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督之屋
Viceroy's House,乱世伤痕:末代总督的秘密(台),总督府
导演:顾伦德·查达哈
主演:休·博纳维尔,吉莲·安德森,曼尼什·达亚尔,胡玛·库雷希,迈克尔·刚本,欧姆·普瑞,大卫·海曼,西蒙·卡洛,丹兹尔·史密斯,内拉吉·卡比,坦维尔·加尼,莉莉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印度,瑞典语言:英语,印地语,潘加比语年份:2017
简介:2017柏林影展主竞赛展映。1947年英国政府指派最后一任总督蒙巴顿公爵,协助二次战后印度与巴基斯坦两国的独立与和平政权转移。在总督之家内外,大至民族之爱,小至男女私情,全部纠结在这动盪震撼的史诗里。 纪念印度独立七十年,集结英、美、印度三地影坛金奖团队打造钜作。本片是英国籍印度裔女导演古兰德恰达,根据其祖父母跨..详细 >
其实译作《建国大业(印巴版》更妙,从来没有关注过印巴分治这段历史。片中描绘了当时错综复杂的政局,也有个人的爱与离别,有点有面,不错的一部电影。特别是历史人物甘地、尼赫鲁、真纳的扮演者神似,有个细节,当印度人民欢庆独立建国时,国父甘地赤身睡在露台上拒绝庆典,他不愿看到分裂的印度。
印巴分治,上千万人流离失所,一部分是历史的锅,一部分确实是为英国的政治游戏买单。有的是怀揣远大理想,屡遭现实毒打的伤;有的是树着民主自由的大纛,干着欺世盗名的勾当。
亚洲国家有多少是由于西方殖民而被分治的?印巴,巴以,南北韩朝……唐顿庄园的男主人似乎被固定了角色,这位演员专门演绎各种伯爵,本片是从缅甸伯爵到印度任职总督,可见当时整个南亚都是大不列颠的殖民地,后来独立分裂成若干国家: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等等。幸亏是西方编剧导演,让穆斯林男子和锡克女子谈了一场世纪之恋,换句直白话说就是巴基斯坦男子睡了印度女子,让印度男人看了还不疯了?!ps: 影片结尾放映了当年印度最后一位总督的历史影像,还有一句字幕: 这个难民营妇女的孙女就是本片导演。
当个历史片看看三星半
虚构的垃圾。而且甘地是一个被西方捧上神坛的人。
多年前去印度、巴基斯坦时,认真了解过印巴分治历史,还去两国边境看过降旗仪式。感觉该片的历史还原度不错,演员神形兼备,史诗感很强。爱情故事穿插在其中虽然有些欠分量,但好在是导演祖辈的故事,也还说得过去。这类影片值得一看,可见殖民者给当地人民带来多少混乱和痛苦。
走出电影院刚打开手机:【印巴军队在克什米尔地区激烈交火 】...... 印巴分治这个题材还是很少见的 角度和细节做的都不错 看完片尾那些影像资料会发现 人物外貌的还原度是极高的 然而对于这样一个历史题材 拍的还是过于琼瑶了 少了许多真实感 把锅都扔给丘吉尔也是不太严肃吧……
除了用电影去还原和缅怀,甚至去谴责外别无他法。被历史的巨轮碾过,沦为政治利益牺牲的工具,上至总督,下至平民,后知后觉,身不由己,蒙巴顿方案不过也是作嫁衣裳罢了。大时代变迁下的爱情固然可歌可泣,不过在这里却显得突兀,蒙巴顿和一众难民来作配,这腔热泪的成分不纯粹了。
前半段一直觉得爱情故事在这样宏大的历史背景中,显得单薄渺小。后半段明白了导演的用意,通过这样一对情侣的分别和重逢展现了整个事件的点滴影响。明明知道发生了什么,可还是动容地看着它一步一步走向盛大的消亡。其他短评的严谨和工整二词可以说形容本片十分精准了。
到处都是英国的殖民地
又了解了一段历史
这场最后的谈判过程到底如何不得而知就电影来说总督一家人都是好人总督只是被摆上台面的工具人实则分裂的结果早就被丘吉尔安排得明明白白一切都是为了石油矿产的占有权圣雄甘地的无可奈何看着很心酸民心不齐 勉强统一终究会把暴力升级最后地属规划 分界线等问题都没彻底解决所以到现在印巴还是冲突不断🤦🏻♀归根究底英国造的孽啊PS.我泪点奇奇怪怪听到主厨副主厨这对老伙计报了不同的国家后我哭的稀里哗啦😭
很严谨的历史剧,重现了40年代的印度,和走向日落的日不落帝国。电影非常注重细节,宣布印巴分治以后,总督府内每个佣人,包括每一件东西都分别打上国籍。但是却对那段血流成河的历史没有过多描写,数十万人的性命只总结成电视闪过的几个画面。上千万人流离失所,我尽然看出春运的感觉……
国家风雨飘摇的命运,乱世的爱情。又见男神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分裂就是因为宗教划分。
把蒙巴顿洗得这么白棺材板压得住吗……
当成历史纪录片看了
感谢科普了印巴分治这段历史。影片号称英美印度三国鼎力打造的巨片,休博纳维尔和吉联确实算是大牌,印度演员们却不入流,而且几乎全是英语对白,原来导演是英国裔印度人,影片效果难免会打折扣!影片线索太多,感觉没什么重点,联想到印度之后的发展让人感叹,没有经过战争的和平不会达到真正的和平!
就猜到结尾会来个爱情大欢喜,最近刚好在看鲁西迪的<午夜之子>,对于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历史稍微了解了一点,刚好弥补了电影的历史背景,电影对回教徒和印度教徒的矛盾背景刻画的不够。
了解一些历史吧,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