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看完,有亮点,也有很多槽点。
先说情节。
整体上过于平铺直叙,几条线索,一条叶家贺家两家父辈恩怨情仇,一条两家小朋友搞对象,一条手艺人跟生意人,一条中二少年贺青同学放着好日子不过也不会斗争跑出去各种穿越。
其中两家父一辈的线索很出彩,情节有起伏,人物性格也随着情节发展渲染的浓墨重彩。
小一辈的故事一般,燕子这个人物塑造的有点愣了,一开始恐怕很多观众都会以为燕子要和关二爷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
再说人物。
邓掌柜、马警长、柴旅长等人物塑造的过于脸谱化,没啥意思。
倒是邓太太这个人物有些出彩。
俩窑主自然是最抢眼的角色。
特别是贺老爷子,一开始我想当然的认为陈宝国又会把白景琦直接挪移到风铃寨,可24集看下来,感觉陈老师演绎的白景琦与贺焰生这两个人物还是有明显的差异。
我们的贺大少爷就呵呵了。
不就读书多些吗,但脑子那么不好使,还夹带私货往启蒙读物里头灌党派价值,怎么片中所有适龄女青年都非他不嫁啊。
然后说叙事方式。
在我看来这点是不足最多的。
很多地方没交代,比如战地记者、比如战地记者怎么没相机、比如战地记者怎么没相机还舞大旗,比如战地记者怎么说好的采访结果舞大旗结果咱还是错了人家是去砍人的、比如关于三千骨灰罐烧与不烧的问题、比如炸瓷后贺与柴为何没进行有效沟通,等等,这些都有生硬的制造矛盾冲突的感觉。
最后说其他,很喜欢瓷器这个话题,看的出来制作中是下了功夫的,希望通过这部戏,我们能常常从手艺人的追求、匠人的劳动这样的角度赏析瓷器。
(文/小义大道)年代剧因厚重的历史感、又因观众对其有着似曾相识却又有些陌生的记忆而充满好奇感,所以一直备受追逐热捧。
在众多年代剧中,《大河儿女》除了那份以历史为蓝本和经久不衰的风云故事为宏观背景,更有着一份独特的地域文化底蕴和一类普通匠人的罕有精神!
《大河儿女》书写的是那些个河南人的一生、展现的是河南上世纪二十年代间的传奇往事。
以河南钧瓷文化为依托,通过家族变迁,道尽悲欢离合。
剧中故事从中国社会变革最激烈、局势最动荡的一九二六年讲起,到血雨腥风、民族饱受危难的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结束。
跌宕起伏的情节和亲情爱情民族情熔于一炉的故事让观者是欲罢不能。
在一段段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段落中,不仅能见识到河南钧瓷的制造工艺,也通过岁月沧桑中的分分合合、恩怨情仇,向人们传递出了河南人作为“大河儿女”其大仁、大义、大气、大爱的“大河精神”!
大河精神的诠释与刻画,离不开剧中几位形象饱满性格鲜明的人物塑造,在如此一部有血有肉的年代剧中,也正是贺、叶、邓三家人的感情交织与时代变迁中人物性质转变,铸就了那些铮铮铁骨的故事。
三家的男人尤其各色,相比顽固职守、性格刚烈、嫉恶如仇的贺焰生;老实本分、执拗孤傲、外冷内热的叶鼎三;背信弃义、阴险狡诈、野心勃勃的邓绍光;文质彬彬、生性懦弱、忧国忧民的贺青。
贺晨活泼开朗的性格、能屈能伸的气概,讲义气、求上进、舍其我的精神,似乎更能全面而又鲜明的诠释大河儿女的那种“大河精神”,剧中三经反转的人生命运,也成为了让观众印象最为深刻的角色。
在《大河儿女》这部戏中,前半段的贺晨还是一个十七岁的天真少年,他不爱瓷器,痴迷豫剧,成天唱关公、舞大刀,崇拜蒋家班,幻想有一天自己也能冠上“关公”之美名。
活在一处豫剧《单刀会》里的他,不但没有接下父亲的那门好手艺,还“没有头脑”的被高有德用把假刀就从其嘴中套出“龙凤盘”的秘密,而且还险些让龙凤盘被窃。
当然,从他那句“要是我爹手里没了龙凤盘,就不会招惹这么多是非,我爹也不会再有麻烦。
”能看出这位少年质朴、无邪的美好心态。
他可以没有举世闻名的龙凤盘,但不能没有亲生亲养的爹娘,不求声名财富只求安稳生存。
可以说,此时的贺晨是不愁吃穿无忧所以执着专注于个人爱好的名副其实的“文艺青年”,而赵锦焘在诠释这样一个懵懂少年的单纯与天真时,表情、动作的精准拿捏让角色毫无违和感,将一位“不务正业”的纨绔子弟形象表现得非常贴切、到位。
更何况,现实中的赵锦焘已是三十多岁且娶妻生子的超级成熟性男人,在年龄差和生活状态如此之大的少年角色塑造时,依旧将那份天真烂漫、飞扬跳脱表现得异常自然。
并且赵锦焘本人也并没有豫剧功底,但在剧中他所表现的一招一式都是有板有眼,尤如一位专业的戏子。
不管年龄差亦或是无专业功底,这一切的一切,完全取之于赵锦焘用自己成熟的演技将之弥合而过。
剧情推展中,贺家频受势力欺压让天真少年慢慢开始有了一股阳刚之气,赵锦焘时而的表情显露、言行举止,让我们看到了人物的成长和性格转变。
而真正让贺晨心灵开始受到第一次大转折的是那一次的开封行。
贺焰生叶鼎三带着贺晨去开封为七十二窑正义打官司,在柴殿金的鸿门宴上,亲眼看着父亲喝下子弹汤;司令部门前目睹贺焰生的滚钉板、叶鼎三的刀插胸膛,父辈淋漓的鲜血让他心灵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与震撼,从而使他认识到这个世界上没有公平可言。
在那个强权就是理、就是法的时代,面对积恶成仇,他表现出了一股傲气和勇气,决定独自闯荡一片天地。
在开封的闯荡,虽没有大的成就,但让这位人物从根上有了自立的本色。
而愿当扫帚小子的贺晨,其力求上进和隐忍的状态,赵锦焘将之表现得也极为撼动人心。
阴差阳错的遇到柴婉芬后,贺晨的命运开始了第二次大的转折。
他挨了刀、弃了戏,虽然狠狠的对着柴殿金说过不会成为他那种欺压人的恶势力,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最终还是忍辱负重的跟着柴殿金干起买卖。
此时的贺晨在人物状态上有着明显改变,与之前期的少年心性,取而代之的则显成熟与沉郁。
在这种有递进、有层次的人物状态变化中,赵锦焘以神态、对手戏等细节中将那种阴狠释放得令人印象深刻。
比如与陈宝国的那场戏,作为父亲,来开封看见自己的儿子走上邪路而捆绑其想杀之,父子二人对酒话谈,充满了男人味。
赵锦焘将贺晨此时的邪气与狠辣表现得霸气十足,就算在老戏骨陈宝国面前也没有失去人物的光彩和气度。
当然,在这样一个人物的刻画上,显然不能将其止于灰色的人物状态。
贺晨的第三次大反转在于最后为国为民投入革命,这个阶段的贺晨放下了个人恩怨之小事,懂得爱国爱民,在国难之前敢于扛起抗日大旗,不但改写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写了剧中许多人物的命运,成为堂堂正正的民族英雄,也真正成为一次他心目当中的“活关公”!
赵锦焘凭着娴熟演技将贺晨最后阶段的忠义、勇武之霸气形象诠释得淋漓尽致!
在贺晨这样一个性格色彩鲜明、命运辗转反侧的人物表现上,作为贺晨的扮演者,赵锦焘可以说是奉献了他演绎事业以来最精彩的一次表演。
也是把贺晨这个亦正亦邪至情至性可歌可泣大起大落的角色演绎到了一种令人过目难忘的境界。
让观众看了之后对这个孩子真是又爱又恨、又怜又气、又敬又佩!
在他身上那种种命运翻转的情节,更是让人看着揪心,几乎时时处处每一次出现都能牵动观众的心弦。
这其中,既有赵锦焘卓越演技的功劳,更主要的是他对这个角色的解读和领悟,完全把自己置身其中,所以没有一点斧凿的痕迹,让观众看了也更真实,更接地气。
有曰“乱世出英雄”,“识时务者为俊杰”,赵锦焘扮演的贺晨这个角色之所以出彩,是因为他将这俩名句有着生死诠释。
《单刀会》串起了贺晨角色形象,前后呼应的剧情安排,更让观众对贺晨的遭际唏嘘不已,印象深刻!
赵锦焘可圈可点、令观众过目不忘的塑造,必定会在2014电视荧屏上留着最值得铭记的角色人物之成绩。
通过这一次在《大河儿女》当中对贺晨这样一个极具浓墨重彩人物的演绎,让大家更鲜明的记住了他这个演员。
而相比赵锦焘之前一些角色的诠释,贺晨这样一个极致性较强的人物刻画,也使得他在表演事业上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我相信,赵锦焘必会将这份出彩的表演,进行到底!
(文/小义大道)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地大物博造就了不同的人文风情。
正因为地域广阔,也自然造就了网上众多的地域纷争。
尤其是说到河南人,相信有不少网民都是带着傲慢与偏见的。
甚至在一些人看来,河南人已经成了骗子和狡猾代名词。
不仅河南人被一些网友歧视,河南的名瓷——钧瓷也很受冷落。
虽然号称五大名瓷之一,但钧瓷的称号对普通人来说不免生僻拗口,远没有青瓷或者青花那么名声大噪。
正因如此,正在央视综合频道热映的电视剧《大河儿女》,便是一部为钧瓷和河南人正名的好剧!
首先,《大河儿女》这部电视剧的演员整容就非常豪华,由特别擅长出演家族剧、商战剧的实力派偶像大叔陈宝国领衔不说,剧中还笼络了时下最红的两位当家花旦李小冉和张歆艺,再加上当红小生印小天以及赵君、赵奎娥等众多实力派明星加盟。
光看这些演员,就已经很下饭了啊!
而且,有这么多名角挑大梁,这部剧的情节又怎么差的了?
整部剧从贺焰生和叶鼎三两个钧瓷掌门人“斗瓷”开始,围绕着一对儿足以改朝换代的“龙凤盘”展开故事,将烧瓷和当时的政治环境相结合,又融合进了两个家族掌门人的斗智斗勇,下一代之间的爱恨情仇,使得家族命运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联。
让我们记住了在那民国初年的纷繁乱世,有这样一群自强不息、顽强奋斗,抵御外来侵略者的烧瓷人!
在电视剧里,贺焰生、叶鼎三作为贺窑、叶窑的掌门人,因为瓷技互不服输,斗了半辈子。
然而,在国难家难当头之际,他们却能祸福同当、生死与共,恰恰体现出了大河儿女的江湖义气和民族大义。
岁月匆匆,潮起潮落,大河奔涌不回头,人间的分分合合,青年的恩怨情仇,通过剧中的两家人传递出大仁、大义、大气、大爱的“大河精神”。
而这也正是所有河南人都具备的一种精神。
除了贺焰生能够宁死不屈,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含糊之外,像剧中的女一号李小冉饰演的叶家大女儿叶飞霞,也是性格刚毅、为人聪慧、办事果断,那种执著、甘愿付出的女汉子气质,也正是不少河南姑娘都具备的美德之一。
应该说,在哪个地方都有好人和坏人,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一些遭遇就将某个地方的人一棍子全都打死。
而且,说到钧瓷,它之所以不如其他名瓷名声在外,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钧瓷界自古就没有在瓷器底款留名留姓的传统。
一方面是因为河南的钧瓷艺人认为在瓷器上留名,放在火上烧不吉利,另一方面是钧瓷自宋代以后就开始衰弱,导致钧瓷一直没有形成有规模的瓷区。
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河南人都很踏实低调,古代钧瓷艺人只知道踏踏实实做瓷,对留名这种事根本不重视。
由此可见,像贺焰生、叶飞霞这样的河南无名英雄,早就不胜计数了。
而通过《大河儿女》这部电视剧,我们才真正领略到了河南人与钧瓷那亮眼的一抹风情!
瓷、豫剧、烩面、黄河,《大河儿女》以上世纪20年代到抗战胜利为背景,从贺焰生和叶鼎三两个钧瓷掌门人的斗瓷开始,讲述两个家族数年的纠葛和分合。
烧窑行里流行这么一句话:“贺家的窑、叶家的釉、邓家的型。
”陈宝国在剧中饰演的贺焰生正是河南三河县风铃寨钧瓷烧窑世家贺家的掌门人,性情刚烈狂傲。
赵君饰演的叶鼎三则是贺家的竞争对手,叶鼎三烧出“苍龙飞天”大盘获得博览会金奖,因为要挂一块“钧瓷魁元”的匾额,与贺焰生发生激烈冲突。
在经历砸匾、斗瓷、封窑等连番交锋后,贺焰生和叶鼎三的“手艺人之争”走向了白热化。
在第一集的斗瓷情节中,剧情层层反转,悬念迭起:首先有叶鼎三的钧瓷获得洋人嘉奖,贺焰生不服而砸匾,并与叶鼎三约定以能够改朝换代的“龙凤盘”斗瓷,输者封窑离开风铃寨,有意思的是贺家并无龙凤盘,如何烧制成为悬念。
在此期间,两家的儿女也互相刺探军情,悬念迭起。
终到斗瓷之时,贺焰生如约拿出龙盘惊艳全场原以为稳操胜券,却万万没想到夫人告诉他凤盘遗失。
贺焰生只得当着父老乡亲的面对叶鼎三三拜九叩。
镜头一转,原来竟是儿子贺青为了心上人飞霞偷出了凤盘。
不少网友表示《大河儿女》的开头既有《闯关东》的大气象,又有《潜伏》的剧情反转引人入胜。
亮点演出 从《大宅门》《汉武大帝》到《原乡》,陈宝国饰演的角色大多凌厉霸气、气场强大。
在《大河儿女》中,陈宝国延续其以往戏路,扮演执拗刚毅的河南钧瓷人贺焰生。
他敢于砸掉洋人嘉奖的“钧瓷魁元”牌匾,烧出的钧瓷极品龙凤盘巧夺天工震撼整个风铃寨。
当凤盘意外“遗失”斗瓷失败时,他也能信守承诺向对手下跪,可谓能屈能伸、一诺千金,贺焰生的那份自信、执拗和刚强对于陈宝国来说驾轻就熟。
另外,陈宝国与夫人赵奎娥的夫妻档上阵以及与老戏骨赵君的同台斗戏也让不少观众表示看得过瘾。
■ 观众对话主演 观众:剧中有一场你和赵君饰演的叶鼎三大打嘴仗的戏,台词利落,有点以前演“北京剧”的味道,是高满堂的剧本还是你发挥的?
陈宝国:这都是高老师写的。
我是京津语言太过束缚的那种演员,也许只有《大宅门》那种北京方言剧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优势,比如一个拉长的“嗯哼……”用京腔也能整出个九曲十八转,满含京剧的神韵。
但《大河儿女》是立足中原,讲的是河南人民艰苦斗争的事儿,如果用京腔就太不着调了。
戏里边有很多方言,比如说“展展眼”,就是咱们北京话说的“喽一眼”,还有“孬孙”,这是骂人的话了;还有很多钧瓷行当里面的行话,像“宁可请你吃顿饭,不让你去窑上看一眼”,像“家有黄金万贯,不如钧瓷一片”,这都是高老师剧本里写的。
观众:你扮演的贺焰生这个人物有什么特别吸引你的地方?
陈宝国:高满堂笔下的男人都是顶天立地的汉子,白景琦是,贺焰生也是。
他虽然有小人物的市侩、狡猾的小毛病,经常和叶鼎三因为鸡毛蒜皮的事儿斗嘴,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他绝不含糊。
我刚才说过,从贺焰生身上能看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日本人想要霸占龙凤盘,他怎么做的?
他宁可摔了,宁可听个响儿,他也不会卖祖宗;日本人想侵略中国,他是怎么做的?
小命都不要了。
他不仅仅是一个烧窑人,更是中国人的脊梁,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缩影。
之所以韩剧在神州大地风行是因电视荧屏上充斥着烂剧、雷剧、神话剧,让观众无心追看;之所以全民追“星星”,是因我们没有依托自有的深厚文化底蕴的优势一味的“堆星”,讲究大场面大制作。
什么样的国剧才会有生命力?
必要的前提是剧集有文化有深度,再凭借一俩出色驾驭能力的演员,三五实力明星,依托金牌编剧的作品而诞生的国剧才是有生命力的,才会受观众追捧。
史诗级国剧《大河儿女》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以来,收视一直喜人,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网络自媒体上都引发了广泛讨论。
这部剧由高满堂编剧,安建执导,陈宝国、赵君、赵奎娥、李小冉、印小天、张歆艺等实力明星加盟剧情节跌宕、悬念重重。
剧中,陈宝国与赵君分别饰演钧瓷世家贺、叶两族的掌门人,两大戏骨同台飚戏。
陈宝国在剧中饰演的是河南三河县风铃寨钧瓷烧窑世家贺家的掌门人,他性情刚烈狂傲。
赵君饰演的叶鼎三则是贺家的竞争对手,他身上体现了河南人的质朴与闯劲。
电视剧《大河儿女》的历史跨度从20世纪20年代到新中国成立,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下,通过一个家族的变迁讲述了河南儿女投身革命,为新中国建立立下卓越功勋的历史故事,是一部河南人的奋斗持篇。
相较于那些主题宏大、内容空洞的红色正剧和杀鬼子拼神技的抗战雷剧,《大河儿女》的创作特色则是行业剧与主旋律正剧的无缝对接,令人眼前一亮。
它以小见大,以极富魅力又神秘的钧瓷为全剧切入点,不仅大大增强了该剧可看性,让观众借剧了解了钧瓷的制作工艺和艺术魅力,更以小见大折射了乱世中,中国传统文化破坏又复兴的坚韧历程。
有历史沉淀和文化底蕴的剧才是有生命力的,《大河儿女》是一部讲述河南人的故事的电视剧,并不仅指剧中无处不在的豫剧、钧瓷、黄河等中原文化元素,更重要的是,全国观众从故事和人物身上,了解河南、读懂河南。
该剧因为齐聚多重看点,既有钧瓷顶尖手艺人的过招,又有年轻人纠结的爱情;既有平民柴米油盐的小生活,又有保家卫国的史诗情怀,赢得了各年龄层观众的热捧。
演员方面,陈宝国可谓该剧的戏魂,有他的剧从不乏精彩。
从《汉武大帝》到《京华烟云》,从《大宅门》到《大河儿女》,从血性汉子、谦谦君子,到带着土气、霸气、匪气、痞气的各类人物,陈宝国绝对堪称电视荧屏上屈指可数的中年实力派。
陈宝国饰演的贺焰生也上演了一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刚烈好戏。
陈宝国的霸气和演技令人叹为观止。
《大河儿女》传奇故事的背后,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首次以电视剧形式来展现中国的母亲河“黄河”以及其孕育的文明,该剧还首次全景展现了钧瓷从拉坯、上釉到烧制的制作流程,剧中还融入了豫剧的元素。
黄河、钧瓷、豫剧堪称中原文化三大元素,以此为依托的《大河儿女》,在人文底蕴和气势上,可谓迈上了史诗剧的新台阶,彰显出中华文化的大气魄、大胸怀,该剧也被业界专家学者称为“升级版”的史诗剧。
剧中的贺青亦然是革命者,可他的作为实在不可苟同。
一脸严肃满口说教大道理满天救国救民不离嘴边,你看:六姑替他挡了子弹/飞燕在他眼前与鬼子同归于尽/弟媳在他身边被敌人强暴杀死/弟弟在他眼前刀劈仇敌被乱枪打死/老爹贺窑主为救他与敌人同归于尽,他所有的亲人都死在他的眼前,他做了什么?
没有,就是安然无恙的活着卖他的大道理。
看到这里我实在是忍无可忍,这就革命者?
用亲人的血染红自己?
用亲人的生命换取自己的胜利?
所以我认为贺青的人格是该剧中最不能容忍的其他人物形象都比他高尚甚至柴旅长都强于他。
这是部好剧/贺青是败笔!
是革命的耻辱!
您这编剧写剧没大纲的吗?
不考虑考虑对人物的挖掘和塑造?
只会疯狂引发冲突我真是看腻了。
陪我爸看的剧,想到哪说哪。
飞燕一女子翻山越岭渡黄河去探监,说一人去就真一人去?
你俩窑主在家我看着也不干啥正事啊,狱卒给路费不要我还能接受,算作人物塑造和推进剧情的一方面吧,结果非要走山路,你心真大。
还有那个叶鼎三自己烧瓷疯魔了结果女儿去抵债让我骂了好久,大女儿去抵债拜托妹妹代替自己嫁给贺青又恶心了我一把,那几集干脆没看,回来问我爸邓叶两家结没结亲我爸说结了,问老叶头是不是后悔死了我爸说没有老头每天挺高兴的,把我给气的。
黑沙狼一人冲过去对线我都傻了,你以为这华山论剑呐,果不其然白给,编剧的世界线收束你活着事情不好编。
贺青对燕子的态度也是让人窝火,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个读书明事理的人有的心态,还闹革命,你确定你不是叛逆期?
想当人群中最闪亮的星?
就你这觉悟。
柴大小姐教堂里前一天哭着喊着要让贺辰走,没多久满脸幸福地说我不能再当修女了我要嫁给他,是我知道这肯定有问题,你能不能给一个十秒钟的柴大小姐独自挣扎的内心戏做铺垫?
养尊处优大小姐忍辱负重嫁给仇人复仇属实牛逼。
贺辰我也没看出来怜香惜玉那勁,我要是柴大小姐我心里也嘀咕,我都说那么清楚了你是我杀父仇人我看见你很痛苦,你跟我说不行无论如何我就得待这,那你到底是喜欢我呢,还是喜欢你自己心中那份执念?
咱还得琢磨琢磨。
后面还有很多柴大小姐惨死,贺青戏院盘枪等戏码我就不说了,贺窑主你那样是勒不死人的,你打个结再勒行嘛不费多大事。
最后留点篇幅说说贺青这个角儿,我是很少会对正剧主角产生厌恶心理的观众,可能是因为代入感强的原因,很多有些扯淡的剧情我也能感同身受,但是贺青真的是我倒数几集一直盼着他死的那种。
从头到尾什么事情都只会扯革命大旗。
燕子给土匪生了个娃,我不给她好脸色看,心怀芥蒂,什么?
燕子是因为看望我才被土匪劫的?
这个世道太乱了需要革命。
贺辰媳妇儿被鬼子杀了,我劝他加入革命,说一定让鬼子血债血偿,什么?
贺辰媳妇儿是因为帮我们避难才惹上这事儿的?
不,是因为这个世道太乱了需要革命,我没有责任,我还要去刺激贺辰,谁让我在干革命呢。
我看到他一脸平静跟贺辰说一定要让小鬼子血债血偿的时候我就生气,说革命者不畏惧流血牺牲,那是不畏惧自己的一腔热血洒满城楼,怎么到你这里就是不畏惧别人的流血牺牲了呢?
贺青自己说自己是扫把星我也只能理解为官方玩梗了,毕竟您哪里仅仅只是扫把星啊,怯懦、小心眼、善妒、临阵掉链子连累别人你一个不落,厉害厉害(鼓掌)说白了,贺青抛去革命者的外皮之后一无是处,更别说这革命者的头衔,他配不上。
题材很好,突出河南的钧瓷文化、豫剧文化以及黄河儿女的爱恨情仇,家国情怀。
但是编剧还是那个写出《闯关东》的高满堂吗?
我都怀疑是别人代笔,或者高满堂部分参与编剧的,剧本差劲!
可惜了这些好演员!
优点:1.阵容强大,演员的演技都是在线的。
2.场景到位,为这个戏新建的中原影视城,基本还原河南的住宅面貌。
缺点:1.细节描述不到位,我是禹州的,对于钧瓷还是比较了解的,你写钧瓷但是对于钧瓷的细节描述不到位,只说了钧瓷的窑变,但是钧瓷的窑变是怎么来的?
用的什么入釉?
和其他瓷器的区别是什么?
这些细节的缺失导致剧情不饱满,让观众也看的不明白,具体就是你让观众觉得很牛,但是不知道牛在哪里?
2.贺青这个人物是个正面的人物形象,但是种种神操作写的让给观众很讨厌。
3.很多不合理之处,作为世代烧钧瓷的窑主,贺家、叶家竟然两千大洋都没有(即使没有,家里就没有传世的钧瓷?
好歹你也是当年给慈禧太后进贡的啊),就这也把女儿嫁给了别人
今年央视高端大气上档次啊 《父母爱情》《舞乐传奇》《原乡》一个比一个好看啊,大河儿女也霸气登场,今年央视突然的好看了,我记得去年还有什么劝和小组这样的烂戏呢今年央视果然够范!
没有雷剧!
其他省台跟着学 着点吧!!!
大河儿女结束后是 十送红军吧?
听说还有吴秀波的乱世书香,人称吴秀波版人间正道是沧桑,期待!!!
快点播呗!
大河儿女一路收视率遥遥领先,高品质高剧情,霸气的台词 男儿的豪情,看的我大呼过瘾,而且收视率还是第一,但是,超级雷剧宫锁连城来了,于正于杂碎这个该千刀万剐的畜生来了。。。。。
竟然超过了大河儿女,不过想想也正常,现在就是雷剧当道,垃圾 恶俗 毁三观 没道德底线的剧就会越红!!
悲哀,天大的悲哀。。。
大河儿女靠的是质量是精气神。
和宫这种下三滥的剧比收视率吧,绝对是对好剧的侮辱,对所有用心创造的文艺工作者的一种玷污!!!
雷剧不死,国剧没戏!!!!!!!!!!!!!!!!
大气磅礴。
奔着烧窑看的。。。烧着烧着就烧出共产党了。。且忍且看着
这剧确实一般,高满堂瞎写乱编,对白不够味,人物个性不鲜明,情绪各种突兀,演员选角失败等。还有,孟朝阳都老成那样了,演得实在太过。
好重口的电视剧
高满堂的套路从闯关东开始就改不了了一样,还有剪辑师谁啊,自己出来写检查吧,转场特效敢不敢更尴尬一点?
陪我爸看了两天然后就停不下了👨👧
还行
剧情太狗血了 印小天演的贺青又丧门星又废物
这部剧看了第一二集便觉得还不错,便推荐给了老爸,结果和他一起又把这部电视剧看完了,陈宝国确实演的很不错,自从大宅门的时候就觉得他演的很好了,反正这是一部值得看的电视剧,毕竟能在中央一台黄金时段播出,还是有它一定的道理的~~总之我是看完了~·
很不错的片子,这样用心拍出来的片子,居然豆瓣评分因为人数太少没有显示,不得不感叹,国内太多观众都被各种无良剧占据了眼球。才看了几集,情节略显拖沓,但每个人物性格鲜明,形象鲜活,大河儿女在烧制瓷器中的辛酸苦辣尽显其中。后期加入抗战元素,希望不会是个败笔。
喜欢陈宝国
印小天和李小冉俩个面瘫,也就陈宝国和赵君的演技拯救,剧情也是一言难尽
和爸爸麻麻一起看,儿女情长,恩恩怨怨,其乐无穷。很细腻,情节也赞
跟着听,有点俗套,质量还不错,看得出认真拍认真演
虽然特效稀烂,但和父母一起看电视剧,重要的不是电视剧是什么,而是这个过程本身
贺青槽点太多
好长时间没有在电视上看到这么老少咸宜的电视剧了
陈宝国、赵君两个演技派
好看
真讨厌贺青,真讨厌贺青,真讨厌贺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