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很多,片中有很多反复提到的类似意象的东西,比如白色翅膀的山羊,贯穿整片的颂歌,固城……有些没看懂,导演没表达清楚,但很多细节很好,女主发型妆容的变化,城市的氛围,以及台词细节也表现了主人公对人与人之间的人性希望失望等很多变化,女主踩着淤泥走进教堂在颂歌下审视男主以及男主的逃避与躲闪,女主失去贞洁失去救赎最后失去唯一的山羊跑进无尽的黑暗知道黑暗吞没整个世界。
男主内心悔然却无法解脱,从不下雪的固城下了雪。
在片中的固城坚固的抵抗病毒疾病但城中人与人之间却冷淡毫无关爱,男女主在孤独的世界中彼此取暖依偎彼此改变却因为命运和人性的弱点而造成无法救赎的悲剧。
如同片中的山羊及时穿着白色的翅膀还是要回到无尽的黑暗中去。
全片基调比较压抑,情节发展比较缓慢,冲突戏剧性不太突出,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很多但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冲突力度不够,很多地方不太让人看得懂。
但细节处理比较好,如果再用心打磨的话会是一部比较好的现实题材作品。
给分很大部分原因在男女主角演技,朴珍荣一如既往很自然舒服,台词不多但眼神细节很到位,冷漠躲闪逃避害怕最后的眼泪救赎都表现的不错,智友全程情绪在线,情感变化表现自然,期待下次他们的作品。
三星半吧。
为了鼓励这样完整的新人作品,加半星。
作为导演处女作,讲实话想说的东西真的多到有些野心过爆了。
支线、隐喻还有创作者的自我表达过于丰富,可是相比那些成熟的会去考虑观众体验的作品,又不够精彩,难免显得有些自说自话。
若不是很好奇着朴珍荣的演技,有点儿看不下去。
可能也是个人喜好的关系。
比如《大象席地而坐》是一样地闷到爆,可是演员们生活化的演技,却让我愣是看了好几个小时不厌烦。
也许这时候母语环境的友好性就显现了出来。
大概也有全篇过于压抑的缘故。
封闭的小镇,道貌岸然的宗法社会,被排挤霸凌遭受冷暴力的少女,藏着秘密闯入这片看似和谐宁静土地的懦弱少年...通篇看下来,只觉得导演想讲的道理想发出的质问挺多,目标倒不在仅仅拍一部青春电影。
作为新手有着这样强烈的创作冲动,并且不去做刻意讨好观众的电影,是好事。
但的确是略有些遗憾,明明是看完会令人有收获的电影,要是舒适度再高点就更好了。
英文片名叫“迷途羔羊”,加上牧师教堂等等设置,可以看出导演对于宗教的讽刺与怀疑。
这点倒是不输他的师父。
李沧东导演的《密阳》至今亦是我看过质疑宗教力量的印象最深的电影。
为了救山羊而容忍被侵犯的事实,很多人对这个段落心疼到爆。
个人倒是觉得,隐喻大于现实伤害力。
女孩当时的放弃反抗,更多仿佛是出于一种救赎。
是不是暗含着什么宗教意味,可能需要再配合着圣经故事仔细看一遍。
暂时是缺乏这个动力。
最大的感触是,不太同意有些网友认为女孩隐入黑暗是“求死”的观点,至少我个人不会这样解读。
说真的,为啥被性侵就是失去了贞洁,就要去求死?
遭遇了剥夺个人性权利的侵犯,的确是从身体到精神上的伤害,但这,绝不是受害者应该去反省甚至赴死的事。
多大点事啊,9102年了,有罪的是施害者,并非受害人。
难道不应该是这样去表达吗?
要活。
当然要活。
还要理所当然地活,活得比恶人好才行。
否则,从《韩公主》到《蚯蚓》,显而易见的,杀死受害人的甚至都不是被性侵,而是其后所遭受的偏见辱骂和误解而形成的巨大冷暴力。
所以,如果抱持着这样的观念,往极端了说,我们与影片中那些道德审判的村民又有什么不同呢?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结尾“雪花”的片名一起,脑海里莫名冒出来这一句。
电影标题出现的时候,民植所看到的天空飘起了雪花。
色调冷清,镜头空阔。
然而想到的却是他和艺珠两个人被揍之后在围墙上行走的片段。
“不过固城本来就不下雪吗?
”“我也只见过一次,希望多下点雪。
”“天气这么冷,却只是刮风,总之这个地方真奇怪。
”“奇怪什么呀,你更奇怪。
”或许是巧合吧,这段长镜里色调在阳光的作用下从冷的变成暖的。
这也是整部电影里最喜欢的片段。
“雪”这个意向在天朝文化里是有“沉冤得雪”的意向的,电影给出的是一个开放性的结局,或许是朴珍荣本来就长着一张善良的脸,智友的眼神就像电影英文名一样如同一只迷路的羔羊,我也愿意相信艺珠的父亲并不是真正的凶手。
然而当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一个谜题的时候,那些凭此就“惩戒”“杀人犯的女儿”的人显得更加荒唐。
这个地方确实挺奇怪的,不下雪只刮风,没有确凿证据就能传出风言风语。
不知道是导演鸡贼还是自己过度解读,那只在陷阱里的羊起初也是代表着艺珠的吧。
在无人知晓的围墙之外孤立无援,然后被民植发现、得到呵护和照料,而艺珠也有着和羊相同的处境。
所以也更愿意把感情线理解成友情,起初是出于愧疚,接着是同情,最后是“即使所有人都不相信,我还是觉得你爸爸是无辜的”的友情。
后来艺珠给羊穿上了可爱的衣服,却被大叔嘲笑说谁会给一只羊穿衣服,这个形象可以说是除男女主角之外的角色的浓缩形象,在他们眼里给羊穿衣服是很好笑的事情,同情一个“杀人犯的女儿”也是很好笑的事情,羊生来就是被人毫无愧疚地吃掉的,而“杀人犯的女儿”也是可以被人没有理由地欺凌的。
电影里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对比。
民植的父亲是个只顾着自己传教、把“真善美”“普渡众生”挂在嘴边的牧师,而民植才是那个真正拯救了别人人生、给别人希望、带别人脱离苦海的人。
电影里大量的使用了民植和艺珠相处的场景与教堂祷告的平行剪辑,导演想要表达的善良与伪善在这里也可见一斑。
天知道是不是还黑了一把宗教。
电影秉承了韩国独立电影的寡淡色彩和构图,长镜、特写、运动镜头的运用足够渲染情绪。
尤其是大量人像居中的构图,,好像一直在强调“你看朴珍荣多帅”以及“你看这电影多独立”,在极大地满足了迷妹的需求之外也提高了整部电影的艺术性。
当然,摆脱粉丝滤镜肯定是瞎扯淡,毕竟有些地方还是把朴珍荣本人代入角色结果看得四肢蜷缩。
其实还是很吃朴珍荣演这种纯情之余又不完美角色的,同时非常想看他演怂货或是坏男人。
然而这部电影瑕疵确实是比闪光点更加容易看出来的,琐碎而毫无用处的线索、脸谱化的人性群像、还有一个神乎其技为转折而转折的转折。
不管是朴珍荣还是智友的演技充其量只能算自然,独挑大梁当演员表第一顺位这种事情还是有点吃力,情绪的感染力单薄导致几度停下来自行调动情绪或是强行代入才能达到与节奏步调一致。
这种题材的电影拍得脱俗出挑本来就很难,同时没有“改编自真实事件”的加持让反欺凌这样的主旨显得很苍白。
这是演员的锅,是编剧的锅,是导演的锅。
*利益相关:IGOT7以及同款唇膏使用者
2017年三月上映的电影,讲述了一男一女被一座城孤立的故事。
导演没有说男主水源的故事,也没有讲女主父亲是不是真的无罪,结局没有说女主去哪了,只有男主看见天空飘着雪花。
因为烟头的DNA在尸体旁边 ,而怀疑女主父亲就是杀人犯,以至于女主在学校也被同学欺负,直到男主来到了学校。
男主看起来很帅气,但是似乎也是随波逐流的人生,没有错误对的概念,跟混混鬼混,特别是抢钱,虽然看到老人倒地了,但是依然走了,他内心有一瞬间的善良,身体却永远都是最本能的反映。
直到后来,打赌输了,牵起女主的手回家,看到女主父亲,改变了对女主的看法,当其他人再次欺负女主的时候,他站了出来,男主和女主似是而非的爱情,成了两个人被孤立的理由,但女主在雪地里似乎找到了燃烧的火把。
男主父亲是牧师,女主想去祷告,女主父亲却早就看透了固城的一切,“祷告有什么用”,“对哦”,女主默认了,但还是和男主去了教会,因为女主旁边的火把还照亮着她,“她是?
”,“我同学,父亲梁尚满”男主父亲马上变了态度,嘴上唱着最慈善的主,却容不下一个谣言。
男主带女主发现了一只小山羊,被主人发现后要求给钱才能带走山羊,男主不想让女主稍稍融化的心再次冰封,偷了家里的钱,却来不及阻止女主被羊贩子QJ。
男主看到了这一幕,感觉那把火熄灭了,女主在雨地,双脚在泥洼中走过,走进圣洁的教堂,看见了男主,也看见了羊贩子。
在夜晚,羊走丢了,女主也消失在黑夜中。
男主第二天,放走了羊贩子所有羊,躺在地上,看见天空飘起了雪花。
男主曾问女主,固城很少下雪么,下过一次。
那次下过雪就像固城的谣言,女主心中再也没有解过冻。
男主发现的羊在一个陷阱里,就像女主生活在的固城,一个人是无力的。
羊贩子见过穿衣服的山羊,说第一次看见穿衣服的羊,就像女主父亲是杀人犯被判无罪一样不可思议。
男主看见女主被欺负,永远不是在第一时间帮助她,男主不是英雄,电影也不是天朝拍的,男主只是一个固城外面不懂规矩的闯入者,而男主的父亲是重回故里,和固城人一样,大众永远是真理,牧师信仰的永远是真善美一样讽刺,但女主还是笑了,因为她觉得男主就是一把火,会一直亮着。
对于QJ,看到这我心态就崩了,男主心态也崩了,火也灭了。
女主消失在黑夜中,就像羔羊消失在黑夜中一样,再次迷茫了,心再次冻结了。
男主看见女主没来上课想做点什么,却发现只能打开羊圈,看见固城再次飘起的雪花,男主还是那个少年,女主也依旧是那个梁艺珠。
初衷是冲着 Got7里的朴珍荣去看的这部电影 电影全长九十多分种 没有自己看完宣传照后脑补出来的正能量感化的励志风 而是从一开始就凄凉阴森甚至有点可恶 这里的雪花是冰冷凄惨电影的最后男孩追不着那只穿着白色衣服的山羊而绊倒摔在枯黄的田野里 接着天空下起了大片的雪花 这个小村庄并不常见的下雪 男孩原本滚烫的善良怜悯之心 在他在山脚下的背叛逃离以及在教堂时的冷漠无视而变得冰凉 因而使那个原本被孤立欺凌的女孩从被温暖的美好中一下子拽回了冰冷黑暗的世界 不都是因为被中年男子凌辱 更多的是女孩感受到的无数人的一次又一次的冷酷 还有对不确定事件妄下定论而裸露地发泄自己感受却不顾她人内心的无情的无法承受故事中那只被男孩女孩一同救出来的小山羊 就是他们之间的承诺 计划这个承诺的开始充满美好 后来女孩用惨痛的代价得到了山羊 可承诺被男孩打破因为男孩选择了和其他人一样的冷漠无视 受伤的女孩依旧牵着山羊因为她不肯放手这一承诺 终于在女孩沉醉在回忆相伴时光时 山羊从她身边消失了 她找啊找 可是只有山羊的叫声却怎么也找不到了 女孩走进黑暗里 从此男孩再也找不到女孩 后来山羊又出现在了男孩眼前 原来承诺不管实现与否都会一直在 只是人记得与否就像张爱玲说的 爱的反义词不是恨 而是冷漠 的确如此 冷漠就像是冰冷的尖刀 能够平静地藏放着 却最能够被利用起来 残杀生命 毁灭希望.
女主跟爸爸说:明天要去教会。
爸爸:去教会干什么?
女主:祷告呗。
爸爸:祷告有什么用?
女主回答不上来了。
可能她想保佑被人误会杀人的爸爸洗脱嫌疑,希望学校不再有人霸凌她,她和爸爸的生活会渐渐好起来,她会有几个好朋友。
即便是她也可以去教会吗?
她在男主口中得到了肯定。
男主大概是在爸爸出事后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友好对待女主的同学。
虽然男主也因为一些原因转学到这种小地方来,被同班混混男生威胁下干几件“有意思”的蠢事。
在某种程度上两人同病相怜,意外地成为了朋友,男主甚至为女主出头,正面和班里的混混男生刚了几架。
一只迷路掉进坑里的小黑羊见证了二人的友谊。
他们救了小黑羊羔,给它穿上了雪白的毛茸茸的狗衣服。
偶然撞见的酒匠嗤笑不已,转脸指责男女主偷他家羊,男主嘴一快逞能说买下,回头偷了家里钱却被混混男同学抢了,再去抢回来,一波三折赶到酒匠店里已经锁门。
暮色清冷冷得罩在后山小土丘,压抑的啜泣声从酒匠身下传出来。
目睹女主被性侵的男主堂皇而逃。
第二天男主没有来上课。
女主牵着小黑羊羔,鞋子深深踩进水洼地。
她一脚一个泥印子走进男主爸爸开的教堂,理所当然被人撵走。
男主看了一眼,慌张得避开视线端坐不动。
女主在教堂最后一排看见了酒匠。
小黑羊羔在公交车站走失。
女主走进路灯光线不及的黑暗处消失不见。
第二天女主没有去学校。
男主放跑了酒匠羊圈里的所有羊,完事了路上发现穿雪白衣服的小黑羊羔,追上去没跑起来就摔了个狗吃屎,再抬头羊影全无。
这个牧师的儿子,摔倒了没有站起来,看着蔚蓝的天空忽然落下雪花,眼中泪水花花。
哭的还挺丑的。
这个小地方不太下雪,女主跟男主说她只见过一次。
可能女主不会再去洙阳教会了。
祷告有什么用呢?
故事很老套,努力工作的单身妈妈作家李江爱与快成年的叛逆女儿柳多美的故事。
外婆的意外出世使母女间失去了最后的桥梁。
在韩国,单身的工作女性因为要抛头露面会被主妇们讲得很不堪。
为此柳多美受到同学们的排挤打架闹事,母亲不知道的是女儿是因为她在学校才和同学打架的,只以为她叛逆。
女儿不知道母亲如此努力工作赚钱是因为深爱女儿的母亲希望虽然亲生父亲不在身边也能让女儿过上公主的生活才这么拼命的。
意外接到父亲打给母亲闺蜜崔正善阿姨的电话并且在报纸的财经版见到了父亲的照片,多美才知道父亲不是穷得不能来看她反而很有钱,母亲不允许父亲来看她而已。
作为在日韩侨的父亲在日本听从祖父的话另娶了日本太太组建家庭并有了一对儿女是多美八岁那年父母离婚的原因。
倔强的母亲不仅离婚还拒绝了赡养费也不允许前夫柳建熙来探望多美。
这一切多美十二年后才得知。
多美责备母亲的不隐忍使她十二年来没有父亲的关爱受尽同学的欺侮。
母亲忙于工作她只能与外婆相依为命,叛逆的多美拒绝上大学,拒绝考试并做了演员,只要是母亲反对的,她都做。
多美拒绝了父亲十二年后的约见。
江爱得知女儿内心的想法约见了柳建熙,但多美没有去。
因为拍电影,多美接触了室长河仁灿,那是朋友河永灿的哥哥。
少女情窦初开,那是她心中的爱情。
做演员反叛母亲,但并不想真的伤害母亲,不料第一部作品竟然是母亲的作品。
几经周折完成拍摄并取得成功的多美不适合娱乐圈的生活,爱慕的对象河室长有未婚妻也打击了她。
多美去日本寻找生父,她原本的想法是去了解父亲并告诉母亲是母亲错了。
但事实很令她伤心,父亲的另外一个家庭很幸福。
多美明白并认同了母亲的选择,也了解了母亲对她的爱。
多美表露出要重新学习的意愿,母亲很开心。
但为了爱慕的河室长的事业,多美不得不再拍一部电影,母亲受到了河室长继母的羞辱,但还是支持了多美。
母亲一直有一个再婚的对象,是艺术家教授。
他们在经历波折后打算结婚了。
从日本回来的多美对生父关上了心房,试着理解母亲并和母亲去旅行,多美不知道的是母亲患了胃癌只有三个月了。
母亲很担心多美没有自己的未来甚至以再婚为借口把多美拜托给前夫柳建熙。
她甚至说出了十二年前的秘密,如果当初柳建熙跪下来再恳求她她会原谅的。
柳建熙一直以为答应离婚是能为自己爱的女人做的最后一件事,真相有点打击他。
多美一直以为母亲要再婚了,甚至打算搬出去住了。
因为别墅太大一个人住的话会寂寞。
母亲决定给她买个小套房,并居中协调她与生父的关系。
艺术家教授来找多美,多美才知道母亲拒绝了再婚,艺术家教授以为再婚的阻力是多美,多美去找父亲诉说。
深爱江爱的柳建熙联想到江爱最近的身体状况和托付多美给他的事。
他来找江爱的医生也是江爱最好的朋友闵志燮博士。
闵博士把江爱守着的秘密告诉了柳建熙。
生命的结束来的很快,闵博士曾经亲手送走了自己的妻子。
这一次他要陪着江爱。
在唯一的一次化疗失败后江爱拒绝了医疗抢救。
她告别去拍戏的多美,打算去乡间别墅度过最后的日子。
柳建熙来见江爱,两人有太多的话说却难以启口。
江爱送给柳建熙多美的相册。
柳建熙告诉江爱多美重新接纳他了。
他希望江爱可以放心的离开。
几天后,闵博士送走了江爱—他曾经很爱也许现在也很爱的女人。
打电话通知了柳建熙父女。
柳建熙急奔而去,痛哭流涕。
从不知道母亲生病的多美痛苦万分,一年后,多美在小公寓读母亲生前写给她的信……世上的母亲与女儿是最贴心的,但也是前世的仇人。
多美在母亲面前非常叛逆,但是在学校,同班的女生出言侮辱母亲,多美不惜用拳头维护母亲的名誉。
回去并不愿告诉母亲打架的实情,让母亲对她更加头疼。
多美对母亲的恨多半来自父亲的离去,八岁应该有记忆了,记忆中的童年应该是欢乐的。
但父亲的离去家庭失去了笑声。
他们搬回了外婆家,一开始的生活必定是困难的。
多美一直认为父亲应该是生意失败破产所以母亲才和他离婚的。
因此痛恨母亲的薄情。
十二年来父亲一次也没有来探望她,多美不禁担心起父亲。
尤其是母亲作家的收入多了生活条件好了,多美更心痛。
她认为父亲肯定是因为没钱买车票才没有来看她。
她担心父亲的生活,担心父亲是不是太贫穷不在人世间了。
外婆的意外去世,关掉手机与情人在乡下的母亲没有能见到外婆最后一面,多美更加怨恨母亲。
意外接到父亲的电话,得知父亲每年都会打电话给隔壁的崔正善阿姨询问她们母女的生活,知道父亲一直关爱自己,却因为母亲的阻挡不能见面,多美更怨恨母亲。
在财经报纸上见到父亲的照片和访问,知道父亲不是没钱来看自己,想到之前为父亲的担忧,连同对父亲的恨一起怨恨母亲。
叛逆的去试镜,介绍父母时说父亲在国外做生意,母亲已经去世了,可见对母亲的恨到了极点。
母亲反对她放弃读书做了演员,她恨母亲的专制自己签约了。
得知父母离婚的原因是父亲在日本另组家庭了,多美怨恨母亲的不理解不宽容,使她十二年来都没有得到父亲的关爱。
电影处女作成功的多美,避开了记者去日本寻找父亲。
日本之行的所见所闻让多美理解了母亲,原谅了母亲,建立起与母亲的沟通。
父亲尽管像记忆中那样疼爱她,也和她玩,招呼她的朋友,但却建议她从酒店搬到具有日本风情虽然昂贵但较私密的小旅馆。
多美责问父亲为什么不邀请自己去父亲的家里作客,她并没有奢望父亲邀请她住家里。
父亲邀请了她,多美很高兴,她要亲眼去看看父亲另一段她认为不幸的婚姻。
这样她才能证明母亲是错的,这样她这么多年憎恨母亲才是有道理的。
多美衣着得体买了鲜花欢天喜地的去了,父亲的家很温馨,到处是家人的合影。
他与日本太太互动很自然默契,直到YOHA出现,那是她同父异母的妹妹。
父亲与日本太太在YOHA突然回来时吃惊的表情足以让多美明白她到访只见到父亲与日本太太却没有见到同父异母弟妹在家应该是事先的安排。
日本太太不得不用日文向YOHA介绍多美“这是你父亲韩国朋友的女儿”。
柳建熙没有反驳,多美彻底崩溃了。
勉强吃完饭,多美立马辞行。
柳建熙让太太叫YOHA出来道别。
多美趁机向父亲建议要亲自感谢日本太太的招待,柳建熙不疑有他,多美用一口流利的日文感谢了女主人的盛情款待,惊呆了柳建熙和日本太太。
她还是给父亲留了面子,用韩语向父亲说了再见。
像十二年前母亲在这里发现父亲另有家庭一样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柳建熙也像十二年前一样追出去了。
多美坚持独自离开。
与十二年前不一样的是,毕竟父女天性,柳建熙没有像十二年前听从江爱的话放手李江爱而是追到了饭店。
柳建熙仍希望为自己解释,“十二年前,如果母亲愿意原谅父亲,父亲会收拾好日本的事回到你们身边的。
”多美反驳了父亲,她第一次支持了母亲在离婚这件事情上的做法。
性格孝顺的父亲永远不会背叛爷爷,不会弃日本的妻子于不顾。
母亲如果隐忍一时就要隐忍一世,母亲与她的个性都无法做到。
柳建熙仍试图解释,他不能像放弃妻子一样放弃自己的女儿,但多美抛出了更大的炸弹“你告诉爷爷我来日本了吗?
”有着李江爱倔强与柳建熙智慧的多美令江爱头疼了二十年,柳建熙也招架不住女儿。
他请求父亲以爷爷的身份见多美,老爷子很诧异。
当年李江爱离开的时候宁可过贫穷的日子也不愿收抚养费,割断了多美和柳家的关系。
她怎么会允许多美来日本认祖归宗?
但爷爷还是答应见了。
受到父亲伤害的多美与同在日本的永灿出去游玩,希望可以忘掉不愉快,她告诉永灿对母亲的理解。
她打算和母亲和解,听从母亲的话继续读书。
YOHA到饭店找多美,网络的神奇让YOHA知道了多美在韩国是新兴的明星。
她们一起去玩,吃好吃的。
多美望着YOHA,五味陈杂。
但真心的接待了自己的妹妹。
只是不能相认。
多美见到了母亲在日本的朋友,她带多美到母亲爱去的咖啡馆。
在这里,几乎所有的客人会留言。
几年甚至几十年之后,可以回来依然找到自己的留言。
阿姨让多美找母亲七年前的留言,那是和父亲离婚后。
阿姨告诉多美,尽管离婚了,但母亲心中的最爱应该还是父亲。
多美找到了母亲的韩文留言,阿姨猜错了。
留言是写给多美的。
饱含母亲对多美深深的爱。
多美终于体会到母亲的心,她哭的很伤心。
河仁灿的事业遇到了危机,继母让他尽快和富豪未婚妻成婚来挽救,投资人又非要多美出演。
仁灿不得不去找在日本久不归国的多美。
父亲的事情深深打击了多美,尽管有永灿陪伴,但多美并不曾打开自己的心。
多美同意回去拍电影,却要求仁灿陪她在日本约会一天。
他们的约会还是被记者打断了,多美不得不提前回韩国。
YOHA从网络上看到了多美的个人介绍,已经猜到了多美可能的身份,好在性格开朗的YOHA很快接受了,和父亲一起来酒店找多美。
多美因为还没有原谅父亲,因此没有向父亲辞行。
她大概也猜到父亲或者YOHA会来找她,留了封信给YOHA。
在信中,多美始终没有透露自己的身份,并让YOHA转告对她父母的问候,柳建熙很是难过。
他和YOHA追到了机场只遇到了送行的永灿。
多美理解了母亲,而因为时日无多,李江爱也试图理解自己的女儿。
她们冰释前嫌并决定去滑雪旅行。
十二年来,母亲再次开怀大笑,那才是母亲的本质。
柳建熙从日本追来滑雪场,多美避开了。
李江爱十二年来终于心平气和的坐下来与柳建熙交谈。
她把多美拜托给柳建熙。
江爱能拜托的人并不多,在韩国,最好的朋友崔正善也许会一如既往的好好照顾多美。
但江爱考虑的是外部环境,在韩国已是小明星的多美怎样才能回归到普通人的生活。
也许去日本,到父亲身边生活是不错的选择。
柳建熙去请求父亲的同意,老爷子很是意外,但并没有反对。
柳建熙也告知了太太,难得倔强的太太告诉他,不能让自己的子女受到伤害,也许这是所有母亲的天性吧。
江爱不得不撮合父女间的关系,邀请了柳建熙来家中作客,她的意外晕倒使柳建熙格外担心。
多美告诉父亲,母亲根本不在做再婚的准备,而且无原因的拒绝了艺术家教授。
那么母亲望多美去父亲的身边根本不是因为她要再婚了,那又是什么?
疲惫的母亲为多美准备了栖身的小公寓,并问同行的正善“路过的时候会上来看看吧?
”作为母亲,她能为多美做的已经不多了。
女儿和往常一样和朋友要出去了,她以为母亲只是去疗养,但竟然是永别。
有时候并不了解江爱,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也不和最爱的女儿告别。
有时候又能读懂,亲人突然离世固然痛彻心扉,但若一开始便说出来,所有人要痛苦几个月甚至更久,因为无法挽救会更加无力伤心,这些记忆都会留在以后漫长的人生中。
江爱不希望多美那么辛苦,因此宁愿多美不知道,最后痛一下下就好了。
因为是短剧,江爱与柳建熙的过往非常少,但却让我很是难过,回忆的片段都仅仅是片段。
他们一见钟情,性格开朗的江爱与儒雅的建熙大学还没有毕业就结婚了。
女儿很是乖巧,原本幸福美满。
直到多美八岁,好朋友崔正善意外发现建熙在日本另有一个家。
两个人便冲了过去。
如同多美十二年后的感受一样,母亲江爱毫不犹豫的选择离婚。
但是多年后,在滑雪场,江爱将多美托付给柳建熙的时候告诉他,当年如果他再恳求,江爱会原谅他的。
柳建熙痛苦万分,当年,江爱要离婚的场面一定非常决绝,柳建熙才会答应的,深爱江爱的建熙以为放手后江爱会幸福一点。
岂料是个错误。
当初,答应生病的父亲迎娶豪门小姐是出自柳建熙软弱的内心,他不是没有反抗过,不是没有拒绝过,但孝顺的他必定会顺从父亲的心愿。
几年后,事情才败露,可见尽管在日本有了新的家庭,但柳建熙仍一如既往的对待江爱,也许正因为如此,他也觉得亏待了日本的妻子,所以会相敬如宾和睦相处。
正如他爱多美一样,他也一样爱他日本的子女。
江爱一时冲动,坚决要离婚,柳建熙出于愧疚和爱而答应。
到底造化还是作弄了人。
十二年来,柳建熙尊重江爱的决定不打扰他们,但从未停止对他们的关心。
如果当初他们没有离婚,会像日本家庭那样平安相处下去吗?
这应当是个社会问题,“忍一时风平浪静”,也许一时的隐忍反而获得了幸福。
如果李江爱隐忍了,多美就不会没有爸爸。
她也不用那么努力出来工作,那么她也许也不会这么快就得胃癌英年早逝……没有那么多的如果,江爱做出了她的选择。
我们也要相信多美那句话,江爱即使隐忍一时也忍不了一世。
李江爱和闵志燮以及崔正善是一生的朋友。
闵志燮出场不多,很是神秘。
从台词中知道他太太病死了。
他尽全力未能抢救太太,死前应该非常痛苦,这也是江爱不愿治疗的原因之一。
岳父母也许对他有些微词,女儿由岳父母抚养。
他们三个人的友谊是从学生时代开始的,相较于正善,闵博士显然对江爱的感情很不一样,甚至有一些男女之情。
离婚后的江爱选择和艺术家博士在一起,闵博士默默守候,他是第一个知道江爱生病的,他痛苦自己无法救江爱,恳求江爱接受治疗,江爱化疗因此无效后彻底放弃了。
柳建熙来找他的时候应该是闵博士压力最大的时候,江爱的病情已经到了尽头,柳建熙希望拿江爱的病历去美国寻找名医,闵博士没有丝毫的被侵犯的感觉,他愿意积极配合。
柳建熙向他确认江爱是否真的没有机会了,闵博士沉重回应。
他们是江爱最后见到的人,两个深爱江爱的男人。
有时候想,江爱之所以选择在闵博士的陪伴下结束自己的生命是不是也是对彼此感情的回应。
相较于闵博士,崔正善出场的次数众多,她与江爱比邻而居,当年她告诉江爱,江爱才知道柳建熙的日本家庭的事情,因此正善也有些许的愧疚,努力照顾江爱一家。
相较于女忙人的母亲,正善阿姨与多美相处更多。
帮多美做课外作业,帮多美去喝彩。
在多美成为艺人后是多美的保姆妈妈,和江爱一起为多美操心,柳建熙多年来遵守约定没有私下见多美,但他会打电话给正善,甚至见面了解多美的状况。
多美没有在江爱去世前去日本,江爱能托付的人只有正善了。
多美的小公寓和正善女儿的小公寓离得很近,江爱希望正善可以路过的时候上来看看,并不知道江爱要不久于人世的正善一如既往的照顾他们母女。
江爱去乡下等待死亡之前没有和正善道别,也许多年的友谊,江爱无法与正善平静说再见。
艺术家教授的出场也不少,其中有一段是江爱还没有发现自己的病情时去美国开展的教授被传出和初恋情人复合同居了。
他回来告诉江爱,那个女人快要死了。
处于道义想让她舒服离开才照顾她的。
江爱没有告诉他不愿结婚的原因甚至没有告别,有时候在想,多年来难道他只是柳建熙的替身,坏坏的想了一下。
围绕线索探寻了一下民植的内心,窥探了一下固城的人心,通过意象和空镜浅浅地感受艺珠的内心。
上周看完就写了条短评——演员表现到位,情感传达到位,导演功力稍弱,碎片支线太多却又无法展开,显得力度不足,不伦不类 。
但多看几次,会越来越感受到创作者想传达的思考。
后来我便又多看了两遍。
如果不是埋下了太多的疑问点,我甚至不敢把这部电影看第二遍的。
除了那只小黑山羊和民植亮晶晶的眼睛,我在片子里找不到任何光亮的地方。
* 惋惜。
《雪花》作为赵载民导演的处女作,是一部野心很大的作品。
校园暴力,群体暴力,性侵犯,谋杀,宗教,传染病等敏感的元素汇在一起,可以成就一部现实意义丰厚的名作,也可以沦为不伦不类的畸形影片。
在此就不得不想起赵载民导演的老师李沧东导演的《密阳》。
同样融合宗教,谋杀等元素,《密阳》讲述的是一个屡遭不幸的女子在接纳与质疑宗教中自我救赎与被他人救赎的故事。
《雪花》中频频出现的天空特写总让我想起《密阳》中照向女主的微弱的自然光。
利用天空的光来反映故事进展,赵载民导演倒是学到了老师这个特点。
《雪花》是令人惋惜的,细品可知这个关于少年与少女的故事之下埋藏的每条线都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但导演功力有限,长达一年多的剪辑工作后表达出的故事张力与思考怕是连自己内心的千分之一都不到。
*了解民植在水源闯的祸才能理解他在艺珠被侵犯时令人惊愕的逃跑。
对男主人公民植最大的质疑就是,为什么在此前多次保护艺珠的他会在艺珠被侵犯时慌张的逃走,这即使对一位路过的陌生人而言,都不是合理的行为。
回想父亲载民植回学校的时候,民植在车上接到了水源好友发来的短信,提到“明明不关你的事,怎么那群人还是缠上了你”,结合在学校里同班小混混说的“你在水源捅了篓子”,可知民植在水源被认为犯了一些事,但实际上他是被诬陷的。
结合后段在民植从警察局回来第二天翻看手机里的关于“青少年性暴力”的新闻,推测在警察局被指证主使偷老头的钱(实际上是被同班混混威胁迫不得已)让他想起了上一次被诬陷的经历(即水源捅的篓子),而被诬陷参与的事件,很大可能就是青少年性暴力事件。
所以民植在固城到底是带着怎样的心情生活的呢。
与善良相比,能看到他性格中更大的灰暗面是自卑与怯弱。
父亲牧师的身份让他在固城里与其他人割裂开,这正是他惧怕的“不同”,所以尽管不喜欢烟味,更不喜欢几个小混混的行为,民植却也和他们一起去网吧,汽车旅馆玩。
不希望自己与他人不一样,是他来到固城以后最大的愿望。
诚然,善良的本性,让他在看到艺珠被排挤伤害时还是伸出了手,但他真的只是因为想帮忙而伸出手吗。
我想不然。
一方面,对艺珠父亲被诬陷一事毫无理由地信任,很大一部分是出于同情心,同样曾经遭受群体审判落入诬陷的他,对此有感同身受的痛苦。
另一方面,帮艺珠一把毫无疑问是他的自我救赎,与混混混迹的他,在看到被他抢钱的老爷爷捂着胸口倒在地上的时候,内心本能的善良被唤醒。
虽然只是一霎而过,但这为之后他对艺珠的拯救埋下伏笔。
念念不忘老爷爷的他再一次来到店外,却只看到一张告示(因为我不会韩语,所以也不大知道告示内容,但以为老人家不是去世了也该是住院了,希望会韩文的朋友可以帮忙解答),愧疚懊恼无措的心情在看到艺珠的那刻起得到了寄托,如果能帮着艺珠,对老人的愧疚也会减轻一分。
不能否认此时的民植或多或少都有着这样的赎罪心理。
但他由于遭受过诬陷而始终怯弱的内心是他最致命的缺陷,也是这部作品寄托在主人公身上的最重要的灵魂,使这个故事不至于落入俗套地成为“拯救同伴”的英雄故事,民植也不是正义与善良的化身,他只是我们中的大部分。
民植的怯弱除了最后的逃跑,在前面也有很多的痕迹。
在山上民植与艺珠抱着黑山羊偶遇山羊主人的段落中,当山羊主人拉起羊的绳子,质疑他们是不是偷来的羊的时候,艺珠一边否认与解释,一边紧张地拉着山羊,而一旁的民植则有点不知所措甚至恐慌地站在一旁(个人觉得这一部分朴珍荣的眼神很值得琢磨),或许是担心再次被诬陷,或许是面对山羊真正的主人有所顾忌。
在最后一个段落被混混们打倒在钢上,民植却仍旧拿起铁棍向混混的头目宣战,这个片段令我十分揪心。
民植此时落入了歇斯底里的状态,此时的他其实是已经无所畏惧,如果不是受到性暴力事件的冲击。
---这里还想小小地讲讲个人从细节窥见的宗教观传递的痕迹关于民植的宗教观,其实从前半部分的很多痕迹,都能看出他并没有把基督教当为一种信仰,即使他的父亲就是一位牧师。
无论是被父亲拦下在街上派传教单时的不情愿,还是在传道台下把教徒奉上的钱偷走,都能看出基督教对他而言就只是父亲牧师的身份。
但可笑的是,在逃跑之后,他选择的赎罪方式便是到教堂一日日地祷告。
诚然这对于一个牧师家庭出身的孩子并不出奇,习惯使然,他自幼便对父亲传教耳濡目染,看到了多少无法面对现实的人,在神面前不停祷告寻求人生的开解之地。
而这恰恰亦是“逃跑”后的民植的状态,。
我想导演的宗教观,也已经隐含在了里面。
艺珠第一次和父亲提到要去教堂的时候,父亲说“祷告有什么用吗?
”言下之意,祷告有用的话,他被诬陷的审判便能洗净,的确是啊。
侮辱了艺珠的山羊主人仍旧能理所当然地坐在教堂,不尽有罪的人都能在这里获得解脱,却唯独什么都没有做错的艺珠带着可见的泥泞进来就被认作是对教堂的玷污。
错在她的父亲被固城理所当然的道德审判宣判了死刑。
我并不会对导演的宗教观作盖棺定论,但"教堂"在影片中的意义,本就值得我们深思。
也许就不过是一个有管理员的"避难所"。
*固城与口蹄疫关于口蹄疫在庆尚南道附近地区肆虐的新闻报道,从影片开始到尾段,都如背景乐般频繁出现。
周边地区病疫泛滥,固城却平安无事,只是因为固城有着历史悠久的“坚固”的城墙吗。
关于固城,在民植母亲买润唇膏的店聊天可知,固城近段时间经济发展不大好,不少卖牲畜肉的店铺都倒闭了。
因着①民植吃肉时吃到怪味把肉吐出来②黑山羊主人家中制奶房传出恶臭③防疫人员对养牛场的清理及出现精神不振状态的牛大胆地推测口蹄疫已在固城肆虐,只是城里的人都认为“固城坚固的城墙足以抵抗一切不吉利”。
“口蹄疫”在影片里恐怕不只是指牲畜的疾病,更是固城人民的一种病态,如警察所说的“不用什么证据,心证就是证据”,脱离法律由群体进行道德审判,对被告者进行群体暴力的施加,便是固城的法,不也是如今社会常把“情”置于“法”之上的舆论审判的缩影吗?
而事实上,极大可能的,这一切的源头便都在黑山羊主人身上,都只是由人的贪欲开始罢了。
警察与他的关系从黑山羊主人主动给警察送上上好的礼物便可见不一般,相互勾结,栽赃艺珠父亲,或许就是真相。
强权(警察)引领的舆论决定审判结果,被审判者没有申诉的权利,群体暴力对被审判者施加惩罚,这是固城最大的病症。
*雪花,山羊与艺珠影片的中文题目是雪花,英文题目是a stray goat(一只迷途山羊),我想,无论是雪花或是a stray goat,都喻指的是和固城人们格格不入的艺珠。
---从山羊的角度来看,民植解救了落入陷阱的山羊,也向饱受欺凌的艺珠伸出了手。
公车站的段落,可谓是山羊与艺珠相喻的核心。
公车站场景第一次出现时,民植看着艺珠,认真地说“我会救出山羊的,所以你也要坚强”,在话音落下的同时,昏暗中公车刚好到来,画面上特写的艺珠的脸上落下了一瞬的光亮,这也是我全片最喜欢的一个镜头,民植的这句话对艺珠来说代表着最重要的希望,给她的生命增添了光亮,虽然不过一瞬,但足够沉迷,这也为之后目睹民植逃跑给艺珠陷入的绝望作了铺垫。
公交站场景第二次出现时,在教堂看到侵犯自己的人后,牵着山羊的艺珠独自坐在车站。
民植逃跑后,艺珠可谓是与黑山羊相依为命,父亲问她哪里来的羊时,她回答“从地底来的”,这不知所谓的话却正是她内心的自述,山羊与她一样,都从地底里被民植解救了出来,却也是最后都被放弃了。
她将自我寄托在了山羊身上,因为最后拯救山羊的,其实是她自己,而不是民植,山羊是她生命价值的寄托,使她的“付出”有所意义。
而如若连山羊都不在了,便一切都无意义了。
因而最后,即使对黑暗恐惧,仍旧向漆黑中跑去追逐山羊的她,事实上是追回她曾经的“失去”换取的价值。
生与死对她而言早已没有意义,被侵犯后独自躺在地上时她便已死去,不过是因着这动物而徒留生存的价值(大家似乎就是说失去羊是压死她的最后稻草,我以为她早已无生死之分)。
向死而生,我朋友是用这四个字对艺珠的结局作出评价,我以为这四字的确有所韵味。
---从“雪花”的意象来看艺珠,事实上我品味了很久很久。
但其实导演一直都在为“雪花”的出现,增添意义。
(插一句,独立电影空镜多的特点,《雪花》也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啊,多次的教堂外景镜头,三次烟的空镜,天空的空镜,那些我们认为无意义的空镜,其实蕴含的意义比想象中要多得多。
多次出现的飘烟的镜头,包括民植初随父母到教堂看着窗外田野上的烟,两次烟囱飘出的烟,我尚且未理解它的意义,希望有想法的朋友可以和我讨论下。
)影片中出现过三次天空的特写,都是从民植的视角出发。
也许其实就是民植内心变化的映照,但我却更想把他当做作为旁观者的民植对艺珠生活的见证。
第一次是民植隔着玻璃望窗外的艺珠,再望向天空时的特写,此时阳光比较充沛,但云已经略微把太阳挡住,只有阳光从云旁泄出。
第二次是在艺珠消失后,老师念着课文,坐在课室的民植望向窗外,此时已完全是阴天,乌云密布,没有阳光。
最后一次便是最终没有追上山羊的民植无力地躺在草坪上望着天空,此时乌云消散着,雪花终于落了下来。
覆着如烟雾般的霜痛悔之心得着希望凑近一看从底层到最顶层每一间都像蜂窝一般层层打通摩擦声,碰撞声和回应斥责的声音殴打声,悲鸣声,抽泣声,就宛如走如猛兽遍布的深林中我的内心痛苦晕眩无法站稳这回没有借助乌鸦的帮助将手放入怀中拿出花朵然后向着虚空用力一掷花朵飞到空中随风飘转,花朵嘭地炸裂,无数的花瓣散飞像雪花般飘零,最后变为亮白的光我情不自禁地唱出这段老师在课堂上的朗诵很可惜地我找不到原文出处(希望有知道出处的朋友可以告诉我),但以为这其实就是导演想表现的人的状态。
我思索多日都无法读懂,愚以为像是“我”因着上帝的指使,时常随乌鸦指引,来到罪人的囚禁之地,宽恕苦难。
天空的变化到雪花的落下,便是艺珠的生活吧。
民植陪伴着的时候,让被云层遮盖的艺珠仍能感受到微微倾泻下的阳光的暖意,失去民植也失去山羊的艺珠便是被困在无边的乌云里,而当民植把一切山羊都解救了出来,又竭力想追回小黑山羊,却最终只能无力地看着虚无的一切,雪花在此时落下,便是艺珠这朵鲜花凋零的映照,只刮风不下雪的固城终于落下了雪花,飘雪满地,掩盖住所有的过去,雪融一切再露出时,过去的一切却也都已经被忘记。
如同片尾歌词所讲在遥远的蓝色天空,白云飘飘而去,风雨磨砺的严霜,即使每个痕迹都让人心痛”无数日子即使离去,我内心的河流却永不停歇那日那时虽已不再,我内心的河流却永不停歇洁白的雪花与这个肮脏的城市相隔太远,但善良的雪花又总是给这座城市一个个复苏的机会,时间长河的流逝便是如此,即使你悲痛难忍,却只能往前走着。
固城,只会在这样的雪落雪融里,掩盖住一层又一层的肮脏,保有着这座闭塞的城市,自己的法则。
只是善良的心,在这里只会备受折磨。
无论是艺珠或是民植,他们都是难能可贵的清醒者,与法无关的“群体道德审判”,岂是两位少年足以对抗的呢。
尽管不会下雪的城市的设定给影片带了些许与现实脱节的色彩,但没有“圣人”或是“英雄”的角色设置,如民植这样善良又怯弱的少年映射的大多数的我们,足够有宽阔的思考空间,和不尽的余味。
导演的叙事方式的不成熟的确显而易见,但细品之下,《雪花》仍是值得品读的作品。
从群体暴力到宗教救赎的多维度思考,毕竟是不因时间改变而失去深度的话题。
最后私心写写对两位主人公演技的感想。
饰演艺珠的智友早已有不少的作品经验,一直觉得是个笑起来十分好看的姑娘,在影片里大多数时候都是愤世、惊恐的眼神,能表现出和大部分人的疏离感和对自己的自卑感,再加上本身就比较弱小的身躯,可以说是让人十分容易把艺珠的角色遭遇代入进去。
在看到她抱着黑山羊坐在家里台阶,边回答着爸爸的话边落泪时,带着一丝神经质的神情,让我觉得这位姑娘也许可以去挑战下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角色嗯。
智友和艺珠一样吧,都是个坚韧独立的姑娘,希望越来越好,笑起来真的很好看噢。
再说朴珍荣。
事实上接触韩国独立电影不多的我如果不是因为朴珍荣演员,可能是不会接触到这部影片的,谢谢朴演员让我看到了这部具有思考空间的影片。
朴珍荣在影片的大部分时间情绪起伏都不太大,但愤怒时表现出的爆发力和平静时如同死寂的波澜不惊形成的强烈对比很好地表现出了民植的善良与怯弱,因怯弱而习惯旁观,因善良而将拳头挥出,在收放自如这一点上,毫无疑问他是已然合格了的。
当然在细节方面的进一步雕琢还是不少的,偶尔也会出现稍显呆滞的眼神,但作为一位演员的处女作,我想这是一个超越合格线的作品。
看得出来经过雪花的磨砺后,朴珍荣的演技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蓝色大海的传说》里的表现可以称得上是毫无瑕疵,很有名的“黑洞眼神”演技是越来越炉火纯青了,希望他能始终保有对角色的灵性理解和继续锤炼带着超乎常人的专注力的眼神。
对他有兴趣的朋友,推荐可以看看GOT7新专辑《flight log:arrival》的trailor,4分20秒,没有对白或旁白,单靠眼神和肢体语言,向你呈现孤身一人的少年从无助迷茫到勇敢释怀的全过程,这时候朴珍荣的眼神演技真的无可挑剔,击中每个人的心了。
*希望看到这里的你会因着我的思索产生了再看一遍这部影片的想法。
写得比较细碎,因为觉得影片的每个细节都很值得品味。
简单而言,《雪花》不完美,也称不上上品,但是在合格线之上的一部具有思考空间与现实价值的影片,我推荐想静心的每一位品品这一部电影。
雪花拼了命的想挣脱这世间枷锁的民植和艺珠,却最终深陷于无可奈何。
当艺珠和穿着洁白的衣服、像天使一样的小羊,用沾满泥土的双脚一步一步地走过虚假的教堂,这是对那些嘴里喊着耶稣叫着玛利亚,却没有一个人愿意接纳一个孩子一只羊的反抗。
这世界总有那么多抱团的所谓善良人,他们一起排挤,一块儿扼杀身边的所有的“异类”。
他们以为魔鬼是怎么来的?
不是那些他们喊打喊杀的异类,是躲在这些自负的欺人者之中的那些人面兽心的败类。
愿世人不再盲目跟随着舆论大潮,而是把身边的人事物看得更清楚些。
一场大雪过后,把旧的脏的都覆盖住,谁还会记得那个少女。
民植是我们绝大多数人,民植迎来了一场固城好久不见的大雪。
我也在等雪花片片飘落。
感谢朴珍荣的演绎。
能预想到一部分人肯定会为了没有看到“英雄救美”的戏码愤愤不平,但是这就是现实,大多数现实。
最后一幕,民植躺在荒天里对着天空哭泣的时候,我仿佛听见了他的“对不起”。
我掉入了深沟,陷入了泥潭,想要有人来救我,教会救不了我,谁都救不了我。压抑得想哭,善良却无力的明植,连自己的人生都无能为力,又怎么能救梁艺珠上岸。
看见强奸了都不报警,是个什么玩意儿
太压抑了 而且为什么要把不可描述的事加进去..😞
男主真的好帅啊啊啊啊啊啊
觉得和另一部韩国电影《少女》剧情特别像
拷问人性,而且是普通的人性,但我真的不喜欢这种风格,毕竟电影,如生活搬平淡就让我失了兴趣
一部不需要结局的电影 没有什么被改变 也没有什么需要被改变 懦弱 茫然 善良 苟且 生命的常态。
无法救赎
麻蛋好气哦
好压抑好气啊
看完非常憋屈非常恼火 无能为力真的很讨厌
有什么办法,这就是我们生活着的肮脏的世界啊。电影也许把各个方面都表现了出来,所以让这世界看上去变得更不堪,但谁说这不是我们存在着的真是的世间呢?
弱者的悲剧概率较高
朴珍荣的颜也拯救不了莫名其妙漏洞百出的剧情,校园霸凌题材也有拍的好的,这就属于一般以下
奇奇怪怪的,电影。男女主颜好
全程剧情节奏简直就是“闪电”,对不起荣荣,我是理智鸟哈哈。
节奏缓慢 一般吧
电影比较闷,而且节奏缓慢。用校园欺凌作背景,讲了一个爱情故事。
想要救赎自己却越陷越深的少女,想去温暖别人却越发无力的少年,少年原以为自己可以照亮了少女,却没想到少女的心底又积满了雪花。平淡而又悲伤的演技,珍荣真的很适合走忠武路路线呢。
星星给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