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回”,太久,从入夏到入冬,生生地5个月模糊了兴奋,想起漫鳗写过的一句话:爱,熬不过时间。
依旧是标志的艳色,如何也想不透如何在他的影片中,红色和蓝色相配竟是如此的好看,也许这种色彩早已深入骨髓,是民族的气质,所以他是西班牙的国宝导演。
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一个场景:影片主角蕾蒙达(佩内洛普·克鲁兹饰演)带着女儿和姐姐拜访阿姨的邻居,三个中年女人坐在庭院的右边,左边是她的女儿,此时的色调是中年的冷色与青年的暖色,分得如此清晰,简直怀疑老阿是不是在提醒女人岁月的无情。
依旧是母女的感情,这是老阿的拿手好戏,不得不提的总有《情迷高跟鞋》和《关于我母亲的一切》,只是当我们和老阿一同回归的时候,才发现美人迟暮,回不去的不仅仅是女人,还有老阿。
或许巅峰一到,也就预示着下滑的不久,纵然另辟蹊径拿自己的曾经说事,纵然吊足观众胃口再来一搏,这一次都逊色很多,一个平实的开头,讲述一段平实的母女亲情,这其中的不幸与努力都来得不那么过瘾,没办法,谁让我们是阿尔莫多瓦的粉,小称--阿粉。
美丽善良的蕾蒙达(网上的故事简介都这样形容)是个自强不息的女人,之所以这样说她,不仅因为她镇定的处理着因为企图强奸继女而被误杀的老公的尸体,更是因为她顺其自然地接手了老友让她代卖的餐馆坐起了小生意。
只是,总有些什么在影响她的情绪,早年命丧火海的父母、未婚生下的女儿、有些老年痴呆的阿姨。
影片介绍从蕾蒙达母亲的灵魂回来后变成了省略号,不由提起所有人的好奇心,这个灵魂的归来会影响什么?
这是个秘密,像阿姨邻居说的,一个灵魂回来是因为没有完成的心愿。
一个母亲,她最大的动力或许不象她说的是寂寞,而应该是惦念。
阿尔莫多瓦应该算是女性主义题材的领军人物,她的故事里鲜少有男人出现,忙碌的、混沌的、迷茫的、坚强的都是女人,纠葛在这样那样逃不出根本的情节中,仿佛只要有彼此在身边,就可以相互扶持。
这是个没有男人就清静的世界?
可是,我们终究看到男人留下的印记,或背叛或离弃,他们在隐隐中影响,造就了没有他们存在的故事,一群不得不自食其力的女人,靠温情一路披荆斩棘。
当我问出,好奇老阿如何结尾的时候,影片结束了,有些说不清的情节就此拖延下去,任我们揣测。
所有人都知道,自己不会让现实的残酷吞噬这些善良的女人,她们终将会幸福,得到上天对她们的爱怜。
阿尔莫多瓦在一篇关于《回归》的笔记中写道:“从某种意义上,我回到了喜剧;我回到了女性的世界;我回到了家乡拉马查;我回到了生命和故事源头的角色。
”
5月风闻阿尔莫多瓦的新片《回归》中的一群女人们在戛纳都拿了影后,真是心下骇然,连同那一群影帝,这种事情怕是只有王家卫领衔的评审团才做得出来。
10月份终于在碟市上见到了这部片子,于是赶紧买下回家一睹众影后风采。
然而在看过从《激情迷宫》到《不良教育》的阿尔莫多瓦中国全集之后,这部《回归》却显得格外的与众不同。
虽然封面仍是阿尔莫多瓦签名般的红色,虽然片中仍有一段抒情的西班牙语艺术歌曲,虽然仍然挂着是这几个阿尔莫多瓦女郎们的招牌,但是如此神奇的剧本让这一部阿尔莫多瓦式的电影显得格外的迷人。
观片过程也是无比的奇妙。
我真的一度以为片中的母亲是从冥界回归的鬼魂,心里暗暗琢磨她什么时候会在阳光下如烟散去。
可是阿尔莫多瓦一贯基于表现主义视听语言风格的现实主义电影本体让我觉得不太可能。
果然,一个精心编织的故事如同抽丝剥茧般缓缓展开,在奇异吊诡的气氛中,一个埋藏了多年的三代人的恩怨纠葛,背叛、乱伦和谋杀终于被摆在了阳光下,伤口的脓血一点一点一点地被清理,然后有些不堪回首的过往被锁进冰柜,然后深深埋葬。
女人。
阿尔莫多瓦镜头前的女人都是那么的迷人。
性感,机智,冷静——她们布下了局,把辜负她们的男人一个一个绳之以“法”,或者绳之以情。
她们的罪不会被发现。
她们的罪是因为爱。
而这并非一部真正女性主义叙述的影片,我在影片的故事中难于看到一种在女性特质之外的超越性的表述。
她们的所有行为都是出于忌妒和母爱——即使是在阿尔莫多瓦的影片中,女人也难以摆脱被观察者的地位。
她们的行为逻辑仍在于被社会性别想象所限定的范围内,她们所做的不过是对抗了社会的男性权力轴心,反抗了背叛她们的男人。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回归》中的女人们独立、坚强、果敢,有智慧和难得的行动力,而片中唯一正面出场的男性则是一个极度懦弱无能却又缺乏控制力的形象,在对男性和和女性社会角色想象的反动中,阿尔莫多瓦实际完成的叙述是对社会性别叙述的权利话语体系的批判。
而从他的作品序列中看,同性恋,变性人,性怪癖,强悍的女人和懦弱的男人等等背离社会性别想象的角色都是他常常关注的人物形象,从中也不难看出他一直感兴趣的主题便是后现代社会中人们对自身性别的想象和指认。
在这样的分析中,《回归》的文本指向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女性对于当代社会的性别权利体系进行抗争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这群女人们以自己的坚定信仰和精妙构思,大声地向他们抗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捍卫着属于女性的尊严。
而这个看似离奇的荒诞不经的故事却又寄托着阿尔莫多瓦的理想——他说,这个世界不仅是男人的,也是女人的。
于是这个故事再度回到了阿尔莫多瓦式的主题和内涵上了。
无论母亲是不是鬼魂,无论女儿是不是乱伦的产物,这些都不妨碍阿尔莫多瓦在《回归》中大声呼喊。
或许正如片名的象征含义一般,回到家乡拍片的阿尔莫多瓦,真正地回到了他要表达的电影本身。
http://www.mtime.com/my/yinxiang/blog/214617/
甫开场就是一大群寡妇在欢快的曲调中擦拭坟墓,经常刮大风的家乡曼查(La Mancha)有很多寡妇,并且有一个风俗,人们在生时就给自己买好坟墓(这就和我们的老奶奶喜欢一点一点地添置寿衣寿鞋一样),所以大家对于死亡抱持着平常心。
平静地和传说中的鬼魂幽灵和谐生活。
这里全部是女人,寡妇,少女,男人是绝对的缺失。
在艾慕杜华的回归谱系中,只有母亲-女儿这样的关系,父亲-女儿这层关系是令人厌恶的噩梦。
雷曼达(Raimunda)被父亲强奸,生下了自己的女儿/妹妹;而她的女儿/妹妹也差点被继父强奸,母女二人的经历惊人地相似。
但她们只有通过杀死男人,才能真正回归到理想的女性关系中。
雷曼达通过重复她母亲做过的事情,杀死丈夫(虽然实际动手人是她的女儿,但她将责任全部揽在自己身上,而她女儿杀死继父,仿佛是她杀死父亲),之后才能与疏远多年,从”阴间回归人世”的母亲重归于好,当清除了男人这一障碍后,她们的交流毫无阻碍,说出如此尴尬的事情时态度也非常坚决和自然。
邻居奥古斯蒂妮(Augustine)想弄清她母亲的死活,可是她要不断地强调:这是我们自己的事。
雷曼达,她的母亲伊莱娜(Irene),妹妹索莱(Sole),女儿宝拉(Pola),还有家乡邻居奥古斯蒂妮以及马德里的邻居们,所有这些女人,组成了一个紧密的共同体,互相扶持,互相理解。
她两次搬运藏有丈夫尸体的冰箱,都是找女人们帮忙,虽然要女人们搬运这么沉重的东西很艰难,但终于她们成功了,她们不必依靠男人。
所以唯一一个略有戏分的男人帕高(Paco)出场2分钟就死了。
另一个稍有戏分的男人是前来寻找食堂的摄制组成员。
有一度,他显然被雷曼达吸引住了,可惜他就如那个来租餐馆的可怜男人一样,徘徊在那孤零零的房子外不得其门而入。
这是我唯一猜测错误的一段,本以为他们会发生一些暧昧,可显然低估了艾慕杜华在此片中对男女之情的排斥。
小潘潘在此片中显得惊人地美丽。
据说艾幕杜华特意要求化妆师夸张她的臀部,永远穿着低胸针织衫和短窄裙的小潘潘身材如地母般丰满壮硕,艳丽得几乎具有侵略性。
难怪她那胖妓女邻居说,凭你的低领口和我的***(一种饮料,具体名字不详),我们是黄金搭档。
唱歌也十分好听,虽然声音有点沙哑,那首歌应该也是点题之作。
但更出色的应该是扮演母亲的Carmen Maura,因为,难得见到这样聪明幽默的演员!
当假扮成俄罗斯人的她(本来还想假扮成中国人-_-|||)听到女儿高声通知她雷曼达来了,放下满头泡沫的女客人躲进房间时,她的表演几乎有一种默片时代的风采。
Carmen的眼睛非常漂亮,灵活,又显示出无穷的慈爱。
和这个温情脉脉却经常抽风来一段幽默的片子天衣无缝。
《回归》一家坚强的女人的故事。
克鲁兹是当仁不让的女一号,也是集诸多不幸与一身的角色,为了掩饰内心的脆弱,她对几乎所有人都说过谎话,说话时经常会双眼充满泪水,但她强忍着,从不让泪水滑落。
只有当她发现母亲其实并未死亡时,她再也无法抑制情感,泪流满面。
片中其他女性也不外乎都是这样的性格,无论年龄,都用坚强来掩饰着内心。
克鲁兹在片中还一展歌喉,这首歌就如同以往的阿莫多瓦电影中那些插曲一样,哀伤,又能直触人心,非常动人,只可惜我看的字幕未对歌词翻译。
阿莫多瓦的电影除了BAD EDUCATION之外,男人几乎一无是处。
这部片子里克鲁兹的丈夫第一次出场时工作丢了,第二次是在床上被妻子拒绝,而第三次,他已经是个尸体了。
男人的强壮来自身体,而女人的坚韧发自内心。
附:VOLVER 歌词 就是克鲁兹演唱那首歌,与电影的名字一样。
我害怕 害怕过去又一次直面我的生活 我害怕夜晚 充满着回忆 引领我的梦境 可是消逝的行者 早晚会停下他的脚步 尽管万能的遗忘 已经抹杀我所有的幻想 我仍然保存着那小小的希望 这是我心中仅有的财富 回归 带着憔悴的面容 时光的雪 盖上了我的脸 感到 这只是生命的一瞬 20年只是转眼 狂热的眉眼 在暗影中飘泊不定 追逐着你 呼唤你 活着 以坚持做我的武器 坚持着甜蜜的回忆 我再一次哭泣
此前,阿尔莫多瓦的不良教育,我挺失望的好在他立刻弄明白了自己只有站在女人这边,才可以把电影拍得惊艳——哦,我亲爱的小佩佩女人太伟大了,上帝创造女人,就是为了给这个被男人搅得一塌糊涂乱七八糟的世界一点儿安慰的!
我确信!
影片开篇的那一组镜头,是我的观影史里最绚烂多彩的一次经历,黄色的绿色的红色的辣椒,马赛克地砖,佩佩的丰乳肥臀,大花,厨房吸油纸……大片血迹,尸体这样的感官诱惑之下,立刻就high了我喜欢阿尔莫多瓦所有赞美女性迷恋女性崇拜女性的作品,他对女性的热爱造成了他电影作品里女性的夸张的性感与美与坚强与忍耐与宽容与乐观与积极与善良
阿莫多瓦的悬疑片,但还是一部女性电影,关于女性的坚强和爱的伟大。
Raimunda的酒鬼丈夫不找工作,家里很穷,还想要强暴女儿(虽然说不是亲生的),结果发生了意外。
在这种情况下,Raimunda不仅背锅、和朋友们一起处理、自己冷藏尸体然后埋葬,还冒险偷偷开餐馆赚钱,而她背负着沉重的过往——结尾揭示的被父亲强暴、生下Paula,她因此沉默寡言、和母亲不和,可谁又理解她?
而母亲Irene在丈夫外遇、强暴女儿后,忍无可忍放火谋杀,永远离开、装死,四年见不到女儿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她也独自承受,和Paula婶婶相依为命。
而Sole在丈夫失踪的情况下独自开发廊营生,和母亲重聚,最终家人团聚回忆往昔也令人感动,终于多年的误会和痛苦解开了。
另外一个重要的角色是Augustine,她在母亲失踪的情况下仍然帮助照顾了Paula,最终得到Irene照顾,也算是弥补了她。
全片基本都是女性角色,背后的坚强令人感叹。
阿尔莫多瓦的电影可是必看的讲了一个偿还的故事 故事讲的很细腻 到最后一刻才看明白真相很推荐
今年四月的广州总是格外多的雨,适合周末窝在屋里看老电影。
电影讲述雷蒙黛和她酒鬼丈夫、年轻女儿共住,丈夫意欲强暴女儿时被杀,雷蒙黛清理收拾好之后和女儿努力回归正常生活。
而她的姐姐另有秘密,曾经她们以为父母在一场火灾后遇难,没想到母亲幸存如今回来探访她们。
最终她们经历了亲友的病逝和回归,而生活继续向前。
阿莫多瓦的这部经典电影《回归》是一部非常纯粹的描绘女性群像的佳作。
虽然这部电影里,导演对于颜色的布局展现没有后期作品那么刻意到每个情节背景都有凸显,而在这部电影里不断出现的红色成了唯一的色彩主旋律——不管是反抗丈夫杀死他时嫣红的鲜血,还是女主角雷蒙黛不断身着的红色衣衫,还是她驾驶的红色汽车,甚至一掠而过的红色公交车等等。
红色是戏剧冲突的幽暗之谜,更是平常生活的绚丽之美。
而女演员佩内洛普·克鲁兹则刚好配得上这明丽的红。
她的身材是纤细丰满的,眉眼是轮廓深坚毅的,略带杂乱的盘发带着中年的忙碌与跃动。
在电影《回归》中女人们之间本只是琐事,但在上辈人欲语还休的火灾事故后,她们的关系夹杂着带有埋怨的怜惜,更在女主角母亲回归之后变得亲近。
阿莫多瓦电影里的事故总带着奇情,但落实到剩下相关的人却往往镇定,仿佛任何缘由都无法改变他们人生的热烈。
所以我忽然在这部《回归》中感受到阿莫多瓦的魅力,不是单纯通过表面的光影,而是透过情节看到电影中人物生活的那种热烈。
在电影里雷蒙黛回忆起小时候忍不住在饭店独唱一首,美得让我忍不住落泪。
这部电影最大的魅力就是通过佩内洛普•克鲁兹的演绎,通过不断的红色,放大了一种生命之美。
反朴归真,大打温情牌.回归于阿同学,正如MATCH POINT于WOODY ALLEN--从前大玩高潮机精子装,如今最惊人的也不过是SJ小姐那身白裙或者可以VIEW到大笨钟的景观豪宅;过去多么奔放眩目的浓烈,曾几何时竟然就有了些隐忍的味道--或许再趣怪再惊艳,终究都会殊途同归,直奔平淡而去.好在平淡,倒也是表达的最高境界:舍弃一切趣怪惊艳的元素,讲述一段故事,反倒需要最严密的构思和最合适的PACING,因为此时已经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帮助导演分散观众的注意力以便藏掉哪怕一点点小拙了.那么也只有以电影作人生,积累了这么些年的经历跟领会的人们,才有足够的自信选择这种路线八.
在《回归》中,我们看不到传统电影中的大男子主义的男性形象,甚至于在本片所叙述的家庭体系中几乎没有男性形象的支撑。
故事中女性的悲剧恰恰来自于两位父亲形象的男性角色对女性的施暴。
女人在父权制文化中是作为另一个男性的能指,两者由象征式秩序结合在一起,而男人在这一秩序中可以通过那强加于沉默的女人形象的语言命令来保持他的幻想和着魔,而女人却依然被束缚在作为意义的承担者而不是制造者的地位。
在男权社会里,女性往往屈从于男性的价值评判标准,处于从属和受攻击的地位。
阿尔莫多瓦的作品塑造的女性形象几乎都在不同程度上遭受着男性的压迫和驱动。
《回归》讲述的是个别现象,只存在于故事的发生地拉曼查,那里的男性不被寄予期许,女性承担一切。
由于阿尔摩多瓦对女性的崇拜和偏爱,将男女性别角色重新建构所以诞生了这样一个高度赞扬女性的故事。
无论这种现象是否具有广泛性,现实是否如阿莫多瓦电影里表现的那样,他又在作品里怎么夸大了这些东西,可以隐约嗅出的是,阿莫多瓦是在与现实较劲,他对权威和世俗标准的挑战可谓从一而终。
如果说社会标准的目的在于掩盖和隐藏,那么阿莫多瓦就是在坦诚地揭露和摇撼,旨在对那些我们所忽视的,以及被社会规范所遮蔽的现象进行谴责和嘲弄,那些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存在。
太短,还不够味
一个女人需要坚毅,唯有维系生活的勇气,方能去宽容和包容一切。
再次证明,俄五区跟大陆六区一个水平,翻译那是更烂,但,挡不住影片的巨大魅力
阿尔莫多瓦的片子目前就看过三两部,都不是我喜欢的。
角色剧情设置的挺巧妙,但还是更喜欢暗流涌动的电影
果然回归了。。。
在细细碎碎、似乎永无尽头的见面谈话中,讲述一个非一般的秘密的故事。
节奏太慢,看了几十分钟我就看不下去了,就不能直奔主题么。
只看到一半就基本上全猜到了。不了解的还以为导演是女人呢,把男人都描写得那么下作。
男性的缺失,阿莫多瓦对于女性的再一次诠释。奇情却毫不露怯,也丝毫不卖弄噱头,仅仅醉心于人物描写,这种叙事的专注造就了阿莫多瓦。(重看发现了更多细节真是悬疑和铺垫的高手)
我们的人生都充满了罪恶和误解 我们都需要一次回归。。
阿尔莫多瓦的剧情总是那么惊世骇俗
帮女儿埋个尸体就叫坚强的女性啊你妈啊。
雷蒙黛父亲与巴克并非具体的人,而是父权压迫的象征——出轨、性侵、暴力,代表传统家庭中男性对女性身体的绝对控制权。雷蒙黛母亲艾琳烧死丈夫、宝拉杀死养父,并非单纯的复仇,而是被压迫者打破沉默的反抗仪式。火焰既是毁灭工具,也是净化过往的圣火。雷蒙黛被父亲性侵,宝拉又差点重蹈覆辙,暗示父权毒瘤在家庭中的遗传性。但宝拉的反杀,标志着新一代女性开始主动斩断诅咒。明明有人见过艾琳,却宁愿相信这是她的鬼魂。为什么全村人集体眼瞎?这像极了社会对女性遭遇的系统性无视。假死即重生,艾琳通过"社会性死亡"获得自由,暗示女性只有抛弃妻子、母亲的身份枷锁,才能夺回人生主动权。焚烧过往的火焰,与结尾艾琳决定照顾奥古斯汀娜呼应。阿莫多瓦用魔幻笔触告诉我们:救赎不在于洗净双手,而在于背负真相继续前行。
一流的编剧,一流的色调
色彩是真的漂亮 故事讲的吧也算有水平 只是不精彩 太平淡了
Chicago的西班牙心酸伦理版
我真的是个直男,我太不适合看阿莫多瓦的电影了
好像就这个名字有意思点~
Penélope Cruz 唱歌那段太销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