎我意料。

故事很细腻,每个细节都好品,处处是伏笔,导演很舍得用长镜头。

去掉夸张的表演、浮夸的台词,🇹🇭的影视还算是有可看之处。

滤镜、镜头语言都让我想起十年前的暹罗之恋,有种日、台电影的温馨平静感,有点杨德昌的感觉,很多镜头幻视一一,还有一点点是枝裕和式的悲伤。

内核很东亚:两代女性在家庭里的弱势地位、长辈对晚辈克制的难言的爱、还有东亚家庭片惯常喜欢展现的“孝”与“不孝”,以及对于老人死亡等话题的关注。

我们东亚人太含蓄了,爱在心口难言,只能借着出生时候为你种下的保佑平安的石榴、不经意间说出的你童年时怕鬼的往事、悄悄为你存下的一百万来展现。

说爱是羞耻,所以只能以“渴求回报”来掩饰。

我们在互相折磨中爱着对方,血缘像缠绕在我们身上的麻绳,让人窒息,但也让人无法逃脱。

我很喜欢片尾马群耀得知姥姥从小开始就为他存了一百万泰铢后导演刻意安排的轰鸣而过的火车,像爱沉默无声却轰轰烈烈。

最后。

马群耀很好看,对我眼睛很好。

 6 ) 阿婆的烂屋也在铁路边

拖了这么久终于去电影院看了。

剧情确实是非常常规的亲情片——外婆患癌症,妈妈和舅舅这些子女辈各有心思:欠赌债的舅舅偷钱还债,超市上班的妈妈想通过临终关怀拿到遗产,炒股票的舅舅一直疏于尽孝最后想彰显经济实力…电影中的“孙子”是个世俗眼中不务正业的游戏主播,开始自然也想通过接近外婆,对外婆好,已达到某种目的。

但最后真的产生了亲情,并意识到外婆在自己小的时候就开始存钱,当外婆去世时就存到了一百万。

这里也点了题。

那么我觉得这个电影好看的点在于1.泰国的景拍得好。

开头就有水门寺大佛,日系配乐,石榴的开花结果隐喻着人的生老病死,包括东南亚唐人街湿湿脏脏破破又带点中国元素的味道。

2.绿皮火车情结。

婆孙俩每天早上沿着铁路去卖粥,最后billkin在铁路边和银行打电话,火车飞驰而过的画面,让我想起小时候和我婆去赶墟(市集)。

3.billkin确实很帅。

虽然我没看过bkpp的泰腐。

4.最后敲棺材告诉外婆到哪了那一段让我直接泪崩。

很湾湾。

 7 ) 就把花乱撒,期待你入梦

“风吹过的时候,我才又把花重新撒开了,本来我就是要等着你入梦来见我,然后告诉我你的新房子到底住的怎么样。

”其实在看片子的时候也没有注意三兄妹到底是个什么的德行,我只是将重点放在了姥姥和外孙的日常上了。

1. 喜欢把衣服的最后一个扣子解开,展示自己性感的身材-共出现两次前后呼应2. 出殡的时候穿的姥姥买的衬衫3. 清明不好好撒花姥姥会打你4.接姥姥从养老院的三人间回家5.一次因为外孙流泪是因为他走了,另一次是他来了等等,之后想起来再补充

 8 ) 儿子继承家产,女儿遗传癌症

“养儿并不防老”宣传片,拍得细水流长就像《天水围的日与夜》一样。

很多人说看哭了,我看的时候只觉得心中酸涩,不是因为感动,而是觉得在照镜子。

姥姥生了两儿一女,日常最在乎冷漠自私只顾小家的大儿子,房产留给嗜赌欠债的小儿子,就连攒钱也是给一开始为了遗产来亲近自己的人外孙。

而那个年少时心疼妈妈卖粥辛苦辍学帮忙、为了带妈妈化疗而将超市的工作调成夜班总是吃力不讨好而无怨无悔的女儿呢?

只得了一句“我最想你陪在我身边。

”明明姥姥也吃过重男轻女的苦,悉心照顾父母结果父母将家产都给了哥哥,临终前找哥哥借钱买墓地还被赶走。

因为哥哥觉得是理所当然的,就连自己那个被哥哥鄙视的渣男死鬼老公,也是父母给她选的男人。

明明也不甘心,却还是这样对待自己的女儿。

男主妈妈那句“儿子继承家产,女儿遗传癌症”是全片最佳。

为外孙祈福种下的石榴树、为外孙从小攒的一百万泰铢,虽然外孙本质上是个不错的有孝心的小伙子。

但试想如果是个外孙女呢?

还会有这些待遇吗?

全片唯一得到了遗产的保护女孩是男主的表妹阿梅,因为照顾她自己的爷爷得到了爷爷的房子,却还是被各路亲戚骚扰要钱。

都说生孩子是为了自己老有所依不至于孤苦无助没人收尸。

但是看看男主姥姥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没拿到房子撒手不管老母,一个得了房子还是将老母送去敬老院,最后是女儿和外孙送的终。

阿梅的爷爷儿孙满堂但是除了阿梅,平时其他子孙每周就来看望15分钟,阿梅后来还有偿负责照顾姑姑,因为姑姑的孩子都在国外。

你要说可以生女儿,但为什么要让更多的女孩来到这个世上是为了奉献和牺牲呢?

(BTW,潮州华侨背景让我对潮汕地区的刻板印象又加深了)

 9 ) 太真实、太现实。

(全文含多处剧透)所以我很难不对电影毫不遮掩的姿态感到佩服。

它很冒犯地用半现实、半戏剧的手法,摆出重重比对。

太真实、太现实。

先说说这部电影的剧情。

真正要让人感动,大概就是要这样,要让人感觉真实。

朋友的女性视角更提醒了我,这是一个典型的东亚家庭, 外婆本身已经遭受了太久的重男轻女陋俗的折磨,而在自己的家庭下,她还是选择了延续这种折磨,虽然最后跟女儿说:“我不知道我最喜欢谁,但我最想跟你在一起”,但房子还是给了最不争气的小儿子。

这就是足够真实的东亚家庭:家庭观念永远大于个人观念,而随之而来的就是与家庭息息相关但如霉菌一般附着其上的封建习俗。

但外婆也没错,小儿子要是没有这笔钱,他真的可能撑不过去,她的儿子跟女儿,手心手背都是肉,她只能救最该救的那一个。

除了剧情,人物塑造也足够真实。

两位主人公,外婆与外孙,都足够真实,他们都是好人,但都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和脆弱。

先说外孙,他给我的感觉就是典型的狮子座,敢爱敢恨,有想法就做,喜欢打游戏就直接辍学做游戏主播,看到表妹照顾老人就可以获得巨额遗产,刚好自己的外婆也查出来身患癌症,便马上抓住机会,甚至直接住过去照顾外婆。

但他也足够真实,他并不讨厌外婆,他不会为了讨好外婆假惺惺地改变自己,他会主动做一些自己身体力行的家务,而对于外婆的病情,他也直言不讳地告诉了她。

虽然他声称觉得这是外婆自己的身体,外婆应该有知情权,但更主要的原因应该也是他的小心思,因为他不知道怎么让外婆觉得自己的突然借住感到合理,倒不如告诉外婆,也好让外婆为自己的到来做好准备。

在后面第三次化疗之后,医生说外婆的身体并没有对化疗作出反应,但阿安跟外婆还是撒谎了,最后还是身边的啜泣不止的妈妈让外婆知道了一切。

而外孙的企图从来也不藏着掖着。

他第一天来外婆家就对着房子一顿狂拍,然后把它挂到网上准备出售。

当外孙得知外婆的房子最后给了最没用的小儿子时,他真的敢恨,直接跑去跟外婆对峙,质问她“你的第一名是谁”,然后跟外婆赌气,妈妈让她去帮忙收拾要搬走的外婆家,他说东西都丢掉就好了,结果被妈妈吐槽,简直跟那个阿强舅舅一模一样。

但他也是真的爱外婆,看到外婆后来被小儿子安排到养老院,去看她的时候发现一个房间住着四五个老人,他坐在外婆的床边轻轻地跟他说,带她回去给她煮粥吃。

这一刻她只想单纯地给外婆好,并无其他目的。

而她母亲也是这样。

母亲好像是这部电影中看得最清的人,而她也成为了整个故事中的连接人,在角色迷惘的时候,她都来上一脚,发人深省。

外孙问母亲,之前倒夜班的时候不也是为了外婆的钱吗,母亲直言是想为了多陪陪外婆。

而外婆后面跟她说,其实最想跟她在一起的时候,她也只能吐槽:“儿子继承家产,女儿继承癌症”。

女儿一直是照顾外婆最勤的那一个,而且她毫无怨言,只会埋头苦干,照顾完外婆,还要挣钱照顾啃老的儿子。

让人觉得可悲的是,外婆也遭受了一模一样的遭遇,她的爸妈也是她照顾的,可到头来钱却都给了她的大哥。

大哥骂她还不是因为她的窝囊老公,可是她哭诉,那老公也是她爸妈给她找的。

什么她都答应了,她没有自己的人生,一切都献给了家庭,可最后她既没有得到父母的财产,也没有得到儿女的关心。

而这一切,她好像也无意识地复刻给了她的女儿,这个家庭中的女性角色,就和大部分的东亚家庭一样,都好像深陷泥沼,走不出来。

再说外婆,外婆的真实最让我动容。

外婆面对外孙突如其来的关心,一开始并不领情,让他睡一楼,让他去买最难排队的鱼,让他早起去卖粥,看似在故意刁难他,实则也是想让他知难而退。

这就是东亚家庭中长辈的形象,长辈往往代表着权威,他们习惯用严厉、指责与拒绝来回应他们的子女,以此给他们传递教训。

但这样的外婆,何尝不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她得了癌症,她也会怕,在外孙亲口告诉她患了癌症的时候,她忍住了;在知道外孙已经把自己的房子挂到网上去卖,她也忍住了;但是知道自己去做了化疗也没有用,晚上疼的睡不着的时候,她终于忍不住了,她顾不得面子,呻吟着祈求她的爸妈能带她离开。

外婆也不知道该怎么办,面对不成器的小儿子,没工作的外孙,成天工作却不陪她的大儿子,她也不知道该怎么让他们都更好起来。

外婆也只会默默地付出,她对每个人,都有单独的、独属于那一人的关爱。

对小儿子,她知道每次他来都是找他借钱,但她并不烦,她只是希望他来少点,这样他的日子就好过点;对大儿子,她一直很少见到大儿子,大儿子来接他过去住的时候她笑容满面,但最终还是因为病情回到了自己的房子(这里我去上了个厕所,漏了一点剧情,为什么外婆拒绝了大儿子,欢迎指正),小时候大儿子体弱多病,最喜欢吃牛肉的她便转信观世音菩萨为儿子祈福,从此再也不吃牛肉;对外孙,要不是说隔代亲,她记得外孙小时候说的每一句话,“冒失鬼”这个小名她从小叫到大,外孙出生的时候她就种了一棵石榴树为外孙祈求平安,外孙说这颗石榴树的石榴只准他吃,外婆就真的守着那棵树一直没给别人吃,外孙一年级的时候考了一百分,外婆就赶忙拉着他去银行存钱奖励他,每年都给他存,外孙就开玩笑说那他之后岂不是会有一百万,外婆说那你有一百万之后想要干什么,外孙就说要给外婆换一栋大房子,因为现在这栋太破了,很可怕。

外婆在知道外孙想卖她的房子之后,给外孙买了件衬衫,想劝他好好去工作,但被外孙说这个款式早已经过时了。

外婆总是这样,她只会用自己的方式爱她身边的人,纵然细水长流、润物无声。

导演的镜头语言有个有趣的地方:一个是阿安去医院拿拖鞋排队的时候,导演跟随他的视角到角落尽头,然后便定住,一直拍摄阿安逆时针绕了一圈,观众才注意到队伍的终点就在左边;外婆要赶阿安回去,阿安不让,外婆起身去外面的石榴树摘石榴给她的孙子,这里的镜头也一直未变,观众看着外婆从屋内的座位慢慢起身走到屋外的石榴树下摘下石榴再走回去,这两处长镜头都充满了表现意味,本来可以做剪辑的,但故意拖长的节奏更可以调动观众的胃口。

同时,导演的叙事节奏也并未想着一再煽情再煽情,全片虽然有多处泪点,但是多亏了阿安的妙语连珠,他的幽默让整部电影变得透气,而中间外婆突然出现给阿安吓一跳的“突脸”也很好地调动了观众的情绪,有点像大陆的贺岁片,什么元素都来一点,导演着实功力不小。

导演也很会call back,细节基本都有呼应,就是因为这个开头拍照发图的片段,外婆后来知道外孙的到来的确也是有其他目的。

但是外婆并不说破,外婆最后问他,你是不是有其他目的,外孙的回答是,他想跟他的阿强舅舅一样,当一个“全职外孙”。

这又是另一个很绝的点。

首先这个翻译很妙,整个电影的框架都很妙,把本来很严肃的赡养问题,搞成一个搞笑的噱头,电影的英文标题就是“ How to Make Millions Before Grandma Dies ”,让人误以为此片是一个屌丝啃老的喜剧片,但其实让人不断泪崩。

洗完澡写了两个小时,把暂时记下的都写了下来,但肯定还有很多忘记的细节会突然想起,再度回味,这就是这种平静的电影的魔力。

我说他很像日剧的风格,平平淡淡,却让人百感交集,朋友说这样的电影才是真的厉害。

而这部电影探讨的问题也足够现实,让我思考以后总该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应该怎么去做。

我不喜欢这个电影没有交代外婆死去时候的实况,只是用了一片掉落的石榴花来转场到奶奶的葬礼。

或许就是因为它平静的基调,所有的人物都没有大喜大悲,最后阿安在灵车上由笑转哭的场景,真的很让人动容。

有种让人想再刷一遍以爱的冲动。

国内的国情外国来拍。

期待更多这样的作品。

谢谢。

 10 ) 总差一口气

电影看完心里憋着一口气就是出不去,细想男主好几次对戏处理的太差了,让人频频出戏。

从电影开始到结尾就是三个表情切换,我最开始以为是剧情需要他从一个求回报假装照顾的局外人转变成被姥姥打动的亲外孙,结果好像男主一直是局外人,仿佛去世的不是他的姥姥。

细说比较3个出戏的点:1.姥姥和外孙走在铁路旁的路边说去世以后想有个好的墓地,这样大家会更乐意来看她。

明明在这种情况下,男主应该是羞愧尴尬的,可以转移话题,可以随便接一句话,甚至可以由此被打动早点牵姥姥的手,镜头拉那么远停留那么几秒何必呢。

每次电影一想表达男主的情感戏就让他看着姥姥不说话,一个特写配上男主僵硬的表情,很影响观感。

电影的留白真不是这样用的,和《驾驶我的车》主角回到村庄的片段反过来,明明可以不说话,硬要塞一堆台词让你进不去戏中。

2.姥姥躺在病床上去世的时候男主用潮州话唱歌给姥姥听的时候,也是和上面一样,配上男主脸部的特写总觉得哭的好勉强。

3.到了最后坐车送姥姥去墓地的时候,整个电影的高潮时刻,配上恰到好处的音乐,这时候观众的情绪也应该随着男主一次一次敲棺指路升起来,结果男主还是绷着一样哭的很勉强,完全可以哭的难看点大声点。

要么你就和《海边的曼彻斯特》一样全程情绪收到底,你又没那演技。

除了演技之外,男主的转变不明显和剧本也有很大的关系,好像几次不收钱就是良心发现一样。

其他角色戏份太少都没有什么属于自己的故事,给阿梅那么多镜头不如多妈妈一些描写,而不是让妈妈的孝顺只能用一句“我不是图你姥姥的东西”来展示,舅舅的好吃懒做也好像没有什么缘由,难道就只是姥姥的宠溺吗,阿强和他老婆戏份也很少,给人一种明明有钱但是为了冲突硬着头皮贪这套房。

但是因为主角是姥姥所以也没有太多影响,片里的中国文化让人惋惜明明我们也可以拍一些好的家庭电影,可惜近几年没有看到亮眼的。

当然电影也有很多优点,姥姥的那些习惯,家里的布置,那些特殊的生活习惯,那些回忆过去的台词,就像看到了自己的奶奶。

最喜欢的是姥姥一个人坐在屋子门口望着远处等待的几个镜头,像在农村看到的孤寡老人缩影。

他们肯定是等一张熟悉的面孔出现吧。

《姥姥的外孙》短评

最好的留给了幺儿和孙子 女儿什么都没有 但是最想待在一起的是女儿 女儿会照顾人嘛 嘻嘻🙃

9分钟前
  • Yu
  • 很差

这才是我想在电影院看到的电影

11分钟前
  • 叶紫蟲
  • 力荐

无论侯孝贤或是枝裕和的影子都只是一种表层的效仿,结尾令人绝望的代际传承中我实在无法感受太多温情的升华…另外拍男主被表妹性吸引的意义是(?

15分钟前
  • 驕傲的鴨子
  • 还行

編導首先點出「不計代價付出」的偽善本質,同時肯定了全身心照護老人,要求報酬不過分的看法(這也是為何現實中會有一些老人把遺產留給沒有血緣關係的照顧者);其次將此觀點進一步延伸至對血緣維繫的華人家族文化裡重男輕女、長幼親疏有序等傳統觀念的質疑,例如女兒用心照顧老人,但遺產卻是兒子們繼承。而對這些議題的探討又是建立在心有所求的孫仔與時日無多的婆婆的相處點滴,以避免濫情的日常筆觸,提出何謂親情,並試圖重構親密關係(最親近的那個人理應獲得更多)的努力之上,不致淪為空中樓閣。完場後想,假如明仔是女生,情況又會如何?(明仔的堂妹小梅被爺爺善待,不知道她是否也來自華人家族)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19分钟前
  • Landy
  • 还行

财产是没有的 画饼是管够的 虽然我不知道我最爱谁但我最想跟你待在一起😅

21分钟前
  • 今天干点啥好呢
  • 较差

不知道在吹什么

22分钟前
  • 鲨鱼辣椒
  • 很差

【B】俗套中又不那么俗套的是,没有“为了钱财而来最后为爱放弃钱财”这样的情节,而是始终把亲人间的算计,利益摆在了明面上,让每个角色都是混沌而不是强烈的对立。可以一眼猜到底的剧情,但胜在细节真实真挚,以及对东亚家庭文化的批判和解构。只是看完让我产生一个猜想,如果主角不是外孙,而是外孙女,姥姥还会从小给主角存钱吗?

24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浪费时间的垃圾,这玩意叫电影?

29分钟前
  • 丝雨飞花
  • 很差

视听风格类似近年多部新加坡、马来西亚作者向影片的拍法,但在技巧和整体把控上就欠了些火候。好在剧本实在是出色,这种针针刺入神经的痛感,足以让全亚洲家庭共情。通过外孙视角的比对,不只是亲情关系的展现,更隐隐道出了姥姥和母亲等女性群体在父系氏族中的不平,返璞归真。

34分钟前
  • HarperDie
  • 还行

过于超出预期,眼泪完全止不住。所有的一切都很常规,子女的不孝和老人的无私付出都已经成为了俗套叙事的一环,然而当观众再试着把视点往远处抽离,又能更沉浸于其中,并以此为镜鉴,反思自己的家庭。逻辑闭环,没有浪费任何一个伏笔,“姥姥的财产”是推动所有人,包括安自己采取孝顺行动的关键因素,更重要的是在于,当一切活动都终将得不到利益时,这份心意是否会因此而变质。安沉浸在网络游戏的世界当中,所谓的“鬼”和“死亡”,都因为媒介的泛滥而让人感到习以为常,安去姥姥家照顾姥姥,本身也是一场给年轻人上的死亡教育课。重男轻女的问题没有悬停在遗产的落点,姥姥对女儿的一句“还是更高兴你来陪伴我”又算是一种对世代关系的和解,“女儿继承癌症”更是对现状的有力一击。“付出比得到让人心安”,总有些东西会比物质性的存在更为宝贵。

37分钟前
  • 高詩遠
  • 力荐

看完觉得很无感啊 对于生活中的种种离别与亲情 我觉得体会到的比导演要表达的深刻太多了

39分钟前
  • SATURaiN
  • 较差

非常细腻和直面。亲情界的《不够善良的我们》。

44分钟前
  • 噠噠噠
  • 力荐

在“老人”面前加上“空巢”来渲染悲剧效果,最终让观众泪如雨下其实是种创作取巧。说白了,本片的姥姥育有两儿一女、名下有老宅、有自己的事业(粥铺),患癌1年后去世才不到80岁,试问走进影院的观众有多少个能自信四十年后能有这种条件,又有什么资格跟人家共情?与其避免“空巢”,不如做好“老人”。

46分钟前
  • 江南
  • 还行

我大抵是死掉了,好令人窒息的亲情啊!

50分钟前
  • Liu_G
  • 很差

如果我有块漂亮的墓地,你们可能会想来扫墓的

55分钟前
  • 水是透透明的风
  • 力荐

被超高分骗去看的,结果看的昏昏欲睡……

60分钟前
  • felix
  • 很差

选了个老掉牙的题材并且用最俗最尬的方式拍出来,人物、情节、笑点和哭点都是极其刻板的、表面的。实在是很难理解字幕出来后前后左右的观众哭成一片,只有短视频刷多了的人才会觉得这种东西好笑又好哭吧(@Golden Scene Cinema)

1小时前
  • Mirar
  • 较差

不知道评分为什么这么高,我没有共情,外孙从网瘾少年到大孝子的转变特别突兀

1小时前
  • 羽蒙
  • 较差

“儿子继承遗产,女儿继承癌症。”是啊,一代又一代重男轻女的不治之症一直在延续

1小时前
  • Rebel Heart
  • 推荐

评分很高,不过剧情真的很一般,就很普通的剧情。看了解说才感觉有一点感动。孙子问姥姥怎么今天穿这么漂亮,姥姥不回答,妈妈说,今天是聚会一天,原来你都不来。这里还挺搞笑。生这么多儿女真的没有生一个好啊,哎,一般妈妈都是最孝顺那个

1小时前
  • 君奉天丶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