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金鱼代表着谁、什么样的情绪会错失这类影片的真实意味---邀请你在虚无缥缈的情绪里沉沉浮浮。
狭山的人们生下来便看到死亡,看到定局且没有希望的未来。
或许有人功成名就,但随机选中的幸运儿从不是真正普通的人。
重复和没有意义的每一天,粉刷上不同颜色的无聊的每一天,都在昭示绵长不断的绝望。
得知未来不具备可能性,现在所做的事情也只是消耗生命。
没有意义的犯罪只是让未来的结果变得不那么平静。
我喜欢其中的大部分分镜构图和拍摄手法。
厌倦的世界,窒息般无聊的生活,似乎与普遍认知的青春背道而驰。
可谁也没有资格给青春个定义。
不是动漫里的激情热血,更迥乎偶像剧中的甜美纯真,百无聊赖下的生活才是普遍的现状。
脱离了单纯幼稚又未步入精彩复杂,处于两面夹击之间,青春,有何尝不是把心灵的枷锁。
我们无法在无拘无束,没有能力去追求所想。
规则压制了跳动心脏,是多么的可悲。
有一天醒来,睁开眼看着外面依旧明朗的天空,依旧忙碌个不停的人们,再对着镜子看看自己,永远睁不开的双眼,永远懒得说话的嘴,永远随意的穿着,会不会觉得有点无聊。
后来这个人长大了,可是她再也没有这种无聊的感觉,因为她太忙了,她甚至忘了无聊的日子是什么样的。
《就这样我们把鱼放进了泳池》女主和她的朋友们生活在一个很小很小的小镇上,她们每天想的是为什么没有战争为什么没有人生病为什么她们的生活没有一点不一样,她们太渴望突如其来的事情了,她甚至觉得和平真无聊,这就是通向虚无的高速公路。
终于有一天女主的妈妈出轨了,她以为生活会有什么变化,其实没有因为爸爸是个沉迷女团温厚忠良的“绿巨人”(这什么人物设定)有一天四个女孩终于做了件大事,她们偷了400条金鱼放到了学校的游泳池,她们以为只要做些不一样的事情,生活就会改变,就像小说里不小心动了人生的机关一样。
这件事的结果是什么呢?
是她们被发现,被要求反省,然后生活重回平静。
有趣吗?
真是无聊。
它没有国产青春片一丁点不平凡的情节,没有男孩为了她们打架,甚至没有人和她们相爱。
她们讨厌和平,讨厌所谓的平凡,想想和那时候的我们一样,总是希望在三点一线的生活中激起一丝浪花,就算短暂也好。
可是这才是平凡的和你我一样的青春,我们总觉得上课无聊,老实讲课无聊,甚至觉得隔壁班女生的窃窃私语也太无聊,我们总是希望哪天和别人打了一架然后被人知道,总是希望自己身上能发生武侠小说一样的奇迹。
可是不会的,这不真实。
所以国产青春剧大概算是给我们圆梦吧,让我们可以幻想自己是电影里的某个角色,过得熠熠生辉。
而这部不到三十分钟的断片,却让人一边骂着“无聊”,一边偷偷流了泪。
多想回去那无聊的几年,和朋友一起骑骑自行车,聊聊天,然后睁眼闭眼就是一天。
我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和朋友一起骑车去玩,顶着中午的太阳偷偷从家里溜出来,每次都被妈妈说无聊,可是那时候就是觉得很开心,傍晚的时候两个女生买了啤酒坐到人工湖边上,其实我们不怎么喝,大部分都喂了鱼。
那时候就在想,会不会有一天有个大爷钓到一条鱼恰好喝过我们的酒,等大爷把鱼带回家做成菜放了盐却有啤酒味,就会发现这条鱼喝醉过。
一定很有意思。
看完这个短片,我只想说太赞了,太赞了。
我给五星。
这是我近些年看过最棒的青春片,没有之一。
尽管是一个短片,28分钟,影片却分了9个章节。
尽管是一个短片,镜头手法却极其丰富,各种风格混搭,很酷,音乐也很棒。
至于剧情,因为太乱了,根本就没法描述这片的剧情,顾名思义,它确实讲了4个日本少女把400条金鱼放入了泳池。
但是如果你真的想看到400条金鱼在游泳池里游来游去的画面,那就让你失望了——坦率说我也以为导演会来这么个镜头——我服了。
无聊,这片的主题就是无聊的人生。
从四个生活在日本乡镇的少女的视角去表达和反抗无聊的人生,结局呢,当然还是无聊。
这简直太无聊了。
她们甚至渴望发生战争,地震,父母突然死了,僵尸之类的,但是什么也没发生。
不发生什么便无法改变什么。
导演还想给这片起名叫《你是跳不出来的,金鱼》影片主题其实非常残酷,但表现的很欢快,算是一部喜剧。
无论是生命里烟花一样短暂而闪耀的瞬间,还是这漫长的一生,对这个世界以及其他人来说都没有意义。
少女们未来会成为玩老虎机的阿姨、养育五个孩子的主妇、单亲母亲、出轨其他男性的妻子。
即使如此未来仍旧呼唤少女们去拥抱未来,告诉她们这是幸福的未来。
夏日祭典结束后,捞金鱼游戏中的金鱼将被“处理”掉。
于是少女们决定拯救金鱼。
相比在鱼缸里,金鱼在泳池里会很美吧?
她们想创造一个美好的、不一样的结局。
结果夜晚又黑又暗,根本看不到泳池里金鱼的模样。
不过是把金鱼从鱼缸换到了另一个更大的鱼缸而已,丝毫没有改变。
就这样夏天结束了,一如少女们的青春。
她们即是金鱼。
以前不明白这句话,在发呆的某一时刻,突然懂了。
人在幸福的时候,往往是不自知的,因为我们总是擅长记录痛苦。
现在的我,觉得这84天漫长如斯,我极其厌恶上班,我绞尽脑汁为了多玩一会手机,我把这一点的休息时间奉为净土,我只想时间快点,再快点。
很少意识到,也许多年以后我会觉得现在很幸福。
就像高中的时候,我也觉得痛苦如斯,我想快点考入大学,躺平摆烂,却在现在时不时回忆当时一杯奶茶一个晚自习的简单快乐。
以后,我再也不会因为凌晨的满天星星觉得浪漫,不会觉得铺面来的冷风清新,不会能在上班的时候打瞌睡,不会再关注娄烨的新片和纠结听不懂贾樟柯电影里的方言,不会在阳光里读瓦尔登湖,不会听赵雷的我记得。
也许会,但我会为日复一日的柴米油盐发愁,为工作焦头烂额,为老去的父母发愁,为得不到的爱情发愁,为注定的未来发愁。
这84天注定是我以后会觉得幸福的84天,过去的都过去了,都是回不去的,所以,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去珍惜每一天吧。
在改卷的路上 随着摇摇晃晃的车子以及玻璃幕上充斥着被裹挟而来的雨水形成的雨幕 看完了前20分钟 在中午放饭之后 又把剩下的部分看完了看完给我的感觉让我想起了《蓝色大门》里面的那句:“什么事都还没有干,夏天就已经快过去了;我们一直都在跑来跑去 什么事情都没有干”不过少女们把金鱼放到泳池里面无疑是给自己“无聊的青春”书写了一笔浓墨重彩 青春似乎本该就是这样的 无聊 跟几个傻逼朋友一起大笑 一起受罚; 或者是孤身一人,以旁视者的角度去观看世界线的变化 。
我的青春最重要的是一群初中结识如今已近十年的老友 在我的印象中 青春是足球 是三国杀 是为数不多的烧烤聚餐 初中时没有自己喜欢的女生 高中喜欢的女孩子选择拉黑逃避 在班级里面格格不入 一直没有被人注视和被人喜欢的闪光瞬间 偶尔几科文科科目被人夸厉害 但更多仍然还是与人相处不远不近的距离 虽然没有每天都想着这个世界赶紧爆炸叭的想法 但是也有偶尔想要遁匿于尘世 让别人彻底遗忘我的阴涩想法。
种种一切就好像无所谓,什么都好一样。
似乎大家的青春里都氤氲着一股复杂的气息,但我回望我所谓的青春,就让我想起了高中毕业时,看着学校几乎每一个人都在找朋友合影留恋时,自己站在喧闹的走廊,但是一点声音都听不到,似乎处于真空状态下,被玻璃罩罩住的那股子隔离感。
是一种无所适从,但是又无法被抽离的感觉,其实就是我在“青春”这个词里被除名了,就是那种你其实是无所谓的。
看多了质量参差不齐的大学生作业短片和自制微电影之后好久没有这种感觉了。
看完过了很久也缓不过来,像情绪从现实生活过渡到了影片上又过渡回来了。
无聊透顶的生活,逃不出去,好像会一直这样直到死去,但其实也知道会有那个尽头,并且等到了那个尽头,越过那个时间点,你就再也听不见那些声音了,比如夏天的蝉 像耳鸣的底噪 比如sonic mosquito repellent。
粉色玩具手枪射击出假子弹,保龄球滚得头晕,ktv里大声唱着“在一个荒无人烟的海 我想测试你对我的爱”,一遍遍喊“born to be zombies”。
大家都活得像个僵尸,好无聊,真无聊。
四百条金鱼被放进了泳池。
女孩子们说很美,但整部短片看完也没有这个镜头。
你看,我们总想要个结局,但结局就是什么也没改变,结局是我们做的一点意义也没有。
就像女孩趴在鱼缸前说,如果让她来对这个电影起个名字的话,她会说:“你是逃不出这里的 夏”
私たちはいつも結局だ 結局真っ暗で結局綺麗な金魚は見えなかった結局結局結局…結局その夏は終わった結局私たちはこの町から出ないだろう結局何も変わらない結局私たちがやったことに意味なんてひとつもない
。
金鱼放在游泳池里真漂亮啊,但是消毒水里会杀死它们的吧,也许金鱼就该呆在夏日祭大叔的充气水池里,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反正青春期干的尽是无聊又没有结果的事。
金鱼:少女自身的隐喻,对于青春情感的寄托。
峡山:浴缸中被束缚的金鱼,如同被困与峡山的少女,对自由的渴望,对狭窄世界的控诉。
“活在当下”:流行歌曲传递出的是一种主流的意识形态,活在当下更多是因为未来的不可期、没有奢望、梦想一样行尸走肉的活在当下生活,是一种没有未来、只能活在当下的消极、厌世、虚无情绪。
成人世界:情感的丢失、爱情的背叛,机械的生活,家庭成为一个空壳,一个典型、普通、司空见惯的家庭。
新闻事件:讲述一段真实且无聊的青春生活,用事件的真实对话现实的真实青春,以此来引发对于青春本身的思考。
独白:少女内心世界的自述,讲述生活之背后的真实思想,不是人前的客套话的对白,突出表现对于青春、当下的自身思考。
(有些画面进行消声、慢镜头处理,突出无聊生活之下人物的思考。
)“打破第四堵墙”:(给电影起副标题/看见未来的自我对话)与观众/镜头的对话,如同与现实中、镜头外的生活对话,不仅仅是对于青春少年的你,还有对于固定秩序之下、机械生活之下的生活的反思,思考自身处境:你是如何活着。
章节叙述:一方面弥补电影叙事的不足,作为片段叙事的标题概括主要事件;另一方面对少女生活的分段叙述,用不同的章节刻画少女们的不同事件、不同情绪,体现这种表面多元、丰富生活背后空虚与落寞。
青春事件:群体的疯狂青春与个体的落寞空虚。
恋爱(冰淇淋)、性、荷尔蒙意识,流行歌曲、演唱会,同伴的玩耍,社交的频繁与空虚。
影像风格:奇妙、丰富、新颖的视听技巧,彰显出青春活力与巧思妙想,影像风格与青春生活形成对应。
物件(手机、保龄球)的主观视角,新奇的摄影角度(翻转镜头),剪辑节奏的快与慢,配乐的多样变化,手持摄影,快慢镜头的运用,大字幕,等等来衬托青春少女在当下生活的呈现、思考、态度。
和我中学时代有点类似,想离开又离开不了,不过片中他们的休闲活动比我那个时代丰富一些。
我真的是已经过了形式大于一切的年纪了……
青春,就是百无聊赖。丧,一成不变,并且没有什么恋爱可言。
她们以为她们不自由,殊不知真正不自由的人根本无暇乱想。真正可悲的是我们啊
透漏着深深的虚无主义、无政府主义气息,无聊无聊无聊,很恐怖的无聊。但现实好像往往如此,很无聊,明知道无聊,但却继续活着,继续喪着。很多时候,一个家庭并不因为有后代而得到重生,每个个体都毫无意义地生来死去,没什么改变。
导演,你的老师是中岛哲也吧。
无聊,空虚,绝望,朋克,冷漠,傲娇,白痴,悸动,嫉妒。青春就这操行。28分钟分九章怎么了,比动不动就臭裹脚布一样n长也说不清楚,好太多。
琦玉还会把人逼成这样么。没什么共鸣的无聊少女青春,看起来好酷,但结局也没都没变,结局是我门做什么都没意义不是么。
本是池中物
10分。形式有趣剧本表演精彩,富有哲理和迷人意象,厌世中二少女们疯狂的青春就是这么屌,对平凡的叫嚣却逃不出虚无的命运。放肆自己于热情之中,去逃离吞噬自我的荒诞感,渴望世界末日也不要碌碌浮生!2017年看过的最酷的短片,没有之一。期待导演把这部排成长片版!观影于西宁First影展。07/26/2017
就这?
@2020-10-21 09:09:51
竟令我想起了一些成为大人后忘记了的事 “positive terrifying”这个词太棒了
色彩繽紛程度還以為是在看中島哲也的電影,想說期待來個情殺案什麼的⋯結果超無聊,還分成十個章節,做作到爆!
无看
想起某个着急出图的男团...图确实好看
这要是让我高中时看到,准感动得跟王八犊子似的。
有点中岛哲也的那种味道,视听玩出花样。内容也即是学生对当下,对未来疑惑的自我追问,一种存在主义式的叩问: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当然,配合着视听的视觉刺激,更多的输出只有文本台词的体现,其实挺蜻蜓点水的展现,并没有深入到本质。当然,放金鱼似乎成了他们讲这种抽象的思维方式转向了具象的行为,或许只有放金鱼,他们才能得到答案,可惜的是,却还是一场空。但是,即使这样又如何,她们仍然活在当下——毕竟存在先于本质。
青春嘛,怎么玩都行!
矫情,但矫情得挺不错的。青春就是用万花筒看一个无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