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史诗般的同志电影,Your Name Engraved Herein,The Name Engraved In Your Heart

主演:陈昊森,曾敬骅,邵奕玫,戴立忍,王识贤,法比欧,魏如萱,曲献平,杨杰宇,林晖闵,邱治澔,王彩桦,黄良,吴承洋,黎安,邱昊奇,林志儒,苏达,洪都拉斯,陈文彬,陈怡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英语,闽南语年份:2020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剧照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剧照 NO.1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剧照 NO.2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剧照 NO.3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剧照 NO.4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剧照 NO.5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剧照 NO.6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剧照 NO.13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剧照 NO.14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剧照 NO.15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剧照 NO.16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剧照 NO.17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剧照 NO.18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剧照 NO.19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剧照 NO.20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剧情介绍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讲述上世纪90年代初,两位少年前往台北,那里的一切冲击着这两个少年的感官。学校宿舍里发生了对同性恋的霸凌,尽管禁忌一一解放,学校也开始招收女生,但同性恋三个字仍如毒蛇猛兽人人唾弃。而两个男孩间原本暧昧的情愫,也因一个女孩的介入,而就此被打乱。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新宿天鹅2爱情公寓4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梦里的一千道墙病房里的故事仁显王后的男人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自拍刘老根3小士兵漩涡守望相思树A频道OVA:微笑哈莉·奎茵第一季小市民系列布兰丁斯城堡第一季密湖血案音乐会伊卡洛斯深夜食堂柔板我们是小僵尸乡下人的悲歌如蝶翩翩小象的故事夜袭酒精计划吸血鬼的拥抱瓜熟蒂落终生第一季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长篇影评

 1 ) 忍不住发篇影评吐槽了

从蔡女士的演唱会之后循环了很久的同名主题曲,所以对电影的期望值还比较高。

但是全靠歌加分了,电影最后三分钟的mv画面是唯一没让我???

的地方。

本脸盲在男主两个人平头的时候真的傻傻分不清楚,一会儿杨洋一会儿王大陆一会儿彭昱畅看起来太出戏。

电影名“致敬”了call me by your name,但是剧情全程和电影名有什么关系我是没看懂。

瀑布出来的时候 忍不住替王家卫起来骂街。

海边的戏想学蓝色大门所以莫名其妙。

蒋经国的死并没有改变社会氛围,所以铺垫了这么多的蒋经国的死纯粹浪费时长。

以及最后场景 居然就让那颗排球扔在马路牙子边了 如果是契科夫肯定会把排球捡回来。

本来想骂台湾电影式微,后来看到导演的履历表知道了不是台湾电影的锅。

导演邯郸学步拉低了“同志 文艺 台湾青春电影” 类型的平均水平。

 2 ) 四個符號與兩首插入曲的意涵

四個符號 1. 瀑布片尾的尼加拉(不是尼加拉瓜)瀑布明顯致敬《春光乍洩》的伊瓜蘇瀑布。

後者是雙主角黎耀輝與何寶榮心心念念想前往的旅途終點,但最後兩人分道揚鑣。

與黎耀輝的名台詞「因為我始終覺得站在這個瀑布下面應該是兩個人」不同,阿漢和Birdy曾同時出現在瀑布景觀台但交身錯過。

加拿大導遊講解看似與劇情不相干的人魚殉情故事,其實是對照片頭出現的聖經《雅歌》8:7,「愛情,眾水不能熄滅,大水也不能淹沒。

若有人拿家中所有的財寶要換愛情,就全被藐視。

」另外,片頭神父播放黑膠唱片的封面也正是瀑布。

唱片的《Danny Boy》同樣做為日後尼加拉瀑布的背景音樂,暗喻阿漢與Birdy前往瀑布與憑弔神父有關。

在北影版中,黑膠唱片封面有明顯的瀑布,封面還寫了"Oublie-le Je t'aimais"的歌詞。

澎湖沙灘上Birdy也提到想去特別的地方和喜歡的人瘋狂做愛,其中一個地點是瀑布。

2. 公園老人致敬《孽子》裡1970年代男同志尋歡的台北新公園,同時也是導演/編劇自身在台中公園的經歷改編。

彼時資訊不發達,228公園成為男同志交流場所,《孽子》中年輕同志的自我探索與年老同志的體溫尋求在此得到某方面的滿足。

不過這個片段更想表達阿漢的感情無法靈肉分離:雖認知到性慾對象是男性,張家漢也發現唯有與Birdy的愛結合能讓這件事情繼續下去。

對公園阿伯大吼「我跟你不一樣」,不是指性向的不同,而是需要投射的對象不同。

類似概念在《盛夏光年》亦出現過。

另外涼亭的柱子上明顯出現國旗,搭配整個事件似乎是做為某種政治暗諷。

3. Birdy/鳥本片大量片段致敬1984年的《Birdy》,例如王柏德憋氣的時間長,在走廊的縱身一跳,以及太陽系包廂裡播放的電影。

而往馬公的船隻與瀑布遠景都出現過鳥飛掠的身影,明顯到可視為Birdy的自身投射。

「真笨,幹麼一直跟著飛。

」王柏德在看到天上的海鳥後說了這句,暗示無論阿漢走到天涯海角他都會不離不棄。

環顧全片,只有兩人獨處,阿漢在Birdy身邊時,他才會快樂地爬高、跳上跳下像隻鳥兒(點唱機、偷氣球、片尾合唱),似乎意涵著唯有張家漢才能帶給王柏德心靈上的自由。

4. 天橋上的變裝者祁家威被稱作台灣首位公開出櫃男同志,80年代後期常在中華路天橋為愛滋病患勸募。

1986年他曾向立法院請願與男性公證結婚,後遭約談、扣押至台北看守所,待遇如同政治犯。

此後三十年他不斷透過司法、行政、立法管道企圖爭取同性婚姻權益。

2015年,祁向司法院提出釋憲聲請書。

2017年,司法院公布大法官釋字748號,宣布不允許同性結婚屬違憲。

2020年,祁與蔡英文為台灣唯二入選時代雜誌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

編劇大喇喇把「祁家威」放進台詞,已是很明顯要告訴觀眾三十年前性少數在解嚴時期下的壓迫狀況。

兩首插入曲 1. 《這個世界》,蔡藍欽1987年6月辭世後所發表的作品。

據導演所述,「在當年被譽為同志經典情歌」。

《這個世界》在片中總共出現四次, 而且全都是Birdy起的頭,除了是定情曲以外,更可以解讀為:將王柏德對這個「壓抑我們的世界」仍懷有一絲絲期待的念頭化成歌表達出來。

第一次出現的場合是樓梯邊的點唱機。

Birdy察覺阿漢在包廂偷吻,用三毛名句隱晦回應後點了這首歌送給阿漢。

這是王柏德首度發現「啊,原來這個世界上仍有人能懂我,仍有人能愛我」以後的感嘆。

第二次出現的場合是軍歌比賽。

這裡運鏡刻意聚焦兩人轉圈對視,好像全世界只剩下張王二人。

「啊,真希望這個世界是繞著我們兩個轉的」Birdy用軍歌比賽偷渡自己對阿漢的情感。

第三次出現的場合是偷完氣球。

Birdy察覺晚安的意思後,原來他愛的人也愛他,狂喜在機車後座放聲大唱「我們的世界 並不像你說的真有那麼壞」,可惜前座的人根本沒發現。

第四次出現的場合是魁北克的街頭。

三十年後老Birdy終於能誠實面對自己的情感,所以唱完後他才能坦然說出那句「其實當時我是很愛你的」。

2. 《擁擠的樂園》,陳昇1988年5月發表的作品,導演曾想把電影名訂為「擁擠的樂園」:亞當與夏娃的伊甸園已經太擁擠,容不下同性戀,「那麼我們自己去找個樂園吧。

」第一次出現在阿漢的猜猜我是誰電話並貫穿到兩人共乘機車去電影院的片段。

歌詞「一輩子能夠遭遇多少個春天,多情的人他們怎會了解一生愛過就一回」契合了張家漢即將萌芽的戀情。

本曲第二次出現在熱炒店Birdy故意播放給班班,兩人共享一只耳機時。

背景同樣是那段歌詞,阿漢問到兩人「你們現在是在談戀愛嗎?

」Birdy有意辯駁卻又無奈默認的回眸值得玩味。

 3 )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压抑让爱更深刻

当很多障碍不复成为障碍后的“就那样”和索然无味其实才是生活大杀器,能感受到“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其实何其珍贵和美好,那是人类的美好幻象,还陶醉得如此真实。

【先碎碎念一下】上一部让我感受到如此强烈“后座力”的影片是《Call Me By Your Name》,这次的《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也刚好同为同志题材的影片。

然而作为完全不腐的直女,二者或许只是在某种相似的角度诱发了情绪反应,让我在回想起影片的时候只会留下对一段旋律一个画面的记忆,以及一种惆怅又浪漫的感受。

所以不会在乎两部影片中面目模糊的女性角色和揣摩“情不知所起”或是其他相处细节,也注定写不成什么正经影评了。

———————————————“影评”分割线————————————————————————看完影片后和友人在影院附近的店内闲聊,我突发奇想:要是我们读书那个时候能更方便无顾虑地使用手机,能随时说出想说的话,是不是暧昧早就顺利升级成早恋了?

友人笑:可是那样也就没意思了啊。

我也笑:也对哦。

影视剧鲜少讲述两人顺利在一起和和美美生活的故事,一是因为日日保持新鲜感实在艰难,甜蜜日常看多了也真的很腻,二是宇宙公认定律:暧昧期总是最动人。

经过日思夜想翻来覆去的琢磨,承受不能明确表达的痛苦,活在“这世界除了你再也不会有更好的人了”的狭窄视野和牛角尖里,“走在你身边的伙伴”才能在压抑之下,成为“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而面对重重阻碍的同志群体,则能让这样的暧昧期被推向极致,又虐又美又揪心。

这也是为什么,当中年阿汉和Birdy轻轻松松说出“其实我那个时候是很爱你的”,接连重复当年假装听不懂的wanan,我会有种“一秒破功”的感受,像是看到被吹得很大很圆很美的一个红气球,突然被一根细细的针刺破。

其实,是不是现实里从来就不存在一以贯之的浪漫,只有浪漫的片断和感受?

而电影作为造梦师,正好帮我们重温了这样的感受?

比如蓝色游泳池边的笑容,巴士上流动的光影,对方干净的睡颜,某次电话里的对话,加上“如果有下次,我会再爱一次”,为情境加分无限的音乐,会让你达到某种颅内高潮,相信这些片段里的真心,也重温自己过往在某个片段的真心。

事实上,同名小说里,Birdy不是阿汉第一个产生兴趣的男生,二人情感的爆发和日常的身体互动,也绝对不止那场令人叹为观止、情绪层层堆叠的浴室戏。

电影聪明地作了留白和取舍,让每一次的触碰和爆发,都让人更有新鲜的、甚至紧张到窒息的感受。

我们都知道生活哪里有这么简单。

小说里班班的戏份更多,和阿汉的互动更多,三人的关系更复杂,成年阿汉还和Birdy聊起这些年经历的不同男生……这也更像我们所面对的真实。

以前最不能理解的就是《海豚湾恋人》类的“小时候达成约定,长大后居然可以仿佛成长经历都是空白般破镜重圆”,现在想来,影视作品也只能给我们呈现更简单更纯粹的故事,因为更好操作,也因为现实中太少见,而大家其实很向往。

所以为什么我们不能缺少文艺作品呢:这些当时被外在和内在环境共同造就的刻骨铭心,变成歌曲,变成影视作品,呈现最浓烈的情绪,让你在某一个瞬间看到自己,让剧中人代你去疯去发泄去释放,而你则有了听着电话里的主题曲一起落泪的机会,日常继续做个体面而情绪稳定的人。

如果你身为“浪漫体质”却无法在生活中高频率遇见浪漫,或者是识别出了同类但容易弄得遍体鳞伤,那文艺作品是极佳的情绪安放点。

当很多障碍不复成为障碍后的“就那样”和索然无味其实才是生活大杀器,能感受到“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其实何其珍贵和美好,那是人类的美好幻象,还陶醉得如此真实。

——————————————稍微讲回一点电影的分界线——————————————————这两天看了不少台媒关于这部电影的访问,有对导演的,还有演员的互动之类,从管弦乐队要即时学会上嘴吹的精益求精,到导演拿出当年的情书帮助演员进入情境,包括演员提前“同居”两个月培养感情,对大尺度戏的理解,以及片中对历史情境的还原,选择的歌曲《这个世界》、《拥挤的乐园》,还有为电影加分无数的主题曲《刻在我心底的名字》(羞涩附上本人的一个cover版:https://node.kg.qq.com/play?s=BGPiHzB0P_jwuB8N&g_f=personal)(恭喜获奖!

),都能感觉到尽心尽力和浓浓的人文关怀。

羡慕能拍出这样的影片的地方,更佩服他们背后的努力和汗水。

所以啊,好电影就是这样诞生的。

 4 ) MV级水准的影片,金曲奖水准的主题曲

期待值太高了,等了几个月,成片就像一部大型唯美的MV。

优点真的就只有双男主的颜、主题曲了!

看了一下好评,基本上是把个人的回忆、情绪带到影片里去了。

抛开个人情感不说。

回归影片本身。

剧情支离破碎,场景切换无厘头,最后中年片段刻意煽情团圆,尴尬都可以抠出三室一厅了。

精华全在预告片里,浪费俩小时。

内心万马奔腾,淦。

热评第一说这是“台湾10年来最好的爱情电影”...?????

 5 ) 评分骤跌!但绝对是年度颜值最高的同性片

看死君:从豆瓣8.3分一路跌落到7.1分,这部年度最热门同志电影的宿命,似乎已然注定。

但不得不说,对影迷们而言,能够每年看到一两部这样精心制作的台湾同志片,无疑是一种莫大的慰藉;哪怕导演的能力撑不起他的野心,但至少比什么都不让拍要好得多。

“花园”第29期,我们锁定《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栏目| 花园作者|Elle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对于同性题材,台湾电影人一直没有停止探索。

从《蓝色大门》里孟克柔在性取向上的挣扎,到《孽子》里渴望自由的禁忌之恋,从《女朋友,男朋友》里与社会变革彼此交织的三角关系,再到《谁先爱上他的》里以同妻视角审视婚姻;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台湾同性题材电影正在慢慢成熟。

2002《蓝色大门》

2003《孽子》

2012《女朋友,男朋友》

2018《谁先爱上他的》而今年大热的《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则是对这一题材的再次探索,正如影片重点所描述的便是在那个特殊年代下两颗渴望爱情的心如何慢慢靠近。

目前,此片已成为台湾影史上首部破亿的同性电影,同时也稳坐今年台片票房第二宝座,可以说在岛内掀起了一股旋风。

在我看来,《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之所以票房大卖,不单单是因为电影本身的质量过关(即便评论界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也有着一批拥趸);更重要的是,它以超越性别和年龄的情感唤起了我们对爱的追寻之心。

- 相遇 -故事发生在80年代,当时正值台湾解严,万物复苏,每个人似乎都能从空气中嗅到“自由”的味道。

张家汉在泳池里第一次邂逅了隔壁班的王柏德,两人分属于不同的科系,看起来八杆子打不着;但缘分就是那么奇妙,因为邂逅时几句无关紧要的话,冥冥之中为他们后来的感情线埋下了微妙的伏笔。

电影在铺陈渲染他们彼此的情感时,没有很刻意去设计一些让爱情升温的桥段,而是让王柏德和张家汉的暗涌的情愫在琐碎的日常里悄然氤氲开。

他们会一起躲在被子里偷吃零食,偷吃时发出的声音被张家汉形容很像“心跳声”;他们会一起对着神明许下些不着边际的愿望;一起骑着机车在街头狂飙;一起逃到海边游泳;甚至还在电影院外点歌给中意的人。

这些看似无足轻重的细节,慢慢地勾画着两个人的情愫。

简洁的镜头下,我们恍然意识到,同性之间的爱似乎跟异性恋有所不同;异性之爱更容易被平凡和琐碎所冲散,同性之爱却注定逃不过动荡的常态,尤其是他们身处的那个时代,同性恋便意味着一种“罪”,意味着“下地狱”。

- 冲突 -影片开头,引用了《圣经·雅歌》第八章第七节:“爱情,众水不能熄灭,大水也不能淹没。

”以此暗示影片中的这段感情将遇到很多荆棘。

导演通过很多细节展现了这种困境的无处不在。

比如,当张家汉和王柏德去台北时,一个声援同婚法案的青年在桥上被强制带走;再比如,两人所就读的维特中学向来歧视同性恋,甚至会有整个宿舍的男生联合起来集体霸凌同性少年;而在张家汉的父亲心中,考上好大学交个好女友的大哥才是真榜样。

在那个刚刚拨云见日的年代里,同性恋注定没有办法做到想爱就爱,“我爱你”这三个字对他们来说无疑是莫大的禁忌,这中间隔了太多的障碍。

于是,张家汉只能用罗马字母里的“W-A-N-A-N”代替“我爱你”,在电话里诉说出自己对于王柏德的爱,而王柏德则唯有用三毛的文字表白。

那个逼仄的社会,终究没有给这种形式的爱太多喘息的空间;但也正是这种困境,推动着艰难生存的爱在封闭的状态下奔向巅峰(也是终点)。

影片中,两场重要的戏都选择了封闭场所:一次是在KTV;张家汉亲吻了王柏德,另一次是在浴室里,王柏德突破内心障碍亲吻了张家汉。

两场戏互相对应,也印证了张家汉的那句“爱是要让对方彻底接受自己。

- 自我 -在面对自身的真实情感上,两个人都经历过摇摆不定的混乱的状态。

他们对彼此的爱,是一种模糊的、难以把握的感觉。

电影里有一个重要的情节,当维特中学开始招收女生,王柏德决定要和女生班班展开一段“正常人的恋爱”,这可以看作他对自我身份的一次探索。

王柏德的英文名叫Birdy,这其实是取自艾伦·帕克1984年的经典作品《鸟人》。

那部电影里的主人公就叫Birdy,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疯子,总是渴望能够像天空中那些无拘无束的鸟儿那样,冲破束缚自由飞翔。

1984《鸟人》王柏德的身上有着Birdy的影子,他在很多事情上表现得很勇敢,无所畏惧。

他会站出来搀扶受欺凌的同学,他还会跟教导主任对着干,他总是用最直接的方式去抗争,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却偏偏除了他自己对张家汉的感情。

他和班班交往,让他能够暂时逃离张家汉的爱;对他来说,让他去直面自己对同性的爱,终究太过痛苦。

而张家汉的性格与王柏德完全不同,很多时候他没有王柏德那么勇敢;但在对自己喜欢的人这件事上,与王柏德的逃离有所不同,他反而一次次直面自己,跟自己的身份激烈交锋。

在王柏德决定与班班拍拖后,他的内心发生了动摇,他甚至通过与中年男子的身体触碰去探索自己的情感取向。

在他的潜意识里,他也极度想要将自己与同性恋划开界限,尝试去交往女生,去开展一段不需要交付太多承受力的恋爱,然而最终皆以惨痛的失败而告终。

整部电影就是这样,在琐碎和冲突中讲述着这段不被外界认可的爱,就像是慢慢撕开一道道难以被觉察的伤口。

影片所讲的故事其实很简单,但导演用了很多笔墨在人物的自我审视和自我追寻上,使整个故事看起来更具有层次感,也足以触动到一部分观众的内心深处。

电影里不断出现的神父,更像是角色自我身份认同的一个重要媒介。

在教堂里,张家汉一直声嘶力竭地质问着神父,“爱是什么?

”“爱一个人有罪吗”,而神父对普世之爱的定义,也让张家汉对爱的理解有了更深的认知。

- 告别和重逢 -这场被设置了重重关卡的爱情,以一种戛然而止的方式宣告结束。

中年的张家汉在同学会结束后拨通了王柏德的电话,这时电影很巧妙地剪切到30年前他们的最后一次对话。

张家汉在电话亭里把自己写的歌放给王柏德听。

他不断地投币,渴望这份爱可以不要停止,一直延续下去。

直到30年后,早已褪去少年气息的两人再度重逢,而曾经的记忆却变成了一堆泡沫。

那个夏日,他们互相喜欢,但却找不到任何可以继续走下去的路,于是分道扬镳;而如今,那些障碍都被移除,但却再也找不到重新返途的道路。

中年张家汉和王柏德漫步在凌晨的街道,镜头剪切到30年前的某个日落时分。

他们唱着歌,所有的爱都在旋律和歌词里飘荡,就好像他们之间的爱,只能悸动于某个特定时空里。

只有在那里,爱情才能以一种最完整、最纯粹的状态保存着。

在我看来,饱受诟病的中年重逢桥段恰恰是电影的亮点。

那种经历太多考验后的异国相遇所表现出来的尴尬与隔阂,让人物之间的感情变得更饱满。

它不但验证了那段电光火石之爱的难以挽回,也折射出特殊年代下“爱而不得”的残酷性。

- 关于爱-电影里有句台词:每个人的初恋,都跟史诗电影一样伟大。

本质上,《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就是一部追溯爱的电影。

它探讨的是爱一个人是什么感觉,以及什么是爱。

张家汉和王柏德的故事里是导演刘广辉关于年少时代的记忆,也是对许多人青春期情感的一次重现。

抛开那个动荡的年代,这样的感情其实看起来很平凡;但终有那么一些人,会基于自身经历而觉得刻骨铭心。

虽然我们早在电影一开始便知道,两个主角各自错过的命运无法避免,但我们终究还是会被那些一起嬉戏打闹的日常所打动。

爱虽然无法永远延续,但或许会在各自今后的人生里,成为彼此继续前行、冲破风浪的动力。

我以为,这部电影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它没有站在一个制高点去讲述“爱”这件事,而是把它彻底融入点滴的日常,并与日常的情绪融为一体;继而让观众们借助电影里的人物,不自觉地回想起自己的故事。

这大概是观看《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时最特别的体验吧!

栏目| 花园;作者| Elle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6 ) 这十年最好的台湾爱情电影

今天终于来威秀看两位新人演员的《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全片结构饱满,情节紧凑,泪点蛮多的,也就坐在后面偷偷抹泪了四五次吧。

爱啊,无关国界、性别、美丑和年龄,就像张家汉心酸地质问神父:“有什么不一样,你爱的是女生,我爱的是男生,你爱的多一点还是我爱的少一点?!

”一、邂逅 两人在游泳课第一次邂逅,单纯疯狂的birdy成功吸引了同样简单善良的张家汉。

深夜翻墙再次相遇,家汉特地去浴室送上跌打药,还机缘巧合地救了一样是同志的师弟,两人开始了更多互动。

二、相恋 当女生主动爬上身诱惑家汉,他才恐惧地发现自己好像对女孩子没反应。

与birdy兄弟相称整日混在一起,半夜在宿舍的上铺一起吃坚果(坚果开剥的声音像就心跳一样砰砰砰)、偷电影海报、公路上飙机车、夏天在家汉的床上一起午睡,一种莫名的情愫在滋生。

三、确认心意同时对彼此产生了好感,家汉安静birdy更热烈直接,因为同侪的校园暴力,birdy选择沉默地保护家汉,跟刚好对他有兴趣的师妹班班“恋爱”了。

一直到birdy骑机车出车祸,家汉帮他搓澡(此处省略一万字,说实话。

这里有震撼到,算是新人演员的两位拍的真很可以),birdy再也憋不住了,情不自禁地回了一个吻。

收到了对方的回应,却在那之后,birdy刻意避开了家汉。

四、分手 气球事件让birdy留校观察,班班被开除,birdy被爸爸在学校爆揍,家汉不忍替他挨揍。

这个时候的birdy,面对越来越浓烈的感情,面对学业,他决定冷处理这段感情。

两人去外岛旅行,做了最后的“告别”。

五、中年再相遇片尾算是整部电影最让我惊喜的一部分,很多爱情片让主角再相遇就美好大结局了,可是导演给了满满的戏份和惊喜。

年中的家汉是戴导饰演,把那种女生巧遇初恋的内心小九九表现的淋漓尽致,真的完全很小女生的感觉,竟然还捂嘴,我以为男生是更淡定的。

只是可惜了班班,夹在两男主之间毁掉了自己的前半生。

她后来跟birdy离婚一个人带着孩子,才发现有些事情是后天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改变的,怪不了任何人。

早知道这份感情就不那么努力了。

一些个人感受婚姻,也跟做题一样,要婚过才有犯错的机会,才有自主选择的机会。

华人社会里,婚姻是人生头等大事,第一次婚姻更是如此,你再不正确家人也穷尽力气把你扭正,直到发现这段婚姻真的支离破碎了,才终于愿意对你松绑。

倒推一下,如果我们都知道,这次婚姻会失败,是不是会更用心对待?

坚定不移地只跟着自己的心走?!

用隐秘一些的方式,悄悄的躲开大众的审视。

片尾看瀑布那幕,配乐突然停掉,用了瀑布倾泄万马奔腾的原声,对应了中年家汉此刻的心境,哪怕外界喧嚣如雨,如今的我终于可以再无人干扰的爱我所爱。

要说不足,这么好的爱情电影,配乐弱了些,主题曲多好听啊,配乐再丰富一点就更好了。

前几年的《爱乐之城》,今年是《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在别人的故事回忆自己,曾经有一个人那么爱我,也不错。

 7 ) 两种男孩

世间男孩千千万万个,种类也按各类分法不计其数。

但在电影里的这两个男孩,我想从其截然不同的爱的表达方式作为切入点,去讲讲这两种男孩的不同。

对于爱的表达,其实归属于一个人的情感表达的分类,我将其简单分类为情感表达自如型和情感表达别扭型。

又或者,我们可以分类为语言表达型和行动表达型。

或者说能够成熟和愿意去表达情感,和不喜欢不习惯去直接表达情感的差异。

这种分类法也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分为情感(Feeling)和思维(Thinking)型人格。

情感型人格天生情感丰富,能够成熟地运用和表达情感,思维受到压抑。

而思维型人格则情感表达受到压抑,逻辑思维能够成熟运用。

很明显地,王柏德属于情感表达压抑型,而张家汉则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情感。

我们可以看到,两者都是深深爱着对方的,但只是因为情感表达方式的不同,就足以让两个男孩的矛盾冲突不断被放大,从而距离被拉开。

药膏VS核桃在最开始,相比言语,两者都是用行动去表达爱更多,比如家汉的药膏,Birdy的核桃。

只有傻瓜才不知道我的意思VS我帮你电影写歌一直到私奔到台北的旅程,Birdy在家汉偷亲他后首次引用三毛的文字来表达愿意开始接受他的爱,然后在剧场里自导自演,间接地告诉他“只有傻瓜才不知道我的意思”。

其实对于这种朦胧的表达,两人心里都有意会,毕竟形而上的亲密是建立在两人情感连接之上的。

只不过这种不明确性,容易让关系在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时变得不稳定,且亲密关系具备排他性的特质。

你敢不敢VS 为了你好这时候有了学妹的出现,无疑会让那位勇于表达自我感情的人受到挫折。

得不到回应的爱,注定要被风雨漂打。

所以才会有在家里对峙“所以我们只能是好朋友吗”“我敢说出自己喜欢谁,你敢不敢?

”等名场面,忽视了对方给自己放的热气球暗语,那个暗语还是自己先给对方的。

毕竟爱情让人盲目,尤其在压抑的环境下,每个人的情感都会或多或少地扭曲。

我只是想去一个没有你的地方VS你逃不掉的但凡情感爆发后就会失去理智,失去理智说的话就不可信。

所以“我只是想去一个没有你的地方” = “我只是想去一个只有你的地方”,而“你逃不掉的” = “你逃不出我的手掌心的”

要不要上来坐VS 改天吧如果不是知晓Birdy内心的想法,我想观众肯定会在他重逢说出“其实我当时是真的很爱你”时质问这种话怎么说得出口。

毕竟Birdy爱意的表达方式是那样地隐晦、私人、不明显,一直到重逢相遇对方问了要不要坐坐,也仍回答改天吧这样压抑情感的话。

写在结尾这是一部关于“勇气”的青春电影,青春时的爱总是疯狂的、青涩的、勇敢的、矛盾的。

我们可以看到无数个冲突的场景,而这种矛盾和冲突,就是需要这两种不同的男孩的设定去形成差异。

我们在生活中也总是会被互补差异性的人吸引,但这种差异往往会让亲密关系受到冲击甚至破碎。

我们要去学习理解两个个体的差异,才能让亲密关系变得更加稳固。

而理解包含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理解自己,另外是理解他人。

前者是后者的前提。

 8 ) 醉过知真味,醒来觉意浓

“干嘛为了爱情打架?

”神父平静地问道。

是不是在中年人的心中“爱情”真的没多大打架的必要呢?

“我不知道要说什么。

” 阿汉哈了一口气道。

是啊,正沉醉在爱情中的热血男儿,又能说什么呢?

这个开头的对话发生在故事高潮部分后,阿汉和神父的探讨。

电影就在这场探讨和阿汉的回忆中展开了。

阿汉和转校生Birdy泳池初遇,互相关注1987年,小岛解严初期,阿汉和Birdy相识于泳池。

Birdy看阿汉时只咽着口水没说话,或许阿汉对美好肉体的心动难以抑制,所以主动问好了。

可能阿汉是Birdy来这个学校第一个认识的人,又或许是阿汉一开始对他Birdy很友好,再或者Birdy只是单纯为了来看阿汉找个借口,所以晚上Birdy会专门跑来阿汉宿舍找阿汉借肥皂。

(看阿汉舍友态度,Birdy应该是他们宿舍常客了)查寝后阿汉被舍友们带着一起翻墙到外面夜游,和约好的辣妹们做爱,可阿汉其实是同性恋,对坐在身上辣妹的撩拨不起生理反应,只能抱歉的对着那女人说:对不起。

对女人不来电的阿汉虽然两人在不同的班组,不同的宿舍,但因为都加入了学校乐队,几乎每天都会在一起。

在乐队的排练间隙,神父和队友们说他和自己的爱人是在舞会上认识的,“我看她的时候,她也正在看我”,听到这句话的阿汉默默看向Birdy,他发现Birdy也正在看他,并冲他笑,阿汉强撑着矜持抿嘴掩笑。

可以看出阿汉此时是不敢正视自己性取向的。

互生情愫的阿汉和BirdyBirdy半夜翻墙外出买东西吃,第二天被舍监发现外卖餐具,导致男生宿舍加强管理,一众男生失去了溜出校外的机会。

Birdy因此被舍监惩罚打屁股,阿汉在走廊看被毒打的Birdy时,却发现Birdy在得意的看着他。

阿汉看Birdy被打时Birdy一脸得意看着他目睹Birdy被打伤的阿汉晚上带着祛瘀药在只剩冷水的浴室找到Birdy。

阿汉离开,恰巧遇到舍友大巴一行凌辱同性恋学弟,指责学弟告密,并要求阿汉一起施虐。

Birdy直接走出带走了学弟,大巴一行置疑阿汉和Birdy从一个浴室出来,阿汉矢口否认。

其实Birdy的外卖餐具被发现或许是Birdy故意为之的,前面Birdy跟着舍监屁股后面进阿汉宿舍充分展示了舍监是个很呆很不找事的人,这么粗枝大叶的舍监能发现Birdy的外卖餐具,更多的可能是故意让他看到。

所以这事儿根本和学弟告密无关。

Birdy的目的是通过此举使管理加强而阻挠阿汉宿舍男生半夜带着阿汉出校约炮,以方便他制造更多和阿汉的相处机会。

他之所以看阿汉面带得意,或许是想阿汉终于有更多和我一起的机会了,终于不用被大巴他们带出去约炮了……。

(补充:翻墙外出被抓的事,电影里从始至终没一个人觉得是舍监自己发现问题才使宿舍加强管理,都只认为是被告密的,可见舍监的粗枝大叶是众所周知的)很快,Birdy又带着从舍监那里偷来的核桃半夜爬到阿汉的床上邀他一起吃,阿汉问Birdy你就那样带走学弟不怕大巴他们找你麻烦吗?

但Birdy不答,只把话题转移到核桃上。

之后Birdy带着阿汉出去,Birdy还向舍监的车里撒尿报复。

(你看,阿汉不能夜游了他还可以半夜来找他一起玩了,他和阿汉的时间不能被他人分走了。

)

Birdy带着核桃爬阿汉床头, 阿汉给Birdy喂核桃。

他们岛上的元老逝世。

校领导说可以请公假去台北为元老谒陵,阿汉和Birdy在默哀时互使眼色,相约一起请公假上台北谒陵。

集体默哀时两人默契的睁眼互使眼色台北对初入大城市的他们充满新鲜,他们一起假模假样的哭丧,Birdy吐槽虽然不知道领导人有什么功劳但还是祝福,接着不忘转头看着认真祷告的阿汉,然后默默浅笑。

他们在录像厅看Birdy名字来源的电影《鸟人》,中途阿汉发现Birdy似乎睡着了,阿汉看着Birdy情不自禁,默默亲上了Birdy,被工作人员看见后他依旧狡辩,像在学校被大巴置疑和Birdy从同一间淋浴间出来一样狡辩,不承认不正视不接受。

鸟人 (1984)8.31984 / 美国 / 剧情 战争 / 艾伦·帕克 / 马修·莫迪恩 尼古拉斯·凯奇

在录像厅阿汉偷亲睡着的Birdy被工作人员隔着门玻璃目睹从录像厅出来后,他们在繁华的都市徜徉,聊着三毛,Birdy借书里的话表意,“如果你给我的,跟你给别人的是一样的,那我就不要了”。

之后Birdy说地球人多,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人,阿汉说:“那以后我们不要生啦?”Birdy说:“好,反正我跟你本来就不能生,笨蛋!

”虽然含蓄,但这是他们的一种双向告白。

从台北回来的前晚,疲惫的他们互换了外套在商场角落睡觉(可能钱不够住店),镜头里Birdy一直往阿汉身上挤,手似乎也在阿汉身上抚摸,阿汉表情在变化但没反抗Birdy日复一日的相处下来,阿汉对Birdy的爱已浓烈到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地步,他满脑子只有Birdy,在没有Birdy的夏日午后阿汉盖着被子发着和Birdy零距离接触的春梦,这算是阿汉的身体对他性取向的正式确认。

阿汉春梦的镜头展示了阿汉卧室全员男人的海报墙暑假里,他们俩经常玩在一起、睡在一起。

而Birdy对阿汉的爱也不一般,有次从电影院疯完,偷海报回来,二人一起睡觉,阿汉妈就目睹阿汉的头压着Birdy的手腕,但Birdy不在意,也不抽手,阿汉妈对此若有所思但终究没有吱声…这场景颇有汉哀帝和董贤的断袖之意

阿汉妈目睹阿汉的头枕在Birdy的手腕里转折发生在新学期Birdy的疏离。

大巴一行见曾经的室友和Birdy亲密无间,又想起Birdy曾从他们手上直接带走同性恋学弟,不禁认定Birdy是同性恋,对Birdy进行群殴,逃跑中Birdy 想鸟一样从二楼阳台跳下,幸而无事。

但Birdy也明白了和阿汉在一起的后果。

大巴一行目睹Birdy和阿汉关系亲密

Birdy又曾目睹阿汉妈被学校老师请来告知:阿汉成绩下降,所以新学期只能分到社会组。

所以阿汉才会跟他这种差生分在一个班。

这两件事都让Birdy开始意识到他和阿汉在一起的严重性后果,他决定和阿汉分开。

恰逢这一学期,男校开放了发禁招收了女生。

一个昵称为“班班”的高一女生闯入了他俩的世界,这是个和Birdy一样敢直接对抗领导的学生。

所以班班会想当然的跑去对Birdy说:别人不懂你,我懂你。

Birdy对班班玩摸头杀,故意气走阿汉眼见着阿汉的不开心,Birdy不仅和班班更亲密了,还劝说阿汉要找个女朋友而不是一直跟着他,甚至让班班给他介绍女朋友。

阿汉:我以为这世界是围着我俩转的,怎么突然我像是别人?

对此,阿汉慌了,他充满了嫉妒和不安,他感觉自己被遗弃了,他不知道怎么办了,他甚至直接叫Birdy 不要和女生走那么近,但只得到Birdy的你这样和教官有什么两样?

他跑去问同性恋学弟:你什么时候开始喜欢男生的?

有想过找女朋友么?

有想过看医生么?

“我从小就喜欢男生,以后也不会变!

”他问学弟其实也是问自己,但学弟的坚定,让他心理开始接受了他的性取向,接受了他爱上了一个男生的事实。

Birdy的告白气球很快,Birdy用和阿汉一起准备的气球和阿汉给他的暗语,进行了一场被全校见证的告白,但全程Birdy却是对着班班挤眉弄眼的挑逗。

阿汉对此愤懑难平,他跑去公园散心,并忍不住给Birdy的call机留言,要他来见他。

一直等不到回应的阿汉遇到了寂寞的老人和他搭讪,夜幕降临,阿汉失落的呆在原地,老人试图和他发生亲密关系,阿汉愤怒的推开了他,并大声嚷嚷道:为什么你要这样?

我跟你不是一种人。

干!

“这种人”是哪种人?

同性恋?

不是的,阿汉此时已经接受自己喜欢Birdy这个男生的事实,“这种人”是指:找陌生男人发泄爱,看到男人就想上去啃的寂寞老gay。

而阿汉爱的只是Birdy,他和老人当然不是一种人喽!

… 但这个老人的撩拨已经激起了他和Birdy发生关系的强烈欲望!

他要主动出击了。

适逢Birdy 意外发生车祸,摔脱臼了手臂。

阿汉,是Birdy危难关头第一个想到的人。

细节:车祸现场Birdy穿着的外套是阿汉的包扎好后,在浴室,阿汉强行帮不方便又不肯接受他帮助的Birdy洗澡了,并在洗澡过程中强行给Birdy打手枪,阿汉换来了Birdy的吻,而Birdy,只能说:“对不起”,Birdy面对阿汉终究克制不住自己。

他不想这样,他要拒绝阿汉的,可他没有做到。

这之后,Birdy 较之前更冷漠更疏离了。

于是接下来Birdy公然用大气球示爱之事东窗事发了,Birdy的父亲是权贵,还是本校学生会会长,所以男生Birdy留校察看,女生班班被勒令退学。

不用想,这是阿汉举报的。

Birdy的冷漠态度激化了他,他不服,因为他认定那件事明明是Birdy对我张家汉的告白,凭什么要被无关的女生班班顶替掉!

Birdy父亲在学校公然殴打儿子,阿汉冲来保护Birdy被其父打伤,阿汉向教官自首替Birdy顶罪,Birdy不领情,他们俩厮打成团...一向很怂的阿汉不接受Birdy现在的怂!

他完全无法接受一向勇敢洒脱的Birdy不肯坦诚和他的爱。

其实电影里Birdy的身份是 转校生,说到转校生我想到陈昊森的一部同志剧《红色气球》,剧中已婚体育老师因为世俗压力对李向晚始乱终弃使其被迫转学。

之所以提到这个,我是想说Birdy高二后突然转校,应该也是个有故事的男同学。

电影中也有两次交代Birdy的父亲对Birdy的失望,(台北游时Birdy告诉阿汉,他父亲后悔当初没掐死他,以及后来Birdy父亲在学校亲口说宁可没生他!

)相较于阿汉家里至少有个善解人意的温柔母亲,Birdy除了父亲似乎只有3个优秀的姐姐,而父亲一直对叛逆的他不满,他或许很早就受过很多伤害,他渴望自由,所以相比于他人会疯狂,更是以《鸟人》的Birdy自诩。

记得在《断背山》里,恩尼斯对杰克的爱放不开,为什么?

因为他小时候见证过世人对同性恋的残害,所以畏惧。

而这部电影的Birdy呢?

他为什么敢直接从人群里带走被霸凌的同性恋学弟?

是不是可以理解为Birdy是受过类似伤害的,他知道这种无助感,所以不惧大巴一行的人多势众。

而Birdy和阿汉也曾在台北街头对维权的同性恋无力相助。

他知道同性恋的处境,知道他无能为力去改变世俗眼光。

他爱阿汉,所以不想阿汉和他一起去承受世俗的歧视和唾弃。

再加上他和阿汉在一起后阿汉成绩下滑分到他所在的差班,他越发清晰的意识到阿汉和他相爱的后果,他知道他们再这么亲密下去在这个世道会很惨,他知道他如果真的爱阿汉就必须放手。

然后就是电影开局,阿汉和欧神父的对话了……正好欧神父告诉阿汉,他曾因为不够勇敢而错失所爱。

而当晚Birdy又去了阿汉家和阿汉父母说阿汉和他抢女朋友,表明要和阿汉划清界限专心备考。

原本Birdy只是想通过家长方的压力使阿汉抽身,却不知他现在的所作所为就是给正想勇敢的阿汉用激将法,阿汉差点就直接当着父母亲的面说出他喜欢的是Birdy了,阿汉用外语的同性恋发音说自己是同性恋,敢承认自己喜欢谁!

责怪Birdy不敢坦诚爱,而Birdy只回应:你可不可以不是同性恋啊!

(同性恋用的外语发音) 面对Birdy的不坦诚,阿汉在崩溃边缘疯狂挣扎,他气愤离家 ,不放心的Birdy一路跟着他,两人一起坐车坐船到了海边,在一番唯美MV后,一切归于平静,阿汉主动去亲吻着Birdy,Birdy也抬头回应着阿汉的吻……终于他们俩都彻底的打开了自己,坦诚了彼此的爱。

Birdy抬起头回应阿汉的吻之后,Birdy依旧以备考为由,表示不再见面。

但联考后Birdy没有考上大学,只有阿汉考到了台北的大学。

然后Birdy搬家了,也换新电话号码了。

直到第二年Birdy重考前夕,阿汉Call机响起。

“你是Birdy么?

…Birdy?…Birdy?”“嗨,好久不见”电话接通了很久Birdy才回复。

阿汉鼓励Birdy重考加油,他可以的,并责备Birdy搬家了都不告诉他,并关心的问Birdy和班班的情况。

“她说和我在一起很像在拍琼瑶电影,不真实”

尽管已经一年没见了,但他们还是放不下彼此,虽然此时阿汉还有所期待,但Birdy依旧坚持着抽离,不再表心意,…没聊几句后,阿汉在电话里为Birdy放了歌:《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刻在我心底的名字9.1陈昊森 / 2020表示会珍藏这份感情在心底,他们双双哭到不能自己,尽管阿汉拼命的投币,但终究抵不过长途电话的费钱速度,不知不觉在忙音中结束了这次联络。

Birdy没有去台北的大学找过阿汉,阿汉也抽身了。

他们从此失联。

同性恋被歧视被当怪物的年代,爱一个人,终究希望他好,阿汉同样也不能因为爱Birdy去纠缠他,而毁了他的人生。

但他们彼此的名字深刻对方心底了。

这里不禁想到《爱在暹罗》的台词:“我们不能在一起了,但这并不代表我不爱你。

爱在暹罗 (2007)8.32007 / 泰国 / 剧情 爱情 同性 / 楚克·萨克瑞科 / 维特维斯特·海伦亚沃恩酷 马里奥·毛瑞尔“我们不能在一起了,但这并不代表我不爱你。

”转眼镜头定格在30年后的同学会上。

中年阿汉戴的手表和Birdy少年时戴的一样剧情交代这是阿汉30年来首次参加,阿汉游离在同学会角落四处张望但并没有看到昔日的爱人。

或许是因为此时小岛同性恋已经合法化了,阿汉才决定去见昔日不能在一起的爱人吧。

他拿到最新通讯录后有些忐忑不安,拿起又放下,但终究还是打电话给Birdy了,接电话的人是班班。

和班班会面后,他知道Birdy和班班结婚生子后不久就离婚了,班班潸然泪下地说:后来才懂,有的男生喜欢男生是天生的,早知道我就不努力了,害了我一生...

同妻班班诉说辛酸潸然泪下不久阿汉远赴加拿大为欧神父谒陵, 他还见到了神父的同性恋人Alex,他明白了当初欧神父为何对他百般阻挠。

从欧神父恋人处,阿汉得知Birdy近些年常来见欧神父。

在魁北克街头同性恋人已经像异性恋人一样敢在公共场所大方亲吻。

阿汉看见了Birdy ,一时慌张不已,于是躲避不见。

可能是觉得相见不如怀念还是不要见了吧!

阿汉看着肆意亲昵的同性恋人却躲避Birdy但导演终究安排他们相见了,他们的见面没有年轻时的歇斯底里,都很平静。

(除了中年阿汉很奇怪的捂嘴了一下,不懂,只觉得突兀) 还记得少年阿汉因为解严后专制的爸爸往大陆老家寄钱却不肯给他钱买机车而问阿妈:你为什么和爸爸结婚?

“不结婚怎么会有你呢?

” “这根本就是繁衍,所以你根本不爱他,对不对?

” “久了就爱啦”日久会生情,习惯了就好。

终究是“遍阅人情,始识疏狂之足贵;备尝世味,方知淡泊之为真” 中年Birdy直接告诉中年阿汉:其实那个时候我真的很爱你耶。

再爱终究也会在岁月中逐渐回归平淡。

不久阿汉到了,和Birdy在门口互道着曾经的暗语“晚安(我爱你 爱你)分开,阿汉又追上Birdy表示要陪他再走一段。

”恍惚间,他们似乎看到了年少时的阿汉和Birdy在这加拿大的巷弄里嬉闹着、弹着吉他合唱着《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

中年阿汉和Birdy似乎看到了少年时的自己其实这段对他们曾经的分离又补充了一下。

少年Birdy说:你很烂耶,考试考不好哦?

…你以后靠什么生活呀?

言外之意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你为了和我一起,学业都放弃了,以后怎么生存呢?

Birdy是真的很不愿耽误阿汉的前程啊!

而阿汉也只能唱着“忘记你……”(合唱主题曲)告诉自己去忘记。

奈何这份感情深刻心底无法抹去。

这本该发生在最美好年华的甜蜜爱情在时代的不允许下只能在中年以后续上,时代让他们把彼此的名字深刻心底,可这份深刻终究让他们留下痛彻心扉的伤痕,好在他们活到了同性爱被允许的时代……电影最后,两个年少时曾爱的要死要活而错失彼此的半百男人,年少时浓烈外溢的情感早已沉淀的淡泊难惊,在他们那恍惚间的少时嬉闹弹唱后,少年Birdy 丢弃了他们刚刚互相玩的球,他们远去、他们消失。

最后的镜头只留下还亮着路灯的空旷街道和被丢弃的球。

而那时,天空已泛白。

这是不是天亮了梦醒了?

我会想,是否中年阿汉与中年Birdy还是会回归各自的人生,这次重逢不过是两个走在不同轨道的人的一次碰头?

就像少年Birdy 丢弃了他刚才还和少年阿汉一起玩的球、就像中年阿汉的那句“我再陪你走一段好了”是否都暗示了 “相见亦无事,别后常忆君。

暖风纵有情,桃花难再寻。

” 终究时过境迁,各就各位继续彼此不再相干的人生?

和只剩可以回味的往事?

这部电影114分钟将近两个小时,全片以阿汉为人物主线,阿汉会出现在所有场景里,明明时长已经够长的了,提到的点涉及的面也很多却大都没有表现好。

既然年少时大都是阿汉视角,以阿汉和神父的探讨展开,那如果30年后的戏份一定要有的话,为什么不设置成Birdy视角啊?

欧神父同性恋人不是有说Birdy近些年有来看望欧神父,那为什么不从Birdy和欧神父的探讨展开30年后的故事,那样不是能更好的二人彼此的心意嘛?

是因为阿汉在情节里大多是被动的,(电影里大多时候阿汉的喜怒哀乐是被birdy左右着的) 所以内心戏更多嘛?

还有阿汉妈在那个暑假目睹睡在一起的阿汉和Birdy不是若有所思嘛?

除了她老关心Birdy到底结婚了没?

后续为什么不再交代一下她对阿汉的人生态度?

阿汉一直单身没有婚娶过吗?

那他30年是怎么面对流言蜚语怎么生活的?

……我们回到电影开头:“干嘛为了爱情打架?

”。

“Birdy不肯坦诚爱情令人发疯”或许你会这么说吧!

我的回答和阿汉一样“我不知道要说什么。

”因为这只是阿汉身份认同后的一次勇敢问爱。

毕竟年轻人的行为是最纯粹的,或许有一天你也会发现年轻时的初恋是平淡人生中最难得的一笔浓墨重彩,单恋也好,相爱也好,那份纯粹的爱,不管余生会如何平淡,但有个名字会刻在你心底最深处永远不会被忘记……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2020)7.52020 / 中国台湾 / 剧情 同性 / 柳广辉 / 陈昊森 曾敬骅推荐指数:★★★⭐⭐双男主颜值:★陈昊森演技:★电影主题曲:★扣分点:1.宗教和情欲冲突太刻意,神父和阿汉的对话在不合时宜的时候出现,不仅导致剧情碎,也割裂了剧情调动起的观众情绪。

2.30年后的重逢戏演绎的很尴尬,强行拉大格局却并没有表现好。

30年前阿汉和神父倾诉对Birdy的爱,那30年后完全可以设置成中年Birdy视角去和神父爱人Alex倾诉他年轻时对阿汉的心意啊!

再和中年阿汉重逢相望,这样的结局更有说服力一点吧。

ps:片尾字幕背景有很多正片没有的少年阿汉、少年Birdy有爱瞬间,

 9 ) 肆意或者平静,有或无的经历,都塑造了现在独一无二的你,只要不怕受伤,就有爱的希望。

在我看来,阳光灿烂的青春,甜蜜浪漫的爱情,痛苦纠结的家庭,肆意奔放的尝试,这些都只是青春的一部分,有经历的可以多喝一杯,没经历的也不能说是遗憾。

真正的遗憾是你喜欢对方,对方也喜欢你,但是没有尝试去争取。

你以为给到对方的是你能想到的最好的,就是对方想要的,这是错误的爱人方式,但恰好因为它是错的,因为时间无法返回,所以他才充满了值得一辈子回忆的魅力。

最好的缘分不仅是在人海中相遇,还有不在人海中走丢。

最好的结局不是在一起,而是一直不忘记。

看的过程中,让我想起了《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倘若有人问起我的烦忧,我不敢说起你的名字”。

看完电影我在想,哪一种比较更孤独?

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保护好自己谁都不爱;还是明确的知道爱一个人,却始终不能也不想靠近?

趁着年轻努力的去爱,不要怕受伤,哪怕被拒接也沒關係,重整旗鼓去爱下一个,哪怕被拒绝,“两处相思同戴雪,此生也算共白头”反正再过65万秒后我们都会成为空气中的一部分,不分彼此,融为一体。

 10 ) 那些错失的岁月,是时代刻在他们身上最痛的伤疤

作者: pASslosS 就在本月初,《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成为首部票房突破1亿新台币大关的LGBTQ电影,也是台湾电影史上为数不多的几十部LGBTQ电影中票房最成功的一部。

本片由《刺客聂隐娘》《地球最后的夜晚》的摄影师姚宏易担任摄影指导,杜笃之担任声音指导。

在今年金马奖上,该片也荣获最佳摄影以及最佳原创电影歌曲两项大奖。

电影开篇引用了《旧约 雅歌》 8章7节里的一句话:爱情、众水不能息灭,大水也不能淹没。

若有人拿家中所有的财宝要换爱情,就全被藐视。

短短一句已然隐喻了故事全局。

故事发生在1987年,当时台湾刚刚解除了长达几十年的戒严令,但社会上变革之风依然微弱,步入了顽固而压抑的保守主义。

这种风向也依然扎根在阿汉所在的天主教学校,那里的生活与往常一样,充满了男子气概的军事化管理,讲求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以及对天主教的绝对信仰。

暴虐的教育把这里的男孩子训练成用暴力彰显阳刚气质的男人,这意味着他们会对“不够阳刚”的男性进行羞辱和践踏。

其中有一段暴力情节被描述得触目惊心,他们在公厕对一个男孩子进行了残酷的羞辱和迫害。

阿汉与Birdy在加拿大神父所管理的乐队相遇,Birdy这个名字是其本名的谐音,来自艾伦·帕克电影《鸟人》里疯癫人物Birdy,他继承了这个人物的荒谬和特质,成了学校出了名的不服管教的学生。

而作为一个家里有着“专制父亲”和“优秀哥哥”的年轻学生,阿汉面临着许多心魔。

因为成绩不好,他在高中被分入社会组,这让他受到了父亲的蔑视,因为社会组在其父辈眼中毫无前途。

这是当时历史背景下两代人的隔阂,那个时代不仅落后于年轻一代的需求,更落后于阿汉与Birdy的需求。

他们的父辈是被时代压抑和侵蚀的产物,其对人生的定义是“活着”,但阿汉这代年轻人却已经在探讨“爱情与自由”。

在代表学校到台北参加蒋经国葬礼的旅行中,阿汉和Birdy的关系变得亲密起来。

他们在街上闲逛,而早在1988年,台北街头就已经有平权人士。

影片在此致敬了80年代为同性恋群体发声的祁家威先生,他被称为“台湾首位公开出柜的男同志”。

这名祁家威先生的化身举着一个简陋的标语牌,上面写着“结婚是每个人的权利!

同性恋不是病!

” 这朴素而利落的笔迹,并没有如今铺天盖地的彩虹旗那般华丽,但其中之珍贵,难以用语言形容。

在这一情节中,他遭到了执法人员的暴力对待,阿汉和Birdy下意识去帮助他,却并没有察觉到他们是“共同体”。

这就是那个“牢笼未曾显现”的残酷年代,如今的人们可以坚韧地对抗并打破束缚,但阿汉和Birdy则是看不见笼子的笼中之鸟。

另一贯穿于全片的线索是一首蔡兰钦的《这个世界》,他们总是反复唱着: 在这个世界,一点欢乐,有一点悲伤,谁也无法逃开。

我们的世界,并不像你说的真有那么坏,你又何必感慨。

用你的关怀和所有的爱,为这个世界,添一些美丽色彩。

这首歌算是对年轻灵魂的鼓舞。

旅行中的他们还在探索对爱情的理解,在碰触那面铜墙铁壁之前肆意想象,似乎只有在这首歌的保护下,他们的爱情才能安然绽放。

值得一提的是,蔡兰钦于1987年去世,享年22岁。

这意味着他们的爱情在最开始就已经萦绕着死亡气息。

但是初恋总是伴随着对死亡的想象,所以才会热烈极致,对他们而言,无论如何都要在精神上自杀一次。

随后,他们的确以某种方式杀死了自己的青春和热情。

Birdy发现自己喜欢阿汉之后便不再那么勇敢了。

此时正巧学校开始招收女学生,他便交了一个女朋友证明自己是直男,他利用阿汉做了许多事,刻意去伤害阿汉的情感。

在这种校园氛围下,爱情本来就是禁忌,而同性之间的爱情则是禁忌中的禁忌,所有的教条都在绞尽脑汁去证明阿汉的爱不是爱,只有异性恋的爱是爱,就像教父所说的,你们是“在乎”但不是“爱”。

此前神父也曾告诉过年轻学生“要活在当下,享受恋情”,可惜这句话的主语并不包括阿汉也不包括Birdy。

有趣的是,影片对Birdy的女朋友和未来伴侣也有提及,男同志之间那个虚置的“女朋友”,是同性恋情感不可被诉说的证明。

在剧情中,通过交女朋友来否认自己的同性恋身份,通过“抢女朋友”而包揽过错……这种“不可诉说”将在他们未来的人生引爆更多的悲剧。

男同和同妻的家庭也是如此。

看起来男性无需去迫害一个无辜的异性恋女性,但是社会压力会逼迫他们必须按照“正确答案”填补空缺,最终的受害者既是女性也是男性,而他们本不该因为任何错误的人牺牲自己。

落后的体制就是会让人们互相怨恨,做彼此的替罪羊,然后无穷无尽地赎罪,对人性的抹杀莫过于此。

而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处是,当Birdy和阿汉在浴室里第一次面对了自己的激情和欲望,随后跌入了长久的悲伤。

他们本不该有这种悲伤。

阿汉这个人物大概有80%是基于导演柳广辉自己的经历。

最初,他的目的不是拍一部同性恋电影,而是拍一部回忆初恋的影片。

只不过,他的初恋恰好是一个男孩喜欢另一个男孩的故事。

值得肯定的是,导演并没有把影片拍成关于“出柜”的滥俗故事,因为对于LGBTQ群体的真实人生来说,出柜是个“伪结局”,尽管它可以作为一种勇气的证明,但永远不会是故事的终结。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刻在你心底的名字》非常适合被看作台湾LGBTQ平权史的里程碑之作,因为这是一部深深植根于历史的电影。

影片不仅揭露了几十年来台湾“被宣扬的开放”下的伪善,也展现了同性恋群体所遭受的全方位压抑,与此同时还回溯了台湾的LGBTQ群体已经走了多远,走得多不容易。

导演曾说他特别希望《刻在你心底的名字》能传到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那里的法律仍将同性恋与罪名等同。

而这两个地方之所以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它们是电影主题曲的词曲作者许媛婷、佳旺和陈文华的故乡。

其实直到现在,大多数70年代生人的台湾男同性恋仍会选择一种非常低调的生活,他们暴露性取向的压力和风险都要大于年轻人。

所有迟来的庆祝和平权成功后的欢腾对他们来说都有些“为时已晚”,因为他们已经被那个时代伤害,任何喜讯都只能有限地消除他们的心防。

有人疑惑,难道同性恋之间这种轰轰烈烈的情感才算爱情吗?

其实他们忽视了一个事实:这部影片的情感之所以如此强烈,正是因为这些情感曾被压制在深海之下,你所看到的一切是他们的情感特写,但当镜头逐渐后退,阿汉和Birdy的故事便会被那个时代遮掩抹杀到所剩无几。

这不是一场比较同性恋和异性恋谁的爱情更加轰轰烈烈的游戏,这是对伤疤的回忆,本该发生在青春年华的爱情直到中年之后才有了续篇,而错失的岁月正是时代刻在他们身上最痛的伤疤。

在片尾处,阿汉在酒吧看到Birdy的身影,内心挣扎着不敢前去相认,随后却又在酒吧等待数日,直到Birdy奇迹般地出现。

他们不够幸运,也不能轻而易举地从中恢复,但他们的故事肯定了平权的意义,那就是不要再让这种创伤延续下去。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短评

拍的相当mv化,浅薄的政治隐喻,爱情来的莫名其妙。蔡蓝钦的这个世界,陈升的拥挤的乐园,主题曲,都非常好听,也挽救不回。

6分钟前
  • 阿朽
  • 较差

一年一部口碑火爆的同性题材影片已成为台湾影坛不可或缺的现象。这部在时代背景和跨度上要比《谁先爱上他的》丰富得多,可惜剧本没有深挖这种时代与人物命运的关系,主要还是聚焦在私人情感和性向认同上,没能打开这种题材的桎梏。前半段的爱情故事讲得娓娓动人,不乏零星的政治和宗教话题点缀。分手前的那个超现实意味的段落有点跳脱,不过相比随后中年版的主人公登场,还是容易接受一点。卢广仲的主题曲很动人,浓缩了剧作的精华,不愧为金马最佳歌曲奖。

8分钟前
  • 罗宾汉
  • 还行

太普通了吧!!

10分钟前
  • 猛汉世雄
  • 还行

“每个人的初恋 都跟史诗电影一样伟大”

12分钟前
  • 请让我滚去学习
  • 力荐

很台湾的电影……但后边三十年后这段感觉还是挺没必要……

13分钟前
  • 飞光
  • 推荐

为什么分这么低啊,只有开头拖沓了点,感情很细腻的啊,人的感情太复杂了,又勇敢又懦弱,又克制又浓烈,没有经历高浓度感情的人,太难体会了。成功被歌安利电影,然后在电影里惊现我娃。

17分钟前
  • 木桃
  • 力荐

刚开始傻傻分不清两个男主,看到后面还是感觉陈昊森略帅一筹啦哈哈…我和初恋05年之后分开再也没见过了,他女儿应该有十来岁了,偶尔还是会梦到他。

22分钟前
  • 阿廖沙
  • 还行

后面那段真的有拉胯耶,尽管戴立忍帅的很稳定,但是前面少年的情感真的很真挚,很凶猛,像两头野兽在戒严的枪林弹雨中穿梭,真的是千刀万剐的感情才生动了,爱一次用完所有能力,技能冷却一辈子,能在青春时代谈过这样一段还求什么呢,大部分人不论弯直可能几辈子都没有呢。

25分钟前
  • 了不起的花轮君
  • 推荐

古城、艺术、神祇、信仰拷问、冲破“世界”的对峙、滚烫的肌肤接触、共同分享的私家记忆…种种大热同影元素的娴熟拼贴,或许乍看没那么多新鲜性,或能从中望到了许多作品的影子。但更为独特和成就它的是文本背后那些象征与回顾,种种附着给它的特殊性和价值如此有兴味,也就真正地在每年雷打不动的网剧放送、“耽丑”之外有了意义。【很有趣的对比是三年前在桃片QA场我“听不懂”一个观众对十字星、Elio家节日庆祝的提问,甚至直呼偏题;但如今感觉我终于听懂了那个问题。】【To 法比欧:Father~我需要忏悔(小S扑倒状)】

29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金马奖到底欠了戴立忍多少个最佳男配了?

31分钟前
  • 推荐

陈昊森又演同性恋....

36分钟前
  • T
  • 还行

感觉想讲的挺多,又好像什么都没讲,大概就是并没有很深刻的青春伤痛文学,从头到尾被害了一生的就只有同妻一个人罢了🙄戴导年龄感略重,不像中年再遇初恋意难平,倒更像枯木逢春老树发新芽……台湾同胞是有多久没看到好片子了吹成那样,上映间隔时间太久期待值提得太高,落差有点儿大🥱

39分钟前
  • 雪之华殇
  • 还行

年少部分看到睡着,错乱的剪辑让两个人的感情毫无火花,倒是年长后的重遇略有一点情绪,看到戴立忍说:“那个时候只要谁承认自己是同性恋,肯定没命”我也就原谅了前面他们让人不耐烦的纠结了,不过还是不喜欢这样的处理。

43分钟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还行

勉强及格吧(心里想给5.5)。以为会和谁先爱上他的一个水准,怪我期待太高了,赶不上女朋友男朋友一半优秀,释出资源后一夜降了快0.5分也不冤,目测要降到7分以下………

48分钟前
  • 苏苏苏岑
  • 还行

好無聊喔

49分钟前
  • Phoebeing
  • 很差

结尾的瀑布是在致敬春光乍泄吗!“所以你喜欢女生可以,我喜欢男生不行,你有多爱一点,我有少爱一点吗,告诉我,我和你的爱有什么不同,这两种爱有什么不同”。我也一直不明白到底是哪里不同了。我对同性恋执着般的猎奇就是因为我想搞清楚,为什么这么害怕承认它的存在,到底是有多危险可怕,还是有多肮脏不堪。但随着我看越来越多的同性恋电影,我越来越觉得同性恋的爱情跟其他别人眼中正常的爱情并没有什么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要忍受别人的不理解。所以到底为什么要如此这样的否定同性恋呢???可能,很多电影把同性恋美化了,所以我看不到其中的真相,可是我也只能从电影中窥探到过往的历史和现在的状况。世界有在变好吗,未来值得期待吗,那些爱情能被承认吗。birdy三十年后那句“其实那个时候我真的很爱你”,能在三十年前就说出来吗。

50分钟前
  • 丢丢
  • 推荐

老戏骨不如年轻演员演得好,一场重逢轻飘飘。可能因为陈昊森和曾敬骅真的有全情投入,演出了轻言生死的为爱痴狂,那是初恋即热恋的人才会有的滚烫。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可惜当时已惘然!

5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总而言之就是一个gay先勾引了另一个gay,对方上钩之后突然开始装直男,为了避他甚至和女生谈恋爱,完美诠释恐同即深柜的故事。剪辑潦草,剧情混乱,最后把时间跨度拉到中年稍微救回来一点,但也只是一点而已。(叹气)

52分钟前
  • 叶离
  • 还行

导演知道自己到底想拍啥吗?最后半个小时在…干嘛?

54分钟前
  • sorrynotsorry
  • 较差

还是年轻好啊,爱的那么纯粹热烈,爱的那么傻那么直接,但是又那么多难忘的美好。到了中年阶段确实给人感觉就不太好了,虽然戴立忍演的不错,但是成年Birdy那个演员怎么选的啊,我直接瞎了好吗??故事其实还是挺俗套的,虽然青春那段比较好看,但是没什么新鲜感。如果说这部是台湾版的Call me,那可真是太勉强了。大陆和港台的同志电影,一直都比较套路的走在那种颜色的画面里,仿佛不用特定的颜色就没法表达了,拜托,人家Call me是神作好吗,人家颜色搞得像你们这样小旅馆风格了吗?换种满满阳光的表达方式也是可以的亲~不用总是靠搞颜色的

55分钟前
  • 韦恩斯坦_李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