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战》是一部心理题材侦探剧,传统侦探剧以犯罪手法及剧情为主,心理描写和分析只是作为破案手段。
而本剧则是以构建人物心理世界为主,案件只是推动人物心理进程的外驱力。
《心战》是一部心理题材侦探剧,传统侦探剧以犯罪手法及剧情为主,心理描写和分析只是作为破案手段。
而本剧则是以构建人物心理世界为主,案件只是推动人物心理进程的外驱力。
剧里面的主要角色都进行了立体构建,并非扁平的脸谱化的设定。
这样的处理,对故事讲述会造成了一些困扰,容易让人看得云里雾里。
故事走向朦胧而缺乏方向性和目标性由于故事的发展动机并不是外在世界。
故事里的人追求的也并不是权力、金钱或爱情这种显性目标,更不是正义法理道德传统这些社会意识形态。
整个故事的动机都是以心理为驱动的,就像男主角章世炎的黑化原因也并不是来源于现实世界的目标,而是源于心里的恐惧和执念。
所以剧情走向会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不符合现实逻辑。
故事的矛盾冲突缺少戏剧性在这部剧里我们不会为正义的胜利而欢呼,这里也没有智勇双全的侦探打败邪恶的犯罪者,大多数时候我们会为犯罪者感到悲哀和感叹命运弄人,世事无常。
我自己很喜欢这样的故事讲述,里面人物戏剧化的人生经历似乎暗藏着现实的人性规律。
我很想深度的分析一下里面的人物。
借鉴一些占星学和心理学上的概念,我构建一个心理模型,来分析里面的人物行为,探索其背后的动机以及命运走向的必然性。
心理模型想象人的内心是一个旷野,人生的重要目标就是在这片旷野上搭建自己的堡垒。
我们的手上会有一张蓝图,随着年龄的成长,我们会依据蓝图(我们出生星图或者说是童年经验的整合),收集资源一点点建设这个堡垒。
堡垒的下面隐藏着魔鬼(心结或者是被压抑的情感),堡垒的周围有很多资源,但也暗藏着很多危险的野兽(外界环境的映像)。
人物心理分析利用这个心理模型,我对文中的三个主要角色进行了分析,他们分别是:话剧演员靳兆楠(郑少秋饰)、魔术师章世言(陈豪饰)、女白领李楚荞(邵美琪饰)。
靳兆楠
他的心理蓝图是一座恢弘的城堡,他的心理堡垒建设的很完整,它美丽富饶,宽广无边。
城堡的周围,有天使围绕,这些天使保护着他不受外界侵扰。
他本可以是这个城堡里最和善的帝王。
从剧中的形象来看,他好像一颗太阳,人们都想靠近他取暖,因为他虽然理性,但温暖和善。
他有自己对事物的看法,也能够充分体察别人的处境和思想。
只有内心宽广无畏的人才能做到。
而更强大的是他甚至可以带入别人的角色,完全体察别人的内心世界。
这需要他的内心世界非常干净和透明,没有顽固的黑暗的本性或者执念才能做到。
他是一位仁慈的君王。
可是他却失去了自己最宠爱的公主。
他完美的堡垒有了一个永远无法弥合的缺口。
章世言
他的心理蓝图还没有画好就被擦掉了,只留下模糊的影子。
他只能依照这样的蓝图勉强搭起了一间四面透风的茅草屋。
地下的魔鬼蠢蠢欲动,周边的野兽嘶吼咆哮。
从剧中的形象来看,他具有一种不同于靳兆楠的魅力。
他神秘而完美,专情。
擦掉他蓝图的就是年少时亲人所做的犯罪事件,他背负起这个原本不属于他的愧疚。
他的心不得已的封闭起来。
强烈的不安全感,让他渴望爱,他的爱也疯狂而执着。
他的确是一个魔术师,他变化出了一个虚拟的心理堡垒,和自己爱的人一起住在里面。
他把自己变成一个充满爱和力量的大哥的形象去照顾自己的妹妹,可惜这一切都只是表象,内里的空洞早晚会显露出来。
李楚荞
她的心理蓝图是一间小木屋。
她已经建设好了自己的小木屋,虽然有一根代表妈妈的主梁有些不稳,但却足以可以让她遮风避雨。
可是一场暴力事件(遭遇变态杀人狂,被砍断一只手臂),她的木屋被人从中间劈,一半的空间破碎毁灭。
命运交响曲三个心理破碎的人在故事中逐步的交缠在一起。
他们原本的生命主题都应该是消化自己遭遇的痛苦,可是他们都失败了,只能选择了自我欺骗。
故事的开始,章世言(陈豪饰)与楚荞加上章世炎的妹妹组成了一个小家庭。
三个人抱团取暖,勉强的撑起了一个温馨安全的小木屋。
对于章世炎来讲,这个小家庭是他活下去的全部意义。
这是他的救生船,却不是他真正的内心世界。
因为天叔(参与绑架的长辈)的到来和楚荞妈妈的奚落,他来到一间酒吧。
这个酒吧才是他真实的心理世界。
不同于每个人内心的心理堡垒。
这个酒吧代表的是黑暗的地下精神空间。
是那些被压抑的魔鬼的居所。
他在两个心理世界徘徊挣扎。
最终他选择了直面自己的恐惧。
可是却选错了对象。
他真正的对手在自己心里,他却把靳兆楠作为假想敌,以为只要打败他,就能够保护三个人搭起的小家庭。
所以他从原本的愧疚感,转为对抗与愚弄。
某个角度上他是勇敢的,可是却选错了方向,最终走向了毁灭。
故事的女主角楚荞生活在章世炎所营造的幸福骗局里。
只是这并不是一种有意的欺诈,因为他连自己也骗了。
楚荞的内心世界在巨变之后已经产生了严重的扭曲。
她的心理空间急需一个支撑。
当他遇到章世炎的时候他以为自己找到了真爱,其实他们在某个心理层面是同类。
都遭遇过巨大的心理伤害。
所以他们可以理解彼此的恐惧与渴望。
她以为自己找到了保护伞直到有一天她发现他们是同类。
她的选择是全局最震撼人心的。
一个原本善良,理性的女性为什么会为了一个劈腿的男人,不惜用自己作为烟雾弹,欺骗自己的好朋友,甚至杀人,最后牺牲自己,自杀保护对方。
这其实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她缺乏自爱。
因为妈妈的重男轻女,加上生理的残缺,她自己也许都不爱自己。
所以那个给予她爱的人,比他自己重要百倍。
二是,她内心的恶魔因为暴力事件已经被释放出来,她的道德底线已经崩塌。
所以才会采用极端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爱和执念。
靳兆楠作原本是一个心理王者,可是因为女儿失踪打开了他通往邪恶的大门。
他逐步的靠近犯罪者,这其实也是一种勇气,他也在面对自己的罪恶感。
女儿的失踪,他感到愧疚,他因为演戏而晚接了自己的女儿。
如果他选择遗忘女儿,就是在心理上杀死女儿,对于一个善良的无杂质的心来讲这是很难做到的。
其实他内心深处的魔鬼已经在下面窥视,可是他的心理世界太强大。
只有当他带入另一个人的角色和身份的时候,那个魔鬼才能够显现出来。
故事的最终,我相信他打败了自己生命中的魔鬼,走出执念与幻觉回归真实的世界。
清醒认知,打破幻想任何人面对痛苦,都会激发出内心的魔鬼。
在《法证先锋2》里有一个案件,犯人因为自己的女儿死在火灾里,接着妻子也抑郁自杀而爆发出了内心的魔鬼,他觉得消防员因为另一名女孩是残疾人所以先救她,放弃自己的女儿。
他专门杀害有残疾的人,最后也杀死了消防员。
这样偏激的思想,在现实中也比比皆是。
对痛苦的错误认知所导致的错误补偿,是很多心理疾病的根源。
故事中靳兆楠的前妻是一个完成自我救赎的人。
她善良、有同情心,但是她清醒的认识到问题所在,斩断幻觉构建更美好的人生,她的心理构建可以说是完美的。
我们都应该定期审视自己的心理蓝图和心理堡垒的建设,审视内心的魔鬼和周边的野兽。
让自己处于一种清醒的自我认知之中,不会因为错误的认知和惯性的心理状态,对他人和自己造成伤害。
香港警察在TVB里头一回这么弱智傻×没脑子,大概是因为警察不是这部剧主角的缘故?
不得不说,曾经是冲着郑少秋的演技来看这部剧的,结果演技是看到了,又觉得太多了。
或者什么东西都是过犹不及,想来也是,一个丁蟹就够麻烦的了,更何况这次是N个丁蟹打乱了和和捏成一个,情绪、思维、人格、性情、精神都分裂到不行。
以至于最后让我认为这部戏就是为了给秋官秀演技来的,这点让我不爽,很不爽。
也因为这样,整部剧过于浓烈,倒像是从头到尾都在演舞台剧,丢了荧幕剧集的自然流畅。
那啥,谁说TVB现代剧情节老套?
单看这破案的思路就晓得人家编剧明明白白一直是继往开来、推陈出新的嘛!
——最初,警察是依靠不在场证据跟杀人动机的,抓犯人、破案,凭的是真刀真枪的功夫。
后来走情感动人路线了,出动谈判专家,让犯人自动放下武器,立地成佛,乖乖戴上手铐坐在局子里述说那些杀人放火奸淫掳掠的故事。
再后来剧情紧紧追随基因工程进步之路,法医跟鉴证科上台唱戏,罪犯啊罪犯,你只要敢留下一个脚印、一个指纹、一滴血迹、一根头发丝甚至比芝麻还小的一粒皮屑,DNA就会让你无处遁形。
再再后来开始学《lie to me》,读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分析疑犯“无法伪装的本能反应”,只要尾巴一掉出来就可以引导你将犯罪前因后果娓娓道来。
再再再后来,警察、法医、专家都弱爆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还有大真相,一切案件只要物理学家算几个式子、做几个实验就OK了,所以多读点书比练降龙十八掌有用哎。
进化到今天,编剧们突然意识到,咱演员累死累活的把个法医、警察、检察官、物理学家什么的都整得那么出神入化干嘛,据说就因为这样港警港医一度成为东方之珠挤破头也要上的热门高薪八面威风职业——呃,我是说在我们这班忠实剧迷心目当中。
估计是剧组唯恐演艺事业后继无人,所以这次怎么说也得让咱演职人员也神化一回,不能演了半天,肥了别的行当对不对。
所以派了个老戏骨隆重登场,演话剧揣摩心理,多人文多艺术多高水准啊,关键还实用,一个人演演戏比几十个警察日夜查岗查身份证查出入境都有效,让全港人民忧心忡忡的变态杀人狂也只需演员进入角色一下下,人家就自动浮出水面,投案自首。
所以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已经是过去的事了,现在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福尔摩斯才对。
说点题外的——情结进行到靳兆楠跟前妻有点小火焰复燃的时候,就感觉那个后夫总归是《2012》男配角的宿命:原配总要破镜重圆的,后来的人嘛只是一个过渡,时辰到了,总要离去的。
TVB果然是TVB,坚决不回避“博采众长”的宗旨,《心战》还是延续了港剧一贯爱好:放几粒中西老典故、撒几片韩剧小情节、淋几滴美剧小桥段、下几块英剧小造型,把个香港特色电视连续剧煮成一锅看了随便不看不行的佛跳墙。
心血来潮,随手写两句,留个纪念。
这部戏算是TVB的新尝试,在谋杀的大背景下表现人的善与恶,表现几个主角的内心争斗兆楠一直沉迷在丧女之痛中,总把natalie误认为自己的女儿,esther因为残疾而自卑伤心,他觉得自己唯一能把握的就是对ivan的爱ivan一直想做个好人,但过去的阴影一直萦绕心头.心理描写算是挺好的,也可能这是个新尝试,bug还是挺多的.首先这部戏就不应该为拉拢师奶加些tvb惯用的师奶戏,不伦不类而且两边不讨好.1.这部戏最大的不足在于线索太多,太乱,有兆楠思念女儿,兆楠帮警方破案,排戏的穿插,Ivan的人格分裂和内心的挣扎,Esther的心里挣扎,警察破案.........正因为线索太多,导演不能处理好各者的关系,经常会顾此失彼.例如,之前Natalie与兆楠的互动很多,两者的关系在观众看来也呼之欲出,但是这条线又无端端断了,到了后面Steve被杀后才揭示两人的关系感觉太突然了!2.Esther的塑造是这戏又一个大缺陷.找邵美琪来扮演这个角色,导演是不是疯了..Esther的性格太片面,与Ivan没火花!!其实应该找个外表有点柔弱的演员,(柔弱的外表也能激发Ivan的保护欲)来表现Esther的柔弱和安全感的缺乏,后来的自强不息,最重要的要在微小之处表现她内心的少许疯狂,对Ivan的深切的爱.在我看来,剧中, 邵作为残疾人她的坚强她的悲痛和来自家人的伤害都表现不了什么!!她爱Ivan吗?给人感觉就是爱,但只是普通的爱,当剧情揭示她为Ivan杀人时,我内心的想法就是为什么??????!!!!!!!好突兀!!!!!!!!3.警察很垃圾4.郑少秋说道理时给人感觉是在背台词.
心战和天与地一直呼声很高 于是看完天与地后马上来看心战 说个小插曲 我一不小心点错了 跳了十几集到剧情 看得我一脸懵 然后心中还感叹 果然是让人看不懂的神剧啊 哈哈说个我印象最深的画面的 就是邵美琪替陈豪去顶罪 陈豪被手铐锁住只能用力挣脱呐喊的情景 音乐也配合的很好 不得不说tvb的音乐我真的都挺喜欢的再来说说几个分身 也是各具特色 尤其喜欢黄德斌的那个这剧看完 确实觉得其他剧没那么好看了
当我看到香港电视剧心战中的深水埗的老楼里布景的时候,我似乎看到了我自己生活地方,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我有时候总会在港剧的背景中看到熟悉的青岛的场景,太像了,尤其是老城区的街道,德国人在19世纪成为了欧洲的一股新力量,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展现了一股新颖的力量,让历史悠久的法国与英国人倍感汗颜,青岛就是19世纪由德国人建造的城市规划,这种熟悉的街道或许就是源于同一种思维下诞生的,香港当然也是如此。
一个香港面积只有十分之一青岛的面积,编排出的剧集中的故事让人回味,让人动容u,而我们不用说是拍故事,就是青岛本地的电视剧拍摄机构都没有,我们所看到的的大陆电视剧几乎和地缘没有什么关系,我曾将看过用青岛话拍的青岛本地的剧集,真的是没有什么可说的。
没有深度,全是一些琐碎的生活杂事,而且真实性不敢苟同。
我们实际上是没有独立性的,一切都没有独立性,,,, 当我们说我们的城市是多元化的时候,我只能说,这些只不过是给别人看的吧,我们自己或许很清楚,全城一个步调一个节奏的生活着,没有思想,没有生活,就算是建设的规划一样,那又如何?
香港,亚洲经典城市之典范。
心战,有点宗教色彩的剧集,善于恶总是会交织在一起,演奏出一部跌宕起伏的交响乐,让人听后时而愤怒时而大笑,或许人生本身就是由哭与笑构成的心灵畅想曲,I love HongKong,HongKong is classcal city. 人的心理真的很难说,人性的善与恶的思绪会不经意之间在我们的心理闪现,像是两股势力在斗争,究竟是谁能够占优,要看自己的生活处境与后天的受教育的程度。
人,从小生活的环境或许对善与恶的力量对比产生影响,如果一个人从小就生活在邪恶的,黑暗的环境中,他的恶的种子就会发芽,成长,形成有力的催生剂,反之,则依然。
而究竟是生活在好的家庭还是坏的家庭,是自己不能决定的。
而后期好的教育程度会催生我们善的种子,但是后期的接受良好的教育程度也是有两面性的,不是说必然是有正的效果,还是要取决于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不过,还好,人类在几千年的进化中,经历过屠杀、饥荒、疾病、等不良的事件,我们越来越明白,善对于人类的好处,毕竟人类还是喜欢悠闲、安静、安全的生活环境,而这一切都是要用善良的心绪来培育上述的土壤。
善于恶的对弈永远都是存在的,只不过是谁战胜谁的问题?
心战剧集 最精彩 的 就是 世言的不同心理状态用不同的人物来描写,展现出活灵活现精彩,而楚乔的为爱而变成恶魔的描写,也不足一个精彩之处。
心战,完美之作。
师奶剧能走多远,不会太远。
TVB现在是什么阶段,不能算好。
总会有一些人在关键时候出现。
771.心战,不是一部一般的警匪悬疑。
他在说一个关于人心自我战斗的故事。
天与地,4inlove。
中国人从来不缺才华,缺的是有才华的观众。
30集,看下去,一天一级。
心战这个电视剧有三条线,靳兆楠文艺寻女,章世言变态杀人,牙医前妻世俗做人。
故事的开头一片祥和,所有有缺陷和丢失的人坚持下去努力生活。
此刻调和一切的是世俗与信仰。
同样是丢失孩子,靳兆楠一直独身一人,半只脚踏入世俗,和前妻牙医聚餐,和老友吃喝,生活演戏赚钱,半只脚活在梦魇里。
前妻选择找新丈夫牙医在一起组建新家庭生孩子。
并且牙医一直和靳兆楠说让他走出来,找新女友新生活。
罪犯的孩子章世言带着失忆的章世婷过着不富裕不过积极的生活,和被砍掉左手的有钱人楚乔谈恋爱,看上去还算幸福。
后来章世言的自私让他变成杀人犯。
他本人就是多人格,还心理变态。
到后来虽然摆平靳兆楠,还是控制不住自己导致东窗事发。
靳兆楠的思念终于让他和警方合作,自己引入罪犯人格然后变成和章世言差不多的杀人狂,还害死了牙医,最后自杀死亡。
最后世俗失败,信仰破灭,幸福跑走 ,变态自杀。
我个人认为这几个人有点惨,靳兆楠应该向前看,章世言应该趁早带着妹妹和女友离开香港。
这样还可以维系幸福。
一个是城中颇具声望的戏剧演员,一个是生活平凡却手段高超的魔术师,两个生活原本毫无交集的人,却因为一起二十多年前的绑架案产生了冥冥中的联系,他们亦敌亦友,虽然他们有过开怀畅饮、引为知己的情谊,但更多时候,他们总是处在暗中交锋、揣摩对方的思想,直到其中一方露出破绽,再给对方送上致命的一击的“心战”当中。
然而,即使击败了宿命中的对手,良知的拷问和对未来的迷茫却远未结束。
“心战”是人与人之间心理的交锋,也是内心深处无法回避的挣扎。
靳兆楠,一个优秀的演员,他曾经饰演过成千上万个角色。
对他来说,一段戏剧,便是一个世界,一个角色,便是一次人生。
他什么样的角色都尝试过,世间的苦痛他大抵都品尝过,然而即使是这样,二十多年前的伤痛仍未消失。
当他扮演《李尔王》中痛失爱女的老国王时,那悲怆的神情和几近失去常性的哭号不仅让台下的观众失神,也让屏幕外的人为之动容,谁又能知道他投射了多少靳兆楠本人的感情在里面呢?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靳兆楠绝不会像李尔王一样,承认女儿离世的结果。
二十多年来,他不间断地请私家侦探,去寻找女儿的踪迹,就连年迈的老侦探也感动于他的坚持,即使已经退休也要查下去。
他甚至从未去过女儿的灵前,因为他害怕当他面对墙壁上黑白色的相片时,自己会忍不住放弃希望,放弃二十多年来不被认可的坚持。
其实莫说其他的人,就连靳兆楠自己大概也明白,自己的这份坚持可能注定没有结果,只是事到如今,对女儿的寻找成为他无法舍弃的信念,甚至在他的梦境中,女儿已经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学业、家庭和爱好,一想到女儿可能还生活在世界上的某个地方,心里多少得到一点安慰,正如他自己所说:“时间可以冲淡一切,但如果你对一个人的思念,深厚得连时间亦无法冲淡,那对方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而你,就是全世界最悲哀的人。
”但谁又能说他是最悲哀的呢?
有多少人能有一个坚持二十五年之久的信念呢?
如果没有意外,靳兆楠这辈子是无法接近事实的真相的,但章世言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
毫无疑问,在当年的绑架案中,年幼的章世言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尽管我们知道,当初的罪行是迫于无奈,这些年来他备受良知的谴责,尽力去扮演一个世人眼中好好先生的形象,其中多少有良心不安的原因。
可是当他选择杀掉那个叫天叔的男人时,丑恶的本性终究还是暴露出来,其中固然有受天叔要挟的原因,但更多是因为他从小就被灌输了一种粗暴的思想:杀人,是最为直接,也是最为有效的办法。
不管平时的他多么谦逊温和、处事有方,一到关键时刻,浮现在心头的第一个想法都是杀人。
当我看到他熟练地杀人、运尸、烧毁尸体的时候,我就意识到,这是一个“刘建明”式的人物。
就好像电影《无间道》系列里的刘建明一样,章世言最大的心愿就是做一个好人,他知道自己过去犯了错,他备受良心煎熬,甚至有意去弥补受伤害的人,就好像刘建明到陈永仁墓前看望一样,但如果有人敢探究他不堪回首的过去、揭露他充满罪恶的往事,他就会露出最锋利的爪牙,抹杀一切的威胁。
那个在医院风趣幽默,给病人表演魔术,奉献无私关怀的章世言,那个在黑夜中悄无声息夺人性命、面容冷酷的章世言,无比割裂,又无比自然,人性的极致矛盾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对于章世言来说,一切救赎的希望和毁灭的契机都来自于两个女人:李楚荞和章世婷。
李楚荞自然是可怜的人,当初因为一时善念招致杀身之祸,不仅失去左臂,还亲眼目睹杀人犯在自己面前自尽身亡,原本平凡的人生被摧毁得一干二净,幸好心灰意冷之际遇到章世言。
这个魔术师似乎并不只是会小把戏的骗子,和他在一起,李楚荞居然有了这样一种感觉:失去的左臂似乎重回身上,原本破碎的人生也变得完整。
章世言知道,观众很清楚魔术只是谎言,更知道只要你把谎言说得漂亮,观众便会心甘情愿地被你欺骗,对于这一点,他从不避讳。
作为章世言的女友,李楚荞又怎么可能不清楚这一点,只不过她也和那些观众一样,心甘情愿沉浸在爱情中。
也许章世言对李楚荞的爱做不得假,但失去的左手已经坏死,更别论心中无法愈合的伤口。
人们常说塞翁失马,但不过是自我安慰罢了,失去的东西无法追回,唯有握紧眼前为数不多之物,才能有所安慰。
只是李楚荞将章世言的爱意当作救命稻草,章世言这个溺于苦海的人有何尝不是将李楚荞视作救赎的绳索,平凡生活和爱情婚姻是以往的他想都不敢想的。
至于章世婷,这个单纯的女孩倒没有上述三个人这么偏执、复杂,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章世言多年以来对这个妹妹毫无保留的爱护。
大概是因为自己经历过太多险恶,章世言反而更加注重对章世婷的养育和教导,以至于章世婷的心智一直以健康的状态成长,丝毫不见其兄长的内敛和阴沉。
毫无疑问,章世婷是一个热情、开朗、善良的女孩,与人相处时她总是能热情地说说笑笑,所做的工作也是辛苦却有意义的“树医生”。
这样一个过于美好的人物无疑与章世言的罪恶形成鲜明对比,但他们偏偏就是最为亲密的家人,章世婷对兄长章世言有一种依赖的情感,而章世言也把自己对光明未来的向往寄托在章世婷身上,这种奇特的感情却为之后一系列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靳兆楠、章世言、李楚荞、章世婷,这四个人物的塑造无疑是《心战》的重中之重,他们都有着摆脱悲剧的想法,但一次又一次因为自己的天性挣扎在地狱当中,只有经过人间的炼狱,才有可能登上天堂的阶梯。
在故事的结局,挣扎在生死边缘的靳兆楠在恍惚间找回了真正的自我,过去压垮身心的悲伤也化为穿越时间的思念。
“我心灵上的枷锁已经解脱,天神,你就为我吹一口和风,让我们的船可以鼓满帆篷,慈悲的神明早已经赦免可怜万民的过失,你们的罪过,无人追究,你们的宽大,也给我自己。
”
当初很喜欢《金枝》,去年很喜欢《天与地》,今天才知道当年很有兴趣的《血荐》也是他们的作品。
我一直喜欢有特色的作品,他们的组合就是。
《金枝》环环相扣的心机,《天与地》频现的金句,《血荐》的冷凝。
其实《心战》只是他们的一般作品,但现在是不是形成了一种习惯,凡戚周出品,必看。
周旭明是香港大学中文系毕业,难怪能写出《金枝》中的古典对白,我觉得比什么《甄嬛》刻意仿《红楼》好多了,他们的作品里总是会出现富有哲理的台词,让我觉得也有电视剧不是那么弱智。
陈豪是真正的型男,演技越来越好。
他女朋友也很漂亮。
其实一直觉得陈豪比郑嘉颖演得好,虽然郑比较帅。
771的御用班底少了佘诗曼,林保怡这两个戏精,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当初看《天与地》时多过瘾啊,几个人一起飙戏。
看了这部戏,我想我会爱上魔术。
戚其义主要的电视剧从《金枝欲孽》到现在我已经都看过了。
《金枝》开始,“如果”就已经成为戚其义的主题。
剧情基本推演的方式就是谋算人心,模拟对方的心思来害人。
然后是《火舞黄沙》,焦玉与阎万熙之间算计也是。
这一部的对白写得最好,场面非常好看。
《珠光宝气》是戚其义的所有对于戏剧的幻想的终极实现,是他集大成之作,然而,这一部戏也是他从主流转向支流的分水岭。
在这一部戏中,以前的剧情思路仍然延续。
前三十几集可以看做戚其义早期《天地》与《流金》主题的延续,全方位展现一个社会内部的谱系。
之所以与以往的剧集看起来不同,主要是因为服装与布景太好,对白精炼。
宋世万要翻身,剧情就转会到戚其义最擅长的部分。
宋世万估賀峰太准。
而三姐妹、贺哲男四人围绕三人小组会议的估计也准。
邵美琪以自己的方式去帮人的形象成为三姐妹中最好看的一线。
贺哲男与二妹的爱情太纠结,賀峰被小妹害死。
这一线中,邵美琪成为一种独立人格在之后的《心战》中发展到极致。
钟嘉欣这一型果然是戚其义最爱,只是她后来没有机会接到类似角色了。
《心战》里的陈茵薇与钟嘉欣其实很像,都有一种现代女生的节奏感。
这一部中所确立的主题是翻不到转头了。
人人都有自己的男人,自己的路,在当时的情景之下没有别的选择,然后就翻不到转头了。
这个主旨与如果想对。
选择的可能性,这是每一个人物最主要的命运。
这一部留下了戚其义的很多意象。
苇庭会发光的树,在后来陈茵薇的眼中变色。
三姐妹所代表的三种不同人格,责任感、机心与善良三者交战,在《天与地》三兄弟间有了更深入的挖掘。
到《心战》中根本集中在同一个人物身上。
在生活中做戏,姜大卫口里骂三个女儿的这句话也成为戚其义后面电视剧极力表现的。
《心战》里的两位主角,戏剧演员与魔术师;《金枝2》陈豪的昆曲演员,他们怎样沉迷于杜丽娘的故事。
然后,《天与地》,这一部呈现出于之前的不同,对于香港社会的关怀。
这种关怀不单单是后面的摇滚精神,其实佘诗曼在空中做主持人,对于香港越来越商业,为迎合陆客,香港生活原来嘈杂沉稳的一面反而被侵蚀。
当然,剧情仍然纠结在如果与翻不到转头上,悬在众人头上的死亡使得善与恶疯狂转换,后面Tancy的死活也成为郑少秋和陈豪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的动力。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格分裂终于被直接点了出来,善良、责任与罪恶。
其实周旭明最高明的是对白好,这个方面更陀思妥耶夫斯基。
金燕玲的刻画很虞苇庭。
一个女人人生最后的爱情。
然后到这一部《心战》。
Tancy的死悬挂在陈豪和郑少秋两人心中,郑少秋正是因为这一点善良,于是永远可以抽离角色,但是最后却也欺骗自己。
陈豪因为Tancy的死而背上过于沉重的包袱,责任。
这一部剧是戚其义对于戏剧理解的终极实现,因为郑少秋本身就是戏剧大师,他把自我代入到每一个角色中,陆秉青。
陈豪也反制。
然后邵美琪加入,这一部剧就是这三个杀手的死亡追击。
其中邵美琪依然承接着《珠光宝气》里她的角色,只是这里面有了更加极端的发挥,而且演出很精彩。
但是这是唯一一部让我觉得累赘的,是不是周旭明觉得观众难以接受呢》解释好多废话,经常一件事发生了几个人解读。
其实不必要这样的,《金枝2》也有这个毛病,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是几个人物剪在一起,而且有独立性,这一部每个人绞得太紧,就累赘了。
《金枝2》重拾了情这个字,这个情不是现代意义的,而是古典的。
心理追击也从情字出发。
好极。
太尼玛虐心了,到底是不是,最后彻底糊涂了,根本不是结局好不好!
很有771的风格,秋官25年的坚持很让人感动
故弄玄虚,如果什么讲不通都拿精分说事,下次是不是可以说全剧只是一个路人甲做的一个梦?沙画很漂亮,只是看多了有点审美疲劳~
可以不让我猜到吗。
四爷啊四爷
章世言、esther、勒兆楠角色都几好,不过故事编到结尾几集不够力了。总的故事还是天与地好看些。陈茵薇在一群好戏人的围绕下演技明显弱了。秋官讲台词有股唱大戏的感觉,粤语韵味好浓,那班后生演员的懒音功实在是。。。
有美剧FEEL,今次TVB再次挑战低收视高评价,抵赞。
开头还可以,后来装神弄鬼、装模作样上瘾了,于是结局就傻逼了。
狗...屎...!!
暗黑系 太重口味而且不喜欢陈什么茵
沙画赞 中间的线太冗长了
标志性烂尾……大反派就这么简单地死了!!!!!
看前几集时觉得自己眼瞎了,黑暗系不是点播TVB的初衷。天与地的编剧周旭明,无怪,天与地较之也成小清新啊。内心独白、纠结的背景音乐和可怕的分裂人格黄德斌与酒保。题外话,不知有没有基调阴暗的沙画动画
片尾的沙画有点意思,剧情的吐槽点太多了- -
故弄玄虚事实上无聊哭了 不过沙画很好看 还有每集末的话很揭露人类心底 我还等你一起看第10集呢 2012.6 haydon+hassell
看完,电视剧里的角色把我都弄糊涂了,到底谁是谁,没有真正的结局,也许导演都不知道该如何拍出个理性的结局来
771很用心在创新,比师奶剧好看一千倍。没有按牌理出牌。很像电影《神探》。陈豪弱了一点。
这样的剧集不给满分似乎真的对不起戚其义的突破与创新。
论题材来说应该可以是部出类拔萃的港剧 可是还是落为和天与地一样的麻麻地 演员表演过于夸张并没有恰到好处的拿捏角色导致生硬且不连贯 心理呈现太过剧本化 造型设计和场景布置实在是不能凸显剧情水平需要
顶着PG指引的HK投诉文化,在万年不变的tvbBQ,771都能搞出个重口味悬疑舞台双雄宗教魔幻破案剧,不容易啊!(顺便强烈鄙视内地各大视频网站,凭什么删减人家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