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母亲的复仇

Mom,复仇阿妈(港),母亲的告白(台)

主演:希里黛玉,阿克夏耶·坎纳,萨佳·阿里,阿德南·西德奎,纳瓦祖丁·席迪圭

类型:电影地区:印度语言:印地语年份:2017

《一个母亲的复仇》剧照

一个母亲的复仇 剧照 NO.1一个母亲的复仇 剧照 NO.2一个母亲的复仇 剧照 NO.3一个母亲的复仇 剧照 NO.4一个母亲的复仇 剧照 NO.5一个母亲的复仇 剧照 NO.6一个母亲的复仇 剧照 NO.13一个母亲的复仇 剧照 NO.14一个母亲的复仇 剧照 NO.15一个母亲的复仇 剧照 NO.16一个母亲的复仇 剧照 NO.17一个母亲的复仇 剧照 NO.18一个母亲的复仇 剧照 NO.19一个母亲的复仇 剧照 NO.20

《一个母亲的复仇》剧情介绍

一个母亲的复仇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改编自震惊印度的“德里黑公交案”。艾莉亚(萨佳·阿里 饰)在一次派对活动后遭到强暴,面对凿凿证据,四名罪犯却被法庭判为无罪。艾莉亚的继母,戴维琪(希里黛玉 饰)伤心欲绝,在走投无路后愤然决定亲手为女儿寻求正义。一场高能高智商的复仇大戏拉开序幕。正义到不了的地方,还有母亲!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猎仇者疯狂行动掌心难逃朱德元帅宠物联盟麻辣白玉堂之血黄金(下)村主任和他的女友早安白桦林标靶王子在巴黎印度合伙人女继承人和勤杂工恋爱恐慌症一位年轻医生的笔记第一季命运石之门23β:境界面上的缺失之环外国佬惊世巨鳄狂野飞车留守的天空夜班医生第一季突围死角地狱铁匠美丽至极自行车店的高桥君南极料理人神偷侠盗团虎先生母亲节幽会陷阱之中

《一个母亲的复仇》长篇影评

 1 ) 一些吐槽

总体结构很清晰,我来吐槽一下不太合理的地方。

1. 无效人物。

完全可以没有小女儿,她简直就像吉祥物。

丈夫忽然死了,居然没有后续介绍。

2.大主题让人疑惑。

这个主要衔接继母–继女的故事,总体看来却像是为了一个叛逆的继女,牺牲了太多人,丈夫、侦探、可怜的仆人……侦探也是别人的父亲,也有妻子,是否又该复仇了?3. 逻辑或设定问题①为什么要设定继母和继女?继母为什么要为一个不亲近自己的女儿付出所有?因为自我奉献的母亲本能?②继女之所以被侵害,导火索似乎是继母扔学生手机这件事——这个设定让人困惑。

③侦探为什么要刻意激怒敌人?他不知道自己可能会被杀死吗?他自己也有女儿啊,咋想的?④女主复仇前三段,从阉割,到下药,到陷害,都做得不错。

别人已经警告过她关于最后一个人的可怕之处,她居然没有任何准备。

于是,她最后复仇成功似乎全靠运气。

……复仇剧最重要的就是情感,情感得靠逻辑维系,逻辑弱了就会感到莫名。

 2 ) 不要惹生物老师

用苹果籽杀人。

天衣无缝的杀人计划。

除了把眼镜落在现场外,整个片子看下来就是爽文电影警察允许杀人最后一段太震撼了听我的,杀了他。

听我的,杀了他。

听我的,杀了他。

后妈对继女太好了后妈对继女太好了后妈对继女太好了后妈对继女太好了后妈对继女太好了后妈对继女太好了后妈对继女太好了后妈对继女太好了后妈对继女太好了后妈对继女太好了后妈对继女太好了

 3 ) 这部电影的名字叫MOM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电影头条(来自豆瓣)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0175438/有的朋友认为这个电影给印度的强奸事件降级了,认为没有表现出这个严肃的社会现象,这是我的一些想法,如下这部电影的名字就是MOM,就是讲一个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对政法的不公和对孩子的伤害而做出的反抗啊,还有你所说的侦探,影视作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侦探调查的过程没必要在电影里表现出来,能表现出结果就可以了啊。

印度强奸案的高频是一件非常严肃的社会问题,但是在本部电影里反应的侧重点不在于受害的女孩儿被伤害的多么惨烈不在于法庭上的唇枪舌剑,而是在印度律法不公不能为受害者伸张正义的情况下,受害的家庭不得不以暴制暴来维护正义,让强奸犯得到他的惩罚。

这是电影作品,这不是纪录片。

我记得有一部纪录片记录了德里黑公交案“印度的女儿”。

 4 ) 希里黛玉饰演的复仇母亲

宝莱坞是仅次于好莱坞的全球影视基地,是印度国家名片之一。

宝莱坞一年生产1600-2000部电影,远逾好莱坞的300-500部。

产量太多,质量就难以保证。

2017年7月7日上映的剧情片《一个母亲的复仇》就是其中之一,俊男(比如阿德南·西德奎饰演的父亲阿南德)美女(戴维琪母女)、色彩表现、表达技巧(比如以停车换座表现轮奸过程)、主题曲动听可谓优点,但噪点多多(让逻辑为剧情让路)、歌舞与剧情违和(歌舞给严肃话题加入很多诙谐戏谑成分,降低了电影批判力,所幸该片歌舞还不至于停不下来忘了剧情)、冗长拖沓(时长146分钟)是其缺点,这些缺点也是很多印度电影的缺点,结果导致印度电影比较雷同的印象。

电影讲述少女艾莉亚(萨佳·阿里饰)被轮奸后,继母戴维琪(希里黛玉饰)为她报仇的故事,电影主题实际上是一段对话——侦探:要相信神明。

戴维琪:上帝不能无处不在。

侦探说:所以他创造了母亲。

电影改编自震惊世界的“印度德里黑公交案”,但为迎合印度国情、民情和本土观众的落后观念,不惜贬低受害人,比如任性、性感等等,使得轮奸似有某种合理性。

主演希里黛玉是印度国宝级女星,来自贫苦家庭,曾获四座Filmfare奖最佳女主角奖、一座特别奖,在宝莱坞堪称传奇,被视为“印度电影的高级女祭司”“女版阿米尔·汗”。

在《一个母亲的复仇》中,年过50的她颜值已逝,但将一个母亲的爱细腻生动地表现出来,因此荣获印度第65届国家电影最佳女主角奖及特别奖。

2018年2月24日,她因心脏骤停在迪拜逝世,享年54岁。

为感谢她对印度电影及社会的贡献,印度政府给予她国葬规格,成千上万的群众自发为她送行。

 5 ) 这是一部警示片而非悬疑片

发现豆瓣评论口味太刁,这并不是一部悬疑片,非要以悬疑片标准去评判,为了剧情发展牺牲一下逻辑未尝不可(硬掰剧情的话强奸者被判无罪就很不合理,有太多证据可以证明其有罪),这部更像警示片,片子更多讲强奸对一个女孩及其家庭生理和心理上的伤害,演员们在情感上表现很到位,用心细腻地去体会,很容易产生共情,给个四分是应该的。

 6 ) 关于电影的一些个人观点

这部电影就像一个球,什么都想展现,每条线都涉及一些,导致都不深入。

人物性格和关系的塑造前期都没塑造好,就直接展开了后面的故事。

所以对于后母对女儿的爱,感觉有些突兀用力过猛。

如果前期再多一些铺垫就更好了。

包括侦探的塑造也很扁平,同意帮助女主也很生硬。

前期真的就是给我的感觉,就剧情很卡顿,情感的表达上让人没有深入感。

走进不了人物。

比如后母真的很疼爱女儿,但是剧情前面只表现了女主担心女儿安全,让女儿注意安全嘱咐等。

如果再多一些对女儿生活或者细节的关注就更好了后半段最后的反派出现,剧情的戏剧性和对立性增强。

让人随着主角的行动而紧张。

这一段真的被带进了剧情,心跟着镜头走但是在后半段,女儿的走出阴影,重新生活,可以从色调变为暖色,镜头更加温和看出。

但是女儿在和后母的关系上去,并未看出任何缓和,反而更加恶化。

这就让结尾,感觉是为了煽情而做。

没有任何铺垫,仅凭知道后母为自己做的事,突然醒悟叫“妈妈”。

但是影片的意象手法用得很好。

禁闭的窗户表现着女儿封闭的内心。

随着一个个犯人被“处决”,而慢慢打开自己的心女主在复仇中摔伤的右脸和女儿受伤的左脸形成的照应感觉影片也想表现出,人物在正与邪之间做出惩罚与法律的矛盾。

但是就像前面说的,影片每一面都想兼顾,导致每一面都不深入,不深刻。

以警察为例,虽然他在正邪之间有过徘徊。

是将“处决”坏人的女主抓捕,还是让其去实行正义的事。

但是影片就像蜻蜓点水,看不出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所以,这部影片给我的感受并不深以上纯属个人观点,要想更加了解这部电影网,还是自己去看感受为好

 7 ) 一个母亲的复仇 ——现实比电影更残酷

初看片名和简介,影子一度认为,这可能是一部印度版的《三块广告牌》。

不出意料,《一个母亲的复仇》既与《三块广告牌》有着相似之处,又保留了自身鲜明的本土化色彩。

两部影片都讲述的是一个母亲因女儿遭人强奸后无处伸冤而走向极端化的情况,它们都在讲述遭受伤害的家庭如何走出困境这一故事,只不过,《三块广告牌》中的母亲最终选择一个人揪出凶手,而《一个母亲的复仇》中的母亲则最终选择向施暴者复仇。

《一个母亲的复仇》根据印度德里“黑公交轮奸案”改编,讲述的是艾丽娅遭一群流氓强奸后,她的继母戴维琪为女儿复仇的故事。

艾丽娅一直与继母戴维琪不和,而继母却视艾丽娅为己出。

在一次派对上,艾丽娅因拒绝一名同学的示爱而被这名同学和他的三个伙伴所记恨。

后来,他们趁机绑架了艾丽娅,并将她拖到了车上实施暴行。

在处理强奸的这一部分上,影片没有露骨地选择情景再现,而是通过视听语言向观众传达一种情绪。

艾丽娅被拖上车后,车子开始驶向公路。

刻意的消音配上紧张的音效将车内施暴现场的一切声音抹去,我们只能透过车外看到车头独眼的白色远光灯和车尾刺目的红色警示灯,这种“隔靴搔痒”式的观感刺激反而能让人感受到车内暴行的残酷。

车子孤独地向前行驶,我们仿佛能够感受到车内艾丽娅的无助绝望。

最后,在上帝视角的呈现下,影片将对施暴者的控诉和对受伤者的怜悯展现得克制而隐忍。

当继母戴维琪被告知艾丽娅遭人轮奸后,她悲伤地捂住自己的小腹,仿佛她在感同身受这种痛苦。

宏大而悲伤的音乐渐起,渲染出一种悲伤的情感,极尽煽情。

紧接着,在医生一步步告知艾丽娅状况之后,戴维琪先是惊讶,接着是悲伤,在悲伤来不及缓解之际,她开始失声痛哭,并变得绝望无助,最后打电话呼唤自己的丈夫回来。

在这里,影子不得不佩服戴维琪的扮演者希里黛玉的精湛演技,但遗憾的是,这位宝莱坞的传奇影后在2018年2月14日因心脏骤停在迪拜去世,《一个母亲的复仇》由此也成为希里黛玉的绝唱。

希里黛玉 回到影片的情节当中,这一时期的戴维琪显然还没有意识到自己该做些什么。

但是随着法庭上伪“罗生门”的出现,因为每个人口供不一,且证据不足,四个强奸犯被无罪释放。

在法庭无法伸张正义之时,戴维琪的丈夫因为愤怒而当庭殴打强奸犯,结果因“藐视法庭”被拘捕。

此时的强奸犯正逍遥法外,强奸他的同学更是若无其事地继续上学,而遭受侵害的艾丽娅却正在家中忍受精神创伤。

在伸冤无门的情况下,戴维琪最终选择亲手向四个人挨个儿复仇。

这部电影是典型的宝莱坞类型片。

包括《厕所英雄》《嗝嗝老师》《炙热》等,都属于其中。

它们和好莱坞的类型片一样,故事发展模式都十分相似,情节也基本在大家的意料当中,不用担心会被人剧透。

《厕所英雄》 宝莱坞的类型片通常会采用两条主线:一条是有关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情感线,一条则是有关揭露印度社会问题的现实线。

它们基本上都是用前者来反映或解决后者,同时用后者来解决并升华前者。

在《一个母亲的复仇》当中,女儿艾丽娅与继母戴维琪之间的不和是情感线,艾丽娅遭强奸却申冤无门是现实线。

通过继母戴维琪为艾丽娅复仇,影片的现实线得到某种解决,进而艾丽娅明白了戴维琪背后的付出,艾丽娅最终消除了内心的隔阂,认同继母为自己的母亲,情感线到此也得到了解决。

当然,因为戴维琪在复仇的过程中涉及蓄意伤人、杀人未遂、栽赃陷害和蓄意杀人等违法行为,看过这部电影的朋友可能会问:如何理解片中戴维琪的一系列复仇行为呢?

影片的价值观是否存在问题呢?

对此,影子是这样认为的。

首先,我们不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批判这位母亲,我们更多的,应该是融入影片、去理解这位母亲的所作所为。

戴维琪最初也希望正义得到伸张,但是最终失败。

现实的境况将她一步步逼到了绝境,面对精神失常的艾丽娅,为了让女儿走出阴霾,戴维琪才最终走向了极端。

正如影片所讲,如果说正义得不到伸张是“错误的”,而通过复仇去伸张正义是“不对的”,那么在“错误的”和“不对的”之间,我们究竟该选哪一个呢?

在文明社会的视角下,我们似乎无法接受戴维琪这样极端行为,但正是因为文明社会无法给予戴维琪应有的正义与秩序,所以她才诉诸原始社会“以牙还牙”式的野蛮复仇。

片中,私家侦探曾对戴维琪说过这样一句话:“神不是无所不在的,所以他创造了母亲。

” 当“神”无法惩治恶人之时,为了孩子,一个母亲铤而走险,化身为“神”,执行着对恶人的惩罚。

这样的对母亲“神性”的阐释,早在我国第二代导演吴永刚的作品《神女》中就有体现。

《神女》由“无冕皇后”阮玲玉饰演,讲述了一个妓女为了孩子委身流氓,又为了孩子反抗并杀死流氓的故事。

片中的“神”指的是她作为母亲的这一身份,“女”则指的是她作为妓女的这一身份。

影片借此说明:哪怕是最卑贱的妓女,也有着母爱这样一种“神性”,赞颂了母爱的伟大。

回到《一个母亲的复仇》中来,当我们再度审视这位母亲之时,我们不得不为她这种无畏的母爱所折服。

当然,这两部片子的母亲,虽然为了孩子而脱离文明社会选择极端,但最终它们也回归到了文明社会之中。

《神女》中的母亲在杀死流氓后最终入狱,而《一个母亲的复仇》当中的母亲则在向四人复仇之后选择自首。

其实有时候,比起电影,现实可能更为残酷 我们不妨来一起了解一下这起震惊世界的印度德里“黑公交轮奸案”。

2012年12月,就读于印度德里大学医学系的23岁女大学生乔蒂·辛格·潘迪,在与男友看完电影回家时,上了一辆不在当班的公交车。

公交车上的7名男子将其男友围殴后关押在驾驶室,并将她拉到车厢实施轮奸。

当他们施暴之后,他们在一个偏僻地段将潘迪和其男友剥光衣服扔下汽车,然后逃离。

随后,受害人报警处理。

潘迪最终因身体器官全面衰竭而死。

该轮奸案震惊印度全国,并引发了国内各界的强烈反抗。

2012年12月18日,印度妇女儿童在新德里举行抗议,呼吁保障妇女安全。

2013年1月3日新德里一家法院开始审理该案件,印度警方建议以强奸、谋杀等罪名判处6名嫌疑犯中的5人死刑。

2013年9月10日,印度法庭判决四名成年被告被判罪名成立,他们可能面临死刑或终生监禁。

相关的统计数据,印度每22分钟就发生一起强奸案,从1971年到2012年,印度国内强奸案的数量增长了8.7倍,印度首都新德里更是被称为“强奸之都”。

我们不禁疑问:为什么印度的强奸事件如此频繁?

这与印度国家的人口结构、国内的法律以及国人对待强奸的态度有着巨大的关系。

在印度,男性的地位高,女性的地位极低。

因为这样的地位差距,人们都愿意去生男孩,加上印度极速膨胀的人口,印度最终形成了男多女少的性别失调的状况。

光棍多,势必引发社会问题。

而在印度,强奸的犯罪成本太低了,施暴者往往被关押几日或者一段时间就会被放出。

因为成本太低,印度的强奸率逐年飙升,甚至在国际上,人们普遍认为印度不适合单身女性生存。

面对这样的境况,印度国人又是什么态度呢?

印度男人会说:“你们应该管好自己的女孩,一个女孩不该在深夜还出门在外,也不该穿着暴露引诱男性。

”印度女人会说:“被人强奸了是件丑事,你(女孩)应该学会忍受。

犯罪者自述 呜呼哀哉!

好在“黑公交轮奸案”之后,印度警钟长鸣,国家开始警醒。

印度政府开始修改法律,加大惩罚力度,整个国家也在正义之士奔走呼号的引导下开始正视这个问题。

而引发这场印度“大地震”的乔蒂·辛格·潘迪,被后人称为“印度的女儿”,愿逝者安息。

如果让影子给《一个母亲的复仇》打分,满分五分,影子愿意给它打三点五分到四分。

这部电影给我们展示了这类事件中较为独特的视角——母亲。

但对于现实的剖析和事件的呈现,影子认为,它远不如接下来要推荐的这部纪录片——《印度的女儿》

《印度的女儿》(克里斯托弗·史密斯 2015 印度)电影推荐指数:⭐⭐⭐⭐⭐情节表现指数:⭐⭐⭐⭐⭐ 影片在呈现印度德里“黑公交轮奸案”之时,通过受害者家属、施暴者、施暴者家属、法律人士、女性顾问和民众等多个侧面、透过他们彼此之间的观点,将印度深刻的社会问题呈现出来。

影片除了关注被害人家属、关注事件本身带来的社会效应之外,还罕见地将焦点投到施暴者的家属身上,探讨他们该何去何从。

是一部难得的佳作。

在最后,影子真心希望,有一天,这样题材的电影将再也不会出现。

而“不会出现”,并不是因为没人拍或没人看,而是因为,现实中,不再有如此残酷的现实发生。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如果说有谁最接近神,那大概就是母亲吧。

值此母亲节到来之际,愿天下母亲节日快乐。

● <恋母情结>●<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西西弗斯的传说>●<我们为"活着"本身而活着>

扫码关注

 8 ) 《一个母亲的复仇》故事结构存档

剧情结构:(开篇)身为化学老师的幸福家庭;母亲深爱丈夫和两个孩子,但是前妻所生大女儿兵不领情;(铺垫)暗恋大女儿的小平头偷拍女儿,被母亲老师把手机丢出窗外;小平头和大表哥舞会邀约吃瘪,下药又失败;(转折)大女儿外出叫出租车,被四人拖上车,强暴后抛尸荒野水沟;(争论)母亲当晚警局报案,却未过24小时被拒绝;(带入第二幕)大女儿被发现,抢救回来;被折磨不能人样的大女儿不愿见到母亲;(B故事)B故事是大女儿和母亲的情感故事,从开始的决绝喊妈妈,到不愿见到母亲,直到最后的认可喊出妈妈;/另一个B故事是警察的对于此案件的追踪;(游戏时间)小平头大表哥等四人被警察一一逮捕,却在庭审中因为证据不足被当庭释放;愤怒的父亲打了小平头一拳,却被刑拘;(中点)看到庭审失败的大女儿,更加陷入对母亲的憎恨和恐惧;悲伤的母亲想开车撞死小平头,却差点装上大货车;(坏人逼近)母亲决定自己报仇;联系私家侦探DK,获得情报,联系变形女学生合谋,阉割了保安,三天后,保安在街道醒来,回家放水,却惊恐发现丢失小鸡鸡,惊慌失措下撞击水管而死;载侦探的情报指引下,通过化学知识,毒杀了大表哥,并顺利家伙给小平头;结果小平头以谋杀入狱,大表哥全身瘫痪;(一无所有)最后一个匪徒莫名消失,回来改头换面变成大光头;走访监狱和医院,终于从大表哥临死前的一个妈字,猜测到是大女儿母亲所为;(黑暗时刻)大光头找上门,被告知外出旅游了;(进入第三幕)侦探侦查跟踪到大光头下落,却被反侦察,并枪杀了侦探;警探在侦探偷拍眼睛里发现视频线索,立即赶往雪山;(大决战)大光头强杀丈夫,用塑料袋闷死母亲,追杀大女儿;缓过劲带的母亲,为大女儿再次被打倒在地,在被枪杀之际,被赶到的警探击中手臂;而此刻母亲也捡起光头的枪,指向大光头;当大女儿得知这一切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母亲所为后,第一次喊出了“妈妈”;为女儿不被报复,母亲依然鼓足勇气,射杀了大光头;(结局)母亲和大女儿紧紧拥抱在一起;

 9 ) 这是一个简单粗暴的“复仇者联盟”故事(5月12日晚更新)

这个后妈替女儿复仇的故事看起来似乎很爽,得道者多助,复仇者找到联盟,但是只要稍微审视一下,就会发现故事太过简单粗暴。

1.第一个被惩罚的酒鬼坏人自己“封口”了这个男人弱小又醉酒,被两个女人劫持也算合理,对他处以宫刑(估计是布坊那位大姐操刀),也是很解气的惩罚。

然而,这个活口毕竟可以报警、提供线索,是个会导致女老师暴露的潜在威胁,怎么办呢?

天公有眼,这坏人直接滑倒脑袋撞阀门上死了。

2.片中印度警察办案都不动脑的女老师提取苹果里的氯化氢毒害肌肉男坏人,然后栽赃给中学生生坏人,做法有二:一个是在中学生家里提取苹果籽,一个是用中学生电脑查询作案方法。

警察们看到这样证据乐坏啦,一口认定中学生就是嫌疑人,哪怕安给他的作案动机太牵强。

然而,只要仔细看看,就能发现电脑系统时间和自己手机、手表时间不一样,只要有点怀疑精神,就会想到这么精心地谋划犯罪还把苹果留在家里是多么不合理。

3.号称自己很专业的私家侦探没看出哪里专业第一,他应该意识到,随着四个坏人逐一被惩罚,警察会怀疑是小女孩家人蓄意报复,那女老师迟早会被警察盯上,他没有,被警察发现了。

第二,他跟踪坏人应该小心谨慎,起码换个衣服换个车吧,他没有,被坏人发现了。

第三,被前科坏人发现后,他在抵赖不奏效后,就特别有英雄气概地刺激对方,说女老师会报仇的,然后挨了枪子。

这子弹可能是躲不过的,可是至少可以套话,让前科男人亲口承认他们四个对小女孩做了无耻的事情。

这样眼镜摄像机录下来后,可以作为证据让真相大白,指控活下来的中学生坏人。

但是侦探没有。

第四,侦探和女老师通话时,明明看到前科坏人来了,可以告之女老师自己已经暴露、要注意安全。

但是他没有。

4.马修警官立场转变太快他发现女老师遗留在中学生坏人家里的眼镜后,主动告之女老师,等找到证据会逮捕她,好一个义正言辞。

他发现侦探和女老师私下谋划,把侦探逮到警局,还威胁将棒子伺候,怎么看都是女老师复仇路上的绊脚石。

可是当影片最后女老师持枪面对前科坏人犹豫不决时,他竟然主动怂恿女老师用自己的枪实施私行。

这个立场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一点没看出来。

5.女老师背着家里报仇,却给侦探留座机号码(此处按豆友提醒,在存疑的情况下去掉“家中”二字)第一,侦探打座机给女老师,可能会导致她丈夫的察觉。

第二,前科坏人正是通过回拨这个电话号码,确定了侦探在帮女老师。

第三,女老师如果留个手机号,着急出门旅游也可以保持联系(偷偷发短信也行)。

即使坏人用侦探的电话打过来,她也不会傻到自报家门。

要不是看到主题深刻,这剧情真想给两星了。

5.11晚更新针对一些豆友的留言,我在此集中说几点1.一部电影不能因为主题高大上,就可以在情节方面为所欲为。

即使主题正确,也不能弥补逻辑的漏洞,不能解释剧情的不合理,不能掩盖故事的简单粗暴。

2.本电影说是改编自真实事件,但是还原度有多大?

从我网上查找的介绍看,故事情节、背景、人物命运真的非常不一样。

根据百度资料显示,影片《一个母亲的复仇》改编自2012年印度德里“黑公交”案,此案中受害者因伤势过重不幸离世。

电影在印度上映的同年,印度最高法院下达了终审判决,对四名罪犯判处死刑。

但是直到今天,罪犯仍被关押在监狱并未执行死刑,参与犯罪的一名未成年人甚至已于2015年被释放。

我下面简单截个图,是百度百科印度“黑公交”案的第一段,大家自己可以详细查询一下。

3.针对一些情节,我提出了自己的改编思路,在回复留言时有详细讲解。

至于我的版本好不好,大家能不能接受,其实不那么重要,至少我在质疑别人的同时给出了我自己的答案,而不是只会否定。

4.有豆友认为我说的有道理,但是过于苛刻,那我们看看这剧是怎么宣传自己的。

影片简介标榜“高能高智商”,有些媒体、影评还用了“完美犯罪”的字眼。

对于这么“自信”的电影和多方“抬轿子”的宣传,我觉得有必要认真审视剧情。

5.12晚更新希望来本文留言的豆友就事论事,就电影说电影,理性讨论。

★那些过来搞人身攻击的人★,说我杠精、肤浅、喷子,建议查下杠精是什么意思。

杠精的特点之一就是“对人不对事”。

讽刺、弯酸不会显得很高尚,既然如此喜欢本片,有来怼我的时间还不如去写影评12345列出来,好好赞美一番,帮电影拉拉分,并体现下自己的水平和内涵。

另外,做人不能双标,不能像某网友那样一方面说我肤浅、只会找错误、只停留在表面上,另一方面她自己就可以给《流浪地球》一星(怼我的某网友这样做的,不是我),理由是“故事根本经不起推敲,逻辑混乱”。

截自某说我肤浅的豆友的主页,她给流浪地球一星自己都是个看重剧情的人,就没必要对我冷嘲热讽。

 10 ) 神不能无所不在,所以他创造了妈妈

神不能无所不在,所以他创造了妈妈这部电影朋友到电影院之后就说自己早看过了,中国上映的可能比较晚 电影节奏紧张 一个母亲在进行一系列策划之后 进行复仇 复仇方式刺激 让人拍手叫快 有仇必报的电影很爽!!!!!!!!!!!!!!!!!!!!!!!!!!!!!!!!!!!!!!!!!!!!!!!!!!!!!!!!!!!!!!!!!!!!!!!!!!!!!!!!!!!!!!!!!!!!!

《一个母亲的复仇》短评

真实案件比电影更惨更让人气愤 哎印度这个地方 真的死也不会去的

8分钟前
  • 日落可以慢半拍
  • 推荐

的确是太冗长了,结尾也不好,没有那种酣畅淋漓的复仇快感~

9分钟前
  • 风·子
  • 还行

?下次看电影再也不刷评论区了 什么玩意

10分钟前
  • 安东.
  • 力荐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侠肝义胆快意恩仇,又一部改编自金庸小说的印度电影。深植于无望的现实语境,同时再造一个虚构的理想国。在秩序失效的世界中,以暴制暴是唯一的解决之道。

14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还行

是看得挺爽没错。但是用了继母和继女关系这个来升华了一下母爱。显得继女的脾气十分乖张,对她的好感就会降低。同情分就爆棚不了。以及,虽然母亲是一个生物老师。但是感觉她复仇的手法也。。。这可能也就印度行得通?换其他地方,分分钟被抓。。

15分钟前
  • 素衣染天香
  • 还行

主旨不错,可惜复仇剧情从头到尾都是胡编乱造智商掉线…和类似题材的告白,有着天上地下的巨大差距。看在女主演技靠谱的份上只能给两星

20分钟前
  • dunefox
  • 较差

你要煽情我懂,但为毛要整这么多沙雕设定?

21分钟前
  • meatwm
  • 很差

太垃圾了……

22分钟前
  • 北沫
  • 较差

影片在搭建处非常意图先行,又力不从心。母女关系讲得不感人,因为缺乏情感的渐进,在此方面煽情高手韩国就十分厉害了,《素媛》父女情的渐进是可触摸的,而本片最后要付出那样的行为才可以换来一声认可,有一种论迹不论心的无力感。侦探的角色十分奇怪(过早的给了关注性镜头),连带警察的角色也十分奇怪(表演及最后的行为),我怀疑是从真实选材中取错了拉锯的人物关心。这个电影演到后来不像是从现象讨论到本质,而是要擦去本质的一些东西。

23分钟前
  • Morning
  • 较差

题材比较俗气,但是导演居然让最近心浮气躁的我看进去了,尤其是上一部雪暴的衬托之下 这部电影思路清晰观感不错引人入胜即便是毫无创新有些冗长,但还是给4星吧

24分钟前
  • 䟇鑄㩭
  • 推荐

为母则刚!

25分钟前
  • 蔻司墨
  • 推荐

除了影片结尾以外都很好,看到那位氰化物中毒的罪犯的惨状真开心。受害者复仇的表现是呼唤司法公正。当女儿的窗帘一点点拉开,她的妈妈所做的是那么有意义。

28分钟前
  • 司马缸
  • 推荐

三颗星水准,印度特有的拖沓………看在印度频发而难以制止的强奸案上,这个题材值得点赞,三颗星加一颗星!20190621晚上家中。

29分钟前
  • 狄恭至
  • 推荐

我始终搞不明白的就是印度人的蜜汁自信——总是在有人看的时候格外爱显摆

34分钟前
  • 较差

豆瓣评分只有6.7,难道只有素媛,熔炉这种片子才算拍得好?女主表现力太好了,好可惜英年早逝。配乐的节奏也非常贴切。一个需要母亲独自去复仇的社会,却也能够拍得出一个母亲的复仇。。。但是后面的话尽在不言中了

38分钟前
  • 暗地花朵
  • 力荐

复仇的情节不能自圆其说,而且最后警察教唆杀人这……

40分钟前
  • Chuck0924
  • 还行

电影不错,就是影片全程配乐有点烦,你又不是大片,这样配乐只能拉低分数,何必呢?我知道这是印度影片的一种风格,但我认为,不同类型的影片要有不同风格的配乐,即使是同一个国家出的影片也有不同的类型对吗?

42分钟前
  • 爱尔兰的天空
  • 还行

被高智商犯罪的宣传给骗了。除此之外,情节缺乏逻辑的地方也太多了吧。就是一般的底层意淫之作吧。编剧把富贵阶层的二代们搞得太弱智了。但片子居然不是搞笑片。

46分钟前
  • Mellr
  • 较差

再次见证了点映观影群众素质之低,心态之麻木…… 全程大声议论,结尾居然给我笑,真是想问下,那种情形之下你是觉得笑点在哪里?

47分钟前
  • ```
  • 推荐

一个心大的父亲,一个不求回报最终搭上性命的侦探,一个只会盯着好人但最后做了“正确决定”的警察和一个伟大母亲的复仇故事…虽然电影bug太多且三观有些不太正确,但还是被这段台词击中了“--要对神有信心,祂会解决一切问题。--但神顾不了所有人。--我知道,所以神创造了母亲。”

52分钟前
  • 车瑞茜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