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九集完美,但最后一集的“包饺子大团圆”有点粗糙了,佐久间阿姨的回归合情合理,可强行让福田女士“灰溜溜”跑回住宅区是何居心?
明明前面将住宅区众人因福田潇洒、传奇半生而产生的艳羡、不解甚至“嫉妒”的尺度把握得很好,真实又不招人厌烦,偏偏最后一集要亲手折断福田自由飞翔的翅膀…可惜更可恨…好在瑕不掩瑜,住宅区带给我的治愈、欢乐是无可替代的🥰这是一个重人物轻故事的作品,佐久间、小春菜、福田、东山甚至野枝枝父母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一点也不完美但着实温暖~对两位主角的刻画更是厉害,每一集都会抖落出她们新的人物侧写,但却不会让观众有与前几集形象ooc的错愕,反而能直观地感受到人物在越来越丰满、立体。
人物以外,是制作方填充的满满细节让夕日野社区的时间真正流动起来~晨起太极、逛便利店寄快递、在健身器材上躺躺消磨时间、每天都不能忘的垃圾分类、好吃极了的松饼、小奈家的阳台放松时间等等等等。
真正盘点起来,才发现我不知不觉参与了那么多住宅区人们的生活时刻;这部剧告诉我们生活不是只有夏日祭典、重建计划这样的大事值得被看到,一支切实影响日常、掉进冰箱夹缝的芥末管也该被记录🤲另外我觉得最难得的是,制作方展现出了对“老旧小区存亡”这一社会命题深切的关爱与人文情怀。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需要爬楼梯的老房子被高层替代似乎理所当然,可有多少人真正关心过其中居民的诉求呢?
他们像被遗忘在了时间的夹层里,固执地想念昭和。
住宅区迟早会重建,而导演的镜头带着一层怀旧滤镜,温柔地留住了夕日野,也拍出了我记忆中的老小区。
是的,我和野枝枝、小奈其实有着高度一致的经历,也和好朋友一起在同一个小区里住了快二十年…虽然现在我已经搬走了,但一想起那个曾经的家,巨大的怅然若失之感始终挥之不去。
因此非常感谢制作方的用心,在这10集里我好像又踩在了那片土地之上,沐浴到了当年放学回家时伴我同行的夕阳~
每一集都觉得这集这么好笑总不会哭了,然后哗啦哗啦又泪奔了。
谁能想到长者们也能日剧跑?
垃圾车找彩票运动员哭晕。
再次炫耀在赫尔辛基海鸥食堂见过小林聪美女士。
撇开今敏汤浅神一般存在的动画,更让我喜爱的是《日常》开启的无意义脱线番。
语言和地域包含着截然不同的人生观,从吴侬软语学到日本语。
不吹号角不扛大旗,年迈的长者们在在年迈的小区平静地生活,临死的地域笑话信手拈来也不妨碍大家怡然自得地过好每一刻。
喜爱日语,喜爱嘟嘟囔囔的短促音,喜爱大家相敬如宾,喜爱面不改色的吐槽,再亲密也要感谢,感谢每一天,感谢每顿饭,感谢每个人。
远亲不如近邻不仅仅是邻居的爱近在咫尺,同时也贵在保持住宅区的间距互相尊重。
强记女工也是一样,能够帮大家换纱窗抓蟑螂。
喜欢每一个莫名其妙唱歌跳舞的人,闪闪发光。
表白福田女士,座头市武士的表演短短两句词都炸裂成这样。
阿姨回避的眼神和表演都精彩纷呈。
理事长夫妇八十加了还这么有爱,帮忙一起洗澡一起散步,被老年糖整得脸红心跳。
控制狂东山先生原来是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完美主义画图狗。
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闪闪发光的主角,日常的奇迹。
全员满分。
一言不合就唱跳!
怎么形容这部剧呢是冬日的清晨,和煦的光缓慢且悄摸地爬上我的脚丫子,等我意识到时,已经被暖意笼罩住了,真的不想动弹,还想时间过得再慢些,让我能再多享受这偷来的悠闲。
尽管,阳光会褪下,暖意会溜走,然而身上还残留余温,足够支撑我度过这个冬天。
这是怎样的世界呢是55岁依旧只能坐小孩那桌的小大人(有图有真相);
是今天不回家吃饭,依旧有妈妈--还是白发苍苍,对着自己说:“早点回家哦”的安心和幸福;
是即便相处了半个世纪,依旧会跟老友闹别扭冷战,是只有在你面前才会出现的任性、耍赖和自在,因为我知道,你始终都会包容我的,就像那碗足足摆了三只炸虾的面,以后还有无数顿饭要一起吃的;
是有好吃的煎饼,能八卦互助的邻里,是有着空阔的绿化带和幼儿玩闹区的环境,是到了炎热的夏天就有夏日祭、子弹汽水和暴晒一天后拂面吹过的风,得是西瓜味的。
是冬天把脚伸进暖桌里面,拖拖拉拉、懒懒散散的生活,是暖烘烘热乎乎的橘子,也是暖烘烘热乎乎的 饭菜 ,工作、二手交易、电影和电视,一切都是暖烘烘热乎乎的,这才是生活
孤独、衰老、分离、疾病以及死亡,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课题。
小奈和野枝枝告诉我,不要焦虑,更不要急。
慢悠悠地去干吧。
不要害怕皱纹,那是岁月的沉淀和证明;不要担忧孤独,那是为人一生所需要做好的功课;不要恐惧死亡,要知道计划躲不过意外……懒懒散散,也挺好的,不是吗。
人生之路,仍很漫长…呢
一:好友日常,吃吃饭,说说话,帮帮忙,卖卖二手二:不要上年纪上的毫无价值,成人了真的有能力做很多事,可以改变很多事,弥补小时候的遗憾好喜欢第三集,人和人的互助,毕竟我们无法改变衰老嘛(野枝枝真的贪吃,把情人节巧克力吃完没送人真是笑死)四:好温暖,发挥岁月之价的老年人好可爱,可以有一个地方不再隐瞒秘密的生活下去,这个小区真的很好呢(话说奈子和野枝枝的内心对话好搞笑)五:开头就结局有猜到小区里的老奶奶们肯定会帮助这对年轻夫妇,算是中规中矩的一集,不过还是会为他们帮助邻居全员出动而暖心,可能这就是剧集存在的意义吧,还是要给人以希望呀六:福田女士和尹君这里,果然是误会,但是这个年纪学韩文也是很帅呢;小奈真的很温柔,野枝枝为了免费去检查确实是大家都会干的事情。
未来还很长呢,还有 32 年,还有梦想要实现,生活还有奔头呢。
七:好友的吵架,确实会就这样就和好了呢,也不是什么大事。
守墓的小狗竟然是小空,确实很悲伤呀八:住宅区的重建,不知道最后会怎么样呢;福田女士真的洒脱,为爱奔赴海外;日本的住宅区真的很好,以人为本,那个间距、绿化,太舒适了九:回归现实了,野枝枝妈妈突然中风,大家开始离开,小奈要去静冈,俩人能无忧无虑的生活的背后是父母的背负。
不舍得离开是怕小空回来找不到人,日式友情真的!
最后一集:太温暖了,果然住宅区是重建不了的,阿姨们是要回来的,两个人一起过年一起扮演红白歌会一起定新年目标,一切才刚开始呢
竟然是越看越好看,一集比一集好看。
很难得的以两位55岁女性为主角的故事,适合所有人看。
的确属于治愈系,在经历了全球化、经济高速发展的开放时代来到全球纷争、低缓发展、学历过剩、民族主义盛行的时代,在一个“什么人都看不上”的过时的住宅区里,人与人之间有边界的相互温暖,无疑会赢得很多人的钟爱。
日本的“团地”(住宅区),是战后日本为提高居民的住房福祉而迅速发展的产物,借东山先生的信,也讲到了寄托着当时的建设者对于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期待的努力。
我们的工人新村也类似吧,比如曲阳新村,当年邓小平还参观过,就像片子里讲到的这个日夕野团地建成时日本皇室来参观过。
两位主角,野枝枝和小奈,文学博士与插画师,在经历了种种现实的不如意之后,虽有不甘,但也坦然接受了这样的生活方式,在吃好每一餐、大白天地去钓鱼、在咖啡馆里吃松饼、一起看《春光乍泄》、在小阳台聊聊人生时不时还要互相调侃揭短(只有熟稔而互相包容的关系才能这样,即便这样,有一集里她俩还吵架了,多么亲密的关系里也有互相嫌弃,多么真实)之余,还会给年纪更大的邻居换纱窗、关爱新来的小朋友、帮助同性恋者走出感情漩涡发挥所长、帮助年轻小夫妻融入社区、参加社区的太极拳、一起组队参加社区一年一度的夏日祭活动……回忆早逝的小伙伴曾经带来的温暖,每每此时,总是能激起我心底里的感动。
简单的剧情蕴藏丰富的内容,每集都会有一个相对的主题,在平常的日子里流淌着异常细腻的感情,而这正是在一个草台班子搭建的世界里最抓住人心的!
即便最后一集显得如此乌托邦,但不要紧,仅仅凭着两人硬生生整出一场红白歌会来,就让人对未来无限遐想——毕竟前方还有与到目前为止一样长的人生呢,拿野枝枝(这可是一个慵懒闲散貌似被主流社会打败了的人)的话说“我怎么感到干劲十足”呢?!
单身,独居,40+我似乎看到我10年后的生活,只是我缺一个这样能在身边的闺蜜,一起吃饭,一起喝茶。
前几天朋友利用周末住在我家,我终于体会了家的温暖,朋友做了一大桌菜,我吃到了久违的家的味道,虽然和我去世的老爸味道不大一样,确是家的味道。
一个人,一只猫的独居生活的第二年,换了新的大房子,忽然住进了dream house,但是身边没有了朋友。
真羡慕小奈和野枝枝的邻居好友关系,可以一起去便利店,一起散步,一起吃饭,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忘记自己的年龄,还是 一个小孩子,可以一起发疯。
有一个自己的房间,按照自己的布置喜好收拾房间,可惜我不太会做饭,我更像小野,一个吃货,哈哈小野把要表白的千克力吃了,结果没有表白哈哈。
一本正经的大学讲师,但是经常装可爱,确实挺可爱。
谁说女人上了年纪不能装可爱,原来老阿姨还是很可爱的。
朋友来家里做饭,给我说了几个菜谱。
今天早上自己炒了菜,做了一个汤,悠闲的吃了早餐,有种水月静好的感觉,好喜欢这个感觉。
阿奈每天晚上还把生活画成了插画,也很可爱。
周围的邻居都是又八卦,又可爱的奶奶,55岁的朋友给70多岁的奶奶换沙门,哈哈。
住在这样的一个社区,也很不错呀。
发现阳台很大呀。
人生没有到最后一步,什么都不晚,当下就是我最年轻的状态,好好生活。
周日和朋友步行8公里,步数突破2万,结果晚上小腿酸疼,腰疼,真实不服老不行,看来游泳以外要多多走路,锻炼身体。
《住宅区的两人》真是好伟大的一部剧!
中老年人是绝对主角,但生活情致依旧自在。
老年人拍照手指很容易挡住镜头,这种细节;五旬青年组合被邻居误认为是拉拉情侣,万般羡慕,这种《西瓜》🍉粉丝狂喜的情节;儿子想接年迈的父母同住,全家人的第一反应是要看儿媳妇的意愿,这种态度……
友情的默契,人的优点与缺点,身体的困境,环境的无奈变迁,全都顺其自然地呈现出来了。
最重要的,小林聪美和小泉今日子这两位五旬老太(五旬青年)真的好可爱!
小林聪美主演的剧不可能只有社会问题,做饭、做早操、钓鱼、吃松饼、逛打折零食店、突然放声唱歌,熟悉的“乐活”气味,而且今年是长篇!
我好喜欢,日后必定重复观看。
EP03 野枝枝和春日部君的初恋往事,记忆真的是一件很神奇的事EP04 插花师的《春光乍现》EP05 两亿日元彩票和住宿区的互助时代EP06 更年期与青春期,女性与激素共处的一生EP07 闺蜜吵架EP09 大家都在跟住宅区告别EP10 圣诞晚会,跨年,新一年换汤不换药的我,也请多多指教。
我的能量已经用完了,没法从暖桌里面出来了。
能被叫做导演的人要么躲在故事后面,要么挡在故事前面。
松本佳奈是前者。
导演是要保证叙事的结构在文本层面稳定性的人,就是保证镜头作为透镜和面镜时创造的影像与无影像的文字和仅是影像的舞台在叙事上是一致的。
导演不用影像自证,所以导演不是制造偶像的女娲,也不是最像偶像的那一个。
松本佳奈这一类导演躲在故事后面,给观众一把椅子,一把可以坐在上面感受自己在看电视时候是谁的椅子。
换句时髦的话说,好的女性主义是可以通过看到故事里的女性身体力行地过日子然后获得娓娓道来的感受,你可以随时抽离,是可以带着平缓的愉悦心情和一部分文化体力来反思自己的,反思自己的狼狈、失败、无奈、无知和偶然间的幸福的,而不是跟着影像里那些偶人甚至自称导演的那些人大张旗鼓又彷徨又呐喊的,重新制造一个二元对立的芭比世界,有些稍微读了点书的人会把“自己当真知”装点起来,让你看不到,让你只感觉心潮澎湃,殊不知ta是在为自己争名逐利,根本忘了女性主义到底是啥,到头来票房进了自己腰包,好人卡也赚到了,甚至是至高无上的金灿灿的好人卡。
细想是不是跟election一个道理。
最后一集大概16min,野枝枝和小奈在春菜的镜头里成了団地里的二人。
观众就有了更大的机会来反观自身。
逢年过节,最害怕听到那一句熟悉的问候:什么时候成家立业?
为了逃避催婚催生,我们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和家中斗智斗勇。
但各位是否有想象过,如果真的到了老去的那一天,生活会过成什么样子呢?
是否会像催婚催生的人们所说那样,孤独终老?
亦或者是,会有怎样其他的活法吗?
最近就有一部新剧,直接拍出了我的理想生活——住宅区的两人団地のふたり导演:松本佳奈/金泽友也编剧:吉田纪子/藤野千夜主演:小泉今日子/小林聪美/丘光子/由纪纱织/名取裕子首播:2024-09-01(日本)集数:10单集片长:49分钟
片名中的住宅区,实际为“团地”。
在60年代日本经济腾飞时期,为了解决大量新增人口居住问题,而在城市里大批建设的廉价集合住宅,类似于我们熟悉的“廉价公屋”。
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从小就在团地里长大的好朋友。
家住隔壁楼,幼儿园、小学、初中都在一起上,是绝对独一无二的最佳发小。
高中的时候,她们分别去了不同的学校之后,人生之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野枝考上了博士,当上了大学教授,结了婚,也离了婚。
喜欢画画的小奈则当上了插画师,有过一段很长的同居生活之后,又回到了最熟悉的老家。
回到团地之后,野枝还跟父母一起住,每天通勤往返4个小时,在大学做讲师。
早出晚归,熬夜备课,结果还碰见学生不好好听课都在睡觉。
即便是这样也不敢发火,如果被投诉为职权骚扰就麻烦了。
相比之下,小奈就比较自由。
没有跟父母同住,也不需要上班,只是找她画画的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少,收入也非常不稳定。
但生活再糟心,幸好她们能拥有彼此。
下班之后,野枝便会跑到小奈家中。
一起吃饭,一起喝咖啡,一起看电影,一起聊聊天。
快乐得就像小孩一样。
就连野枝的父母都忍不住吐槽:“那两个家伙到底怎么回事啊,又不是女子学生了”
作为已经认识了超过半个世纪的好朋友,她们总是能第一时间参透彼此的想法。
野枝在吃饭的时候,总是不经意地就开始吐槽没赶上公交车这件事。
负能量即将溢满全屋的时候,小奈一句话就立马让她安心了下来。
而当野枝准备回家的时候,小奈才一语道破:“你今天肯定有什么不高兴的事情,对吧?
”
反过来,当小奈经历了非常波折又心累的一天之后,已经没有力气再做饭了。
见到下班回来准备一起的野枝时,只好很疲惫地说抱歉,希望好朋友能谅解。
就在同时,野枝立马掏出新买的三明治,还是在电视上看到、一直想吃的那一款。
小奈突然激动了起来,“我好像又有力气了哎!
”
能够有这样心灵相通的好友陪伴身边,就算已经年过半百,也丝毫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
能够活着并且感受这样温暖的生活,只是看着都让人感到幸福啊。
在一众思考人生、悬疑犯罪的凶猛剧集中,也难怪这样的清流能够杀出重围。
豆瓣9.2,说是「年度最佳」也丝毫不为过。
娓娓道来,清风徐过,每一集的故事总是那么地轻,似乎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曾经非常热闹的小区,如今却变得格外冷清。
越来越多的人家都搬了出去,小区里不再有孩子的嬉笑声,只剩下老人家们早晨的运动音乐声。
就连流浪猫的叫声,都会打扰到老人家们休息。
早已年过半百的野枝和小奈,也成为了小区里稀有的“年轻人”。
还做起了帮小区里的独居奶奶们换纱窗的工作,结果一传十十传百,小区里所有的奶奶都来找她们帮忙了。
小区里的现状,也等同于最为残酷的社会现实:严重的老龄化。
老龄本身,似乎正在与死亡画等号——绝对的安静,老旧的规矩,病痛的折磨,以及退化的一切。
野枝和小奈,也曾在年轻的时候,离开过这个渐渐衰败的小区。
经历了起伏与动荡之后的回归,更多了一份从容,与得之不易的活力。
就像小区里新搬进来的,那一户又一户的家庭那般。
有一个孩子,在晚饭时间误闯入了野枝家中。
对于这个老旧的小区而言,孩子的存在是多么令人惊讶与宝贵。
而小区里对于这个单亲家庭,更是议论纷纷:爸爸与孩子关系不好,好像是家暴……就在晚上,正在喝咖啡休息的野枝和小奈听到了孩子的求救声。
她们二话不说,就拿着棒子冲进了屋子。
结果是一只蟑螂。
恰巧碰上了孩子的爸爸回家,才解开了关于那个流言的误会。
在野枝哥哥的介绍下,有一户很新潮的夫妇也住进了小区里。
小孩子的吵闹声,两公婆的吵架声,再加上年轻人让人难以理解的时尚,立马就收到了各方的投诉。
为了解决这一家子扰民的问题,哥哥把他们托付给了野枝和小奈。
不管是吵架还是生气,老婆总是会充到小奈家大发雷霆,接着又被小奈的手作美食迅速治愈。
跑到最后她忍不住说,“好奇怪,只要来到这里,心情就会变好。
”
原来“老龄化”,并没有世人所想的那么绝望嘛。
所有的人都在不停地为了前进而前进,埋头苦干,突破自己的极限。
但时间不会停止流逝,没有人能够阻止变老。
原本充满的活力的妈妈也会突然变老,一夜之间忘记儿子的名字;曾经的不良少年也会逐渐成长为可靠的社长,留下那么多中二的“vintage”。
相信爱情永恒的少女也会突然醒悟,大哭一场之后,选择回到可能会充满流言的老家之中。
如果死亡与老去都无法避免,那么唯一能做的,似乎就是把乏味的生活,过得更加精彩一些。
世人眼中的失败又如何呢,都是会过去的。
活在这一刻,与好朋友还能嬉笑打闹的这一刻。
活在因为卖出了陈年“文物”而小赚一笔的这一刻。
所有的幸福,其实都在手中,就看你怎么定义。
虽然平淡,但不枯燥。老龄化小区里的两个好朋友(55岁)的可爱日常。
没啥意思,怪无聊的,而且大妈们讲话好吵
看不下去,可能心境不对
不像两个年过五十岁的人的情商对话,像是年纪30岁左右的人硬着头皮写的台词编剧。第一集两个分开女对另女说你今天一定是学校里发生了什么事才会抱怨公交车吧?明白想要以此表达她们之间的熟悉,但是于此相关没有任何其他的镜头和情节支撑,毫无说服力。整个过程乏味、枯燥。
令人羡慕的暮年生活状态~
3.5星,非常乌托邦式的团地振兴宣传剧:老年人老有所养所乐,收入微薄的中年人可以互帮互助,小孩能被大家呵护,对lgbt和外国人也十分友好,总之不管你是怎样的家庭结构和古怪的性格,只要能贡献自己的力量,偶尔小自私一些还能给大家一些事情干...本剧让我失望的也在于它过滤了生活中的生老病死,人心的贪婪和冷漠,在这里每个人都有精神寄托都讲道理、多才多艺,而在阴影中的那部分人不可能出现在镜头里。
……打瞌睡😪啥玩意
各种碎碎念有趣。不过还是有点受不了煞有介事的假惺惺
确实不如西瓜
坂本龙一说日本的治愈文化的反面代表日本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治愈剧集的评分真的是高的离谱,这种反馈越强烈越说明我们过的好累,两星半,当个乌托邦随便看看吧,看多了也觉得好模式化,但是却独属于日剧的模式化,移到本土就会假到想立马关掉,下班之后的我真的需要这样的乌托邦,不是凡人歌
高开低走,前面看得津津有味,中间有些乏味,最后硬撑着(强迫症)看完。拜托,最后野枝唱歌露出额头超美,到底为什么前面要一直留刘海啊!!!刘海+眼镜,感觉是在隐藏自己。总感觉两个55岁的人依然没有学会接纳自己,没有接受55岁的现实,不知道是剧本的问题还是表演的问题,心碎。很多人都很工具人,纯为了推动剧情(噢甚至也没有什么剧情,只是为了填充剧集吧)。最离谱的还得是阿奈和野枝吵架那集,太刻意了。简直莫名其妙。两个人对性缘的态度,也是一言难尽。发生点什么就是“他对你有意思吧”“你们结婚吧”。如果温馨的社区氛围是以这种失去边界为代价,倒也不必了呢。阿奈前面还会画插画,卖二手,后面彻底抛弃这条线了。野枝的人物设置也不能深思。总感觉编剧写着写着被夺舍了。甚至都不能用梦幻来形容这剧,还是悬浮吧。
就像喝酒一样,微醺就够了,太多就泛滥到麻木。日剧很善于从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找到可以让疲惫的中年人向往不已的小幸福。
毫无亮点,两个独身老女人的日常,竟然会这么高分,豆瓣也太扯了
好刻意
看了第一集,看不下去
一个精致的日式空洞。半集弃
可可爱爱的日常,温馨的,好笑的,细碎的回忆与感受。闲言碎语中是人生呢。爱的俩演员。像是西瓜曾经的夏天延续到了今年的秋天。舍不得看完。以后会二刷
心灵按摩。最后一集出人意料!昭和时代的日式告别故事,可能结尾就是大家心不甘情不愿地接受变化,歧路分别,经济发展的大车碾过来没办法。令和时代的变化就,surprise!!啊太松弛了!
倒也不用多做升华或点题,只是还远非足以被称为物哀的状态。
应该还有第二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