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父母抛弃了应有的青春,应有的洒脱。
和相爱之人长相厮守有了爱情的结晶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婚姻等于被束缚,抛弃了自己喜欢的 自己想要的。
对于已到结婚年龄的我,想想也很头疼,也害怕,害怕失去自由,害怕被束缚。
有了孩子,那么一切都为了孩子,我们都年轻过,也经历过叛逆期,那时候疯狂的怒父母,和老爹对怒,一个月不说一句话行徒陌生人一般。
就像电影里妈妈说的:“我的世界只有你们”言下之意“你们是我的全部,我抛弃了我的所有,我的生活,全心为你们,你们竟然怒我?
不理我?
不和我说话?
太让人寒心了!
”回想一下,当我们平时怒父母的时候,父母并没有对我们大骂,能忍则忍,能笑则笑。
就像凯奇本来想锤死他儿子,但是换颜一笑。
过去了...当父母有一天对孩子真心开怒的时候。。。
孩子只有逃跑,惊叫。
就像主题曲唱的一样,我们也曾经年轻过,也傲慢过,也思考过生命的意义也有年轻时快乐的回忆,但是他们为我们抛弃了全部。
但是他们为我们抛弃了全部其实,没有我们,他们或许能活的更好,但是这条悲剧的路,很抱歉 在座各位谁都会经历。
趁着还对爱情婚姻有向往的同志,奉劝你们马上结婚吧
友情提醒,本视频禁止未成年人观看一定要看的未成年人,请务必别让家长陪同!
《疯狂父母》:面对熊孩子,你是佛系家长吗?
_腾讯视频友情提醒,本视频禁止未成年人观看!
一定要看的未成年人,请务必别让家长陪同!
说起为人父母这件事,相信已经成家立业的朋友们,心中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特别是当孩子们从呆萌的幼年期成长发育,来到七岁八岁讨狗嫌的年纪。
你工作了一整天,拖着疲乏的身体回到家中,只想把灌了铅的身体扔进沙发里。
想要一杯红酒配电影?
做梦去吧。
做父母的此刻要面对的,是一叠试卷配作业。
无数成年人在辅导孩子功课时,都曾抓狂到产生一个疯狂的念头:
我要是当初没生下这个熊孩子,该有多好!
话说曾经的世界级影帝,现在的宇宙级烂片影帝凯奇叔也有同样的苦恼。
在他人看来,凯奇叔有一个标准的美国式幸福家庭,家有豪宅,儿女双全,父慈子孝,其乐融融。
但这仅仅是看上去很美。
大女儿偷钱小儿子捣蛋,都是让凯奇叔和他老婆为之头疼的事情。
偷父母的钱,这种小事谁没干过很多次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凯奇叔脸上有那么一瞬间,会闪现一层杀气。
彷佛,他真的想要掐死这两个兔崽子
瓜娃子,我嫩死你正所谓,心诚则灵。
和凯奇叔一样带着怨念的美国父母不在少数,他们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在周杰伦推出《等你下课》这首歌之后,这些家长朋友们,如同被神曲洗脑,成群结队聚集在学校铁门外。
看他们盯着自家孩子的眼神,写着的不是“等你下课”的期盼,而是“要你小命”的凶残。
下手稳准狠,果然是亲爹具体表现形式有,拿着黑色塑料袋的扑杀,使用粗又长球棍的棒杀,以及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大义灭亲。
在这股神秘力量的影响下,做父母的就连刚出生的婴儿都不放过。
隔着产房厚厚的玻璃,看着襁褓中的亲骨肉,那些奶爸们露出如狼似虎的表情,仿佛这些小生命都是隔壁老王播下的种子。
还是周董歌曲中预言的那样,这一切来的太快,就像龙卷风,离不开暴风圈来不及逃,目睹惨剧发生的孩子们一个个目瞪狗呆。
孩子们,曾经你们问爸妈,自己是怎么来的?
他们支支吾吾说是移动充话费送的,你们不信!
现在看到他们下手这么狠,你们总该有觉悟了吧?
尽管在校园里逃过一劫,但亲眼看到好闺蜜死在 她妈的 手中,大女儿还是崩溃了。
她拉着黑人小哥的手回到家中,刚好和自己的亲爹撞了个满怀。
只听凯奇叔一声怒吼:放开那个女孩!
紧接着一招饿虎扑食,再跟着一记黑虎掏心,黑人小哥应声倒地。
黑人小哥虽然是个战五渣,却为姐弟两人争取到宝贵的逃命时间。
两个人躲进地下室,就在小命岌岌可危的时候,他们的妈妈,也就是凯奇叔的老婆回来了。
当妈的看到自己老公在家里疯狂追杀儿女,当场发飙:你是不是疯了!
他们可是你我的亲骨肉,这么残忍的事情,你怎么忍心……一个人玩?
于是,夫妻二人开开心心的守着门口,展开了一场断子绝孙的猎杀行动。
当爹的要暴力破门;当妈的说,不不不,我更喜欢玩电锯惊魂;当妈的不幸中弹;当爹的说,没关系,我会用煤气中毒教他们做人。
看到此处,观众朋友们一定会有很多疑问,为何父亲要对自己孩子痛下杀手?
为何母亲要对自己骨肉赶尽杀绝?
残暴的行为背后又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欢迎和小侠一起走进凯奇叔的内心世界,探寻一个父亲走向疯狂的心路历程。
原来,凯奇叔在步入中年后,面对沉重的房贷以及二胎的家庭,早已毫无生活乐趣可言。
为了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一点色彩,他偷偷躲在地下室组装自己的台球桌,可怜的男人像印第安人一样,只求给自己开辟一份自留地,却还要被老婆指责乱花钱。
出离愤怒的凯奇叔举起大锤,流下热泪,他知道,自己的人生早已只剩下一个标签,那就是“为人父母”。
做了父母,失去了自我电影《疯狂父母》用一种看似癫狂的设定,描绘了一副在孩子们看来无疑是末日的景象,其实它不过是以夸张的形式,放大了所有中年人对于人生的焦虑,上有老下有的生活,让他们失去了自我,放弃了自己曾经梦想过的生活。
更为绝妙的是故事在最后一刻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当年幼的姐弟二人闭上眼等待杀戮的时候,门后出现的救星,是她们和蔼可亲的爷爷奶奶。
老子杀儿子的故事,在祖孙三代人之间成为一场颇具喜感的猫鼠游戏。
亲爱的中老年朋友们,如果此刻你还在为孩子的家庭作业头疼,为孩子的婚姻大事绝望,去看这部电影吧,你会感觉哪怕只是幻想也非常的解恨。
亲爱的小鲜肉朋友们,如果此刻你还在为父母的管教顶撞叛逆,为父母的逼婚心烦意乱,去看这部电影吧,你会体会父母一辈子为你做出的牺牲。
正如凯奇叔在电影痛哭流涕的说出真心话:孩子们,你们是我世上最爱的人,没有之一。
但有时候,我真特么的想掐死你们…
爸,我爱你
《爸媽也瘋狂》看似是一部B級片,賣弄暴力、血腥為賣點,然而較之其他同類型的虐殺電影,例如:《恐怖旅社》系列、《人皮客棧》系列,本片多了一點深度,暴力、血腥像是披在身上的外衣,用來攫取觀眾的目光,其內在核心則是講述雙親的「中年危機」。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總之日期不重要,重要的是某種未知的神秘因素,導致所有父母親們集體陷入歇斯底里的瘋狂狀態,開始殺害自己的親生子女,這就是《爸媽也瘋狂》的劇情梗概。
父母違反人倫天性,殘殺子女,這概念頗為新奇,不過在表現手法方面,似乎是借鏡《活屍三部曲 The Signal 》這部片,在發狂前都是受到神祕的訊號聲音干擾,而這訊號從哪來,導演沒交代,其實也不必追根究柢,又不是大陸央視的《走近科學》,無須耗費時間探討這個現象,像是喬治羅密歐的《活死人之夜》也沒揭示活屍怎麼出現,重點是人類面對活屍時的外在反應與內在心態,本片亦是如此,殘虐戲碼只是刺激感官,製造娛樂效果,重點是父母因為子女而犧牲事業,卻在家庭中得不到認同,一股怨氣無處發洩。
(子女是父母甜蜜的負荷) 從《爸媽也瘋狂》一些回憶片段當中,可以推敲出男主角布倫特(尼可拉斯凱吉 飾)和女主角坎達兒(莎瑪布萊兒 飾),年輕時在玩樂或工作方面,皆有意氣風發的一面,奈何結婚生子後,人生開始走下坡,花了大把時間照顧子女,犧牲自己的事業發展,然而子女卻因叛逆期不知感恩,導致事業家庭雙輸,陷入「中年危機」的窘境,換言之,子女成了衝刺事業的羈絆,也是精神上的負擔,在物質跟心理上對父母親都造成極大的壓力,所以本片將此概念拓展,遂有父母殘殺子女的想法。
(尼可拉斯凱吉很適合演出中年危機的角色) 《爸媽也瘋狂》雖然有中心思想,較之其他虐殺的B 級片更有深度,在幽默笑點的部分,也能交出合格的成績單,而且找尼可拉斯凱吉來演,更有加分效果,因為近年他接演的電影,多半被人詬病,可以說是碰上了中年危機,此情此景,猶如錢小豪演《殭屍》,可謂是自身寫照;但本片在技術層面,有些無法忽略的缺點,在血腥程度方面,並無亮眼表現,剪接方面也有點跳TONE,銜接有點亂,最令觀眾傻眼的,或許是本片嘎然而止的結局,正如明代王紱的〈為夏叔度寫葡萄於雪洲之上因賦敘彆〉詩:「坐間觀者皆驚訝!
」最後用一首十四行詩來點評:早年意氣風發的奧斯卡影帝,後來隨意挑劇本不愛惜羽翼,曾幾何時默默拍了不少爛戲,就是本片男一尼可拉斯凱吉,某一天詭異訊息在耳邊響起,世上所有的父母親瞬間爆氣,抄傢伙對親生子女進行追擊,非得拚個你死我活才能休息,最後落幕太過突然飄渺無跡,想必全場的觀眾都非常訝異,然後血腥暴力部分差強人意,不過笑點頗多風格還算滑稽,整體來說評分不想給得太低,藉由 B級片來寄寓中年危機!
【同場加映】《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影評《縮小人生》影評九品中正制度評分:五品,中中之作。
(一品最高,九品最低)
听人说这是凯奇的“翻身之作”,特意搜来一看,怎么说呢,构思够新颖,但是也就构思可以加分了,完全没有运用好这个想法,对中年危机的发泄也仅仅靠“吼”来表达,搞得惊悚又不惊悚(唯一惊悚的我觉得只有医院场景),引人深思吧又难以产生共鸣,铺垫了半天的母亲角色到最后还是没能来个“俗套”的反转,只能说一般般吧,三代同堂这个桥段还不错,结果草草结束,感觉整个电影就像个中年人,刚刚燃起一点热情,转眼就消散了,作为一部cult、黑色幽默片,勉强及格吧
片名:mom and dad,首字母连起来就是mad。
但爸妈真的疯了吗?
在我看来不过是自我释放了。
在我们生活中,道德正确是一件很有杀伤力的武器,有了这个武器,我们可以轻易地判妓女、赌徒、小偷和所有做出我们认为不道德行为的人死刑,而忽略他们是否存在被冤枉的可能性。
即使事后查明他们确实是被冤枉的,也不会有人可怜他们,为他们正名,更别说补偿他们的家人。
反过来,只要你的言行举止是符合道德标准的,那从一开始你就站在多数的一方了,不管真相如何,你都是『正确』的,因为多数人认可的东西,即使是错的,大家心照不宣,不说出来,也就是对的了。
这部电影讲的就是一个不被说出来的、道德不正确的东西:父母有时候想杀了孩子。
我有时候看见熊孩子手也抖。
虽说作为人类,咱不能自绝子嗣,因为这样会导致种族灭绝,但是你不能忽视这种心理的存在,而存在即合理,它不会平白无故的出现,一定是我们人类在繁衍过程中出现了某个问题,甚至,有可能它根本就不是问题,而只是必然会出现的一个现象,是地球上数百万种生物之一——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遭遇的转折,毕竟人类再怎么自视甚高,放在整个宇宙,70亿具肉体加起来也不过一颗尘埃而已。
有了这样的认知基础,这部片子你就能看下去了。
如果你固执地站在道德正确的立场而不敢越雷池一步,那么你会觉得这部片子实在荒唐,根本不值得一看,尤其当你家孩子正在床上睡得像个天使一样的时候。
简言之就是我们生活中听够了正确的废话,现在来听听有用的错话。
让我们正视自己想亲手杀死无辜弱者的欲望,不管他是别人的孩子,还是自己的孩子。
最后由衷感叹,几十年如一日的接烂片的尼古拉斯凯奇,这回终于演了一部还可以的片子。
父母想杀子女,这个点非常棒!
一边是中年危机,一边是年少叛逆,双方必有一战。
创意点相当好,但落实为作品却还欠精彩。
前半段的铺陈显得拖沓,后半段的大战全都安排在室内,可玩的场景和桥段受到局限。
爷爷奶奶的出场,是意外惊喜。
最终结局不错,没有一黑到底,也没有happy ending,而是戛然而止——父母与子女永远爱着对方,但也永远会有想宰掉对方的时刻。
废话不多说,先上图。
注意时间,注意冰棍的颜色:
1小时13分33秒
1小时13分53秒
1小时13分57秒
1小时14分10秒
1小时14分21秒
1小时14分32秒
1小时14分42秒
1小时14分54秒
1小时15分13秒这么显眼的三色冰棍儿,红色部分反反复复消失又出现,变平又变尖,导演,你是瞎还是故意的??
这么三分钟左右的对话戏,孩子吃了多少根冰棍??
后期剪辑是闭着眼睛做的吗??
片子本来估计是想通过一种夸张、戏谑的方式,用类似僵尸片或者变态追杀片的外表,来包装一部表达遭遇中年危机,年轻时的激情与希望已被现实碾碎的父母和日渐长大、独立、叛逆的孩子之间的矛盾的伦理片。
可是演着演着已经开始完全不知所云了……有人说这是凯奇的翻身作,有人说部片不错……我只能长叹一声,从我最喜欢的神级影帝,到B级片烂片王,凯奇也真是绝无仅有的奇葩了,这次……又扑了……
去年十月份,著名男作家冯唐在微博上发表《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一文,引发热议,随即更有女性作家写了多篇《如何避免成为一名油腻的中年女人》与之呼应,并逐步带起对“油腻”空前关注与探讨,而该词也日渐成为中年男女的非典型性表述,以至2017年12月20日教育部网站公布的2017年十大网络用语中,"油腻"一词赫然在列。
所谓“油腻”,不止于身材的走样、打扮的随意、语言的粗俗,其实质在某种程度上更体现了中年男女生活的艰辛、不易与焦躁。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在这个上有老,下有小,背负着“房奴、车奴、孩奴、卡奴、养老奴”等各种称谓,肩负着各种期望与希冀的阶段,10年前风靡大江南北的经典写实电视剧《蜗居》里海清说过的一段话对这种困境的描述不可谓不贴切:“..........每天晚上,我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的灯光,我就会在想这城市多奇妙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生活,别人的生活我不知道,而我呢?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六千,吃穿用度两千五,冉冉上幼儿园一千五,人情往来六百,交通费五百八,物业管理三四百,手机电话费两百五,还有煤气水电费两百,也就是说,从我苏醒的第一个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进账四百”。
这些可以精确到个位数字的城市生活成本让人不敢松懈,自然无法去思考更久远的未来。
在面临着这诸多的经济义务、生活压力和心理负累的情况下,很多男人和女人都没有心思,没有条件,没有毅力,专注的去营造自己的外在形象。
尤其是我们所处在这么一个高速运转,你随时都可能被甩下车的年代,在这个年代,不管你在哪个行业,靠着工作实现财务自由都很难,但是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又助推着个体物质欲望的不断膨胀,逼着它不停的去追寻那些或许本就不属于自己的理想。
在丰满的理想与残酷的现实频繁产生激烈碰撞之时,意志薄弱者很容易走向绝路。
去年12月10日上午,被诸多金融类公众号频频转载的中兴跳楼事件是一个典型案例,程序员欧某新从中兴通讯的大楼顶上一跃而下,他42岁的美好生命戛然而止,但留下的是一个残破的家庭,四位孤苦的老人和一对年幼待育的儿女。
与软弱者无法释怀既定人生轨迹改变有所不同是的,勇者则是更愿意将一切苦痛与压力扛在自己肩上,敢于平静去面对自己并不精彩的乏味人生。
前段时间知乎上有个“为什么有些人开车到家后会独自坐在车中发呆?
”的帖子有超过200万的浏览量,其中一个男士的回答获得一万多条的点赞:“很多时候我也不想下车,因为那是一个分界点。
推开车门你就是柴米油盐、是父亲、是儿子、是老公,唯独不是你自己;在车上,一个人在车上想静静,抽颗烟,这个躯体属于自己。
”这种回答与半个世纪前张爱玲在《半生缘》中“中年以后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的看法又极一致。
虽然张爱玲恋爱经历和人生阅历并说不上非常丰富,但其人性和男人及女人的心理的极了解却让人不得不佩服她的细腻观察力和感悟力。
本剧中真实的演绎出此种情境,尼古拉斯凯奇在妻子质疑其在地下室建了一个男人窝的时候,愤怒的说:“因为我一周六天都忙的要死,为了房子付钱,就像该死的障碍课程,想冲出前门,我想说,总有一天,我会被绊倒,因为乔治的玩具,被摔个狗啃屎,被送到急诊室,我是说我们也许需要有界限,我是说也许我们有必要,有成人区和该死的儿童区,你认为我想建该死的家庭房吗,你说得对,亲爱的,我讨厌台球,也不是机器零件销售的狂热粉,试图完成销售配额,做个大男人,完全不是我年轻时的梦想,光明的未来,世界上的一切都期待着,我的意思是,我要抓住世界的蛋蛋,用力挤,我这个疲惫的混蛋,屁股下垂,肥胖,秃头,奶酪一样的屁股,游泳圈肚腩,耳朵里长毛,鼻子里也长毛,我的薪水从14.5万美元变成4.5万美元”。
这正是一个中年男人对操蛋生活的无力控诉,随着年龄增长身材臃肿形象改变,可以看到的希望无多,压力巨大而无处舒缓,成日内心惶惶却又不得不装扮的从容不迫。
对孩子将家里搞得乱七八糟无比愤怒,为保持慈父形象却不得不在抓狂不已闪现杀气的瞬间让怒火烟消云散,因为他知道,虽然有时候孩子的确让人恼火的想掐死他们,但依旧是在自己在世界上所最珍爱的人。
人到中年,无论男人还是女人,似乎都并不容易,尤其是现在的女人,既挣钱养家,也带仔育娃。
很多时候,为着孩子的茁壮成长却逐渐的放弃自己年轻时候的梦想。
正如塞尔玛·布莱尔在剧中所说,“并非作为一个女人,你就没有梦想,职业梦想,关系梦想,我拥有一切,但还有更重要的事情,你一辈子都在静静等它到来,这种焦虑,这种秘密的兴奋,恐怖,因为你知道有一天,不可避免,你会创造这样的生活,它庞大,它重要,一切都在那一刻建立起来,然后成真了,不管你曾经怎么愿望,都不是现在这样,无论怎样,它就是他,无论你以前是谁,我们现在只是妈妈和爸爸”。
所谓的岁月静好仅仅是有钱有闲中产阶级以上家庭的惯常,普通出身的中年男女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没有容易二字,自然也很难脱得了油腻。
对于大多数中产及以下阶层来言,所能做的也许只能是继续因着这种种责任、担当和义务,为着赡养老人和养育子女而奋力拼搏,力求让下一代早日过上摆脱油腻称谓的丰富精致人生。
PS:适合孩子已读小学以上的家长观看
即使在本就小众的邪典电影导演里,布莱恩·泰勒也算的上是另类。
他既没有昆汀的作者意识和超强的剧作能力,也不能像伊莱·罗斯和罗德里格兹一样在类型片和B级片里穿梭自如,他作品中充斥着逻辑混乱、剪辑怪异、人物单薄等普通观众对于B级片的刻板印象。
但他总能依靠天马行空的怪点子和B级审美的恶趣味获得一批死忠影迷的拥趸,尼古拉斯·凯奇恐怕就是其中一位。
两人曾经合作过《恶灵骑士2:复仇时刻》,片中无厘头式的动作设计和鬼畜般的剪辑吓坏了不少观众,但也奉献了“火尿”这一足以载入邪典电影历史的名场面。
《疯狂父母》是二人暌违多年后的再次合作,在多伦多电影节午夜单元放映后收获不少好评,在烂番茄评分网上好评率一度高达74%,算是为“烂片之王”凯奇打了一次小小的翻身仗。
当然如果抱着凯奇彻底翻身的想法观看本片恐怕还是会失望。
导演并不打算拍一部合家欢的类型爽片,反而试图挑战观众的底线。
要知道在好莱坞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是电影里尽量避免呈现儿童的死亡,本片反其道而行之把父母虐杀儿童当做全片的高概念。
开场不久影片就呈现了一场校园版的僵尸世界大战,等待孩子放学的家长们突然暴走,冲破保安和老师的层层阻拦去猎杀自己的孩子,在这里泰勒的恶趣味得到集中释放:原本体态臃肿的父母为了杀死自己的孩子突然变成运动健将,翻墙长跑皆不在话下,武器更是随地取材,钢笔、钥匙、塑料袋都成了杀人利器。
在开场的校园屠杀过后,电影话锋一转变成小鬼当家式的室内逃生片,只不过这回“小鬼头”躲避的不是盗贼而是自己的父母。
凯奇和塞尔玛·布莱尔饰演的父母为了杀死两个孩子使出浑身解数,从尖刀立棍、到手枪电锯,后面更是不惜点燃煤气掀翻整个房屋,着实要将“疯狂”进行到底……与泰勒之前几部作品相似,《疯狂父母》属于典型的脑洞电影,除了丧尸化父母这一高概念外,结尾三代同堂的追杀更是把导演的恶趣味展现的淋漓尽致。
不过与前作不同的是,在玩闹之余泰勒也试图将对中年危机的思考融入电影。
许多观众认为结尾戛然而止太过突兀,但也可以认为整个父母暴走危机只是主角夫妇一次颅内狂想,片中凯奇有一段高强度的台词输出,声泪俱下的控诉养育孩子付出的辛劳与牺牲,并情绪失控地打翻台球桌,而结尾正是台球滚回凯奇脚边,或许中间发生的一切都是想象,这也应和了本片多次用闪回段落表现父母心理活动的剪辑手法。
电影还试图把孩子成长过程不同阶段对父母的盘剥具象化。
在孩子刚出生时牺牲更大的无疑是母亲,这里的牺牲是怀胎十月忍受剧痛的身体摧残,因此同样是被丧尸化,母亲不顾一切也要掐死婴儿,而父亲只是冷漠的旁观者。
随着孩子长大,父母都被卷入养育孩子的痛苦之中,凯奇对应的是小儿子,表现了对于懵懂时期孩子淘气、不守规矩的厌恶;塞尔玛对应的是大女儿,表现的是对叛逆期孩子撒谎、行为失德的沮丧。
当然导演没有一味指责熊孩子,结尾三代同堂追杀除了黑色幽默外也是对为人父母的观众一次将心比心的暗示,毕竟谁都是从熊孩子时候过来的。
最后提一下凯奇的表演。
虽然一直有一种认为凯奇只有烂片,没有烂表演的论断,坦白讲在大多数凯奇的烂片中,他的表演水准也只是相对于影片极低的质量衬托出来的。
在《疯狂父母》中,凯奇似乎真的有所开窍,他演的暴走老爹似乎与他之前的暴躁角色别无二致,但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回凯奇演出了不同情绪的暴躁状态,从砸碎台球桌那段独白就可体会一二,从愤怒、到无奈、到脆弱再到绝望……或许这与凯奇的亲身经历有关,熟悉凯奇的观众应该知道,凯奇的父子关系比较紧张,曾经有过他的孩子因打人被判管教的新闻,可以说凯奇为了孩子操碎了心,或许正是凯奇将自己养育孩子的苦闷与疑惑投射到表演中,才使得这个绝望的父亲如此鲜活。
在《疯狂父母》之后,凯奇似乎找到了表演的窍门,开始源源不断地从自己的真实生活中寻求表演灵感,并走上通过解构自己来表演的道路:《猪》解构的是自己作为过气动作明星的身份;《丧书天才》解构了自己烂片之王的称号;《梦想情景》解构的是自己的表情包爆红现象。
这些作品都收获了不俗口碑,而这一切的起点正是这部《疯狂父母》。
仅凭这点,《疯狂父母》称得上是所有对凯奇感兴趣的观众不可忽略的必看作品。
不是烂片,却莫名其妙的被评了个五分儿那些看见凯奇就落井下石的盆友,有没有点儿同情心!
影片整体节奏并不差 有木有,能不逼逼就不逼逼 对不对,故事脑洞挺大 算不算,中年危机、后代教育问题等现实反讽意味 屌不屌!
怎么滴都应该上6分才对,更何况凯叔毫不保留的深度自嘲表演五分钟,还要怎样啊!
虽然算不上翻身,但就这片的综合素质,可看性是非常不错的,完全不至于不及格,豆瓣太高冷,鸣不平
一星给凯奇的表演;一星给三代人混战;一星给煤气高能;一星给年轻凯奇汽车乳交;一星黑人高中生;但必须扣一星是因为弟弟,这熊孩子咋不早点死呢!
逆向操作之杀死熊孩子,构思挺有意思,中年危机之亚历山大,还得应对各种叛逆小孩。。。。凯奇演技还是相当不错
有毒父母
题材很新颖,推翻人伦。
熊孩子的末日 bgm不错
镜头好神经,设定有点意思,不过还是没讲好。
1星给三代同堂,1星给美国式矫情,1星给凯奇
对熊孩子忍无可忍的父母们爆发了
不说是尼古拉斯凯奇的翻身之作,这样的故事情节我是喜欢的。
题材和表演都很到位,但是导演对剧情节奏的把我,还有对一些暴力场景的拍摄剪辑非常烂,让本该一部很好的电影变得很稀松。
亲情版《怒火攻心》Cult爽片 父母与子女之间相爱相杀的血腥暴力片,将“有时候我真想杀了你”付诸于行动了,最后三代人的追杀群戏真是棒棒😏
设定挺棒的哈哈,不算太烂,凯奇加油啊
什么三观?专杀自己孩子的父母?没什么意思,比较无聊!
没那么烂,题材有意思,就是看的太不够过瘾了,国外的青少年真的这么Bch嘛,坏习惯一大堆,怪不得惹父母“生气”
很有意思也很大胆的构思!Yesterday When I Was Young好听到炸裂!
前半段铺垫,后半段凯奇大叔演绎
很有趣的设定,正如青春期的孩子时常恨不得kill父母,那么中年危机的父母也可以kill孩子,血腥暴力,俩位父母表演的不错,煤气那段太假了,一开灯就该炸了,后面爷爷奶奶那段太神了。
创意先行,实践稀烂。半成品都算不上,铺垫冗余,高潮早泄,房间追逃戏毫无紧张感,黄雀在后更显笨拙多余。凯奇地下室那段五分钟演技爆发时刻应该是本片最值得说的地方了,想当年他可是我最爱的欧美影星了,一声叹息,不说了。
很有意思的惊悚片!绝对不是烂片!奇哥的演技真没的说。
创意很好,但就是节奏很乱,一家三代杀红了眼还是挺有看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