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主旨非常明确,讨论的是女权,采用的手法非常激进直接,将很多我们心中所想但是没办法直说的部分都表述了出来。
相当一部分男性观众回看了表示很不舒服,但是这真的就是现实。
安昙春子是我的主人公,本片近乎记述了她的前半生。
我用顺序的方式展开:一、幼年时期,春子和她的小伙伴得知了女孩子长大要离开娘家,和夫家的人葬在一起。
几个女孩子哭得很伤心。
——映射的是,男女差异的事实从小就灌输给了孩子,让女生知道,你是个女生,或许和男生一样,从一个地方来,但不是能够到同一个地方去。
二、成年时期。
在这个较为封闭的小镇,同龄人几乎从小就认识,熟人世界的便利春子暂时没有体会到,但是弊端却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几乎没有隐私,你家的爷爷,我家的奶奶,你离婚,我结婚,啊,还有谁谁谁出轨了。
什么,不想知道,那也没办法。
春子使劲想要缩在她的壳里,可以从她的衣着打扮以及行事风格上看出。
她很少打扮,穿着睡衣就可以出门,能不外出就不外出——“明天去吧。
”她这样回答,当妈妈让她去买卷纸的时候。
在从超市里遇到了本影片最重要的男性角色,我们简称他为颓男,顾名思义,又颓废又没用。
导演塑造这个角色我认为是经过很大考量的。
因为这么个颓男,官方吐槽都说“居然对他都能下得去手”,我们的春子居然爱得“不能自拔”!
春子和颓男从小相识,又是邻居,颓男小时候并不頽,所以即使春子在少女时期暗恋过颓男也是十分正常的。
春子和颓男在一起之后,颓男对春子采取了非常冷淡的态度。
春子来找他的时候,他有点不耐烦说“你来干什么!
”,还有后面的出轨。
颓男对待春子就好像是王子对待女奴,这是想要说什么?
或许残酷,但是是这样的,在颓男以及影片中男人的世界里。
即使颓男没有正式工作,没有颜值,没有家世,责任感都没有,道德就更别提了,这么的一个人,也配春子——“你肯定不用担心结婚的!
”经济适用高颜值女死心塌地。
日本文学中特别爱呈现奉献型女性,为了爱人不顾一切,觉得这样的女人真好。
我只想说这个吃相也太难看了,一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之所以塑造这种女性形象,无非是男人希望自己可以什么都不付出就能够得到一切,你怎么不上天呢?
这种女人的所有属性都是为了男人的需要刻画出来的,所以说,女性就是男性的工具吗?
为了自己,注意,这里是自己,只有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幸福所需要的垫脚石吗?
回到电影,春子这样的女性居然能要舔着脸追求颓男,且我认为春子实际上并不喜欢颓男,她不过是在流言蜚语中给自己的年龄一个安放。
用人话说就是,年纪大了找个老实人嫁了。
但是没想到老实人,不,颓男都烂成这样了都劈腿。
而颓男这种男人实际上心里人认为,我姑且只是和你苟且,但我内心有诗和远方,你配不上我,和你在一起只是打发时间。
而且,就算是诗和远方,颓男也希望不需要负责任,可以上床就行。
本片有个可怕的事实,颓男和春子从小青梅竹马,互相都非常了解。
但是就算是这样的人,也不真正把春子当做一个与自己平等地位的人。
就算只是朋友,颓男也不应该如此没有礼貌就劈腿,十几年的朋友,真的就这么对待吗?
还真的这么对待,谁让你是女人。
女人就是低人一等。
——颓男的内心,也是另外一个故事的两个男人的内心。
从小认识的人,读一样的书,养同一只猫,住同一条街,在他眼里,春子只能是半个人。
正如同公司里同事对春子说,“你看那谁,还能算个女人吗”——别说是人了,我看在他们内心吗,37的女同事几乎不能算人。
因为根本不尊重,所以轻视你,糟践你。
一起长大又怎样,全世界同一时刻出生的从昆虫到鱼类以及各种哺乳动物,猪不还是要被吃掉?
或许有人觉得我的脑洞太大。
但是看另外一个平行的故事,女二是个刚成年的女孩子,男二男三分别是她的高中同学。
女二因为寂寞空虚冷和男二在一起,且从前面的情节看来,女二和男二在高中时期关系就不错,至少是朋友。
男三的定位是走在路上两个人都认不出来的那种。
然后的故事走向是,女二在音像店认出了男三是高中同学。
于是,反而是男二把男三更当做一回事,分享秘密,一起违章涂鸦。
甚者提出分享女二。
关系:女二和男二从高中时期开始就熟悉,且现在是男女朋友。
男二和男三高中时期应该不熟(男二无法认出男三)——然后即使这样,男二将男三视同平等的同类,女二只是玩物。
故事讲到这里就差不多了,我想说的是,女孩子从小就感觉自己似乎过得很幸福,少挨打,少挨骂,做错了男孩子顶包。
长大之后更觉得自己是小公主,一些软文不断灌鸡汤给女生,说你需要什么,你拥有什么,你值得什么。
——你感觉全世界对你充满了善意。
但是这些都是糖衣炮弹,因为社会需要女生成为一个没办法独立,依赖性强,懦弱,又美丽的附属物。
——如果不信的话,把上面这些词语反过来,你会发现那些几乎都是在婚恋网上被拉黑的词。
你以为你从小被保护的像个小公主,你就真的是公主。
你以为那些从小被摔摔打打的男孩子,真的就是任你挑选?
——如果世界上的男人都像这部电影所描绘的那样,那么只能残酷地告诉你,在他们眼里,你就是商店里的商品,掏钱就能买到,过季了就需要换新的,实在不需要了就捐掉,成为社会垃圾了——就扔掉。
影片里的社长说“像她(37岁女)那样不生孩子的女人,就是应该交双份税。
”——因为本来就没有做人的资格,你的资格是子宫给的。
不贡献子宫,就连自己以及不存在的小孩一起,奉上来到这个世界的门票吧。
整部片子都在竭力告诉我们,男生女生从一个地方来,一个走得VIP,一个是翻墙进来的。
逃票的那位,一生都惶惶不安。
安昙春子的幸运是,她从小认识到了自己的不幸,而不是真的以为自己是公主,她20几年来过得没有存在感,或者说她不敢有存在感。
她以为自己的人生如小时候预言一样从此失去控制。
但是最后没有,因为她不曾感受到幸福,所以没有被环境同化。
她或许悲哀,但是清醒。
而只有清醒,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假设安昙春子从小就认为自己的女孩子身份得天独厚呢?
毕业,工作,结婚,生子,她将重复母亲的一生。
你们觉得春子的母亲幸福吗?
我不知道,我只看到,在餐桌上,母亲痛苦而无奈地捶在桌子上的那声巨响,或许就是她的幸福。
最后,祝福春子。
也希望所有的女孩子能够意识到,你所追求的很多东西,其实都是为了取悦别人,你找借口说我只是爱自己。
不是的,你是怕自己都不爱自己了,又怎么能够让别人爱你。
最终你想要的,就是别人爱你。
但是,为什么爱是你苦苦求来的,你有多不值得?
还是说,在一些人眼里,只有你拼命表现,你身为女孩才有资格和他们站在一起?
这是一部非常需要耐心才能看完的电影,加上敏感话题,评分不高也是意料之中。
总体而言,我认为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女性话题作品,不一定非常优秀,但是敢于直面女性社会生存问题这一点也值得为之鼓掌。
而且,原以为导演应该是个女性,查了一下才发现是位85后男导演,更感觉难得,毕竟今时今日在平权话题或女权话题下,我们看得更多的是对立和撕裂。
电影前期剧情细碎杂乱让人云里雾里,就像春子的生活一样无聊寡淡,中后段里各个年龄层女性的生活在各种男性作派的强烈对比下,大概率会让女性观众越看越焦虑,也越看越共情,结尾大概是想表达对girl helps girl的赞扬和鼓励吧。
尽管观影过程较为艰涩,但结束后很多剧情环节回想起来反而让人觉得非常有意思,比如时不时出现的少女团体暴打渣男嘴欠男的情节,在某种程度上给观众提供了情绪宣泄的出口;而规劝男性不要独自走夜路的广播跟现实生活中那些对女性的说教如出一辙,实在是讽刺;再有公司那个“灰姑娘”小女孩说的那句“像灰姑娘的姐姐这种没有被王子选上的人会被啄瞎眼睛”也是让人细思极恐,原来囚笼早已在无知时就已经在编织了。
最后忍不住补一句,最后的优酱真的好美啊!
剧情描述住在郊区的单身上班族安昙春子突然失踪,其后在街坊间引发的大小事。
故事将以春子消失前后的两条时间线交错叙事,藉由28岁女子、20岁女子、女高中生的三个世代,勾勒出当代日本女性的生活侧写。
改编自山内真理子(山内マリコ)的同名小说,由《男子高校生的日常》新锐导演松居大悟执导,而苍井优与导演刚好皆在今年满30岁,两人在此人生阶段的首次合作,将共同探讨20岁后半的女性心理。
一、涂鸦男人用“涂鸦”来获得逃避世界的快感,以安昙春子为代表的女性,变成了一种男人手中的工具。
世界并不是真的要找到这个人,原声家庭找人是为了继续依赖她,警察发布寻人启事是为了完成执法任务,涂鸦者喷涂她只是为了廉价的自我满足感。
女人之于社会,符号化,象征化,利益化,是男人的功勋,也是男人制造的婚姻语境的主人公。
尚在身边时,她并不是一个有人格的生命,身上塞满社会安排好的性别角色。
一个女人的人格从不曾在分工中可视化;当一个活人活生生离开了,她便被寻找,寻找是因为需要,需要这么一个愚蠢的奉献者,如同漏风的城墙缺一块最廉价的砖。
灰姑娘被婚姻宠幸,过上幸福生活;姐姐没有结婚,便是社会的弃子,「35岁的女人就烂了」,如同尸体,被鸟啄瞎眼睛,被秃鹰啄食身体。
人们对女人失踪这件事的想象,止步于被谋杀、分尸,他们觉得分尸很可怕,但我觉得无声地将活着的女性的人格隐形化更可怕。
你看看这个世界,每一面隐形的墙都贴满“寻人启事”,寻找抽象的女人,寻找为家庭失去自我的女人。
她们的名字是什么无所谓,只要领着低薪做杂事、生下小孩、照顾岳母、搞好家务就够了。
二、三种典型男人男社长—富樫—三桥学(被殴打的男人)男社长,职场催婚男领导。
一张油腻粗毛孔的脸,越来越圆的肚皮,穿着女人回收洗好再送上脚边的袜子,跑来公司,只是为了体现他的嘴只会用来:在工作场所吸烟和骚扰女职员(催婚、性骚扰等等)
富樫,以“艺术自由”为名玩弄女人的假文青。
一边把女朋友当真人免费飞机杯,一边喷着“寻找女人”(求偶)的寻人启事,就像一个春天的雄性孔雀,四处开屏。
在同性面前分享性生活中的女人,友情提示“她很好上,你也来一发吧!
”三桥学,意识到女性无助而无动于衷的“中立”男。
容认富樫物化自己女朋友的话,不会纠正,最后大大方方、顺其自然地和她上床;面对爱菜的愤怒和需要,在同性面前也只能含糊其辞,敷衍了事。
他宁愿息事宁人,追求所谓“和谐共处”,纵容女性的痛苦,也不愿做那个同性中的叛变者。
三、委屈的“中立”男以三桥学为代表的被殴打的男人,对自己的下场一定心有不甘吧。
为何男社长、富樫这样的“男权之人中龙凤”尚且置身事外、无恶不作,自己却成了女人的出气筒。
这个心理再合理不过了。
但他们或许没有意识到,所谓压迫女性之共犯的犯罪中止,不仅仅是割席那么简单,还要用行动阻止同党,帮助受害者。
四、女人的报复:暴力—结婚—消失【暴力】安昙看到酣畅淋漓付诸暴力的女高团体,她说的话是,“我又不是高中生”这是可以理解的,在一般人的观念里,不顾后果,是没有温饱之忧、家人之扰、经验之困的孩子(不是全部孩子)的特权。
用暴力来报复男人,是特定影视作品里、武力强劲且勇气出众的女高中生的特权。
【婚姻】而大多数女人,则像安昙的同事吉泽,在男人的语境里报复男人,把自己作为婚姻的祭品,供奉给伟大的神明,便仿佛成为了压倒一切的神明本身。
【消失】安昙起初是不自觉的,她会听从上司“友爱”的提点,穿上“女人味十足”的半身裙和高跟鞋;她会用沉默去忍耐自己所处的三代家庭,会看着母亲被丈夫的妈妈轻易困住,会为原生家庭的琐事变得破碎忙碌,会因为房门外家人的鸡飞狗跳而抱头大叫。
(这一点我和她处镜一致,所以我也快决定消失)她的大脑被男权的语境捆绑,用年轻和已婚当作评价女人高贵与否的核心标准。
她期待美满的爱与家庭,这都是原生家庭所无法给予她的。
她把期待抛给了川本,川本是接不住的。
期待就像那副引人遐想的海边油画,美好无忧的童年情谊,好久没看的大海,都不是触手可得的,只是美好的幻影。
婚姻的许诺就像一幅精美的风景画,许诺给女人的,都是传销组织的说辞,实现与否之类的,自己去试,后果自负。
安昙离开的导火索是什么我不知道,是身边自由自在的离异女性,女高团体,新来的年轻女社员,川本的“你好可怕”,还是妈妈看到女儿的唯一一句话“xx没有了,去买点xx回来”(xx是什么不记得了,不重要)于是她点上一支烟,决定消失。
从男权社会设定好的女性身份中离开,从原生家庭中离开,从恶心的职场中离开,从女人结婚宿命论中离开。
五、理想与现实前两天看到戛纳上冰冰被提问道“女人的一生都在离开”,和这个片子的内核是一致的。
我为这种美好的觉醒和追求而感动,也为这仅仅是一个罕见的理想故事而遗憾。
女高中生的暴力是理想化的特权,她们凭借电影这种修辞的美好祝福,能够在被男警持枪团团围住的时刻,轻巧地举起手,把他们击倒击退。
但现实不是这样。
她们只会被这群男人制服,留下案底,为自己的“义举”后悔和负罪,用本就不富裕的职场权利寻觅生计,被社会媒体凌迟,被小心眼的男领导设计,结局多半是“一辈子完了”。
离开,如何离开,走到哪里,没有点一把火那么简单。
答案对于每个女人都是独一无二、量身定制的。
重要的是,我们清楚,此处不是归处,我们需要离开,必须离开。
虽然两条时间线交错叙述听起来感觉好像很牛逼的样子,但是看起来好碎好凌乱啊_(:зゝ∠)_两条时间线里好像时间也不是顺叙的样子,最后两条主线妹子殊途同归的好平淡啊。。。
感觉如果优酱这条线再完整一点作为主线就好了,现在感觉两条线都不是很出彩,太平淡了喂。。。
而且中间时不时的还会有这位叫今井的大姐插在这里面,感觉更混乱了。。。
一度以为今井和暴力女高中生头头是一个人物,都是贯穿始终却又感觉没头没尾的。。。
反正整个都已经这么乱了也不是没有可能是吧_(:зゝ∠)_
看介绍说优酱都已经三十了哇!
感觉优酱一辈子演少女都没问题呢_(:зゝ∠)_
首先为优酱打call剧情描述住在郊区的单身上班族安昙春子突然失踪,其后在街坊间引发的大小事。
故事将以春子消失前后的两条时间线交错叙事,藉由28岁女子、20岁女子、女高中生的三个世代,勾勒出当代日本女性的生活侧写。
女性意识和心理影像化的表现。
非线性叙事不新鲜了,但女高中生的无差别化暴力犯罪让人震惊。
报复有必要用暴力么?
其实成长后你会发现优雅幸福的生活下去才是对过去最大的复仇。
十代二十代三十代,女性在不同年龄段都有各自的烦恼,年轻一代易患的焦虑不安症,消失是为了更好的活着,开始新的生活吧。
不明白为啥有人觉得这个片子后半部分不切实际,这本来也不是告诉你“解决办法”的作品吧(可能没有所谓的办法)。
这片子最重要的是觉醒的那一瞬间,莫大痛苦和迷惑如同窒息的海浪打来后,那一刻的反叛与解脱。
不断出现的春子下车吸烟和爱菜一路吼叫狂奔,都呈现出一种“终于这样做了”的畅快感。
基于这点,这部片子并非一部写实片,所以后面众女性奔出影院的画面也是充满自由与希望的,可能这是编剧想表达的意思之一吧。
春子那条线我看的比较明白 我看到的更多是女孩本身对自己生活的主动性 这条线大概是说 女孩一到谈婚论嫁的年纪 依然呆在家遵循着年少时的生活 两点一线 没有新意和变化 那么自己也只能得到生活一成不变的无聊和旁人的嚼舌根等等的让自己不愉快的反馈 外界的反馈带来自己的心急 就会导致一些程度的随便算了而如果你愿意改变一下生活状态 也许会有不一样的生活元素走进生活
开车也好美侧脸睫毛扑闪扑闪,看她被渣男甩好心痛!
太贺怎么老是演渣男希妹演容易寂寞的女孩纸真是信手拈来,又圆又大的眼睛和嘴唇好像猫咪哇加濑亮一直在吃冰淇淋。
总有一种隐约感他和优酱合作过?
Jk暴力团每次出场bgm就特别好听!
头领妹子开枪姿势好可爱叙事线看的我好凌乱。
豆瓣看了影评才理解生活如此之丧,远离渣男才是正道
『安昙春子下落不明』剧照最近,几个年近三十的女孩不约而同向我表达被父母逼婚的焦虑处境。
她们都是内心丰富,热爱生活,渴望爱情,也向往婚姻的女孩,当然也在父母的压力下相过无数次亲。
无奈,就是始终遇不上那个喜欢也适合的人。
不是不想嫁,却也无法说嫁就嫁,内心焦虑之余,还得成天面对父母喋喋不休地斥责。
事实上,良人出现与否,关乎机缘,非关时间。
明明不是这些女孩的错,她们却因为"当嫁未嫁",彷佛对不起全家。
正当人生上升期,也只能受困于"结婚"这件事。
不禁想起优酱的电影『安昙春子下落不明』。
28岁的安昙春子,和大多数同龄女性一样,在普通的公司做着一份吃不饱也饿不死的工作。
没有余钱,只能与家人同住,促狭的房子几乎没有私人空间。
狭窄的生活圈,想恋爱也难。
安昙春子灰头土脸的模样,一如死气沉沉的生活,直到遇见曾经喜欢的男生,一切"看似"有了转机。
虽然电影里并没有出现安昙春子被父母逼婚的情节,但周围男性对大龄女性的歧视无所不在。
日本虽是先进国家,但思想上仍是典型的父权社会,大部分男性,不管优秀与否,皆惯于以高高在上的态度表达对女性自以为是的评论。
公司的老板和唯一的男性员工,一天到晚在背后批评大龄女性员工。
言谈中尽是对女性充满偏见的男性眼光,管的比海还宽,彷佛女人年纪大了就成为次等人类,不结婚就对不起国家社会。
女性的功能依旧停留在是否生育。
女人味的展现仍关乎衣着的暴露程度。
女性的价值还是只在年轻貌美与能否成功出嫁。
电影里的所有男性看待女性的目光一致,皆苛版又肤浅,这或许就是男权社会看待女性的角度,不知不觉也成为女性看待自己的角度。
『安昙春子下落不明』剧照所以,28岁的安昙春子遇到小学爱慕过的男生,不加思索,一拍即合。
尽管他整个人的感觉已走样,她也视若无睹。
比起深究眼前这个男人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她可以穿着裙子对那些歧视大龄单身女的男人说出:我有男朋友了!
这样的安昙春子确实符合了社会对女性的期待,然而,爱情终究不是表面炫耀的事。
对对方真实的心境视而不见,只一心想维持恋人关系,委曲求全亦在所不惜,最后得到的回应也只有对方的蔑视,连情感都没有,怎有爱可言?
比起社会如何看待女性,更重要的是:女性如何看待自己?
『安昙春子下落不明』剧照一直觉得人生是用来经历,不是用来消耗的。
何谓经历?
只要是自己想要的便努力去尝试,即便最后失败也不后悔。
比如:我有个高中同学,念书时没交过男友,但她一直很想结婚,大学毕业后就开始积极相亲。
多年来相亲至少二十次,却始终没有相到合适的对象。
后来她决定不再相亲,她认为自己已经尽力了,虽然很想结婚,但她有自己的原则,绝不委屈自己在不对的人身上浪费宝贵的人生。
人生有很多种活法,没有结婚,无事一身轻,她就每年与家人或朋友相约出国游玩,去过无数国家,交了许多朋友,事业有成,人生也丰富精彩。
重点是她的人生没有后悔,说不定哪天在国外遇到真命天子,就不回来啦!
『安昙春子下落不明』剧照之前在台南一家手作店遇到一对奇妙的情侣。
本以为店里三十岁左右的男女是老板与老板娘,结果两人并不是夫妻,是交往多年的情侣。
店主是女生,男生在高雄上班,从事广告业,假日就到台南陪女友开店。
两人感情甚笃,默契十足,看得出交往多年。
女生还主动告诉我:我们是不婚族,没有要结婚喔!
问她为何?
她笑说就是没想结婚,也没想要孩子。
两人频率相近,都爱游山玩水,嗜吃美食,价值观也一致。
平时各自在彼此的城市好好工作,假日一同顾店,想出去玩时说走就走,彼此都认为能这样相伴下去就很好。
『安昙春子下落不明』剧照这其实也是台湾现在许多年轻人的现状,没有非结婚不可,对自己的生活很有想法,比起非得在什么年纪做什么事,更在乎的是每个当下过着怎样的生活。
国外常见的情况是有些年轻人二十出头就已结婚生子,也有四、五十岁才成家的人。
对大多数人而言,"适婚年龄"指的并非实际年龄,而是遇见了相爱的人想携手共度人生,那个时刻,就是彼此的适婚年龄。
让想结婚的人去结婚,让不想结婚的人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给人生选择不同的人贴标签,是一个社会是否真正进步的重要指标。
电影里最解气的莫过于被公司男性歧视的大龄女性吉泽,在男人们认为女人毫无希望的37岁,辞掉了毫无尊重可言又低薪的烂工作,即将远嫁法国,跌破众人眼镜。
虽然幸福这件是无需向别人证明,但对于无知又自以为是的人,还是需要偶尔打打脸,好让他们暂时闭上尖酸刻薄的嘴。
何谓消耗人生?
不曾想过自己的人生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为了成全别人的期待,勉强自己去走一条一开始就不想走的路。
比如:与不够喜欢的人交往结婚生子,再后悔离婚。
人若想得到真正的幸福,或许得先抛下"适婚年龄"的迷思,放下焦虑,静下来好好凝视自己的心。
想想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想结婚生子,就努力拓展生活圈,不需要排斥相亲,就当是增加交朋友的机会,说不定还真的就找到了。
有比结婚更想做的事,就好好去做,也许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无意中就遇见了喜欢的人。
跟着自己的心走,好好向前,尽力而为也顺其自然,无论结果如何?
只要认真以对,便无需恐惧时间的流逝。
所以,安昙春子失踪未必是坏事。
当她找到自己,不必再苦苦等待不够喜欢自己的男人给予回应,想去的地方也可以自己去,想过的生活只有珍惜了自己才可能开始。
始终觉得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最后所见的风景,而是在每个当下选择自己最想走的路,与最想同行之人好好欣赏沿途风景,好让日后回想起的人生丰富多彩,虽有遗憾却不后悔。
『安昙春子下落不明』剧照原文發表於微信公眾號: aiyung32
好看的
蛮喜欢这个导演,讲述女权的方式很特别有想法。剪辑有点像怒。
不停地快进,太出戏了
Japanese version of Barbie//优酱总在演废柴女孩呢
看不懂,看睡着,希妹演技不行
看了一半没懂在讲什么
日本总是有这些奇奇怪怪 拍得不知道是什么的电影 又能全部看完 优酱真美/ 女二真是的神神叨叨 / 在日本 女性地位真的这么低下吗 完全成为男人的附属品 年纪大了不结婚 单身 就会被瞧不起 / 还要卑微地乞求出轨的男朋友回到自己身边
“优雅的生活是最致命的复仇”
?
难得的日本女权片
烂
一开始觉得叙述有点混乱,中段最爽快,结尾很不错。好像这一切都是从一个街头涂鸦失踪人口的新闻衍生出来的那样,充满了有意思的脑洞。中间大段的line对话及网络舆论像是新生代网络身份认同议题的高光时刻,科技发展引发了自我身份认同的问题,而消失——从网络上或现实生活中,破除了网络-社会双重身份的禁锢,即消失了能更好地活着。喜欢少女团体那群粉红色的黑夜河中倒影,结尾的bang更是动人。从感情到职场,无论台词还是着装,表面上全是女强男弱的形式,实际上所有细节间还处处透露着男权社会的劣根与禁锢,窒息的力量让人忍不住爆发出像主人公爱菜那样如流浪猫般匍匐在垃圾堆旁哭泣的心情。社会少子化好像是近年来我看的日本青年导演电影里逃不开的话题。找了演员来演优酱中学生时期这一点让我梦回岩井时期,竟有些心酸苦涩。
从高中到结婚生子…女人的无奈的成长 时间线打乱的太刻意 让我这种不那么愿意动脑子想的人小烦躁了一阵子
苍井优真的需要好好磨练一下,不要用一套模式演所有人,这点上,小田切让也一样。
无趣
剪辑很出色,直接改变了电影的气质。在看似杂乱并且是真的很乱的氛围和节奏中,展现出不同的废柴,冷艳和意外之外的温暖。
一部女性主义电影,还是有打动我的,不过时间线看的有点乱。暴力少女团算是小高潮吧,很喜欢。
有点劲儿
确实讨厌像傻逼一样活着的日本青少年。btw,没有豆瓣解说我真的看不出个毛线,优酱也拯救不了的不知所云。
乱叙的时间线下里暴力愤怒失落狂热共演,构建起现代女性的困境。或许不讲出结尾的大道理或许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