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黑帮故事,一般都要置于一个特殊的环境中,大到历史风云,小如内部背景,才能显得传奇。
取材于真实的《美国黑帮》,看看名字就知道在这方面是有备而来。
不过这个名字说起来也“中庸”的很,有内容也有些气势,却不见独具一格横空出世的个性,不过不失,基本也就是整部影片的调调。
《美国黑帮》有一个越战的大美国背景,同时也有一个具体的黑帮环境。
一代老大的去世,是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
群龙无首,各自为战。
如果和旁人做的没什么两样,那就算再有能力和努力,差别也就只是一定程度上的优劣量数之分,而不是本质的区别。
要想独领风骚、成为新一代的局势掌控者,就得另辟蹊径,并拥足够的眼光和勇气。
有个人走了出来,他利用军中的关系,开辟了一条从毒品生产地直接到美国本土的空中走廊,这个人就是本片的主角弗兰克·卢卡斯。
在战争的掩护之下,很多东西都变得微妙,不再是简单明了的黑白之分了。
弗兰克·卢卡斯曾是“老教父”的司机及亲信,得到过他的言传身教,保有了老一代的传统,又有自己的魄力和精明。
其中最厉害的一条,就是他的商业头脑。
他想到从原产地进货,降低成本又同时提高了质量。
他利用家族亲友组织起一个严密有效的销售网络,而且还打造出专属的品牌效应。
当这一切在监管下运作起来之后,要做的就是等着收钱了。
象这样一个胆大心细深谋远虑的人物,是非常有戏的。
让丹泽尔·华盛顿来演是很棒的,这也不是他第一次演“坏人”了。
在《训练日》中是带着些很明显的“匪气”的,但在《美国黑帮》里形象则不需要有什么改变。
因为除开他干的违法的黑帮生意,他本身的形象还是满容易让人产生认同的。
除了上面已经提到的优点,在平时他还总是刻意的谨慎低调,实在是个不一般的人物。
就戏来讲,平时的低调,是为某些时刻的爆发准备的。
突然的反差和对比,增加人物的不可预知性,随着观影的过程中对“不可预知”的熟悉,人物也就变的丰满起来,同时带来的戏剧冲突也起到调节影片节奏的作用。
片中,枪杀挑衅的对手和教训弟兄,是非常直接非常暴力的两段。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烧裘皮大衣那场戏。
因为是妻子送的礼物,所以弗兰克打破自己的一贯风格、穿着皮衣去看拳赛,结果引起了警察的注意(这也是整部电影中相当重要的一个进程点)。
烧皮衣的时候,是没有丝毫的犹豫和顾忌,倒是为自己的偶尔一次冲动很是自责和不满。
弗兰克和妻子的关系,走的也是“先甜蜜后分裂”的老路,就不多说。
值得说的是有关亲人家族的关系和态度。
很多电影中的黑帮老大,最喜欢挂在嘴边的就是“为家族办事、为了维护家族的利益”之类的话。
在《美国黑帮》中,弗兰克将整个家族都带入到他的事业中,因为他个人,让整个家族的人的生活彻底改变并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影片中特别提到了他的一个侄子,本来非常喜欢且也擅长打棒球,在跟在他身边一段时间后,对棒球已完全没有兴趣,也根本不想进什么扬基队了,而是一心以弗兰克为榜样,也成为一个如此荣耀的人。
对此,弗兰克当然是无言以对,他不能空口去教导他对错是非,更不可能从此变化身形去树立一个新的榜样。
因为他的关系而改变了一个人的观念、未来,比起家族生计的依靠,这样的负担更沉重也更难以承受或消解吧。
如果说弗兰克象冰的话,那里奇·罗伯茨警官就是火了。
里奇特别的地方是他以不收黑钱上缴赃款闻名,并因此成为弗兰克后来的直接交锋对手。
扮演里奇的也是个大卡,罗素·克劳。
相比黑帮老大,这个正义警察的角色就显得单薄的多了。
虽然,家庭问题、事业问题、信义问题、寻找线索的问题、等等的问题,有很多的问题来塑造他的形象跟性格。
但这些只是象被被贴上去的标签一样,只有叙述,没有内容,得不到充分的展开,也就没有展开后最后重组得到的新鲜和丰富了。
我个人是觉得这个角色很不吸引人。
主将如此,他手下的那些就更无足轻重了,整个特别小组显得毫不“特别”。
(在这边突然想到了《铁面无私》,里面的特别小组的四个成员个个让人激动、感动。
这几个人都没有铺开描述,就是性格加事迹,就有荡气回肠的感觉。
虽然两部电影警匪之间的着重点不一样,但人物的表现力很有差。
)角色不够光彩,另一个原因可能是两个最重要的对立角色之间缺乏直接的、真正激烈的碰撞和交锋。
一个是早已隐藏好的、专心于生意的黑老大,一个是在逆境中寻找蛛丝马迹的小警察,两者各忙各的,到最后才真正相交,且还变成了合作者。
真正与双方直接对话的,还是那帮坏警察比较多。
收黑钱的坏警察的存在,一方面是那个特定时代的一个标签,另外也为黑帮老大和正义警察的最后的合作提供可能。
《美国黑帮》,当然是以黑帮的故事为主,也是黑帮的部分更精彩些。
美国黑帮真是名副其实阿,黑,真黑。
海报,黑色的背景,DW叔叔穿黑衣,RC叔叔穿白衣,在配上两人的黑白肤色,真绝了,就看见一黑一白两大色块,就跟巧克力酱里滴了滴牛奶,连他们脸长什么样都看不清楚了......画面,身在中国,就算再期待两大影帝叔叔彪戏也不会买张机票飞到美国看啊,所以我就看了张也不知是枪版,TC版,还是TS版但肯定是盗版的碟,那个画面啊,清晰是清晰,就是很黑。
影片本身就描写比较..厄..厄..肃杀的社会背景,那场面恍如世界末日,再加上一大堆黑人朋友在屏幕上晃来晃去,无奈之下,我只好把电视机的对比度和亮度都调到了100。
故事情节很简单主副两条线。
主线写了DW叔叔从一个小司机到大毒枭,再陨落的故事。
副线则描写了固执但风流又有点小暴戾的RC叔叔的一塌糊涂的生活及他如何让DW叔叔陨落的。
情节很老套,而且有部分向教父们,盗火线们,疤面人们致敬的桥段。
于是很多观众就以此为矛狠狠地批斗了它,“没新意”,“老套”...但要知道人家好歹也换人了好伐?
人家不叫教父四,也不叫盗火线续集,人家有自己的新名字--美国黑帮唉,比纽约黑帮听上去大气多了吧?
比虎胆龙威4们,蜘蛛侠3们有新意多了吧?
如果以上您还不能满意,那么好吧,刨去其它的因素,光看看两大影帝叔叔一张一弛的给你讲故事,即使不是花痴难道我们还不能欣喜若狂么?
很多人喜欢拿DW和CR与RD和AP叔叔比,是太相似了,都是一个低调沉稳的罪犯,和一个张狂,暴戾的警察的。
同时,两个罪犯都生活安定并且坚定,有清晰的道德标准;两个警察又都生活一团糟,而且都游走在善与恶的边缘。
但,DW叔叔身上更背负了整个家族的兴衰甚至更宏观点,还有种族的高度,并且东窗事发后,并不选择逃避,"这是我的国家,我在这里...",而德叔叔就不一样了,除了一个还没领结婚证的准老婆,他孤家寡人,了无牵挂,而且东窗事发了,急于跑路。
或许正像DW叔叔不只一次的提到的人分为两种,要么声名鹊起,要么默默无闻。
DW和RC叔叔实在是刻画得太完美了(请允许我用一下“完美”,就一下下) 另外各写两个人的一个细节。
DW发迹后买了套庄园,然后把一家人从贫民窟接进来入住时,连“sold”的牌子都没撤掉呢。
那庄园从导演的视角看过去,像极了美国的某政府要地,或许是在暗示DW叔叔的美国梦吧。
CR叔叔临开庭前,扯去新买西装的商标,一向不羁的RC叔叔还真kind of nervous......
影片最后,演员表出后,Frank一枪把谁崩了?
是不是把他送进监狱的警察?
因为那么长时间的监狱生活之后,也只有送他入狱的人还会留在他心里吧?
如你所知,这是一个有故事原型的电影,而且关于frank lucas的真实人生或许比电影更加电影。
人生如戏这四个字,一部分人想到的是伤感的悲剧,而另一部分人可能想到的是令人向往的传奇。
我以前很难明白为什么名人死后总是有各自的私人日记可以拿来公开,而且拜读之后,总觉得都是一些预备了给人看的文字。
后来博客流行起来,我突然明白,以前的人仅仅是因为没有博客这样的平台,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了日记本。
所以你可以宽心的是,如果你死去还有人对你感兴趣,他们至少还可以去看你的博客,哪怕你没有日记本。
当然,问题的关键是,现行的博客运营商能不能活的比你久,很难讲。
社会相处的经验告诉我们需要别人的关注,而社会价值告诉我们需要为别人所敬仰,而社会生存的过程则教会我们需要谋求财富、名望或者任何个体认为有价值的东西,简单的讲就是占有和享受。
所以人需要实现价值和资本。
资本为上的社会聚合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价值为上的社会聚合我们称之为社会主义(请不要跟天朝的现行政体混为一谈)。
而作为个体,缺少后者,你只能卑微的活着;而缺少前者,你只能卑微的死去;只有你同时拥有了两样,你才能称得上是了不起的人物,有一些词是为这样的你准备的:伟人、历史名人、传奇人物、流芳百世...当然更多的人从生到死,都没有获得两样中的任何一样,所以你我只是活着的走肉和死后的行尸,we are nobody!
然而,没有人想做nobody,每个人想做了不起的事和了不起的人。
在这个层面上来讲,大毒枭Frank和小探员Richie在做同样的事情,追求个体的价值和资本。
然而价值和资本是一对有趣的博弈。
有时候价值定义了资本,有时候资本定义了价值。
好比电影里Frank用资本去实现他所认知的价值:保护爱情,关爱家人,怜悯贫民;而Richie的价值观否认了拥有后车箱里的一百万会比上缴更有意义。
所以,虽然个体的价值总和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价值的构成,但是两者永远都没有办法保持一致。
没有一个人可以代表完整的社会价值,他总是会顾此失彼。
比如像Richie这样一个正直而有魅力的探员,有家庭有老婆有孩子,却与辩护律师两情相悦,我们说难听点叫偷情,说深刻点就是通奸,如果不幸是在伊拉克,那么这位英俊探员和美貌律师必须被判用乱石砸死。
相信社会的价值或者相信个人的价值都没有办法可以让你活得更风光,或者死得更体面。
所以,导演也是矛盾的,他也解答不了价值的意义和资本的意义之间的关系。
法律和道德是维系社会秩序的手段,就好像电影里那个老一辈黑帮和Frank说的一样,秩序比生命更重要。
我看完之后在想,Frank不管结果是判几年其实都能让观众接受,因为导演没有让他变成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其实真正十恶不赦的人也只有电影中才有),你可以给同情分,而这个同情分的多少,你自己都没有谱。
但是关键是,如果我们来个比较呢,那些重判的其他人呢,比如3/4涉案的警察。
如果导演为其中一个安排了一场感情戏,哪怕只是保护了一个被人欺负的弱者,你会不会关心他的结局会不会变得更好。
所以,你的感情会误导你的道德观,你的道德观会左右你的价值观。
不要把这些子虚乌有的东西看的太认真了。
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可以让你做,也没有什么值得你去做了不起的人。
关心一下自己的睡眠够不够,抽烟有没有影响了你身边爱的人,等等,可能更有价值。
一个因廉洁和正义而被孤立于污水横流的警界的小警察,一个因黑人身份而被排斥于黑帮社会的黑老大,一正一邪却有着同样被同族视为异类的悲凉处境,当两人因共同的遭遇而惺惺相惜时,很容易联想到《喋血双雄》中的杀手与警察最后面悲壮的结局。
但本片中卢卡斯和罗伯茨的联手却给了我们一个完全意想不到的大团圆结尾。
罗伯茨利用卢卡斯的证词成功地指证了警局缉毒部门四分之三的警员以及政府部门其他涉黑人员共计150多名公职人员的受贿及犯罪事实。
一举摧毁了纽约的毒品王国和政府及警界的腐败网络,真是大快人心。
而由警察转作律师的罗伯茨又成功地将卢卡斯70年的监禁时间缩短为15年。
当卢卡斯刑满出狱后,两人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走在纽约街头时,就像两个旧时的老友,这一黑一白最终都获得了应有的安宁和幸福,结局没有落入是英雄就要以悲剧收场的俗套,非常给力,很过瘾,好人有好报,坏人下地狱。
1,要想赚钱,就要占有市场,就要有产品,就要有创新,而且一定要保证产品标准不降低,像apple。
2,真正有实力的人,往往默不作声,越是叫嚷的,很多时候是最没实力的,只是为内心的懦弱在寻找平衡。
3,真正控制局面的人,往往都在幕后,你看不到,也最好不要让人知道。
4,要记住,人外有人,永远都有比你厉害的角色存在。
5,一定要有原则,并且要捍卫自己的原则,这样才能让别人恐惧。
6,人生就是一出戏,你根本就不知道过程是如何的,结果又会怎么样。
7,一个人要知道感恩,更要知道学习。
8,一定要找出问题的关键在哪,如何去解决,更要去学会如何向别人表达出自己的决心,一颗勇敢的心是最少的。
9,每个人都是这样,没有完美的,在你觉的自己是个很有原则的人并且坚守原则的同时,你却可能在生活上一塌糊涂。
10,记住,生活中总会有一小撮与众不同的人,否则就不能称之为生活了。
丹泽尔·华盛顿演的上世纪60-70年代美国大毒枭,卢塞尔•克劳演警察,两条线,作为黑帮老大的司机在老大嗝屁后如何积极上位,警察在糟糕的生活面前如何锲而不舍;初看你会抓不住头脑,在中段开始两个人逐渐交叉,然后你就明白了,哦,原来是这么回事。
片子挺长,看了两个晚上,看来是准备冲奥斯卡的。
两个主人公的刻画,在细节处看得出精彩,但我总感觉整体的剧情似乎过于片段,有点纪录片的味道,也许是因为真人真事的演绎,力求真实再现吧?
《美国黑帮》是一部形式严谨的美国黑帮片。
这种严谨性或者说形式感体现在影片各个方面。
人物设置上,正反双方一开始即被刻意设置为对立面。
两人一黑一白,一警一匪,Frank注重家庭,社区,自律(family, community, discipline),这些与其导师,当时主宰Harlem的黑帮首脑Bumpy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
Bumpy死后Harlem陷入混乱,人人都想分一杯羹,原先并不起眼的Frank倚靠自己的胆识,从越南丛林深处直接进得高纯度的海洛因,以低廉价格出售优质"产品",一举占领纽约毒品市场,在这段权力真空期跻身上位;另一条叙事线上的主人公Robert则正处于同事关系以及婚姻关系的危机中。
他如数上缴了截获的一百万美元赃款,在当时贪污腐化的警局这么有职业道德自然是千夫所指;另一方面他热心工作而怠慢了家庭,并且不能停止不断在外寻花问柳,终至老婆把他告上法庭,要剥夺他对儿子的抚养权。
用老婆大人的话来说,他对得起职业良心却对不起家庭( 当然,这话其实已被我篡改,原话更狠:you don't take the money for one reason, to buy being dishonest with everything else)。
两条叙事线开始时各自为政,用大段落平行剪辑不断交替。
两线的汇合颇值得注意,时间上处于影片正中,Frank这条叙事线上则对应gangster的兴衰转折。
其时Frank正处于其命运的顶峰,商场上迫使意大利Mafia家族俯首称臣;情场上亦春风得意,新婚在即。
此刻Frank携美人观看Muhammed Ali的拳王争霸赛,台上台下尽显黑人兄弟的王者风范。
只可惜,所谓最顶峰说得就是从此之后便一往无前地走在下坡路上。
此前Frank谨记Bumpy的教诲,行事低调,只是这一次,或许他太得意,太需要庆贺一下了,不仅一反常态地衣着张扬,席间更与黑手党谈笑风生,还坐在比黑手党首脑更好的位置上,这些当然都引起了Robert的注意。
其后Frank的命运急转直下,新婚第一天即受到腐化的纽约警察Trupo的敲诈,其后又与另一帮派发生冲突,并遭枪袭。。。
**********************我要剧透****************************我真剧透了嘛?
这种类型片的结局难道还猜不到嘛?******直至最后越战结束,切断了Frank的运输路线,而Robert则掌握了Frank一干人等贩毒的证据,将其送至被告席上。
两位主人公中Robert的角色有些薄弱,虽然影片也为他设置了arc,从开始畏惧公开演说到结尾在评审团前侃侃而谈,并最终成为律师,这个角色有变化,他反贪的信念也可能是逐渐增强的,但仍然缺乏厚度。
尤其是心理动机交代不清,他缘何两次拒收那一百万,完全可以交代得更清晰更有说服力一些(Frank被捕后,称愿意在他车后厢放上一百万以收买他--这一设置与之前那次构成对称)。
而Frank的角色无疑完整许多。
他童年目睹三K党身份的警察对其亲人无端欺凌,从小便树立起对警方,政府这些"秩序维护者"的极端不信任。
后来他跟随Bumpy,后者为他指明了道路。
影片开场,一扇门拉开,Bumpy向台下的Harlem贫民欢呼Happy Thanksgiving,然后发放火鸡。
Frank在台下默默注视这一切,注视着台上的英雄,他的Martin Luther King,这扇门的拉开也是他美国梦的开始(伴随门的拉开还有光线的变化,暗喻enlightening)。
其时美国深陷越战泥潭,越来越多的人感到越战是政府对于公民的欺骗。
与此相应的则是警方的贪污腐败,Trupo便是一个的典型,他甚至敢于主动出击,勒索黑帮老大Frank。
还有军方的腐败,Frank通过士兵棺木进行大规模贩毒无疑已买通了军方高层。
传统的道德观,价值观正不断被剥离(moral decline)。
小店被超市所取代,糖果店成了麦当劳,服务业变得这么impersonal,正如美国本身成了一台impersonal的国家机器。
如此种种传统的式微可以用Bumpy死前的那句话来解释--No one's in charge。
年老的Bumpy对此已愈来愈力不从心,只能"forget it",说话间一个远景镜头,画面远端的Bumpy与Frank被近处一台台巨大的电视机,一排排挂灯所over-shadow,Bumpy说完话,便断了气。
Bumpy虽然死了,但他对Harlem秩序的维护,他的行事风格却在Frank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如果没人在维护秩序,那么他就应当站出来恢复秩序,恢复美国人对于家庭,对于社区的commitment,恢复传统的价值观。
他成功了,并且倚赖地正是家族产业,正是整个Harlem对他的支持,不过另一方面他的成功倚赖的也是毒品,他与腐败警方军方的合作。
他成功了,但千千万万的人死在了毒品手中,千千万万的家庭毁于一旦。
影片一处对比蒙太奇触目惊心,先是Frank与其一大家子在铺着白色桌布的西式餐桌两旁,手挽着手,做餐前祷告;随后几个快切镜头,一个又一个junkie注射毒品,然后一个个瘫倒在地,家破人亡,其惨状诸位看官可以借Requiem for a Dream的结尾来visualize一下。
容我插几句话说说影片的剪辑,应该说此片的一大看点便是剪辑。
剪辑点的选择(飞机,车,复习/考试的时空跳跃,非常利索),同质影像的插入式剪辑(伪造护照的笔/注射毒品的针筒,etc),声画对位的运用--Robert抓住Frank一个手下的把柄,声空间是Robert的威胁之语,画面空间是后者在厕所战战兢兢地给自己绑上窃听器。
声画对应于不同时空,但因果关系强(声音->画面),且简洁有力又加快了叙事节奏。
此片还用了不少蒙太奇,洗练的镜语交代了Frank毒品的贩运;加工;流入市场;其势力的崛起。
有几处平行剪辑也颇直一提:比如Frank把他一帮堂兄弟拉来扩充自己的实力对应于Robert挑选人手组成缉毒调查组。
更有力的一处是影片高潮时Trupo在Frank家搜索Frank的逃命钱对应Robert在机场搜查Frank的毒品,让人直觉得Frank大势已去,其后他与家人一如既往地去教堂做礼拜时,教堂钟声仿佛是为他而敲的丧钟。
待他走出教堂,便已被警方包围(教堂这段也与影片开始Bumpy的丧礼,中间Frank的婚礼相对应,其意义不言而喻)。
Frank最终选择了与Robert合作,共同剿灭警方与黑帮的犯罪分子。
其实,虽然表面上看这两人处处不同,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并不是敌人,他们的敌人是各自阵营中腐化分子。
Robert在Frank表示愿意供出黑帮犯罪分子时说"I will take them too",显示出他更关心的其实是警方内部的腐败。
而Frank的夺权如前所述是因为对于混乱现实的不满(当然,这是艺术作品中的拔高,现实中的Frank的动机就不那么简单了)。
这一警一匪,都对这没有法制的社会甚为不满,都希望改变这种状况,只不过,他们有不同的处事原则。
Frank是传统家庭伦理的拥护者,而Robert则是性解放运动的产物(我瞎说的,崩信),在性关系上极为随便。
但这一差别并不特别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对于改变社会现状的vision。
最后Frank因为合作态度好,坦白(难怪叫Frank)从宽,得以减刑至15年。
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是他15年后走出监狱,踏上纽约街头,面对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听到的是不绝于耳的黑人RAP。
他身后的监狱大门拉下,与片首Bumpy在Harlem施舍时大门的拉起相应,表明Frank Lucas美国梦的终结。
这也是一个时代的终结:越战结束了,以对美国人最好的方式结束了(end with the best way);警方名目张胆搞腐败的时代也终结了,以最好的方式终结了(Trupo的自杀)。
所谓的American Gangster大概也不只是被黑帮的gangster,也包括了那个混乱时代一切为非作歹的人。
时代背景在此片中至关重要,这是越战,民权运动,吸大麻,性解放的时代,一切价值均被颠覆,重估,什么是正,什么是邪,在那个时代真不是那么容易说清的。
这个时代对于Frank来说,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他的传奇离不开这个chaotic的时代,他的成功正在于他抓住了时代赋予他的契机,而他的失败则是这个时代终结的大势所趋。
在Frank出狱时美国已经进入里根时代,Frank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连同它的梦想,它或许丑恶但却富有魅力的一面。
2022.01.10
黑人弗兰克·卢卡斯从小目睹了警察的暴行,不相信这个社会有什么正义公平。
所以在黑帮老大暴毙后他借机上位,开始大手笔贩毒,从东南亚毒品的种植地源头直接进货,省掉中间商赚差价,贿赂正在越南战场上打仗的美军运输机来运毒,要五万,给十万,贿赂纽约警察和政府官员,他把家族成员几乎都拉进了他的贩毒帝国,依靠物美价廉不掺假的毒品,规模很快不可思议的超过纽约各黑帮贩毒团伙。
偏偏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油盐不进,还因查获百万美金不动心而遭到大多数警察同事的嫉恨。
警察里奇•罗伯茨还是个“一根筋”,什么事都“轴”的要命,凭着这一股契而不舍的精神,最终扳倒弗兰克。
里奇在弗兰克的合作下,给纽约警界来了一个大地震,使四分之三的纽约市缉毒局的人员被判有罪,弗兰克家族的三十名成员以运毒罪被判入狱,而弗兰克被判七十年徒刑,没收在美国和海外资产两亿五千万美元,也就是最后保了一条命。
里奇·罗伯兹辞去检察官办公室的工作,成为了一名辩护律师。
影片树立了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廉政警察形象,但是结局并不美好,他这样的警察往往是不被他周围的人所接受,甚至排斥和敌视。
美国社会根深蒂固的社会体制问题远远不是一个警察能够解决的。
我们都曾经以为这个世界没那么坏,至少没坏到无可救药。
我们都曾经以为这个世界会越变越好,至少只要我们严以律己,便总能得到些好的回报。
可后来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向我们证明,我们totally想错了。
这世界本性是恶的,不但不会因为你的一己之力有些许变好迹象,反而还会将你当作异类捉弄地体无完肤。
这时候,你怎么办?
我们姑且假设你本是个严以律己、光明磊落、有理想、有抱负的有志青年吧,那么你一定眼看着外面世界的一趟浑水经历了一番内心挣扎,最后,你做出了决定。
这决定无非两种,要么像Frank Lucas那样勇敢地趟进去,不和他们同流合污,而是单枪匹马趟出一条自己的河道来,然后继续往里灌浑水。
你的信仰是:有我没我反正一样浑浊,倒不如顺着你们的规则玩你们,既得泥沙又出气。
于是,你成功了。
而做出另外一个决定的人,便像Richie那样继续倔下去,他一勺一勺地往外舀泥沙,后来意识到舀出来的泥沙不久又会被同伴趟成另一谭浑水,人们纷纷劝他这没用,他一个人改变不了什么,却不知沉默寡言的他心里早有了更宏伟的目标:我要将那漏洞斑斑的水闸换掉,治标不如治本!
就这样,两位同样优秀有才华的有志青年为各自不同的决定极尽智勇、全力以赴。
有一天,他们以对头的身份相遇了,分别从对方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原来都是被这个罪恶的世界捉弄过的复仇者,只是同源殊途而已,怎能不惺惺相惜,于是联手成就了美国历史上的这出里程碑似的警局大换血事件。
这片子的节奏很讲究,总共2小时40分钟,开始一大半都推进的很慢很艰涩,让人不知局势是何走向,甚至会产生中途放弃的念头,现实世界里又何尝不是这样?
到影片最后四五十分钟时,酝酿期终于见了成效,一切渐入佳境,如行云流水秋风扫叶般大刀阔斧地推向了结局。
两位有志青年的那次面对面谈话更是将整部影片的沉闷气氛彻底转向了振奋人心,导演趁观众大呼过瘾之际顺势把所有的历史结局用文字一带而过,整部影片戛然而止,反而给人一种余音缭绕的感觉。
我刚看这片子的时候常常忍不住和教父对比,后来一再制止了自己。
就像Richie说的:“那些警察和我不是一类,虽然我们做一个行当。
就好比意大利人不是你的同类一样。
”
看不下去
果然别骗了,下载的时候看到imdb9.0……
作品保守中庸但娓娓道来 平铺直叙 些许GTA情结 深长的结尾 传记电影的出彩之作
这部片子看的异常艰难,记得大学的时候已经关注此片,dvd出的时候,也下载了,看了一般没有看完。但ms一次硬盘格掉就没再下载了,直到这两天,pps更新了此片,直接看高清了,喜欢这两位演员,丹泽尔华盛顿,罗素克劳!发现和雷洛传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美国的更写实。
20251009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总让人觉得很牛逼
很大的一个贩毒黑人家族而已,不是职业黑帮
结果是最佳女配角提名,有意思。
剧情犯罪片,个人能力,判断力,管理能力,实施能力,洗
只能说毫无亮点
好莱坞标准生产线生产的伪教父,狗日的个人英雄主义!
黑人黑手党,白人给挡住
take it,change it,leave it
比较期待的一部影片,丹泽尔华盛顿、拉塞尔克劳的组合已经很无敌了,影片中2个有信仰的人手握在了一起,结局是轻松的
176min/看了这部才知道斯科塞斯的厉害之处。同样是三小时的黑帮史诗,雷公的节奏把控和人物塑造要差不少
近三个小时的片子委实长了些,导致兴趣淡淡,可惜了挺好的一个题材和这么多的明星。
并没宣传说的是什么"黑人版<教父>"那么好
不如美国往事。只记住了frank在酒会上教育他弟弟的话,要低调,有实力的人从不招摇。呵呵
- 试图在现代语境下进行黑帮的传统演绎,结果只是个双雄片
卡司极其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