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自己的情况:工作不顺,朋友邀请离开这个熟悉的城市,去外地工作;前段时间遇到一个女孩,自以为是真命天女,各种纠结,最终还是分手。
在男主角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一个纯真、善良的烂好人,和杰瑞产生了共鸣。
先说爱情,遇到阿曼达,杰瑞一厢情愿地以为她就是对的那个人,是自己的真命天女,不管阿曼达做出了多么过分的事,杰瑞都会找理由说服自己,其实杰瑞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笨笨地欺骗自己:阿曼达就是唯一。
杰瑞在阿曼达和她母亲面前,一直不自信,说话结结巴巴,观影的过程中我为杰瑞的结巴很愤怒地锤过一次桌子,严重影响电影流畅度。
归根结底,他重视这段关系,想把一切摊在桌面上说个明明白白,让自己心安。
在这段关系中,他把自己摆在了低下的位置,只为了赢得阿曼达的开心。
就像电影封面一样,是他扛着这段在他看来是爱情的关系。
观众看得很明白,阿曼达就是一个bitech,在没有找到其他男人接手自己之前,一直把杰瑞和自己捆绑在一起。
再说工作,电影交代的很清楚,杰瑞在写作上很有天分,干的不赖,他的经纪人完全靠他养家糊口,以至于在杰瑞提出不续约后差点死掉,杰瑞完全可以早就炒掉他自立门户。
不过杰瑞一直觉得自己的成功是靠着经纪人的努力,道德上给自己很大的压力,如果不是大卫,他肯定会续约。
杰瑞的处理能力完全不是一个正常的年轻人该有的,十分稚嫩。
从爱情和工作上,可以看出杰瑞完全是一个烂好人。
不知道有没有人对杰瑞的能力有过怀疑,怎么可能有这样一个纯粹的年轻人,完全正面、阳光的大男孩,没有任何污点,甚至情绪上没有任何魔鬼的一面,哪怕是一瞬间。
大卫则站在杰瑞的对立面,干脆、果断,内心充满着不安全感,家里每一个房间都储备着枪,还一直丰盈自己的安全急救包,遇到不公平待遇敢奋起反抗。
他一直在引导着杰瑞走正确的路。
在杰瑞和阿曼达摊牌后,大卫告诉杰瑞自己杀死了一个人,长的像猪一样的那个警察,并且之后大卫就消失了,其实我觉得大卫就是杰瑞内心那个阳光、正向的自己,他杀死了懦弱的自己。
整部剧都是杰瑞在和自己作斗争,并且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如果人生真的有大卫这样的导师,该有多好,我是说另一个人,我不介意他在我耳边唠唠叨叨,在我对未来的路有迟疑的时候,他能说服我走正确的那条路。
那段感情我已经放下了,或许真的该放弃这个熟悉的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寻找更好的自己了。
思维不清晰,写的很乱。
如果碰巧有人看到这篇影评,请接受我诚挚的道歉,让您困扰了。
男主和女主相遇的那一个晚上,过来人看着真的是不屑又自惭,啊,我那时候也这么傻来着,出尽百宝,男女刚刚相遇的时候,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迎合对方的所有,所有不喜欢的都可以喜欢,所有不能接受的都可以接受,想想就让人老脸一红换一个认识的姐姐给的文艺说法:男女初识,刚有爱意的时候,最美,暧昧的小触角无处不在,微雪酿春,别有风情哈哈哈哈哈哈哈,回头看看,禁不住对自己说:瞅你那傻样
Anything Else,字面上的意思是“除此之外”,當然如果放在不同的語境和環境中還有不同的意思。
但是,對於伍迪·艾倫的同名電影時,C6譯製部的老師們卻找到了一個莫名其妙的“奇招盡出”的詞語,倒意外地符合了艾倫老師一貫覬覦的態度。
在艾倫老師的電影中,愛情可以非常唯美,可以非常冷幽默,可以非常平淡,可以非常激烈,但是愛情卻永遠只是表面上不同顏色的面紗而已,在面紗之下,則是一個永恆的悲觀主題:無規律且荒誕的現實。
畢格斯扮演的小幽默作家即是故事的主人公,也是故事的敘述中華,他時常會突然停下來,面對鏡頭開始對畫外的觀眾抱怨,闡述自己的觀點,就像30多年前在《安妮·霍爾》中艾倫老師扮演的辛格那樣,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駛,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但是電影中男主人公的思想水準似乎沒有什麼進步,30年前的艾倫老師經常思考的還是有關男女關係中的社會與心理,個體和公眾關係等形而上的問題,那麼作為21世紀青年的畢格斯則完全考慮的是兩件事:性和背叛。
其實從本質上,兩代人遇到的困境並沒有什麼區別,只不過30年前的人更加冠冕一點,更願意為自己處在的這個困境找一個更好的藉口,以此來給自己遮羞而已。
而艾倫老師親自扮演的老年幽默作家在故事中,似乎一直是年輕作家積極的正趨勢,他雖然一直喋喋不休而又神經質地講述著自己那些誰也無法判斷真假的生活經歷,但是他卻是一開始就看出年輕作家女友已經變心的人,而且他一直勸說年輕人辭掉對自己無益的心理醫生和經紀人,還鼓勵他去加州開始新的生活。
年輕作家也一直把他看做自己的精神和鼓勵,很多自己想做卻無能為力的行為都在這個亦師亦友的人身上體現,然而到了最後,似乎這樣一個在電影中唯一的正面形像到了最後卻也出人意料因為襲警而不知所終,只好讓年輕人一個人踏上了未知的旅程。
所以到了最後,才恍然大悟,原來電影中真正的惡魔才是這個一直閃耀著“天使”光芒的人,而生活對於每個人來說,到最後就會像這個所謂“生活導師”一樣,看起來一直在扶持、幫助你,到最後卻突然對你撒手不顧,讓你獨自承受難題以及巨大落差之後的心理創傷。
故事的最後,年輕作家面對未卜的前方,只好自我安穩或者說自嘲的對出租車司機說:“今天不錯哈。
”沒想到司機老兄來了句:“Just Like Anything Else。
”比起30多年前《安妮·霍爾》中結尾那個“奶牛”的笑話,彷彿有種默默的“相對無言”的味道。
里面几个男男女女的纠缠就不说了生活就是一部搞笑电影 而且是肥皂剧不过里头那个Dobel,就是那个一脸严肃认真始作俑者的老头儿真的是性情中人啊啊 电影结尾说生命中总会遇到一些很沉稳有经验的他会告诉你哪些不能做 哪些能做--但别管他 我行我素就是Hoo
电影中看到,多贝尔和男主说你的人生中那么你离不开的人都是一些早该放弃的meaningless的累赘时,忽然顿悟了。
人生真是两个极端啊,女主太跳脱太爱尝试,而男主木讷靠着在社会群体中的关系架构来维系生活,同时还在探索可笑的命运与苦难blabla的。
但是生活中的大多数人都如男主,却没有勇气来个clean slate,挣扎在生活的旋涡里,与看起来不错的人合作,养着靠你生计的经纪人,与普通人磕磕碰碰一辈子。
生活中也有些总有着不可思议想法的人们,我们崇拜喜欢他们,试图珍惜这些有趣的人,也在他们撞破头时暗自偷笑,但是终究不能也不敢体会别人的乐趣。
人家说长大了就会习惯孤独,我真是一直没长大吧,甚至希望能有个心理医生或者精神导师可以唠叨。
整部电影像是一个场景剧,里面其实只有一个演员——Woody Allen, Jerry是Woody Allen找的一个现实的化身,而Amanda、Amanda的妈妈,以及Jerry的经纪人都更像是一个混乱的场景布局围绕在Jerry周围。
通过夸张、对比极具冲突感的手法将现实抽象地提取,并让每一个置身于现实纷纷扰扰中的人们感受到真实与窒息,而剧中的Woody Allen作为一个长者,喋喋不休地对Jerry的絮叨其实是整部剧想要传递给观众的思想,那这里也许每个观众关注到的点就会不一样,我看到是如何正视自己的内心,如何拥有直视自我与现实的勇气,并且着手去改变。
虽然很长,看起来很累。
如果生活中的逼逼叨能这么有意义话,和心意,还有在不知不觉间引导自己作出选择也甘之如饴吧。
几句话印象深刻:你宁可去做精神分析也不真实真正的生活。
还有要有独创性,woody砸车的时候,行为上给那个年轻人很好的示范什么叫原则,但是人们会认为控制不住自己情绪是精神失常吧。
他们吃饭的时候woody 说他们认为我有问题,去精神科,而woody只是一遍又一遍的说我只是想要那个女孩,我只是想要她怎么了。
让我想到有个男生也是这么对我的,虽然他没一遍一遍的说,我感觉到的,我很荣幸,有过这么喜欢我的男孩,希望我没自作多情。
伍迪艾伦是一个眼光敏锐的犹太知识分子,在他的电影中,不管如何的剧情,他总少不了用嘲讽做点缀,也即知识分子的嘲讽。
似乎那些中规中矩的剧情不过是个幌子,而那些嘲讽才是他真正想表达的。
候麦的主角,也是在不停述说,但毕竟一个是法国式的,一个是美国式的。
法国式的更像是一位哲学家,化出若干分身,美国式的则像是一位或数位喜剧演员在表演喜剧脱口秀,是要你在一笑之后有点思考。
思考都是目的,不过一个是明面,一个是暗地里。
暗夜妖娆。
所以伍迪艾伦的电影里,不少轻快,没有那么沉闷,但是要明了,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好好动动脑子。
候麦把一切说得直白,你只需跟着他们的谈话走便是,而伍迪艾伦不是的,是很含蓄的。
用一个乏味的爱情故事包装的,是后面的大主题,何为爱,如何爱,如何正视自己的内心。
伍迪艾伦化身为一个角色,与男主絮絮而谈,却常有一种他不过是男主幻想出来的人物的幻觉。
因为,他其实是他心底里的一个梦——不敢改变现状,看到不公平不敢反击,任一段关系出现问题而假装视而不见——到了伍迪艾伦老头这里,一切都不成问题,因为他有直视自己的勇气,并且动手去改变,当然,这会被人看作神经病,但真的做了,却是怎一个爽快了得,所以近于梦幻。
看着他用一个脱口秀冷面笑匠本色出演一位剧作家、教授,常会有点出戏,好像是导演乱入,传授经验给年轻人,苦口婆心,却又恨铁不成钢。
当然最有趣的是话语中的幽默,叫人想会心地笑出来的那些话,幽默背后充满嘲讽。
伍迪艾伦,给人们各取所需,喜欢笑话的人们,可以看笑话,就像电影里所说,讲笑话会让你发财,因为人们都喜欢笑话,喜欢能叫他们笑的东西,而不是别的。
喜欢爱情轻喜剧,这就是,也是开始发展高潮结局,没什么两样,如果说不一样,那就是主角有点非主流,因爱而无性、无爱而有性等等做派,不是典型爱情片的范儿,她魅力四射却总叫人摸不着头脑,就像人生,艾迪不想讲他们如何爱的痴狂,却把他们之间的问题作为主要部分加以放大。
还有那个总是不讲话的心理医生,那个不喜欢被人叫某某女士的妈妈,这里的人物都带着那么一点怪异,于是就组成了爱情轻喜剧里,见不到的一幕一幕,这些统统是打上了伍迪艾伦商标的,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这或许就是伍迪艾伦的超现实喜剧的一部分。
既让你看戏,又让你出离;既想认认真真拍个爱情戏,又想拿它开玩笑。
想叫伍迪艾伦一本正经真难,猴子很端正就没了意思,偶尔露露猴子的红屁股,才是这老头真正想要的吧。
既然,这个世界让人看不顺眼的事情无穷无尽,电影要表达的便也是这样,总是不会少新鲜的话题。
作为一个纽约的知识分子,一双悲悯又天真的眼神背后,这位犹太知识分子到底在想些什么,真的是气象万千、深不可测。
固然,它们都在影片里了。
伍迪艾伦有随手记下思考在小纸条上的习惯,日后整理这些小纸条时,一部新作就酝酿生发了。
最好的喜剧大师都是悲喜交加的,想起弘一大师的绝笔“悲欣交集”,使人觉得真正参透世事的恐怕还是这些喜剧大师,幽默也可能是艺术的高级境界。
想来,这对于一个纽约的老牌知识分子来说,也是分内事吧。
这是我看的第一部 woody allen 的电影 太棒了我一下子深深的喜欢上了这种智慧 我还在想 要是我生活中有个想dobel一样的人该多好啊 后来 当我向我的一个朋友zuzu力荐这部电影的时候 看到 direct by woody allen 他告诉我这是一个很有名的导演 然后 我找到了我能找到的他所有的片 :)电影里面有一个perfect joke (I like it very much):'盖恩 go to the doctor's office and said to doctor " Doctor! Doctor! I feel hurt when i do this." (He act a masturbation action).Then doctor said " Don't do it." (Think about that)'还有在电影最后 woody allen 临分别前对那个年轻人最后的忠告.推荐看一下 :) 很不错的
《奇招尽出》一部老电影,几年前已看过,重看一遍,就是为了放松取乐,伍迪艾伦的电影让观众放松,记得已故作家王小波也夸过伍迪艾伦的电影,也对大众低俗趣味的反驳。
本片于2003年拍出,编剧,导演,主演,大导演伍迪艾伦。
作为伍迪艾伦的影迷,对他一年一部的速度,惊叹不已,集编导于一身,以往还自己来演,近年来随着年龄的增大,不再出演,但电影里的角色,都是伍迪艾伦式的狂欢,伍迪艾伦式的唠叨,伍迪艾伦式的幽默,人物都是张狂的,啰嗦的,甚至是歇斯底里的,却又让你发笑,生活的烦躁与无可奈何,生活的可笑与美好并进,生活的罪与罚,生活的讥讽与出奇不意,伍迪艾伦正是表现着生活的这种荒诞,因此,电影的素材层出不穷,一目了然,这就是伍迪艾伦的节奏与故事,漫妙的爵士乐,欢快与忧伤的小号,那些昏暗与光明的城市街景,然后人物与对白,喋喋不休,争论不止,这就是生活。
本片属伍迪众多影片中不为起眼的一部,讲了一对恋人由相识到相爱,直至分手的故事,女主角魅力四射,让男主角陷入爱河,他们度过了最浪漫的感情过程,但后来同居在一起。
女主角变得不能与男主角亲密了,男主角心生疑问,与伍迪艾伦讨论,伍迪艾伦说女人在撒谎,是在骗他,于是男主角去追踪女主角,果然发现她与另外的男人约会。
衍生出一系列搞笑不按理出牌的理论,于是故事便由分手,男主角离开纽约,去往洛杉矶发展为结局。
当然,伍迪艾伦的电影,就是俏皮话与大实话,然后乐观与豁达,所有的不快都将跨过去,生活不过如此。
这真是我看过最絮叨的电影,而且是很容易令人不耐烦的内种絮叨,哪有这么复杂与无趣的爱情电影,真是也挺难为ChristinaRicci了,这得多少片儿台词儿啊。
太吵了
这部看得有点疲劳,而且女主角也不好看
Dobel两次说“Think about it "我都大笑。我想伍迪老头在这个片子里道出了美国人的情爱观,或许在东方人眼中过于随便和不负责任,女方把性与爱分那么开,说出出轨那么轻松也另很多牌坊下生长的人极为愤恨。Love is like anything else, and the same with life.
女主选的不错
克里斯蒂娜里奇在里面真不讨喜。
目前为止看来伍迪艾伦最失水准的一部。两个伍迪艾伦话唠式的人物本应让片子更加丰富,但是男主角墨迹懦弱的性格让中后段感情线十分混乱拖拉,辅线经纪人也毫无新意基本照办Broadway Danny Rose,期待的没有发生,没期待也没有发生。
伍老头这是眼看自己死到临头才慌忙马虎物色传人吗…JASON BIGGS啊你还是呆在厨房插你温热的美国派吧…
20130130 重看。颇为典型的人物。
男主太丑了看不下去
“如果做爱的瞬间可以持续像古董一样!”
第一次看伍迪艾伦身体出现排异反应
ha
woody的电影有几部不是发生在纽约,有几部的主角不热衷于音乐文学,有几部不神经质,有几部不是在讲述whatever works?
很诙谐的讲述 独特出彩
一如既往的废话一堆,刻意地装不经意的小资生活。美国人对性都这么随便?it's so woody allen
除了黛安基顿,伍迪艾伦就没把哪个女演员拍美过,通透是挺通透的,但不够有趣,两个自恋的伍迪艾伦式角色在没新意的剧情里一直自说自话,并且所有角色之间都没火花
看多了就讨厌他的喋喋不休了
台词实在是太密集了
就WA逼叨逼叨的几段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