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预警。
首先,电影选了个不错的漫画原作,故事比较扎实,设定虽然已经不算新鲜。
随便列几个前辈,就知道它大概的路数,《第六感》、《源代码》之类,开创者肯定是名垂青史的,后来者无非在此基础上修修补补,或者再类型拼贴。
《照明商店》就是,半部惊悚片,半部催泪片,其实两个类型群体受众并不重合,强写在一起有些勉强。
作为电影最大卖点的反转,也没有好好去做铺垫,一开始就是各种明示暗示,演员都努着劲用微表情剧透,细节也是反复特写反复提示,生怕短视频时代的观众夸它烧脑看不懂,大家知难而退。
稍有些阅片量的观众,不出十分钟,就大概能猜出来龙去脉,却还要耐着性子陪角色们一惊一乍,直到真相揭晓。
后半段又是完全不同的叙事方式,一扫之前的阴森诡异。
全部是暖黄色调,不停地进行泪腺轰炸。
如果有画外音,观众大概能不停听到“哭吧哭吧哭吧哭吧哭吧哭吧……”的提醒。
有效果吗?
多少有,毕竟母女、父子、情侣,都是人间普世之爱,又是生离死别,人人都能共情,很容易代入。
但正常人也很难经得住长达一小时的猛烈煽情,一个又一个小故事,连气口都不换。
这是语文说的“总分结构”,美剧最擅长的POV叙事,主线都没了,每段都泪流满面,观众一点有限的体液储存根本不够,情绪也难以维持亢奋,就不免会疲惫。
疲惫之后,自然是觉得累赘冗长。
以现在故事的体量和容量,细节再多,满打满算,也就一个小时出头,撑到如此长度,难免让人觉得注水。
注水的另一面是电影的改编未到位,叙事的薄弱只能不停引入情绪。
其实每个小故事都算不上精彩和特别,几句话就能说清楚,汇在一起也有抱团取暖的意思。
当然电影也有优点。
如此前所说,故事是扎实的,逻辑清晰,角色也完整,工工整整,完成度在及格线以上。
前半段拍得阴气森森,谈不上多好,但在国内大银幕算是难得的景观,算是半卖半送了半部鬼片。
后半段虽然煽情过度,但演员们的表演都挺在线,哭得有诚意也走心,柳岩其实真的是有演技的,而且电影里丝毫没有卖弄好身材;章若楠和白宇帆也是有化学反应的,两人的情侣戏成立且感人;拉拉的线拍得隐晦,着墨不多,但处理得很舒服,恰到好处。
所以电影啰嗦却不讨厌,观众不会有抵触情绪。
电影在国产青春片里,算是做出了不一样的尝试,总好过永远是无脑的霸总甜宠,撒糖撒花。
但突破亦有限,整体水准并没超出及格线太多,离佳片的标准更是有点远。
这种类型拼贴还是有取巧之嫌(针对原著),韩国人非常擅长此道。
写不出有新意的故事,就拿八竿子打不着的类型堆砌,也确实能搞出些花样。
但恐怖片和煽情片确实隔得有点太远,彼此受众基本不挨着,能够兼容并包的资深观众估计又受不了电影的浅白,几头靠不住,只能是求个全须全尾的完整。
电影做到了,但也只能止步于此。
整部片子的观感,给我一种这一定是女导演拍的感觉。
母女线特别特别细腻,虽然有赚人眼泪的技巧之嫌,但是实在是太触动,生命中再平常再轻的亲情,展现在你面前时,还是会出于最原始的冲动泪流满面。
比较惊喜的是章若楠那段边吃边哭的戏,感觉演员是有在跟角色共情的,很是让人动容。
父子线有点平庸了,不过也许是导演对于这条线的共情不那么深刻,跟我印象中的漫画比起来稍逊一筹;章若楠和白宇帆的线改挺好的,逻辑和细节都到位,最后白宇帆在花田中开着公交车,望着女孩儿笑的一幕,也让人体会到了这部片子想描述的爱。
看到好多人说改编不出彩,虽然我有点忘记自己好几年前看的原著,但是看完电影的感受也不亚于当时看完漫画的震动。
但是也不难看出,好的原著是成功的一大半。
漫画实在是太出彩了,以至于我很难不把这部电影的好归因于姜草脚本的功力上。
电影的审美和节奏都是到位的,几个节点的音乐氛围不错,演员和编剧都真诚。
这个故事用一种极其奇幻的方式向观众揭示了爱的来去,生命的流逝和复苏。
人像灯泡一样,有人自己摁灭,有人被人点亮。
生命之轻至重,看完会对身边的人和爱有更细腻的感知,对生命也会有更宽容的理解。
值得一看。
我在观影前对影片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前面吓人后面感人”。
其实我在看完之后一直没敢骂,因为,他确实是,先“吓人”后“感人”,和我很喜欢的动漫《深海》的逻辑差不多,但是我很爱深海,所以我觉的不喜欢这部电影,可能是我的偏见。
但是我一想,《深海》的画风和音乐本来就能吸引我看下去,然后实际上,一切还是有迹可循的,观众思考一下就会知道这是梦境,就是对于后后期的大转弯,它是有足够多的铺垫的,这个铺垫不是一滩水,也不是一个手指,而是梦境中所有的人物,和影片开始小女孩所经历的船上的人是基本对应的。
但是这部电影前面就是一直故弄玄虚,没有办法理解为什么妈妈要拖着女儿在外面走,那个痴呆的老爷爷为什么要让他看后面是什么,而且那一滩水直接设计成男主一直在出汗不就行了,那女孩都能有两个影子,男主一直出汗怎么了?
就是怕大家猜出来,又不是在拍悬疑片,最后弄得那么生硬。
整个看下来,这部电影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就是割裂的,前面就是各种奇奇怪怪,后面就是一个一个人物轮流讲他们的故事,逻辑也是十分的不明白,男主想要女主离开,方式是让她意识到这里不对劲,然后,这里的人到底知不知道要拿灯泡?
怎么女主一走就都知道要拿灯泡了。
最不合理的就是柳岩这个角色,那个手怎么不对劲了,是很多土吗。
然后,她好像是唯一一个知道可以去拿灯泡的,怎么早不让女儿去,我真的他们再多抱一会女儿的灯的熄了。
然后还半夜拖女儿.......。
海报《照明商店》是根据韩国漫画家姜草的同名漫画改编的电影,漫画出版于2015年,名字充满了浓浓的漫画感,对于我这种从小看漫画长大的小孩,有着不可抵御的魔力,我决定走进电影院,看看这次,导演蔡耳朵,这个90后的女导演,将如何改编姜草的漫画,又将如何做中国本土化的再创作。
姜草的原作漫画一、气氛营造因为没有看过原作,所以电影对我来说是全新的体验。
开头的小彩蛋是剧中人物讲的一个鬼故事,诡异气氛拉满。
当护士许念从医院的椅子上醒来的时候,闹钟显示23:30,这个在夜晚发生的故事一直沉浸在一种很黑很暗的色调中,唯一明亮的就是片中的“照明商店”了。
剧中的人物相继出现,妈妈和孩子、老爷爷、酷酷的女孩,他们都住在这个居民楼里,女主角和她的男朋友郑满住在其中一间房间里,他们正在装修他们的新家。
而这栋楼,也相继出现了很多奇怪的现象,比如不断的漏水、毫无征兆的断电、比如找不到家门的江老师、拖着孩子进门的妈妈。
女主角许念越来越感觉不对劲,开始做噩梦。
一切都笼罩在一片诡异不安的气氛中,连街角的“照明商店”也很奇怪,老板不做生意,只是坐在那里喝茶,表情凝重。
他不断对许念重复着“你不属于这里”。
在电影的前半段,导演很好的把控了影片的基调,氛围感营造的特别好!
无论是影片的色调还是光影,都让人瞬间进入到一个异世界,观众可以很肯定的知道,这里不是人间,这些角色可能也不是人。
导演通过雷电、雨天、灯光,场景,充分制造了悬疑神秘感。
而“照明商店”的光影又异常明亮,沐浴在金色的黄昏中,和黑暗形成强烈的反差。
观众也很肯定的知道,这里也不是人间,仿佛是天堂。
照明商店的灯二、角色塑造在这部电影中,虽然是一个群像戏,但角色塑造每个人都很成功。
先来说说柳岩饰演的妈妈和她的女儿,一个美丽的母亲独自带着一个小孩,她们看上去关系很好,但是妈妈却要把孩子送回到前夫的身边,一开始,都是按照正常的逻辑线路拍的,让观众以为她们就是一对普通的母女,直到妈妈拿出卫生巾,教一个小学生的女儿怎么用的时候,我们才意识到,这个妈妈可能有问题,她不是精神上有问题就是过于狠心,谁会在孩子都还没长大的时候就告诉她女人会来月经这回事?
她这是要抛弃自己的女儿吗?
然后特写落在她抱女儿的手上,我们又意识到,她的手是不是烧伤了,她为什么一直戴着手套?
观众的疑虑此时和女主角护士许念是一致的。
导演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让观众一步步走入谜团。
直到她拖着女儿的身体,直到女儿的脸上出现血迹。
这里要重点夸一夸柳岩的表演,她在里面演一个离了婚带着孩子的母亲,外表上她很时尚也很美丽,但她对女儿的感情是如此浓烈,柳岩的表演完全说服了我们,这就是一个很爱很爱女儿的妈妈,甚至可以为她付出生命的妈妈。
所以当最后她与女儿告别的时候,我再也忍不住自己的眼泪,呜呜地哭了起来。
小梅姐和她的女儿另外几个角色,也都有自己的故事核心,比如酷酷的女孩刘美珊和孙千饰演的刘嘉怡,虽然以姐妹相称,但明显就是爱人吧!
最后,她们在自己的世界中永远在一起了。
还有老爷爷江老师,一直拿着一把雨伞要去接儿子,这就是他的执念啊,在他的世界里,儿子还是那个被他背着,在他背上听他唱“一闪一闪亮晶晶”的小男孩。
这些小细节都描绘出一人一个小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故事里,都有一段触及人类内心最深处的软肋。
女同能以这样的形式表现出来真的很进步
江老师三、后半段的反转当观众还沉浸在前半段诡异的气氛中时,后半段的反转让人意识到,这绝不是一部“鬼片”那么简单。
原来每一个“鬼”都是你曾经深爱过的人。
妈妈因为爱着孩子,所以在异世界中,希望孩子被得救;爷爷因为思念着儿子,所以总是走不出这个异世界;酷酷的女孩因为思念姐姐,所以被困在那个房间中等待一个影子。
而那个“照明商店”的老板,一直在等着他们来拿自己的灯泡,只有拿到自己的那盏灯泡,他们才有活下去的可能。
世界上的一束光,就是一个人,如果这束光熄灭了,那么,他们也就不存在了。
连那个本来人人都恨的肇事司机,也有自己的故事,他不是一个坏人,只是一个被老板催逼的打工人,他怀着无比愧疚的心情留在这个异世界中,就是为了把他们带到“照明商店”的老板那里,拿走自己的灯泡。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灯泡而最大的反转,却是女主角许念和她的男朋友郑满带给我的,原来郑满也在那里公交车上,他就是司机,而在事故当晚,郑满就去世了。
因为对男朋友太过思念,许念来到了“照明商店”的异世界。
我突然想起来,为什么前半段总感觉饰演郑满的演员怪怪的,原来这一切,都是导演埋下的伏笔,原来郑满也是“鬼”。
而“每一个你害怕的鬼,都是别人日思夜想的人”。
当天台上下起暴雨,许念问郑满“如果我后面有鬼怎么办啊?
”郑满回答她说“那我就留在原地看着你,你往前走!
”
许念和郑满编剧和导演完全解构了我以前对“鬼”的看法,从小到大,我最怕鬼,印象中的鬼总是各种惨状,吊死鬼、淹死鬼、撞死鬼等等,但我从来没想过,这些“鬼”原来也是人,这些“鬼”生前也有所爱之人,也有人爱着他们。
他们怎么可能一开始就是恐怖的呢?
他们可能死得并不安详,所以带有遗憾,便留在这世上,带着执念,找寻生前的爱人。
他们是我们需要帮助的人,帮助他们去除执念,帮助他们找到所爱,有一些留在阴阳之间的人,是帮助他们重新拿回属于自己的灯泡,重回人间。
《照明商店》是我今年看的最惊喜的电影,导演是一个年轻导演,又是一位女性,她很好地抓住了观众的心理,充分调动情绪,用别样的手法拍摄了一部漫画改编的电影,感谢导演,感谢演员,感谢主创。
在开满鲜花的尽头,有一间“照明商店”等着我们,那里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灯泡,而每一个灯泡,都是我们思念的一个人。
电影对整个环境的解释其实很模糊,用催眠来一笔带过基础设定的苍白(或者说懒得交代),却又让老人捡到了公交车司机的香囊,显得非常超现实。
很聪明的是惊悚+温情跟很多套路一样,本身就是很出效果的。
在看的时候其实有很多稍微想一想就很好笑的细节:比如说这个“窗外有人却住高楼”梗。
到窗口去看其实还蛮正常的,但是开窗就过于大胆了,开窗还往下看这属于不知天高地厚的范畴了,万一有东西往下拽她呢?
比如说发现隔壁母亲拖着女儿走的时候,我还以为主角会随手报个警的,结果她居然就直接去敲门了,真的是超级勇。
再比如最后那片油菜花田,我看得忍不住跟小伙伴说:她的白马王子准备开着公交汽车离开了……这画面实在是美得有点挑战想象力哈哈哈哈但去掉这些跟头尾那个看着不怎么相关的“缝人”故事,整体的观影体验其实还是不错的,虽然吧,把故事串起来之后难免看出很多匆忙与交代不清楚的痕迹。
其中个人最喜欢的可能是母女线与司机+老人的关系。
母女线本身着墨比较多,在故事没有展开的时候就呈现出母亲的过于匆忙,显出其中的蹊跷。
但在故事发展中却整体平和而不失温情。
最后行将进店的时候那柔光打得太舒服了。
不过女儿为何半夜会露出受伤的样貌意识不清,却是没有交代的。
而司机与老人的那一段中,司机终于被允许释放出自己质朴热情的那一面,而老人呢,即使意识不清也默默为司机撑起了伞。
两人的关系最为复杂,但迸发出的确是最为纯粹的善。
拉拉线的着墨很少,但其实细节都很动人。
不管是其中一人决定回家相亲,对方愤怒指对方从来不会好好照顾自己,还是偷灯牌的“乱来”,或者“每年都要在一起”的平凡但卑微的愿望,都很容易触动人心。
但结尾时候那些个“你总是自作主张”之类的想法和放弃生命的决定,究竟是妥协还是大团圆,我说不清。
而女主线中,可以很明确看出男主是有问题的。
包括他的平淡与对凭空出现水渍的视若无睹都印证了店主所说的“你不属于这里”——言下之意,只有女主不属于这里。
这给了每天都枕着对方而睡的女主的安全感一些来自观众的动摇,但鉴于女主的勇……好吧。
纵观这部剧,次一级喜欢的是它流畅的运镜和大家相对自然的表演,最喜欢的还是惊悚+温情的构思。
作为一个短小的故事,其实看的时候我也会想,当一切慢慢揭开,故事显然大白于天下。
那么,能将故事继续深化下去的可能性存在吗?
这部片子选择了一个看着联系不是很紧密的“缝人”故事,而我在想,或许可以从“店主”入手,或许可以从有过进入经历的女主入手,或许可以从那幢楼入手,也或许可以从“司机为何没有自己的房间”入手——或者是那辆公交车?
、但,是不是有办法让这一群人的故事再继续陷入惊悚+温情的漩涡呢?
或许可以再续一个大一点的场景,或许可以为这些重铸一些其他角度的可能性……突然觉得有点意思。
剧情:午夜的公交站,男子下车后发现了一名女子披发垂首坐在座位上,而这已经是第十二次遇到相同的场景了。
汽车尾灯的红光映照下,他询问对方是不是在等自己,得到却是难道对方不认识自己了的回应。
镜头一转,女子带着很多东西入住了宾馆,午夜窗前映出她认真缝纫的影子。
两天后她离开,驻地的老夫妻发现被缝的原来是个男人。
一对护士一边讲述这个怪谈一边走过,镜头定格处是23:30分被唤醒的另一位护士。
她与对象刚搬入新家,却发现怪事迭出:照明店的老板说她不属于这里;梦中见到有男人敲窗问有没有看到一对母女跟老人女孩儿;家中经常无故出现水渍;隔壁的母亲总是很急躁,永远带着手套,甚至好像会拖着(物理上)女儿回家;楼下老爷爷带着老人表带,携着小黄伞,天天哼唱一闪一闪亮晶晶;新搬来的姑娘居然有两个影子……为了一探究竟,护士接受了对象的建议,在楼顶举办了一次聚餐。
聚餐期间她终于发现隔壁母亲的手指居然是翻折过来的,迷糊的老爷爷忽然指着她喊“护士,你不该在这里!
”,倏忽间一场大雨落下,各回各家,护士决定前往照明店一探究竟,发现了一盒灯泡,其中一一写着邻居包括对象的名字,但没自己的。
她惊觉不对,回去发现自家门打不开,母亲求自己救救女儿但女儿脸上忽然浮现出血淋淋的伤口,老爷爷的房间里仅有满满当当的黄色雨伞与一个衣柜,柜子上是陈旧的老爷爷与一名成年男人的合照,而楼下新房客的门也打不开,想进的进不去想出的出不去。
护士被一阵铃声惊醒,开始了正常急救流程,发现自己救回的正是梦中那位女儿,并排的病患她都眼熟,而她们都来自一场黄沙车撞了公交车的大型交通事故。
原来,母亲在临终前用最后的力气把女儿拖了出来,手已经不成形状了;新房客在最后一秒被伙伴拥抱而有了生还的机会,所以她一直带着两条生命两条影子,但最终放弃;老爷爷一直在拼命寻找再见儿子的可能;泥头车司机拼了命地想把大家拽回尘世,把老爷爷背到了照明店前,老爷爷的亲儿子唱着老爷爷爱的一闪一闪亮晶晶泣不成声;护士的对象正是这辆车的司机,被火烘烤得不断出汗最后不治身亡,最后的承诺是等待护士做好准备。
在这次大型事件的急救告一段落后,护士被从催眠椅上唤醒。
老爷爷捡起了泥头车司机落下的锦囊,自己被儿女带离了养老院。
首先我不得不承认我是一边哭一边骂的,真的非常非常好哭。
中国有句老话说人死如灯灭,把生命比作灯是我觉得比较有创意的点,在我还没想到这句谚语的时候,其他的再也没有任何优点。
现在来说缺点,我是冲着这是女导演拍的看的,在写这个评论之前在看了一眼编剧,很好也是女的,完美满足了我的需求我就花钱看了,但是这钱花的我很难受!
第一,在看到柳岩演的妈妈的角色和女儿交代临终遗言的时候我是非常无语的,在哭的间隙翻了白眼,一个离婚带了女儿的妈妈最后的遗言竟然是,男人没一个好东西,在垃圾堆里找男人一定要擦亮双眼,你以后也会有生命的延续,要告诉孩子“外婆”是一个大美女,在搞笑吧?
你在说什么你知道吗?
一个在车祸中妈妈为了保护女儿丧失生命的人女儿还会不会想生孩子暂且不提,你一个已经认清男人有多傻屌的人还想让你的孩子结婚生娃,这就很离谱,你难道不应该说妈妈希望你活下去,因为这个世界很大,有无限的可能,你还没有见过,一定要活下去吗?
这才是一个正常母亲应该对一个上小学的小女孩说的话好吗!
而不是那么着急让你的女儿去当lv子啊第二,社会主义姐妹情,拍不了别拍了,真的,社会主义姐妹情非常恶心,女女性缘不配存在在这片净土上,只能活在阴间,见不了阳光的她们死了就圆满了,好棒棒哦~鼓励男女性缘的存在,美化男女性缘关系,一个男的无论有什么样缺点,只要他死了就可以美化成我很爱你,我愿意全心全意为你付出,我想让你活着,你信吗编剧,我不信,男的不应该是我死了你也不想活下来陪着我吧。
第三,父子永续,男权雄霸世界,母女不能一起活着,但是父子要永永远远的存在,不能死的,死了就不能和儿子和解,家这个伪命题也会瓦解,妙啊,一个把自己爹扔在养老院不去看的子父亲快死了听到一闪一闪亮晶晶良知活了,难道不应该是赶紧拔管我要继承遗产吗,又一次美化了父子这种存在的关系,其实这部电影的内核应该叫原谅,和解,受害者原谅司机撞死他们,父原谅子,拉子原谅女友不和家人出柜,女主原谅男友的各种种缺点,因为死了,只能放下了,编剧真是自己把自己都写信了,陷入无限闭环第四,一个微电影拍成了一部两个小时的内核为原谅的只为煽情服务的东西,看的我虽然泪流满面,但是这钱花的实在是如鲠在喉啊,不吐不快啊!
《照明商店》勉强的伪高概念电影。
首先得说影片的前一个小时确实把惊悚和悬疑的氛围感拉满了,虽然主角的个别行为动机立不住,不过也算完成的比较出色。
后半段的揭秘看得出导演很想把情绪给足,不过本身高概念的设计太薄了,造成还是有些虎头蛇尾,依然有国产恐怖悬疑片重灾区的影子。
整体也算是类型融合的新鲜尝试吧,较比最近的院线感觉也可以看一看。
ps:如果我知道结局,我一定会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其他的不讨论,她俩的part是真的好看。
不是友情!
是直白的爱情!
是危险时,不顾自己护着她的爱情。
是想她活着用尽一切手段的爱情。
是想和她在一起放弃生命的爱情。
吵架不代表爱!
分开坐不代表不爱!
整个故事没有一句爱,可是每个动作每个表情每个决定都在表达对彼此的爱意。
在这个世界她们停了心率,在另一个世界她们开往了幸福。
她叫她姐姐,她叫她崽崽,这个爱情真是太酷了!!!!!!!!!!!!!!
前天闲得无聊刷微博,一不小心又被刀了,有人说他朋友在19年因为车祸去世了,有一天朋友的小鸡来到了他的蚂蚁庄园里偷吃饲料,他一直养着它没舍得把它赶走。
在这条微博下面,有很多人分享了自己类似的举动,有的是7岁时父母离异的网友,把父母的小鸡都雇佣到自己庄园里打工,就像自己又拥有了一个完整的家:
有的网友把去世的母亲的小鸡邀请到庄园来,每天都让它吃得饱饱的:
昨晚看了《照明商店》之后,我想,对这些网友来说,这个虚拟的蚂蚁庄园就是他们的照明商店,他们可以在这里重新见到自己最爱的人,弥补自己没能好好告别的遗憾。
客观地说,《照明商店》的故事并不复杂,在ICU工作的护士许念和男友郑满搬进了一栋公寓,在这里许念认识了一对奇怪的母女,母亲手上总是戴着厚厚的手套,还总想把自己的女儿送走;一个患有老年痴呆的老人江老师,他总是紧紧抱着一把黄色的伞,嘴里念念有词说要下雨了,他要去学校接儿子放学;一个也是新搬来的房客刘雨珊,她家里的灯泡总是忽然坏了,许念发现刘雨珊在灯下有两个影子;许念还遇到一个浑身沙土的陌生人,问她有没有见过一对母女、一个老人和两个女的?
许念还总是听见护士站的铃声,而家里总是出现无缘无故的水渍……她走进街口的照明商店想找老板打听下这栋公寓的情况,结果老板对她说:“你不属于这里,快走吧。
”开头带着些许恐怖和悬疑氛围的故事,随着剧情的推进,渐渐显露出触发观众泪失禁体质的温情内核。
原来,照明商店处于生死之间的未知领域,只有处于濒死状态的人能看到它,因为一场车祸的意外,徘徊在生死边缘的几个人都住进了同一栋公寓并因此结识。
他们每个人,又都因为不同的原因,而不愿迈进照明商店,去取回那个写着他们名字的灯泡……我所在那个厅的观众,有的从看到柳岩饰演的母亲小梅姐教女儿怎么用卫生巾就开始哭,她对女儿说,你爸爸以后一定会好好照顾你的,而女儿一直摇着头拒绝学,因为她根本就不想离开妈妈。
是啊,爸爸和妈妈,毕竟不一样啊。
小梅姐拉着女儿珠珠的手,絮絮叨叨一路,叮嘱她以后上班了,一定要记着按时吃饭,“钱是给老板赚的,饭是给自己吃的。
”还告诉她谈恋爱了一定得好好挑,“千万千万不要给男的花钱,男人要是问你借钱,你就说自己没有钱。
”把女儿送到照明商店门口的时候,小梅姐依依不舍地说:“我只能陪你到这了,以后的路要自己走了。
”
看着母女俩相拥的身影,我的泪已经流了满脸,我想到了我大学的室友水彩,她的妈妈在我们大四开学前的那个假期,因为车祸不幸离开了这个世界。
之前每年她的生日,她的爸爸妈妈都会从邻市赶过来给她庆祝生日,因为我和她的生日只差一天,所以他们都会拉上我一起过,妈妈在的时候,她活得无忧无虑,是最开朗快乐的小公主。
自从妈妈过世之后,她再也不过生日了,她和我说:“生我的人永远走了,我永远没有妈妈了。
”她的爸爸没过多久再婚了,卖掉了原先的房子,买了新的房子和新妻子住在一起,家里甚至没有给她留一个房间。
有一年的冬天,她失业又失恋,打电话给我哭着说:“为什么那天下午我没有和妈妈一起出门啊?
只要和她在一起,无论去哪儿我都是有妈妈的人啊。
”而我只能在电话那头,用最苍白无力的话语去安慰她:“阿姨无论在哪里,都会希望你好好活着,过得快快乐乐的啊。
”我想,如果照明商店真的存在就好了,可以让她和妈妈好好告别,听听妈妈对她的唠叨,叮嘱她要找个什么样的男朋友,要怎么好好照顾自己,怎么去做一个好妈妈,怎么经营事业和家庭……这些曾经都以为来得及的话,因为生死的距离,她再也没有机会从妈妈嘴里听到。
幸好,她后来还是一点点地用双手重建了自己的生活,嫁给了一个温和踏实的伴侣,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再一次拥有了一个完整的家,家里有爱她的人,也有她爱的人。
今年生日的时候,她在朋友圈里照例发了一条怀念自己的妈妈,这次她说的是:“我感觉其实你没有离开过我,你活在我的血液里,我的记忆里,我的心里,一直一直陪着我。
”所以我想,其实照明商店是存在的,它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那些从亲情、爱情和友情中汲取的力量,会指引我们找到商店的门,获得好好活下去的力量和勇气。
就像尼日利亚著名作家本·奥克利说的:“我们最真实的一面是我们去创造、去征服、去忍受、去改变、去爱的能力,是我们战胜痛楚苦难的力量。
”《照明商店》就是用几个登场人物的情感关系,简洁明了地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有时候,一部电影并不需要复杂的故事,花哨的技法就能够走进观众的心里,因为以情动人,永远是文艺作品的必杀技。
故事开场讲了个恐怖故事,郑凯出了个场,然后比跑男跑得还快。
单纯的就是个制造气氛,和剧情没有半点干系。
然后女主惊醒过来。
在这个生活区里头,女主发现了很多不对劲儿的事。
出场的人物,基本都是神经兮兮的存在。
按照套路,如果所有人都不正常,那可能是自己不正常。
这就和高速公路上发现所有人都在逆行,那十有八九是自己驾照的分保不住了。
小区里头有个照明商店,商店的老板也是神秘兮兮的。
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肯定是女主的“错”啊。
女主不服,拉着男朋友过来找个说法。
我怎么错了?
即便是我错了,那也是你的错。
和男朋友吵架时都是这么吵的啊。
但是商店老板不是你男朋友,这套别在这显摆,赶紧走。
在这团迷雾中,有一个女孩儿,出现时始终有两个影子,当揭开谜团时,撒了一盆狗血。
有一个老头,神叨叨的拿着一把雨伞。
悬疑气氛直接拉满。
然而,对这种故弄玄虚的桥段完全没什么感觉,注意力几乎集中在柳岩身上了。
没“反手”给编剧一个耳光,柳岩大概是相当克制了。
这妈妈和女儿的戏,给了柳岩很大的“发挥”空间,然而柳岩大概只想一个“反手”。
等到谜题揭开,柳岩给自己的女儿留言了。
最关键的一点,是“钱要攥在自己手里”。
大实话。
这年头,谁都不可靠,钱最可靠。
说起来,其实剧情也不算太拉胯,比这烂的剧情几乎遍地都是。
然而,这个故事不知道怎么的,拍成了这个样子。
以至于,整个故事,几乎只能看看柳岩。
再来一张吧,看完这个,基本就没什么亮点了。
为了les线看完 中国女同真不容易啊
卫生巾这段整破防了...
看过原著,所以前面拍的装神弄鬼的我都没啥感觉了,甚至在扣细节。但最后还是被那对拉子搞哭了。哎呀。
打了个奇幻标签,其实是惊悚片,鬼片。太普通的一起车祸愣是编成了温情鬼片。
我的三颗星全部给拉子线,没有哪个拉子能干着眼睛走出电影院,导演真的太懂了,懂到我怀疑导演自己就是拉子,这对没有着墨太多,反而恰到好处,明显到一度怀疑我是不是真的坐在中国大陆的电影院。死了才能永远在一起…老中人自己的he😎
感谢用心良苦,搬上大屏幕。虽然我后悔自己的那段小众恋情,但是我知道这世上是有真爱的,真爱应该自由应该活在光里。两女生线一开始就暗示J是恋人,恋人的身份已经没悬念,然后观众会以为这是个男的,再然后发现是个女生,真的明目张胆但是又很精巧,所以,所以导演是个有理想的人。有些地方过度煽情有点多余。总体评价:超乎预期
太一般了。首先这样的故事类型已经不新鲜了,影视化,动画,甚至小品类都有过呈现。其次惊悚得太老套,又是束手束脚的感觉。温情段太薄太寡。仿佛看了一大段乏味的小品,让人坐立不安。6.1。
社会主义的世界里,哪能有真正的“八号当铺”呢
虽然还是有点感动,但这电影着实很一般……拉拉那一对是不是应该换过来更好?让刘嘉怡成为那个没死的,她始终都听家长的话,显得不够“坚定”,但这一次,她选择殉情。
活脫脫一個劇本殺情感本,由頭至尾都透露著刻意。前面懸疑的部分,一副顯擺式的姿態,張牙舞爪仿佛說著“我嚇不嚇人”,實則只是故弄玄虛地透著股可笑,而場景部分本土化糟糕,韓味太重了,節奏上也用力過猛地拖沓。後面溫情的部分,稍稍拉回了些許分數,在碎片化的小點上算是做對了一些事情,但是全局來看,各段故事的銜接更像是幾集電視劇的拼接,但是角色上有沒有能夠建立起人物,角色都只為了情感服務,沒有個性。對於同志情侶,情感暗示很明確了,但是台詞上仍然只能是“姐姐”稱呼,要消費也不敢光明正大消費,究竟是吃得多差才會一點都不挑。
前半部分好吓人,后半部分好煽情啊。其实一般,但是,我的泪不能白流!越来越喜欢柳岩是怎么回事儿
不吃硬塞,吃了比不吃还难受。
小品文,普普通通,带点感动。
一半恐怖,一半煽情,以章若楠饰演的护士的视角展开略奇怪,文本涉及了母女,父子,异性恋,同性恋几组关系,但拍得都很浮皮潦草,当然恐怖的部分也很塑料质感,建议主创看看是枝裕和的《下一站,天国》,学学如何不硬煽情。
有点奇幻,有点恐怖,但又有点治愈的高概念电影。原本从陌生人视角看起来恐怖的情节,后来从亲朋的视角看来却是温馨。这种设定很独特。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故事,小女孩珠珠跟妈妈小梅那段很感人,尤其知道小梅指甲是怎么回事之后。她希望孩子未来能平安、健康长大。就算没有自己陪伴,也能过得很好,还好珠珠最后也理解了妈妈的良苦用心。刘雨珊最放不下可能还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姐姐。而许念带着郑满的鼓励活下去。前半段代入许念会觉得恐怖,但是后面会发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情感线,家人、恋人、不舍、难忘,之前的害怕已经淡去,变成了明亮的温馨。整体看完真的挺特别的。
“无鬼化”处理并不突兀,“死亡”教育是低幼治愈向,过于温暖理想。(最近的这类影片还是更喜欢人生大事……但比不虚此行好点吧)
片方应该考虑一下在片头加一句话“坚持看完能娶张若楠”,不然谁他妈愿意往下看呀!
根据经典漫画改变,延续了经典原作表达的精髓,这让电影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文艺质感。相比较同类电影,《照明商店》的元素十分丰富,不仅有悬疑惊悚等类型,更能在一个小空间内完成多线并行的叙事。柳岩与女儿的亲情互动十分暖心,章若楠表现更超出预计,而环环相扣的设定让细节控非常满意。最后靠温情升华、亲情和爱情的真切,实打实的击中了我的泪点。
《生死停留》般的故事,温情版的《死路》,类似模式屡见不鲜,所以真相不难猜,好处是前半段的恐怖效果相对还行。缺点是前后割裂,而同类故事,基本临近20分钟才揭晓谜底,这片演一半就放弃故事营造了,导致后半段确实情感元素浓厚,但严格意义上都是废戏,人物关系闪回几下就能说清楚,这片后半段有点太啰嗦了,对比一下《开心家族》就知道差距了。
好哭,但剧情一般🥲,只能说我泪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