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

萧红,Falling Flowers

主演:宋佳,黄觉,王仁君,张博,李依玲,吴超,陆怡璇,孙维明,张彤,李凤绪,王同然,鲁思远,张维智,杨丽萍,李翰臣,江心怡,丁字佳,曹世平,温杰捷,李洪权,赵荣章,瓦洛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2

《萧红》剧照

萧红 剧照 NO.1萧红 剧照 NO.2萧红 剧照 NO.3萧红 剧照 NO.4萧红 剧照 NO.5萧红 剧照 NO.6萧红 剧照 NO.13萧红 剧照 NO.14萧红 剧照 NO.15萧红 剧照 NO.16萧红 剧照 NO.17萧红 剧照 NO.18萧红 剧照 NO.19萧红 剧照 NO.20

《萧红》剧情介绍

萧红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42年,病中的女作家萧红(宋佳 饰)困在了日军炮火下的香港,年轻的东北作家骆宾基(张博 饰)陪在她的身边,萧红向骆宾基讲述了她10年来颠沛流离的写作生涯,以及她和作家萧军(黄觉 饰)、端木蕻良(王仁君 饰)之间的两段不寻常的感情,特别是她与萧军难以忘怀的感情经历。这个生逢战乱,历尽坎坷,向往爱情,充满魅力的女作家深深打动了骆宾基,但此时的萧红已经病入膏肓。骆宾基和外出归来的端木蕻良把萧红送进医院,陪伴她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时光……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贞子大战碟仙王阳明尤里卡戏王之王年轻的维多利亚Doctor异乡人帝锦铁猴子传奇之浪客野心我们这一家NEXT萨布丽娜的惊心冒险第三季恋爱病与男子班第二季识骨寻踪第十一季狐狸啊你干啥呢灵异村庄极地暗杀第一季早间新闻第一季爱我敢不敢森林尽头我是杀人犯南国有佳人瞒天计划剑豪生死斗无国界行动丹特丽安的书架OAD苦中带甜的滋味猛龙过沟2选票风波机械篮球刺杀吉川幸福归来

《萧红》长篇影评

 1 ) 不要只是因为你是女人

昨天闷头在家看了好些一直想看却无暇看的《萧红》。

记得全国首映是在3月8日,是打着女性、觉醒、爱情、文艺等主题词的片子。

大概还是认为女人堪比花朵,盛放也免不了凋零,又或者因了张爱玲那句传颂的不能再传颂的分手名言:“我想过,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够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

”所以片子的英文名也恰如其分的译做了“falling flower”。

想来也觉奇怪,民国的传奇女子诸如张爱玲、陆小曼、林徽因的故事都已被搬上大屏幕无数次了,情爱传奇也在世人心中演绎得轰轰烈烈,唯独萧红,遗世独立,至今鲜有关于她的作品问世,《萧红》算第一个,接下来,还有许鞍华和汤唯的《黄金时代》,值得期待。

萧红一生,始终陷在渴望爱与害怕被抛弃的两个困境中书写苦难。

我也始终搞不明白,为何她总是怀着一个男人的孩子而奔向另一个男人,却又在一切安稳后渐行渐远,是因为她从未懂得自己要的是什么,还是对寂寞的害怕,爱的匮乏,致使她总是轻易地被点滴的温暖所融化,最后只能无声地流逝于无形。

第一次,逃婚而出,遭旧式家庭遗弃,陷入饥寒交迫的窘境。

第二次,重投逃婚对象。

也是,当生存都受到威胁时,那么原本厌恶之人也变得面目可善起来。

他给她钱买衣服吃饭,他供她继续念书,原来像夫妻一样的同居、怀孕也并没有那么可怕,直到他也不辞而别,将大腹便便的萧红和欠下旅馆的600块大洋一并遗弃在旅馆。

第三次,救世主萧军的出现,第一次陷入热恋。

爱情,教会她表达与书写。

但是,却给不了她渴望那个唯一。

她说,萧军喜欢女人,女人也都喜欢萧军。

她说,我就像是一根被他划过的火柴,逐渐燃烧成灰烬,然后再看着他划另一根火柴。

第四次,在端木的身上,找到了那束唯一的崇拜的热烈的目光,为此,她怀着萧军的孩子毅然与其分道扬镳,与端木正式结婚。

但偏偏,就是端木,将其孤身一人留在战火纷飞中产下早夭的孩子,使其再次陷入困境,从而一病不起,终于寂寞辞世。

这么看来,片子不该叫《萧红》,而应该叫《萧红的那些情爱往事》。

不可否认,爱情对其一生影响巨大,但片子却始终只能叫人记得萧红的这点情事,所以,对表现萧红情殇连连苦难不断的一生总有点隔靴搔痒之感。

还有那些想努力文艺却失败的台词。

比如,萧军抚摸着女人的脸庞说:让你这样美丽的女人流泪,这真是一种罪。

再比如,鲁迅先生竟对萧红说:你们俩就像是两只刺猬,靠的近了就会互相伤害,离远了,又会互相需要。

女人陷入苦难,看得太多太多,娜拉出走以后还是要面对衣食住行,电影里也说了,肚子干瘪的滋味是那种会叫人想做贼的羞愧。

可惜,这部电影无法给我这样的悲痛感。

女人的战争,总是杀敌八百,自伤一千,或者同为女人,互相为难,内耗太多。

如果,不是苦难滋养了萧红,她是否会有这样的创作才华,如果,她不是女人,她的才华是否还会发挥得更为淋漓尽致。

刹那芳华,落尽萧红,凋敝总是情有可原,但是不要只是因为你是女人。

 2 ) 地摊文学之女作家的情爱一生

病中百无聊赖的从卧室游到书房,又飘到客厅,不想做任何事,没有任何人可以说话,活像个孤魂。

机械的打开电视机,从频道一摁到一百,又倒着摁回去,然后在可供选择的电影列表里翻了无数遍,最后停在了这部片上,冷冰冰的看起来。

一部不好的电影的好处在于你可以对着画面看或者不看,可以只看你想看的,完全不用理会电影本身。

这点倒是非常适合目前这种状态中的我。

没读过萧红的作品,但早已于各处看过八卦群众茶余饭后谈资中她的情路起伏。

导演和编剧就是把大家知道的花边新闻光鲜亮丽的包装了起来,对作为作家的她一笔略过,完全不知道她在什么样的情境中以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创作了什么作品。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只是她逃婚,她怀了逃婚对象的孩子后被抛弃,萧军爱上了她这个孕妇,她生了孩子送人,萧军处处留情,她怀着萧军的孩子离开了他,端木爱上了她这个孕妇,端木娶了怀着萧军孩子的她,又在战火纷飞中一度弃她而去,她生了孩子夭折,她病入膏肓,又有新的文艺男青年爱上了她,死亡终止了故事的无限循环。

就这样拍一遍,有意思么?

萧红留给世人的,难道就只有这样地摊文学一般的感情故事?

因为演员宋佳蛮漂亮,因为化妆服装灯光道具什么的都蛮精良,所以导演貌似生产了很多个文艺的镜头。

但很不幸,大多都文艺到虚假,从头到尾,我只看到一个。

萧红被困在旅馆阁楼里,等待着萧军时不时的来见她,顽皮的把写作的稿纸铺在自己脸上,画外音,“我的生活只有见萧军,和等待见萧军。

” 多少人的一生有过这样的时期,时间被无情的分割成“有他”和“没他”,“他在”和“他不在”。

或许很甜蜜,或许很凄苦,但都很纯粹,也很愚蠢。

 3 ) 不错的文艺片你看懂了吗?

看清楚了什么鞋,破鞋对吧。

试问抽烟的人,有烟没火的感觉你难受不。

还有结婚那场表面看是喜庆,在看反打的背景绿了,红了绿了你自己想吧其中的含义。

梨代表什么,分别分离。

离婚。

还有其中提到的滑火柴,干柴烈火,你懂吗?

一点既着。

鲁迅说你该怎么谢我了,那就下水饺给我吃吧。

谐音是什么,睡觉啊,笨蛋。

最后漂流的水还有人,这些场景在太阳照常升起等很多文艺片中都出现过。

而且很多戏出现了镜子里的人,镜子是看自己的对吧,照片是给别人看的,还有她手里拿着照片讲萧军那一段戏。

看不懂的人才悲剧。

那是你的知识不够,打开的方式不对你依旧看不明白。

就像好多人看不懂无极跟东邪西毒一样。

 4 ) 两分给取景和台词

霍建起根本不懂萧红么= =坚持看下来的原因一个是略带文艺范的台词,给一颗星,不过这些词好像是从作品中生生摘下来的= =;还一个是赏心悦目的取景,一颗星,就算是最穷困潦倒的旅馆也带着一种说不出的美,光线和花,美爆了。

整个片子没看出来有什么感情在里面,让我想起来基督山伯爵给我的感受了。

导演可能急于去向大家叙述她所经历的故事,却忘了她的心。

不过不管如何,大致意思是看懂了。

萧红跟过的几个男人里,我最喜欢的是萧军。

一句“去个战争少的地方也好,能安心养身体”,让我原谅了他之前的一切

 5 ) 深夜感言-----想跟女孩交流的话

看完这部可称之为悲剧的女作家传记,我在为其惋惜,佩服之余,又深深的下决心不能重蹈其覆辙。

无疑萧红在文学上取得了非常高的造诣,她个人的才华使然,时势造英雄也是有的,在那个年代,一个民族的苦难催生出无数的题材和经历。

而今,我们没有那个机会和背景去创造她们有的辉煌,但我们至少没有背负国仇家恨,没有体味世事沧桑,所以纵使我会为自己平庸的生活感到无望,却又为自己生于这个时代而深深庆幸,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说远了,我不觉得一个女人放任自己流落到不幸的境地是获取他人同情的资本,假若有这种想法,那么我就还在封建男尊女卑的思维禁锢之中。

由于我生处在现在这个时代,使得我有了生来独立的人格,整个过程总觉得萧红总把自己处在一种极度不牢靠的依靠之中,我以为,这是悲剧的根源,她非常倔强,也非常勇敢,是于时代抗争的娜拉。

但是又常常把对别人的期望作为生活的全部,期望本身就是抽象的。

另一个方面来说,萧红也好,张爱玲也罢,都是深受文学熏陶的人,然而我窃以为,伟大的文学作品给她们这些热爱文学,醉心于作品情节之中不能自拔的女人带来了一种悲剧的宿命,在我少不经事的时候,我也对文学作品中坚贞矢志不渝的男女主人公深怀敬意,并发自心灵深处的向往那种纯粹的,精神支柱状态的爱情。

我也以为无视众多追求者一往情深的爱会对我报以同样的热情和忠诚,是的,我也这样坚信过,好在我生于这个时代,这对于我来说是极度幸运的事情,我们女人的权利和机会与民国不可同日而语,我在受教育的同时有着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来适应这其中的落差,只要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好自己,那么就有机会适应这个落差和学会直面这个事实,对于感性动物来说,这是一个鲜血淋漓的过程,也许以后回想起来会觉得没什么,但对于二十出头的姑娘,这真的需要时间。

太多的文学作品歌颂美好的爱情,无视家人的感受,物质的基础以及其他很多不可或缺的因素,似乎把一些女孩子都教育得太傻,都以为自己中意的人是那么忠诚 坚持 热烈,其实也许有,但是你未必喜欢,一个人的感情只能叫暗恋,两个人互相爱慕才叫爱情,这就决定了爱情的不确定性。

我看完萧红的生活之后,我觉得有必要吸取教训首先,就是深刻的觉得,一个女人要想在今后的生活不至于被动,那就不能与自己的家人有着太大的背离,应该认真的听取、权衡家人的意见,不把自己逼得太苦,让自己在任何时候都有着坚实的依靠。

然后,就是不要让自己怀着孕谈恋爱,怀孕是结婚之后的事情,这是自然法则,有时候遵守规则也是对自己的保护,即使显得墨守成规,毕竟性爱之后的结果是由女人来承受,一些必要的保护必须是自己给予自己的,让男人爱上怀着别人孩子的你,并不是一件证明你魅力的光荣的事,那么大一顶绿帽子戴在你的爱人头上,他想要不直面都不行,对于男人的这点尊严,女人有必要去维护。

生在幸福年代的我们,或许会像一片花瓣,无声的腐烂在世界的一角,虽然我有着这种杞人忧天的不满,但让我平庸而幸福,所以我深刻的感受到我热爱着和平。

 6 ) 知道這部影片還是因為得了獎..

絕對是奔著宋佳去的.之前看了一部電視劇覺得這女生很漂亮才注意的她,而觀影時意外發現居然裡面有黃覺!知道黃覺就比較早了,傾城之戀裡的范柳原就讓我挺稀罕這位大帥哥了.而這次在蕭紅中飾演蕭軍這號不是很討喜的人物卻也刻畫的很到位.影片整體現實和回憶穿插,平鋪直敘地演繹了蕭紅短暫的一生.我想說的是:蕭軍也好,端木蕻良,駱賓基也罷,他們的口味還真是...有點奇特.anyway,看完影片之後,我去惡補呼蘭河傳了..

 7 ) 从异乡到异乡

简介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1932年,结识萧军。

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

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

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宋佳完美诠释了萧红这一人物形象,她演出了萧红的倔强、软弱,还有她的一再妥协。

如果把普通人的生活比喻成白水,那萧红的就一定是高度陈酿。

她感受过极致的幸福与痛苦,二者交织着度过一个又一个漂泊不定的日夜。

她有着复杂的情感,对创作的渴望,对爱人的宽容,对文学的热爱,却独独没有安心。

影片中,萧红几乎没有笑过,余生漫漫,痛苦漫漫。

原生家庭是一个人永远无法摆脱的宿命,是性格养成的最大因素。

萧红几乎没有感受过父爱,家庭带给她的只是无尽的压力与痛苦。

直到生命垂危的时候,她脑海里都会回想爷爷说的话“快点长吧,长大就好了。

”她没有安全感,这个生命始终孤独,是嵌入灵魂,无法解救的,绝望的孤独。

她渴望温暖,所以总把过客当成港湾。

得到过鲜花掌声,得到过炽热爱情,得到过锦衣玉食,却唯独没有一个属于她的,温暖的家。

遇见萧军可以说是萧红人生的一场美丽意外。

当时的她被未婚夫抛弃,怀着身孕独自住在一间狭小的阁楼。

生活所迫,萧红不得不写信向报社求教,萧军被派来给她送钱,本来是完成任务,没想到第一次的见面两人都心生好感。

那一段时光应该是萧红生命最快乐的时候,相比冰冷的食物,逼仄的房间,突如其来的爱情治愈了她的所有伤口,好像生活也没有那么糟糕,起码她还有能力去爱。

她在日记中写到“他(萧军)虽然很穷,但一点也不悲观,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四周无边的黑暗。

”两个人一起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光,靠朋友接济才勉强维持生计。

爱情就是这么神奇,能让人在一贫如洗的时候也觉得富有,给人走下去的信念。

结识鲁迅是二人生命中的巨大转机,文章的顺利发表,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这时,萧红多次发现萧军对感情的不忠,但萧军是她生活的全部,无法摆脱。

挣扎许久之后,她听了许广平先生的话,走出萧军的目光,到更开阔的天地里去。

她去了日本。

萧红说“萧军就像一场大雨,很快就可以淋湿你,但是云彩飘走了,他淋湿的就是别人。

”回到上海,一如往常。

短暂的告别并没有给他们的感情带来任何改变。

争吵,冷战。

在这时,萧红又遇到了一个重要的人,端木蕻良。

战争时期,生活就是漂泊。

两人行变成三个人的柴米油盐。

终于有一天,萧红决定放弃这段感情,跟端木去武汉,随后便成了亲。

她谈过两次恋爱,有过两次身孕。

却是第一次当新娘。

经历了一场过于消耗自己感情之后,她所需要的就只是一场安稳的温柔,持子之手,与子偕老。

可惜热恋没有维持多久,他们的感情又陷入僵局,武汉沦陷,随即暴露了端木的懦弱,他不止一次抛下萧红,炮声一响,便没了踪影。

曾以为的终点,又一次弃她不顾。

生活给她一次又一次风浪,伴着惊喜,结局却从不美满。

因为战争,她承受了太多原本不该在生命里出现的痛苦。

她点燃了一支烟,绝望地等待,也许是等待这场巨大闹剧的终结。

她不再追求,也无可追求。

影片以萧红的死作为意义上的终结,她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想回家。

”可是,何处为家。

片尾这样描述萧红,“在梦中长大的孩子,都是极端孤单的。

她在写作中,寻找她的故乡、亲人,寻找穷人,妇女和儿童。

她在书写中静静地呼吸,燃烧起来,记忆之火,如此温暖。

她一生追求爱与自由,在这充满暴力的、奴役与屈辱的社会中,从异乡到异乡。

”她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同时也是一个努力摆脱糟糕原生家庭的精彩生命。

 8 ) 这不是萧红这是恋爱脑

电影由萧红在香港自己讲述 躺在床上已经起床都很困难了 娓娓道来自己的过去 而在我看来她讲述了自己的三段爱情 那不是真实的萧红 只能说是恋爱脑萧红萧红凄惨的一生 坚毅而执拗 怎能由三段感情去概括 宋佳和黄觉很有民国范儿 特别是我记得以前看黄觉和陈数演得倾城之恋 好感动 在这部片子里黄觉饰演萧军 那个影响萧红一辈子的男人 片子其实拍得有点狭隘了

 9 ) 让像你这样的导演/ 编剧执导,是所有观众的罪过

将剧中台词略微篡改,奉还给导演和编剧大人。

如果你们不会讲,干脆闭嘴。

如果要点评这部电影,简而言之,没,诚,意。

没有足够的诚意去老老实实地研究萧红这个人,没有足够的诚意去想怎么来表现这个人,没有足够的诚意去让观众心有戚戚而不是啼笑皆非。

就好像高中生编不出作文,就拿华丽的文字糊弄;就好像学者出不了成果,拿剪刀浆糊的“成果”搪塞。

你毁无聊题材可以,别来毁萧红。

我私心里觉得我校观众应当是比较有素质的一群,但是今天看《萧红》几度嘘声大起各种笑场,而且完全不是观众的错。

不知百讲引进这部电影是出于什么心态。

敬爱的导演和编剧,你们的智商在哪里?

我们不懂电影叙事,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个人不应是这样的,这个故事不是这样讲的。

不能把本应是悲剧的故事,讲出了喜剧的滑稽。

作家也是人吧?

平时也要正常说话的吧?

不是一张嘴就朗诵的吧?

而且还张口闭口就是“我崇敬您”“她给她爱上的男人能量”种种散文诗格式,(编剧是把十几岁女生的日记本直接拿来用了?

)鲁迅他老人家居然成了江苏台的莫非,专门给萧红点评夫妻关系,还用上了“你们两个就像两只刺猬”的时髦比喻。

而电影叙事的拖沓也懒得吐槽了。

影片开始萧红逃跑,场景是萧红的父亲和继母在炕上抽烟斗。

窗外仆人喊了一句“老爷,大小姐跑了!

”萧父应了一句“什么?

”死心眼儿的仆人居然又老老实实重复了一遍“老爷,大小姐跑了!

”最后影片表现萧红临终场景,骆宾基和端木交错出现,萧红在梦境跟现实中间游移不定,眼睛闭了又睁睁了又闭,让我忍无可忍开始乞求导演给萧红个痛快吧让她去吧让她痛快地去吧。

电影的叙述方式是一方面,更让人忍无可忍的是人物塑造。

既然自称传记片,那应当抓住这个人的灵魂。

萧红不仅是个女人,她更是个人。

对她的才华成就、精神意志视而不见,一门心思关注她的情史(而且是yy得离谱的情史),八卦恶俗的取向暴露无遗。

很明显,萧红身上最出众的是她过人的才华,而不是她在男人间兜兜转转无人可挡的魅力。

电影里那些段罗曼史基本都是扯淡,居然连鲁迅都黑。

萧红自己是有性格弱点,但这些弱点如果写得真诚细微同样可以震撼人心。

一个有才华的女人,是怎样跟自己的文字相依为命,怎样在坎坷的情路上跌跌撞撞走过来,依靠对更多人苦难的同情而获得救赎的?

我们没有看到。

我们看到的,只有二萧一见钟情的狗血,(“让像你这样的女人流泪,是所有男人的罪过”;“她是个孕妇,但她不是个普通的孕妇”),只有端木脉脉凝视萧红的矫情做作,只有生造鲁迅“怎么谢”(还专门强调了两遍)的恶俗可耻,只有将骆宾基友情生掰成爱情的无节操(包括抓痒抓得那么销魂的桥段= =)。

萧红是女作家,不是万人迷。

 10 ) 这不是萧红

一流的光感,一流的美术,一流的摄影,如纪录片般的精彩旁白。

如果《萧红》获得了金鸡奖最佳纪录片奖我肯定不感到意外,当然它最终获得的是最佳女演员奖。

这个奖给的很恰当,像宋佳版萧红这般美丽又有文化,持家有方还容得下小三的完美知识女性,中国男人,谁不爱?

说笑归说笑。

对于《萧红》,我只能说,它继续暴露着中国编剧的问题。

这个顽疾不解决,中国电影不会有出路。

好的电影,永远不可能用旁白去支撑。

大量的旁白应用,暴露的是编剧串联故事情节的能力的低下。

对于传记电影,如何把一个人的一生用短短一两个小时表述出来的确是一个困难的课题。

人一生长则八九十,短则三四十,无论是短是长,如此大的时间跨度必然导致电影视角的扩大。

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我们与其说拍名人传记不如说是在拍这个时代。

是时代创造了英雄,但英雄代表了时代。

所以,大篇幅的萧红独白无疑是将影片自己固步自封于萧红这个单一的视角里,反而体现不出所处时代本身的恢弘。

无论是《生死场》还是《呼兰河传》,都无可置疑地属于中国人的精神史诗。

这种精神或许是病态的,却又是真实的。

可是,通过萧红的内心独白,你觉得她的经历和她的小说有半毛钱关系吗?

“忙着去生,忙着去死”这句话能通过电影表现出来吗?

我没有感觉。

看过电影,我觉得萧红写《论防小三的重要性》和《如何让花心老公永不出轨》其实比写什么《呼兰河传》更据合理性。

然后,我突发奇想,如果是萧红而不是郭敬明写了《小时代》,那么这部电影反而可能会成为描述萧红心路历程的佳片了。

这样,我们就会理解,萧红为什么会写《小时代》,为什么《小时代》这部作品称得上伟大。

因为她是小三的受害者,她的情感曾经经受过伤痛。

这会使我们更加理解《小时代》这部小说的内涵与伟大,我们通过电影理解了主人翁的心路历程,理解了这个时代,理解了作品。

这才是一部真正出色的传记电影。

我要声明,我在这里完全没有黑《小时代》的意思。

相反,就我之前已经发过的影评已经表明我的立场。

《小时代》或者说《呼兰河传》都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它们都是时代的见证。

如果说《呼兰河传》更加伟大,那么则是因为它更像一部宏大史诗而不是一个精致小品。

所以,你要拍《郭敬明》你就要拍他年轻时的艰辛,就要拍他努力攀登上层社会的坚韧,就要拍他曾经在感情上的失败,拍他对写作产生影响的所见所闻。

这样我们就会理解他为什么会写出《小时代》这部作品。

同样,拍《萧红》你就要拍她怎么怎么亲眼见到人的冷漠与愚昧,怎么怎么目睹死亡与毁灭,怎么怎么在黑暗的世界里生不如死。

可是,电影对此避之不及。

电影执拗且坚韧地拍萧红与男人们的故事,拍她的家庭,拍她的恋爱,拍萧军的背叛,拍庸俗大众喜闻乐见的糜烂的贵圈风流故事。

可是,问霍建起一句:这和民族的堕落,百姓的苦难之间有关系么?

和五四运动,和民国左翼爱国知识青年有关系么?

萧红怎么就通过你的电影叙事而表现出她应有的伟大了?

难道是她对小三的宽容态度感动了你么?

在电影里,我完全没有看到萧红和她的作品的伟大之处究竟在哪。

反而萧红像一个受着丈夫和闺蜜闷气的小媳妇一样学着封建大家族的长房正室如何温良恭俭让。

这还是一个在北大受过民主与科学思潮熏陶的进步女性应有的表现么?

所以,这部电影的名字不应该取做《萧红》,因为它还没有资格。

它更适合被命名为《我为什么离开萧军而爱上端木蕻良--<知音>杂志专访著名女作家萧红》传记电影不是这样,它本不应该这么去拍。

去看看《巴顿将军》《明星总理》《永恒时刻》这些国外传记电影,或者如《海上钢琴师》《阿甘正传》这些伪传记电影。

你才能明白传记电影的核心是什么。

传记电影不是为了让人知道名人做了什么,而是名人为什么这么做。

告诉你做了什么的,叫纪录片。

总之,它不该叫做电影。

电影里,这不是我们心目中应有的萧红。

熬夜赶出一篇,话不尽言,以后有空再补,没空就此也无妨。

《萧红》短评

做工精致,但剧本肤浅,完全没看到一个"赤裸灵魂"的萧红。一个好作家的痛苦也许源自生活的凄惶与遭遇的不幸,但这种痛苦却不应也不可能仅仅停留在命运的浅层。电影没能刻画出痛苦的升华与萧红才华的灿烂,仅抓取了八卦的表皮表演了一场平庸的爱情小品。

10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切入点是萧红的爱情,换个点应该会好些。

12分钟前
  • 草虫
  • 还行

呵呵 本人长的。。。。。。。。

17分钟前
  • 梦想高飞
  • 还行

没看过小说,没看过任何萧红的东西,感概这位感情波折但是那么执着去追求爱情的女子。姑娘啊,你的春天就要来啦。

21分钟前
  • 刘小白
  • 还行

★★★ 养眼是养眼的,要用爱情去说萧红也是蛮好的切入点。但这场战时风花雪月太多劈腿野合堕胎,太容易导向“贵圈屌乱”,什么奥菲利娅根本就是扯淡。

26分钟前
  • 季呵_呵
  • 还行

温吞吞没腔调没观点,失望!

27分钟前
  • Aboo
  • 较差

矫情造作。不过场景挺漂亮的。和室友的几个感触:1.宋佳太漂亮了,不适合演萧红,只是“美女”,而少“作家”;2.萧红、萧军、端木躺在一张床上调情那段真是天雷滚滚啊;3.萧红晚期经历的争论还是挺大的,拍出来有些偏激了;4.鲁迅的普通话……总之,如果不挂名《萧红》,会觉得这片好些。

28分钟前
  • 菲什
  • 还行

我觉得宋佳演的还挺靠谱的,气质够文艺。回忆录的设计堪称标配了。本就是一段传奇,没啥出格也编不出啥花样,中规中矩罢了。

30分钟前
  • 螃蟹
  • 还行

其实是个配图说话。拍这种贵圈屌乱的传记搞得又红又专肿么会有看头?当然这都不是重点,重点还是不会讲故事,每一个人物出彩每一段故事够劲。唯独就片尾的那一大段台词,很是漂亮惊艳。

34分钟前
  • mOco
  • 很差

摄像挺不错的啊~ 后半段流水账了

36分钟前
  • 唱²
  • 还行

自传记

38分钟前
  • ︷boy﹖
  • 推荐

影片拍摄难度较大.有些说话显得矫情了.

41分钟前
  • 暗涌
  • 还行

晚来偏无事,坐看天边红。红照伊人处,我思伊人心,有如天边红。

45分钟前
  • ViGgO
  • 推荐

诚意之作,并不矫情,宋佳绝佳,雪景加分

46分钟前
  • kulilin
  • 还行

电影也是一种毁灭文字铸造的文人的最好方式,粗俗对白与电视散文处理的混合物质,一个女人坎坷的一生化作种马、无能者与怨妇的三俗生活,丝毫感觉不到时代与文字的流动。给小姨打电话说此片毁了她父亲的形象,我的愤怒已经无语,她到时候的愤怒可想而知。

51分钟前
  • yasashin
  • 很差

流年情事,明灭浮生。

54分钟前
  • 刘小黛
  • 还行

太文艺,不喜欢了。

55分钟前
  • 偷不着小姐
  • 还行

女神的人生如此凄苦!

58分钟前
  • 束发行
  • 还行

请务必更名为:战火里的孕妇!&amp;gt;&amp;lt;

1小时前
  • 牛角酥
  • 还行

乱世玩文艺,注定祸渐起。

1小时前
  • 芦哲峰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