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狂人第一季

Mad Men Season 1,麦迪逊狂人 第一季

主演:乔恩·哈姆,伊丽莎白·莫斯,文森特·卡塞瑟,詹纽瑞·琼斯,克里斯蒂娜·亨德里克斯,爱丽森·布里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7

《广告狂人第一季》剧照

《广告狂人第一季》剧情介绍

广告狂人第一季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Mad Men》是由American Movie Classics公司出品的美剧。 该剧曾获得第65届、第66届、第67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最佳电视剧,并连续四年夺得艾美奖剧情类最佳电视剧奖。 1960年代,美国的广告业步入全盛时代,位于曼哈顿的麦迪逊大道有数百家广告公司,斯特林·库帕公司堪称行业中的佼佼者。创意总监唐·德雷柏(乔·哈姆 Jon Hamm 饰)面容英俊,体格健硕,足智多谋,仿佛广告业中的007。除此,公司中还有酷爱炫耀其上流社会出生的老板罗杰·斯特林(约翰·斯拉特里 John Slattery 饰)、识时务的秘书佩吉·奥尔森(伊丽莎白·莫斯 Elisabeth Moss 饰)、野心勃勃却缺乏真才实学的拜特·坎贝尔(文森特·卡塞瑟 Vincent Kartheiser 饰)等各色人等,他们一边为了满足客户的要求殚精竭虑,一边又要在生活...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明日传奇第五季绞杀1943黄河水怪新僵尸家族优越石之岛宗教与黑道拼图杀机末日孤舰第三季小心侦探制暴世上若无樱任性奥林巴斯哥雅名画凶杀案洛奇6:永远的拳王换命天堂爱情税遇见王沥川ThunderboltFantasy东离剑游纪2哈啦大发师2婚后五年十一月的圣诞印度连环杀手档案:德里屠夫赦免女毒枭第一季点心之路凤凰城遗忘录搏击之王:反击街头霸王:春丽传奇

《广告狂人第一季》长篇影评

 1 ) 所以我们掉转船头

美国人的六十年代就像我们的八十年代。

有很多人怀念,但是不知道为什么。

《广告狂人》还没有在艾美奖上获得十六项提名时,就已经在一家我常去的碟商那里出现了。

我被封皮上那个落寞的男人背影所吸引。

介绍只有寥寥几句,六十年代,纽约,麦迪逊大道上的广告人的故事。

我对广告业没什么知识,但时间是个足以让我掏钱的理由。

我在中国的八十年代开始了解美国的六十年代,先是《伊甸园之门》,然后是《光荣与梦想》,肯尼迪,金斯堡,凯鲁亚克,鲍勃迪伦……有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找《答案在风中飘》这首歌,那时候没有电脑,没有网络,我找的很艰难。

我用将近一个礼拜断断续续看完了第一季。

艾美奖终于尘埃落定,《广告狂人》获得了剧情类最佳剧集,但是我知道它注定不会火,只能在某一部分圈子里默默流传。

所谓闷骚,那骚是藏在闷后面的。

剧中主角丹•德瑞伯身上有一种老派英俊男人如加里*格兰特和格里高利*派克的味道,穿袖扣衬衫,三扣西装,戴顶软呢帽,外套是开司米大衣。

他是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即将成为合伙人,有漂亮的老婆和孩子,情人一个是艺术家,一个是百货公司的继承人。

这看上去是很多男人梦想的生活注定不快乐。

虽然他以为自己明了幸福的定义并且一直振振有词:广告是以一件事为基础的:幸福。

你知道幸福是什么吗?

幸福是一股新车的味道;是远离恐惧的自由;是一个路边的广告牌,上面写着让你放心做自己正在做的事的话语……我在夜里看碟,失眠的夜里,一切安静下来,我看这个男人内心的挣扎。

在不动声色的外表之下,他总是在挣扎。

在幸福的生活里,他总是在挣扎。

看上去才高八斗,目标明确,方向坚定,其实找不到路。

窗外夜色如墨,偶尔有机动车轮胎和柏油路面的摩擦声打破寂静。

只有这样的夜里才适合看这个剧集,六十年代宛如家里你从小坐着的老沙发的皮革味道,不知不觉中沁入心中。

而剧中那个男人,是你和你周围的朋友。

他想把过去深深埋藏起来结果总是无法如愿。

他有一个老婆两个情人,生活富足蒸蒸日上,但是没法和谁说说心里话。

唐麦克林唱到,“我曾碰到一个唱蓝调的女孩, 我向她打听令人快乐的消息, 她只是笑了笑,转身离去……”那是一九六零年,变革的时代刚露端倪,保守的传统下暗流汹涌,大多数女性在职场依然要依靠男人,黑人只能当电梯工清洁工,犹太人仍然受到歧视;同性恋还不能明目张胆,文艺青年已经开始聚堆吸大麻;电视机刚刚普及……而我们熟悉的那些六十年代的牛人陆续登场。

那一年,肯尼迪以微弱优势战胜尼克松入主白宫,即将在演说中说出那句名言:“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自己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些什么。

”那一年,《在路上》已经出版了3年,而成为“垮掉派之王”的凯鲁亚克依然是“奔跑的普鲁斯特”,以托卡伊白葡萄酒为伴,孑然一身,醉生梦死。

那一年,在明尼阿波利斯的明尼苏达大学,罗伯特•艾伦•齐默尔曼成为鲍勃•迪伦,不久以后,他就要辍学来到纽约格林尼治村,传奇尚未诞生。

在首季的最后一集,黑暗的会议室里,丹用柯达公司新开发的轮盘幻灯机,给客户一张张放家人的照片,“我的的第一个撰稿人老师是个希腊人,特迪,他告诉我说,人与产品之间的深层纽带是怀旧之情。

怀旧之情,在希腊语中意指旧伤口的隐痛,比回忆更为有力的心中刺痛。

这个机器,并非太空船一般的高科技,它是一个时空机器,往返于过去与现在,带我们去到一个勾起痛楚的地方。

这不叫‘轮子’,它叫做‘旋转木马’,它让我们用孩子的方式来旅行,一圈又一圈又回到了家,回到那个我们被爱着的地方。

”他那么安静地说着,却像眼角有泪光的样子。

一个同事真的哭了,跑出去。

在《光荣与梦想——1932-1972年美国实录》的结尾,威廉曼彻斯特引用了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最后一句话:“所以我们掉转船头,逆时代潮流而行,不间歇地向过去驶去。

”但是我们能回去吗?

 2 ) 烟波江上使人愁

“我羡慕那些来自乡村的人,在他们的记忆里总有一个回味无穷的故乡,尽管这故乡其实可能是个贫穷凋敝毫无诗意的僻壤,但只要他们乐意,便可以尽情地遐想自己丢失殆尽的某些东西仍可靠地寄存在那个一无所知的故乡,从而自我原宥和自我安慰。

我很小便离开出生地,来到这个大城市,从此再没有离开过,我把这个城市认作故乡。

这个城市一切都是在迅速变化着——房屋、街道以及人们的穿着和话题,时至今日,它已经完全改观,成为一个崭新、按我们的标准挺时髦的城市。

没有遗迹,一切都被剥夺得干干净净。

”忆及王朔笔下这段怅惘的小说开头,是因为被《广告狂人》第1季将末时那个柯达轮盘幻灯机的文案给煽了一下。

集剧里,继内心的隐秘被手下窥得端倪、继获知非血亲弟弟自缢、继间接了解到妻子的不快乐源于自己的不专一等等之后,身为创意总监的男主人公构思出了一则“温情脉脉”的广告,引领消费者返身重拾家庭、亲人之情。

这一回,他用的是“怀旧”这味永远奏效的抚慰灵药。

“怀旧”之灵光,在于它可以在时间的维度上为我们提供一片与既往家园故土的“黄金时代”保持联系的心理空间,让我们借以暂时性缓解因个人整体性和伦理确定性匮乏或丧失,因曾经赋予人际关系、社会观念、个人经验以统一性价值观的崩溃而生发出的焦虑、不安、失落、茫然。

电视里围绕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广告行业所展示出的世态浮生,如此令人眼花缭乱、神魂颠倒——执著于奋力往上爬故而使出龌龊手段也在所不惜的“才俊”,懂得开发自身资源旨在觅得优越归宿的女秘书,不放过任何一次寻欢作乐机会的老板,小心翼翼藏住自己非常性取向的男白领,永远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丈夫内心世界的抑郁主妇,也算装的文艺中青年,以及他们“娶般配的找心爱的”式的婚内婚外关系,男权当道的社会风习,……。

奢靡耀眼得阴霾溃烂的世界里,“幸存者”尤能显出不可思议的魅力。

譬如男主人公丹•德瑞柏,他的经历和品格或许不及他堂堂的仪表那么完美,但他敏感、幽曲的内心始终保留有一块柔软的天地,在受到要挟的最后时刻毅然选择了宁为玉碎;譬如与一干同事格格不入的女孩儿派格•奥尔森,独立、善良、自强,秉持自己的生存原则闯荡曼哈顿,与城府的话语机变、取巧的长袖善舞绝缘。

我因为牵挂此二人的命运而不准备追看这部美剧接下去的几季,阿Q地相信就此可以避开弄不好再看一出“沧浪之水”的可能。

我并且相信,单纯、本真、人的个体自由与自主、……,都必遭断裂时代的车轮碾作齑粉,借助于“怀旧”建立起的种种琥珀色泽的甜蜜想象,我们劳顿的心灵舟船看似正迫近故里的港湾其实却可能被推向了更遥远的地方。

不知为何,丹•德瑞柏总让我想起早他40来年“活跃”在纽约的另一个男人——杰伊•盖茨比,在炫目之后的灯火阑珊时,在纵乐之后的酒醒人散处,他们一道跌入悲哀无尽当中,盖茨比因为幻灭,德瑞柏则出于落寞。

他们,大约都不具备心灵与肉体那良好的,同时也颇可鄙的自愈能力。

 3 ) 我看这个世界

不记得被谁推荐广告狂人,看了之后整个人感觉一下从高中看到大学的美国情景喜剧身边被推开。

每一秒都好看,每个人每个眼神每一口吐烟气都好看。

  12集don的身份差点被人揭露,慌乱失神中他找到雷切尔想远走高飞,雷切尔噙着眼泪的那个绝望眼神一下把我打败了,她说你根本不爱我不想带我走你只是想走,自己一个人也想走。

那眼神像是你的爱意,我这颗心,都是很宝贵的东西,可要是你不能好好珍重,那还不如收回来,自己保管。

“我还爱你,但我不能和你在一起了”如是。

  13集betty对don说他不要家庭孩子了吗,那个锋利笃定的眼神,简直让我替don感到心虚颤栗。

betty的抑郁在一整季都没有好转,丈夫英俊多金,小孩乖巧,她看起来什么都有了,却好像什么都没有。

她无人控诉的生活,她甚至寄希望于一个5岁小孩的祝福—“告诉我,我会好的”。

这集结尾don在投影仪广告案中找回了家庭的感觉,在四周一片漆黑中播放着一家四口人的轨迹,动人的光影。

他重新爱上了眼中有异彩的betty和对他有深深眷恋的小孩们。

工作结束后他飞奔回家脑海里想着感人的相逢—和betty和孩子一起回betty老家。

然而推开门却发现她们早已离开,只能一个人颓唐地坐在楼梯上,怅然若失,刚刚是多好的梦噢。

  每个人都不开心,每个人都落着没人知晓的泪,我深深地怜悯他们,也是自己。

 4 ) 最后一集Don为柯达幻灯机做的广告创意——怀旧是旧伤口的隐痛

科技是种闪光的诱惑。

但往往有时候,大众追求的是比光新亮丽更高层次的意境——与产品产生某种感情的纽带。

广告最重要的是“创新”,创造出一种渴求(骚痒处),你只需要将产品如“止痒水”一般,介绍给有所需求的顾客。

人与产品之间的深层纽带是“怀旧之情”,非常微妙,但却颇具影响。

在希腊语中,“怀旧之情”这个词的意思就是“旧伤口的隐痛”,比回忆更为有力的心中刺痛。

这个机器,并非太空船一般高新。

而是一架时空机,往返过去与现在,带我们去到一个勾起痛楚的地方。

这不叫“轮子”,而叫做“旋转木马”。

它让我们用孩子的方式来旅行。

一圈又一圈,又回到了家,回到那个我们被爱着的地方。

Technology is a glittering lure. But there is a rare occasion when the public can be engaged on a level beyond flash – if they have a sentimental bond with the product. My first job I was in house at a fur company, with this old pro of a copywriter, a Greek, named Teddy. Teddy told me the most important idea in advertising is “new.” It creates an itch. You simply put your product in there as a kind of calamine lotion. He also talked about a deeper bond with a product: nostalgia. It’s delicate, but potent. Sweetheart. [starts slide show featuring photos of Draper's family.] Teddy told me that in Greek, nostalgia literally means the pain from an old wound. It’s a twinge in your heart, far more powerful than memory alone. This device isn’t a space ship, it’s a time machine. It goes backwards, forwards. It takes us to a place where we ache to go again. It’s not called a wheel, it’s called a carousel. It lets us travel the way a child travels. Round and a round, and back home again. To a place where we know we are loved.

 5 ) A Memo

He knows he has been taking advantages of her feelings. And he is sure that this is not her first time because, neither of his. People would keep doing whatever was on their record, cause that's easy.    Yes, we choose the easier way, the way we've been known for our past, even it's a deadend, even it hurts. We get used to pleasure, we get used to pain, whichever works for our habit.    She is not being herself, because she couldn't afford him being any more indifferent. He knows what is the best or worst she can do, he knows where the line is, men know that. We don't mean disrespect, but we do take advantages, and get used to it.    The truth is, I don't remember much. Even for those I do remember, I feel like it's someone else's life experience. I'd rather watching how the other's living their lives so that I don't have to live mine.    I could't care less, no matter it's about my feelings or someone else's. Maybe it's self-protect, shut down my emotions for things would have a certain way to end, which is, basicly everything. But meanwhile, I keep walking on the old track, to live. Knowing doesn't help, it only made the road longer. I am helpless, just like the way I see everybody else.    The part that used to complete you disappeared. You can't tell whether it's been hidden, or it's just gone. Either way it's not there any more. I guess when life comes to end, when I ask myself what happened in life, the answer would be, nothing happened. And like it or not, the answer is universal, it works for everyone.    How was life? Nothing happened. What's the point? You don't ask, that's the point.    Threshold is a big lie, so is love. We are who we are, and we are doomed to be alone in every possible way, for always.

 6 ) 人生没有百分百的赢家

唐的生活是由一段又一段艳遇构成的,他就象广告界的007,随时能从令人窒息的现实里一走了之,有的人就是为了突破禁忌而活着。

妻子一味的依赖使唐必须充当保护者,与情人只是寻欢作乐,两者都不能坦露焦虑和软弱,直到遇见梅肯,才让他释放内心的痛苦。

第二季结尾,贝蒂赢回了丈夫,如果她像过去一样假装什么都没发生,唐会永远无视她的需要。

然而信任并不能让欲望变得诚实,这是婚姻的可悲之处。

欲望还是会让人离开责任的牢笼,一次又一次。

另一方面,《广告狂人》展示了女性的生存状态:要么钓上金龟婿一劳永逸,要么以性为诱饵放荡不羁,要么做贤妻良母安分守己,要么用实力搏取一席生存之地。

每一种选择都包含着风险,人生没有百分之百的赢家。

勤劳克己如佩吉,也要穿着低胸装坐在客户怀里赔尽笑脸。

女人未必是弱者,但为了生存她们必须伪装。

 7 ) 麦迪逊大道广告公司的“贴标签”案例

麦迪逊大道广告公司的“贴标签”案例。

美国有一个著名的香烟品牌,叫做Lucky Strike(好彩牌),在60年代有一条很牛逼的广告词,叫做:It's Toasted(它是被烤制的/祝福的)。

美剧Mad Men还原过这条广告词出炉的经过,尽管人物是虚构的,但广告词和创作过程是真实历史(图2)。

具体就是:当时科学界逐步证实了香烟的致癌性,监管和群众压力巨大,好彩香烟找来了纽约麦迪逊大道的顶级Agency,然后创意人员现场拆解香烟的制作流程:育种(breed)-栽培(grow)-收割(cure)-烘烤(toast)……好了,广告词就此出炉了: It's Toasted。

Toast是烤制的意思,也有祝酒、致敬的意思,是一个绝对的好词。

It's Toasted采用的就是双关手法。

剧中Lucky Strike的高管问(图3):其他公司的烟草也是烘培过的。

男主角代表麦迪逊大道给出了广告学经典的回答:错了,其他公司的烟草是有毒的,but Lucky Strike,is toasted(烘培过的/祝福过的)——人们看到好彩香烟,不会想起它是致癌的,而只会想起它是“toasted”。

看到这里我相信大家都懂了:把从市场经济的典型特征:兴起-涌入-饱和-过剩-出清-剩者为王……整个过程,抽取了一个负面的词——「产能过剩」,当成标签,贴在了中国制造业身上,然后天天讲,月月讲,重复讲述一千遍。

(文字,远川戴老板)

 8 ) 关于Don,我有话要说

Don总是给我们留下一个又一个背影,就像他深埋心底的秘密,不能正面示人。

这部剧最后,他满怀期待地回到家,打算加入妻小的感恩节旅行,可未能如愿,到家已是人去楼空。

他坐在楼梯上,镜头对着他的正面,在逐渐远离,画面渐渐陷入黑暗,正如他的空虚、寂寞、压抑无所遁形。

本片第二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是Betty,首先就是因为她太美了,她抽烟的样子,还有她举着长管猎枪击杀鸽子的样子,绝对是我心中的本片最佳名场面。

还有就是,她其实是挺惨的,Don从不对她提起他的过去,不说就算了,还特么在外面瞎搞... 瞎搞就特么也算了,还不止一个🌚他爱上放荡不羁的女画家,爱上一个和他拥有相似灵魂的女强人,他可以潇洒地把上司给的2500美金塞进女画家的衣服里说buy yourself a car,却不愿意考虑Betty换房子的请求,甚至感恩节旅行都以工作忙为由推脱。

他甚至在不光彩的过去被Peter发现之后想带着Rachel一走了之,全然不顾妻子和孩子... 他在职场上是独当一面的广告人,可是他内心里是个懦夫。

他不理睬前来找他的弟弟,甚至用钱打发他走。

最终得到弟弟上吊自杀的消息。

一开始我也是对弟弟有偏见的,按正常桥段设定来讲,弟弟肯定不是啥好人。

可目前看来,他是全剧最纯粹的一个人。

带着团聚的目的来找昔日的哥哥,可他不知道,他的哥哥,脸上的面具早已撕不下来了。

如果亲情可以用5000美元来打发,如果世上唯一可能依靠的温情早已面目全非,那么死有何惧?

当年幼小的他追着火车叫着Dick!

Dick!

没有回音,事隔经年,仍然没有。

先写到这里,这部剧里其他人物也都太有意思了,根本不能用正常的价值观去衡量他们的所做所为。

等我有空就来填这个坑。

2020/5/10

 9 ) 我们正处在后“广告狂人”时代

一群60年代麦迪逊大街的疯狂广告人,乘着战后婴儿潮与消费主义的狂热扶摇直上,编织“以消费修复心灵”的广告叙事。

广告是真实的谎言,是骗你的真话。

广告的洞察当然是真的,但它所激发的欲望也是虚幻的。

广告是男主Don编织的产物,也是他人生的隐喻——他顶替了他战死上司的名字,摆脱了贫困的原始家庭,得以开启新生活,像广告一样,Don本身就是一个“真实的谎言”。

他的名字是假的,但他所享受的生活——金钱、名利、妻儿、恋人是真的。

他个人生活危机的出现,常常伴随他真实身份的被迫披露。

真相是令人心安的,但基于谎言构建的生活是无福消受真相的(暴露身份导致Don的婚姻危机)。

他一方面告诉消费者:You are what you buy,另一方面也陷在“自己是谁、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的终极困顿里。

他一方面向世人推销欲望,另一方面也被自己的欲望所困。

他所经历的精神危机是这个时代每个人的缩影,一切都是繁荣的,而投身这股繁荣所带来的收益也让我们成为了繁荣本身,繁荣把我们无限撑大,但等到一个个公共危机来临的时候,泡沫又被刺破,我们慕然发现我们的内核是中空的。

彼岸的60年代美国,嬉皮士出现了,摇滚乐出现了,身心灵出现了,致幻物出现了。

Don从第一季的意气风发,到最后一季的生活崩塌,这种急转直下只是外在的,更重要的是,他也并不知道自己一生在追逐什么,所剩无几的他还能追逐什么。

第七季的灵修好似让他顿悟,群体的对话疗愈好似让他被看见,也许那一瞬的“悟”是真的,但“悟”之后的下一秒,经典的可口可乐广告《Hilltop》出现。

这似乎在暗示他想出了这个表面镀上世界大同的理想图景、但内在还是在鼓吹消费、并被定格为经典的广告创意。

一个商业广告,究竟承载了多大的社会责任,才可以免受外部的指责。

一个广告作品,究竟夹带了多少商业以外的个人私货(以价值观倡议的形式),才可以免受自己的谴责。

Don所处时代的消费主义由盛转衰,和我们所处的从“理想生活”到“投入真实生活”的转向相同,至少看起来相同。

如果消费主义没有消失,那就是以更隐蔽的方式出现了。

剧中的个人故事与时代事件密切相关,宏大的历史事件既是一层笼罩,也是剧中人物行动的直接诱因(比如,肯尼迪遇害与其后的凶手遇害直接让Betty决定与Don离婚)。

我们当下对身心灵的内在渴求,一样与被折叠了的社会创伤密切相关。

讽刺的是,当下对身心灵的渴求又常常转化为了另一种形式的消费主义。

剧中人物对消费主义的构建、袪魅、与袪魅后的变种投入,在这里我们依然能够共情。

 10 ) 《Mad Men》: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图片1>上次这么卖力荐剧还是在2010年,当时看完《波士顿法律》,各种抓耳挠腮,个中微妙处恨无人可以分享。

于是逮着机会就向周围朋友安利,然而应者寥寥。

极少数点开了,受不了开头短平快的节奏和纷杂的叙事线索,没看完第一集就点了叉。

时间一长,我也就耸耸肩接受了——人生就是这么寂寞如雪呗!

看个美剧,在现实中也找不到同好。

这已经是我第二回写长文推荐《Mad man》(广告狂人)了。

上回写完《一人是一座岛》时,《广告狂人》还剩全季的最后几集未播。

前段时间终于把结尾几集看完了。

总算各人的因缘际遇都有交待。

连Peggy都有了情感归属。

编剧其实早安排好了那么一人。

只待曲终人散之时,在灯火阑珊之处将其拎出来凑成一对,而且一点不突兀。

共事十年以上还能互相欣赏的异性同事可以直接去领结婚证了吧?

<图片2>当年讨厌Don讨厌得一度弃剧。

有人把Don从第一集开始的情人捋了一遍,真是一项浩大工程。

丫就是广告圈的种马!

可是结尾处,当他坐在麦肯巨大的环形办公桌前,周围一色衣冠楚楚,和他一样谈笑自若,万物皆备于我的创意总监们,Don眉宇间的落寞无处可藏。

看到这里,我又心疼得不行。

没办法,谁让丫天生自带男主光环。

在麦迪逊大街混迹了几十年,男女之间那点事,谁睡了谁,谁和谁在一起了,谁和谁分手了,大概是最不能算事的事了。

如同每一场宿醉,天一亮,自动痊愈,打针吃药都不用的。

再见面,彼此还能默契地揭过不提,依然是合作无间的Partner。

麦肯最终收回了Sterling Cooper公司的独立经营权,将所有人员打散收编自己麾下。

一时间,新旧交替,人仰马翻。

原本自己一亩三分地里,杀伐决断任我行。

到了人家屋檐下,少不得雌伏在大机构僵化机械的制度和流程之下。

旧时同事们各显神通想尽办法在新公司里立住脚根。

Don依然被麦肯的大老板们施以青眼,表面上光鲜如昔,内心却早荒芜成了一片盐碱地。

十年间,原本在麦迪逊大街有自己一席之地的Sterling Cooper公司几经合并收购,几次命悬一线,始终能保有自己的title,这回算是彻底终结于此。

创始人Cooper斯人已逝。

Sterling这个老浪子的心气情怀也散落成渣。

顶梁柱Don对职业生涯心生厌倦。

<图片3>麦肯巨大的会议室里,满屋子都是和他一样的创意总监们。

会议主持不再是老搭档Roger,侃侃而谈另有其人。

别的创意总监阐述自己手里头的Case,他不过是众多旁听者中的一个。

往常,不管是会议开到半截还是行至尾声,当Don想说点什么的时候,他必定先掸落手中的烟灰,猛吸一口,微蹙眉头,然后自信而强势地对整个广告从创意到执行来一段盖棺定论的conclusion。

客户听了心满意足,下属听了心领神会,总之皆大欢喜。

这一刻,坐在麦肯的环形会议桌前,Don看上去有些孤单,有些隔隔不入。

职业困境是一方面,生活也深陷泥淖。

女儿无意间撞破他和楼下邻居太太搞外遇,第二次婚姻即将到头,…… Don绝对不是《广告狂人》里面第一个试图从东方哲学和宗教里面寻找出路的人。

Sterling Cooper早期有个copywriter中途跑去当喇嘛了,后来在小酒吧里还和旧时同事偶遇一场,自此消失在众人视野。

公司创始人Cooper在办公室里悬挂着日本触手系卡通色情画。

连日常习惯都向东方人致敬——所有高管进入他办公室必须脱鞋。

作为潮流文化和消费文化的缔造者,麦迪逊的广告人审美高于一般普罗大众,这一点毋庸置疑。

当上帝也无法将他们从迷途中指引出来的时候,他们只能转而求助于中国的孔子和老庄。

<图片4>结尾处,Don和一群像他一样迷失的人,避世在一个很偏僻的村庄。

每天在悬崖边打打太极,练练瑜伽。

当一群厌世者围坐一起,看上去像是吸毒者的互助会,Don糊里糊涂地参与了他们的讨论。

在这群衣着邋遢的失意人群中,他这个来自曼哈顿的精英男士看上去依然那么格格不入。

直到一个叫做莱纳德的男人站了起来,对大家说:“我一直活在角落里,习惯了被人忽视。

在办公室里,人们从我身边走过,从不正眼看我。

我回到家,看着我的妻子和孩子,当我坐下时,他们根本懒得看我一眼……” 听到这里,唐抬起头来看着他,莱纳德继续说:“我曾经做过一个梦,梦到我在冰箱里,有人过来关上了冰箱的门,周围陷入一片黑暗,每个人都自顾自地吃着饭。

然后门开了,我看到每个人都在笑,不过他们依旧不正眼看我。

接着门又关上了,灯也熄灭了。

” 其他人听完这番话一脸淡然,惟独Don哭得不能自持。

这个梦既是隐喻也是现实。

当男人像冰箱一样供养着家人的生活,殊不知真正家庭的天伦之乐正在远离他们。

女儿Sally撞破了自己的奸情,父亲的形象跌破谷底。

第一任妻子在电话那边一脸厌倦:请你不要再打电话来。

所有血缘羁绊和情感牵连的亲人都离他远去。

天朝其实也一样。

男性在家庭中的角色日益边缘化,父亲在子女成长中长期缺位,留下一地鸡毛的婆媳关系和长大后指责原生家庭的子女……一如冯唐所说:周围男性怎么看和美好生活没有关系,刚升VP的全副心思想升MD,刚升正处的全副心思想升副局,挣了几百万的想挣一个亿,挣了一个亿的想到创业板上市产品卖到美国去,一腔驴血,一脸大包……再看看我周围这些二十出头的男人,单向度的价值取向。

一眼即可望穿,少了回味咂摸的空间,一如这十年间广告设计风潮的变化——日趋扁平化。

一切向“钱”看,你我都是时代裹挟的风和沙。

不是说“一腔驴血,一脸大包”的价值观不好,而是少了一些“人之所以为人”的可爱和可敬。

《波士顿法律》也好,《广告狂人》也罢,打动我的不过是职业与操守、信念与理想所折射出来的男人情怀。

都说现在已经进入了“审美的母系时代”,时代要求男性剔除几千年文化基因里面的“直男癌”因子,补充一些“性情营养”。

微博上有女生说起感性男人:有才华的、内心纠结的中年男人,都是重大自然灾难,到哪毁哪,所过之处、寸草不生。

确实是这么回事——如果一个四十多有才华的男人,还没世故浑噩成一座空壳,内心还常纠结之处,绝对秒得你渣都不剩。

我身边很少这样的男人。

如果你们身边恰好有,记得告诉我。

<图片6>个人订阅号:溯洄而上寻找气质相近的朋友

《广告狂人第一季》短评

为了憋广告论文开始看,前几集还不错,后面就一般了。不过里面的女人除了Peggy外都好有feel

9分钟前
  • CIAO
  • 还行

一堆破事儿

13分钟前
  • 豆友m54eCNP3KM
  • 较差

看前面每一集都想雄心勃勃地说,i envy men。越看越只能抱头鼠蹿地庆幸:since born of a fe, i envy myself for living in this era...跟她们相比,主妇们好意思称绝望的?把人类看出这种X光效果,编剧没得抑郁症我不相信

17分钟前
  • 左儿
  • 推荐

太好看了。崩溃。电视业最文学的阶段。

19分钟前
  • 荞麦
  • 力荐

服饰和家具都不错,烟抽得太凶了。

24分钟前
  • 大狮子头
  • 还行

西装革履,烟不离口,oh卖糕的,我认识的AD不是这样的

29分钟前
  • 清风徐来
  • 还行

很好的剧,而且不急着看完。

32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艾美奖,让青少年走开。

35分钟前
  • 一匹脱肛野马
  • 推荐

只看了一集觉得不是我的菜 虽然有人要叫唤看一集凭什么打分

39分钟前
  • Chloe清心
  • 还行

这,这是中年人的婚姻和与小辈的弹劾嘛。哎。

41分钟前
  • Bèn
  • 还行

很闷,很拖沓。经常觉得实在不想看了。但是偶尔一处亮点就会感动我。

44分钟前
  • 粗糙的大手
  • 还行

本来以为是职业剧,后来发现是家庭剧。我不喜欢这种慢悠悠的复古风格,也对中年危机和家庭沉沦不感兴趣。耐着性子看完第一季,弃之。

49分钟前
  • 芝麻糊糊大尾巴
  • 还行

重点是每一季男主就会有新的出轨对象 直到离婚吧吧吧吧吧

52分钟前
  • 达娃拉毛
  • 还行

带坏青少年

53分钟前
  • John
  • 很差

慢热到第一季看完了,却没怎么看懂,唉~

56分钟前
  • island
  • 还行

闷骚,慢热,但却又很精致,看得人有点累...

58分钟前
  • Patrick峰峰
  • 推荐

妈的真的不能看评论,三百多个人赞剧里的女的除了peggy都很有味道?第一波女性进入职场,Peggy意义重大,你还要评论她们的长相?着墨这么重在她克服性别不平等在职场上升的历程,被历史抛下的Betty最后下场凄凉,你最后就看出了一个Peggy没味道???她味道可大着呢🙄

1小时前
  • DustyDopamine
  • 力荐

什么毛广告,剧情好拖拉,人物全都招人烦,那个peggy又胖又丑一眼也不想多看。。

1小时前
  • Acidflowersky.
  • 较差

看到第八集还是第九集实在是忍不下去了,女主角不好看果然会让观众失去耐性…而且片子太老旧了,果断放弃。

1小时前
  • 聴話女
  • 较差

对不起我真的受不了这个男主。。。

1小时前
  • 买普莱硕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