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列塔尼男孩每天七点起床去上学,下了楼朋友已经在等他,他从他手里拿过那支烟。
布列塔尼书架上放着的Le tendresse sur la peau(Edmund White)和Fou de Vincent(Hervé Guibert),他不想把他们弄混。
第一次见面是早上六点,第二次是下午五点,报社男人意识到自己睡过了头,套上布列塔尼人的衣服就匆忙出门了。
布列塔尼人去报社找他,那把钥匙,从这只手,又到那只手里。
布列塔尼男孩家的密码是7A20——sept a vingt。
男人从楼下往窗口扔石头,然后和探出头的男孩说“Si te plaît. Ne pose pas question. Donne-moi le code devant.”最后,两人站在巴黎的窗外,男孩和男人说“Aime-moi moins, mais aime-moi longtemps.”一切都不曾改变。
Les Chansons D'Amour9.1Original Soundtrack / 2007
法国电影给我的普遍印象仿佛一位美女,骄傲独立,气质迷离,多数时候美丽可望,而心思不可及。
她当然是风情万种的,不过那举手投足是自我沉醉,你不要误以为你是她唯一的调情对象,更不要奢望她在乎你的体验感受。
所以看法国电影要讲点缘分,如果能触碰神经、擦出火花,那自然是最好;如果云山雾罩、不可理喻,就敬谢不敏。
不然人家自说自话,你还苦苦追求,那真是费力又不讨好。
《巴黎小情歌》够自我中心,不过好运的是,它触到了我的gay神经。
******看海报,以为这电影是讲一男二女三角恋。
看剧照,以为这电影是讲一男二女三人行。
看影片前面的部分段落,以为这电影是以一男二女方式向特吕弗那经典的一女二男变向致敬。
然而似是而非,我看出了开头,可没有猜到结尾。
影片前半部分于我犹如一部情感天书,不知道男女主角的感情困境为何,不理解三人行是否让他们有所满足,更解读不出故事要去向何方。
故意的争风吃醋,莫名的忧郁感伤,这些青春养眼的男女面孔下,似乎没有一个人拥有真正快乐的心。
变故来得突然,纷乱的情感线索似乎也骤然理出了头绪——女主角朱莉毫无预兆地突然昏迷,仅仅几分钟后,一个刚才还在酒吧里鲜活跃动的生命,转瞬就永远冰冷。
男主角伊斯麦深陷情感低潮,一颗心无人可慰,却遭遇新的追求者——三人行中第三女男朋友的弟弟艾万(哦,法国人搞混乱复杂的多角关系真是没有人能比得上)。
这位小男生的出现令人眼前一亮:学生仔一名,书包一背,一脸的纯洁坦然。
由于他的出现,电影里的情感表达方式转而变得简单明了、直接自然起来。
跟踪尾随伊斯麦、在他办公室外面等他、借他穿自己的衣服、自己的鞋……全部是最传统最老套的爱慕表达方式,却彰显出一份独特的清新自然。
表达时坦白青涩,被拒绝时垂头丧气,让人于心不忍。
果然苍天不负有心人,小男生终于打动了男主角的心。
最近看多了女人把男男拆散的雷人戏码,突然有电影毫无预兆地从男欢女爱彻底转向同志恋曲,简直惊喜得令人难以置信!
到底是可爱的小男生把直男生生掰弯,还是他激发了男主角沉眠不知的性向,抑或是性别在法国人的爱情观面前,真的犹如无物,我不得而知。
只是感觉这个男生彻底改变了前面爱情戏不可捉摸、无所寄托的虚无氛围,让爱情又回复到更简单、更本真的面目。
影片行至结尾,两人在阳台上拥吻时,伊斯麦终于确定心意,卸下心防,说出了全片最妙的一句台词:爱我少一点,但爱我久一点。
******本片导演克里斯托弗·奥诺雷大约是爱死男主演路易斯·加瑞尔了,加瑞尔是他的御用班底,导演最近的四部作品全部由他主演。
看电影时就觉得,镜头流连忘返,不经意又用心,摄影机连同片中的那些男女老幼,通通死心塌地爱上了我们的男主角。
好吧,爱上路易斯·加瑞尔实在不是什么难事。
自从《戏梦巴黎》里面见过这张面孔后,我便牢记于心。
路易斯·加瑞尔是法国才子导演菲利普·加瑞尔之子,一张希腊雕塑般的面孔,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帅,反而透露出某种诱惑又古怪的调调。
出演的角色也如其气质,飘忽不定,剑走偏锋。
《戏梦巴黎》中初引关注,就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三角关系;《母亲,爱情的限度》里与于佩尔上演母子乱伦;所以本片中轻描淡写的三人行和同性感情相比起来,简直是云淡风清,没什么可大惊小怪。
本片中的另一位名门之后是扮演女主角姐姐的基娅拉·马斯楚安尼——马塞洛·马斯楚安尼和凯瑟琳·德纳芙之女。
这个角色似乎爱上了妹妹的男朋友,嘘寒问暖到近乎纠缠不清。
看着她那张疲惫的苦脸后透出的落寞,便觉得女儿果然是像父亲更多。
******本片名为《巴黎小情歌》绝对名符其实。
片中重要的抒情段落、心理独白全部为唱出来。
曲调悦耳清新、歌词优美隽永,由俊男美女唱来,果然养眼养耳的双重声色享受。
难得见两个男孩子对唱,于街头进进退退,时而面面相对,时而手机牵线,对话般地神态自若,又情歌般地触动心弦。
但是真爱永恒让恋人们精疲力竭他们那熟透的热吻在人们的舌尖溃烂但是转瞬间的爱情成了如此无意的狂热他们的吻多么青涩擦破了他们的嘴唇假如你想要恋爱只是为爱而爱禁果里的蠕虫会在我们齿间游弋它会啃噬我们的心我们的大脑和身体会慢慢地榨干我们但当我们敢于爱恋只是为爱而爱禁果里的蠕虫会在我们齿间游弋会芳香我们的心脏以及我们的大脑会在我们体内留下芬芳
爱人意外去世,意志消沉,retour a jeune。
足够open,接受可能性的人才会接受探讨亲密关系、性与爱…… 散发着法国气息的影片,les chansons d’amour,并非巴黎情歌,却也只能是les chansons pour paris。
配乐美,镜头充满情绪。
私心实在是喜欢!
Vincent Lacoste和Louis Garrel的气质长相都太神似了吧,怪不得honore喜欢用Lacoste,恍恍惚惚。
sexual spectrum有天生的因素,但不能忽视后天主动选择与被动塑造的威力。
“aime moi moins et aime moi longtemps.”,这或许是两个whole person彼此感到舒适的感情状态。
本片让我想起了一些无比期冀却从未拥有的态度与生活… 开放热烈,对“同性亲密”毫无别见,只活在彼此眼中的生活。
sexual spectrum应该怎么调整才能令人恒久地舒适,还是说我早早的扼杀了一份会令我永远舒适的数值?
“倘若”和“如果”没有意义-永恒理智。
买这片子有两个原因,一是音乐剧,风格可能跟《ONCE》类似;二是小情歌乃卡拉OK醒酒的必点曲目。
故事紧紧围绕个情字展开;开始是一个男人和二个女人共处,两个女人又有着暧昧;其中一个女人死后,男的痛苦不已,无法自拔;悲伤的人总是容易俘虏爱情,此时,情素在蔓延,可供选择的有:A、另一个女子;B、死去女子的姐姐;C、一个朋友的弟弟,也就是龙阳之癖;哪个是正确答案?
请做答!!
恭喜各位,答错了,最后选择的是C。
巴黎小情歌,怎个乱字了得?
但音乐还不错。
文/布宜诺斯如今的人们提到萨特与波伏娃的故事,更多的词汇要围着“存在主义”、“女权主义”绕各种思想的圈圈,女人们记得健全、理智和智慧的波伏娃说“她的双翼已被剪掉,人们却在叹息她不会飞翔。
让未来向她开放吧,那样她将不会再被迫徘徊于现在”,争先恐后找到自己的双翼;男人们大多愿意看笑话一样看着“并非生而为女人”的女人们如何“变成女人”,终究折损于爱情。
艳羡波伏娃与萨特所谓的平等自由爱情关系的人们,很少愿意问一句,她真的快乐吗?
她的无尽声名背后,真的没有爱情所得所予的寥落吗?
许多年后,波伏娃在自传中坦承“我试图在这种关系中得到满足,但我白费了力气,我在其中从未感到过自在。
”岂料世人早已准备好萨特的墓穴给她。
试想,如果萨特不是萨特,波伏娃不是波伏娃,便也不过是这样一曲[巴黎小情歌]了。
巴黎的忧郁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的开头:有点忧伤的钢琴和弦乐中,镜头略过巴黎街头的种种。
缓缓行驶的计程车,天空是笼着雾霭的蓝,忙碌的搬运工人,拿着罐装啤酒在路边闲聊的男人,忙碌着吞吐的地铁口,柳树背后的少女雕像,闭店的星巴克,雨中的凯旋门,形形色色的人打着伞走过,车灯略过街旁瑟缩睡去的流浪汉。
乐句逐渐加重,画面没有焦距,调成微蓝,透着冷感,如同每个藏匿着浪漫与残忍的大城市一样。
巴黎的夜,很难说清象征着什么,在波德莱尔笔下,里面有“妖怪的宫殿”,尽是些不可救药的浮生。
一个年轻的高挑女人就这样闯进了夜,白色羊绒大衣包裹瘦削身材,齐肩金发,下巴高高扬起,脸上带着微微笑意,脚步轻盈,小幅摆动的两肩透着高傲。
如果按照昆汀的逻辑,一个美丽女人带着笑意在夜间独自行走,要么意味一场艳遇,要么意味一场犯罪。
不过,这毕竟是小情小调的巴黎,更适合一场混合着各种背叛和原谅的俗世爱情。
我们看着这位名叫茱莉的女人买了一张电影票,排队入场时打给她的男朋友伊斯麦,抱怨他放她一人出来孤独,电话那边,伊斯麦神色有些闪烁,茱莉警觉地问“阿莉丝也在旁边?
”他避到一旁否认,眼睛瞟向几米外工作台前发愣的一个黑发女人。
放下电话,伊斯麦开始与这位阿莉丝欢快调起情来,言语间不乏“茱莉烦到你了”“茱莉起疑心了”的字眼。
如果一部爱情片这么快抖出一个三角关系,让我们预料其后的遮掩、谎言与争吵,未免也无趣了点。
好吧,我们也先卖个关子。
电影散场时,夹着一根烟的茱莉走向一条小巷,一个男人从后面扑了上来,伊斯麦就这样从后面附到她的耳边,茱莉的表情从惊吓转为甜蜜,二人一路唱着回到茱莉的公寓。
甩掉外套,脱掉T恤,双双跌倒在床,口中歌词回忆彼此八年来的爱情长跑……一切止于一个疲惫的叹息与一声门铃响,门外站着的是笑意吟吟的阿莉丝,得意地宣布“我把睡衣带来了。
”好吧,关子到此卖完。
从片头至此的一切其实都是导演耍的小心机制造的小假象,在二女并排坐在床沿,动作一致地除去衣衫换上不同款式睡衣弄散头发,如同完成一个仪式之时,这场爱情三人行才伴着伊斯麦的口哨声正式亮相,毫不扭捏,高调得像片头茱莉走在街上时那高昂的头。
被窝里并排的三人各自举着一本书,又都显得那样心不在焉,暗自脑内补完三人各自的位置。
伊斯麦首先折腾起来,坚持自己睡在中间,坐拥二美,心满意足。
阿莉丝却抗议地要求翻过他,茱莉竟也点头同意,拥在一块的两个女人竟自顾自亲热起来,罔顾一旁的男人愤恨得直想挠墙。
在阿莉丝埋头在下面忙活时,感觉冷落了伊斯麦的茱莉又侧过去吻他继续讨论“爱不爱我”的老套话题,这下又轮到阿莉丝感到无趣了,她钻出被子挤到茱莉一旁,被夹在中间的一个终于换成茱莉,三人再次貌似和谐地说笑起来。
这种位置轮换好似一场游戏——三人并排躺下时,肯定有一个人分割开其他两个,在爱情关系中,这是多么岌岌可危的预设。
次日,一场家宴过后,茱莉大方地对姐姐谈论起自己的“三人之恋”。
很显然,这种事儿,在当事人口中可以简单到不值一提,在听者耳中却复杂到一言难尽。
整个情形类似波伏娃的处女作《女宾》,两女一男的爱情尝试,抱着“三个竭尽全力彼此相爱的人更加多彩多姿”的美好愿望,弗朗索瓦兹曾容许皮埃尔同时爱着格扎维挨尔和自己,同时也愿意执起格扎维挨尔的手,枉顾她比自己更年轻漂亮、更具有叛逆古怪的光彩。
在这个用“无私和包容”进行自我道德绑架的过程中,在天真的人相信爱和信任可以填充世上一切沟壑时,弗朗索瓦兹慢慢崩溃了,本以为独占欲与嫉妒心都成了伟大的殉道品,实则被挑战的并不是爱情的天性,而是“正常”的人性。
但是在此时,我们的女主角茱莉其实并没什么伟大的想法,亦无任何开创性的欲望,她不过是想在八年的疲惫期,用一注新鲜血液中和她与伊斯麦日渐稀薄的感情。
阿莉斯是个风趣的女孩,更重要的是,在茱莉安全感尽失、日日追问“你爱不爱我”的疯狂举动中,她显得那样洒脱、无畏。
三人行仅仅试行了一个月,伊斯麦与阿莉斯日趋乐在其中,备受折磨的茱莉想要停止了。
爱神和颅骨《女宾》本身带着浓烈的自传色彩,映射波伏娃与萨特、奥尔嘉一段荒诞的三人行。
也正是在波伏娃本身的光环之下,弗朗索瓦兹的所有嫉妒和动摇才显得那样真实。
在小心翼翼为三人关系寻求平衡感时,她从参与者慢慢变成观察者,她在意皮埃尔与格扎维挨尔相处时,自然流露的肆情欢乐,是否比和她在一起要多,无法承认他们两个拥有自己之外的私密空间;她试图维持与格扎维挨尔的亲昵,无论是精神还是肉体,却难免陷入比较,无可避免产生被排斥的情绪。
以上种种,皆可以在此时的茱莉身上找到印证。
虽然她可以死撑着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在母亲面前大肆谈论三个人的性爱体位,是那样“自然而然”,不过她特地强调了是“阿莉斯睡在中间”,倒是隐隐流露一些不平衡情绪,谈到第一次与女孩子上床时,她只是轻描淡写地表示有点怪异,不过,这一切阿莉斯喜欢,伊斯麦也喜欢。
当然,和旁人、尤其是意见不同的旁人的说辞,往往都在美化自己的选择,三人间时不时的小争吵,真真是“当装饰统统撕去,猝然望见罅隙当中的风光”,内中纠结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可能因为阿莉斯玩笑开过了头,可能因为伊斯麦在大街上摸了阿莉斯屁股,而没摸自己的,茱莉爆发了。
好吧,此段吵架的歌词被翻译得很好笑,茱莉与伊斯麦互骂“小赤佬”、“小贱人”,再加上阿莉斯永远在中间重复一个乐章不住唱着“我就是连接你们的桥”,哪里在劝架,分明是挑衅。
最终,茱莉甩下一句“混蛋你自己选吧,有她没我有我没她”,如果此时她可以愤然离去……嗯,那是普通人的正常反应,可他们既然早就选择不走寻常路,于是,在伊斯麦暧昧不清的一个吻后,在阿莉斯伸过来牵她的手之后,三人再度嬉戏着跑远,跑向下一步茫然不觉的失控。
其实,事情原本已经逼近了结局。
三人去酒吧玩,茱莉与伊斯麦始终腻在一起,阿莉斯独个儿跑去搭讪另一个男人,很快与对方打得火热。
有些权衡与选择,其实未必需要说出来。
觉得夺回二人世界有望的茱莉却并没有机会细细体味这份回归。
突感不适的她去了趟洗手间,又在伊斯麦的护送下打算回去休息,就在大家猜测她故作姿态、打算用佯装生病博得伊斯麦全部注意、插起最后一道胜利旗帜的当口,她却倒在了酒吧门口。
镜头闪切,酒吧里的阿莉斯仍在放纵大笑,已经看不到另外两人,她有些落寞地坐到一边,心里大概祭奠着即成的失落。
酒吧外,警车闪烁,伊斯麦抖着声音注视被抬上救护车的茱莉。
一小块血栓阻塞了心脏,她就这样匆忙地离去了。
电影开头,本章名为“离”。
《女宾》也是以弗朗索瓦兹的死亡终结,她开了煤气,放另外二人自由,把自己一个人的灵魂留在永恒的孤独中,怎么可能没有怨念。
而茱莉,至少她死在胜利的当口,伊斯麦的怀中,没给别人留下愧疚。
月亮的恩惠葬礼的画面一片仓惶,蓝蓝的天幕继续垂着雨,歌中唱道“可你却离去在歌声停息之前”,对街有孩子的目光注视一切。
故事的主角从茱莉换成伊斯麦,他就这样步入接下来的生活,开启了故事的第二章,“缺”。
如今,至少还有阿莉斯在伊斯麦身边,他们时而为一点小事争吵,时而哭泣着用肉体彼此安慰,而伊斯麦会有意拒绝阿莉斯的求欢,似也意识到,这样做茱莉不会喜欢。
死去的茱莉就这样留在伊斯麦的生活中。
她的姐姐也会频频出现在伊斯麦面前,电话里永远有她一百多条留言,收拾妹妹遗物永远没完,也不知是担心他过了头,还是另有他意,脸上的笑容也多得过分了点。
不堪其扰的伊斯麦决定住进阿莉斯朋友家,遇见朋友的弟弟——名叫伊万的小正太,还在上大学,第一时间对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甚至在他凌晨三点在街上游荡时制造“偶遇”,口口声声要陪他渡过难关。
躲来躲去想图个清静的伊斯麦只得回家,进门后的情景令他震惊了,茱莉的姐姐珍娜已经带着狗公然住了进来,还埋怨他“怎么昨晚没回家,也不给我回电话”。
消化悲伤这回事儿,并不是人人都需要美国流行的互助小组,有时候,过分关心带来的困扰不亚于二次冲击。
但事实是,往往是一些好人才不容易懂得这个道理。
在茱莉全家再次宴请伊斯麦,父亲语重心长地表示要把茱莉的遗产和保险都留给他时,这个本来已经决定坦然面对的小伙子简直要崩溃了。
一路唱着“我用整个冬日来忘却你”,他走出茱莉家门,漫无目的地走起来,思绪纷乱,感情纷乱,触目之处,仍是那个行色匆匆的湛蓝色巴黎,茱莉的影子出现在街头,带着笑意的眼睛望过来,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下一个清晨,伊斯麦拥着昨晚勾搭上的女招待醒来,睁眼却看到茱莉姐姐在餐桌那边悠闲品尝咖啡,还亲热地说了声“该起床了”,还有比这更惊悚的事情吗?
胡乱穿上衣服的他冲出家门,又遇到伊万在街对面探头探脑。
如此十面埋伏,究竟来自人们的关心还是茱莉冥冥中的谴责?
伊斯麦已然分不清,他只知道,他一点也不想故作安慰姿态去抚摸茱莉姐姐的脸,一点也不想和小正太卧谈爱情人生,他只想遇见一个又一个面容娇好身材紧致的女招待,把她们带上床,渡过一个又一个巴黎的永夜。
怀念茱莉也好,忘记茱莉也好,那只不过是一段已经过去的,有点失败的爱情,她的死去并不能改变什么,更不能美化什么。
“茱莉一家”的车轮战轮到母亲出马,这次的目标换成阿莉斯,问起他们当时“三人行”的故事,口口声声“我只是担心伊斯麦,希望他过得好”。
越关心,越迷茫,愈发透不过气的伊斯麦终于找到另一个出口——来吧来吧,尝试一下小正太吧。
歌中唱着“洗净,我浑浊溪水里的泥泞回忆”,两个年轻男人尽情拥吻,对应前面茱莉的唱词“在这萧瑟雨季里,我会爱你直到逝去”,这是多么讽刺的一幕,更加讽刺的是,床上的正太又被早间例行巡视的珍娜撞在眼里,她终于愤然离去。
其实,一切都没得解释,不是吗,正像月亮是反复无常的化身。
无论是当年的三人行如何发起,茱莉对女人究竟真的有欲望还是只迁就伊斯麦这个“可怕的断背”,伊斯麦到底爱谁更多,需要到墓碑前流几次泪,巴黎到底还要下多少天雨……选择没理由,像天气一样没理由,愤怒和谴责则更是没有存在的理由。
这只是一段有点失败的爱情,一段让人惋惜的死亡,像巴黎每天发生的拥堵一样。
至少,我们还记得几首小情歌,记得最后一个面目模糊的女声唱着“再多给我一小时,再多给我一小时,”记得一个忧伤的、已经死去的女人,全部的爱情,即使最后只剩下两个男人在屋檐上。
原文在于《看电影》2010年12月下
French filmmaker Christophe Honoré’s homage to Jacques Remy’s singsong musical films, LOVE SONGS, his fourth feature, plunders its triptych structure precisely from Remy’s THE UMBRELLAS OF CHERBOURG (1964),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verbatim “Le départ, L’absence, Le retour”, it is a twee treatment of intimate relationship in a modern-day Paris, and beware that its dramatis personae will gladly sing at the drop of the hat, anywhere, anytime. Our protagonist is Ismaël (Garrel), in the first chapter “The Departure”, he and his long-time girlfriend Julie (Sagnier) try to enliven their seven-year-itch doldrums with a menage-à-trois, and the third party is Ismaël’s colleague Alice (Hesme), who nonchalantly chants that she is the bridge between them. But the triangular equilibrium is not entirely stable, especially for the sensitive Julie, who divulges the with-it arrangement to her mother (Roüan) and elder sister Jeanne (Mastroianni), to their utter astonishment. Only soon after, Julie is abruptly succumbed to a cardia arrest. The middle chapter “The Absence”, centers around Ismaël’s woebegone coping mechanism after the sudden bereavement, his inconsolable grief distances Alice and he feels encroachment from Jeanne, whose intention might not be entirely unsavory, Julie’s family still treats him like its own member, but it is the persistent pursuance from a young boy Erwann (Leprince-Ringuet) that casts a different light on Ismaël’s quagmire. Finally in the “The Return” chapter, after a series of mishaps, mostly involving a bed-hopping Ismaël caught in flagrant delicto by Jeanne, who is piqued and befuddled by his wanton conducts to handle his grief, things tentatively steers towards a renewed hope in Ismaël’’s discovery of a new perspective of physical intimacy. Steeped in a very Gallic cobweb of emotional vacillation, angst and nonchalance, LOVE SONGS fashionably delves into the modern relationship value with an attitude of exploring more unconventional options yet never feels too hokey or self-conscious. However, similar to Remy’s works, to this reviewer’s tin ears, it is the monotonous French chansons (here composed by Alex Beaupain) that dull the edge of elation and empathy. Garrel comports himself confidently in his swinging-both-ways panache, but a lingering image, besides Honeré’s surname-only opening credits and faux-archive footage in the wake of Julie’s demise, is drawn from Sagnier’s dainty presence, an impish figure that is taken too early from this world and its repercussions push her lover to get his feet wet in a new possibility that only too good to be true, but whatever works! referential entries: Jacques Remy’s THE UMBRELLAS OF CHERBOURG (1964, 7.3/10), THE YOUNG GIRLS OF ROCHEFORT (1967, 6.9/10); François Ozon’s 8 WOMEN (2002, 8.1/10).
很喜欢这部电影里的诗歌和音乐,但是没有找到法语全字幕,于是以一己之力将喜欢的片段听写/搜索整理在这里,如有错漏欢迎指正。
1. 两人凌晨在家中不睡觉,唱起的背景音乐《As-tu déjà aimé》(你曾经爱过吗),最喜欢其中一句“转瞬间的爱情啊”(les amours passagères)
2. 伊斯麦在早上7点钟漫步街头朗诵的诗。
第一首节选自Louis Aragon《Le crie du butor》(麻鸫的啼叫),翻译的锅给人名加了书名号,还好听出前几句法语原文就搜索出来了。
“麻鸫”是一种母语意象中不会用到的鸟类,产自中南美洲。
3. 同一个场景接着的,但其实是另一首诗。
搜索不到于是大致听写的:Sur la berge de la Seine, l'amitié des journées jeunes,Michel avec Madeleine, Pierre avec Jeanne, et Gemena, qui se promène avec Jean. Si le ciel est plein d’oiseaux, qu’est-ce que cela fait le feu qui se brûle en enfer? Où allez-vous, où allez-vous, hirondelles disent-ils Il s’enfante le mois d’avril 这两首诗美的原因,还是要放在电影里看,朗读的节奏感配上摇头晃脑的年轻人,明明没有喝酒也像醉醺醺的样子,同伴在一旁说着“够了,你别念了,吵到我了”,其实又不是真的生厌。
深蓝色的巴黎是在清晨而不是午夜,伊斯麦一边抽烟一边倒着走路,冲着路过的人卖力地问:“où allez-vous, où allez-vous(你们去哪)”,街景跟诗句断句的pace切换得太刚好。
4. 插曲《Brooklyn Bridge》 - Alex Beaupain电影里推开酒吧的门,开头一句«Paris paraît déjà si loin»(巴黎已经如此遥远)太吸引人。
5. 插曲《Les Yeux du Ciel》(天空中的眼睛)网上无歌词,只选听了我最喜欢的一段
Je jette au ciel Ces galets polis que tu peignais en verts Mais nulle réponse du ciel Nulle ricochet sur cette mer à l’envers 6. 一本诗集:亨利.米修《梦的骚动(不安的夜)》Henri Michaux- 《La nuit remue》
找不到全书,翻译了电影里出现的唯一一页:“许多人有着爱游泳的灵魂,通常它们被视作慵懒。
灵魂从小腹逃出身体去游泳,带来一种说不清是什么的自由,是放纵、享乐、内心的释放。
脱离身体的灵魂在楼梯间或大街上,根据着人的羞怯或大胆去游泳,因为这条线一直牵引着灵魂。
”
Paris, parait dejA si loin, Paris parait petit. 一直以来最爱的都是英国直到看过这部电影之后才明白为什么巴黎被称为最浪漫之都才也明白法国人为什么不待见英国人,三观相异自然难以沟通在英国人的电影里难以看到以此种方式对爱情的探讨一直以来我也在想婚姻制度的合理性电影中两个异性的爱情、三个人的爱情、一个人的爱情、一夜情、同性之间的爱情、热烈的爱情、长久的爱情、嫉妒的爱情、鸡肋般的爱情...各种尝试仅为了一个目的——最纯粹的爱情。
这就是法国人,宁愿用三角恋解决爱情的瓶颈,也不会去想生个小孩构建一个更为稳定的三角关系。
没有约束带来的是迷茫,不停的尝试可能只剩下空虚。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没有婚姻的爱情死无葬身之地。
懦弱者选择婚姻,勇敢的人还在寻找纯粹的爱情。
经过电影节审片一役。
接触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影片,终于深刻体验了一把什么叫文艺片,什么是国产片,什么是美国好莱坞大片。
看着巴黎小情歌仿佛让我回到了审片的那段日子。
相似的画质,欧洲文艺片通有的抽象思维。
一首首缓缓唱来的情歌,动人而令人舒缓。
你最喜欢阴雨天。
我不一样。
但你说,这电影适合在雨天看。
是么?
我一直那么自私和自以为是,从不理会你,固执的坚持。
如同很久很久以前,自作主张,放下你。
他们用歌声拥抱,用歌声亲吻,甚至,争吵。
音乐都很动听,我在记忆无边的荒原里,听到你的吉它声。
我们是否也该这样,用爱音乐的态度,来爱彼此。
真诚执着,在灵感乍现的霎那,无所顾忌。
音乐的灵感,爱的灵感。
有爱的音乐就是最动听的情歌,管他是在巴黎,或者任何地方。
哪怕它只出现在我们失散的那些年。
启程,迷途,回归。
我想,这样的轨迹,与我们,并不只是单纯的巧合而已。
是否所有的人生都充满这样的际遇?
如同奇幻的冒险。
时刻提心吊胆,好奇心却令人无比兴奋,不能自已,乐此不疲。
多年后的某个雨天,如果我还能坐在你身边,一起安静地看部电影,或是仍然听你弹着吉它,漫不经心地拨弄琴弦,用歌声拥抱亲吻,那就是时间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爱我少一点,但爱我久一点。
看不出来有什么好的
aime moi moin,mais aime moi long temps
性感的
每一个GAY心目中都有一个想要掰弯的直男。经典台词:爱我少一些但请爱我久一点。
我果然觉得这些歌舞片段很尬😂男主一开始和女朋友女同事玩三人行,在女朋友心脏病身亡后被女同事男朋友弟弟勾引到然后弯了的故事,看介绍很有意思,但正片不是那么吸引人,最吸引人的大概是男主的颜值吧。
昏昏欲睡,不知所云
爱我少一点,但爱我久一点。只为这句话。。。
很混乱。。3P
狗血音乐剧
对于这种矫情的片子我一向没话说。。。
音乐剧
很特别的电影 有点奇怪 音乐还可以
柔美床戏 三人前行 窗台接吻 错综复杂的情感迷离在夜梦巴黎 爱我少一点,但爱我久一点
法国才会有这样的片,如果是美国,你会觉得别扭~!让女友两次的死去,也许是一种解脱。爱我少一点,爱我久一点!
nepo baby大聚会… 歌舞只是一种失败的载体
巴黎小情歌
记得以前看过这个男的的片 伦理片,好像叫母亲。很敢脱。。只能说这片体现了法国特色。。。恩恩
喜欢了,亲吻过,快跑吧。
真的是太!!清!!新!!了!!
Aime-moi moins, mais aime-moi longtem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