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情一曲
Aimer,酣歌畅爱(台),爱,饮和唱,终曲欢宴,雷利的生活,Life of Riley,Love, Drink and Sing
导演:阿伦·雷乃
主演:萨宾·阿泽玛,伊波利特·吉拉尔多,卡罗利娜·西奥尔,米歇尔·维耶尔莫,桑德琳娜·基贝兰,安德烈·杜索里埃,阿尔芭·贝露琪,杰拉德·拉缇戈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4
简介:科林(安德烈·杜索里埃 André Dussollier 饰)和凯瑟琳(萨宾·阿泽玛 Sabine Azéma 饰)是一对戏剧爱好者,在两人排练新戏期间,他们收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那就是他们共同的好友乔治(安德烈·杜索里埃 André Dussollier 饰)患上了不治之症,时日无多了。 乔治生病的消息让凯瑟琳..详细 >
看大师如何告别人世 他用最后两部电影来告别 2012好戏还在后头 2014纵情一曲纵情一曲是2014年3月26日于法国上映 大师于3月1日已然辞世初次死亡 大家都不具经验 唯有大师可以 一再思考准备预演彩排
#SIFF2014#三星半入;结构极工整;六人人物结构设置和布景搭建的室外空间,很像《吸烟/不吸烟》;三组男女交叉,渐渐形成一个幽灵主角掌控的“舞台即生活”的故事,外景和鼹鼠区分了时间和空间的流逝;最妙的是对画外音的运用,无形中打破镜头和画面景框的界限。纪念永远的雷乃。
一群女人为了一个男人争风吃醋,唯一的共同点是她们都在这个男人身上留下了青春的印记,借此来寻找自己丢失的岁月。笑点十足,也十分有戏剧张力。缺失的中心人物乔治,舞台式的表演和布景,不得不让我想起欧荣的《八美图》。很荣幸的见到了主演西波里特,很健谈。虽然不认识这个演员但还是很激动!
很温情欢乐的小品,最后一幕虽不悲伤但看的心酸,整体台词再打磨一下会更好
天使翅膀的魔鬼。一个人将故事全部串联,从生病到死亡,两对夫妻一对情侣的中年状态,要是大多数都能像这个结尾就好了
终曲
UCCA2014.8.23.1pm 缺席的中心人物乔治、戏剧导演、16岁女儿,也许就是雷乃对自己的三重期许。昨日之我无法被忘却,却终有新的开始。空间营造、色彩设计、声效对画外空间的塑造、工整的结构,典范式的谢幕。
电影的意义远远大于电影本身。继一场葬礼之后的又一次离别。导演玩的很High,同时也在风格化上进一步坚守,舞台戏剧感,戏剧式的转场设计以及独白的放大化,这一切都和故事以及故事所表达更具深远意义。以这样自在的方式谢幕,对雷伦对几代观众,都是幸运。#第十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醉
一直没出现的乔治魅力真大 把三个女人迷的团团转 尤其前妻带着第三份早餐和报纸出现的时候 一个女人在无条件帮她种花 一个女人在发花痴做白日梦 咬破沙发抱枕那段精彩了
舞台剧形式的电影,属于渐入佳境型的(开场后走了不少人,坚持下来会发现其实是个荒诞又有趣的故事)。法国新浪潮这批人里不算得十分喜欢阿仑·雷乃,但这部颇有实验性质的遗作中,好几处对白都挺不错。
乔治一出场就在棺材里了
7/10. 一曲即终,语带哀凉。中年生活的贫瘠如预言般可怕,不论乔治是天使还是魔鬼,最终带来的也只是"一曲"时间的调剂,然后又归于平静安稳。雷乃的终作,却是我的第一部,没想到是这样彻底的舞台表现形式,人生如戏,是否带着自况?象征意味极赞,尤其时钟的意象。但,"我还是更喜欢电影",尚需磨合。
雷乃遗作,感觉像一场预谋已久的葬礼。
前半段昏昏欲睡,实在感觉自己才疏学浅无法与大师产生共鸣。戏剧冲突从乔治同时邀请三个女人去小岛度假开始,越来越有味道。汽车驰骋在色彩斑斓的乡间小道上,以及小镇一座座房子的漫画质感的画面作为舞台剧上一幕的结束与下一幕的开始,是电影与舞台剧的完美融合。雷乃想告诉我们,关于爱,关于生活。
其实老人家最后一部电影思考的是戏剧和电影能否相互贯通的问题,(运动)摄影机是域外的神秘存在,插画中的人是域内,乔治则在处在边界。生死之隔,阴阳两界,这边的话剧就是另一边的电影
这是雷乃拍给自己的墓志铭。「仍静候着你说我别错用神,什么我都有预感」
从波兰斯基到阿伦雷乃,大师们年事已高似乎都钟情于舞台剧改编,大概比较节省体能? 阿伦雷乃诙谐的纵情一曲,为自己送上了生命的挽歌,最后没有了伤悲和纷扰,只剩下释然后的微笑。
+,解构舞台表演和调度已在《吸烟/不吸烟》与《你们见到的还不算什么》完成,做一些重复与减法工作。老是老了,但台词充满生命力。纵情离开。
原来乃爷就是那只大眼睛的鼹鼠啊!ps:乃爷的最后一部电影,f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