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位西班牙职业篮球教练由于与主教练的冲突导致失业,再加上情感危机,晚上酒驾出事,被安排到一个由智力残障人士组成的社区团体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社区服务。
看到自己的队员都是残障人士以及他们在球场上的表现,任务是将他们训练成真正的篮球队的马尔科很崩溃,他不相信他们能组成篮球队出去打比赛。
但在逐渐了解到每个队员背后的故事和努力后,他逐渐开始用心去帮助他们,并最终取得全国锦标赛亚军的故事。
看完这部电影,并认真去思考这部电影后,我很敬佩导演用这种喜剧效果的方式去让人们去认识心智残障人士内心的故事。
在我们生活中,我们不常见到残障人士,但提起他们我们脑海里总会出现一位有身体缺陷,心智不成熟,情绪低沉的形象,似乎这层形象在感情色彩方面总蒙上一层灰暗的色彩。
我们所拍摄出来的电影似乎总是去表达对他们的关爱与同情,整个故事都笼罩着一层悲剧色彩。
但《篮球冠军》这部电影对我来说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原来残障人士类型的电影是可以拥有喜剧氛围的啊,通过它我看到的是理解,是与他们做朋友,他们只不过是一群身体有一些小问题的正常人。
看完这部电影,不同于以往的感动与沉重,更多的是开心与快乐,让我们有一种想去与他们做朋友的感觉,因为他们都是可爱的正常人。
在影片中他们仍旧受到许多人的白眼与冷落,在赢比赛后做公车时,他们被言语侮辱,恶意揣测,甚至被赶下车,就连主角马尔科最初也不愿意带领这支队伍。
但一切向好的方向发展就是因为马尔科慢慢的对他们的了解和耐心,虽然他们的身体不是完整的,但他们的精神是完整的。
这或许对国内电影市场的启发就是,让这类电影逐渐从表达残障人士的不完整转向他们的完整。
这或许也是这部电影对我们群众对残障人士的态度转变的开端吧。
首先,先来简单叙述一下这部影片,该片是根据西班牙Aderes Burjassot残疾人篮球队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讲述了西班牙大学生联盟的助理教练来到一个由智力缺陷、唐氏综合征队员组成的篮球队当教练,带领球员共同拼搏的故事。
(在小编看完这部电影时,还一度以为是演员阵容,因为在观看的时候,只觉得有部分人员是有部分缺陷症状,这样可以加大影片效果。
但是,没有想到是该影片的“演员”完完全全的是真实的残障人士,废话不多说那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部感人的励志电影)《篮球冠军》主演教练马尔科·蒙特斯是大学篮球队助理教练,影评一开始的镜头就是马尔科因为停车超时问题面临罚单,而这个开罚单的人员正是一位残障人士,日常在做的社区服务工作,当然这位残障人士之后也是剧中的篮球球员~有点戏剧性吧,也巧~因为与停车场管理人的几句争执,马尔科气氛的开车离开来到了当时大学生的篮球比赛现场,而正巧此时的球员一直处于被对方打的落花流水的状态,马尔科和主教练更是焦虑不安,两个人在战略部署上也发生了争执。
之后在强有力的争执下小火苗终于要爆发了,马尔科和主教练的争执上升到肢体动作,马尔科最后被冠名以殴打主教练的名义赶出了赛场,还上了新闻。
马尔科此时心情是极大的不好,于是去小酒馆喝了几杯,不得不说酒是个好东西,真的是能让人心情愉悦呀,但是愉悦归愉悦,喝车开酒......不,喝酒开车,就不对了。
由于在酒精的促使下,马尔科是一路放纵自己与爱车在路上驰骋,然后由于车速过快不小心撞掉了警车的后视镜,在警车的警告下,马尔科依然一路纵情驰骋,警车只能加速停在马尔科的车前方,马尔科毫不迟疑直接撞上警车,发生这一系列的事情,马尔科直接被关进警察局,还面临牢狱之灾,最后在律师的帮助下,马尔科被判吊销驾驶证,还有三个月的社区服务工作。
故事终于要开始了……马尔科来到的这个社区服务工作,发现是由智力残障人士组成的社区团体,而马尔科的任务就是要把他们打造成为一支真正的篮球队,并且去参加各种球队比赛。
看到了球员们马尔科无时不在否定,对于一群连打球都不会的残障人士怎么可能会打球,更别说是参加比赛了,连人都不能算是正常人,马尔科几度奔溃。
但是马尔科又不能拒绝这一支特殊的球员,只能从跑步开始教起,成为了他们的教练。
有一天,社区管理人员给马尔科打电话说,因为我们有教练,所以给球员们报名参加全国联赛,马尔科听后更是一脸懵逼啊……屋漏偏逢连夜雨,不管是事业上,还是感情上马尔科真的是一路坎坷啊……迫于无奈马尔科开始重新了解自己的球员,里面有童年不幸的人、有在胎儿时就没有发育好的,看到球员们虽然身上都有残缺,但是依然在独立过着正常人的生活,马尔科对球员们也发生了改变。
马尔科开始投入到对球员们的训练,在临近第一场比赛的时候,有的球员离开球队,有的因为老板的刻薄不给假,马尔科更是万念俱灰啊,唯一有点会的都离开了,但是都报名了又不能放弃啊,但是第一场大家都不负众望赢得了比赛。
再后来,球队又多了一个小姑娘的加入,让球队又多了一线赢的希望。
就这样,马尔科的“好友队”一路赢得了好几场的比赛,马尔科对于球队的信心也越来越高,球队一路绿灯的情况下,也名列前茅,因为这支特殊的球队,马尔科和这支球队也赢得了大家的关注,在终于入围总决赛的时候,社区管理人员决定要退赛,理由是赛点遥远,无法承担球员们的机票和酒店费用等,让这支正沉醉在篮球比赛的喜悦当中一下又跌入了谷底。
在了解经费的情况之后,每个人又回到了原来的生活,每个人都对生活丧失了热爱,看到球员们的状况,马尔科决定和妻子演戏,找到其中一个被老板虐待的球队工作场地,以警察的身份,控告老板虐待残障人士为由要抓老板蹲监狱,老板被吓的半死,最后以赞助球队的名义,躲过了控告,球队们也终于有经费去参加比赛了。
在最后一场冠军争夺赛当中,唯一真正会打球的人也回归球队,大家开开心心的奔赴赛场,在比赛的过程当中因为对方是“矮人队”实际个个都非常壮,而且球技也非常好,在上半场比赛也一直处于落后的情况,马尔科又开始焦虑了,我们跨越千山万水来到别人的主场,自然是来赢得比赛的,真是一脸懵逼啊,后来重新调整战术,比分也逐渐追平,在最后的十秒中里面,球员跑到敌方球场下,大家都以为这个残障人士要给对方投篮得分,然而不是,球员反手从对方球场上用力把球扔到自己的主场上,大家都以为这是必杀技吗,是想拿三分吗.........很显然,这个球是不会进的,在球与球框擦肩而过那一秒,马尔科是奔溃的,但是此时却是得到全场的欢呼声..........
球员与对方的球员一起欢呼呐喊,马尔科看到此景更是一脸懵逼,心想我们不是输了吗,当看到球员们开心的状态,球员们说,友好的亚军和孤独的冠军,哪个更好时,马尔科逐渐明白了......大家追求的不是名与利,不是我一定要比你厉害,不是我一定要成为最厉害的那支球队,而是我们是要以开心快乐的生活更重要。
这个世界每个人都在追逐名与利,但却忘记了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最本质的意义是开心快乐的度过每一天。
在最后,马尔科的社区服务已满,球员们也得到了胜利与改变,马尔科要告别这一支特殊的球队了,但是马尔科由于告别过于悲伤难过,选择了默默离开,带着悲伤默默离开,最后马尔科挺下来,打算转身回去跟球员们告别了再离开,当他转身的那一刻,发现球员们就在自己的身后,球员们没有悲伤,而是想跟教练说,感谢他这段时间的付出与照顾,并且像父亲一样关心我们每一个人,还帮助他们走出了内心的恐惧。
最后的一个镜头是,一群人抱在一起,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唱着吐司歌!
好了,我再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该影片里面的每一个有缺陷的人员,都是真实的。
要和一群真正的有智力障碍的人生活是一件艰难的事情,要教会他们打篮球并且接二连三参加比赛并且还拿冠军,更是一件艰难的事情,而要让一群有智力障碍的人学会打篮球并且拍成一部电影更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真的是非常艰难的事情,不仅要拍成电影,还要对于让他们学会这一切并且配合,无论于演员还是导演都是一个艰难的事情。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电影日记人】,欢迎关注和交流!
关于篮球电影有很多,有人为种族歧视发声;有人和动画人物为伍;还有人教打球的同时也教做人,而今天推荐的这部篮球电影更与众不同。
它是关于一位不完美的教练和一群特殊的队员们,它就是电影《篮球冠军》。
教练马尔科原本是在甲级联赛俱乐部担任助教,因为个性傲慢和主教意见不和在球场大打出手,借酒消愁的他又因为追尾警车被法官判罚三个月的社区服务。
他被分配到了体育中心担任篮球队教练,遇见球员们的第一天就让马尔科崩溃,原来这支队伍的球员们都是精神残疾者,连基本的篮球知识都不了解,甚至传球都无法接住,更不要说参加比赛了。
好在体育中心有一位老管理员,帮助马尔科认识了解这些球员,虽然他们有些精神残疾,但每个人都热爱篮球和生活。
在和球员们的接触中,他们彼此熟悉相互走近了对方。
球员们从开始场上发呆茫然,变成了有序的进攻和防守,曾经刚刚踏入比赛门槛的他们,向总决赛的现场发起冲击,并赢得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冠军"。
相比较这群球员们的转变,教练的变化同样不小,在来到这个体育中心前,易怒傲慢早已成为他的标签,与爱人的关系也有所不和。
当第一次面对这群特殊的队员们,马尔科就想放弃觉得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是为了不坐牢只能硬着头皮上。
可随着训练和接触的增多,马尔科发现,这群人反而更快乐更单纯,有什么说什么从来不掖着,喜欢你就说,有意见不和也立马讲出来,马尔科被感染,也逐渐打开了自己的心扉。
曾经的偏见早已抛至脑后,不但教他们打球,更像是一位父亲照顾自己的孩子们。
教练还帮着球员克服内心多年的恐惧,当然他也成功的与爱人和好如初。
原本只需要服务三个月的教练,多干了一个多月,早已和球员们融入在了这个球队。
但人生总有分别的时候,马尔科不忍心亲自告诉这群队员们,独自一人默默走出球馆,孰不知这群可爱的球员们就跟在身后。
他们没有华丽的言语,但朴实的话足以表达对教练的感谢与喜爱。
此时的马尔科内心才明白,原来自己才是球员,这群"教练"教会他如何去与生活拥抱,始终保持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球员的扮演者也是智力障碍人士,本色出演的他们同样也是种感动,在圆了自己演员梦后,他们开心得如同一群孩子。
正如电影所传递的价值一样,有时换个角度去看问题,也许遗憾也会变成快乐,不是非要桀骜不驯才是有个性,拥抱生活并享受它,人人都能成为自己的"冠军"。
本文为【电影日记人】原创,欢迎关注,一起来和我聊电影吧!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西班牙电影在全球市场上,近些年可谓好评不断。
欧洲作为文艺片氛围最好的区域,西班牙电影在商业片上也毫不逊色。
《篮球冠军》是2018年西班牙的票房冠军,并不是说它在编剧结构或者摄影方面等等有什么突破和建树,而是电影用一个很常见的手法,讲述了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
影片使用常见的三幕剧式结构,也没有花里胡哨的长镜头,但是却刻画了一个可爱的,积极阳光的,令人难忘的残疾篮球队。
事实上,看完电影以后我一直在思考,到底是谁训练了谁。
作为一个健全人,我们总是带着天生的优越感去面对着残疾人,即使只是嘴上将带有“智障”“残废”等字眼盖去,可是心里却依然存在优越感,因为健全的人是社会中的大众,而残疾人是社会中的小众,这是社会学中的积极排斥,但我觉得这是消极的。
没有人愿意生来残疾,没有人愿意生来受人白眼,没有人愿意生来受人侮辱。
不论是经济学还是社会学,亦或是心理学,都不存在理想平等的关系,但是生而为人,为什么要不平等呢?
影片中的残疾人,在他们的世界里是没有残缺的,反而是作为教练的男主角,自我认知都会出现问题,到底是谁在教会谁成长?
影片结尾说,我们还没有把你教完,因为队员们认识到自己缺陷,从而想尽办法去努力,而不是像男主角一样总是逃避,他们没有放弃过自己,这是很多健全人一辈子也做不到的。
对于冠军,第一这些词眼来说,是很多人毕生的追求,亚军,第二便是输了。
而这部影片带给了我们新的思考,什么是冠军?
冠军是踩着亚军的头颅,一个万众瞩目的征服者?
还是一个拼尽全力,突破自我的开拓者?
我想看完电影以后,答案应该是后者吧。
这个世界永远不缺征服者,缺的是永不言弃的开拓者。
希特勒是征服者,征服了一个又一个国家,却因为恐惧失败而自尽。
爱迪生是开拓者,用无数次的失败换来了夜晚中长明的灯。
这便是自我认知,你认为自己是什么就是什么。
《篮球冠军》这部影片,不只是在告诉大家,残疾人的生活状态,如何和残疾人相处,我们如何帮助他们,我相信他的意义也在于我们如何与自己相处。
因为人首先先和自己相处融洽了,才会明白如何与他人相处,无论他是贫穷或是富有,无论他是健全或是残疾,无论他的皮肤是什么颜色,无论他的性别是什么,无论他的性取向是什么,无论他是谁,因为,他是一个和我一样的人。
虽然可以猜测出整个故事会是怎样发的展,但是电影中主角前后的转变和二者(不剧透啦)之间温馨又搞笑的生活满满的治愈了我,深夜时一个人观影是很喜欢的,在忙碌和丧丧的状态中让自己被温情包围,这样一种温柔的力量悄然打动了我。
在我看来,这是一部绝对值得一看的五星电影,自己再次丧气时也会选择重温这部电影的,希望看到的同志们可以感受到其中的力量,冲鸭
马尔科·蒙特斯(哈维尔·古铁雷斯 饰)是一名篮球教练,是ACB(西班牙职业篮球甲级联赛)重要球队的第二教练,但实际上自从他被烧伤后,他在职业生涯和个人生活中都变得傲慢和无礼。
在ACB的比赛中,因为与第一教练的一场争吵,他从体育场被解雇了。
晚些时候,他完全醉了,驾向撞向一辆警车并因此被捕。
在审判中,法官让马尔科决定选择一项惩罚:在监狱度过2年或提供90天社区服务。
马尔科选择了后者,不情愿地开始训练一支由多名精神残疾球员组成的名为“Los Amigos”(朋友们)的篮球队,并得到了他们在这认识的社区中心主任老朱里奥的帮助。
而同时马尔科试图挽救他与索尼娅的婚姻,这时候索尼娅却厌倦了马尔科关于生孩子的借口......
故事很感动,但有点可悲,自己跌入谷底就要勇敢的再次站起来,这就是成功,日积月累的努力也会慢慢有成绩的,这需要一个过程,马尔科太不明智了,这是这个电影的线索,也是推动这个故事的推力,但第二次看到这里的时候居然有点生气,觉得故事电影的线索怎么会这么简单,就因为堕落就发展下去了,但后来看了几遍后觉得还OK吧!
挺喜欢的。
最后一球杀死悬念,稍感遗憾,但看到这些乐活派的欢庆后,不觉深思追逐这排名,我们在竞技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篮球,在这部影片中褪去名次和等级,于创造性上显光彩,于立足点处放光芒,帮助弱者找到价值,寻找团队认同,赢得鼓励和赞美,带给他们生活的乐趣和动力。
这或许就是篮球这项体育运动的伟大之处。
可能是没get到西班牙幽默的点吧。
全剧我笑的地方就是教练开始执教时,教练传球打了队员的脸,完事队员一起举手格挡。
剧情吧,虽不是那么狗血,但也是有点俗套吧。
除了本该服务的三个月,教练为了后边的赛程又自愿多加了一个月。
四个月就领着一帮一开始连球都传不明白心智残缺的人,拿下全国残疾人篮球联赛的亚军。
教练最后还过得国家队助教的任职资格。
名字是冠军,实际是亚军,要不是最后这点反转,我最多也就能给到三星了。
可能在这些人身上才真正看到了什么是体育精神。
我们不是要去碾压对手,只是打败他们。
我们是亚军!
我们是亚军!
哈哈哈!
也许所谓心智正常的人看他们缺点,可人家内心确是很富足。
只是看待事物的视角和心态不同吧。
当然其实这个电影还有很多能说的点关于残疾人的工作,生活,娱乐等。
我国怎么不能普及一下志愿服务的惩罚机制?
前两年,西班牙犯罪、悬疑电影《看不见的客人》在中国上映,赢得了大量好评,现在还在豆瓣评分保持在8.8。
从这之后,西班牙电影也渐渐被国内观众所接受。
而今天,要为大家介绍另一部西班牙高口碑佳作-《篮球冠军》(3月22日中国上映)
说起篮球队,你想到的也许是这样的。
但如果,他们是由下面这一群智力残缺人士和唐氏综合症人群组成的篮球队呢?
你是不是觉得难以置信呢?
而在西班牙,就真实存在这样一支球队!
他就是Aderes Burjassot残疾人篮球队。
这支球队的成员虽然全部都是智力残障人士,但却在1999年至2014年间,获得12次西班牙残疾人联赛冠军。
Aderes Burjassot残疾人篮球队而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篮球冠军》就是以这支球队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聚焦智力残障人士的温暖励志喜剧片。
讲述的是西班牙大学生联队的助理教练马尔科・蒙特斯(哈维尔・古铁雷斯饰)机缘巧合下结识了一个由智力残障人士组成了篮球队,在与他们的交往过程中,逐渐成长的故事。
2018年4月3日,《篮球冠军》在西班牙上映后,立刻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度,收获了2314万美元(约1.54亿RMB)的总票房。
并且获得了第6届西班牙费罗兹奖最佳喜剧片、以及第33届西班牙“奥斯卡”戈雅奖最佳影片奖。
那么,看似老套的电影主题,有着怎样的与众不同,能包揽这两大奖项呢?
我认为,这部电影最难得的地方就是:影片中智力障碍角色全部都由真正的智力障碍人士进行出演。
来听听制片人是怎么解释的。
对于这些智力障碍人士来说,开始一项新的工作很难,但在荧幕上表演,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机会,一个让更多人了解他们这个群体的机会。
而他们,也牢牢的抓紧这个机会,让它实现了最大化的价值。
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群可爱的人们
电影中饰演克朗特一角,唯一的女队员。
爽朗大方,说话毒舌又一针见血。
电影中饰演胡安马一角。
行动缓慢,最喜欢和别人要抱抱。
电影中饰演马林一角。
39%残疾,浑身都是病,总是带着护具。
却经常在关键时刻说出极具智慧的话。
电影中饰演罗马一角。
球队的黄金投手,最为神秘的角色。
电影中饰演贝尼托一角。
说话缓慢,虽然身体不协调,但骑摩托车却从未出过事故。
是最为励志的角色。
电影中饰演塞尔吉奥一角。
经常灵魂出窍,每次出场头发颜色都不一样。
电影中饰演曼努埃尔一角。
没事儿就爱转个球,最喜欢像考拉一样趴在马可的肩上,是一个纯真的孩子。
电影中饰演帕基托一角。
话不多,一张口就是外星语。
有一个法官姨妈。
电影中饰演法比安一角。
生活在监控下,每天都会跑去园艺工作室,和植物“交流”。
电影中饰演耶和华一角。
很棒的机械师,同时热爱音乐。
即使内心难过,也会把微笑留给大家。
前两天看了电影幕后制作的视频,整个剧组的大家都相处融洽,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着笑容。
而剧组的所有工作人员,也是真的把这群智力障碍的演员当成了真正的演员来看待,这是最难得而令人感动的。
剧组的大家还一起走红毯,排列成类似心形的形状来合照。
影片中的男主角哈维尔・古铁雷斯也为我们献上了出色、真情的演出。
以下内容涉及微量剧透,请慎点-w-马尔科・蒙特斯本来是西班牙大学生篮球联队的一名助理教练,因为一些原因,面临中年失业、婚姻危机等一系列问题,生活一团糟。
本来想着借酒消愁,还开车喝酒被抓,吊销驾照、必须做90天的社区服务。
被迫进行社区服务,成为了残疾人篮球队的教练后,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交流困难,他根本无法进入队员们的世界。
虽然一次训练时间只有1个小时,可对于马尔科来说简直是度秒如年。
后来在俱乐部管理员胡里奥的帮助下,他渐渐了解了每一个队员的情况。
马尔科开始变得越来越有耐心、理解和尊重他的队员们。
他努力走进他们的世界,教授他们打篮球的基本知识,渐渐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
在车上有人辱骂他的队员时,他也会挺身而出。
在马尔科的领带领下,队员们的球技也越来越好,最后还被选入了西班牙残疾人“国际联赛”
而马尔科的生活,也因为篮球队而发生了改变。
他们比任何一个无礼的正常人都正常。
智力障碍人士处于社会的灰色地带,他们举止怪异,反应慢,交流困难。
在“正常的聪明人”看来,他们就是一群“不正常的白痴”。
他们很少离开自己的固定活动区域去社交,并非不想,而是不能。
因为正常人的生活圈似乎并不像被他们打扰,而社会也对他们并不友善。
坐公交车会被恶意揣测、言语侮辱,甚至被赶下车。
靠自己双手努力工作、自力更生,却还要忍受老板的剥削、辱骂。
可你一旦你像马尔科一样,真正的去了解这群人,你就会发现,虽然他们的身体并不完整,但他们的精神却是完整的。
影片中有一个场景是,他们和另外一队打比赛。
教练对他们说“这群家伙真的很烂,让我们像往常一样打,让我们一起碾压他们”。
而科朗特却对教练说:“我们赢比赛,不是羞辱人。
”你看,他们比“无礼的正常人”,更懂得尊重人。
在残疾人联赛中,无论输赢,两队都会一起相拥庆祝,比起“正常人”世界的空喊口号,他们真正做到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马林曾在影片中说过这样一段台词:我知道我表达有点困难,但不要以为我是笨蛋。
有些人称我为笨蛋,因为他们不了解我。
我想说:智力障碍人士只是看上去和我们不一样。
他们可能因为一些原因,说话很慢、表达能力也不强、行动也很缓慢。
但请多给他们一些你的耐心,他们也在努力的向你表达自己。
据统计,全世界有超过10亿的残疾人,而中国残疾人总数已达8500万,其中,智力障碍人士有554万,占残疾人的比例为6.68%请不要把他们看作社会的另类,请善待他们。
其实,我们需要的只是多一点耐心。
如果你喜欢我的影评,请关注我的公众号“钰知电影”,可以第一时间看到我的精彩影评呦
很容易出彩的故事被导演拍得如此平庸,星星全部给演员。
改变价值观,才是厉害之处
不一样的冠军 智障和失意教练的相互治愈
恶心麻瓜要来翻拍这部电影,先打个差评先。
如此单纯,所以无畏。这特写加升格的反高潮,西班牙还是会玩儿。
指导一群精神残障打球,他们会横穿马路,会穿反鞋子,会人身攻击,无视一切规则。却从未意识到自己与他们是同一类人,在停车场与管理员争吵,在赛场与主教练争执,在情场与女伴斗嘴,明明自己才是那个最需要被人际指导的人。有的人怕水,有的人怕黑,有的人怕孤独。有人怕遵守规则,就有人会冲破规则。
就冲着最后的结局 也要给这部另类体育题材喜剧电影加一星 我以为在一场充满遗憾没有主角光环加持的失败后 球员会个个垂头丧气 场外观众鸦雀无声 此时泪水才是主旋律 没想到当比赛结束的哨声响起 那颗球毫无意外的没投中 主角队与冠军失之交臂 但他们都好高兴 为自己拼尽全力高兴 为对手赢得冠军高兴 我就像那位教练一样 有片刻的恍惚失神 然后会心一笑 对于竞技体育 观众和运动员似乎都习惯了强烈的胜负欲 和得失心 结果就是要比努力的过程更重要 不过真是如此吗 值得反思
我无法改变他的与众不同,我只能教他面对自己的与众不同…
都是套路。
片名耐人寻味,片名直译是《冠军》,片中篮球队并没得到冠军,显然片名寓意是做自己人生的冠军。男主带队虽然没能成为冠军,但他将一支菜鸟队打造成全国第二,实现了从0到1的蜕变,男主是名副其实的冠军教练。
无聊,刻意,故事也太套路了。。。怎么就7.4了。。。。
笑麻了,段子远远多于比赛内容,虽推进缓慢但看下来很顺畅,都归功于其天生自带的荒诞属性。但就是,这些笑料不涉及歧视智障人士吗?……谁知道呢人家也不具备发言权,或者就像结尾一样,人家可没咱的玻璃心
还行吧,有一些笑点,结尾挺温情的,没想到这片在中国上映过。。7分
专注一件事是会开心的
简单明亮快乐的喜剧。很奇怪,像西班牙这种犹如盛夏时分好友们汗流浃背坐在一起喝着冷饮说说笑笑的氛围是北欧地区的同志们无论如何也学不来的,当然北欧的冷幽默板鸭们也不会。6
虽然弱势群体题材惹人眼球,但获得戈雅桂冠有些牵强。
可能是在国内影院看的第三部西班牙电影。同样是有表达追求的喜剧,男主角之前那部《作家》要好太多。此片同时具有着家庭冒险电影的任何和结构,却完全没能突破非搏击类体育电影难以抓人的瓶颈,虽然树立一个第二名也骄傲的重在参与态度,但可能因没能树立这批特殊球员的个人小传,导致漫长的比赛场面没有一丝紧张感,完全不如看个真实的比赛。
落魄教练+边缘人群,明知道套路和反套路却还忍不住会哭。剧本稍微有点问题,是能力不足还是板鸭特色?这些“智力残缺”演员完全不脏眼,有几个还挺帅/丑萌?古铁的大鼻子太性感了。。。#古铁雷斯叔叔是板鸭宝藏
他们不是疯子,他们有权利去追逐自己热爱的运动,他们只是更加特殊而已。“Yeah!!!我们是第二强的”
你认为的不是你认为的,只要给希望,一切都会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