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波

The Aftermath,情,敌(台),敌人妻(港)

主演: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凯拉·奈特莉,杰森·克拉克,凯特·菲利普斯,费昂·奥谢,雅尼克·许曼,亚历山大·谢尔,吉姆·海伊,弗雷德里克·普雷斯顿,汤姆·贝尔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美国,德国语言:英语年份:2019

《余波》剧照

余波 剧照 NO.1余波 剧照 NO.2余波 剧照 NO.3余波 剧照 NO.4余波 剧照 NO.5余波 剧照 NO.6余波 剧照 NO.13余波 剧照 NO.14余波 剧照 NO.15余波 剧照 NO.16余波 剧照 NO.17余波 剧照 NO.18余波 剧照 NO.19余波 剧照 NO.20

《余波》剧情介绍

余波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1946年的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战火让大地满目疮痍,家庭妻离子散。英俊上校刘易斯(杰森·克拉克 Jason Clarke 饰)和他的妻子瑞秋(凯拉·奈特莉 Keira Knightley 饰)在战争中失去了他们的大儿子,瑞秋因此非常的痛恨德国人,但是让她没有想到的是,战后,她和她剩下的家人们,要和一个名为史蒂芬(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 Alexander Skarsgård 饰)的男人住在同一屋檐下。 史蒂芬也在战争中失去了妻子,这让他对瑞秋没什么好脸色,两个人天天争锋相对。丧子之痛让刘易斯选择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经历放在工作中,备受冷落的瑞秋每天的相处对象就只有史蒂芬,渐渐的,两人之间的关系开始转变。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高校逃生绝望主妇第一季致命失职倒霉小姐与幸运先生生化战士3:落入圈套女孩向前冲!找到你中年女性蝙蝠侠:红影迷踪产科医鸿鸟2母爱杀机西瓜树家园防线别逼我动手天网狼蛛我们是小僵尸海啸抗联敢死队之红雪血染北沙河战火黎明追剿魔头日落家园第四季圣母疯金色大门网红的疯狂世界墨斗先生林肯律师第一季窃贼、妻子及皮划艇谁偷了我的DNA民间奇谈传

《余波》长篇影评

 1 ) 断壁残垣中的生活困苦但是一样也不缺,多的只是仇视的宣泄和孤独的愤懑,也许这就是战争给予我们最直接的“余波”

盟军胜利了,于是英国人占领了德国。

一个英国军官占用了一个德国工程师的古堡当作自己的家园,并从伦敦接来了自己的妻子,准备开始战后的生活。

但是战争中失去爱子的痛楚深深折磨着妻子,让她对德国人一直存有深深的恨意。

虽然一开始因为没有找到居所,还是和英国军官夫妇住在一起德国工程师处处避让,表现出并不真心的谦恭,但是女主还是讳莫如深,很是忌讳。

但是一台钢琴联系起了同样喜欢弹琴的女主和德国工程师的女儿,因为女主在钢琴边教过儿子,工程师的女儿正好弥补了儿子的缺失。

正巧,工程师的妻子也是因为战争去世,两个人相同的境遇,女主的丈夫又常常逃避儿子的逝去,不愿提起,女主与工程师发生了感情,并很快成了如胶似漆的一对。

很快丈夫发现了秘密,女主也向丈夫坦诚了一切。

就在妻子放下一切(把儿子毛衣留下),准备与工程师重新开始的时候,女主还是决定回到丈夫身边,与他一起承受一切。

女主的丈夫真的很不错,首先他将妻子接到身边是为了让她走出丧子之痛。

到了德国,他又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已经作为战败国的所有人,甚至让工程师暂不要搬走,住在一起,甚至老婆要求不要其他人共处一室的情况下,还是这么决定。

说明女主的丈夫是一个正直有怜悯心得善良人,他并没有颐指气使,居高临下,一副战胜者的模样,虽然人民还是误解他、反抗他,他还是一直秉持着自己的态度,难能可贵。

对于情感也是一样,知道妻子出轨,并没有怨恨责骂,更多的是理解和成全,所以妻子最后的回归也是必然。

战后的创伤不管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是毁灭性的,相互的不信任,相互的敌对,让人与人之间总有很多的误解和不忿,怎么在这个时候摆正自己,做回自己,真的很难。

女主夫妇、工程师,包括工程师的女儿其实都很混乱,也在生活里一点一点慢慢找回自己,知道自己应该怎样生活。

战争的余波真的无处不在,影响着每一个人,每个家庭,甚至时间的每分每秒,也只有时间才可以慢慢抚平伤口,忘却仇视,但是到底要多久,可能只有凭心自己去感受了。

断壁残垣中的生活困苦但是一样也不缺,多的只是仇视的宣泄和孤独的愤懑,也许这就是战争给予我们最直接的“余波”……

 2 ) 战后余波

2025.01.19二战盟军胜利五个月后的德国汉堡,英国军官敲开史蒂芬•鲁伯特家的房门,出示一纸证明,表示根据德国控制委员会的命令,这栋房子被英国征用,接着不由分说,径直走进他家的客厅,这就是胜利者的傲慢,占领者的姿态。

相比较刘易斯•摩根上校还知道说句“请原谅”的客气话,而他的妻子瑞秋也是一副矜持、自负的胜利者的姿态来到汉堡。

再看房东鲁伯特,尽管衣着得体,但是神情上则是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一遍遍的操练任何接待占领者,鲁伯特本来是个体面光鲜的建筑设计师,现在已经沦为金属冲压机操作工。

瑞秋一路上看到战后的德国市民可惨了,盟军曾经投下大量的炸弹,超过伦敦在整个战争中遭受的轰炸,彻底毁了德国人的家园,现在他们在残垣断壁,一片废墟中寻找失踪的亲人,翻找可用的东西,为曾经的拥护和支持者默默的买单。

鲁伯特站在客厅窗前看着摩根夫妇在易北河边漫步,心情复杂,陷入沉思。

德国人对待占领者的态度是复杂的一个叫“狼人88”的组织,不愿意接受胜利者的占领,不断使用暴力来抗争,他们袭击盟军运输食品的车队,打死盟军士兵,盟军情报处的凯斯•伯纳姆就开枪打死了一名“狼人88”的组织成员,他临死时口中还喊着“嗨,希特勒。

”瑞秋在家里也很别扭,房东的女儿弗雷达让她吃了个闭门羹,瑞秋面对仆人海珂的询问一脸茫然,海珂看她不懂德语,也就不啰嗦了,直接给她倒咖啡,安排早餐。

战争中丧子之痛让瑞秋非常的痛恨德国人,因此她第一次和房东鲁伯特见面就拒绝了鲁伯特主动伸过来的手。

在随后的日子里,夫妻两人在一起的时候几乎都是伴随着矛盾和冲突。

焦点似乎是因为两人对待仇人的态度不同:因为丧子,瑞秋憎恨德国人,刘易斯则得到感悟而变得仁慈。

这种仁慈在瑞秋眼里变成了伪善和自私。

其实,两人最大的矛盾是刘易斯的逃避和习惯性忽略瑞秋:回避沟通,做事看似商量,其实早已有了决定。

相较于刘易斯,瑞秋主动的多,背井离乡来到汉堡与丈夫相聚,多次开口挽留刘易斯陪伴自己,可主动并没有得到想要的回应,这也为后面出轨埋下了伏笔。

摩根上校提出让鲁伯特一家人继续住在顶层,这让瑞秋很不舒服,她原来的设想是过二人世界的,现在只好“委屈求全”。

和这个名叫史蒂芬•鲁伯特的德国男人及一家人住在同一屋檐下。

鲁伯特也在战争中失去了妻子,这让他对盟军也没什么好感,外表彬彬有礼,内心冷漠无比。

瑞秋和史蒂芬两个人天天争锋相对。

改变是从瑞秋得知史蒂芬的妻子死于盟军大轰炸开始,同命相连让她的平生出怜悯之心,从那时起瑞秋开始关注起这个男人的一举一动。

在如何对待德国人的问题上摩根夫妇的观点有严重分歧,而丧子之痛让刘易斯选择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经历放在工作中,备受冷落的瑞秋每天的相处对象就只有鲁伯特。

鲁伯特接受盟军的审查并不顺利,在凯斯•伯纳姆的眼中,尽管鲁伯特没有加入纳粹党,但是似乎他和纳粹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让鲁伯特非常恼火。

鲁伯特擅自在原来挂元首画像的位置挂了冯•盖拉德的一幅裸体美人画,引起瑞秋极大的反感,两个人因此而发生争吵,鲁伯特尽情发泄他的压抑情绪。

一个屋檐下住着,什么事情几乎都是透明的,鲁伯特对于摩根夫妇的分歧心知肚明,他也许是为了激化矛盾,也许是从见到摩根夫人那一刻,鲁伯特就有了非分之想,因此现在终于借机表现出来,鲁伯特突然吻了她,这让瑞秋始料不及,触不及防。

闲暇的时候瑞秋偷偷的上楼看到鲁伯特一家人的生活状态和鲁伯特先生坚持自己的建筑设计,这让她十分开心,渐渐的,两人之间的关系开始转变。

鲁伯特在暴乱的街头因为救人而被打伤,当他头上流着鲜血的回到家时看到一群英国人在他家唱歌,凯斯•伯纳姆粗暴的弹钢琴时,他受不了而发火,被众人劝阻。

客人们走后,瑞秋为鲁伯特擦拭伤口,她突然对这个真性情的男人产生了冲动,情不自禁的回吻了他,两个人在餐厅的餐桌上激情澎湃,不想摩根突然回来,打断了两个人的好事,摩根上校浑然不知他妻子刚刚给他戴了顶绿帽子。

偷不着的感觉让人心里有一种百爪挠心,鲁伯特在去客厅送劈柴时路过瑞秋的身边,故意借机用手指轻轻摩擦一下她,在楼上对准楼下有意放大留声机的音量,这种撩拨时刻在侵袭着瑞秋,让她饥渴难耐。

摩根上校要出差六天,这可真的是打瞌睡送来枕头。

当摩根上校的汽车离去的那一刻,瑞秋终于有了一种解脱的感觉,儿子迈克尔的死是瑞秋永远的伤痛,也使摩根夫妇的感情产生了很深的一道裂痕,从那以后瑞秋再没有碰过钢琴。

今天她终于再次弹起了钢琴,优雅的钢琴声一下子让鲁伯特的女儿弗雷达和她拉进了距离,也让瑞秋触景生情,想起了她的儿子迈克尔而失声痛哭,鲁伯特进来紧紧的抱住她,安抚她,让她渐渐的平静下来。

摩根夫人邀请鲁伯特父女俩共进早餐,请人来家里为她和弗雷达做头发,鲁伯特拿出放映机播放动画片,他们在一起仿佛像一家人一样其乐融融。

鲁伯特和瑞秋终于可以毫无顾忌的在一起做爱了,瑞秋再次体味了久违的激情碰撞,享受着鲁伯特的深耕细作。

鲁伯特带着瑞秋去了他的山林小木屋,他们在一起寻欢作乐,尽情享受鱼水之欢,瑞秋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瑞秋坦言她从未想过自己可以再次获得幸福,鲁伯特借此提出“私奔”,一切重新开始。

瑞秋通过“夫人外交”让鲁伯特很快拿到了合法证件。

鲁伯特出差归来,正沉浸在音乐的快乐声中的瑞秋差点就穿帮了。

不过摩根上校带来了一个对她来说简直是噩耗的消息,摩根上校调回英国伦敦陆军部了,他们很快就要回英国了。

弗雷达在打黑工的时候认识了男孩伯蒂•阿尔伯特,他是“狼人88”组织成员,弗雷达偷着把摩根上校的烟盒送给了他,里面有一张摩根上校和他儿子生前的合照,没有想到这给摩根上校带来危险,伯蒂竟然要对摩根上校下手。

在宴会上,瑞秋准备和刘易斯摊派,此时刘易斯也发现了他的妻子出轨了,他询问他俩的婚姻是何时消亡的,瑞秋坦言一年前迈克尔死后他们的婚姻就名存实亡了。

在回来的路上,刘易斯亲自驾车,没有想到坐在副驾位置上的司机巴克替他挡了一枪,阿尔伯特逃跑中掉进冰冷的河水里,随后赶到的弗雷达看着了阿尔伯特淹死,而摩根上校安抚了她。

目睹了这一切的瑞秋看到了丈夫的另一面。

回到家里的瑞秋告诉鲁伯特已经告诉了丈夫,鲁伯特当即决定第二天带着她远走高飞。

第二天早上,一直坐在客厅里的摩根上校心灰意冷的听着妻子在卧室里收拾行李,他对走进来的鲁伯特说“你们走吧”。

摩根第一次问到瑞秋儿子是怎么死的,得知他是直接被炸中,没有痛苦。

摩根的临别之言感人肺腑“其实我从未想过离开你,你是我心中的唯一,至死不渝。

”瑞秋受不了了,赶紧起身离去。

在火车站,一直在沉思的瑞秋临踏上火车车厢的那一刻突然幡然悔悟,对她的婚姻有了一个重新认识,她决定回心转意,重新开始。

就在摩根上校沮丧的装车准备离开这个伤心之地时,瑞秋出现了,摩根惊喜万分,喜笑颜开的迎了过去,夫妻俩相拥而吻,摩根终于重现赢回了妻子的心。

不过这样的结局恐怕也只有英国人能够理解和接受,换做东方人是万万不可接受的,这算是东西方文化差异吧。

 3 ) 余音缭绕

1. 影片设计很美。

2. 内容上完全不同于二战其他影片,本片崇善!

3. 几个片段不好:一是男主初次亲吻女主,没有逻辑,似乎只是纯粹的动物本能;二是男女主角亲密发展的过程太少;三是男主女儿完全接受女主的细节太少;四是结尾太俗套,无法理解Lewis的大度!

4. 背景音乐非常优雅动听,引人遐想;特别是男女主角床戏那段的钢琴音乐(the Attic)唯美无比。

Martin Phipps专为此电影创作了一个专辑。

The Aftermath

 4 ) 战争时代的婚外情

其实这个故事发生在任何时代都合理,明明是想突出时代背景,但我觉得并没有。

刘易斯蕾切尔是一对英国夫妇,他们儿子死于二战,处于丧子之痛的他们少了夫妻之间交流,刘易斯是英国陆军上校,他们住进了德国人斯蒂芬家里,善良的刘易斯并没有把本来应该离开的斯蒂芬和他女儿赶走,而选择了共用这个房子。

故事实在缺少合理性,刘易斯善良的过分,从一开始的选择共用房子,到后来得知妻子出轨,甚至没有过激反应,实在不能理解。

有人说心疼刘易斯,我并不觉得他值得被心疼,他对妻子有过关心吗?

军人是辛苦和忙碌,他心疼单纯的德国小孩,心疼房子里的德国人,我实在不理解他为什么不心疼失去儿子的蕾切尔?

沉溺于丧子之痛的蕾切尔,她们的儿子死于二战,她不是军人,她也不像刘易斯那么善良,她只是一个母亲,她眼里只有可爱的小儿子,对德国当然憎恨,她恨这场战争失去儿子,可是刘易斯却一意孤行选择和德国人一起生活,试问,他真的考虑过妻子吗?

失去儿子,失去丈夫的关心,难道蕾切尔不可怜吗?

她只是需要有个人拥抱她而已。

丈夫甚至不认为自己出去六天留妻子一个人和陌生男人在家有什么不妥,丈夫的眼里除了工作真的有妻子吗?

婚外情是从一个莫名其妙的吻开始的,不得不说,斯蒂芬实在太帅了,我想任何女人都无法拒绝,两个失去至爱的人,两个需要拥抱和温暖的人凑到了一起。

忽略了国籍,忽略了战争,只是遵从了自己的内心。

钢琴曲《月光》让蕾切尔和斯蒂芬的女儿有了共鸣。

在这个房子里,他们短暂的快乐使他们暂时忘记了战争,刻意地挑拨,期蒂芬不经意划过肩颈,刻意将留声机对着蕾切尔,甚至让我觉得有一丝甜蜜。

比起刘易斯,我真的更喜欢斯蒂芬,不光是他英俊,他甚至设想了他们的未来,他告诉了她自己的房产,他在设计房子,希望和她同往,那些美丽的憧憬,刘易斯给过妻子吗?

不得不说,结局实在太平淡了。

或许另一层含义是,刚结束战争的国家,还是无法完完全全走到一起?

其实说完全不心疼也不尽然,因为最后那一幕确实心疼了,最起码斯蒂芬还有女儿,而如果蕾切尔离开,刘易斯真的只剩自己了。

儿子或许是他们婚姻最主要的支撑,失去儿子让他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其实妻子一直都在等丈夫不是吗?

渴望和丈夫独处,希望能陪他一起出去,可惜男人都是大猪蹄子。

哦对了还有人说最后斯蒂芬没有太挽留?

他女儿已经在火车上了,他有什么办法啊?

抛弃女儿吗?

他是多么诧异,多么难过,他需要她,可惜她不止有他。

电影内容实在单调,感觉跟战争没什么实质联系,故事太过于平淡,斯蒂芬太帅了,斯蒂芬太帅了,斯蒂芬太帅了。

我想和斯蒂芬走,我想和斯蒂芬一起滑雪,看着他设计草图时戴着眼镜英俊的侧脸,想和他在那个简约的小房子里开心地听着女儿弹琴,想在事后抱着他谈明天吃什么早餐。

梦里什么都有,我爱斯蒂芬。

情人节快乐。

2020.2.14 19:24

 5 ) 结局,算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吧

查询Aftermath 的中文含义:后果、创伤,作为本片的片名,我觉得“创伤” 更加精确。

女主的儿子死了,一直无法从丧子之痛解脱出来的她和丈夫貌不合神也离,然后,她和丧妻的“房东”不出我意料地发展了一段短暂的婚外情,就在她向丈夫摊牌,表示两人再也无法生活在一起的时候,我以为这片子也就这样了,万恶的战争又毁掉了一个原本幸福家庭,但是也成就一段浪漫的跨国之恋,女主的悲痛和男房东的悲痛被万能的爱情补偿了。

然而,就在火车快要启动,其貌不扬但是后知后觉的丈夫抱着儿子破损的毛衣突然痛哭流涕,仿佛心有灵犀,女主幡然醒悟,她和男房东说bye-bye 。

只见那男房东的脸上也不见多少哀伤不舍的神色,也就小小地失望了一会吧,他轻快地跳上启动的火车,带着女儿走了。

而女主,则回到男房东的“家”,和经历了“失而复得”心灵洗礼的丈夫紧紧拥抱在一起。

亲情战胜了爱情,很让我意外,欧美的影片似乎不该如此亲情,可仔细想想,却又是情理之中,女主的伤、痛、怒甚至出轨,不都是因为丈夫一心忙于收拾他国的旧山河,丝毫没有流露出对她、对儿子有半分愧疚和心疼吗?

得知女主要走,丈夫哭得那个肝肠寸断,证明他对妻子和儿子其实感情是很深的,只是他不善于表达而已。

而女主的“创伤”需要的正是亲情慰藉而不是爱情的滋润,所以她,回头了,和丈夫破镜重圆。

即使有婚外情滚床单的片段,这片子也挺闷的,如果不是美联航的影片库实在找不到想看的片子,我才不会认认真真地把这片子看完呢。

 6 ) 几种应对失去亲人悲伤的方式

凯拉·奈特利还是美。

在整个二战格局之下,战争后的人们如何重拾生活?

如何治疗心理创伤?

(失去亲人、家园被摧毁)如何面对和处理敌国之间的仇恨?

这3个问题牵涉到无数人的伤痛和命运,很难回答。

不存在一种普世的能够让人接受的答案。

如果电影仅仅从一个家庭来讲,只讲个例而不谈众生,以小见大的话,可能评价会更高一些。

可这部电影开场是一个宏观视角,镜头注目到了经过轰炸后满目疮痍的城市,在废墟里茫然而悲伤的许多人,这给人一种心理预期,这是一个宏观的、大格局的电影。

本来,对于二战这一史实来说,人们对它的印象就是大的,它也确实是大的。

因此,当电影讲述的视角和情节逐渐窄化,走向一个家庭的故事,还是女主人出轨男小三的故事,甚至还出现了露骨的做爱场面,观众难免会失望。

在二战背景下,这一个家庭的故事也太绮丽和猎奇了一点。

但我看下来,发现电影里比较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它呈现了几种面对悲伤的方法。

女主的家庭在战争里失去了儿子,而德国人的家庭失去了妻子。

女主因儿子的去世而仇恨德国和德国人,儿子的去世给了她太深的打击,这悲伤快把她击溃,她装作坚强,实际非常需要帮助,非常需要跟人诉说她的负担和悲伤。

这一个可帮助她的人,应该是她的丈夫。

可她的丈夫忙于工作,一脸冷淡,女主期待与丈夫重建家庭的和睦与亲密,却眼见着丈夫一切如常,冷淡疏离,似乎根本没有因儿子去世而受到任何影响,女主心里埋怨丈夫,也因为丈夫的冷淡而不能说出内心的悲伤。

丈夫比妻子更接受儿子的去世,因为儿子的去世而不想其他家庭和他一般经历失去至亲之痛,对敌人充满关怀和体谅。

而德国人接受了妻子的去世,并保持对妻子的怀念,他应对悲伤的方式就是再给这个家找一个女主人。

女主和他的妻子应该是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的,女主也不完全是替代品,德国人也喜欢女主,只是我的观感是,德国人一系列的行为,想让她成为女主人的动机多过于喜欢。

女主沉浸在自己的悲伤里,终于她能够释放自己的悲伤,让自己接受儿子去世的事实,德国人及时地在她最脆弱的时候,出现在她身旁。

女主与德国人的热恋有悲伤的影子。

当丈夫终于肯说出自己的心声时,女主还是选择回到丈夫身边。

女主还是爱丈夫的。

只是之前儿子的去世、悲伤阻隔在他们之间,现在一切解开了。

德国人的妻子终究不是女主的位置,于是她回来了。

是悲伤以及脆弱令她走向德国人。

如果女主跟着德国人走了,实际她就多多少少失去了自我,失去了主体性,她将一直生活在战争的余波里,她会待在德国人妻子这一位置。

到女主回来的时候,这一个家庭找到了面对悲伤、应对战争仇恨的方式,他们渡过了悲伤。

可是,这只是一个家庭的经历而已。

最后,强调凯拉·奈特利……美!

 7 ) 男主以后该如何继续生活?

男主这么牛的军官,能坐到这个位置,肯定不一般。

这种级别的领导,找女人不是随便找?

何必纠结在一双破鞋身上。

每次看到你老婆的脸,你不会想到她曾经和你的敌人那个什么吗?

而且最后被暗杀的时候,房东的女儿叫出刺客的名字,和刺客肯定有关联,就这样放过了。

没看懂英国男人,都这么开放的吗?

真的是,穿这身军服,从头绿到尾

 8 ) 咂摸咂摸的情感电影

1.故事背景二战创伤,战争没有赢家,但有正义,亲人的猝然离世,打击是颠覆性的2.为什么要继续留德国父女知道自己只是过客,又或者是征服者的狂妄,但征服一个国家和别的事不一样男主内心负责,但不笨3.卷烟和雪茄两种男人,影片精巧之处,男主的烟盒只能放卷烟,女主送的4.烟盒里的照片没有女主貌合神离,确实没有,但烟盒是女主送的,说两遍5.女主的闺蜜负责任的家庭捍卫者,好女人,处处维护自己的丈夫6.德国人为什么得到了证明男主赎罪,一种折中,或者…7.…

 9 ) 细致,到位,满足

好久没有这么满足的欣赏一部电影了,最近总是看一些半吊子电影,坚持着看完,然后想要昏睡一整天。

先说说电影的优点(其实也没找到缺点),真的画面和构图太美,尤其是开篇,轰炸后的汉堡 ,宏观的航拍...简直了...

画面和构图真的让人赏心悦目。

再来电影中的细节,和表演瑞秋下火车,先是见到同是一对恋人在热情拥吻

笑嘻嘻的看着这对恋人,走向自己的丈夫,一番寒暄问候, 以为两人也要拥吻,结果只是轻轻的抱了一下,亲下脸颊。

多么聪明的细节啊,避免了爱人久别见面就拥吻的俗套剧情,又不失看点,没有让剧情变得平淡无味,一点点的小用心,让观众的好感爆棚。

还有一处细节,女主跟闺蜜请求帮助,关于鲁伯特的“清洁”,精明的闺蜜调戏着反问,你有什么秘密吗?

女主,什么?

闺蜜,有些事发生了变化。

女主,哦,我做了新发型。

闺蜜,不对...嗯....好想还有其他的。

女主从容的思考了一下,说,是圣诞节,我一直很喜欢圣诞节,端起咖啡喝,偷瞄闺蜜。

闺蜜,really?我受不了, 身边没有孩子的圣诞节..我们知道女主的孩子在战争中死去了。

一波一波被闺蜜将军, 非常有趣,又能感受到撒谎者的紧张刺激,眼看就快接揭穿了,又故作优雅从容。

好在闺蜜还是放过了她,也许是闺蜜不想在为难,也许是闺蜜只是无心的调戏,并没有细思什么,但是这些对白细节的效果,观众真的很享受,毕竟其他电影的白开水对白真的让我很难受。

表演,不说女主,男主,小女孩的哭戏,真的是情绪很到位,自然,没有其它电影中那么看着演员硬挤不出眼泪的感觉,再来一些小小的可爱细节:

简直是个小戏精,瞪老爹,无视女主,不用一句台词,又幽默又可爱,6666....很怕这类题材会拍的像同类电影一样矫情做作,苦大仇深,台词思想中二,但是这部电影居然没有啊,多么多么的难得。

一些矛盾表现的干净利落,没有多余的尬聊台词去浓墨重彩的画蛇添足,简直太好了,没有刻意的去突出这个时代背景中的尖锐矛盾,而是把背景当作背景来讲故事,反而使得背景变得真实,更加让人不会排斥这个背景(我不知道为什么绿皮书分数那么高,可能很多人接受的了那种刻意刻意的展现,但是我接受不能),就像银翼杀手,背景永远是背景,作者讲述的是故事本身,而不是招摇炫耀自己构筑了这样的科幻世界,背景只是用来服务故事的,这叫做沉稳!

换做其他的作者,可能就会在电影里炫耀自己制造的未来科技而跑题了。

毕竟很多人想的都是,我特么建造了一个未来世界的构想,难道我要表现的不是未来科技而只是剧情故事?

电影看似平淡舒缓,几处争执却很波澜汹涌,爽快无比。

印象深刻的是,一是女主跟鲁伯特争执墙上的画,那特么以前挂着的是元首的画像!

鲁伯特一个劲的扔我们出去,扔我们出去,你早就求之不得了,很激烈过瘾的对白,舒服!

到位!

另一处是女主的出轨被丈夫揭穿,在舞会上一边起舞,一边聊着正题,表演到位,简直能感受到女主在这种环境下的无地自容,在舞会上失态吗?

还是强忍着不让自己崩溃?

结果却是女主爆发,说的男主无言以对,精彩。

再说一些加分的地方,人物价值观,让人舒服,每个人都很成熟懂事,我看片时心想,丫的路易斯留下鲁伯特和他的女儿,避免了他们被送去什么营地而离家失所,却被鲁伯特这样回报,这怎么能忍,会是怎样的结局?

两人决斗至少应该死一人吧?

但是....并没有,大家都很明事理,路易斯也护着小女孩,在她受到惊吓的时候,也并没有因为是仇人、叛徒的女儿就憎恨她。

每个人都是非分明,成熟懂事,没有中二,太好了。

最后,路易斯说出他的心结,并不是因为责怪瑞秋而疏远她,只是看见她,闻到她,听到她,就想感受到自己失去的孩子,无法承受这样的痛苦才不经意疏远了瑞秋。

一切误会烟消云散,瑞秋从拾对丈夫的好感,happy ending。

一部美丽的电影,值得细细欣赏品味的电影,看完之后让人神清气爽,真的这样的电影越来越少了,请好好珍惜。

 10 ) 人性的脆弱

背景设在二战结束后的废墟上,老实说这个切入点很妙。

瑞秋是一位英国伦敦的家庭主妇,有一个10岁的儿子,丈夫是英军的一位上校军官。

不幸的是,1942年,在一次德军对伦敦的空中轰炸中10岁的儿子被炸死了。

从此,瑞秋和丈夫两个人都陷入了无限悲痛之中。

丈夫为了填满自己的因失去爱子的伤痛,报名来到了一片疮痍的德国汉堡,作为盟国战后过渡时期的负责人。

他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也是一位有良知的现代军人;由己及人,因为自己在德军轰炸中失去了儿子,他也十分同情德国汉堡失去家园和亲人的德国人,并不因为自己是胜利的一方便傲慢无理。

尤其是在执行战后政策,在甄别战时参加希特勒军队、或者帮助希特勒战争的德国人时候,非常认真负责。

既然战争结束了,瑞秋就来到了德国汉堡,一来陪陪丈夫,二来也离开伦敦,消弭因爱子的死亡造成的心理创伤。

上校为了给妻子瑞秋安排一个舒适的住处,按照当时的政策,征用了一个建筑设计师的家——他并没有像其他盟军军官那样,把房屋的主人赶走——自己一家人独享房子。

而且让屋主——建筑设计师和他15岁的女儿一起住在家里。

只是让他们从主人卧室搬到楼顶的阁楼上去,把楼下的客厅、厨房、钢琴、起居室,和二楼的卧室让给他们。

瑞秋来了之后,觉得很别扭,一方面跟炸死儿子的德国人住在一个屋檐下很尴尬,另一方面屋主人进进出出、来来回回在自己面前晃到,一点也不方便。

一开始,瑞秋对屋主抱着仇人的仇恨,对他们不仅冷漠至极,而且根本不想搭理他们。

瑞秋一心想跟丈夫好好待一段时间,弥合因为失去儿子造成的内心创伤。

在瑞秋的内心深处,他对丈夫是内疚的,觉得全是自己的错,因为是自己没有照顾好儿子,所以才被德军炸死了。

上校是一个内敛的人,虽然是英国人确并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实际上,他内心的疼比他妻子瑞秋还要深刻。

为了不让这种伤感表现出来,上校让自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让工作把内心填满。

每天回到家,出了吃饭睡觉,根本没有跟瑞秋真正的沟通过。

实际上,两个人的内心里已经结下了疙瘩。

不久,寂寞难耐、内心痛苦无处诉说的瑞秋,也开始同情建筑师屋主了。

因为这爷儿俩,在战争中也失去了他们最亲的人:建筑师失去了妻子,女儿失去了妈妈。

或者是同病相怜吧,或者是两个人压抑得都太久了,需要一次发泄,于是两个人上床了……相信导演想表达的是这样一种情绪:在巨大的悲伤的压榨下,人是多么脆弱啊!

比如瑞秋和建筑师,还有建筑师15岁的女儿;同时,人又是多么坚强啊,比如上校、建筑师的另一面,等等。

当然,也多少批评了英国的某些军人那种以胜利者自居,傲慢的小丑形象;向我们呈现了战争中人性的扭曲。

这电影拍的还可以看,但是如此别致的切入点,拍成现在这个样子,有点太不应该了,应该拍成经典才成啊!

《余波》短评

这种剧情的片,2位主演的颜促使我撑完了全场。

3分钟前
  • 隐尘
  • 还行

听说好多夫妻在失去孩子之后都分开了 看来是真的 这电影里就是 无法面对那种悲痛 也无法面对爱人和亲人 当然 这里面比较理想化 她最后能回心转意也算是大团圆结局 其实如果不是那个德国人出现 事情也会起波折 当然 剧情就是这么凑巧 但是作者对人物情绪把握得也很不错 而且这片不犯人 音乐和质感都很好 为了表现氛围调色也偏冷色调 光线也很合适 剪辑中规中矩 总之剧本还算是不差的 三星半 这里面奈特利牺牲不小 人迷可看

7分钟前
  • 本来不吃素
  • 推荐

4深入探讨客观世界与战后人性的电影。夫妻最重要的是要沟通和互相信任与理解,男人不陪伴妻子,就会有别人来陪是真理。不陪伴彼此就没必要结婚。婚后不是就稳定了,而是要为彼此付出更多。女主的选择是对的。

11分钟前
  • 不羁的風
  • 推荐

转变太生硬了,但是这个调调非常喜欢。战争的创伤也不是那么容易愈合和相互谅解的。

16分钟前
  • 北欧以北
  • 还行

杂乱的剧本怎么铺了这么多线……难怪一条都没讲清楚,太不自然了,你K演着演着就化身成了闯入者,啊你K的部分表演(譬如圣诞节前餐桌上)又让人感觉打回原形退主为客。嘻嘻康康康康嘻嘻

20分钟前
  • V的骨牌
  • 较差

跟平常的“二战爱情故事”男女强弱颠倒对换的感觉,至于故事为什么能看起来不算太硬掰,完全是因为颜值(谁能不对E大一见钟情啊?不能啊……)。我K真是一幅Haute Couture身板儿,什么衣服穿上身都能更高级几分。

21分钟前
  • 么顺
  • 推荐

妈呀受不了了好喜欢啊 男主实在太帅了 那挺拔的九头身 高的让人晕眩 醉了 喜欢他 战争背景加爱情出轨真是完美 要什么其他逻辑和三观 我就要看他们亲亲和床戏

24分钟前
  • 詩织女巫
  • 力荐

电影译名 The Aftermath 就是战后创伤,《余波》这个名字表达得很贴切,心像经历地震,大震已过、余震不断。原来是 BBC 出品,怪不得看起来如此高级的复古感。二战后的一段婚外情故事,特殊的时代背景给这段婚外情披上了一层政治和民族的外衣。在战争中因为轰炸失去了11岁儿子的年轻少妇,和同样在战争中失去了妻子的建筑师,一段寄居的关系让两人走近。两个受伤的人彼此靠近和温暖也算合理,但是凯拉·奈特莉的出轨也太生硬了,从水火不容到直接在餐桌上脱裤子,开放如我也是有点目瞪口呆。

25分钟前
  • 曼靑
  • 较差

为了e大我就是那么肤浅地喜欢这部电影:) keira真舍得。。送给我多好

28分钟前
  • Alexxx_61
  • 推荐

再次确认自己喜欢战后个体经历的故事题材,毕竟“战争结束”不是happily ever after一切问题可以瞬间自动得到解决,有时候针对单个人物可能面对比战争本身影响还大的问题。但这个故事里的几个角色,身上带的影响和应对方式都太俗套生硬了,人物关系也没处理好。

30分钟前
  • 外出偷狗
  • 还行

透过一个女人与两个男人之间的情感纠葛,撕开战争带给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创伤。

33分钟前
  • 云淡风清
  • 推荐

剧情真是涤荡起伏,女主真是牛逼的要死

37分钟前
  • 甜甜小火车
  • 较差

不至于没有7吧

40分钟前
  • Via
  • 推荐

英国长官很绅士 人格大 德国男人真帅 那身高 那身材 那颜值 女主黄裙真美

42分钟前
  • 健康自在轻松美
  • 较差

题材不错,但是整个叙事太矫情了。那个德国男人可真不要脸。英国丈夫的人设好到不真实,一看就是英国人拍的。

44分钟前
  • 鸭鸭沙小原
  • 较差

大愛,用光講究,別有質感,完全是喜歡的畫面和節奏!丈夫有紳士的魅力,情人有情感的魅力。都是極好的模板

46分钟前
  • 调皮的TOM
  • 推荐

应该是出差时候在ugc看的 赏心悦目的服化道 A大强吻keira时影院爆发出笑声

49分钟前
  • 弄臣
  • 推荐

情节莫名其妙情感也很突兀。但是房子和暧昧的调调就是很好看

51分钟前
  • 浅浅
  • 推荐

除了床戏和美,我其实不知道电影都演了啥。。。

52分钟前
  • 草莓是只小猫咪
  • 还行

2019.03.15@華山

53分钟前
  • 圓心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