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歡這部電影的風格,覺得很適合我。
美美的畫面,靜靜的事物,慢慢的說。
很有意思的獨白,很對味,很喜歡,很崇拜這部電影的攝影師。
從開頭的畫面第一句的旁白就喜歡上了它喜歡看美的事物喜歡拍照留住最美的一霎喜歡讀詩詞賦雖然我未必讀懂喜歡安靜地海面靜靜的一個人發呆喜歡懷舊的事物舊時代的中華文化電影裡都一應俱全一秒二十四格每一格都是一張照片這可以說是繼杜可風之後我會認真記住攝影師名字的另外一個人雖然杜可風走的是夢幻路線(偶爾也會有一兩部懷舊的)而這部電影屬於懷舊路線完全南轅北轍但是 都拍出了各自的味道對了 攝影師的名字是關智耀搜索一下才發現原來他已經拍過很多電影了這是一部值得收藏DVD的電影
由出生到离开这个世界,我们一共要做超过两千万个选择。
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没有不选择的自由。
这个世界充满了选择,踏出家门转左还是右?
跟家人或是跟朋友吃饭?
跟什么人一起生活?
还是自己一个人?
每一个选择都反映着影响着我们前面的路。
在这些选择里面,总有些是我们后悔的,想要重新选择,想重新选择是因为我们不喜欢现在的自己。
不喜欢现在的自己,是因为以为身边的人,比自己有更多的选择。
怀疑自己比不上别人,觉得自己作了错误的选择,但若然没有错的选择,那对的就变得没意义了。
其实所有事情都是最好的,你没有选错。
当年疯狂崇拜李小龙时,就被这个女演员迷住了,惊为天人啊,容貌气质绝佳。
现在应该有60岁了吧。
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
影片在过去和现在两个时间点之间来回叙事,过去:交代得清清楚楚,日军占领广州,那就是1938年。
毫无疑问,影片中交代得确定无疑。
这个时候的二花和林伯:
应该是20岁差不多吧,就算是20岁吧。
第二个时间点是现在,但具体没有清楚指明是哪一年,不要紧,提示有很多,仅举一处即可判断。
药铺少爷使用的手机,从外观来看应该是苹果,下图依稀可看见商标,上图是正面。
就算不是苹果,从屏占比来看,也是2010年前后的智能手机,鉴于影片是2010年拍摄的,那么就是在苹果1代的2007-2010之间的智能手机,就算它是2007年的手机吧。。。
另外反映年代的还有吸毒女孩笔记本电脑样式及无线上网聊天 ,少爷的笔记本电脑等等。。。
问题来了,1938-2007年之间,相隔近70年,1938年二花多少年龄?
算她是18岁,那么2007年就是87岁。
影片中的老年二花有87岁吗?
怎么也不可能吧,还有林伯,同样也只有60几岁的样子吧!
其实,只要回到电影开头,一张毕业证书已经告诉了我们:
毕业证书中显示,二花毕业时间是“民国叁拾柒年”,毕业时16岁。
显而易见,二花生于民国21年也就是1932年,晕了,1938年就应该是6岁!!!
三倍发育速度吗???
所以似乎不对,毕业证书上应该是“贰拾柒年”吧?
错了一个字,也行,那么二花就是1922年出生的,1938年16岁,符合剧中1938年时候的人设:亭亭玉立,护校毕业。
如果是1922年出生,那么到2007年就是85岁!
无论从哪方面来看,2007年出场的二花绝不能让观众相信这一点,除非她吃了太上老君的仙丹,除非她是天山童姥。
《东风破》是一部为庆祝东华三院一百四十周年而筹拍的香港电影,由执导过《蝴蝶》《十日谈》的年轻导演麦婉欣和执导过《打擂台》的郑思杰合导。
东华三院起源于1870年代,是香港历史最久远及最大的慈善机构,一直致力为大众市民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包括医疗服务、教育服务及社区服务。
故事的发生地点在东华义庄和上环中药铺福缘号,义庄简单来说就是暂时存放棺材的地方,而东华义庄是由香港东华三院于1875年成立的义庄。
在香港开埠早期,当时广东各县市及海外有不少人来港打工,如不幸身故,因为没有雪房,尸体容易腐烂发臭,于是先行入殓再暂厝义庄,待后人来港才移回乡。
东华在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中,帮助千千万万于世界各地寻找生活的华人客死异乡后“回家”。
“东风破”是什么?
每年春天的第一阵风都是由东边吹来,从来不变;是一个不会完结的“圆”。
《东风破》的名字是来自古代民间一种曲的形式,叫做曲破。
破是一种表演的技巧,在音韵上随着感情增多减少,像音乐里的即兴。
因此,“破”有种“破旧立新”的意味,而“东风”亦代表一股新生的力量,破除一些旧的习惯、想法,甚至从破灭、消亡中再生,迎接更光明的未来。
故事由多条线索组成,一条线索讲述一个滥用药物命不久矣的女孩关亚男(阿南)(官恩娜饰),由三藩市出走香港找一个素未谋面的网友,却碰上避世于东华义庄、与棺材为伴的臭脾气老伯林山(泰廸罗宾饰)。
一条线索讲述一个几十年没出远门的旧金山女中医二花(苗可秀饰),因为一份速递屋契决定重返香港,而一段永远也抹不去的回忆也似乎伴随着她的归来而重现。
另一条线索则关于一个讨厌家族生意的上环南北行药材铺少主余麟(周俊伟饰),原本打算卖掉祖宗留下来的地产,却最终因为三个女人找回了自己的位置。
故事的开头展示的是华人在旧金山的生活,唐人街上密密麻麻的中文招牌,与香港的旺角或是湾仔并无太大区别。
年轻的一代骑着单车穿梭城市,坐在海边看海,看似潇洒的生活表象背后却是不可道人的伤痛,本应是新生的力量却由于肆意的享乐而患上血癌。
明知自己命不久矣,此时的她决定出走香港,寻觅一位从未曾谋面的网友,只因她感觉他“对我好,真正地关心我”,而非选择去见抛弃她的男友,或是多年未见的父亲。
另一方面,一位年过中年的老华侨女中医,每天为很多西医医不好的病人把脉、针灸、抓药,帮助他人的同时却派遣不了内心的孤寂,总是在怀疑自己是否当年做错了选择来到旧金山,谁能想到呢,一来就是几十年,甚至忘却了故乡的模样,昔日恋人的模样。
因为一张屋契,几十年未出过远门的她向好友借了旅行箱,毅然踏上归乡的路途,为了祖宗留下的地产,或许,也是为了寻回心中那一份隐隐的思念。
两位女主人公在旧金山有过短暂的相遇,然后同时来到了香港。
阿南在义庄遇见了林伯,为了有地方住,更为了找寻网友,阿南同意在义庄工作。
林伯和阿南第一次碰面的时候,林伯看到这样一张和自己昔日恋人想象的脸庞,不禁呆住,而当他问阿南怕不怕义庄的棺材时,阿南出人意料地回答:“不会啊,我觉得这里很美啊。
”或许是因为自己也离死亡不远,这一片的空旷寂寞,甚至阴森,在阿南眼中变得如此美丽。
她迷恋于义庄中每一副棺材背后的故事,她偷偷去每一个房间拍照,她抚摸房间里落满了灰尘的吉他,这本应该充满了死亡气息的义庄,因为她的存在而变得充满生机与活力。
阿南给网友余麟写信,然后骗他说自己是阿南的朋友,阿南已病逝,却不料余麟并不把阿南当知心朋友,充其量只是个能聊天的网友罢了,阿南为此伤心,却并不死心,坚持每天写信给他。
而另一边,二花回到了老店福缘号,原来要卖祖宗地产的正是她的侄子余麟,至此,两条线索有了连接。
二花答应在屋契上签字,前提是让余麟在一个月内留在店里帮忙,而阿南也经常到福缘号来给林伯抓药治咳嗽,她和二花成了朋友。
而另一条故事线索是关于余麟和独自带着儿子的阿欣(何韵诗友情客串),一次意外让阿欣失去丈夫,余麟则一直认为这是自己的错误,于是作为补偿多年来一直照顾着阿欣母子俩,而他想要卖掉自家地产也是想接济他们,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二花年轻时的离开,并不只是因为旧金山人手短缺,更重要的,是一种逃避,一种逃离。
当时她和林山相恋,是一对甜蜜的恋人,他教她英文,给她取名Eva,二花,为她作诗,花依偎,山守护。
而一切幸福终将有消失的一天,林山的家人反对二花在医院工作,二花却为了事业,毅然放下了爱情。
临走前她问林山:“你愿意陪我去旧金山吗?
”林山却只是沉默。
谁知一别就是一辈子,如今的她,事业有成,却依然放不下他,而他,呆在义庄里整天和棺材打交道,等待着她,却知道等不来她。
故事的冲突发生在后半段,一次阿南偷偷拿了林伯的吉他在义庄里叫来朋友烧烤聚会,林伯发现后大发脾气,将阿南珍贵的相机镜头摔坏。
事后,一老一少两人在天台上促膝谈心,阿南谈着吉他轻轻地唱着歌,此时画面快速闪过阿南相机里的所有照片,黑白,从物到人,从旧金山到香港,最后出现了一个个笑脸,多少年华似乎就在这段闪现中流逝。
相机已然摔坏,有没有照片已不重要,那些画面,总会定格在记忆深处。
余麟在福缘号帮忙一个月,学到了不少知识,针灸、把脉、抓药,一个本已消逝了老中药店仿佛又重新焕发了生机,余麟亦对中药店产生好感。
同时他还在继续帮助阿欣母子俩,但有次阿欣终于忍不住了,她一遍遍地质问余麟“为什么要不断重复提醒我失去丈夫这件事?
为什么不断给孩子希望到头来确是一场空?
”她不想再接受余麟的帮助了,要求他离开。
这给余麟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他一直以为自己在赎罪,甚至做好事,到头来一切都是错误。
他迷茫地走在深夜的街头,不知所措。
直到临晨回到福缘号,他抱着店里的祖哥,泣不成声。
阿南终于走到了生命的最后时期,她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余麟此时才知道阿南就是写信给自己的那个“已经去世”的网友,后悔不已。
但阿南最终拒绝了与余麟见面,之前的她想知道自己死后会不会有人关心,却得到了余麟这样冷淡的态度,人世的冷漠让她绝望。
还好还有二花陪着她。
二花和林山最终要是在义庄见面了,那天,阳光很灿烂,两人微笑着望着对方。
阿南陪二花回到了台山,她们的故乡,此时在二花身边的阿南,就像当年的二花一样年轻美丽。
多线索的故事并未让观众感觉混乱,由阿南和余麟这两个年轻人串起所有的线索,但这段经过时间洗涤的爱情的真正主人公,却是二花和林伯。
影片的主题应该是关于选择,关于时间,关于历史。
二花当年选择离开家乡,离开恋人,远赴旧金山提供医疗帮助;林伯则选择将自己的后半辈子留在义庄,守在那里等待昔日恋人;阿南选择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寻觅网友,并尽可能帮助林伯;余麟则选择卖掉地产,将钱给阿欣母子,让他们有更好的生活;阿欣则选择拒绝余麟的帮助,选择让余麟离开自己的生活。
正如影片开头所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做着选择,上天却没有赋予我们不选择的权利。
这样看似“自主”的选择,实则是为生活所迫的“不得已”。
时间逝去,历史流转,当年离开的,如今回来了,见到昔日恋人的一霎那,才发现,以为自己一直后悔的选择,其实并不后悔,两人几十年未见,再次相见仍能以微笑对之,这不是“不后悔”的最佳体现么。
而片尾二花和阿南回到台山时,正是对历史的重新审视,“从哪儿来就回到哪儿去”,这种“回家”可能不仅仅是表面上回到家乡,更是有一种找到归宿,找回自己的意味。
本片的摄影带有强烈的导演风格,导演麦婉欣也承认,自己是一个对“美”的追求达到“变态”程度的导演,她对画面的色调、构图都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
整部影片的画面色调呈暖黄色,尤其加以灿烂的阳光,更突显了画面的温暖,甚至拍出了香港“被遗忘的美”。
而在回忆的段落则用带有复古的黄色,带出浓浓的怀旧感觉。
而女主角阿南的服饰色调亦鲜艳明亮,在整个画面中尤其突出,多层次的衣装打扮,缤纷的色彩,凸显出阿南活泼充满生机的个性,而事实上阿南是个身患绝症的病人,这样的装扮甚至让人想不到这会是个命不久矣的女孩,阿南乐观的个性却也带来些许的忧伤,这样鲜活的生命却不久将逝去,这会是怎样的悲哀。
导演善于运用特写镜头,这让人物的表情变化清晰可见,亦多用远景镜头,展现整座城市的变化,更暗示出香港人在这样变化万千的城市中对自我的迷茫,对回家的期盼。
剪辑也是一大特色,跳跃式的剪辑显示出人物内心的挣扎与纠结。
至于本片中大量的音乐,更是为此片加分不少。
导演所用的歌都是香港一支只有一个人的乐团ketchup,但这些英文歌却都是七十年代的风格,是包括导演在内那一代人的集体回忆。
总体来看,本片的音乐大多是欢快轻松的调子,这也奠定了本片的感情基调:不悲。
想来也是,二花与林山最终相见了,二花在屋契上签了字,阿南和二花也最终回到了家乡,并没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也没有未完成的愿望,结尾甚至有“破旧立新”的意味,呼应了片名,一切终将过去,新生活终将来临,死亡也是,关键是要面带微笑面对。
离开,是为了回来,寻回历史,找到每个人的“家”,乐观地对待生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面带微笑地活下去,才是最实在的道理。
山,普通的山花,普通的花花开遍山,山长满花花,依偎,山,守护山还在,花依存 ♥ love brings out the best in us, and sometimes the worst, sometimes the forgotten.we still keep trying,waiting for love,looking for love,falling in love.-- by ketchup ♥
有些电影看的是故事(像希区柯克的电影),有些电影看的是画面(如《阿凡达》等很多大片),还有一些电影感受的只是一些氛围而已。
《东风破》就属于最后这一类。
要有很好听的音乐,略带伤感,画面要很美,有俊男靓女,有矛盾,有痛苦。
《东风破》完全做到了。
影片一开始,阿男一个人在黄昏的海边,海浪声起起落落,吉他,低低哑的嗓音,整个感觉都出来了。
我是冲着苗可秀看这电影的,真是岁月不饶人啊,当年亭亭玉立的小姑娘,今天已经变成别人的姑婆。
官恩娜是这部片真正的主角,每当拍到她就自动切换到写真模式,音乐响起,镜头迷离。
很久没看到这样不参杂大陆的港片了。
女孩子讲粤语听起来真的很好听。
今年春晚后志玲姐姐被批港台腔。
拜托,用点脑子想想好不好,让南方人说北方话,带上南方口音是很自然的事。
你让北方佬说几句粤语试试。
志玲姐姐在春晚说的那不叫港台腔,那叫北方腔。
央视的北方佬们试图用北方话矫正志玲姐姐港台腔的产物。
没有人会期望志玲姐姐会一副CCTV主持人的腔调,让她说那么多话就是央视找好话题挖好坑,一大帮人冒着傻气往里跳。
台词:“由出生开始到死那一刻,我们一共要做超过两千万个选择。
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没有不选择的自由。
这个世界充满了选择。
踏出家门拐左还是转右?
跟家人或是同朋友吃饭?
跟什么人一齐生活,还是自己一个人?
每一个选择都反映着我们前面的路。
这些选择中总有些是我们后悔的,想要重新选择。
想要重新选择是因为不喜欢现在的自己。
不喜欢现在的自己,是以为身边的人比自己有更多选择,怀疑自己比不上别人,觉得自己作了错误的选择,但没有错误的选择,那对的就变得没有意义。
”很有王家卫的感觉。
电影尝试着用东西方文化融合方式去阐释故事人物的情感。
山伯和阿男在房顶度过的那个夜晚。
山伯叙述的故事是一个中国人在半世纪中生活颠沛流离的故事。
阿男用吉他弹奏的却是一曲英文歌曲。
这一带有异国风味的旋律依旧打动了山伯。
接着,镜头开始一连串的剪接,播放的是阿男相机中拍摄到的黑白照片。
那些照片中有许多是不同人的照片,有母亲和婴儿,有全家福,同学合照……包含着人类最基本的情感。
而当阿男要向心仪的男生表达爱意时。
这个在美国长大,没有受过多少中文教育的女孩选择用中国的情诗表达自己的感情。
电影似乎传达着一个道理:在不同国度的人之间、在同一个国度的不同人之间,情感都是相同,能够引起感动、引起共鸣。
电影有意挖掘历史中的文化意义,并暗示人类情感的传承性。
电影的一个重要场景是东华义庄——停放棺材的地方。
这既是个满溢这死亡气息的地方,也是个承载着近代香港历史的地方。
围绕着来去于此处的人,有许多故事。
比如,死于异国的劳工,家人费尽心力也要将尸体运回,倘若找寻不到尸体,也要运回一口空棺材。
这些故事记录着香港历史的变迁,也揭示了中国人共通的情感:总是期盼着人的团圆与和睦。
这种情感也体现在山伯和阿男身上。
他们可以说是历史上那些人在现代的一个代表:山伯坚守在义庄,守候着多年前出走美国的恋人,阿男则从美国回到香港,希望获得心仪男生的爱。
阿男,这个滥用药物,而且处于癌症晚期的女孩,她的结局是什么。
电影结尾没有交代。
从常理说,她的结局无疑是死亡。
这是个悲哀的结局,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可以说是个积极的结局。
因为,在短短的时间内,在与不同人的交往过程中,阿男受到了情感的洗礼,找寻到了情感的归属。
她孤独的心灵得到了解脱。
她的人生获得了意义。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死亡对阿男来说也不是死亡,而是新生。
我一直都在纠结人在死前会做些什么义庄收容那些无处停留的灵魂而时间缓缓带走所有的思念与一时之气回来或者回不来可以怀旧的颜色也好可以拖沓的音乐也好我在无意间明白了导演想讲给我们听的话停留在哪里其实并不重要福源重新开张的那段音乐总让我想起很久之前某个一直不想留下的人他说生活在远方他说他停不下来我一直以为死之前的我会很淡然的四处漂泊走走停停或许会去慕尼黑看比赛或许会去感受沙漠激情原来我只会躺在床上开着窗一动不动的等待死亡你知道什么样的人就是什么样的人哪怕死掉一样不会改变GAY永远都会是GAY心理变态的也终究不会阳光起来阅尽沧桑人的眼神中会有种说不出的故事看着你的时候总好像随时会掉下泪来宫恩娜还好上了妆的脸总会让人与大大黑板上的白雪雪花膏联系起来苗可秀还好硬朗的顽固让人看到旧日重来的希望泰迪罗宾也好老了之后整个人沉淀下来的除了旧时光还是旧时光我说不清楚自己对于木质门板的偏爱昏黄道路上洒下来的影子石板路宽宽的屋顶还有祭拜时点香的味道仿佛总有人会在路的尽头或是门后轻声的叫你的名字某个午夜我会化身蝙蝠飞回曾经漂浮在心上的时间留住时光的短摆默默细品我信灵魂要回家我们每个人的灵魂最终,都要回家的
真的很惊喜,泰迪罗宾,一个已经遗忘在我记忆深处的名字,一下子,三部电影,都让我不得不肃然起敬《打擂台》《通天帝国》《东风破》2010年,一定是他的福气年,所有的荣誉,好戏,都如井喷式向他袭来。
我一点不觉得他的奖是因为尊老,反而我觉得没有拿到最佳男主角都有些遗憾。
他的演技是岁月沉淀出来的,多一分则夸张,小一分却不足,就是那个点,转身迎上来,两人相见,眼中的温柔。
东风破因为有泰迪罗宾,苗可秀,整部电影都变得唯美而温暖。
天涯海角,生生死死,60年,不过弹指一挥,在海的彼岸,那是有我的根,有一个我爱过的人。
我从来没有奢望,会与他重逢,但是,多么幸运,我竟然与他重逢。
《海角七号》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封永远寄不出去的情书。
那么,在《东风破》里,所以渴望大团圆结局的我们,中眼泛泪光地看到了。
所以,这个故事,不是凄美,而是温暖。
温暖到每颗寂寞的心,只要你努力记住别人,就会知道,其实,别人从来没有忘记你。
画面很唯美,不管是真文艺还是假文艺,主流或非主流,总之很对人胃口。
景色、音乐、光线,这一个个珠子都被合适地串到了一起。
当阳光透过玻璃橱窗打到女孩脸上时,有一刻希望在某个时刻我是她。
电话那端Can you stop call me again?这一端 Fine!然而真的能stop吗?
想打电话给一个人,却不敢拿起电话.Can you stop miss him/her?真的打通了电话,听到了TA的声音,能停止这一端的沉默吗?
我不知道导演是怎么算出从出生开始到死亡一共要做出超过两千万个选择的数字,但是光是从小到大做的试卷上的选择题就能为这个数字贡献许多吧……有时候选择真是让人痛苦与发狂的事情,说什么人生不是选择题,但有时候单选题怎么也变不成多选.。
Can you stop choose?“算一算也五十年了”有人说当你开始算过去多少时间的时候,你已经老了。
但是有时候就是不能停止去算,去怀念,其实怀念的东西在记忆里早已被自己无数遍地美化,但是越是回忆越是觉得过去的美好,很奇怪,但是很真实,人就是这样,至少我自己。
Can you stop run back?当Stephen来找Nancy,Eva从幸运饼中打开一条签语“When im despair,people tend to think they made all the wrong choices…”然后Nancy 抱着收到的花突然说:“其实所有的事情都是最好的,你没有选错。
”阿欣:“七年了,其实我是可以忘记的,但是你就是要不停地提醒我。
”是啊,其实有时候是可以忘记的,可以你想忘记,总有什么阻止你去忘记。
好喜欢木箱上的“UP↑”,好吧,那个木箱或许是棺材,有什么要紧呢,人生还是要UP的。
可能是睡多了,连睡十几个小时,睡醒了写了这个,还是有点混乱吧。
Can you live a life without chaos?
这不是电影。顶多算是部音乐舞台剧。或者说是2小时超长华丽版MV。还TM不是平抒直叙,好好讲个故事就TM那么难吗?ps:官恩娜演的倒是挺欢。
有劇情(泰迪羅賓的線),唯美的攝影,錯誤的場面調度,故意的音樂亦無法交代時代
官恩娜在镜头里真美 剧情薄弱了点
官恩娜MV
小清新 给朱丽叶的信 海角七号
部分镜头美的过分了。配乐也很好听。关于选择、离别和遇见。故事还可以。
又一部怀旧港片,文艺小清新电影。场景、摄影、配乐、台词还有几个老演员都不错,适合耐下心安静的看的电影…
夸度50年,让人十分难承受。。。还没敢想50年拉扯后,会是什么样子。。。还不错,就是有点拖拉。。配乐有点过。。
稀饭里面的音乐~
很没力,阿于的配乐赞一个
本片唯一的败笔就是苗可秀,太老了还出来现
回家,不回家,見面,不見面,選擇就在那裡,我們該去做選擇,或是留下來被選擇,結果,也就在那裡。畫面很美,配樂很美。
太過落於痕跡。
ella实在太美。。。
佳作!另外,官恩娜好漂亮,什么angelababy,通通闪开!
亚男这个角色简直是脑残到家了,整个电影做作到家了
画面太美了。。原声也很赞~~就是这些把注意力都吸走了感觉剧情就有一点点拖沓了~
关于选择。。。音乐很赞
时间和空间的沟通,老一辈和年轻一代的交流,新思想和旧场景的转换,温暖细腻怀旧的镜头语言;故事讲得比较零碎但还算条理清晰(画面不能完全支撑有些线索),配乐用得多而不精对电影严重贬值。周俊伟这两年不管是电影的选择还是造型终于又对上我路子了。
2个小时也文艺得太久了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