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塑造了一个没有丁点可共情的主角,这部剧的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教父、陈浩南、小丑、海森堡这些角色都能找到一个共情的支点。
但这部剧的男主找不到。
他最后炸死女儿和老师的动作,让他之前的所有行为都非常矛盾,极不合理。
这种畜生角色当小卡拉米配剧就挺好,怎么会成为主角的?
谁能找到一个与他共情的点吗?
编剧就是一颗老鼠屎,这部剧换谁来导,谁来演都只能给一星。
文 / 龙伟平“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商品。
”这是《误杀3》的里的一句台词。
跟《误杀1》里面李维杰老婆阿玉对女警察局长拉韫说“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兽”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
《误杀1》里,被权贵凌辱的孩子是孩子,凌辱别人孩子的孩子是禽兽。
《误杀3》里,正常长大的孩子是孩子,被人贩子拐卖的孩子是商品。
回到电影本身,整个《误杀》系列都是由“孩子”牵扯出的故事,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是这世间最颠扑不破的纽带,为了孩子,父母可以成为一切。
《误杀3》里,对孩子的定义更加庞大,故事的核心,是一群被跨国组织拐卖作为商品交易而被残忍对待甚至失去生命的孩子。
故事开始,身价几十亿的富商郑炳睿的女儿被绑架,警察介入进来后发现,这是一起熟人作案,而嫌疑人就是郑炳睿别墅里的园丁阿卢和总是来找他的神秘人施福安。
绑匪打来电话,索要一个亿的赎金。
为了救女儿婷婷,郑炳睿决心拿赎金去救人。
就是从这里开始,他开始被绑匪牵着鼻子走。
故事情节也变得更加扑朔迷离,由一起普通的绑架案变成了一起让大众都猜不透的社会事件。
1亿赎金+现场直播+直播问答,这是绑匪提的要求,答错或不答,他女儿都要死。
被捏住软肋的郑炳睿只能按照绑匪的要求去做......追查到最后,一切的线索,都指向了一家已经荒废的儿童福利院。
这家儿童福利院,是所有罪恶的开始。
原来,身为亿万富豪的郑炳睿,他的童年时期就是在这家福利院度过的。
只不过跟大家想象中和谐幸福的福利院不同,这是一家“吃人”的福利院,它的背后,藏着一伙跨国倒卖孩子的组织的身影,福利院只是他们面向社会大众的招牌。
所有被拐卖进福利院的孩子,长得漂亮的被送去私人海岛。
身体有瑕疵的孩子,则会被砍断手脚,沦为犯罪份子赚钱的工具......这个情节,让我想起了之前新闻报道的一起真实事件:2011年《新世纪》周刊报道,仅仅因欠缴“社会抚养费”,数以十计的邵阳儿童就此被强行抱离生父母、养父母,被计生部门统一改姓“邵”送进福利院,有的被远渡重洋送到国外。
报道显示,当地计生部门和福利院存在明显的联动关系。
计生部门把小孩“没收”上来之后,送到福利院,并在此通过文件造假就把这些孩子“漂白”成弃儿,这些“弃儿”被领养后,福利机构获得巨额补助。
电影里的福利院更加险恶,男主郑炳睿就是在这样鱼龙混杂,险象环生的地方长大的。
为了活下去,他把自己从一只兔子,逼成了一条毒蛇。
从一个流浪孤儿,到最后变成了万人瞩目的万亿富豪。
然而这一切真的没有报应吗?
人会因为功成名就之后,就可以彻底洗白吗?
这个故事里,好人一直在扮演坏人,而坏人又一直在扮演好人。
让一切善恶颠倒的原因,只是因为推翻黑暗寻求真相的代价太大。
23个孩子在海轮上爆炸身亡,23个家庭支离破碎,而真相就被几页报告和几张新闻掩盖。
从福利院,到行拐的人,到权贵的遮掩......罪恶的链条铺天盖地,令人窒息。
失去孩子的家长,每天活在地狱里,还要接受被愚弄的真相。
而作恶的人却节节高升,财源广进。
这让我想起那句俚语:“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
”
其实整个《误杀》系列一直代表着国产悬疑片“商业和影响力”的顶层。
看完《误杀3》除了对复仇的父母和层层反转的真相印象深刻以外,还对这个系列的主演肖央饰演的父亲角色印象格外深刻。
不管是第一部里为孩子筹谋布局的高智商父亲形象,还是第二部里为了救孩子不顾一切的勇者形象,都让人眼前一亮。
第三部里,这个父亲的形象坍塌了,父爱表皮下是早已拿灵魂交换生机的核,这层颇具解构意味的设置非常出彩。
除了肖央,佟丽娅饰演的李慧萍,展现出母亲的坚定与脆弱;段奕宏饰演的警察张景贤为妻子和正义复仇的决心和牺牲;刘雅瑟饰演的雅音在失去孩子后的失落和癫狂,都很有代入感。
从失去至爱,到接受现实,再到不顾一切去反击,他们的表演令人动容,让每个有孩子的父母,都为之一颤。
除了以上种种,《误杀3》里还有一个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东西——神像。
整座城市到处都是神像,男主郑炳睿信神佛,修建寺庙还做慈善,那个拐卖孩子的女人贩子家里也供奉着神像......在一座满是神佛的城市,却有数不清的罪恶滋生,有数不清的好人被迫害,还有比这更讽刺的吗?
那些作恶的人供神,到底是想求得神的保佑,还是想求得内心的安宁呢?
如果真的有神,神最先惩罚的人应该就是他们吧?
而如果没有神,那么就像电影里展现的那样,让无辜孩子的父母化身成神,去布下迟来的报应吧。
(原创影评,转载请联系作者:龙伟平)
文:杉姐01《误杀》系列,大家都不陌生了。
《误杀》第一部,直指校园霸凌、未成年犯罪问题。
《误杀2》细述为人父母,“为爱犯险”的故事。
每一次,都骇人听闻,触目惊心。
到了《误杀3》,很多观众开始疑问,杀了三回,还能“误杀”吗?
还值得期待吗?
答案是肯定的。
《误杀3》首日票房斩获8750万,上映第二天票房过亿。
实绩不骗人,观众的每一次走进影院,都是对电影的肯定。
杀到第三部不仅没垮,还升级了,《误杀3》是这一系列里,最激烈、最戳心入骨的一部复仇之作。
国际人口贩卖、绑票、采生折割、轮船爆炸真相、诡异娃娃……看这些关键词,就已经很有犯罪故事的画面感了。
但比这些更让人捉摸不透的,是人心。
02郑炳睿(肖央 饰),还是绝望父亲,但这次,他不再是人微言轻的底层小市民,而是当地的超级富豪。
对方索要一个亿,他有。
不必再为钱担忧,但有钱不代表有力。
孩子在自家被绑架,消失在他眼皮子底下。
他真的取了1个亿,但到了交易地点,又被放鸽子。
他报了警,但绑匪打电话来,依然追踪不到位置。
等等,好像哪里不对。
警察来了,他要警察别插手。
绑匪打来电话,他威胁那边“玩玩儿就好了,你敢保证你的家人永远不落在手里吗?
”父亲好像根本就知道,对方是谁。
当然,比这更匪夷所思的,是绑匪的套路。
绑匪用特效处理了声音,用境外信号打电话,看起来十分谨慎,但却故意留下孩子绑架视频中的背景墙。
整个交易赎金的过程,绑匪要求不能报警,但要求全程直播,邀请全世界网友一起在线观看。
而且,绑匪还设计了致命竞猜环节,答对了就能进入下一个关口,答错了或者不答,绑匪直接切下孩子的手指,毫不犹豫。
人性、善意、对弱小的怜悯心,统统被抛到脑后,绑匪的内心,究竟有多邪恶?
有多变态?
他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镜头在绑匪的头顶反复推拉,观众还没看到绑匪的脸,就已经不寒而栗了。
随着故事的推进,郑炳睿要面对的,早已不是一个孩子的生命了,他要面对的,是更多条人命。
用别人的命来换自己女儿的命,和绑匪没有什么区别。
但他有的选吗?
03《误杀》系列的主题始终围绕着亲情,看过电影的观众都会记得点睛台词:“我是一个没有本事的男人,能做的,就是挡在你们面前”。
“你不知道一个父亲,为自己的孩子都能做出些什么”。
《误杀3》延续了亲情主题,电影的开场,就是一场亲情大戏。
女儿婷婷在学校参加文艺汇演,在舞台上,婷婷扮演一只小章鱼,而老师李慧萍(佟丽娅 饰)则扮演了章鱼妈妈。
小章鱼刚刚出生,就要和章鱼妈妈告别,因为章鱼妈妈在生产的过程中,不吃不喝用尽全部力气去孵化小章鱼。
母爱真的伟大。
郑炳睿妻子去世的早,因为李老师的悉心照料,婷婷已然把她视为妈妈。
演出结束之后,婷婷给郑炳睿和李老师,都盖上了“章鱼”的印章,希望他们可以成为一家人。
一对章鱼父母,对章鱼宝宝一定是无私的。
被逼上绝路,纤瘦柔弱的李老师,也能收起恐惧,坚持一路追随。
她说“婷婷是从我手里弄丢的,一定要把她找回来”时,表情里全是坚定。
而父亲郑炳睿,看到女儿被切断的手指时,失声痛哭,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绝望感扑面而来。
当他找到人贩子的家时,攻击力比任何暴徒杀伤力都要大。
刀尖划胸口,掐脖子,烟灰缸暴打,血水四溅......直接贡献了今年电影院最血脉喷张的暴力场面。
再次验证为人父母,能为女儿做出任何举动,真的杀疯了!!!
但别忘了,“误杀”的精髓,是震撼,是反转,是在迷雾重重中寻找真相。
明明是在寻找女儿,但跟随绑匪的指令,郑炳睿一直有回忆片段闪现。
那些回忆,虽然只有短短一两秒钟,但每一幕都支离破碎,噩梦般惊恐。
女儿的哭声和电子娃娃的哭声,真假难辨。
绑匪提出的问题,最大的贫民窟是哪?
起效最快的迷药是什么?
拐卖儿童会判几年?
看似不是家常题,但郑炳睿却都刚好在很短的时间内,回答了上来了。
绑匪特意用骷髅人形娃娃,布置成“玩偶尸体”现场。
细看背景墙上的字,用血色字迹写着日期“2017——619”。
所以,这个数字,暗示着什么吗?
郑炳睿本人的秘密,又是什么?
04与此同时,郑炳睿的慈善家身份,也一直有被刻画。
他买地修寺院,铸造佛像,时刻以修行人的身份跪拜祭祀。
但他举行佛教仪式,带着佛像沉入水中,分明就在暗示着“石沉大海”四个字。
暴打人贩子时,佛像的镜头忽然闪现,比任何利器都惊悚,都恐怖。
崩掉的佛珠直接散落在血泊里......比追踪凶手更令人迷惑的,是郑炳睿的身份。
明明是以身入局的父亲,但最后的最后,观众对他的关注,早就在“父亲”的身份之外了。
与昔日老友的对话中,朋友问他,我们会不会下地狱?
郑炳睿很肯定的回答他:我们不是已经在地狱了吗?
相信看过预告片的观众都会瞬间明白,这里的人间地狱,指向的是比个体绑架更严重的——人口贩卖。
《误杀3》完整呈现了,儿童拐卖案件的链条操作。
《误杀》和《误杀2》中,对孩子的解读是: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就是个禽兽,有的孩子不是普通孩子。
到了《误杀3》,关于孩子的背后故事,变成了“有的孩子,是商品”。
福利院有两种儿童,无父无母的被称为明货,被拐来的孩子,称为暗货,但不管明货还是暗货,都逃不了他们被当做货物一样被买卖的噩运。
这些孩子,有的被截肢,断手断脚,在街头乞讨。
有的,沦为成年人性交易的货品。
可能有人会说,孩子长大了,他不会逃吗?
可是要明白,恶人能拿孩子的身体来换利益,就证明他们本没有心,如果有一天,这些孩子不能再成为赚钱的工具,那等待他们的,就是永远也长不大的残酷现实。
这会不会太夸张了?
人贩子切掉孩子的手脚让他们去乞讨,割掉器官去贩卖。
一个福利院,能倒卖几千个孩子。
孩子本以为是去参加游戏,结果是去卖yin......这样的新闻,我们不仅听过,有的还真实见过。
有数据统计,每年120万儿童失踪,每小时就有137名儿童被拐走。
谁说只有下了地狱,才会经历地狱的痛,恶魔在人间,人间也是地狱啊。
电影中呈现的罪恶,远不及现实发生的分毫。
福利院未必是无家儿童的天堂,也可能是他们的地狱。
警察未必是正义的化身,他们办公,可能仅仅是为了不丢面子和饭碗。
“这么深的海,什么故事,都装得下”,人间广博,天上、地下,多得是我们不知道的谜团和罪恶。
街头硕大的佛像,时刻在提醒着我们,修行者和魔鬼,分明就是一体两面,同时存在。
电影表达善恶纠葛,人性的复杂和诡异,也在表达“世界上有太多的秘密,永远成为了秘密”。
正如段奕宏演的张警官所说的那句“从现在起,不要相信任何人。
”不看到影片最后一刻,你永远不知道“真正的真相”是什么。
人性的灰度值,又一次被刷新。
《误杀3》用了“受害者”郑炳睿、“绑匪”雅音和已逝警察梁素娥三条故事线进行铺垫,每一条线都有反转。
观众的情绪像涨潮的海水一样上涌,一浪盖过一浪,直至被推向爆点。
银幕内外,所有人都压了一团怒火。
电影的英文名字,叫做Octopus with Broken Arms,译为断臂的章鱼。
章鱼在危急时刻可以舍腕自保,它的断臂能够重生。
伪装和断臂,也暗示了《误杀3》的结局。
《误杀3》由陈思诚监制,甘剑宇导演,肖央、佟丽娅、段奕宏、刘雅瑟主演,整个制作班底非常成熟。
拍打戏的时候,刘雅瑟直接告诉肖央,没事的,打我的时候再使点劲儿。
肖央为了更真实的呈现,让对戏演员持续掐脖子不肯喊停,青筋凸起,隔着屏幕,都写满了窒息感。
看到女儿手指被砍时的反应,是失声痛哭,但眼泪和鼻涕瞬间飞出来,直接贡献了感官失禁式表演。
拐卖儿童,是让所有父母失去情绪控制的话题,伤害儿童是整个人类,都无法原谅的罪行。
这些事情,一直就存在,但几乎没有人敢拍。
沉浸故事内,我全程后背发凉,偶尔跳出故事的间隙,我心里想的全是,主创好敢拍!
他们拍出了犯罪片里最隐秘的邪恶题材,拍出了我们不敢正视的人间炼狱。
不是做了父母,就会变成好人。
坏人是被逼无奈,但哪一次,不是自己的选择。
佛渡一切苦难,渡的是你还有良知,有底线,佛永远渡不来罪人。
《误杀3》或许有不完美的地方,但一定能在这个年末,打破沉闷的影院,给你一些刺激和震动,让你看到一个更真实、更复杂的世界。
最最最重要的是,我们都有手握真相的权力,有些事情,我们要看到。
《误杀3》的最大问题在于,看似聚焦儿童拐卖这样的严肃社会议题,实则是资本驱动的“类型片拼贴”。
从故事结构到情节设计,影片处处迎合市场对“悬疑+反转”的惯性期待,呈现出一种公式化、机械化的叙事模式。
这种类型片的生产逻辑早已固化,从《误杀》《消失的她》到《孤注一掷》,都在重复类似的套路:制造危机感、揭露所谓的社会问题,再通过一个强行反转并且不符合逻辑的结局解释之前的一切,然后混剪一首歌曲,再加一个新反转——仿佛多加几个反转就能让故事显得“高明”。
然而在《误杀3》中,这些反转缺乏足够的铺垫,逻辑生硬,节奏割裂,更像是用AI拼凑出的剧本,为反转而反转。
更荒谬的是影片结尾的“章鱼隐喻”。
导演试图用“章鱼断臂”来表现父母对孩子的爱,并象征犯罪网络的多头操控,暗示绑架链条的复杂性和难以根除的系统性问题。
但这个隐喻的呈现停留在表面,没有任何深度或实际意义。
最终,绑架链条虽被摧毁,社会问题却毫无解答,影片看似对社会问题有所关怀,但实际上只是空洞的表演,甚至连表演本身都显得拙劣。
影片的表演同样令人出戏,几乎每个演员都像在演各自的电影,缺乏统一的节奏和氛围。
段奕宏的表演带着强烈的舞台腔,仿佛随时准备朝观众鞠躬谢幕。
他一本正经地念着台词,语调严肃到过火,导致影院里观众频频在不该笑的地方发笑。
而男女主演之间毫无化学反应,情感推动力几乎为零,所有的情绪戏都停留在表面的“摆拍”。
更离谱的是港台演员的浮夸表演,尤其是反派角色,像是直接从漫画电影里走出来的卡通反派,与影片试图讲述的社会议题完全割裂。
更灾难性的则是片中的外籍演员和英文台词。
影片中的英文对白明显是用翻译软件生成的,发音错误百出,字幕和台词经常对不上。
这种“Google翻译”式的对白不仅削弱了影片的可信度,还进一步强化了割裂感,让原本应该令人不安的剧情变得滑稽不堪,仿佛在看一部恶搞电影。
影片的剪辑和配乐则进一步放大了这些问题。
剪辑节奏混乱,情节衔接生硬,很多段落的转场没有任何逻辑,配乐过于煽情和用力过猛,像是在用声音强行控制观众的情绪。
这种“过度包装”让观众的情感体验严重失衡,反而更清晰地感受到,这是一场“类型片工业流水线”的产品。
如今,国产类型片越来越依赖于这类“社会问题剧”的生产模式,但这些影片对现实问题的影响微乎其微。
《误杀3》的问题在于,它既不是真正的悬疑片,也不是一部严肃的社会问题片。
它试图在商业娱乐与社会关怀之间寻找平衡,但在两者之间都未能站稳脚跟,故事缺乏足够的悬念支撑,所谓的社会议题也只是浅层的噱头装饰。
真正有力量的电影,不是这些流水线生产的类型片拼贴,而是那些能够触及人心、引发观众对现实问题深入思考的作品。
而这种力量,来自于创作者对社会现实的真诚关怀和深刻洞察,而不是一味迎合市场需求,消费观众的恐惧与情绪。
整部电影简直就是套路大杂烩,整体布局和《消失的她》如出一辙,一个最开始以受害者形象出现的男主最后被证明是恶魔,中间加上点题的“误杀”因素,时不时出现整个唐探+误杀系列不断出现的佛教因果报应元素,然后经每个人描述出却完全不同几重反转的真相,最后再是恶有恶报的结尾。
这就是“陈氏”悬疑的典型风格了,只是这种方便的风格用多了,作为观众应该都有点审美疲劳了,《唐探前传》王宝强恶搞的造型一出,联想到唐探二三部的质量,我为陈导的春节档票房担忧。
李诚儒老师的“如鲠在喉、如坐针毡、如芒刺背”的含金量还在上升,每次看烂片都无比贴切。
其实看到csc的片子都能猜出七八,无非就是各种模仿、抄袭、缝合的离谱逆天剧情,但是不看又无法客观评价,看了真的是会无语到笑出声,本片完美符合“东南亚犯罪片电影宇宙”的所有特质,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看不到,乱七八糟的逻辑,浮夸生硬的反转,虚伪的同情,情绪氛围全靠莫名其妙无比吵闹的配乐烘托,还恬不知耻的宣称纯原创,那确实,人家原版《误杀瞒天记》就拍了两部你也没得抄了呀,合着抄袭自己的片子就不算抄啊?
整个就是《消失的她》➕《重生》,马浴柯看到一定笑死了,自己拍的这么烂的片子居然被c大才子看中缝合了过去,最恶心的是把萝莉岛事件也加进来了,为了噱头为了热点什么都拍都蹭,他恶心观众一直可以的。
在国产犯罪悬疑极致类型赛道里,能不断拍续集构成“宇宙”的IP,迄今可能只有“误杀”一个。
一转眼,《误杀》竟也拍到第三部,虽然都是独立故事,但靠着“救孩子”主线的深度连接和“为亲人不顾一切”的情感共振,几个故事集腋成裘自成一体,加上都是肖央主演,自然而然组成“央爸的误杀宇宙”。
都说事不过三,但从第三部的成片质量来看,这个IP不仅未露颓势,反而因全新的创作模式、深击社会痛点的议题、主创团队招牌性的反转技能,焕发出新的生机。
不再囿于原作改编框架的束缚,转道原创为本土观众量身定制,看了就会知道,《误杀3》是盘活整个系列的关键一局。
《误杀3》讲述了面对女儿被绑架,陷入绝境的父亲郑炳睿(肖央 饰)和玩弄人心的绑匪展开了一场与虎谋皮的殊死较量的故事。
主题还是“救救孩子”,延续并强化了这一IP主打亲情的精神内核。
但不同的是,以往肖央是发起复仇的底层父亲,而这次他翻身一变成富豪,面对绑架事件,他像每一个爱女儿的父亲一样,为了救女勇闯地狱,即便化身“修罗”也要揪出伤害女儿的恶徒!
殊不知一场比绑架案更大的阴谋正在悄然展开……前两部电影里,肖央隐忍筹谋,把父爱之伟大和牺牲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狠狠共情一个父亲守护孩子殊死一搏的决心。
但这一部却打破了这一套路和期待,这次,肖央才是被复仇的猎物。
不要小看将主角从草根变成富豪这一创作思路的转变,在这个主打“底层人物对抗阶层不公”犯罪悬疑系列里,阶级有时自带原罪,主角的阶级跃迁将改变整个故事的叙述策略。
整部电影看起来是富豪郑炳睿为救爱女勇闯刀山火海,但随着真相的展开,观众会发现,压抑愤怒为孩子复仇的,另有其人。
郑炳睿在救孩子过程中踏入别人筹谋多年的布局,扬言不惜一切代价救女儿的他,逐渐暴露自私伪君子的本性,从小到大秉承着“你不害人,被害的就是你”的扭曲价值观,为了救自己的孩子可以大言不惭地牺牲别人的孩子。
他看起来很爱自己的女儿吧?
可这位“圣父”在面对救孩子还是救自己的难题时,却做出了和前两部主角截然相反的选择。
诚然郑炳睿爱女儿不假,但身为NPD人格(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他,永远将自己放在第一位。
有的父爱如山,有的父爱如山体滑坡。
受害变加害,无私变自私,没想到肖央你浓眉小眼的竟然也叛变了?!
但这一“叛变”,恰恰打破了对肖央银幕形象的桎梏,也挣脱了这一IP日趋模式化的窠臼,让“央爸的误杀宇宙”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批判力度。
郑炳睿疯起来连自己都骗,《误杀》系列疯起来连自己主角都批。
主角失去了正义立场,担起复仇重任的便成了另一群人。
该系列海报的片名早已暗藏玄机,第一部片名的“杀”字刻意标红一撇,设计成一把匕首,呼应了故事中因匕首而引起的误杀。
第二部片名多了颗红心,与“换心”麦格芬不谋而合。
而第三部片名中的“3”,被设计成轮船,暗示故事核心正与这艘不归之船息息相关。
拿起复仇利刃的这一群父母,孩子被拐卖、在轮船暴毙,真相却被公权掩盖无法见天日,这群父母就像前两部里的“肖央”,为失去的孩子隐忍筹谋多年,编织了这张叩问真相的弥天大网。
一群追求真相的受害者对不轨之人的围猎,这条路径能否再次奏效,能否成就新的爆款,拭目以待。
铺天盖地宣发都是敢拍,好敢,尺度大。
但,真的好看吗?
小乔现在就来告诉大家,很烂,烂过《误杀2》陈思诚不愧是影视界的裁缝,缝缝补补拼拼凑凑就又是一部烂片,又能收割一批韭菜,猜得出来大年初一的《唐探》是什么水平了
小乔还记得第二部在热映的时候,也是一样的宣发但是这一部更烂,能看到很多电影的影子整部电影的结构可以说是和《重生》一模一样,甚至都没有它爽,反转也不够惊喜,真的从开始就猜到丫丫是卧底是受害者家属的一场联盟复仇,这样的剧情我们在太多太多的影视剧里见到了可连最后他们的自述都是一样的手法,这很难让人买账
威逼利诱,用局中局的手法诱导男主说出真相的设计是不是也似曾相识他们总是伪装成受害者,包装成深情的样子这样的手法我们会经常在影视剧的法庭上见到,会被对方律师炸出来事情的真相
今天小乔就想好好和大家聊一下这部《误杀3》甘剑宇导演陈思诚 武皮皮 李鹏 胡小楠联合编剧肖央 佟丽娅 段奕宏 刘雅瑟 王龙正等领衔主演豆瓣评分:6.2分,推荐指数一星正在影院热映,小乔不推荐去浪费钱
接下来内容涉及剧透,请谨慎阅读电影最开始的一幕就是佟丽娅带着一群小朋友,在舞台上表演节目丫丫还是好美,美的就像鲜花,而她在电影里也的确就是花瓶的存在
佟丽娅饰演的李慧萍,是郑婷婷的老师叶泉希饰演的郑婷婷,是郑炳睿唯一的女儿肖央饰演的郑炳睿,是一名单亲爸爸,更是成功企业家,信佛经常做善事,在大众面前他是大善人,更是好父亲
随着女儿郑婷婷被绑架,掩盖真相的帷幕逐渐被拉开女儿在洗佛礼上,毫无征兆的消失了对方还打来电话要一百亿赎金看过悬疑剧的朋友就能猜到,这一定是里外迎合,这就说明“受害者”是一个恶魔
段奕宏饰演的张景贤,是负责这起绑架案的警察这一次他演得很差,表演很用力
电影的节奏很快,甚至是都过快了肖央先是报警找女儿,后面怀疑是自己曾经的老旧识抓了自己女儿怕自己曾经的事被警方发现,更觉得自己在他们之上,决定甩开警察自己干可自己却处处被制约,还被全网直播
直播答题,每个问题都是精心设计的很明显就冲着男主的秘密来的,这时候男主就应该知道肯定不可能是自己的老同事了呀,但他还是找到老同事杀了他们母子后才发现,似乎杀错人了还有,作为老师的佟丽娅一直都留在男主身边
在一个废弃的孤儿院找到了另一个孩子,他是安全署长的儿子绑匪还给所有人营造了一个恐怖的场景,残破的娃娃血淋淋的堆积在那里还有813案的提示,到这里男主终于知道绑匪是谁了就是813案的受害者家属,他们来复仇了
这时候真相逐渐浮出水面,案子才真正的开始用了插叙帮我们回忆,丢失孩子的家长多么痛苦,人贩子多么歹毒后面小乔也不剧透了,因为你刷抖音和微博的话官方早当成宣传点发出去了佟丽娅就是受害者家属,绑匪也是,就是一场受害者联盟的复仇记
而警察局有黑警,也有受害者,他们之间相互对抗咱就是说愚蠢,都知道绑匪全程直播,自己就丝毫没怀疑这是假的老巢也装了监控?
就水灵灵的开枪杀死警察,栽赃嫁祸?
还讲当初自己做人贩子的故事,真的太配合了
整个故事除了内容不一样,结构设计,走向完全就是《重生》的翻版,巧了还都有张榕容整体来说,如果电影时长在拉长一些可能效果会好,铺得太满,都堆在一起了太多重点,一直在宣发什么“萝莉岛”实际上只提了一嘴拐卖孩子也只是零零散散的穿插其中主要还是塑造了男主这个人,就是感觉有点太依托他了,显得其他人太边角料
肖央的演技其实挺难评的,他这次演的不差,但都在意料之中吧今天就到这里了,我们明天再见这一部真的不好看!!!
故事是靠情绪主导的,逻辑是可以让步于情绪的,情节是必须要反转的,人物背后一定要有自己的故事,所以是一定要有闪回的。
陈思诚式电影或者说近几年以陈思诚监制,以他为导演的电影,主题设定在东南亚犯罪的电影,并且必须要打上悬疑标签的一类电影。
这一类电影有着共通的创作逻辑,从《消失的她》赌博和东南亚旅游到《孤注一掷》诈骗再到《默杀》的校园霸凌,再到这一部《误杀3》的拐卖儿童和萝莉岛事件编剧创作时在抓取到网络热门话题后,将基于这个话题塑造故事。
随后,随着现在观众更倾向于悬疑片类型的商业片,因此情节必须要有反转,像故事里一开始出现的反派绝对不是纯粹的反派,他们与主角或主角的亲近的人必须有一层深层次的关系,这个关系可以追溯到多年前也可以是在发生前面剧情前很久前的另一件事情亦或是我们所讲的草蛇灰线。
《消失的她》是两个姐妹是亲姐妹关系,因为男主的好赌债台高筑后迫害妻子决定调查;《默杀》是王传君的女儿和小姑娘是好朋友,而自己的女儿受到校园霸凌而死,后面校园霸凌对象转为小姑娘;《默杀3》则是肖央和凶手团队在多年前因为自己贩卖人口拐卖小孩造成的“619海难”相关。
(当然《孤注一掷》因为本身剧情设置和人物设定只能是主角团都是被迫的,而真正的背后黑手又因为讲不出来或不能讲,所以只能隐隐暗示)此外,为了反转,故事里主角一定要有故事,甚至可能自己本身也不是好的,凶手肯定不是坏的,甚至是带有一种侠气的形象,所以我们能看到《默杀》、《消失的她》、《误杀3》最后是好父亲,好姐妹,好家长的形象。
但在情绪主导下的故事,推进故事发展或多或少要么成了运气要么是编剧助力。
到最后,我们看到了交代这些主要人物只能靠闪回,对主要人物的内心刻画是浅层的甚至基本没有,到最后剧情都是随便交代下以至于仔细想想是没办法圆回来的。
因此最后给一个公式:陈思诚式电影=最近情绪主导严重的热门话题+主角和坏人必须有反转的性格+前置剧情的草蛇灰线和强行闪回的铺垫+闪回式描写人物=一坨除了点燃公众情绪外没有任何贡献的商业电影,哦不对,作为商业片,大多数这类电影还是拿下很高的票房,说明商业上是成功的,也进一步加强这个公式的正确。
看过《重生》的观众一定会在这部片子里找到很多相似点,尤其是这个组团复仇的点,毫无新意,煽情倒是给你塞的满满的,而且影片把这感动表达的也太廉价了吧?
用着三部都千篇一律的妆容,情绪不到位就一直在加配乐来凑,配上大喊大叫、自我感动式的表演,讲着毫无悬念的故事,揭露着一眼就能见到底的人性……反转一遍又一遍,最后就为了贴上“误杀”这个标题吗?
《误杀3》的成本明显降了下来,演员阵容就可见一斑,它这部故事原创也是为了降低成本。
但它不过就是缝合上了各种话题而已,想方设法地让观众能共情,写出的角色全是一个“惨”字,演员全是在表演一个“苦”字,而电影团队目的就是为了一个“钱”字,而且还那么赤裸裸。
是不是只要是中国人拍的电影就必须要踩?就好比打不了洋人,我难道还不敢打自己人一个道理。剧情,反转,选角色,叙述都非常工整和逻辑正常,真的就只有6.2分么???难道阿三的因果报应不是抄袭和借鉴么?怎么连个阿三的片子都给那么高的分数,连阿三都要舔么???我真的很不理解……
有点吊诡,结局我觉得是婷婷死了。总体会被团体的意志震撼,但如果是我,我希望向前看,而不是被过去的历史裹住未来的几年、十几年。太多负累了。但主角们都经历了太多难以消化的事,兴许本身就不是那么容易放下和救赎的吧。哎
还是老问题,对陈思诚的恶意太大了,于情于理这部片子比第二部好太多了,可是评分却如此不真实。仁者见仁吧,到底一颗什么样的子弹才算正中眉心?我想还是没有打到郑秉锐的心头上,没有真正意义上杀死他的心,他心中最重要的东西还是没有被击碎!女儿如果是他最重要的东西,他也不会按下遥控器,钱也不是,地位也不是,什么都不是。那真正复仇要打碎的是什么?郑秉锐自己都不知道,自然复仇也就不没有达到最强效果!
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这部电影,有一种质朴的幼稚。像拼拼凑凑的毕业论文,到处抄来的桥段缝合在一起,精彩吧谈不上,哪哪都熟悉,偏偏又刚好能通过答辩。
不得不说,年末的《误杀3》给足了惊喜!影片开场的网络直播绑架案就像一颗重磅炸弹,瞬间点燃观影热情,牢牢抓住观众的心,让大家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跟随剧情跌宕起伏,心情如同坐过山车一般,从好奇探究到被深深震撼,内心满是五味杂陈。这部电影继承系列传统,以扎实的悬疑架构、扣人心弦的犯罪故事打底,融入深厚亲情,在生死抉择间对人性展开深度剖析。它的厉害之处在于,不满足于表面的反转,而是深挖人性的黑暗与复杂,将坏人的 “恶” 毫无保留地展现,那种冲击力让人看完久久回不过神,震撼之感经久不散。肖央把郑炳睿的癫狂与父爱诠释得淋漓尽致,官方海报暗藏玄机,原创故事更是处处是亮点,反转不断,值得反复品味
比2要好,视听这一部做的不错,肖央演技越来越扎实了,结尾反转加分。
陈思诚监制的电影,“导演们”只是他手中的提线木偶罢了。剧情太好猜,悬疑立不住,票房依旧大卖,谁在喂我们巧克力味的💩?
复仇者联盟的技能实在是信不了一点,经过近些年消她、默杀、重生几次重创后,再看到误杀3的雷同和一脉相承的剥削属性,对这种东南亚犯罪片厌恶的心情达到顶峰。
应该把王俊凯演的流浪汉拐走
海这么深,可以装下很多故事
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揭开了一场关于贩卖孩子的天大骗局!揭示了人性最黑暗的一面!一个父亲为了活命,竟然可以选择亲手炸死女儿。结果却中了受害者父母一起设的圈套。人性经不起考验
章鱼在生完孩子后通常会死亡。章鱼是单次繁殖的动物,它们在产卵后会出现自毁行为,导致自身死亡//根据《中国走失人口白皮书(2020)》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走失人次达到了100万
节奏上较前作有了明显升级,这一部的角色张力和故事尺度也太强了,从权力解构、犯罪呈现到组团布局、悬念设置,多层维度去呐喊,天若不公、法若不仁的时候,人自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替自己所珍爱的要一个真相。那种强烈社会不公与人性不义的情绪汹涌是《误杀》系列最强烈的一部,几个主演表现也相当不错,肖央这回是杀疯了,段奕宏、佟丽娅惊喜反差,刘雅瑟真是能给我上演一百种哭法,承担全片最悲情的部分。
烂演技大赏,段奕宏我真的哭死🥲演技呢
前半部分能猜到剧情走向,后半部分神展开。
陈思成味儿太重了…… 感觉就是把“骗婚男”换成“小孩子”的《消失的他们》。每个演员在我心中的刻板印象都加深+10086。PS 还我瓦老师戏份!!
将反转进行到底
太吵了,不管音效还是收音都吵得要死。
名为 Unknown 的联系人,天线坏掉以后还能传输语音信号的耐造手机
剥洋葱般的结构将主角的身份动机层层剥离,情节紧凑,没想到一些以为是bug的内容也有伏笔和反转,犯罪悬疑观感绝佳。全片紧扣着“误”,有时候所见并非真实,每个人的身份并不都是“我以为”,都带有秘密设计。一部解气解压的复仇爽片,所有情绪在最后得到了释放。